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思路海东

青海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乐都示范园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以示范带动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无公害果蔬高效种植示范、蔬菜工厂化育苗、特色富硒农产品加工、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强化科技支撑,拓展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园区于2010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1建设现状

按照“政府推动、统一规划、项目支持、市场运作、示范引导、多方投资、共同建园”的建设思路,围绕农业技术示范、品种创新、辐射推广、引领带动、产业聚集等功能任务,建成管理培训配套服务区、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及示范区、种植业产业技术创新及示范区、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区、农副产品物流配送区、品种创新及标准化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区、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区等七个功能区,核心区建成面积3620亩。其中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蔬菜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技术示范和展示基地、果蔬高效种植示范基地、良种荷斯坦奶牛养殖场、万头生猪养殖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年产10万t配合饲料加工基地、年产10万t生物有机肥生产基地、生态农业试验站、工厂化食用菌周年生产基地、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等生产加工基地已成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2主要做法

青海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乐都示范园启动建设以来,采取“抓规模、抓特色、抓加工、抓服务、抓科技”等“五抓”措施,园区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等功能任务不断增强。

2.1抓规模

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增强示范带动能力。目前,财政扶持企业资金达到4200万元,引进企业达到21家,其中深加工企业9家、种植企业6家、养殖企业6家,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4家和9家。截至2017年底,累计实施项目110项,完成投资14.08亿元。2017年企业完成产值4.17亿元,完成产业增加值2.51亿元。

2.2抓特色

充分发挥园区优势,着力发展种薯、种苗工厂化生产能力以及优良品种的推广。2017年,蔬菜工厂化育苗5156万株,带动本区及周边区域的6500户蔬菜种植户直接受益,增加蔬菜种植户收入1450万元,工厂化育苗已经成为推广特色优良品种和提高温室种植效益的有效手段;繁育马铃薯脱毒苗120万株,生产微型薯130万枚,辐射带动种薯繁育基地5万亩;推广良种仔猪4.42万头,繁育良种奶牛1425头,年青贮玉米秸秆15000t。

2.3抓加工

园区引进马铃薯、大蒜、饲料、蔬菜保鲜储藏等深加工企业7家,加工企业完成投资1.75亿元。通过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聚集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产品增值。

2.4抓服务

树立帮企业发展、替农民着想、助农业增效、为农民谋利的意识,提高服务,引进人才,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园区引进蔬菜工厂化育苗的技术人才2名,农民技术专家4人,蔬菜高效种植技术人才9人;引进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拱棚种植农民技术人员4名,聘请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的专家4人。引进新品种77个,引进新技术41项,发明专利1项,制定技术规程4项、地方标准2项。园区已经成为人才引进的“排头兵”和技术试验示范的“先行区”。

2.5抓科技

一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建立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筛选丰产、优质、高效的优良蔬菜新品种进行种植展示;二是与青海大学、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水平;三是引进宁夏蔬菜工厂化育苗的技术人才2名,采取先进的育苗技术进行大批量的种苗生产;四是依托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的技术支撑,发展秸秆养畜,年青贮玉米秸秆15000t;五是与北京绿东国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建设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区,示范展示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栽培等新技术。通过与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开展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种植、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蔬菜栽培、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脱毒种薯繁育、农机具研发、配合饲料生产等新技术,大力推广畜牧良种、疫病防控、玉米秸秆青贮、饲料配合应用等养殖新技术以及滴灌、渗灌和微喷等生态农业技术。

3发展思路

依托乐都区农牧业资源禀赋条件,发挥农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建设全省最具影响的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全市具有示范效应的富硒扶贫产业园、全市最具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蔬菜种苗供应基地为目标,应全力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3.1加快高原特色农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步伐,提高农畜产品流通效率

依托区位优势,在核心区建设占地面积200亩的集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为一体的高原特色农畜产品集散中心。农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要依托社会资本介入,又要积极整合农牧、交通、科技、供销、招商和金融等部门的项目、资金、人才、政策等优势,合力推进方能见效。同时抓住无锡市对口帮扶的有利时机,积极与无锡市惠山区衔接,进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惠山区建立高原特色农畜产品销售点,将高原有机、无公害、绿色富硒农产品销售到东部,再将东部的农产品以集散中心销售到青海各地区,拓宽农产品销售互惠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3.2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使龙头企业成为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扎实做好“黄河彩蓝”乐都通力蔬菜生产示范园,晖达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乐都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青海荣泽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加工、恒源饲料厂草饲料生产线、宏恩科技公司富硒产业园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切实加强服务,及时配套跟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一是通过“黄河彩蓝”乐都通力蔬菜生产示范园标准化种植和旅游休闲观光园建设,积极推行蔬菜标准化栽培和工厂化生产技术,打造优质、高产、低耗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和集旅游、观光、采摘、餐饮、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基地。二是通过青海晖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项目的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三是通过乐都兴农农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建成集蔬菜储藏保鲜配送、马铃薯淀粉和小杂粮加工为一体的物流加工基地,示范带动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及流通,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四是通过青海荣泽农业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肥加工项目的建设,有效利用园区养殖企业动物粪便以及牧区牛羊粪等生物资源,打造青海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生物有机肥研发及加工基地。五是开工建设恒源饲料厂草饲料生产线项目,培育形成较大规模的饲草料加工生产基地,形成种草、加工和养殖协调发展。六是通过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富硒扶贫产业园项目建设,利用全区富硒的生态环境,高标准高水平开发保健新宠富硒黑蒜,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拳头产品,实现富硒优势资源与优势品牌的有效结合,带动富硒产业长足发展。

3.3做好蔬菜工厂化育苗和温室种植工作,发挥技术示范和辐射推广功能

按照各生产区域蔬菜种苗的需求量,进行订单化生产,年生产优质蔬菜种苗5000万株以上,使工厂化育苗成为带动农民蔬菜种植收入的有效保障和推广蔬菜新品种的良好平台。继续做好园区种植基地特色果蔬的高效种植,年生产无公害蔬菜1200t以上。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模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4.008

Proposals on the Typical Implementing Model and Development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EN Peng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The essay illustrated the mea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park,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ypical implementing model and problems and proposes about how to develop the Tianji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o promot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model; development

1 农业科技园区的含义

农业科技园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用现代农业技术支撑的、以设施农业工程为主体的、具有多项功能和综合效益,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农业组织形式。其采取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开发与示范、辐射、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改革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1]。

2 天津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底,天津已启动建设农业科技园区11个,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9个[2]。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对天津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突出表现在:(1)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2)探索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和途径;(3)带动了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4)提高了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5)对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与生态环境发问有引导作用。虽然天津农业科技园区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应起的作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摸索,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中的示范带动作用[3]。

3 天津农业科技园区的典型运行模式及存在问题

3.1 政府主导模式

该类型园区是指由各级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园区。通常以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等形式安排,由政府负责园区建设主要资金的筹措[4]。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的津南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行政隶属于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园区始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814.67 hm2,交通条件、地理区位十分优越,便于技术引进、产品输出和游客进入。园区土地肥沃、环境质量优越、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适合发展高效优质精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园区已经在无公害蔬菜技术开发与生产、花卉苗木种苗培育与规模化生产、河蟹养殖及种苗繁育技术开发、优质稻米(小站稻)品种选育与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围绕上述技术和项目,已经有包括天津港田集团公司、天津瑞祥集团公司、天津松江有限公司和天津小站稻开发中心在内的4家企业进驻园区投资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人民币2亿元,总产值超过9 500万元,实现利税2 600万元,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园区在其自身得到发展、壮大的同时,还以其多方位的辐射、示范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园区周边地区各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但是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行模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配套扶持政策不完善,对企业等非政府组织缺乏吸引力;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对园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企业化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管理机制弱化,园区经营受到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缺乏应有的活力,责权利关系不明确[5]。

3.2 科研院所主导模式

有些园区是在农业科研院所原有实验基地和所有土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大多采取由科研或教学单位和地方政府合作投资建设的方式,共同开发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引导农户进行规模生产,形成新的农业经济生长点[4]。如坐落在武清区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主要产品包括优质蔬菜种苗、设施蔬果、设施花卉和技术服务等。年产优质蔬菜种苗600万株、年产高档蔬菜24万 kg、优质蔬菜107.1万 kg、有机果品5万 kg、高档花卉2万盆、各种技术性收入500万元,年营业收入2 615.5万元。该园区一是促进全市设施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全市设施农业对农业产业的贡献率提高15个百分点,设施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30%以上,设施产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15%。二是促进全市设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园区可直接安置当地50人就业,年平均工资及福利达2万元;通过种苗推广、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直接带动设施蔬菜基地6 666.7 hm2,带动农户5万户,户均增收5 000元,总增收2.5亿元。三是带动基地休闲观光服务业的发展,项目将科技展示、试验示范、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融为一体,实现设施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现代设施农业观光休闲景点。四是促进武清区现代农业发展,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有效提升武清区现代农业的建设水平,成为武清区现代高科技设施农业的窗口,带动设施农业上下游关联产业链条的延伸,加速武清区“三区”联动协调发展。但是这种科研院所主导运行模式由于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设还远远不够。科研院所主要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作用,自身经济效益不明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摆在基地面前的重要问题。另外,园区产业结构趋同,缺乏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影响了农业资源区域优势的发挥,实际效果不佳[6]。

3.3 企业主导模式

该类型农业科技园区是指建设经费主要由企业筹集,政府则主要提供有关优惠政策的园区[4]。如位于北辰区双口镇的天津梦得奶牛养殖科技园区,是由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建成,建有生物育种试验牧场、中以合作示范牧场、生态种植场3个功能区,引进了国际领先的技术及装备,形成设施工艺一流、产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奶牛科技园区。园区奶牛饲养规模为5 000头,奶牛年均单产达到12 t以上,年出售良种母牛1 000头,年销售收入3.2亿元。园区建设了10家示范牧场和50家辐射牧场,带动天津市奶牛养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园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和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奶牛生物育种、奶牛营养管理等奶牛养殖技术创新和推广方面为园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天津梦得奶牛科技园区符合天津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部署和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要求。项目集奶牛良种繁育、原料奶生产、饲料加工及配送为一体,形成设施工艺一流、产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奶牛科技园区。但是这种企业主导模式的园区普遍缺乏统一标准、科学规划和运作经验,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开拓与竞争力不强、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不高、没有与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等等。更重要的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一般投入巨大,收入寥寥,经济效益不高,建设资金紧张,投融资问题严重。另外,园区热衷于引进国内外设备和设施,忽视了对科技、特别是人才的引进,导致园区自身的研发能力不强,对引进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创新能力弱等问题[7]。

4 加快天津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要加大对重点农业科技园区的扶持

建议借鉴国外采用“绿箱政策”的成功经验,结合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在农村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农业科技园区列入我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天津市有关部门设立“农业科技园区专项扶持项目”,重点扶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农业科技园区专项扶持项目在园区实施,真正把园区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加以稳定、连续地支持。另外,建议在科技专项中,包括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农业新产品计划、农业科技推广计划等项目相结合,能够确定一定的比例,专门支持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8]。

4.2 科学制定规划,确定园区主导产业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应以市场为基础,围绕“特色、优势、潜力”展开,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只有内生的企业集群才具有优先发展的独特优势,才可能形成本地的竞争力。园区主导产业选择从总体上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包括:区域特色明显,适宜本地区农业资源条件;科技含量较高,能够体现现代农业技术的成果应用水平;比较优势显著,具备发展优势农产品产区的基础和开发潜力;辐射带动力强,对引导和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作用突出;注重生态保护,充分考虑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社会需要,是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4.3 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提高园区竞争力

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要求注重集成创新,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培育适合园区特色的主导产业,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注重名、特、优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从而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避免区域产业雷同和重复建设;第二,以市场为载体,延长园区产业链,创建资源与市场连接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第三,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建设以孵化中心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第四,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孵化与培植龙头企业,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园区经济模式;第五,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业务范围,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促进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9]。

4.4 强化品牌意识,壮大园区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集群的核心,只有壮大这一核心,才能对新农村建设发挥产业带动作用。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园区内培育龙头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农户和科研人员的技术对接和利益对接。要形成以龙头产业为核心,来料供应、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市场销售的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对园区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本地联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对新进园区的企业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对园区内原有的产业发展重视要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的建立,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区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要增加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投入,努力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

4.5 抓好农业科技园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好各地农业科技园与千家万户农民的科技对接。农业科技园与农户科技对接的主要运作方式有3种:(1)“科技园 + 科技服务企业 + 农民”运作方式。在农业科技园内建立科技服务企业,科技服务企业通过为农户提供种子种苗、种畜种禽,以及种养殖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直接为农户提供服务;(2)“科技园 + 农业技广机构 + 农户”运作方式,农业科技园以经过改革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单位,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民对接;(3)“科技园 + 农民行业协会 + 农民”运作方式,农业科技园通过农民专业协会等组织与农户直接对接。这3种运作方式都需要按市场机制进行运作,使农业科技园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农民行业协会签订正式合同,建立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技术推广机制。通过合同的约束,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增加收入[9]。

4.6 培育农村中介组织,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园区产业群集不是孤立地发展的,产业带动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服务体系的完善,其中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管理、技术、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中介服务。要内创机制,外优环境,促进农村中介组织健康发展。自身发展重点应放在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股份合作经营;围绕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围绕科技兴农,扶持发展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另外,政府的作用主要应体现在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扶持政策、提供公共物品、税收等方面,为农村中介组织健康成长提供政策优惠和保障。各级金融机构应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针,解决好农村中介组织的资金融通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激发农民的合作愿望,提高农民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觉性,提升中介组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2]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2011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张建忠,李同升,李慧栋.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其动力机制[J].农村经济,2006(12):56-59.

[4] 蒋和平,宋莉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模式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6):21-24.

[5] 王朝全,李仁方.论农业科技园区的性质与特征[J].农村经济,2007(4):3-5.

[6] 黄学群,李瑾,孙国兴.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总体思路与规划布局[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3):38-41.

[7] 曾希柏.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2(10):6-7.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复种模式;烤烟;晚稻;南方水网烟区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57-03

Analysis on Multiple Cropping Pattern in Water Network Flue-cured Tobacco Areas of the South of China Based on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ANG Wan-liang 1 YIN Guang-ting 2 HUANG Song-qing 1 KUANG Yong 3 ZHANG Qing-fu 1 ZHANG Hao-ran 2

ZHOU Ji-heng 2 FAN Chang-dong 4

(1 Hunan Changsha Municipality Ningxiang County Branch Tobacco Company,Ningxiang Hunan 410600; 2 Academy of Tobacco,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vision,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4 China Tobacco Zhejiang Industrial Co.Ltd.)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multiple cropping pattern were introduced,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y were synthetically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land use and maintenance,crop growing safety,labour force investment,purchasing system and annual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After analyzing,it was found that the multiple cropping pattern that planting green manure and flue-cured tobacco and late rice successively in the same year was bes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such areas. And then the contents of required consummated of this pattern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ultiple cropping pattern;flue-cured tobacco;late rice;water network flue-cured tobacco areas of the south of China

南方水网烟区光、温等自然条件较好,农村劳动力较充足,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发展多种经营,这些地区在农业生产上一般采用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土地利用时间较长,复种指数较高。但是,不合理的复种制度容易引发地力逐年耗减、作物病虫害加重、劳力供应紧张、土地产值下降等问题[1-5],降低农民种植积极性,因而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选择南方水网烟区较常见的几种复种模式,从土地利用与养护、作物生长安全、劳动力投入、收购制度、年综合比较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这类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复种模式,以期为种植制度的优化调整及区域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南方水网烟区几种常见复种模式的特点

1.1 绿肥—早稻—晚稻模式

南方水网烟区也是水稻主产区,栽种两季水稻较为普遍。在种植耗地作物水稻之前,种植紫云英、黑麦草等绿肥作物,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功效,有利于双季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提高产质量。种植两季水稻后,稻田地力消耗较大,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可及时补充稻田养分,从而维持稻田养分平衡。

1.2 油菜—早稻—晚稻模式

由油菜和双季稻组成的复种三熟制,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此种方式兼顾了用地与养地的原理,有利于实现粮油双丰收。相比上一种方式,油菜—早稻—晚稻方式不仅能增加全年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由于油菜落花、落叶、根茬等残留组织对土壤的独特贡献,使得土壤养分大量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保障了农田持续稳定生产的能力。

1.3 绿肥—烤烟—晚稻模式

绿肥—烤烟—晚稻水旱连作是一种高效复种模式,生态效益较为显著。实行此种种植制度,烤烟、晚稻的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农田土壤养分也能被均衡利用,因而使得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减少,有力推进了农业节能减排工作。此外,该复种模式还解决了湘南、湘中、湘北烟区长期以来烤烟不能连茬的生产问题,对保障这些地区的粮食安全也有重要作用。

1.4 绿肥—西瓜—晚稻模式

南方水网烟区每年7月、8月极为炎热,具有清凉解暑功能的西瓜在此时大受消费者喜爱。此外,西瓜种植时间较短,一般每年4—5月栽苗,7月出瓜,正好可前后衔接两季作物。因此,从市场和茬口的角度考虑,西瓜种植常被当地农民作为夏季大田栽培的较好选择。种西瓜以前种植绿肥,可从一定程度上节省西瓜的肥料投入;出瓜后再移栽晚稻,由于农田环境在当年实现了水旱交替,晚稻病虫害相比种双季稻时有所减少,产量及质量得到提高。

1.5 油菜—西瓜—晚稻模式

相比上一种复种模式,南方水网烟区在种西瓜以前种植油菜,茬口衔接更为紧密,经济效益也更为显著;同时还可减少夏季西瓜栽培的用工及肥料投入,有助于实现全年油料、瓜果、粮食三丰收。

2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复种模式分析

2.1 土地利用与养护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资源,其与光照、温度、水分等气候因子一道构成了地球上许多作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南方水网烟区在选择复种模式时,首先应把握好土地用养结合的原则,尽可能避免肥力衰竭、盐碱化、水土流失等不利于作物生长的现象发生。

湘南、湘北等南方水网烟区长期保持着烤烟—晚稻的种植习惯,这是一种对土地用养结合较好的高效复种模式。种烤烟时稻田增施了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团粒结构有所改善,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秋季移栽晚稻,未被烤烟吸收的剩余肥料可供水稻吸收,从而减少了晚稻的化肥用量,并且晚稻收割后稻草还田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李明亮[6]对湘北稻田地区14种复种模式的养分平衡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采用烤烟—晚稻复种模式时,稻田对最主要元素氮的吸收利用效率较高,氮素产投比分别达到油菜—早稻—晚稻模式、油菜—西瓜—晚稻模式的1.63倍和1.24倍。

南方水网地区种植的绿肥品种以紫云英为主,1 hm2紫云英可固氮153 kg,活化、吸收钾126 kg,培肥地力的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冬闲期种植紫云英绿肥,并于4月进入盛花期时将其翻压入土,对后茬早稻或西瓜的生长将十分有利。欧志宏等[7]对南方双季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做了3年跟踪研究,发现连续3年采用油菜—早稻—晚稻三熟制度后,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均有所下降,尤以速效磷下降最明显;而连续3年采用绿肥—早稻—晚稻制度,土壤全氮、速效磷基本保持平稳,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

综上所述,在南方水网烟区常见的5种复种模式中,以绿肥—烤烟—晚稻、绿肥—早稻—晚稻、绿肥—西瓜—晚稻3种模式的用地、养地效果较好。

2.2 作物生长安全

大田生长期间,作物病虫草害不可避免。然而,过多的病虫害不但增大农民的种植风险和防治负担,而且还会因为防治药剂的过度施用,导致病虫草抗药性不断增强,农田环境不断恶化,从而降低大田的持续生产力[8]。在化解这一涉及作物生长安全的难题时,一些复种制度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复种制度是不同作物种类与不同栽培管理措施的结合,通过更换作物和栽培措施,可以改变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状况,造成不利于某些病虫草害正常生长和繁衍的外部环境,从而达到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对于南方水网烟区而言,绿肥—烤烟—晚稻、绿肥—西瓜—晚稻、油菜—西瓜—晚稻这3种复种模式均具有水旱交替特征,病虫害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处于水生环境的绿肥—早稻—晚稻、油菜—早稻—晚稻模式。例如,当绿肥—烤烟—晚稻复种模式在应用时,水稻所处的淹水环境可杀死烤烟残留病菌,而烤烟根茎叶上的烟碱又能对水稻病虫害起到较好的杀灭作用[9],因此水稻生长期间病虫害大幅减轻,从而降低了水稻的农药使用量。

2.3 劳动力投入

在我国南方多数地区,由于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落后于北方平原地区,人工费用仍然是当地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物种植过程中涉及劳动力投入的一些相关信息,如劳动强度的大小、人工费用的高低以及能否合理地投放劳力资源,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种植某些作物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对复种模式的选择。

笔者对目前湘南、湘北2个水网烟区几种常见复种模式的劳动力投入状况做了调查,结果见表1。湘南烟区由于自然条件与湘北存在一定差异,开展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投入相对较大,无论种植1 hm2粮食、油料,还是经济作物,所需人工数量均要稍大于湘北烟区,因而其5种常见复种模式的人工投入也相对较高。不同复种模式之间相比,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绿肥—早稻—晚稻、油菜—早稻—晚稻模式劳动力投入较小,其次是绿肥—西瓜—晚稻模式,绿肥—烤烟—晚稻、油菜—西瓜—晚稻这2种模式的劳动力投入相对较大,达到绿肥—早稻—晚稻模式人工投入量的2倍以上。但从节约农时、集中人力资源的角度考虑,绿肥—烤烟—晚稻、绿肥—西瓜—晚稻这2种模式又具有一定优势。

2.4 收购制度

由于知识和能力缺乏、信息闭塞、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农民在种植和交易农产品时,更愿意选择有国家政策扶持和收购制度保障的作物。

水稻和烤烟是2种适宜在南方水网烟区种植的且有收购价格保障的农作物。水稻作为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尽管价格偏低,但因能保障农村家庭最基本的粮食需要,且国家每年对稻谷都有保障收购,一直被农民认为是作物种植中的务实选择。由于烤烟也是保障收购,在南方地区已发展成较稳定的订单农业,又加上烟叶的综合收益明显高于粮食作物,且每年稳中有升,尽管烤烟种植所需劳动量相对较大,依然受到了许多农民的青睐。比较南方水网烟区5种常见的复种模式,绿肥—西瓜—晚稻、油菜—西瓜—晚稻2种模式由于西瓜的价格受季节和市场供需因素影响,波动起伏较大,缺乏保障,从规模化种植考虑,此2种模式显然不可取。如果采用绿肥—早稻—晚稻、油菜—早稻—晚稻这样的双季稻复种模式,又因为粮食是价格需求弹性较小的生活必需品,高产丰收将影响农民获得好的收入,经济效益远不及种植烤烟—晚稻。因此,绿肥—烤烟—晚稻模式是南方水网烟区最有保障的复种模式。

2.5 年综合比较效益

农民的经济性较强,在选择复种模式时,除了考虑收益的稳定性,还会评估不同复种模式间的年综合效益,比如总产值、总利润、总成本、成本利润率这些指标。

目前南方水网烟区几种常见复种模式的年综合比较效益状况见表2。从成本投入、成本利润率方面分析,绿肥—西瓜—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西瓜—晚稻具备明显优势。但如果考查更关键的总产值、总利润指标,则绿肥—烤烟—晚稻比其他几种模式更为划算。5种复种模式中,以绿肥—烤烟—晚稻模式的总产值最高,其总利润也与油菜—西瓜—晚稻、绿肥—西瓜—晚稻模式不相上下。此外,由于有可靠的收购保障,绿肥—烤烟—晚稻最容易获得稳定的规模效益,使其具备了其他几种模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总体而言,南方水网烟区常见的几种复种模式中,绿肥—烤烟—晚稻的年综合比较效益最高,是高效农业的体现。

3 南方水网烟区最佳复种模式探讨

综上所述,无论从土地利用与养护、作物生长安全,还是从劳动力投入、收购制度、年综合比较效益等方面分析,烤烟—晚稻复种模式均在南方水网烟区具备一定优势,有利于农民长期、稳定、规模化地获得较高种植收益,这也正是湖南大部分浓香型烟区农民一直保持较高种烟积极性的根本原因。聪明、最善于经营自己土地的湖南农民早已发现,“绿肥—烤烟—晚稻连作”是最适合他们的种植制度,并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在湖南北部,中国经济百强县宁乡,比邻省会长沙,当地农民和政府不乏致富之路,但能够长期保持4 666.67 hm2以上的烟叶种植规模;而在湖南南部,富饶的郴州桂阳则长期保持着全国第二大产烟县称号,每年种植1.33万hm2以上烤烟,产量长期保持或超过2.5万t。

不可否认,南方水网烟区适宜的光热水资源确实给烤烟、水稻生长创造了便利条件,许多卷烟企业和稻米企业通过在这一地区开办生产基地,获得了大量的优质原料。正是在开办基地的过程中,当地农民养成了绿肥—烤烟—晚稻的种植习惯,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种植制度推广开来,促进了南方水网烟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由于茬口衔接较为紧密、农时相对集中的原因,绿肥—烤烟—晚稻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仍有尚需完善之处。此种模式获得最大效益的关键,在于既能保证烤烟上部烟叶成熟采烤,同时又可确保晚稻安全通过抽穗扬花期。然而,南方水网烟区一旦4—5月遇上降雨较多的年份,就可能导致烤烟生长中后期土壤氮素不断释放,不利于烟叶成熟落黄,进而影响晚稻的移栽时间及产质量。湘南地区因为晚稻生育期较长,移栽节令较早,此种现象表现得较为普遍,当地农民在遇到多阴雨年份时,为了保障一种作物的收益,不得以牺牲另一种作物的种植收入。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保障绿肥—烤烟—晚稻复种模式的成功,南方水网烟区在应用此种模式时,还有几点需引起注意:一是移栽烤烟以后,可采取地膜覆盖、及时追施提苗肥、适时培土等措施,促进烟株前期早生快发;二是湖南烟区因过去常种绿肥的缘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烤烟施肥过程中尤其要控制氮肥用量,避免因氮肥过量引起贪青晚熟及上部叶烟碱含量偏高;三是晚稻宜选择生育期较短的早熟或早中熟品种,确保晚稻安全齐穗;四是晚稻应适时播种,整个秧田期施足肥水,促进秧苗均衡生长,争取多蘖壮秧。

4 参考文献

[1] 曹敏建.耕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王勇.由耕作制度谈生态农业[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94-295.

[3] 王辉,屠乃美.稻田种植制度研究现状与展望[J].作物研究,2006(5):498-503.

[4] 黄国勤.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发展[J].耕作与栽培,2006(3):1-5,28.

[5] 李向东,陈源泉,隋鹏,等.中国南方集约多熟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度[J].生态学杂志,2007,26(10):1653-1656.

[6] 李明亮.长沙市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3:26-28.

[7] 欧志宏,李为龙.不同种植制度的经济效益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的初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3):74-75,77.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 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16-01

农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当前,我国耕地面积因为各种原因正在急速缩减,如何有效的对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与质量进行提高,并快速的对各种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大力推广,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动农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对当前基层农业科技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促进基层农业科技的良性发展。

1 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1.1 资金缺乏,科研水平不足

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基层农业科技发展难以进行有效的融资,国家经费投入不足,地方政府的财政也较为紧缺,难以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1]。同时,由于资源配置不合,导致农业发展难以得到充足的资源,造成了基层科技人员对农业科技研究缺乏兴趣与热情,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1.2 面临严峻的市场经济考验

为了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科技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当前农业科研已经开始实行定额补贴或逐年消减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使得农业科技面临着更加强烈的市场经济的考验。因此,基层农业科技要发展,就必须要逐步的尝试走向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积极推广各种优质高产品种,不断推动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展各种名优特稀珍产品的内外销服务。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基层农业科技更好地融入市场。

1.3 配套设施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合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一直都难以有效开展。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工作条件艰苦,部分乡镇农技站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人员配备不合理,使得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很多可以促进增产、增收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够大范围推广使用,只能在小范围的示范中显出成效[2]。

2 促进我国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的措施

2.1 增加财政收入,攻克主要问题

要促进基层农业科技发展,国家就必须要在政策上予以大力的支持,同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要更好地发展基层农业科技,政府部门需要对财政资金在各级上的分配比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适当增加基层农业科技科研单位的份额。同时,地方政府还需要对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并且比重应逐年增加,构建起完善、长效的农业科技财政投入机制[3]。基层农业科技部门必须要对制约当地农业科技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针对主要因素攻坚克难,积极提升科研质量,为农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紧跟市场步伐,加强农业技术研究

要让基层农业科技得到良性的发展,就必须要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需要国家对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与调控,从市场需求出发,增强对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实验与示范,快速与市场接轨。积极根据市场实际需求研究、开发、繁育各种新品种,对于拥有良好市场经济价值与前景的,适合本地生产的,高产、优质的珍稀作物、禽畜品种,积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研究与开发,对各项配套技术进行完善。

2.3 推广现有农科成果,改进传统农业技术

从基层农业科技研况来看,基层农业科技部门并不具备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研发的能力。因此,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到现有的各种优秀科技成果的推广上来,特别是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研究所研发出的各种优秀农业科技成果,只要是适合本地需求的,都可以在本地进行大力推广[4]。同时还需要积极的从本地传统农业技术出发,为传统农业技术的改进提供各种服务,并且要积极的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新农业技术产品的应用做好必要的技术贮备。同时,还需要从当前的市场发展趋势出发,尽可能的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农业科技成果,并积极组织推广运用。

2.4 获取技术支持,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基础农业科技单位,在农业科技创新以及研究上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需要上级科研单位、高校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等拥有雄厚科研力量的单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让这些部门与企业积极的与基础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帮助基层农业科技单位实现技术攻关,让基层农业科技单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基层农业科研单位能够更好地为农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还需要强化科研人员的科研为农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各种项目活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理论意义,搞“纸上科研”。特别是拥有雄厚科研力量的单位与企业,更应该积极地推动各项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与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携手,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3 结语

农业是国家的发展命脉,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意义重大。为此,需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是基层农业科技发展更应该得到重视。如何将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推动农业科技市场化,这些都与基层农业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积极促进基层农业科技发展,是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并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

4 参考文献

[1] 李阳.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0(3):53-54.

[2] 张桃林.加快科技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J].求是,2011(18):42-44.

[3] 杨中柱.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1):42-45.

[4] 杨林堂,王根全,王俊英,等.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初探[J].农业科技管理,2006(4):80-82.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农业竞争力公共政策

一、影响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当前竞争农业的发展趋势

1.影响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农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并通过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实际质量、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占有份额综合体现出来。

(1)农产品成本。一般来说,成本与竞争力呈负相关,即成本低,竞争力强;成本高,竞争力弱。而在农业经营中,除生产费用以外,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区域布局、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加工条件、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农产品成本水平。

(2)农产品的实际价格。一般来说,实际价格与竞争力呈负相关。即在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实际价格越低,竞争力就越高;实际价格越高,竞争力就越低。而且,要通过降低农产品的实际价格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其难度相当大。

(3)农产品质量。一般来说,农产品质量与竞争力呈正相关。即质量越好,竞争力越强;质量越差,竞争力越弱。而且,随着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形态已经从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农产品质量的高低,既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又决定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高低。

(4)营销能力。一般来说,市场营销能力如何,既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的地位和份额,又直接体现了农业竞争力的大小。积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恰当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正确的销售策略、有效的促销手段和良好的服务等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不仅是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2.当前竞争农业的发展趋势

今后的农业竞争,将日益趋于白热化。竞争农业,也将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其总体趋势为:

(1)从局部性、区域性向全局性、全国性、全球性方向发展。今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能否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不仅要比较区域内的产业、产品优势,还要从全国和全球的产业格局比较中寻求最低成本、最大效益。郑州市必须站在全国和全球的制高点,认真审定本地区的农产品发展对策,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并采用现代化的营销观念拓展农产品贸易。

(2)从传统的经验指导向信息引导方向发展。要在竞争对手越多越强的条件下取得胜利,关键是要充分掌握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变化的最新“情报”——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迅速、更准确地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各方面信息,将是郑州市必须尽快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3)从低技术水平的开发利用向现代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做到以多样化取胜、以优取胜、以廉取胜。郑州市必须审时度势地抢占农业科技的制高点,集中力量组织对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的攻关,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以及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无公害、营养保健和廉价方面的需求,作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要条件。

(4)从产后推销向产前订单农业、期货交易方向发展。以产定销这种被动营销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不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农产品产后市场势必会被产前的订单农业和期货交易所替代。郑州市必须将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等贸易方式,作为今后农产品营销竞争的重要形式。

二、郑州农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郑州市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既体现在资源禀赋、财政及物化投入、市场建设等“硬指标”上,又反映在诸如人员素质、经营机制、农民组织化程度、管理水平等“软指标”上。

1.观念上的差距

郑州市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农业观念,认为农村的主要功能是经济功能,忽略了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而发达国家是现代农业观念,强调在提高经济功能的同时,着力发挥其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作用。

2.发展阶段上的差距

一般说来,农业分为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等三个阶段。目前,郑州市差不多是三种类型并存,只有少部分地区进入现代农业阶段。而发达国家已全面进入现代农业。

3.农产品质量上的差距

以前,郑州市农业片面追求农产品数量,忽视了质量,造成农产品质量水平总体较低,并已成为制约出口的隐患。而发达国家的质量农业早已走上了正规。

4.科技水平的差距

目前,郑州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0%左右;郑州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为60%~80%;郑州市农业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2%左右,而发达国家是5%;郑州市肥料利用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则达60%以上。

5.农业开放程度的差距

郑州市农业的开放程度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而发达国家的农业基本上是与工业、服务业等“一视同仁”的。

三、从农业政策的重点内容上健全和完善提升郑州农业竞争力的公共政策

1.把“三品”打造成我市安全优质农产品主导品牌的政策

“三品”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简称。我市“三品”的发展要按照“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快发展,树立我市农产品品牌形象。在发展“三品”时要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核心,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为主线,保证消费安全为出发点,树立农产品品牌为基本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主要手段,标志管理为突破口,监督检查为保障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

2.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健全农业产业化政策

农业产业化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通过区域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以科技进步和系列化服务为手段,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衔接起来;通过按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兴办加工和运销企业,把农产品生产同国内外市场需求衔接起来了,提高了生产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而把农业纳入了市场化轨道,也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3.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

一是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为重点,提高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效益;三是打破“大而全”、“小而全”地域格局,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区域结构调整,重组资源要素,提高农业的效率和效益;四是着眼于增加附加值,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水平;五是发展二三产业和小城镇,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六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构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4.构筑多元投入机制,完善农业投入政策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投向主要是由经济效益决定的。而农业投资大多数具有周期长、风险大、比较利益低的特点。所以,政府不但自身要承担一部分农业投资职能,而且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其他投资主体加强对农业的投资。根据我市近期的实际情况,加强农业投入的政策措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农业法》。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明确地方政府在支持和保护农业方面的责任,调动地方财政支农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政府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三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和个人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四是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增加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五是扩大农业利用外资的范围和数量,吸引外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

5.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农业保险要逐步对主要农作物进行全程全季自然灾害保险和市场保险,改变小阶段如小麦收获时的防火保险的做法。对农作物和家禽家畜进行市场保险难度大,但这是农民最盼望的保险,也是保护农业、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应试行并推广。还要开设农民最低收入保险,如农民的一年收入达不到一定的数额,保险公司给予适当补贴,保证农民所得,以此来保护农民的基本经济利益,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农业;科技;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一方面落后于我国入世后农业发展实际的要求,一方面落后于国际农业科技发展潮流。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农业科技的落后现状

1.缺乏高效、优质的农产品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大宗农产品一直维持着粗放型低档初级产品多而精深加工的高档产品少,传统大路货产品多而名特优新产品少的生产格局,技术含量低、产生的附加值少、市场竞争力弱。而且,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趋同、市场细分不够、市场定位重复、生产成本偏高、经济效益较低的特征。随着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保护力度的削弱,不具备价格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农产品进口势必增加,大宗农产品“难卖”、农民收入下降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缺乏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新技术。我国的众多农产品目前仍以鲜食、原料和初级低档加工品消费为主,产品的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产业加工环节少、经济观模小、附加值低、严重制约着这些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迫切需要农业科技的发展支持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目前我国在高效、低残、低成本、易降解的农药生产、施用技术方面,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监测检测、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方面,在重大动植物疫病控制技术、预警技术、快速扑灭技术、准确的检验检疫技术等方面都比较落后,不能有效保障农产品安全,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

3.缺乏综合的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广大农村由于信息服务程度低,获取有关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市场经营等方面的信息十分困难,造成如何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等问题上基本是沿袭传统的经验模式运行,农业生产和市场脱节的现象非常突出,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益。然而,目前我国迫切需要的涵盖农业生产、技术、市场、管理、政策等信息的收集、处理、传播和利用的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却严重落后,不能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信息失灵问题。

4.缺乏有效利用资源的实用技术。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均农业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特别是水资源和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生态脆弱、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的后备资源也严重匮乏,结果是农业的综合获利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差。入世后,原本就少的农业资源又面临流失加剧的危险境况,对我国已经非常脆弱的农业生态资源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反观,目前我国综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开辟后备资源、拓展资源空间、改善资源环境、增加资源存量等等系列技术都很落后,难以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加快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高级化、多样化、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在形成新的国际综合竞争优势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都要紧紧依托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来支撑。

二、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措施

1.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根据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逐步完成对现有农业科技机构的合理布局和学科设置的战略调整,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在各地区间、各环节间、各领域间的配置,强化科研与开发、推广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队伍精干、管理有序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加快与农业科技发展各环节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2.加快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数在总量和每万人平均拥有科技人员数量上都落后于发达国际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科研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农业科技水平的落后。因而,要大力扶持重点农业科技大学,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农业科技人员,并适度干预市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地区、学科配置,形成合理、有序的农业科研队伍结构、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协调科研项目和经费,鼓励多学科、全方位交叉研究,节约人财物投入,使其效益最大化。

3.加强区域间协调,强化整体效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所需的人、财、物资源主要集中于大宗粮油棉作物种植业,特色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畜牧业和水产业领域的科技资源长期严重不足,科技资源相对集中于研究领域,而中试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相对薄弱。因而要协调跨区域间的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和市场、劳动力等区位优势,逐步确立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分工格局,以此为基础确定各区域的农业科技发展规则。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技术,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地带和产组群,促进我国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4.建立建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要加大农业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研发投资力度,尽快建立和修定国家农业技术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认证和监测体系,规范农业生产、产品贸易和加工流通体系,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努力方向。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为提高农产品品质技术、食品安全生产技术、检验检测技术、基因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检测技术,以及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的开发技术,奠定良好的、广阔的应用环境。

5.建设和完善信息化网络。未来农业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系列化、实用化和网络化的形成,可以快速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率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保护生态和生产环境、改善食物品质、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拓展生产空间和产品的市场空间、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运用因特网、广播网、电视网、电话网等信息传播网,完善农业信息网,强化农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传播的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加强信息标准和技术平台建设,构建智能化农村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建立农民技术服务体系、企业信息服务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三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市场信息、知识信息和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