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艺术;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设计;探讨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艺术与数字技术进行了有机融合,并产生了新媒体艺术设计。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研究重点主要在知识结构、美学理论等方面,因此我们就需要透彻分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进一步发展。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概述

新媒体艺术与成品艺术、身体艺术、装置艺术以及大地艺术都不相同,它是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合成艺术,并且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凸显其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不断加大,并对其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艺术形式的繁荣提供了契机。在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对于艺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并且数字技术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空间。到了九十年代,“数字艺术设计”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之后到了二十一世纪,由于数字影像、网络技术等数字行业的迅速崛起,“新媒体艺术设计”应运而生,并且新媒体创作人才逐渐成为了市场需求的热点。

二、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特征

(一)科技性

站在传统艺术形式的角度来看,美术、音乐、戏剧以及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文化习俗、主观意识以及审美意识,通俗来讲就是艺术设计的不断创新以及发展需要人的主观意识来推动。然而由于新媒体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产物,这就使其发展并不是全部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影响也十分巨大。以现在的计算机图形技术为例,将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应用其中可以使其具有便携性,不仅方便其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还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传播带来了积极影响。

(二)虚拟性

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其本身并不是应用实物进行设计,也就是说其艺术设计的作品、理念都是建立在虚拟的网络环境当中,然后通过数字化设备,将理念付诸实践,以此来完成艺术设计,因此这就使得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虚拟性的特征。从现代新媒体创作人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见到,无论是二维平面,还是三维立体图形,其设计理念都是来源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当中,并且在创作过程中,由于创作者的创新思维,使得这些艺术设计超出了现实感,变成为超现实主义的精密作品。当然,无论对于哪种艺术来说,其创作灵感都不可能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尽管新媒体艺术设计是虚拟的,但是同样也需要利用生活灵感创作作品,从而使其设计具有一定的生活元素,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进一步的发展[1]。

(三)互动性

从传统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其呈现方式单一,并且人们对于这类作品需要秉持着“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原则,导致作品缺乏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互动性。然而从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来看,这些作品通常都是具有双向性的,并且这类作品可以利用自身技术的优势,实现与欣赏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以此来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为欣赏者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新媒体艺术设计由于数字技术的优势,可以更好的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从而为世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我国当前新媒体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媒体艺术设计认识不足

要想新媒体艺术设计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就需要充分了解新媒体艺术设计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例如在数码艺术设计方面、计算机艺术方面等等。此外,由于新媒体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和数字技术有机融合的产物,因此就使得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许多其他艺术学科不具备的特点,比如合成性、时代性、跨学科性以及实用性等等。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我国对新媒体艺术设计并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对其看法与传统艺术并无差别,这就使得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较为缓慢,并且也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由此可见,正确的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对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缺乏专业人才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由于对新媒体艺术设计认识的不足,就会导致相应人才培养的滞后,从而制约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媒体艺术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使得相应人才只能够掌握动画设计以及平面设计的理论知识,只了解视频、音频的设计历程,并不具有完备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从而无法满足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需求。

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

(一)创作范围更广

艺术设计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在传统艺术的设计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创作者付出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并且由于艺术创作的性质所致,使得创作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发生严重失误就需要将作品全部,重新进行创作,这样不仅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对创作者的精力和体力更是巨大的考验。但是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由于这些作品的设计都是基于虚拟的网络环境,因此创作者就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采用修改、撤回、还原等方法对作品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及修改,使作品趋于完美。此外由于互联网的优势,创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找创作灵感,从而使创作范围更加宽阔,不仅如此,创作者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其作品进行推广以及传播,从而使艺术作品为广大人民所了解,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3]。

(二)创作思维的分散与创新

在进行新媒体艺术设计时,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创作上的资源整合,比如创作的表现方式、工作组织、设计理念以及合作形式等等,以此来打破传统的艺术设计惯用形式,实现突破。在设计过程中,数字技术作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导线,使整个创作会更加趋于人性化,从而让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思维更加分散,以此来不断的创新,使艺术设计拥有更为开阔的设计思路[4]。

(三)艺术创作手段多样化

在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中,创作者是设计活动中的主导者,不仅是在传统艺术中,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也不例外。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创作者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调整作品的比例或者是尺寸,亩使艺术作品满足不同数字平台的传播要求,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艺术相比,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比如科技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等。但是由于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就需要对新媒体艺术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星.艺术和数字技术的结合――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若干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102.

[2]康凯.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57-59.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2

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高校掀起了建设数字媒体专业的热潮,承担起为数字媒体产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数字媒体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如何构建数字媒体的核心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建设是目前当务之急,以促进数字媒体专业发展,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对于数字媒体的理解是随着媒体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数字媒体,通常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信息的载体,即以不同于以往的模拟信号、而以非连续的数字形式存在的符号为载体、全方位交互传播信息的数字设备;二是指被传递的内容,即信息本身。按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可以将其分为网络型数字媒体和封装型数字媒体两种,网络型数字媒体一般指Internet互联网,封装型数字媒体包括软磁盘和光盘:CD系列和DVD系列。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数字媒体的存在前提是必须依赖计算机技术,在这个前提下,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大容量、易检索和多通道传播构成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数字媒体成为现代人类传递信息的佼佼者。

数字媒体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像图形等先进技术为支撑,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其范围涵盖了电影、电视、广播、音乐、动画、游戏、教育、工艺、时尚设计、广告、建筑设计、视觉艺术、互动休闲、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等。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媒体、影视、演出、娱乐、广告等文化产业在制造、传播、营销等方面离不开的工具。当前文化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是影视动画、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视音频、远程教育资源、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行业,它们的共同点之一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为社会提供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

二、数字媒体专业建设与培养目标分析

数字媒体从学科角度来看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既有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也有艺术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如传播学和媒体学)。作为应用技术学科,数字媒体艺术和工业设计、信息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作为人机界面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字媒体艺术综合了设计艺术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数字媒体艺术和媒体传播技术融为一体,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和传播形式上均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因此,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这是它的本质和内涵。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综合技术,主要研究图、文、声、像等数字媒体的捕获、加工、存储、传递、再现及相关技术。主要的技术范畴包括以下内容。

(1)数字媒体表示与操作,包括数字声音及处理、数字图像及处理、数字视频及处理、数字动画技术等。

(2)数字媒体压缩,包括传统压缩编码、专用压缩编码(声音、图像、视频)技术等。

(3)数字媒体存储与管理,包括光盘存储(CD技术、DVD技术等)、媒体数据管理、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等。

(4)数字媒体传输,包括流媒体技术、P2P技术等。

数字媒体的技术范畴规划了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九个方面:数字声音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处理、数字动画设计、数字游戏设计、数字媒体压缩、数字媒体存储、数字媒体管理与保护、数字媒体传输技术等。

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是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其表现形式为电子媒体或数字媒体,其表达内容也多是数字媒体形式的美术作品或设计产品,如交互式装置艺术或多媒体网页等,特别是其媒体传播形式主要是借助于新媒体形式或数字载体(如互联网、光盘、手机或电子交互媒介)进行的。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设计学、视觉艺术、媒体文化、计算机技术和社会服务的特征。

数字媒体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时候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数字媒体方向所需要的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不但应掌握艺术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历史学科的功底,而且还应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程序、网络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掌握影视、游戏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技能,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国际化视野人才。

三、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研究与教材建设

数字媒体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要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体现: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传统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方法训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对艺术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数字媒体人才的职业素质。

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由三个模块组成: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方向核心课程模块。

1.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模块

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数字媒体基本素养,也是帮助学习者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不同专业方向的高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主要依据数字媒体知识构成、数字媒体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全国数字媒体高校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的开设情况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情况来考虑。

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在基础核心课程设置的时候就要体现数字媒体学科知识构成的本质,基础核心课程能够反应数字媒体的学科性质并且包含数字媒体的学科知识。

数字媒体市场需求调查分析显示,无论是数字媒体的哪个方向,市场对数字媒体的创意人才需求都很大。在作品的制作中,需要专业人才有艺术基础和美术素养。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还看重毕业生是否具有产品的设计与创作思维能力,变想法为作品的能力。

目前高校基础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导论性课程(如数字媒体概论、艺术概论、设计思维与方法),基本艺术素养课(绘画、色彩、造型)和基本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课(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语言设计、数据结构)等。

数字媒体概论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数字媒体的专业领域,艺术概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艺术的本质、分类和艺术的创作,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艺术基础。设计思维与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变自己的想法为作品创作。绘画、色彩、造型是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课,这也是基于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相结合的新兴学科的特点出发的,主要是为培养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艺术素养打下基础。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语言设计、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其出发点也是数字媒体的学科属性决定的。同时,这些课程也是全国高校在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中,开设比例最大的基础核心课程。这些基础核心课程是各个数字媒体专业方向都必须掌握的入门课程或初级课程,该类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字媒体专业领域,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不同专业方向的高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对提高该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该专业的精华所在。如果说各高校数字媒体的基础核心课程的普遍性比较大,那么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各个学校就有所差异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是专业性特点,这是由高校的专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专业不同,其核心课程的数量、内容及各类课程间所占的比例就不会一样。其次是一致性特点,即专业核心课程要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定位的要求,必须与所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协调一致。再次是核心课程要体现明显的个性特色,因为核心课程不仅可以体现在各专业上有所不同,体现在学校上也要有所区别,这是由各学校或各专业特色所决定的,它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通用原理、技巧、技术和行规。基本上涵盖了数字媒体研究中的几大主要领域,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数字媒体的各个领域的主要内容,为以后选修某一领域的扩展性的高级课程,或在该领域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鉴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可行性,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应控制在10门左右为宜,例如多媒体技术基础、动画基础、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动画运动规律、编导基础、数字媒体项目策划与管理、传播学、影视后期制作与合成、计算机网络、数字音频技术、数字媒体市场营销等。

数字媒体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形态:以计算机图形图像为基点的技术院系,以创意艺术为目的的数字艺术院系,以及以实用工具为需求的数字应用院系。不管各学校是以哪种教育形态为主,在以下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定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它们分别是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图像处理、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传播学、游戏设计基础、动画运动规律、编导基础、计算机网络、数字音频、非线形编辑与后期合成、项目策划与管理、数字媒体资源管理和数字媒体市场营销。

这些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反映了市场对不同数字媒体方向的共同的素质要求。另外,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游戏设计基础这些课程是数字媒体研究中的几大主要领域的最重要的课程,也是学生作为数字媒体专业在宽基础培养阶段应该掌握的课程。

3.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模块

在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方向核心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在课程的选修顺序方面有一定要求,通常都规定某门课程所必需的先决课程。由于数字媒体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方向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各个学校可以结合数字媒体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设置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大体上是从计算机科学系列和艺术创意系列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

在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设置时,可以采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如动画模块、后期制作模块等,同一模块既可以供一个专业使用,也可以供几个专业共用;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对模块进行增减。把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按照程度分为几个层次,以教学单元的形式衔接起来。这样精确的衔接形式既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又可以达到节省课时的目的。

数字媒体专业的方向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本学科几大主要研究领域的引导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的特点,为本校的数字媒体本科生开设了各具特色、内容广泛的较高级的专业方向课程,提供了比较充分的选择余地,也为学生深入了解数字媒体学科进展提供了保证和资源。学生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的兴趣,以及指导教师的协助来选择相应的课程。

4.教材编写特色

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满足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所以,进行核心课程体系研究势在必行,同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需要一套全面的、具有特色的专业课教材。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3

2007年7月15日,东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辽沈晚报》,首次通过自己的网站向读者、网民全程视频直播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亚洲杯男足两场精彩赛事。此前,在沈阳奥体分会场,《辽沈晚报》北国网也对奥运会女子足球预赛进行了同步现场视频直播。此举在国内报业数字化转型中,算是比较领先的尝试,却不是最早的尝试。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首开手机报先河后, 2005年8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深圳热线”合作,斥资上亿元投资研发了“奥一网”,是国内最大的新媒体布局项目。其频道设置着力开发博客、牛客(newsblog)、EDM电子杂志等基于第二代互联网的吸纳特点,充分体现了对传统优质报业资源的整合。

广州日报大洋网、深圳报业网、北青网等,都进行了新的改造,报纸和网站运营分开,以新媒体的思维和视角创新经营模式。据了解,目前北青网的独立IP地址访问量已超过该报的订阅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中国第一家收费的电子版报纸也已经出现,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宣布,从4月8日开始,“网上数字报纸要收费”,包括它下属的《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现在,《辽沈晚报》每天对头版重大新闻事件采取即时新闻与网上直播的方式,力图通过与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拓展报业新的传播模式和运营模式。

“摸着石头过河”的转型

其实中国的传统报业已经旱涝保收舒舒服服地走过了20年。现在这场势不可挡的数字化风潮是所有报纸共同面临的一次涅重生的机会,但也可能是战略转型中面临的深渊。因为所有的报人在这个风云变幻的经济时代,对于新媒体和新技术的熟悉程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受众碎片化趋势和传播模式的深刻变化,虽然导致了媒体变局的势在必行,但面对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爆炸式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数字化转型是否就是报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伴随而来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又会是什么?可以说在转型的道路上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最早开始公开思考这个问题的是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他在2005年下半年撰写的《媒体变局》一书,书中的“拐点”、“都市报的冬天提前到来”等概念首次给20年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报业沉重一击。报业面临的危机、转型成为这两年业界、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时间,“周期论”、“消亡说”也此起彼伏,让社会各界,尤其是与报纸合作多年的企业界广告主们,也包括报人自己对未来产生了一定的质疑和茫然。在此种形势下,传统媒体纷纷开始了新媒体之旅,开发新的运营模式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可以说这是一场发端于仓促和茫然的风暴,种种尝试终于引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表态,可以说,新闻出版署的战略也显得有几分仓促。

2006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立了数字报业发展战略,推出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这意味着“数字报业”已经成为中国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规划指出,“要积极应对传播技术变革挑战,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舆论宣传和市场竞争主导权。”

在总署确立战略的同时,各大报业集团纷纷迈步行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启动下属《新闻报》的嗨嗨网项目,投资为1000万元;同时集团还提出i-news(手机报),i-mook(电子杂志),i-paper(电子报纸),i-street(公共新闻视屏)为内容的“4-i”新媒体战略,依托传统报业的优势资源,向新媒体领域展开积极探索,全面推动报业转型。

至于手机报,目前已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辽宁日报传媒集团等超过20家的报业集团拥有自己的手机报。去年一年,报业更是不断传出创新之举。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5份报纸实现可翻阅式数字报纸;《合肥晚报》创办中国第一份“有声报纸”,只需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以通过网络“收听”该报纸的新闻,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男声、女声、普通话、广东话甚至背景音乐;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创办可实现互动和多媒体形式的数字报纸《宁波播报》。

至此,中国报纸纷纷推出所谓的“全真电子版”,在技术方面已非常接近数字报纸的世界先进水平。

报纸未来的数字化生存形态

按照学界现在的观点,报纸未来数字化生存的形态概括起来大致是:一个核心平台;三类纸媒报纸;四项数字产品;多元品牌延伸。

所谓一个核心平台,即内容提供者作为立身之本的强大数字化信息平台。数字技术给这个时代以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但新闻原创力是传统报业的核心优势所在。十年来网络传播的新闻几乎全部是传统媒体提供的,网络扮演的角色是二次传播。传统报纸作为主要内容资讯“供应商”的地位在一个较长时期里不会改变,这是报纸未来的生存基础,也是报纸向数字化进军的基地。目前单一的纸媒传播,将演化为未来的多种渠道、多种产品的传播,使新闻产品以更多方式实现增值。如《解放日报》前不久推出的“内容工场”,就是一支面向集团全部报纸、网站,也面向社会各类机构和媒体提供思想分析性内容产品的作业团队,即核心新闻内容和各类信息咨讯的生产和供应平台。

三类可能长期生存的纸介质报纸,将在形式上延续传统报纸的生命。一是以刊登解释性报道为主的报纸,二是社区类报纸,三是免费报纸。

四种数字化产品,将成为报社在数字化时代的主要产品,代表着传统报业在生产方式上的彻底转型。一是在线新闻,二是网络报纸,三是手机报纸,四是定制新闻。现在欧洲已经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伸缩的很薄的电子纸,大概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走向市场。多品牌延伸,将使传统报纸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优势,开辟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就在“数字报业”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冷静地认识到,不是传统媒体插上了“数字的翅膀”,就获得了重生的力量。“数字报业”并不是简单的把新闻纸转移到网站上,而是建立在报业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多介质传播产业的整合与不断创新。

在大浪淘沙的媒体大变局中,危机对于报业经营者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弱者也许会陷入困境一败涂地,强者却能把握机会做大做强。正如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资深研究顾问姚林所说:“消亡的也许是现在纸张形态的报纸,绝不是它的内容。”这就要求报纸随着技术的进步,将内容不断移植到新的载体上,这实际上是报纸产业的升级,是必然也是趋势,而非消亡。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4

中图分类号:TN949.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106-01

1.新媒体技术与广播

所谓的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新在哪里,首先必须有革新的一面,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新,理念上革新,个人认为后者更重要。单纯形式上革新、技术上革新称为改良更合适,不足以证明其为新媒体。理念上革新是新媒体的定义得核心内容。至于市场上那些以是否具备互动性来界定新媒体与否,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观点。是否具备互动性,是个别性问题,不具备普遍意义。个人认为可以以个别性识别新事物,但是不可以其来定义事物。

当然新媒体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广播电视领域,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来讲,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广播电视技术的一种优势。如何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特点对广播电视技术子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进行科学化的开展。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2.新媒体技术在广播中的发展情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时代已经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等都在迅猛的发展,同时也给广播电视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对于这样的形式,怎么才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总结,通过对广播电视的优势的发挥,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

根据对无线互联网用户的调查,截止08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就已经达到了2.98亿,也就是相当于22.6%。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计算机拥有数量已经超过了66.2台。甚至宽带用户已经达到2.7亿人次。手机上网的人数更是在不断的增长,尤其是近年来3G、4G网络的应用,这些都标志着手机流媒体传输技术在产生不断的进步和质量的飞跃。这也是促进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甚至是其他领域的重大进步。

3.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意义

新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的数字化伴随网络化的进步,同时跟随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进步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样促使了广播面临数字化的信息的挑战。网络文字,声音,视频获取和传播是非常容易的,这也恰恰避免了传统的广播收到资源,频率等的限制,影响听众的数量。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已经发展为全球化。尤其是现在出现的网络广播,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音频,视频服务的网络媒体,为传播平台提供良好的资源。还能够有效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使得网络广播的听众变得越来越多。同时各种形式的网络广播也是相继做出新的特色来吸引听众的耳朵。应用新媒体技术的网络广播当然也具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随着各种终端接收设备的不断普及,受众在参与广播电视的活动也越来越少。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互动性的交流平台,恰恰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性听广播的弊端。网络技术平台提供了一个听众与传播者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同时,听众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选择节目的内容和节目的形式,不仅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利。还不会收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历史内容的查询,回顾,现在还可以实现对自己感兴趣的广播的内容进行下载,做到及时的收听。

其次,现在新媒体技术的广播覆盖面不会受到时间,点地的限制。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听广播。只有存在互联网,就可以听到想听的内容。

最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还为视频广播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传播平台,不仅实现信息大量的传播,还能够实现快速、方便的特点。视屏广播也改变传统收听广播的方式和形式。

例如,某省市的广播电台,更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潮流,在领导的支持下,对播出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将信息时代主流技术,数字技术,网络媒体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于广播中,再次创造了广播的建设意义。

第一,建设全面的数字化的播出控制系统,不仅具有专业化的数字化的调音台,音频矩阵,专业设备,还具有网络化路由器,数字音频接口等核心设备设施,为播出的信息创造良好的信息传播平台的同时,做好信息的备份和还原。在系统的应用还采取了国内外的先进的广播台的建设和发展技术,在业务需求和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等各个新媒体业务方面进行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本人所在的单位还建立了一套及广播电台,生产,运营和管理未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为现在广播提供力网络技术平台支持。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同时,将多媒体技术,数字新媒体技术应用其中。有效实现信息丰富的广播电台的发展需求。业务平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协同办公,还能够有效实现业务信息的传播,信息的及时共享,对于网络信息,广播内容集中化的管理等。同时系统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应用效果。

第三,建设了数字化音频,视频卫星传播系统。包括转播车,车载广播制播设备,车载卫星系统,地面卫星系统等众多辅助控制系统。为数字音频,视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整个数字化,网路化的控制播放系统的建成,使得广播技术在发展道路上取得了良好的成功。也是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典型的应用。

4.总结

伴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由于广播在信息多元化的现在社会,需要建立快速独特的信息获取方式,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同时不同的媒体与不同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需要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信息技术的传播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够在多媒体技术竞争中,通过广播信息技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够科学化的发展广播事业。

参考文献

[1] 荣建华.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青年记者. 2010(03)

[2] 左艾甫.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播电台改革与发展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 朱佑龙.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广播新闻发展困境与突破. 郑州大学 2013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5

新媒体技术的知识衔接

要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并且被新媒体所识别和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所用到的技术从现在来看应包含PDF、XML、CSS、JavaScript和HTML5等。除PDF外,其他各部分如果独立讲授给印刷专业的学生,其内容和传统印刷课程的联系较少,理解难度大,相应的训练还非常不足。在现阶段,新媒体内容生产和制作的市场远不完善,供需双方都还在摸索,学生以此作为职业方向的市场成熟度还非常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个将上述新技术和传统印刷课程结合的平台就非常有必要,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能深入接触新技术、新问题,同时所学内容在当前印刷业中也有用武之地。基于这个分析,数字印刷的印前工艺可以充当这个平台。因为数字印刷的印前工艺和传统印前总体相似,且数字印刷也包含了不少新媒体内容制作所必须掌握的IT技术。比如版式编排、字体、图像处理等方面和传统印前是一致的,PDF文件整理、色彩管理等既与传统印前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部分则正好是新媒体内容所必须了解的。除此之外,数字印刷的核心特色是数据的可变性。数据整理离不开数据库技术,这是印刷工程之前较少接触的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向新媒体技术转型绕不开的内容。因此,针对可变数据印刷,可以在印刷工艺应用的基础上,逐渐熟悉和掌握数据库技术。在这个问题上总结出“XML+InDesign”可变数据印刷教学内容。该内容既包含了传统的版面设计基础,也加入了必要的信息技术内容,如XML单纯提供数据(内容),InDesign则提供版式,二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可变信息的版式化。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ML基础、多种文件导出XML数据、XML修改与验证、InDesign样式、InDesign与XML、XML导入InDesign、标签映射、样式与标签映射、输出PDF等。从实践效果看,InDesign作为专业排版软件为广大学生所熟知,而XML作为数据存储工具相比于其他专业数据库更易于被大家所接受,尤其是在学生学了一部分网络知识之后,对HTML的认知会迁移到XML上来。

新媒体技术教学体系

XML与InDesign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可变数据印刷。XML还是各种数字媒体常用的内容存储格式。而InDesign的应用也不仅仅是排版,除了可变数据之外,InDesign还支持JavaScript开发的脚本,这些脚本可以为版面设计提供各种自动化工具。因此,以大家熟悉的InDesign为平台,学生可以把JavaScript作为印前开发工具,也是在传统平台上实践新技术的一个方式,从而为数字内容制作的转型做好技术储备。JavaScript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该脚本语言和HTML5实现在各种媒体上以恰当的格式内容。

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运动规律;互动教学;数字化教学;交互式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现代教育中,成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质技术条件。近年来,数字化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的热点。这种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它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人从事动画教学多年,一直负责讲授《动画运动规律》这一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手法已经无法满足教与学双方的要求了,特别是动画专业是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手段的学科,而动画运动规律作为一门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是要让没有学习过动画的学生们能够最为直观、有效进行学习和理解,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决定运用数字技术辅助教学。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数字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条件限制,教学过程大多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主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以线性的单向传播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多数是被动的接收者,学生对所学内容从了解、理解到加深,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完全掌控课堂节奏和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信息,这种方式依然是如今最普遍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在单方面传授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容易导致学生以记忆、练习为主单一的学习,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不适应团队合作式的解决问题,缺乏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数字化教学最大的优势是以数字技术辅助教学,在浓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时间,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平台,以交互式多媒体课件以及数字化共享资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学生本身的意愿和需求,自愿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强度,根据学生的自身不同的程度量身制定学习计划。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还要注意开发在知识的深度层面,这迫使教师不能仅仅着眼于教材,而是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和掌握新知识、新动向,并有能力自己加以分析和归纳,总结后选取对学生最有用的方面进行传播。而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无疑是能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

二、《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使用数字化教学的必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属于动画专业课,是动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动画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了解动画、形成动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制作动画片时能够熟练地掌握运动规律的动画技巧,可以使运动中的画面更加合理,自然顺畅,更加符合运动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熟练地掌握绘制人的运动规律、动物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等技法。由于现在手绘动画已经不能满足商业动画要求的时间和周期短、快的要求,因此,动画制作大部分使用数字技术制作,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进行的练习和作业形式也是要求使用数字技术实现。那么,我们专业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就不能还使用传统的黑板或者简单的PPT课件来展示。所以,综合各方面的考虑,我决定使用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讲授和课下指导。

三、针对课程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由于PC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正处于高速的数字化传递系统和大量的多媒体的信息来源的数字化的社会,这就为我们高校教师实施数字化教育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如本门课程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各种文本、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素材,案例,习题库,测试题,以及帮助信息等元素。众所周知,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中核心载体,其设计和应用的合理与否被视为多媒体教学成败的关键。多媒体课件具有多样化、集成性、智能性、交互性、实时性、高质量等特性,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交互性。交互,在计算机中意思为,参与活动的对象,可以相互交流,双方面互动。在课件中起到了使教与学双方能够沟通的作用,是课件设计的核心,也是制作课件的难点。课件的交互性若设计的巧妙,能够是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学习,并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的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多媒体交互式课件我使用Director、Flash和PS等软件制作,将授课内容的理论文字、示例图片及视频案例辅以交互式的操作手段,并且在完成了授课计划的内容之余,设计了一些交互游戏,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情景,通过叠加一些条件和因素完成需要的情节和动作,再通过经典动画片中的相似案例,让学生有个更为直观的比较和加深印象,使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授课内容的同时,进行实际动手的模拟和创作,根据学生的反馈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证明使用交互式课件比上课单一的使用板书和PPT展示的效果要强的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如电子图书馆资源、论坛、局域网等),不仅教师可以将与课程相关的延伸资料上传给学生浏览和下载,学生也可以将搜集到的好的资源与同学和教师共享,并随时在论坛或互动平台上沟通、指导。实现教师和学生共享资源,共同提高。

通过几届学生的实践和研究,在不断改善交互式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不断的升级资源库,《动画运动规律》已经不仅是一门专业入门的课程,也成为了贯穿其他专业课程和提供交流的平台,学生和教师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试图从这一门课开始,使学生抛弃传统的被动思维,而转为主动思维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具有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不只是一个技术工种,而是能够成为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创作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婧,陈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误区[J].现代教育技术,2003,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