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教学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教学制度范文1
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
1.从课题入手质疑
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阅读中不注意审题,往往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审题中的质疑问难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有学生问:“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是谁毁灭的圆明园?圆明园没毁灭之前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他们敢来毁灭我们的圆明园?”等等。笔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又如,在学习《称赞》一文时,在学生读完题目后笔者就问学生:“同学们,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就围绕“称赞”来质疑,提出了:“是谁称赞了谁?称赞别人时自己的心情如何?被别人称赞后自己的心情又如何?”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了称赞的无穷力量,让学生学会发自内心地去称赞别人。
2.从课文内容入手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上《找骆驼》一文时,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洒在地上的米,留在地上的骆驼脚印和留在树叶上的齿印,为什么老人能看到而商人看不到呢?”这个问题正是课文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学习《两只小狮子》一文时, 笔者让学生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这样经过仔细阅读,学生就提出“练功”是什么意思?“苦头”指的是什么?“生活的本领”指的是什么?“真正的狮子”指的又是什么?等几个问题。如果弄清这几个疑点,课文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3.从板书入手质疑
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笔者让学生在自读课文后,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叙述,笔者随即板书:
■
笔者让学生根据板书大胆质疑。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鸟是如何珍惜友谊的?小鸟对大树许下了怎样的承诺?小鸟又是如何信守诺言的?”这几个问题正是理解课文的一个关键所在。笔者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再读课文,最终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又如,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自读课文后,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
笔者让学生根据板书大胆质疑。其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此弱小的老麻雀怎么可能战胜庞大的猎狗呢?”这个问题正是理解本文的一个关键所在。笔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阅读课文,最终使学生明白:正是这强大的母爱,震慑了猎狗,战胜了猎狗,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4.从课文的矛盾处入手质疑
音乐教学制度范文2
一、教学设计中注重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体现某种教学新理念,是对教学新理念的诠释”。语文教学新理念有哪些呢?分别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共同挖掘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教学思路,在教学流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环节的巧妙设计,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备课时,一定要深钻教材,找到与学生、与文本互动、交流的切入点。如《鹅》这一课,就可以这样设计:
1.理清文体,猜想入题
问:《鹅》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动物)此类文章会介绍哪些知识?(外形、生活习性)
猜想:本文会介绍些什么呢?(激起学生探究兴趣,达到学生与文本认真对话的目的)
2.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学生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教师巡视指导。(有分工的互动学习)
课堂互动、验证猜想。问:具体说说课文介绍了什么?(帮学生理清思路)
3.小组学习,体会文本
分小组学习鹅的外形、鹅下蛋、鹅与黄鼠狼搏斗的段落。(教师参与小组学习,点拨、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学习反馈。(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交流,相互启发、进步的过程)
4.课外拓展,提高能力
问:你们最想完成什么样的作业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师生共同设计作业、共同挖掘课程资源)
《鹅》这一课的设计,遵守了教学设计要把握的两个原则:一是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二是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和开放性。适当的“留白”、粗线条的教学流程,给学生、教师留有共同创造的空间,建立起了共同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阅读教学中体现师生的创造性
“在新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性的教育者向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转变。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些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都说明: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是自主的,要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权利,用心设计与经营课堂,呈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学生也是自由的,他们要主动参与教学,积极地探索和发现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创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著名教师支玉恒在教《穷人》一课时,留了七八分钟,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先后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诸如:“桑娜抱回了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回家后那一段,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省略号?”“如果我是作者,就让西蒙有五个孩子,让桑娜有两个孩子。”……支老师根据不同内容、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增强解题效果。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支老师引导学生从桑娜坐立不安的行为理解她害怕、矛盾的心理,并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独特作用,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达到了。
课堂中的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试想,如果支老师不设计质疑的环节,或是学生不主动参与此设计环节,还会有如此精彩的一幕吗?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也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
三、对话、互动中求师生共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里写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主体与文本主体之间起桥梁作用,帮助学生与文本(作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实现“教师主体—文本主体—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交流。
教师应成为学生对话的参与者、启发者和引导者,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与见解,并以自己的创造智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与文本的对话中来,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以自己充满个性的视角去关照鲜活的文本,用自己充满个性的心灵与文本碰撞,建构起充实的自我意识世界,实现主体的自我构建。教师在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实现了师生的共发展。教学实践中,不要为了完成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打断学生的回答,抢学生的话……如果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创造精神从何体现呢?多些耐心,多些宽容,让师生在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中求得共同发展吧!
四、想象、创造中促师生共提高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的想象也许有时候看起来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世界著名作家歌德小时候,他母亲常给他讲故事,但他母亲讲故事的方法比较独特,总是在讲到中途的时候停下来,留下一个让小歌德想象的余地,让他自己发挥想象,继续说下去,这就很好地激发和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使歌德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作家。歌德母亲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空白’,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写道:“小学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功能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学过程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师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学生从中接受和创造一个扩大的自我,教师也实现了自身发展上的飞跃。
音乐教学制度范文3
关键词:阅读计划;科学规划;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10-01
当下,受“择校热”的影响,家长、教师对学生分数格外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是“讲、听、说、练、写”的高效融合,课后安排习题强化训练,教师唯恐某一个环节疏忽,影响分数排名。在考试中,一些学生面对语文知识能力的考查,照样抓耳挠腮,愁眉不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只是“技”,不是“道”。只有学生主动爱上语文学习、爱上阅读钻研,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在一线教学近二十年,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开阔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感知人生体验,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受考试论分数的导向影响,课外阅读被“题海战术”所取代。初中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学生无暇顾及阅读,不愿阅读。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进步慢、成效不明显,不如学习基础性知识获取进步明显,一味追求考试分数上的“短平快”。新课标针对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知名学者朱永新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英国作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举行读书专题讲座,着力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明白读书可以静涤心灵、开启智慧,让学生明白“只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一个人成才、成功、成就是早晚的事”的道理。学生端正了态度,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自然就会主动去阅读经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还需要教师积极努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籍,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汲取文化素养。当前,图书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打着“励志”、“正能量”的图书大行其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指导学生区分经典名著与流行快餐读物的区别,品读名人传记、理论读物和精品小说,汲取人生进取奋斗的智慧,锻炼由表及里、直透实质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帮助其心理发育,矫正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学生坚定意志、陶冶性情。
二、打造书香校园,构筑阅读平台
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难题是可阅读书籍少和时间的匮乏。学生手头可供阅读的经典名著少,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许多学生并不具备大量可供阅读的图书,“题海战术”大量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必须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人人热爱读书的氛围。积极向教师和学生收集可读性强的书籍,建立图书站,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交换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利用自习课和辅导课,为学生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适时开展“读书明星”评选,指导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
三、科学制定计划,让学生读有所得
1.科学制定阅读计划。古贤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引导学生科学阅读,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要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量化规定阅读的书籍和数量。可以利用七、八年级两年时间,指导学生在校期间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篇目,寒暑假阅读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
2.指导阅读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师要把阅读方法及时地教给学生,使他们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益,从对文化名著的随意性、消遣性阅读变成鉴赏性、研究性品读,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读有所用。一是指导学生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在阅读前,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序言、后记和目录,为学生讲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对时代背景、作者和写作目的有简要的了解,夯实深入阅读的基础。二是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经典名著中有学生未曾接触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查找出处,排除字词的障碍,积累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三是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对于经典篇章要反复读、吟咏读、做摘要,采撷精华;对于叙述性文字要简明扼要的浏览,节省时间。四是勤做读书笔记。要做到“不动笔头不读书”。书不释卷,也要手不离笔。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做摘要,抄名言警句,写读书心得,把阅读和思考相统一。
3.科学指导,释疑解惑。教师的科学有效指导,是学生良好阅读的保障。初中生受知识和阅历的影响,无法完全领会文本所蕴含的含义、阐述的思想,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进行读书讲座,指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
四、建立阅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制度范文4
关键词:区域;反思制度;有效教学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平,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习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诸翟学校纪艺)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
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平等学习,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习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
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龙茗中学张一)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
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信宏中学马婷婷)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10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习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平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平。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10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近电视正在热播的“中国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
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习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近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
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三、总结与思考
音乐教学制度范文5
为迎接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教育评估以及出于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需要,借鉴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多数高职院校设置了学院内部的教学督导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教学督导工作。教学督导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制约高职教学督导水平的因素
(一)对教学督导工作认识不清,定位不准
教学督导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什么,教学督导的评价标准和工作流程标准应该是怎么样的,教学督导属性应该是行政性质还是学术咨询性质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造成了对教学督导工作认识不清、定位不准。主要表现有:一是教学督导机构的设置,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即由主管教学校长(院长)主管型、挂靠在教务处型、由主管教学校长(院长)和教务处共管型。二是教学督导功能,有些高职院校注重教学督导与评估考核结合,通过督导人员的听课、评课和学生评教等对教师进行评估与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职称、工资挂钩;有些高职院校则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学督导的主要作用是引导青年教师的发展。
(二)教学督导队伍配置不合理
一是教学督导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数高职院校把督导人员定位在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老教师身上。他们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凭借其事业心和个人声望能较好地开展督导工作。但是,老同志精力有限,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听课、评课等比较繁重的督导工作任务。其次,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老同志很难适应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操作评估指标等。
二是教学督导人员配置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专职教学督导人数大多限制在10人以下,难以涵盖所有专业。由于专业知识的差异性,导致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学督导难以胜任对跨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督导工作。
(三)督导内容简单化,方法与手段单一
多数高职教学督导内容简单化,把教学督导定位于常规性检查和听课,常规检查一般包括检查教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老师的到课情况、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等;通过听课对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学生现场反应等方面作出对老师的评估。这种简单的督导方法和手段,侧重于对老师的监督,容易让老师们产生心理上的抵制;另一方面,听一两节课就对一个老师进行评价,这种总结性的评价对老师来说不太容易接受,也难以调动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高职教学督导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教学督导理念,准确定位教学督导
1.创新以“导”为主、注重教师发展的督导理念
教学督导包括“督教”、“督学”、“督管”,教师水平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促进学校的管理,所以,教学督导的重心在于“督教”。“督教”的目的是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不是监督教师,不是以惩罚来促管理。因此,应淡化“督”的角色意识,强化“导”的意识,要处理好与被督导对象之间的关系。教学督导人员应以谦虚、平和、商讨的心态和平等交流的方式展开工作,着眼于发现教师的问题,反馈教改信息和提供帮助服务,以教师的发展和提高为本,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要让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够主动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督导才能发挥好引导的作用。
2.理清教学督导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准确定位教学督导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督导应该属于决策、执行、监督中的监督,是以决策为参照目标,检查执行过程,将结果和对策建议反馈给执行部门,再由执行部门进行调控。因此,教学督导应该是学术咨询性质的机构,它的权威并不是来自于行政权力,而是来自督导人员的经验、威望和学校领导的充分信任。教学督导机构应设置于学校级,设置于行政机构之外,对教学、管理进行监督,对全院的教师、学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督导。
(二)加强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
1.组建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专兼职教学督导队伍
教学督导队伍应该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的高素质队伍。队伍可考虑由四方面的人员构成:一是即将或已退休的专家、教授,他们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且有较高的威望;二是在职的教育教学研究专家,他们对教育理论有较深的研究,能准确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能从大量的督导信息中分析和诊断教学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三是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督导人员听课安排、听课记录、信息反馈报告,以及评教信息的处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需要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快速处理和及时反馈,实现教学督导工作的信息化;四是由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兼职教学督导人员,专职督导人员数量有限,难以覆盖学校的所有专业,可以考虑由专业学科带头人兼职督导的方式来充实和完善。
2.实行“能者上,不能者下”的督导人员进出机制
教学督导是一个学术咨询性质机构,具有权威性但不应该成为特殊部门,也应实行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从思想、知识、经验、能力、性格等方面制定标准,严格遴选教学督导人员,实行聘任制,确定适当聘期,保证督导员合理流动,适时吸纳适合从事教学督导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强教学督导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创造性地开展督导工作。
3.建立教学督导人员的培训与交流机制,不断提高队伍专业素质
教学督导成员应做到与时俱进,紧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掌握高职教育的发展动态,充分发挥好引领作用。应建立教学督导人员的培训与交流机制,通过培训与交流使他们熟悉有关教育政策、法规,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理论,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了解其他高职院校督导的最新做法,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保障教学督导工作正确的方向性和高度的科学性。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督导体制
1.建立科学的督导制度
健全的教学督导制度是开展工作的保证。作为学校的一个机构或组织,教学督导也应该有基本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保证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教学督导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督导章程、督导评估制度、岗位责任制、督导档案管理办法、督导信息反馈机制、督导人员培训制度和聘任制度、督导人员工作守则等。
2.建立可操作的督导评价标准体系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性,是教学督导的核心。现实中,教学督导听一两节课,凭自己的经验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不同的教学督导人员往往对同一个教师上的同一堂课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截然相反,这种感性的教学评价容易造成督导工作的随意性。因此,建立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体系显得尤其重要。评价标准的建立要符合高职教育的最新理念,引导教师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最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其次,评价标准要有针对性,如不同专业的评价标准要有所区别,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要有区别;教学督导评价体系应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实验教学评价、课程设计评价、毕业论文评价、试卷评价、教案评价、实习评价、实验报告评价、作业评价等一系列指标,并根据专家组在教学督导与检查过程中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不断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3.建立高效的督导信息化机制
音乐教学制度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态度;兴趣;审美
音乐学科是一门情感型学科,它是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及人格的培养,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都跟情感有关系,所以音乐主要的作用是在人的情感层面。所以,本文就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五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简单介绍,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情感,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导入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接着顺势引导学生学唱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并让学生在欣赏歌词“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无论你我可曾相识……”中感受“爱”,让学生去体会这永恒不变的话题,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当中,就能用心去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意识。
例如,在学唱《唱脸谱》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脸谱,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各种脸谱,让学生感受那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绿脸的魔鬼;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等等。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展示中理解歌词,感受戏曲音乐是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进而让学生在这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中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使音乐成为每个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们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自身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出来,在彼此交流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让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欣赏《瀑布与溪流》时,首先,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并让学生欣赏九寨沟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九寨沟的美。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欣赏了《瀑布与溪流》,让学生感悟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的旋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促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处于和平时期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对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意将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渗透到课堂当中,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在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在教学《红旗飘飘》时,我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导学生观看了有关的片段,同时,我还向学生展示了当奥运健儿获得优异成绩,看到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时,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歌中唱到的:“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的场景,从而让学生感受红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都是单独地进行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简单的音乐传授,单调的音乐知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了。所以,就出现了歌配画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绘画素材得以积累,进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欣赏《渔舟唱晚》这首歌曲的时候,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歌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之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炼出自己绘画的素材,并随之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的晚景图。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艺术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的魅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得到培养,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湘华.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