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考察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发区考察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发区考察调研报告范文1

2012年12月13日,国务院总理到中关村考察并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他说,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仍然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5年的发展,中关村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近三年企业总收入连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技术交易量占全国的40%。说,1987年12月,中央委托我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行调研,几个月后批准了调研报告,决定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十五年过去了,中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发展的经验,一是人的解放,让人活起来,自由地去创造。这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也是中关村发展的根本。二是体制创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这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中关村成功的道路。中关村的探索和经验具有全局性的示范作用。

中关村是从小微企业开始做起的,有了小微企业的基础,我们才能说到怎么进一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这才有后面的十百千。曾几何时,“税负过重”、“融资难”、“扶持政策乏力”等一系列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也在中关村萦绕。《创业服务手册》、开放实验室、自创科技企业融资六工程、企业信用促进会、“瞪羚计划”、留学人员创业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外包企业4条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等不断出台的政策措施,破解着一个有一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道路上的难题。

85%,在中关村示范区近2万家高科技企业中,85%是小微企业;30%,小微企业吸纳从业人员占示范区的29%,对示范区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近30%;40%,小微企业创新活跃,专利数占示范区近40%;49家,微企业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高成长高潜力企业,截至2010年底,小微企业中上市公司共计49家,占示范区上市公司总数的28%;12家,示范区第一批“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中,小型企业12家;52%,“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中,小微企业占52%。正是这些中、小、微高科技企业坚持以“新型产学研”、“海归创业”、“专利标准战略”、“技术产业联盟”四轮驱动前进,实现了若干关键产业领域的原始性创新突破。其中方正、清华同方等科技型企业,开发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急需的关键材料国际先进的12英寸硅抛光片并开始批量生产。企业牵头创制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100多项,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出了六大类、2000多个品种的“中国芯”组群;曙光公司研制出11万亿高性能计算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10万亿次以上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英纳超导公司生产的高温超导线材已投入使用并实现并网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规模生产高温超导线材而且能够并网运营的国家。

中关村的成功告诉我们,中小企业稳定繁荣、高新技术持续创新,才是未来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石。

开发区考察调研报告范文2

——周边八县(市)调研报告之一

按照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指示,8月中下旬,我们市委办组成学习调研小组赴如皋、海安、宝应、高邮、姜堰、建湖、大丰、东台周边八县(市)进行了调研。我们在这次调研中,围绕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加快发展的主题,在听取情况介绍的同时,每到一地,都坚持看开发区,看重点企业,以眼见为实较为充分地领略了各地发展的态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宏观调控中,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

这次周边八地跑下来,宏观调控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影响,但是各地积极应对的态度坚决,鲜明的特点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宝应的同行跟我们说,面对宏观调控,他们不刮风、不跟风、不顶风,理论上不谈多少,只讲怎么办,怎么干,从而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事实也的确如此。上半年,周边八地在宏观调控中都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GDP增幅在18.4%-16.4%之间的有高邮、东台、如皋、海安,在14.8%-13.2%之间的有姜堰、大丰、宝应,建湖增幅为11%;财政收入增幅宝应高达54.1%,姜堰为32.2%,高邮、海安在24%以上,建湖、东台、大丰在17.7%-13%之间,如皋最低,为8.8%。从我们实地考察的印象看,各地的发展都较为实在,而海安、宝应势头最为强劲,这主要体现在开发区发展和大项目的建设上。海安县城东区西园项目林立,近年来新开工投产的亿元企业有好几家,8月份又开工建设了一个投资达4.3亿美元的外资大项目,该项目为生产8英寸0.25微米集成电路芯片,建成后可年产36万片。宝应工业开票销售增幅则高达64.4%,工业技改增长66.1%,目前在建的亿元项目达10个。

2、坚持狠抓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势头强劲。

要发展就要有项目。走访周边八地,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他们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的势头特别强劲。各地现在都有一批亿元项目在建,有五个县(市)千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超100个,海安、姜堰、宝应、大丰上半年工业技改投入同比分别增长220%、90%、66.1%和61%。各地在招引项目上主要有三个特色:

一是以企招商引项目。宝应这方面的效果明显。目前,宝应原有县属工业的骨干企业基本上都与外资企业或国内的大企业实行了嫁接。宝胜集团与意大利比瑞利公司的合资合作企业已有3家,总投资4150万美元。宝胜科创A股已上市,该集团去年产值达40亿元。宝应开关厂由温州菲达集团收购后与美国卡特比勒公司合资,宝应制药厂由上海黄河集团收购,宝应无线电厂由香港仁恒集团收购,这几家企业实现嫁接后新投入的项目都达亿元以上。宝应电器厂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州仪器公司合资后,最近又签约增资扩股3600万美元,生产世界上最大的传感机。现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5家在宝应合资合作。

二是接受转移争项目。主要是抓住国内外资本重组和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上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东台市引进的投资4.7亿元的东昇焦化项目,承接的是上海产业转移,现一期在建工程投资1.2亿元。该项目采用国家鼓励发展的捣固焦新工艺,全部建成后企业规模可达20个亿。如皋在去年得知上海制皂集团因办博要整体搬迁的信息后,立即派专人盯上,几经周折,终于引来投资4.6亿元和10亿元的制皂项目、轮胎项目落户。

三是发挥优势上项目。大丰开发区发挥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成功引进祥鸿泰和纺织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新上纺织项目,其中棉纺部分为10万纱锭。该开发区近年来已有7家纺织企业落户。海安去年引进的几个大项目既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也是与劳动密集型紧密结合的。由西班牙投资1020万美元的西蒙智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电器开关,员工近千人。香港鑫港集团投资1700万美元的电动工具项目,既引进意大利3000万元的自动生产线,又招用员工1300人,今年能形成3亿元产值。

3、实行激励引导扶持并举,规模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目前,海安、如皋的亿元企业分别达42家和35家。姜堰亿元企业的个头大,3亿元的达5家,5亿元的达3家,群体优势明显。在培大培强上,周边做法突出的有三点:

一是政策扶持。海安明确三年内培育100家亿元企业,规定亿元企业所得税超过一定征收额度后的地方留成部分奖励企业发展再生产,三年内实行费和基金零增长、技改投入零收费、电力设施建设零附加。建湖在国债项目、税费减免、技改贴息、电价折让等优惠政策优先向规模骨干企业倾斜,力争今年森达超50亿元,新培植6-8家亿元企业。大丰对企业法人代表实行“星级”评比,不同星级的企业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待遇,激发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

二是金融支持。海安去年金融机构新增企业贷款15亿元,是上年增加额的2.73倍。东台磊达集团近2年连续投入2.8亿元、2.5亿元新上旋窑水泥一号线、二号线,采用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工艺,近期该市银行增加贷款2000多万元,支持该项目的建设。磊达集团新项目达产后,今年力争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十强,2010年可进入前5名。

三是排忧解难。姜堰近期召开常委扩大会,组织经贸、银行、电力等有关部门花四天时间对50家成长型企业,逐家听取汇报,逐一解决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明确市委办专题督查。高邮飞达集团源于乡办农修小厂,几年前改制后迅速扩张。目前年销售达15亿元,员工达2300多人,生产电动工具、切割机、钻头,全部出口外销,该企业作为扬州市13强,市里对其特事特办,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促进了迅速壮大。

4、突出工作重点,开发区集聚效应凸现。

开发区建设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周边看,目前县城所在地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都已实现了适度超前,已经进入以引进项目建设为主的攻坚阶段。各地对引进项目促开发的工作重点十分明确。宝应近期在城区规划了3个万亩工业园,去年新批工业用地4100亩,超过了近10年的总和。开发区新区规划建设8平方公里,目前已有3个亿元项目在建。意大利工业园仅与宝胜集团合作的项目就有3个,开发势头方兴未艾。从上海引进的耿耿工业园,进园大小项目已有27个,投资近3个亿。海安开发区目前进区企业300多家,外资企业39家,近两年以60%以上的增幅上升,去年实现产值40多亿元。大丰市在开发区建设上提出“5年投入超百亿”。去年一年投入超十年,共引进项目43个,总投资近17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累计进区企业63家。今年上半年技改投入3.97亿元,同比增长98.5%。

分析周边八地的发展态势,使我们感到强大的压力,同时,从其发展轨迹中,也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认为,我市当前应对调控,乘势而上,可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多作考虑:

1、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工业化作为首要任务。跨越发展要创新理念。宝应提出坚持“一个中心、四个突破”,即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双资”、园区开发、城市化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抓住了发展的要着。姜堰明确突出经济工作,淡化GDP,强化项目建设,兼顾社会事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务实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市目前在发展思路上是清晰的,关键是要在保持思路连续性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在加快推进“三化”中,把工业化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在推进工业化中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龙头,使“本领大小看项目,能力大小看招商,功劳大小看税收”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坚持不懈,抓出实效。

2、坚持挖掘内力与引进外力并举,把大项目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兴化富民强市、跨越发展,内力是基础,是起步阶段的跳板;外力不可缺,是跨越发展的撑杆。与周边的发展对比,我们全民创业走在许多地方的前面,如果要说差距,当前主要是在借助外力,引进大项目上。因此,我们应坚持全民创业与大项目建设两个轮子一起转,使招商引资得到全面扎实有效的推进,实现兴化经济量的发展和质的提高的双赢。实现这一目标,要进一步明确对乡镇、部门招商引资更高的目标。即使是第三层次的乡镇,每年都起码要引进一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我市新垛镇近年来的实践,可以坚定我们这方面的信心。

开发区考察调研报告范文3

公司(中心)办公场地同时设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内和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公司(中心)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及技术股权资本运作等提供服务。公司(中心)主要业务是:科技项目的策划、培育及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共性技术的推广扩散;代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校技术成果所形成的股权;提供科技成果信息,建立校企长期合作关系;风险投资资金的筹措与运作;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法律事务咨询;企业家、管理人才培训;国际技术创新与合作。

加强管理,做好技术转移服务

技术转移及服务的模式

公司(中心)依靠学校,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小型企业,联合专家力量,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做好双向服务,同时当好政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助手。技术转移及服务的管理方法

1、培育和孵化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

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丰富的科技资源是公司(中心)业务开展的源泉,中心通过学校各院系征集大量的科技项目,项目征集的原则首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尤其对国家、地方政府定期的重点科技技术或项目予以关注。对具有市场空间大、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形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性大、现有的基础条件较强,经过短期努力可以完成确定目标、技术团队稳定的项目优先考虑入选。

通过查阅各种专业报刊杂志、网络,走访企业,到企业中去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发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对选定的项目心中有数,做好初选项目前期的市场调研。

做好市场调研的项目由项目部提供项目调研报告,通过中心主任办公会,必要时邀请有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共同对中心筛选后的项目按技术成熟程度、所处的产业化、市场化阶段进行分类,有选择有目的向企业推荐项目,与企业共担风险。

2、严格筛选,择优选择,确定合作单位和个人

指定专门的责任人,对拟设立公司的其他法人、个人或技术的合作企业进行资产负债、投融资、公司管理层、经营情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了解,掌握法人单位的资信情况,避免后期损害本公司(中心)或学校利益。

3、为企业做好全程服务

改变以往单一的信息搭桥服务为整体的综合持续服务,包括:联合企业与学校共同申报政府各类计划项目,协助企业进行二次融资,给企业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或可行性报告,为企业明确行业及市场情况、技术与产品的定位、公司运行方案、资金需求、经济效益预测和风险对策等发展战略,达到整体持续服务的目标。

4、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政、产、学、研的结合

为提高成果转移的效果,在合作前期与当地政府沟通联系。将企业的需求和难题与学校的资源结合起来,并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教授与当地企业接洽,中心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学校专家、企业及各级政府的肯定。

5、对技术项目执行情况做好跟踪服务

由中心牵头,对合作的项目从技术、产品、使用效果等方面征询企业意见,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交流、沟通、了解,做好跟踪企业的服务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司(中心)的服务质量。

综合服务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技术转让服务

近两年技术合同数93项,技术转让费1832万元。为学校及企业提供申报项目服务

近两年为企业申报国家、地方科技计划项目26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计划立项5项,省市科技计划立项8项。股权分红和股权转让

“中心”通过对学校科技成果的筛选、孵化和转化(产业化),实现技术成果的资本化运作,使学校22项成果实现在企业的技术入股和实现产业化,为学校取得了收益。同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有入股公司22家,股权原值3821.75万元,近二年实现股权分红64.53万元、2家股权退出获得转让款4387.45万元。

举办讲座与培训

2006年~2007年“中心”组织和举办各类培训班、报告会、讲座共计9次,参加人数共计850人(次)。其中与山东广饶经济开发区联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企业管理人员53人,培训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综合服务

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单位24个推广共性技术项目62项;宣传科技成果项目信息1000余项(次);建立300余名专家的信息库;推广项目400余项;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30余项。

近年来中心加大了与政府、企业合作的力度,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参加全国各地的技术交流、成果信息和项目合作洽谈(近两年参加了江苏省丹阳市、昆山市、江阴市科技洽谈会,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科技项目洽谈会,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日照市、博山区科技项目洽谈会,浙江省杭州市、慈溪市科技成果信息会,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安徽省马鞍山市科技项目洽谈会,四川省绵阳市科技项目对接会和陕西省西安市国际高新技术博览会等)。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300余家,为其联系单位参观考察、组织交流洽谈等活动,得到这些企业的赞誉,充分发挥了“转移中心”作为学校和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经济与科技、政府与企业联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心与江苏省江阴市政府、浙江省慈溪市建立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与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江阴市创业园管委会、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广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市产权交易所共建技术转移平台和服务中心,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移,搭建沟通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桥梁。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2006年获得浙江省技术交易贡献奖。

西安高校众多,科技实力雄厚,鉴于中心具备良好的技术转移服务队伍和较高水平的服务能力,为学校技术转移工作和西安市技术市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中心)于2007年10月荣获西安市政府颁发的“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奖”。

2007年西安市科技局将西安高校技术转移市场设在中心,其目的是进一步将中心在技术市场运作中的成功经验辐射西安高校,带动西安高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专门服务。

2007年中心在科技统计工作中认真负责,荣获陕西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共性技术推广案例

推进校企合作,参与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转移。“磨机寻优节能计算机控制系统”为节能降耗技术,该项目为中心重点推广项目,经中心的大力推广、现场示范、交易洽谈,目前该项目已在陕西、辽宁、河南、新疆、广东、四川等10个省市的三十多家发电厂、水泥厂推广投入运行,技术合同600多万元,截至2004年12月底,在现场实际投运的磨机负荷控制系统已达68台,应用企业产生的效益累计约1.4亿元。该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仍在继续推广之中。

技术资本运作案例

2000年公司(中心)成功将学校“汽车空调压缩机”技术作价500万元入股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2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底学校该项股权从上交所转让退出,转让费4027.45万元,实现了学校技术作为资本的一次完整运作,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未来发展规划

1、充分利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服务平台,与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挖掘校内科技资源,筛选、集成、包装和推广可进行转化和转移的科技成果。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充分发挥成果转移公司机制灵活、队伍精干的特点,提高技术转移的效率。形成转移中心与转移公司一体化运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行技术转移的模式。

2、积极申报国家及省市相关平台建设项目,利用转移公司(中心)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形成的积累,改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大力加强技术转移的服务基础和能力建设。

开发区考察调研报告范文4

一、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服务外包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以及国际经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一些国际跨国公司把软件开发、数据录入、财务结算、人力资源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去完成,按照服务内容,它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商务流程外包(BTO)两大类。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服务外包业具有科技含量大、能耗低、零污染、附加值大、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等优势。目前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新兴产业。2007年我国服务外包业收入总额为118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国内服务外包产业总收入将达262亿美元(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总量为4736亿美元,2010年预计增长为1.2万亿美元)。

继成都、西安、上海、深圳、大连等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后,合肥于2007年12月3日被批准为第十二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十四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四个)。安徽省服务外包产业也主要集中在合肥市。合肥作为基地城市现有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区,分别是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外包示范园、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园和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目前,合肥市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70家,主要从事数据加工处理、软件分包、软件设计编写和测试、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等业务。2007年,全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额20亿元人民币,完成服务外包出口总额9400万美元,服务外包从业人员7300人。合肥市计划到2010年,服务外包业务总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其中服务外包出口达到5亿美元;从业人员达5万人;吸引100家海内外公司在合肥建立服务外包企业。

合肥市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一是合肥全市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其中经济开放区正在规划建设3万平方米的服务外包大厦和多幢总部研发大楼,高新开发区启动了占地300亩的软件外包基地规划,现已开始招商引资,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100亩已全面动工,1.65万平方米建筑将用于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二是出台了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政策,2007年8月公布了《合肥市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实施办法》,2008年7月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合肥市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和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础建设、公共平台、开拓市场、资质认证等具体促进措施。三是开展了对国内外服务外包企业的招商工作,今年在日本、美国、新加坡以及北欧开展服务外包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在合肥召开第四届徽商大会国际服务外包论坛会议,合肥现已有科大讯飞、科大恒星、亚微信息、英图微电子等一批服务外包提供商,并正逐步形成产业集群,IBM、通用电气、埃克森美孚、摩托罗拉、三菱重工等世界著名企业也相继将其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合肥,与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事宜。

作为批准不到一年的基地城市,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尚属起步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外包业务额、服务外包出口额在安徽省服务业和外贸出口业务中所占比重很小,分别为0.84%和0.81%,起不到促进安徽省服务业和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二是与其他基地城市相比,差距明显,不仅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杭州等沿海城市,也低于武汉等中西部城市;武汉市2007年实现服务外包产业收入125亿元,服务外包出口达到1.2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3万,2010年服务外包总收入将突破450亿元,分别是合肥市的6.25倍、1.28倍、4.11倍和4.50倍。

二、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现仅有70家,能正常承接业务的只占一半,2007年能接包500万元业务的只有21家,数量少,规模小,无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企业规模过小就不能实现规模经济,也很难承担一些投入高、时间长但效益好的大型服务外包项目。合肥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的很少,仅有科大恒星、科大迅飞、易商数码、安徽服务外包公司通过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l3或CM-M14认证,由于对小公司的资质和能力不了解,国外发包商到合肥来寻找承接商很难,需要大量的考察。在服务外包产业中,城市是隐藏在公司之后的,重要的是能否培育大品牌的外包公司,例如很多人是在先知道Infosys后,才知道公司位于印度班加罗尔。

(二)人才资源短缺、结构不尽合理

合肥市尽管具备较好的科教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有着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一批著名科研机构,但适合服务外包业务的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特别是复合型中高端人才和适用性技术人才短缺是制约合肥服务外包产业的突出瓶颈,惠普公司在合肥欲招聘2000人从事服务外包,只有3人合格,原因在于这些人才的适应性不够:一是语言能力的限制,二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水平的差距,三是文化方面的差异。而在合肥服务外包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的员工常会为酬金待遇等问题跳槽,难以建立稳定的骨干队伍。另外,人才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例如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型结构,而合肥软件人才结构呈“橄榄型”,位于产业上层的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师严重短缺,属于产业基础的软件蓝领非常稀少,而处于金字塔中层的系统工程师相对过剩。

(三)示范园区平台建设尚不完善

一是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建立起来,未能为合肥的服务

外包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质量保证、测试、验证、培训、项目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有的企业反映,光纤需要自己拉,宽带通讯不能完全满足基本要求。二是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如数据存储、信息传输、电力保障、后勤服务等需加以完善。科大恒星去年曾四次停电,使资料信息丢失,也让外商对当地基础设施失去信心;另外办理海关通关手续要跑南京,企业感觉很不方便。三是服务外包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公共服务网站没有建立,省内市内服务外包企业、国内国外服务外包发包企业、相关部门与机构不能及时准确地和获得信息。中外运合肥物流公司提出,在物流外包业务中,发包方与接包方不能引起共鸣,认为应通过信息平台和政策导向引导需求、创造需求。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了解服务外包企业人才招聘信息,往往失去在服务外包企业就业的机会。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缘于缺乏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积极推进;尚未制定出全省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合肥基地的扶持力度不及其他基地城市;金融等相关机构未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合肥服务外包企业在业务发展中缺乏有效的保障;人才培训还没有真正提到日程上来,往往急功近利,期望能拿来就用;服务外包企业对有关业务知识不熟悉,取得国际认证的积极性不高。

三、加快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尽快建立省直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机制

安徽省商务厅与安徽省产业厅、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等与服务外包相关的部门应尽快建立合作机制,建立“省政府一基地城市一示范园区”、“基地城市一示范园区一重点企业”和“基地城市一示范园区一培训中心一重点企业”的共建机制和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在宏观政策、招商引资、综合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市场准入、税费、就业、融资、用地、价格、产权变更等方面研究具体政策,加大探索和突破力度,共同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二)科学制定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  合肥市应根据三个示范区不同的功能定位、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通盘考虑合肥推进服务外包的整体战略,科学规划,同步推动。高新区软件园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重点应是做大做强信息技术外包,(ITO)进一步拓宽欧美日和东亚市场;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业务流程外包(BPO),加快形成服务外包企业集聚效应;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建设,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合肥市还应制定好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五年规划,做到一年上一个台阶。当前合肥市承接日、韩软件外包业务占60%以上,承接欧美外包业务所占份额较小,流程外包业务主要依托当地企业,整体实力较弱,现阶段可考虑创造条件发展下列业务:如总部型经济、数据业务中心、金融后台、呼叫中心、物流BPO等。安徽省还应制定全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如芜湖、蚌埠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设立一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或园区,合理分工,以支撑合肥服务外包基地的发展。

(三)加大省级政策扶持力度

尽快制定并出台安徽省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安徽省商务厅应从年度的中部发展资金中调整资金培育和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商务厅还应主动与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合作,争取对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和合肥市服务外包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提供政策性贷款。合肥市应尽快启动500万元基地城市建设费用,并根据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按照不低于部、省对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支持资金的额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主要用于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础建设、公共平台、开拓市场、资质认证等给予补贴和奖励,积极培育当地的服务外包企业,同时大力吸引国外著名服务外包公司来合肥落户。

(四)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要为合肥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性贷款和相关服务,要为符合条件的合肥服务外包企业在采购设备、建设办公设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等方面提供政策性贷款;为符合条件的合肥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信用保险及相关担保服务,并协助合肥服务外包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为支持合肥服务外包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五)完善承接服务外包的配套环境

加强合肥基地城市三大园区服务平台建设:一是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着力于为合肥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基于技术研发、质量保证、测试、验证、培训、项目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二是信息公共服务网站的建设应致力于为合肥和安徽省服务外包企业、国内外服务外包发包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等提供与服务外包相关的各类信息,建立服务外包业务交易平台,为合肥服务外包企业人才招聘和大学毕业生在服务外包行业就业提供公共服务,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合肥服务”良好形象。三是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应涵盖在基地的服务外包企业在数据存储、信息传输、电力保障、后勤服务等公享设施方面的建设和改善。

(六)加快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训工作  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培养复合型中高端人才和适用性技术人才:一是与安徽省内高校合作,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抓紧培养一批适用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二是搞好专门人才培训,在商务领域人才培训基金中,安排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实施“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计划,在大学生签约两年合同基础上,给予每人4500元定岗培训,每个大学生500元补贴。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大学生增加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服务外包企业新进员工,力争在五年内培训4-5万承接服务外包所需的实用人才,吸纳2-3万大学生就业,有效解决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服务外包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外包人才定制培训、从业人才资质培训、国际认证培训、行业标准培训,企业新进人员岗前业务技能培训、服务外包产业储备人才培训等。三是合肥应进一步开展与国外教学机构、国际著名企业的联合办学,充分发挥“IBM软件人才实训(合肥)基地”、“卡内基梅隆一惠普软件学院合肥分院”、安徽易商数码科技公司、合肥服务外包职业培训学校的作用,多模式、多渠道培养

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适应企业高标准、多方面的要求。合肥市可以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为切入点,把自己打造成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七)大力培育合肥有实力的外包承接商

近期重点首先是大力支持合肥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落实对每个申请企业50万元的补贴,对符合条件且取得国际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其国际认证的维护和升级,力争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CMM/CMMl3级认证和CMM/CMMl5级认证。合肥服务外包企业还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认证,包括: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认证、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证、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认证、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027001/BS7799)认证、IT服务管理认证(IS02000)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认证(SAS70)等,把自己培育成有实力、有影响的外包承接商。此外,大力支持合肥中小民营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推动有实力的服务供应商增强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包括业务流程在内的服务外包接单能力;引导合肥国有大企业在做好自身软件和流程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还要逐步成为面向第三方和国际市场的专业化服务供应商。合肥服务外包企业要注意在沿海地区和境外建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增强自身的承接能力,也可把培养成熟的、优秀的业务人员继续留在公司系统内,发挥骨干作用。

(八)加强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

引导合肥各类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特殊需要完善合肥市和安徽省有关法规条例,制定服务外包数据保密相关规则,建立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营造诚心为本的良好氛围。合肥市作为基地城市,要加快成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对知识产权方面的举报投诉及咨询服务进行集中受理,加强宣传,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九)开展服务外包产业促进活动

开发区考察调研报告范文5

20xx年12月中旬至20xx年4月下旬,我局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中央的有关精神和市委的实施方案,把学习实践活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部署,认真组织理论学习,积极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深入进行自主创新相关的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对局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查找和深入剖析,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惠民力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整改措施,顺利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现将学习实践活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周密组织,扎实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展开

我局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科技创新的实际,确立了“强化科技创新,力促转型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精心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每一阶段、每一环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1、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这次的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思想教育活动,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一是认真学习理论。我局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学习实践活动的突出位置,精心安排了各阶段学习内容。先后三次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局机关集中学习时间都在20小时以上,以学习促进认识提高。二是广泛开展讨论。针对社会各界往往对科技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足的状况,我局以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互动平台,开展了“科技工作还缺什么”的大讨论,在科技局网站主页上开辟了活动部署、工作动态、信息简报、讨论专栏、互动交流等5个专栏,上载了十余篇调研报告和学习心得,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实践的生动局面。通过大讨论,社会各界既加深了对**科技工作的了解,也增强了对科技创新紧迫感和重要性的认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三是深入调研考察。调研工作既是摸清底细、认清差距的现实需要,也是局机关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基层联系的重要渠道。为此,我局将深入调研考察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围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力促产业转型发展”这一主题,确定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创新机制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等八个方面的调研课题,并将每个调研课题分工落实到每个局领导和各相关科室。在调研中,先后走访了我市10个镇(园区、街道)、5个相关部门和150多家企业,同时在1月5日还组织局机关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赴江阴市科技局进行学习交流。最终形成了8个方面的专题调研报告。通过调研考察交流,使我们认清了科技工作现状,找到了思想与工作上的差距,进一步拓展了工作思路。

2、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征求意见过程既是密切群众联系、改进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局领导班子宽广胸怀、开阔干部眼界的具体举措。一是主动征求意见。采取网上征求、书面征求、座谈征求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局机关同志主动深入基层和社会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先后召开各类人士座谈会6次,寄送征求意见表100份,从各方面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36条。二是广泛吸纳意见。在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报告》民主评议过程中,通过网上全文公开、书面征求、大会征求、座谈征求、上门征求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仅寄送的征求意见函就有90多份,征求到对《分析报告》的评议、修改意见8条。对所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都进行认真吸纳,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订了整改方案。三是认真组织群众评议。精心制定了评议方案,召开了机关全体党员及中层以上干部的评议大会,向各镇、园区、街道、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寄送评议表及评议材料100份,全面达到预期要求。

3、认真解决突出问题。我们把能否解决问题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根本目标。一是主动查找问题。征求意见建议活动结束后,我局及时对征求上来的群众意见建议汇编成册,分发给每位局领导和机关各科室(中心)进行认真阅读,并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逐条分析。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查找了局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的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对照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真查找了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阻碍,努力提高科技工作的指导性和有效性;对照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认真查找了科技系统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不良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方式。经认真梳理归并,形成了3个方面、36条综合意见建议,作为局领导班子检查分析的参考依据。二是深入剖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局于2月18日专门召开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剖析。找出当前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素 质创新创业人才不足、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等六大突出问题,除从大的宏观层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以外,重点查找了局领导班子本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思路还不够宽、重点还不够突出、开拓步子不够大、统筹协调不够有力、作风不够深入等五大主观问题,并从思想观念、学习和工作研究等多方面深刻剖析了原因。三是切实解决问题。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按照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了“强化科技创新,力促转型发展”的工作方针,重点抓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进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等六个方面整改任务的落实。目前六个方面的整改任务已经全面展开,特别是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4、着力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既是思想解放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的关键,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力求重点突破。一是着眼前瞻性部署,建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引领机制。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科技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谋划长远,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迫需求的同时,加强超前部署,占领事关全局的战略制高点,使科技创新能够切实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我局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切实加强科技创新的前瞻性部署,启动实施了“双百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专利、标准、品牌‘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型企业三年培训计划”等带有前瞻性部署的科技创新重点工作的实施。二是着眼提高绩效,建立以创新产出为目标导向的工作考核机制。科技部门过去往往比较重视项目和投入,对绩效、产出关注不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们主动转变观念,自加压力,建立以创新产出为目标的多层面科技工作考核机制,引导科技系统将科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增强创新绩效上来。加大对地方科技统计工作的指导、培训力度,健全科技统计工作网络,完善以科技产出为重点的统计监测体系,强化科技部门的工作导向。三是着眼支撑发展,建立完善结对联系服务机制。为了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助推企业转型发展,我局在今年的“企业服务年”活动中,确定了105家重点规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力争通过局领导及相关科室的结对服务,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帮助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协助落实各类创新创业政策,最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四是着眼持续创新,建立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载体条件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虚拟平台,积极探索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和促进柔性人才流动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集聚的良好机制。五是着眼营造环境,加大国家政策的导向和运用。为了认真把握政策取向,提高政策运用水平,切实把“国家60条”、“省50条”和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我局会同市财政、市税务部门建立了科技促进政策协调小组和科技优惠政策会办机制,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政策的落实。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办、指导检查组对我局的学习实践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指导。市委常委、组织部李江部长直接领导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李部长对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和关心,关键环节直接领导,并多次亲临我局具体指导;市委指导组也及时帮助和指导我局的有关工作,为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强了组织保障。局党组多次专题研究,及时根据市委有关要求以及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调整、部署。局领导班子各位领导按照分工要求,主动参与、密切配合,以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直接推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实践热情,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实践,科技创新服务科学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学习,贵在实践。局领导班子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实际工作之中,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全市科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从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看,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情况满意率和解决突出问题情况满意率均达到98.4%以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新的深化。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科技工作实际,必须牢固确立三个观念:一是“发展”的观念。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不放松,不断丰富科技工作服务发展的内容和手段,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二是“引领”的观念。开拓性做好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超前的思维进行超前部署,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新优势;三是“群众”的观念。科技工作要坚持惠及百姓,要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科技工作,注重统筹兼顾,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

2、体制机制创新有新的突破。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检验思想解放与否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志,出台了一整套制度性文件,着力完善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了科技创新的引领机制,制定完善《**市“双百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并建立相应机制,确保有效运行,构筑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力地推进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制定了《科技创新主要工作目标及责任分工》实施意见,建立了20xx年18项重点科技工作整体目标任务完成的目标责任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和典型示范机制,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科技局结对联系制度》,从企业实际出发,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帮助企业整合好创新资源,协助企业落实各类创新创业政策,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3、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有新的提高。今年以来,我局紧扣“强化科技创新,力促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围绕推动全市50家以上企业各对接一所科技院校、建成一个企业研发机构、实施一批科技转化项目、创造一批知识产权、引进一批科技人才的总体目标,开展了创新典型现场观摩、科技创新大会、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双百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启动仪式、“863”新材料领域下地方进企业科技主题活动、科技知识培训和科技系列宣传等七个方面系列活动。今年一季度,全市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2%;按新标准重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4家,目前已进行公示阶段的有5家。载体建设加快推进。调整和修订了《**市三创载体建设规划》,全面启动了“双百家”企业研发机构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三创载体建设面积6万平方米,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展开。分别到环科园、开发区等单位举办专利知识培训3期,培训人数达360多人;1-2月份,全市完成专利申请166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实用新型专利50件,外观设计专利81件。科技项目申报开局良好。积极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调研,及时了解全市科技项目情况,在省科技项目指南后,组织企业申报省科技项目简表173项,经省厅组织专家第一轮初评后有133只项目已正式申报。

4、科技部门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有新的气象。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针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采取更扎实、更有效的措施,加强指导和服务。局党组坚持把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推动系统自身建设的关键举措,班子成员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各镇、园区、街道科技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强调工作重心下移。建立了局领导工作联系点,每位局领导对口联系,帮助基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以推进政务公开为契机,帮助和支持各镇、园区、街道科技部门改善基础条件,增强了各镇、园区、街道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力量对涉及机关作风建设、基础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

三、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长效、深入

开发区考察调研报告范文6

为推动我县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县政协常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6月中旬开始,县政协抽调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单位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访了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和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实地踏看了部分住宅小区,并外出宜丰、上高、武宁、龙游等兄弟县区学习考察,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与特点

我县人口近30万,县城城镇人口约4万,居民户数约1.3万。2003年以来,全县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6家,分别在**、宣风、银河、万龙山等处建成商品住宅小区29个(不含经适房和廉租房),总供地面积2071.17亩,总建筑面积为198.1万㎡,总开发户数13185户。县城内共有1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商品住宅小区20个,总用地面积1183.2亩,总开发户数9563户。概括来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全县房地产业投资强劲增长,产业地位日益凸现。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2011年县城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8.27亿元,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72亿元,完成规费收入1002万元,土地出让金2.08亿元,税收收入1.02亿元,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7%。房地产业投资的大幅增长,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居民住房条件,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也带动了建筑、建材、装修、家具、家电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如表一所示:

2009年-2011年县城内房地产开况统计表(表一)

时  间

建筑面积(万㎡)

总套数

(套)

总投资额(亿元)

土地出让金(万元)

规费收入(万元)

税收入库

(万元)

2009年

7.95

587

1.57

3569.23

374.12

1843

2010年

14.27

1000

2.4

4244.67

276.39

3691

2011年

12.63

921

4.3

13010.4

352.23

4692

合计

34.85

2508

8.27

20824.3

1002.74

10226

(二)房地产开发主要以住宅开发为主,房地产消费基本本地化。房地产开发主要以住宅为主,近几年住宅建设的比例达到90%以上,而商业性物业不到10%。同时**外来投资和外来人口较少,历年推出的商品房93.3%是由本县区居民消费,仅有327户为外县来芦购房户,占销售总户数的6.7%。

(三)房地产业外观形象、楼盘设计、环境配套不断提升。如现代城别墅区、半山豪园和正在建设的新天地,较之早先开发的小区,无论在外观形象、楼盘设计和环境配套上都有明显提高。

(四)房地产价格连年攀升,小区空置率较高。据统计(见表二),目前县城区商品房销售价多层房均价为2480元/㎡,比2009年上涨近1倍;小高层电梯房均价2850元/㎡,最高3380元/㎡。县城20个小区已建成商品房5884套,已销售4833套,平均空置率约为18%,超过国际通用的10%的空置警戒线。

县城内各小区相关数据表(截止2012年6月)(表二)

序号

公司名称

楼盘名称

总用地

面积(亩)

已建

成面积

(万㎡)

 销售均价

 (元/㎡)

总户数(套)

已建户数(套)

已销售

户数

(套)

入住率(%)

容积率(%)

绿地率(%)

1

江西鑫海地产

有限公司

天灯柱、金茂、金惠

25.7

5.73

381

381

381

100

2

**宏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金鹰小区

100

9.88

2230

740

400

380

65

1.66

39

3

**高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戏龙名苑

44.78

4.66

320

320

320

90

1.62

30.7

新天地

109.1

4.12

2850

965

394

136

1.56

34

 

4

 

 

 

**县溢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时代水岸

35.7

6.30

2580

400

380

304

70

1.98

34

时代经典

72

4.90

2600

576

341

297

15

2.00

38

丽景星城

35

4.70

2560

315

315

283

65

2.00

38

碧水华庭

36.5

4.96

2430

436

352

302

47

2.00

38

怡和源

70.5

2.78

2500

606

168

67

1.98

43

5

浙江龙游金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现代城

109.6

10.2

2600

459

459

335

78

1.38

32

6

**汇天置业有限公司

美芦水郡

63.12

7.60

2780

450

367

337

75

2.00

33

7

宜春市金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富祥花园

36

3.78

260

260

260

20

1.80

40

8

瑞昌市景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锦绣家园

30

4.94

2200

354

354

280

45

1.90

28

9

**县永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滨河名居

44.3

5.10

2500

512

338

263

47

2.00

35

10

**县鸿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蔗棚蔬菜批发市场

8.6

1.4

960

82

82

82

62

2.67

11

**大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金河湾

46.3

4.60

2400

304

247

205

45

1.56

33

12

****玉女山庄有限公司

半山豪园

284

36

2750

2123

678

572

13

1.89

38

13

浙江省义乌市中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财富广场

32

3.6

2800

280

48

29

2.80

33.2

县城城区合计

1183.2

125.25

9563

5884

483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地产业呈现非良性发展态势。消费者、开发商和政府三方所得利益均不理想。第一,消费者普遍感觉购房负担较重。一套130㎡的住房价格达32.5万,以双职工家庭计算,2011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000元,房价收入比达到6.8倍,超过国际惯例通用的4-6倍的标准。同时,商品房性价比偏低。我县县城商品房均价(2500元/㎡)与上高县(2800元/㎡)相差不大,但上高的商品房在环境、配套、物业等方面档次远高于我县。第二,开发商反映开发周期长,投资收益不高。因资金问题、拆迁困难、建设过程中阻工闹事多等原因,我县的楼盘开发周期大都在六年以上。一位开发商反映,虽然在**以20万/亩的价格购地,但开发周期过长,财务成本很高,平摊后年投资回报率并不高。而在上高等地以130万/亩的价格购到净地可以直接开工建设,三年之内完成一个楼盘的建设和销售,相比之下,年投资回报率还更高。第三,政府以低地价、低规费、优税收等条件进行房地产招商,减少了大笔财政收入。

(二)普通中低档商品房供大于求。我县县城商品房大多数都是120-150㎡的中等户型,中低档商品房市场目前趋于饱和状态。如表二所示,县城已动工的20个楼盘商品房总设计户数为9563套,已建成5884套,已销售4833套,已建待售1051套,已批待建3679套,以上二项合计已批待售4730套,以三口之家计算,还需增加14190人来县城定居。

(三)土地投放量过大,没有实行净地出让,土地出让价格低。一方面,商品房用地投放总量过大、速度过快。2003年以来,全县房地产供地共2071.17亩(见表三)。其中县城城区供地共1766.8亩,至今还有7宗未动工土地计351.88亩(见表四),如按照我县目前的建设模式,平均容积率1.8计算,这7宗土地还可以建设商品房420000㎡,约3100套。加上现有楼盘的已批待售商品房4730套,县城内已供地待售商品房合计7830套。另一方面,土地出让效益低。由于我县在土地出让时没有做好周边环境,大多没有做到净地出让,导致土地出让价格非常低。我县的土地平均价格为20万/亩,最高卖了87万/亩,而上高县采用先做环境再净地出让的做法,土地卖到130—400万/亩,经济效益可观。

全县房地产业供地情况表(表三)

年度

土地投放量(亩)

土地出让金收入(万元)

已开发面积(亩)

未建设面积(亩)

2003

219.15

219.15

2004

190.16

141.06

49.1

2005

42.3

2220.63

42.3

2006

666.43

13043.95

616.43

50

2007

250.03

2588.44

160.03

90

2008

57.95

1351.27

45.74

12.21

2009

177.5

3569.23

93.49

84.01

2010

213.42

4244.67

213.42

2011

217.11

13010.4

40.95

176.16

2012

37.12

3220

37.12

合计

2071.17

43248.59

1572.57

498.6

县城内房地产未动工楼盘土地情况统计表(表四)

序号

用地单位

宗地位置

供地

时间

供地

面积(亩)

备注

1

上高宏利房地产公司

日江路南侧

2008.2

13.77

未搬光缆

2

应小平

更田村

2009.9

84

置换土地

3

佳鑫房地产公司

更田村

2010.12

50.98

征地款未发到位

4

瑞联地产置业公司

更田村

2010.12

60.14

征地款未发到位

5

坤贤地产公司

古城管理处

2011.5

71.72

未交地

6

鑫海地产开发公司彭战胜

**镇潭田

2009

34.15

未建

7

创宇房地产开发公司

**行政路

2012.1

37.12

未交地

合计

351.88

(四)房地产开发水平不高。一是开发企业多、小、资质低。目前在县城区从事开发的1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没有具备一级资质的开发企业,具有二级资质的2家,三级资质的5家,四级资质的4家,还有2家资质待定。全县所开发29个楼盘中,总建筑面积在10万㎡以上的楼盘只有7个,其余都是小型楼盘。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缺乏高资质和没有雄厚资金实力,无法完成具有较大规模、较高品质的楼盘建设。二是商品房开发水平不高,楼盘档次较低。开发产品以多层建筑为主,小高层电梯房建设刚刚起步,真正的别墅区还没有,开发商开发理念落后,品牌意识不强,市场营销观念不强,以卖环境、卖配套、卖功能、卖管理的“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尚未形成趋势。

(五)配套设施不完善,物业管理滞后。部分开发商只顾片面追求增加建筑面积以提高自身效益,忽视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给消费者生活造成不便,也给社会管理带来隐患。如绿地、幼儿园、超市、停车位、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多数小区不完善或达不到要求。物业管理停留在初级的保安保洁水平,绝大部分住宅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政府应做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如:垃圾中转站、学校、停车场、市场、公厕、供电网络等。

(六)房地产业发展环境不优。首先,因未能实行净地出让,造成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征地拆迁难。如美庐水郡,仅40亩的土地,开发已经五年了,至今仍有一个养猪圈在小区中间,严重影响小区建设和居住环境。半山豪园也因为拆迁难而调整规划,留下一处败笔。二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强行阻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头蛇采取强行强霸的手段,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供应建材、参工参运。既扰乱了房地产开发施工市场,加大了房地产开发成本,更损害了投资环境,不利于引进真正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驻**。

三、意见与建议

**发展房地产业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生态优势。**有好山好水好空气,常年气温比**低3-5℃,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4%。武功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山口岩水库依城而建,山环水绕的**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宜居之城。二是区位交通优势。县城距**只有17公里,车程只有15分钟,自有**后花园之称。三是价格优势。**房地产均价在4500元/㎡左右,比**高出2000元/㎡,在**买一套房的资金在**可以买一套房(含普通装修)加一辆车。只要我们加强房地产业的引导,找准产业定位,理顺运作方式,**房地产业是大有可为的。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的房地产业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发展的问题。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涉及到40多个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测算,每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2.86亿元,可以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就财政收入来讲,以年投放土地200亩,每亩均价100万计算,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亿(含成本);按平均容积率1.6计算,建筑面积为21.34万㎡,按75元/㎡的规费标准计算,规费收入是1600万元;按均价3500元/㎡,平均税率12%计算,税收收入约0.9亿元;按以上几项测算,则200亩土地的房地产开发带来的财政收入合计3.06亿元。因此我们要把房地产业提升到事关**发展后劲的战略高度来抓,要下决心、下大力气像抓工业一样抓实抓好,让房地产行业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产业。

(二)找准发展定位,实现**房地产业的科学发展。

建议**房地产业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定位为科学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引进高资质有实力的开发商,面向中高端客户,开发中高档楼盘,做到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三赢,实现**房地产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一是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发展中高档旅游休闲房地产,将**建设成宜居宜游的休闲后花园。二是开发中高档楼盘,打造**品牌。中低档商品房已经供大于求,**的房地产业要发展好,必须定位在中高档楼盘。要瞄准**以外的高端改善房客户群,引导开发商更新理念,建设一批环境美、绿化好、文化浓、质量优、物业管理好的楼盘,以高品质的住房小区打造**房地产品牌,实现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的转变。武宁县建设旅游、休闲、养生城市,选择生态环境好的地段,打造“临街不建店面、地面不停车、物业智能卡管理、高层与多层并重”的高端纯住宅小区,成功吸引了大批创业成功人士前来消费,大大提升了武宁房地产升值空间。三是引进高资质开发企业。要提高房地产企业资质准入门槛,最好要引进三级以上资质的开发商。另外,要引导开发商加快楼盘开发周期,在签订合同时,可要求开发商的楼盘开发周期控制在四年以内。

(三)限量供应土地,实行净地出让。一是加强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实施,限制土地投放规模。武宁县为了消化2006年以前的空置土地,2007-2008年两年未对外供地。龙游县严格控制土地投放量,等到前一个楼盘开发到一定时期才开始供应下一个楼盘的土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议每年供应商品房用地200亩左右,土地拍卖价格定在100万以上。对闲置土地要按照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规定,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处置(能收回的尽量收回),将现有的351.88亩完全未动工的土地用于中高档小区建设,不再进行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二是要坚持净地出让,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先做环境后卖地,以提升土地的价值。

(四)优化操作模式,实现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建议县政府以城司为载体,通过城司这个平台,完成筹资、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实现净地出让,获取差额利润,然后再投入资金征地拆迁、建基础设施,再净地出让,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否则,**的城市建设、房地产业开发不可持续。武宁县和宜丰县的土地运作模式较为成熟,武宁县由城司负责筹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出让,国土局负责征收土地,房管局负责征收房屋,至今已储备土地1万多亩。宜丰县先由政府完成征地拆迁,再由城司以土地贷款修路,完善基础设施,之后才挂牌拍卖,土地卖到130-400万/亩。

(五)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房地产行业监管。一是城市基础设施该政府做的政府一定要配套完善好,该开发商做的政府部门一定要督促开发商做好。要科学规划城市医疗、教育、环卫设施、社区服务、市场、停车场等设施的布局,小区楼盘中的绿化、停车位、幼儿园、超市、休闲健身、排污系统等设施必须达到使用要求。二是要统一房地产业的税收和规费的收取标准,并做到统一征收。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管理,住建局要联合公安、城管等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强行阻工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