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管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管理培训

社会管理培训范文1

【关键词】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 以人为本 社会工作者 培训

柔性管理理论概述

时代的变革和科技的更新,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然带来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更新,引起教育改革,使得我们的教育管理由 “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向“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转化。由于柔性管理适应了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适应了人性本身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因此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特色和主流。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都起源于企业管理。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是在充分尊重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和手段,在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柔性管理强调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这种管理具有心理的内驱性、心灵的感应性、效果的持久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是对管理对象的一种软控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

社会工作者培训中的柔性管理是指用柔的方法,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学员的价值和能力,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具有较大可选择性、可组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从而优化实现管理目标。成人培训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成人性、在职性、短期性、社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关注培训对象的应有地位、需求、心理、情绪、素质、经历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重要问题,实现管理手段和目的统一。由于社会工作者有较丰富的知识经验,成熟度较高,

有独立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思想敏感活跃,主体意识突出,尊重、理解、信任的需要更为强烈,而且重情重义、重学识、重人品、轻权势、习惯以理服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以情为主的柔性管理,更符合学员的心理特征和劳动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

柔性管理在社会工作者培训中的应用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理论,只有被应用于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在具体培训中,要基于对柔性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思考,并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才能较好地运用柔性管理模式。

关注学员的民主需求,发挥柔性管理的精神激励功能。社会工作者群体是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和道德素质,具有丰富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经验的特殊社会群体,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因此关注学员的民主需求,树立民主化的管理理念,是提高管理效率到达管理目的的重要途径。

一是坚持让学员参与培训过程。即在培训中,坚持社会工作者的主体地位,使培训和管理不仅做到尊重人、理解人,还要做到依赖人、发展人。让学员参与培训,使他们全面了解培训,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通过让学员参与培训过程,把培训的各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培训贴近实际,贴近工作,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培训的动机,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二是让学员自我管理。培训管理对象是在岗在职的社会工作者,在管理中要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经历和管理能力,创建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自主组织,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可以尝试在培训班中成立党小组和管理委员会,把培训中的一些活动组织、考勤考核等日常事项授权于党小组和管理委员会。

三是实现达到无为而治。培训是一种非学历的成人教育,旨在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提升学员的工作能力,完成委托给学校的培训任务。无为而治要求在管理中重规律、重内在、重和谐,有目的地对学员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做到自身“有为”。在培训中,要结合培训实际,形成开放的、多维的评价方式。通过在培训中开展小组活动,专题讨论,结业汇报,并把优秀成果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等形式,使学员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组织目标内化,进而外化为自觉行为,实现以最小的管理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关注学员的情感需求,发挥柔性管理的情感凝聚功能。情感是人的需要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人们对各种客观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在现实中,人们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感情态度行事,因此,人们的各种心理的、社会的需要往往成为影响人们行为决策的因素。柔性管理就在于挖掘情感对行为决策的正向引导力,用情感凝聚人心。

一是要以人为本。由于社会工作者有着不同的学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工作经历和不同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培训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任务等环节中要以学员为中心,实施人性化的教育培训。培训中要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在培训时间上要进行合理安排,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集中授课、间隔分散等手段,以较好地解决社会工作者生活、工作、学习之间的矛盾;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培训人员的不同情况,以社会工作服务人员向职业化社会工作者的转化作为培训重点,以社会工作者的转化提升为切入点,列出适合各工作领域需求的不同培训方案和学习模式。通过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科学的设置课程,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要身体力行。做好成人教育培训的关键是身教重于言教,提高培训管理的实效性,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工作。培训管理中,要配备专职的管理队伍,组建优质的师资队伍确保培训质量。一方面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员。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高超的授课艺术感召学员。

三是要加强沟通。有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条件。虽然学员是成熟、可塑性不大的成年“社会人”,但由于培训中学员与管理者之间有各种思想、文化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因此只有通过有效沟通来化解矛盾。在与学员的沟通交往中,要遵循尊重、理解的原则,把交往方式始终控制在成人的状态,重视情感投资,形成一个和谐的团体。管理中,要经常性地与学员进行沟通,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学员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全面了解学员对教师的讲课评价和对培训的意见,为今后的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并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柔性管理的价值导向功能。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柔性管理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文化氛围和环境的塑造是一个多因素复合系统,它涵盖了以人为本管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管理的模式、培训的效果产生影响。培训氛围和环境应该包括人文文化环境及自然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为学员提供学习、生活等服务表现出来。

培训中,要形成高校培训和社会需求互动的服务机制。为使培训有效开展,在教学设施和设备上要提高和完善,以满足成人的学习需要,给培训创造一个适宜舒畅的外部环境。积极改善硬件环境,如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怎样才能使师生感到方便、安全、舒适,以方便学员为原则合理布局,合理改造。要革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手段和方式,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是加强软件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积极提供令人舒心愉快的工作学习条件和环境的同时,还要在管理服务中渗透民主平等、团结合作、和谐共进等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准则,营造民主、平等的培训环境,这可以满足学员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为培训的柔性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实施柔性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辅佐。我们倡导的柔性管理并不是要否定、取代刚性管理,而是强调把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在具体的管理中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柔性管理应当是刚性管理的完善和补充,应当在制度的范围内去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为合理协作行为,规范个人活动,实行有效合理管理,维持正常的培训秩序,必须建立和确定制度规范,各种制度结合起来构成管理过程中一整套严格完整的约束系统。实施柔性管理就是要做到柔而有序,柔而有据,并体现管理的有序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社会管理培训范文2

大家好!

首先感谢教文体局的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次中小学食堂建设与管理培训会在我校召开,这本身就是是对我校食堂管理方面的一次大的鞭策和鼓励,我们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不断加强和改进食堂建设和管理工作,努力把我校食堂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卫生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我校采取“抓建设,健全制度,完善设施;抓管理,严格把关,规范程序;抓队伍,注重培训,加强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抓机制,强化领导,强化监督”等办法措施切实保障了饮食卫生安全,基本上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下面,我就武邑镇一中的食堂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声们批评指正。

一、学校食堂建设情况:

武邑镇一中食堂于---年新建,食堂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分为餐厅、操作间、主副食库房、职工更衣间及宿舍、售饭间、售饭厅等,其中餐厅面积—平米,其它区域共计---平米。现有就餐学生---人,食堂生均面积和餐厅生均面积均已达到规定标准。学校现有食堂从业人员---人,管理人员---人。

二、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的几点做法:

1、加大投入,规范建设,从硬件上确保学校饮食卫生安全。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没有合格的设施和合格的灶具,学校食品卫生就没有根本的保障。近年来,我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资金---万元用于学校食堂建设,添置了----等食堂设施设备,;餐厅内张贴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卫生、文明礼仪、节约、循序等意识的标语和警示牌,完善了食堂的硬件条件和餐厅文化,使食堂的硬件设施达到c级食堂标准。

2、健全机制,明确职责,从制度上确保学校饮食卫生安全。

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必须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底。所谓责任到人,就是事事有人管,关关有人把,环环有人抓;所谓责任到底,就是每个人各负其责,负责到底,出了问题,追责到底。

一是健全机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膳食处、总务处等相关处室人员为成员的学校食堂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学校食堂工作专题汇报,了解食堂运转情况,研究和制定对策,解决食堂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明确职责。为使责任落实到位,学校建立了食堂管理和安全卫生责任制,明确提出了“专人负责,健全制度,经常监督,及时整改,杜绝事故”二十字的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责、育、查、会、报、奖、惩”的“七字”管理制度,要求各成员、各处室做到“三个到位”,即:考虑布置到位、指导督促到位、检查落实到位。

每学年开始,学校和相关责任人员都要分别签订“饮食卫生安全目标责任书”,同时完善了考核机制,形成了事事有人管,关关有人把,环环有人抓的工作格局,实现了责任到人,责任到底。同时,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订详细可行的整改计划,尽快整改,达到要求。

3、完善制度,精细管理,从程序上确保学校饮食卫生安全。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程序做保证,必须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落实。为此,我校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建设食堂文化,强化师生食品卫生意识,培养师生文明就餐习惯。另一方面制定了细致的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强化督导检查,促进管理精细化。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师生食品卫生意识。

学校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卫生法律法规,坚持用法律法规指导工作,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为提高学校食堂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我校每周都要组织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卫生知识的培训,同时,积极在广大师生中开展食品卫生法律和法规的有关知识的宣传,举办各类食品卫生讲座,召开有关饮食卫生安全的主题班会,丰富了师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建设食堂文化,构建文明、卫生的用餐环境。

构建一个文明卫生的用餐环境,有利于养成学生文明就餐、卫生用餐、节约用餐、有序就餐的习惯,对于保证学校饮食卫生安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把食堂作为一个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学校文化展示的窗口来进行建设。一是通过建立学生食堂卫生值周制、文明就餐考核制等,培养学生文明就餐的习惯;二是通过张贴、悬挂鼓励性、警示性标语警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强化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引导学生珍惜一粥一饭,尊重劳动,遵守秩序,勤俭节约。

环境改善了,学生原来就餐时拥挤混乱的现象不见了,餐厅喧闹吵杂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乱倒剩菜剩饭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排队打饭,安静就餐,吃尽喝干,自觉洗碗”的文明就餐景象。学校食堂已经成了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

三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把好食品卫生安全每一道关口。

根据有关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法律、法规要求,我们制定了《采购员职责》、《食堂原料、辅料采购制度》、《食堂监管员职责》、《食堂卫生个人卫生“四勤七不”》、《饭菜留样制度》、《食堂管理监督办法》、《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业卫生“五四”制度》、《餐具消毒卫生制度》、《武邑镇一中学校食堂量化管理办法》、《武邑镇一中食堂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细则》,《食堂管理人员职责》和《预防食物中毒工作预案》等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各种规章制度,涵盖了食品采购、贮存、入出库验收、清洗、消毒、保洁、加工制作等各个环节,强化了用人关、核算关、卫生安全关、采购关、加工关、储藏关、消毒关、留样关、监督考核关等安全环节,并建立健全各类管理档案。我们始终坚持从业人员的年检制度和食堂管理日检、周结、月报制度,真正强化了学校食堂常规管理,使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学校食堂管理行为规范化。

首先, 我校建立了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督导检查制度,每月对食堂饭菜质量、卫生及从业人员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每学期召开一次学校食堂管理专题工作会,总结学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情况,通报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考核依据。其次,认真听取师生意见,不断改进伙食卫生质量。我校建立了学校食堂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教师代表和各班生活委员组成,每月开展一次对学校食堂工作的民主评议,征求广大师生对食堂各项工作的意见,并及时梳理,制订整改方案。通过检查、考核、评议,及时规范了学校食堂的管理行为,确保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三、学校食堂工作下一步建设的两点想法

一是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明年购置切肉机、洗碗机、消毒机等,规范统一学生餐具,方便师生就餐。

社会管理培训范文3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的关键,谁拥有了人才,就为其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成立分公司。要在中国的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人才特别是本土化的精英对于企业来说极其重要。励展博览集团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推出大中华区管理培训生项目,为励展在中国的长远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励展博览集团进军中国以来,开始大规模的并购拓展市场。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CFO)兼共享服务副总裁马子健说:“励展博览集团计划在保持传统强项领域的基础上,以后涉及展会的领域会越来越广,不可避免的需要更多的行业精英。近期推出的RMAP计划正是励展博览集团在中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据了解,中国励展大中华区管理培训生项目(RMAP)选拔的管理培训生将会在北京总部或上海分公司进行为期五年的培训项目。培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阶段(一年),第二个阶段是专业阶段(两年半)及最后一个阶段是项目管理阶段(一年半)。在培训结束后,成功完成三个阶段培训的学员将被任命为经理,负责展会的核心管理,包括展会项目管理、市场管理和销售管理。

并非所有会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大中华区管理培训生,申请者需要具备展会管理、工商管理或者营销专业的学生且毕业未满两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硕士优先考虑。在谈到申请条件时,马子健介绍,RMAP管理培训生计划主要是培养会展行业方面的高端人才,包括项目经理、市场经理、销售经理。每个岗位的要求不一样。项目经理必须要具备沟通能力、还要有比较高的财商和领导能力,销售经理必须要具备很强的演讲能力和沟通能力、市场经理要拥有创新和执行的能力。此外,励展博览集团是一家外企,能够适应英语的工作环境并且能够讲流利的英语,这也是申请者必备的条件之一。

申请的条件都具备,并不代表申请者都能够留下来。正如马子健所期望的,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留下来,但是需要经过一轮轮的面试和笔试,最后选出最适合的10个人。由此可知,竞争是多么的激烈。

五年的时间,对于刚毕业的人来说非常的关键,对人生的职业规划也很重要。励展博览集团也充分考虑到一点,为最后能够留下来的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RMAP计划为管理培训生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以及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管理培训生可以获得高于市场标准的薪酬,根据个人表现不同还将得到丰厚的年终奖金,在专业和项目管理学习阶段,励展将全力支持培训生持续的职业发展。通过励展国际交换项目,培训生还可能获得在励展集团其他国家公司工作的机会;公司还将安排培训生参观境外展会。

社会管理培训范文4

[关键词] 创新型社会 管理创新 民营企业 培训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状让创新型社会建设不再仅仅是一种未来远景的展望,而是成为了我国全社会和所有企业都必须高度关注,必须有所作为的行动指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改造资源消耗型低附加值产品,提倡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也应当是民营企业当前工作的题中要义。创新型社会是集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于一体,在全社会层次上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新型社会对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企业提出了创新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响应这样的要求,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必将有所改变,创新型企业必将为创新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重的发展之路

新世纪以来,随着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基于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这其中学术界以及民营企业自身要求重视民营企业创新的呼声功不可没,这同时也契合了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中央出台的科技发展纲要和地方政府的各项跟进举措无疑是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创新的推进剂。然而,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的能力上,集中在如何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如市场准入、反不正当竞争、起草和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大家议论较多的话题是如何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

基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的政策扶持力度固然要加强,但不能止步于此,因为有些民营企业要按照过去的粗放型经营、低成本竞争的老路子已经很难走得通。国内市场的饱和,国际市场上贸易壁垒的重重阻隔,已经让许多民营企业面临严峻的形势,他们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从技术创新入手,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打破贸易壁垒的限制,脱离低水平竞争。在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这种走技术创新求发展模式突破的思路,肯定会得到政府的各种支持,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已经比过去大有改进了。

然而,创新一词对于民营企业发展模式而言并不是仅仅针对技术创新的,民营企业对于创新的另一面――管理创新也要重视起来。技术创新看重的是产品在技术方面的改进和革新,技术创新看重的是产品在技术方面的改进和革新,着眼于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技术创新给产品带来的是满足更多人群更高的需求,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获得超额利润的方式,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拥有相当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或者至少要有强大的技术转化水平。管理创新是对于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个环节,从企业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吸收管理实践中得到的各项理论成果,对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创新过程。管理创新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运用新的管理工具,可以是改变企业的管理流程,可以是转变组织全体人员的思想观念。

在民营企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大环境中,管理是技术创新和实现高技术产业化的基础。管理为技术创新铺平了道路,打通了技术变成钱、钱变成技术,技术再变成钱的各个环节。在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之后,企业才能迎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新时期,逐步开展功能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技术不是万能的,才能凸显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这体现了在民营企业寻求发展模式改变,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只是呼吁通过政策倾斜,财力支持来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忽视其内部的管理问题和管理创新,那将不能实现我们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投入所希望看见的相应的令人满意的回报。技术创新能否实现,技术创新的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强大支撑,在于保证技术创新和转化的管理机制的创新,技术要转化,它不能仅仅是为企业提供了可供宣传而不能发挥作用的专利证书而已。

二、重视实现管理创新的途径――培训

创新型社会建设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就是提倡各种类型的创新。管理创新是一项极具特色的管理行为,每个企业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采取合适的管理创新手段。在管理创新中,不应当跟随时髦流行的管理理念,尤其不应当对于西方管理理论和工具,不假思索的照搬接受。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要进行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确确实实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各项便利。

从创新型人才建设来看,民营企业家是企业内部最重要的创新型人才,企业的创新特别要注重提高民营企业家自身经营管理素质。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他们的战略眼光,对于全球范围内行业变化趋势的把握,企业家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管理知识的选择和运用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而企业家的这项能力通过接受科学系统的管理培训是可以提升的。民营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同样取决于他们能否让创新型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激励创新型人才手段的运用能力也可以通过参与管理培训来提高。

如何发现创新点,怎样开展创新活动,如何让创新的“性价比”最高,这些都取决于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对于参与创新的人员而言,补充新的知识成为了工作中的必需,接受培训是他们对组织的需求,创新人员之间对于知识的分享和传播的需求也促进了学习性组织的建立,培训则成为了知识分享和传播的途径。

从企业人员激励角度来看,员工激励问题尤其是创造型人才的激励工作向来是管理工作的难点,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除了要优化激励措施,提高激励措施的有效性之外,改善组织内部的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的效率,促进鼓励创新的良好组织氛围的形成,提倡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和战略思维同样也是民营企业进行员工激励较好的选择。在以上措施之外,满足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也是员工激励的方法之一。

创新过程充满不确定因素,管理创新稍有不慎,也容易造成企业的困境,引起内部组织结构的动荡,那管理创新的风险如何规避呢?管理创新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家的经验和水平,在于管理者团队和作业人员对于管理创新点的理解和贯彻,取决于创新人才更新知识的速度和对知识的把握,要规避管理创新风险,那就要求从企业家到管理团队到作业人员都要接受正规而有效的管理培训,要善于从实践当中寻找合适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规避此类风险。

三、发挥政府在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在创新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他们内在的追求利润的动力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企业对于创新有一种内在的主动性。民营企业对于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的自发的企业创新的行为,如果得到鼓励和支持的话,将成为社会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

在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供应上,各级政府要对自身的行动区间有清醒地认识,过多地进入企业内部创新体系很可能让民营企业处处感到掣肘。不能再以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心态和上下级之间的所谓指令来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要多征询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意见和需求。

只要是企业就存在发展的愿望,要发展就必然会选择技术创新,为了技术创新的成功,企业首先会想到做好管理创新的工作。政府在提供创新性制度时,要以企业自身能够有效吸收外部创新性制度安排,并付诸于企业内部创新的能力作为评价企业是否有资格接受资助的首要条件,而不是其他因素。不能因为有些民营企业规模小,人员少,技术含量低,偏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企业没有创新的内在需求。在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道路上,在追求企业效益最优化的路上,一切企业都是相同的。

企业同样需要管理方面的创新,应付高速成长,技术不确定较大,潜在客户不明晰的市场,他们需要掌握新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各类培训为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为管理创新提供崭新的思维方式。具备管理创新能力的人员对于技术创新的接受能力更快,对于技术创新的主观意愿更为强烈,执行技术创新决策的能力也会提高。

在创建创新型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培训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进而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在当前转变政府职能,提倡政府权力为民所用的趋势中应当也可以有所作为。各级政府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同时,应当运用各种手段,规范培训市场,引导民营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创新为最终目标的各类培训,在全社会形成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并重的氛围。

参考文献:

社会管理培训范文5

关键词: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问题 措施

班级往往是学生接触到的最初的社会群体,它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每一个班主任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管理素质不高

目前,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往往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并且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所具有的专业管理知识远远不够。很多教师的管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水平。

2.管理过程缺乏学生的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和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在班级管理中不需要学生的参与,这就剥夺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得学生成为了被动的被管理者,造成了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3.社会、学校与班级管理缺乏协调性

学校教育它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而同样,班级作为学校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要想管理好班级,就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协调。

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

现如今“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是不是也可以引入“以人为本”的概念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所谓“以人为本”事实上就是“人本性”思想的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教育的完整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具体说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科学研究表明,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属于智力正常的范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这就意味着没有什么所谓的好坏学生之分,而每个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分数的差异也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表现而已。

2.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素质

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利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再教育”,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然而,专门针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培训现在却做得不是很到位,很多班主任甚至根本就没有参加过专门的班主任培训就走马上任了,这势必会影响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

3.大胆地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也会不断增强,在班级管理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老师管理不满的情绪,这主要还是缺乏民主所造成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每个学生都对班级管理工作献计献策,这就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于班级的责任感。

4.努力协调班级管理与学校、社会管理工作的一致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机构,而学校又是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这三者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要想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展开,必定需要学校和社会的配合,毕竟学校的文化和社会风气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班级是每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舞台,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好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还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包括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每个班主任的责任,更是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l]周鸿辉,马甫波.《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集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1

[2]魏茂盛.《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1.1

社会管理培训范文6

【关键词】 小学班级 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59-01

对小学生来说,班级是其接触到社会最初的社会群体,因此对于小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班级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社会的观点和评价,好的班级会让小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需求,积极而乐于接受学校教育,否则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因而,构建一个有优秀的班集体,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面临的重要课题。

1 传统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

尽管有些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功经验,但是在新课改要求,对于如何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班级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还是缺乏必要的理论认识,对于如何实施人本管理理念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方法,这些还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和积累经验,借鉴其他班级的成功管理经验。

1.2 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通常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很多工作都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的,多数班主任忽视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剥夺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需求,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只能被动接受,不但造成诸多的被动管理问题,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不利于自主管理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1.3 缺乏与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有机协调

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学校的一个部分是和学校分不开的,同时和每位学生的家庭也是密不可分的,要求在学校、家庭、班级之间做好紧密协调和联系。通常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对于学生的家庭影响因素的重视和研究对应程度还不够。

2 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法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管理理念。新课改对于班级管理要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教学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班主任教师将每位学生作为教育的完整对象,充分重视和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班主任不断充实班级管理素养。学校可以在教学空闲之余如假期为班主任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培训,聘请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或经营的优秀教师为班主任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帮助班主任老师或者没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充实经验,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二,班级管理实施民主管理,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施自主管理。最好的管理是自主管理,班主任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要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可以鼓励班干部自由竞争上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实践,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会加强对自身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做到公平、民主,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以形成有竞争意识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

第三,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全面认知自己的行为,通过自我评价进行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倡导“一日三醒吾身”,通过学生对自我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为建立积极、健康、活泼、有序的班集体打好基础和铺垫。

第四,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积极示范。小学生从其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来说,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特点,在班级管理中要多做示范,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带领小学生做班级的小主人,如可以带头整理板凳、清理地面等,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自己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而,小学班主任教师不仅需要做小学生的教育引导者,同时还需要做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示范者、模范人。

第五,做好与学校、家庭之间的有效协调、保持班级管理与学校、社会管理的一致性。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班集体,还需要班主任教师做好对学校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并通过和学校领导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不断满足和实现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之间的有机协调和发展。同时,需要对学生开展社会教育,用现代化的社会教育理念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规范,引导学生的社会行为和习惯,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最后还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倾听来自家长的心声,同时对家长传达学校的管理思想,实现家长与学校步伐和思想的一致性,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连贯、统一和有机协调。

3 结语

班级是每位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经阶段和重要舞台,在新课改的倡导和理论指引下,教师要勇于创新和改革,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和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自我管理经验,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管理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以更好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建立积极、健康、活泼、有序的班集体,为将小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运东.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论述[J].教研论坛,2010(9).

[2] 赵海燕.新时期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教论坛,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