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范文1
关键词:药用植物园;数字动画;手绘图
0引言
手绘动画将绘画艺术与人文艺术完美地结合,在动画史上创造了很多经典的作品。然而,随着新媒体体时代的到来,数字动画成为不可阻挡的大潮流,数字动画具有高效率、内容表达丰富、形式生动直观、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1]。药用植物园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展示大量的中药材及中药植物的视觉信息,借助数字动画的视觉优势,选取部分植物采用数字动画进行展现,通过数字动画的形式传递中医药文化,表达内容丰富多彩,展示形式生动直观,在实际应用中能起到很好的传达效果。
1数字动画的发展与特征
手绘动画是动画的始祖,是动画原始的表现形式,是由设计者在纸上进行绘制并按顺序拍摄产生的。传统的手绘动画的制作流程主要分为剧本设计、构图设计、角色绘制、拍摄合成等[2],其中最核心的阶段是角色绘制,它又分为关键帧绘制、补间帧绘制、清稿、描线与上色等步骤。早期的动画制作完全由手工完成。由手工制作的经典国内外动画有《大闹天宫》《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等,这些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制作周期长,制作上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中《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该片是中国动画片的经典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用了3a时间由7万幅手绘图打造而成;而83min的动画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总共绘制了2亿张草图,历时3a完成。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数字媒体技术,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数字化的高效制作使得动画作品产量倍增,如手绘板的出现,手绘方式已经由传统纸上手绘发展到电脑制图[3]。数字动画是一种结合了多学科的动态视觉艺术,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动画种类、品种日新月异,其应用领域深入各行各业,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动画产业[4],进入了商品市场。现代的手绘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使得制图的高效性、易修改和色彩丰富性得到空前加强,借助手绘板、上色、拍摄合成等一系列计算机辅助工具制作的手绘图,与传统手绘相比,大大减少了手工绘制的工作量、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制作成本,同时画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前数字动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1)数字化的制作模式。数字动画制作虽然会用手绘技术,但均已被现代手绘方式所整合,全都采用现代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数字化的制作;(2)多样性的传播媒介,如VR、手机、平板、电脑、广告大屏等,这些媒介更受年轻人喜爱,受众人数众多,是一个很好推广和宣传的渠道;(3)制作平台简单智能化。对动画制作者的专业和美术素养要求不再是高不可攀,有一定的动画制作基础、对数字动画创作感兴趣、有想法的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数字动画,并通过网络,进行自由表达与展示,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2数字动画在药用植物园数字化上的应用
数字动画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产物,相对于传统的手绘动画,省去了大量的绘制工作,既节省了成本与时间,又能使动画的画面更加逼真和真实。利用数字化软件,可以实现随时对动画进行修改和动作检查,减少了因返工和人工检查与修改所花费的时间[5-6];不断出现的新软件,功能更智能化、操作更简单化,也使数字动画的制作变得简单,这也降低了动画制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药用植物园数字化过程中急需引入多元化的设计元素,如何扩大数字化的药用植物园的影响力,如何让线上园区更具生动性、直观性和强有力的亲和力势必成为药用植物园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因素[7-8],这些都与数字动画的主要特征不谋而合。药用植物园数字动画的主题和内容的选择,均从用户内心的情感出发,以经典典故为表现主题,在带给他们中药信息和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向大众展示了中华大地的人文精神。以三国为背景,以故事的形式展现。数字动画在药用植物园数字化设计上的展现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视觉效果及艺术形式上。首先,在主题的表达上,手绘图的内容和主题能选择不同药用植物和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进行表现;其次,在视觉效果上,数字动画表现得更活泼、更有沉浸感,从而体现药用植物园数字化资源的个性化特征。自然地引入中药的故事情节,为主角“亳菊”的登场做好了铺垫。数字动画的表现方式灵活,可以写实也可以抽象,把药用植物的性状、特点、药性等信息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完成上述故事情节演绎的基础上,为突出“亳菊”性状、特点、药性等特征,采用写实的手法对“亳菊”的中药知识进行普及。
3药用植物园数字动画案例实现过程
3.1情景构思
情景的构思以呈现药用植物为主线,挖掘中药文化,以亳州当地的历史为背景,选取华佗为主要角色,以华佗的视角展现中药及中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向历史名医致敬。这一阶段主要完成故事情景设计,确立动画手绘设计方案初稿,重点是将文稿和设计师脑中的灵感快速地手绘到稿纸上,每一个画面都可能有多种构图想法,将这些想法以草图的形固定到纸上,避免有些构图灵感稍纵即逝。这个阶段主要是以草图的形式呈现。
3.2动画手绘草图优化
动画手绘草图优化,指的是在上一阶段初步绘制的手绘草图基础上,对不同想法的手绘草图进一步推敲和优化,这个过程依然会有一些新的构思出现。优化的目的是实现草图的意境在表达上进一步升华,使得整体透视准确,效果初步实现。同时需要展现具体结构和画面的穿插关系,让手绘图呈现多维度、多视角且相对成熟的绘图效果,以实现其在不同的视角里视觉效果有较准确的空间定位关系,最终形成相对完整的手绘情景方案。这个阶段主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如采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图形设计软件来实现,利用手绘输入设置,如数字化手绘板等进行设计、处理和调试。
3.3数字动画编排与合成
数字动画编排与合成是设计收尾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为讲好某一中药材及其药用植物的故事与情景,重点要理清各手绘图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和页面的布局效果,同时还应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需求,再运用二维矢量动画制作软件Flash并结合ActionScript3.0脚本语言开发出数字动画短片,力求在手绘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有艺术性、生动性、趣味性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数字动画作品。
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范文2
关键词:舞台演出;剧场;数字灯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加大了对精神生活的重视,而舞台演出艺术就是现阶段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灯光设计对于其完美的呈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字投影技术的进步,其内容以及表现方式也逐渐的呈现出多样化。数字灯就是通过有效的对灯光以及视频等技术进行融合,从而达到对影像进行处理、投射、编程等多种效果的新型灯具。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包含多媒体服务器,通过对其的使用能很好的烘托出舞台效果,从而有效的突显出主题和构思。而舞台演出中就是通过对数字灯的应用来达到多样化的视频音响效果的,它能有效的增强舞台的艺术氛围,使所要表达的主体更为突出。为了更好的对数字灯进行利用从而取得更加完美的舞台效果,文章深入的分析了数字灯在不同演出环境中的设计及应用。
1 数字灯系统的硬件结构
1.1 位置摆放
为了确保影像不会出现变形或者残缺的状况以及确保能对影像进行大面的拼接,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舞台设计时都会将LED大屏以及投影机的位置一般都不会轻易的被移动。由于亮度较高的数字灯内的镜头能够自由的旋转,从而能够实现在水平方向二百五十度以及垂直方向三百六十度的范围内显现出相应的影像,同时还能通过对其梯形校正作用的使用来有效的避免影像变形现象的发生,因此在舞台设计时数字灯不必拘泥于一种摆放方式,可以依据具体的情况,例如以舞台规模、演出方式等为依据来确定具体的摆放位置。常见的数字灯摆放方式有正投、斜投以及背投等几种,而吊挂方式则有暗藏升降、集中吊挂、地面放置等几种。
1.2 投影机镜头尺寸的选取
在挑选投影机镜头时要以投影机实际的方位以及投影幕的大小为依据。镜头焦距直接影响着投影机以及投影幕之间的相距的长度,通常情况下其长度和焦距是成正比的,焦距越长,其之间相距的长度就越远。假如是在较长的长度上投射影像的话要使用的镜头要是长焦的,而相反的情况的话则使用的镜头则要是短焦的。通常使用的镜头是二点八到四点五比一,而长焦镜头则是四点五到七点三比一,短焦镜头则是一点八到二点六比一。不一样的生产商制造的镜头的规格也不尽相同,然而其用法都是相同的,都是以投影幕的实际大小为依据进行挑选的。
1.3 视频信号的控制与传输
数字灯系统是通过四大部分组合而成的,一是控制部分,二是控制信号传输部分,三是视频信号存储处理部分,四是终端显示设备,该部分包含了数字灯、摄像机、投影机以及轨道镜头等几个硬件。
2 数字灯在不同演出场所中的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
2.1 大型室内演出场所应用
通常情况下大于一千二百座的体育场、剧院等才能被称为是大型室内演出场所,它的主要特征是舞台规模比较的大、舞台拥有较为宽阔的台口、为演员提供的表演空间充足、舞美设计也相对较为丰富多样等等。针对这种大型的演出场所,在对数字灯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以具体的舞美布景道具为依据,比如使用的背景天幕、摆放在舞台中间的设施等等,同时还要考虑舞台具体的照度和不同的光区,通过对其的有效结合来取得最为合理的设计方式。
情景歌舞诗《桃花红》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歌舞剧演出,它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以山西的民歌民舞为基调而编排的,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进行表演,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该舞剧使用了两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两万流明,六十多台电脑灯,其功率均为一千二百瓦,还有二百多台普通灯,通过数字灯的使用,使得原本死板的道具具有了生命力,鲜活的表现出来。当时有些媒体这样形容该剧:动听的民歌以及迷人的舞姿还有通过多媒体技术而实现的特殊场景,深深的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充分的表现了该剧的主题以及其所要表达的情感,使表演更具张力。
在我国像这样成功的演出还有许多,比如:2009年海景实景剧《蓝色畅想》、2010年辽宁歌舞团民族舞蹈精品晚会《家园欢歌》、2010年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这些演出都对数字灯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2 室内中小型演出场所应用
通常情况下处于三百座以上一千二百座以下的多功能厅、演播厅等经常被成为是室内中小型演出场所,它的主要特征是舞台拥有多种变化方式,舞美设计也没有那么复杂。针对这种中小型场所,在对数字灯进行设计时同样也要以舞台具体的照度、具体的舞美布景道具以及不同的光区等为依据进行,从而取得最为合理的设计方式。
《圣歌武陵》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民俗歌舞剧,在张家界大剧院获得了成功的演出,该舞剧成功的将该地的地质改变、文化风俗和当地的美景形象的展现出来。该舞剧使用了四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六千五百流明,LED大屏七块、电脑灯二十多台还有一百多台普通灯。该舞剧还通过对数字灯的使用制造出了森林的效果以及水池效果等多种效果,从而使演出更加的形象逼真,更具艺术感。
在我国像这样成功的演出也有许多,比如:在设计沈阳刘老根大舞台时使用了三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六千五百流明,《黄河颂》的演出舞台在设计中也使用了四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六千五百流明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3 户外实景演出应用
户外实景演出将真实的山水景物作为其演出的背景,通过此种方式来表现演出地的文化内涵,该种演出方式同时是通过商界和演艺界的有效结合来实现的,它给单纯的旅游逐渐的注入了文化内涵。
《印象普陀》是一场成功的实景剧,它有效的将当地的景观、风俗文化以及艺术效果进行结合。该剧使用了四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二十二万流明,同时还使用了大量的电脑灯和LED大屏。
在我国像这样成功的演出也有许多,比如:《印象海南岛》的演出舞台在设计时运用了六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两万流明,《印象大红袍》的演出舞台在设计时运用了四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两万流明等等。
3 总结
数字灯作为一种新型的灯具,将其运用到舞台演出中能有效的提升演出的艺术效果,同时使演出的主体以及思想更为鲜明突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灯技术也将会越开越多的应用在现代社会的舞台表演中。
参考文献:
[1]胡勇,张远齐.浅谈数字灯在威海市规划展览馆的应用[J].演绎科技,2012,4(2):4042.
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范文3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生活状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对学生以后就业和升学都是比较重要的证明,所以加强对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就很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其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关键,从而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效率。
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及主要特征
1.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分析
对高校学籍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劳动的投入。由于高校学生学籍档案中存有学生比较丰富化的信息,加上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自然在学籍档案管理上带来很大麻烦,而数字化管理下能将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不仅如此,在数字化管理方式下对学生学籍档案在信息的完善性层面得到增强,数字化管理将不同学习信息内容进行集中呈现,让学生的档案信息更完整。另外,学生的学籍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管理,让学生的学籍档案为学生和学校及社会服务。
1.2高校学籍档案主要特征分析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有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首先是在学生学籍档案形成过程中较分散化,是从各项活动及教务处和学生处等层面进行收集的,材料的分散性在具体搜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在人工劳动上的付出相对较多。再者就是学籍档案内容较广泛,从学生学籍档案的内容层面看,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奖惩情况等[2],而电子学籍信息则包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所有基本信息内容。基于学籍档案的内容广泛性及材料搜集的困难性,使得档案形成在周期性问题上比较突出。
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2.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分析
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我国高校学生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及通信网络的传输数据在速度上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安全性问题,数字化程度还不是很充足,当前高校使用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步伐无法紧密结合。学校对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存在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现象,这些方面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再者,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在对学生的学籍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不积极,在信息上没有完善化,尤其在时间编排和材料分类层面较混乱,以及在组卷装订方面没有得到规范化。另外,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系统层面没有得到完善,以及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为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化,工作内容不容易量化,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管理队伍不稳定等[3]。除此之外,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保密性及安全性需得到加强。
2.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要从多方面考虑,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将协调统一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学籍和成绩管理是重点管理内容,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建立独立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籍档案的科学收集及管理和共享[4]。另外,还要遵循学籍档案数字化的标准规范管理原则,确保数据格式及数据库建立的规范统一,在兼容扩展的原则层面得到显著体现。第二,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加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着手,从具体措施实施来看要配置高容量及高服务器和刻录机、扫描仪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并要对学籍档案的资源网站等服务系统的建设进行完善化。还要将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及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在相关制度建立上进行加强和完善,使电子文件的归档安全性得到保障。第三,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要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人员及学校学籍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开发出适合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软件,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字化效果良好呈现[5]。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高水平的学籍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层面要加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在专业化培训及考核层面严格按照要求,培养适合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实现。
总而言之,针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策略实施,要和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在这一领域的管理能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发展趋势,所以要充分重视。
作者:戴雷雷 单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秦芳远,刘环琼.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法研究[J].兰台世界,2015(23).
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范文4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4G;IPv6
中图分类号:F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1.1 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即 1G,是 the first generation 的缩写) 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 TACS,其传输速率为 2.4kbps,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如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无高速数据业务、制式太多且互不兼容、保密性差、易被盗听和盗号、设备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所以,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的产物已经完成了任务退出了历史舞台。
1.2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即 2G,是 the second generation 的缩写) 移动通信系统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到目前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技术,它能够提供 9.6- 28.8kbps 的传输速率。全球主要采用 GSM和 CDMA 两种制式,我国采用主要是 GSM这一标准,主要提供数字化的语音业务级低速数据化业务,克服了模拟系统的弱点。和第一代模拟移动蜂窝移动系统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丰富的业务,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以进行省内外漫游。但因为采用的制式不同,移动标准还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还无法进行全球漫游,虽然第二代比第一代有更大的带宽,但带宽还是很有限,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还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1.3 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和通信量的激增,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有大的系统容量,还要能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有效传输。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根本不能满足这样的通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第三代,(即 3c,是 the third generation 的缩写)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国际上统称为 IMT—2000,是国际电信联盟(1TU)在 1985 年提出的工作在 2000MHz 频段的系统。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相比,第三代的最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
2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
4G 也称为广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超过2Mb/s 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对高速移动用户能提供 1 50M b/s 的高质量的影像服务, 并首次实现三维图像的高质量传输 它包括广带无线固定接入、广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广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基于地面和卫星系统),是集多种无线技术和无线 LAN 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系统,也是宽带 lP 接入系统,在这个系统上,移动用户可以实现全球无缝漫游,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利用率,满足高速率、大容量的业务需求, 同时克服高速数据在无线信道下的多径衰落和多径干扰等众多优势。
3 4G 的关键技术
3.1 OFDM 技术。它实际上是多载波调制
MCM 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将待传输的高速串行数据经串 / 并变换,变成在 N个子信道上并行传输的低速数据流,再用 N 个相互正交的载波进行调制,然后叠加一起发送。接收端用相干载波进行相干接收,再经并 / 串变换恢复为原高速数据。
3.2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MIMO 系统采用空时处理技术进行信号处理,在丰富的散射环境下,空分复用 MIMO系统(如BLAST 结构) 可以获得与天线数成正比的容量增长,从而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增加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当散射程度欠佳时,会引起信道间的空间相关,尤其在室外环境下,由于基站的天线较高,从而角度扩展较小,其空间相关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 MIMO不可能获得所期望的数据传输速率。
3.3 切换技术。切换技术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在不同小区之间跨越和在不同频率之间通信以及在信号质量降低时如何选择信道。它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通信的基础。主要划分为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硬切换发生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不同系统之间。第 4 代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正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4 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过一个通用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种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新技术。通过下载不同的软件程序,在硬件平台上可实现不同功能,用以实现在不同系统中利用单一的终端进行漫游,它是解决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中工作的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主要涉及数字信号处理硬 (Digital Signal ProcessHardware,DSPH)、现场可编程器件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等。
3.5 IPv6 协议技术。3G 网络采用的主要是蜂窝组网,而 4G系统将是一个基于全 lP 的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接入系统和通信网络之间的无缝连。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为广泛的业务,使运营商管理更加方便、灵活,4G中将取代现有的 IPv4 协议,采用全分组方式传送数据的 IPv6 协议。
4 发展趋势
目前,4G移动通信还只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具体的设备和技术还没有完全成型,后续的软件开发还没有启动。这都会给 4G 的发展带来很多难题,有待人们深入研究。但未来移动通信必将具有文中描述的这些基本特征:高速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完全集中的服务。无所不在的移动接入,高智能的多样化的用户设备。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会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使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重阳.数字移动通信技术[M].西安:江西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范文5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创意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结合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创造出的新型艺术形式。通过传统艺术与新的技术与媒体进行结合和创新,对视觉经验进行改造和充实,与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更趋向于一种媒体技术的逻辑形式,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审美及创意特征。
1 非标准化
创意表现是一种意识物质化的表现,不同的时代有着截然相反评判标准,设计标准和意识是与世推移的。在数字媒体时代,公众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众多主张不再如同工业社会时代以模式化标准作为唯一的评价体系,新的信息传播形式改变了完全被意识形态预定的思考方式。在工业时代的准则中,标准化成为了它的一种语言形式,在认识上往往把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简单化,绝对化。由此所导致的绝对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创作形式,而数字媒体时代由于数字化的复杂性以及手段的多样化,拓展了艺术发展的多元化,从而规避了单一性的审美,技术将不同的媒体及造型进行整合,并对单一性的形式进行解构和重组,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再造新的形式。[1]在这种打破原有单一性的背景下,解读方式也变得更多样化,在数字媒体时代中,非绝对化思维是必然的。而这便是后工业化生产及信息媒体时代中的基质特性决定了主体必须放弃简单化和绝对化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应当下的大众选择偏好。
2 碎片化
当互联网迅猛发展,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手机、计算机铺天盖地,生活中,你会无时无刻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围,电子媒体成为了影响我们生活最大的传播方式,庞大的信息量其实是人们无法消化的,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这样一个嘈杂,喧闹的商业化社会中,媒体,广告商,并不会停止他们对公众释放有用或是无用的信息,庞大的媒体集团会通过各种渠道把信息灌输给大众。因此,在数字媒体时代中,大众的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作为一个每天生活在这个环境的接受者,不得不主动或是被动地区接受着这些大量实时的、随机的、碎片的信息,同时由于移动媒体的发展,我们接收信息时间也被分散化,内容也并不是一个完整体系。当然,信息时代的碎片化其实有很大程度与实时性相联系,微博就是非常典型的碎片化信息媒体。个体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产生了新的变化, 历史的深度消失了,多民族、无中心、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等概念成为了数字时代文化的主要特征。换而言之,在当下娱乐化浓重的社会氛围中,也并不需要严谨,完整的审美,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与紧张感,促使着都市大众顺其自然地接受这种更随意、零碎、轻松的环境。
3 互动
在数字媒体作品中,创作者与观众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成为创作的合作者,数字技术也成为了促成这种互动关系的重要纽带,它比以往任何媒介更迅速地交换信息,在沟通和交流中,更具有现场感和实时性,双方可以以最大限度地进行及时的反馈。“雨屋”是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生态主题展览的其中一部分,屋内大雨不断,但是“雨屋”的雨和真实雨完全不一样,因为不管人走到哪里,都不会被淋湿,就好像雨是刻意躲避人一样。(图1)雨屋创意的设计团队是兰登国际,用时三年开发了这套系统。这个创意的技术得益于隐藏在房间里的无数3D镜头,通过镜头监测游客的实时运动轨迹并及时地上传给雨屋系统,再控制雨水避开游客。通过数字技术与人的行为产生互动关系,从而产生了有趣的艺术作品。这个作品的关键并不在于装置的本身,而是通过观众参与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其中人机交互的过程成为该作品的关键。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创意思路。
图1 兰登国际创意团队设计的“雨屋”
数字化及网络化的高度发展推动了数字艺术交互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的使用者对于媒体内容拥有更大的选择和控制。交互是数字媒体艺术与以往艺术形式相比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目标,交互性不仅在艺术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与科技的协同性发展甚至在其他领域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性的应用可能。例如虚拟现实VR领域的交互功能以更丰富、平民化的方式发展,沉浸式数字图像以及虚幻成像都成了现实。数字交互技术摆脱了材质与空间的依赖,突破了传统审美及创作思维的准则,建立了新的艺术发展方向,扩展了受众的认知,使得艺术的创作更具精准性。
4 综合性
数字媒体是从平面静态的表现形式依靠技术转向动态化、综合化的艺术表现手段,它是从简单单一的表现形式逐渐延伸至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2]动态图形设计、动态文字设计、三维动画都是基于了相关技术,从传统专业领域中发展出来的新的创作方向,甚至在众多创作中,进行了跨界挪用,掺入了数字音乐以及动态捕捉的技术来丰富完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构思,以达到极致的意识构想。在近些年的春晚以及大型舞台设计中,都大量引用了全息影像与声效结合的创意设计,到了2016年,央视春晚在创意中更显科技感,随着节目和音乐调整角度的LED屏幕、融为一体的舞美视频,强烈的3D效果,再加上增强现实技术高质量运用,使得受众全方位地感受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
5 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形式也会更具多样化,多元化的创作手段使得艺术家们能够更便捷地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同样,新的时代和新的技术,观众的审美和自我认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创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是结合技术与艺术的产物,艺术家不仅需要掌握传统艺术中的精髓,同时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特质,结合新的技术,创作出更具吸引力的作品。在@样不断循环和更新的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才会实现以往艺术所无法实现的美学追求和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范文6
关键词:数字媒体;语境;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3-0136-02
在数字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媒体行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人们越来越重视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在媒体中的作用。当前社会,人们对数字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进行视觉艺术上的创新,才能使媒体行业获得长效的发展。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正在朝着虚拟化、交互化、网络化等方向多元发展。因此,探究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十分有必要。
一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理念
媒介是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和媒体从产生之日起,两者就有着紧密且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介就是将新媒体的艺术联想具体运用到新媒体的艺术实践中的载体。再通过对新媒体的反思和批判,将成果集中体现出来就成为了新媒体艺术。在艺术领域中应用数字技术,能够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创作平台,创新艺术形态,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可以将设计师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思维有机融合在一起,利用数字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媒体技术,开展新的艺术形式。既可以将其定义为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全面参与或者部分参与的创作活动,也可以将其定义为具有数字技术特征的艺术作品本身的创作活动。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承载过程中、传播过程中、鉴赏过程以及批评过程中,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作技术支撑,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在艺术审美的感受方面、体验方面以及思维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设计师通过计算机等数字设备,对自身的创作理念进行描绘和创作,最终实现带有数字技术特征的艺术作品的产生。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就是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作为传播媒介,向观众展示作品,为观众提供参与平台和互动平台。
二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特征
(一)交互性和超文本
互联网使视觉艺术实现了“超文本”的构想,观众能够使用一种和传统观看方式完全不同的方式,只需要利用电子搜寻功能就能够快速正确地找到任一文本。利用“超文本”的特征。观众可以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进行艺术观看,而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线性观看方式。不需要观众一页一行甚至是一本地去观看,而是通过直觉、想象的方法将这些信息联结起来。交互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关于虚拟空间,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计算机用户进行互动。第二,关于现实空间,利用根据传感器设备、激发器设备以及计算机组成的系统,对人体的位置、人体的触摸、人体的声音进行检测和反应。第三,关于信息扩散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上的终端具有信息接收功能以及信息发送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实现人机的双向互动,达到信息扩散和传播的目的。数字媒体技术使信息的扩算速度和传播速度更加快速,在信息量的规模上也比以往更大。不仅如此,数字媒体技术还为人机互动提供了交流和体验空间。因此,交互性是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最突出的体征之一。
(二)现实虚拟以及沉浸体验
现实虚拟即通过计算机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创建出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世界,为观众提供视觉方面、听觉方面以及触觉方面的感官模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世界,能够及时地、无限制地对三维空间里的各项元素进行有效观察。虚拟的现实和真实的现实,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第一,虚拟的现实世界是真实现实世界的特殊部分。第二,虚拟的现实世界与真实的现实世界相互平行。第三,虚拟的现实世界和真实的现实世界相互套叠。沉浸是指当事人把自身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某一境界或者某一思想活动中的特殊精神形态。这种精神形态通常表示人们对这一境界高度向往,这种思想活动往往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把这种“沉浸”体验当作创作的最高追求。沉浸体验是在陈金技术支撑下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三方面的表现,第一,全感官体验。第二,参与性。第三,戏剧性。
三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
(一)将科学信息技术和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进行完美结合
当前社会,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都在飞速地发展和创新,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在引进相关的科学信息技术,并且效果非常显著。推动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能为科学信息技术增加更多新的活力和元素,还能够促进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拥有更多的创作平台、展示平台等。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蓬勃向上发展的同时,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风格和优势特色被彰显和强调,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将科学信息技术和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进行完美结合,是当前信息化时代最基本的要求和最根本的标志。只有这样,才能为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最根本的动力。
(二)对虚拟艺术进行创新
虚拟艺术就是将传统的艺术形态进行打破和创新,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艺术的模仿和复制,对艺术的应用方式高度重视。传统的艺术往往是通过平面二维的方式进行作品的展示。而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三维空间立体的展现。首先,设计者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利用数字技术,对虚拟的事物进行适当地发挥和联想,展现出事物的三维立体形态。其次,利用虚拟技术改变艺术在时间上的进度,让观众能够在同一时间里对大量的事物进行观察和体验,实现艺术从图像世界到视觉艺术世界的创新发展。
(三)利用高科技作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载体
视觉艺术从诞生之初到今天,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改革浪潮。视觉艺术从诞生以来,就在各个发展时期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新鲜的元素,也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特别是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基础上,注入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并且把这些高新技术当作艺术创造的后盾支撑。利用高科技作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载体,在现代视觉艺术创作中十分普遍。例如,电影行业、网络行业、电视行业都利用了高科技作为艺术载体,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场场恢弘的视觉盛宴,让观众在体验画面真实感的同时,还深切感受到了设计师创作的艺术理念。利用高科技,可以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带来新的创作元素和新的创作活力,使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元素和新活力,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视觉信息的跨界组合,实现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多维创新
对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进行创新,就是对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因此,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对艺术形式创新,艺术风格创新,还需要对艺术语言创新,艺术手法创新。在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师的思维模式。设计师的思维模式就是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最根本的动力,通过设计师运用自身的大脑对当前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模式进行改变。只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才能够取得高速地发展和进步。利用视觉艺术实现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多维创新,就需要设计师在不同的领域对各种艺术手法进行不同的尝试和创新,并且将人脑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视觉艺术形式上的多维创新,让这些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等从多维度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引入新的活力和新的生机。
(五)对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观念进行创新
虽然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在实际创作中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尽管如此,对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观念进行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技术研究人员要具有先进的相关艺术观念,只有这样,技术研究人才才能够研发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视觉艺术的创作提供物质条件。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设计师们先进的艺术创作理念。其次,观众也要具有先进的艺术观念。传统的视觉艺术体验方式在观众的心中已经基础深厚,不易动摇了,观众习惯于传统的视觉艺术体验方式,特别是老年人极其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传统的行为模式使观众的思想得不到解放,造成创作过程中的时间浪费、劳动力浪费以及资金浪费。因此,对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进行创新,就要重视技术人员和观众的观念更新,从而为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引导人们对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具有交互性特征、超文本特征、虚拟性特征以及沉浸性特征。因此,对该视觉艺术的创新需要从这些特征着手,融合技术和艺术,创新虚拟艺术,利用高科技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整合视觉信息,转变艺术观念。
参考文献
[1]谢晓彤.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如何看待视觉艺术的创新[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11:123-124.
[2]季晓奕.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5,0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