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普宣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普宣传制度

科普宣传制度范文1

整合资源 打造社区科普立体组织网络

科普工作重点在基层,昆明市科协积极打造社区科普的立体网络,由大到小,纵向层层递推,从市到区,从区到街道,从街道到社区,从社区到辖区公共单位,科协组织正在一级级地往下渗透,以期更靠近基层民众,更好地为百姓开展科普服务。

五华区华山街道翠湖社区位于昆明市中心,地理环境特殊,社区公共户单位资源丰富。社区因地制宜,由科协牵头,在辖区的公共户单位成立科协组织,充分利用公共单位资源,每月定期轮流“坐庄”开展科普活动,形成社区+公共单位+翠湖周边,“1+2+3”的模式,打造了“翠湖周边科普文化圈”,提升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在品质。

官渡区吴井街道为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实现科普工作的长效推进,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书记负责对全街道科普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并组织驻区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及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在社区成立科普协会,为社区百姓提供科普服务。目前,该街道已成立十一个社区科普协会,共有600余名科普志愿者,逐渐形成了以街道科协为龙头、以社区为主体、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科普网络组织体系。2011年8月,吴井街道与昆明市动物研究所合作,在11个社区中开展“濒临灭绝动物的大型图片展”,图片吸引了大量群众观看,收到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建设阵地 创新共享社区大科普环境

社区科普工作有序、长效开展,重要的是有载体、有阵地。固定的场所才能使零散的科普服务汇集整合,从而改变流动、“游击式”的宣传方式,形成规模,保证宣传实效。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是社区科普宣传的主要阵地。目前,昆明已基本实现“站、栏、员”的全覆盖,为社区科普活动的开展夯实了

基础。

五华区篆塘居委会新北小区是1985年为解决旧城改造居民户的搬迁问题而建盖的老小区,然而走进这个社区,破旧的房屋并没有冲淡这里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篆塘科普社区”几个鲜红的大字,醒目地向人们昭示了这个社区建设的特色;15块不锈钢架的科普橱窗沿伸道路尽头,给居民提供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阵地;科普活动站门口,“篆塘社区科普茶苑”和“篆塘社区科普公民学校”两块牌子告诉我们,这里的居民休闲、娱乐也不离科学。

五华区科协还与华山街道翠湖社区合作,整合社区科普资源,投资10万元构建社区科普工作硬件体系,如:电脑、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等。聘请社区内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作为科普宣传员,建立科普宣传员、科普家庭、科普志愿者等多位一体的科普宣传队伍,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合理、富有趣味的科普活动。

盘龙区桃园广场休闲走廊建设的长150米、拥有73个宣传展板的科普宣传长廊美观大方,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大量的科普知识,深受中老年朋友的欢迎。石井社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社区办公室外墙变为科普宣传栏,按时更新,为居民提供节能减排、养生健康的科普小知识。

除常规的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许多社区创新思路,开辟了拥有社区特色的科普宣传阵地。桃源社区的袖珍科普馆就是结合社区青少年众多的人群特点而特地建设的,该馆全天免费开放,馆内拥有23件科技含量高、互动性强的科普展品,每天都有专门的科普志愿者讲解,让孩子们不出社区就能边学边玩,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

石井社区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的科普服务,积极与辖区内的公共单位联系,利用公共单位现有的科普资源,组织居民前往参观,辖区供电局的“节能减排展览室”就成了社区的科普新阵地,丰富了社区科普资源。

翠湖社区在社区广场开设了一个科普谜语角,谜语角每月更换一期,内容丰富多样,每天都有许多居民聚在谜语角猜谜学知识。铁路新村社区道路两旁新种植了大量树种,但树名却鲜为人知,街道积极与区科协协商,为树“亮牌署名”,树的“身份证”上标注了树名、科属、生态习性、产地分布等信息,科普从细节着手,从居民的身边做起,虽是科普小事,却饱受群众

好评。

强化意识 完善社区科普工作机制

对于社区而言,仅在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以及“三下乡”活动期间开展科普宣传,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科普文化需求,但社区资源有限,怎样才能实现科普工作的常态化呢?一项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唯有制度先行,在昆明五华、官渡、盘龙、西山四个主城区内,大部分社区都逐步完善了多项与科普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如社区科普岗位目标责任制、科技人才管理制度、社区科普板报、橱窗管理制度、科普协会工作职责等,以制度管事、管人,使社区的科普工作有章可循,迈入制度化建设进程。

有了硬性制度为基础,还需进一步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的科普意识。社区工作分口不分家,社区的科普专干,并非专干科普,只有让科普渗透到社区工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来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在盘龙金实社区、五华翠湖社区、官渡石井社区、西山永昌社区等地,科学普及的想法就时时挂在社区工作人员心头。在社区办公室大厅,长期摆放科普小册子,随时随地为居民宣传科普知识。利用春节、敬老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文艺活动的同时,将科普知识融入文艺表演,并在活动期间穿插知识问答,让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记住更多的小知识。

贴近民意 增强社区科普活动吸引力

社区科普与居民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社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决定着社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水平,但系统、严肃地科学知识教育却未必能吸引居民的眼球,社区科普活动的内容必须找准切入点,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随着昆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大面积改造,原来的乡村转型成为社区,失地的农民转型成了城市新居民,在这些新建的“村转居”社区中,失地农民身无所长,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为了让这部分“新市民”尽快适应角色转换,融入城市社区,社区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普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盘龙宝云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村转居”社区,社区积极组织科学技能培训,今年内已开展了五期共350人的培训,第六期也正在积极的筹备中。培训内容经过市场调研和群众考察,结合民意开设“水电、物管、育婴、园艺”等课程,同时穿插政策法规、面试礼仪等知识,培训纪律严格,并进行专业的结业考试,以期真正提高农民素质,解决“新市民”的再就业难题。

在吴井街道,针对因旧城改造获得大量补偿款而无所事事闲居在家的妇女较多的现实情况,街道积极与昆明锦蝶文化传播公司洽谈合作办科普、文化系列讲坛。同时,2011年3月,创造性地组织了吴井街道第一届“妇女手工作品大赛”,广大妇女群众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在颁奖会和展览期间,穿插生活小科普知识交流,利用时机再次点燃她们热爱生活、科学生活的热情。

科普家庭演讲赛、科普摄影比赛、科普电教片、科普知识竞赛、科普兴趣小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积极推动着社区居民参与到学科学、爱科学的行列中,营造了浓厚的社区科普氛围。

示范先行 试点带动完善社区科普架构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新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而昆明仅为2.95 %,新昆明的建设需要科普来提升公民素质,社区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1年末,昆明市科协由主席带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了认真地调研,形成了《昆明市社区科普工作调研报告》以及《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目前《意见》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随后将上报昆明市委、市政府。

科普宣传制度范文2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科普氛围浓厚

学校成立之初,学校就把科普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张校长亲自任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由分管副校长直接负责科普工作的日常事务,明确了任务。张校长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学校工作为科普工作开绿灯,从人财物上向科普工作倾斜。学校建立了科普创建工作的议事制度,先后出台了《新华学校科技活动三年规划》和《争创市级科普示范学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学校在明确了科普创建的目标之后,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板报、主题班会、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科普教育的探究中。

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充实和完善了各种硬件配备、网络活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分学科科普活动室、科普成果展室、科普画廓等。这些都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

六年来,充分利用科普活动周、科学技术课、科普读书活动、科普创新活动、科普实践活动,确保了科普进课堂、科普进家庭、科普进生活。收集展出了学生科技作品,学生科普手抄报、小论文等相关资料,并对学校六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列表统计,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效果。

二、科普工作中采用的主要措施和丰富多次的科普活动

为确保科普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在六年来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加强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科技活动室制度》、《科普成果奖励制度》以及各专用教室规章制度等,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每学年初召开科普工作专题会议,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2、注意科普教师的培养。只有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带动科学的科普工作。我校基于这种认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国家有关科普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普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实践经验,不断钻研科学知识,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培养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担任科技辅导员。我校开展321课改后,大力倡导以研兴校,以研促教,科研处、团委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科普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和第二课程等,围绕科普目标,针对本学科实际情况,开发科普资源,找准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普方案,加强学科科普知识的渗透。

3、开展读科普书活动。我们通过开展新华风采读书活动及专题读书会等形式介绍同学阅读身边的各类书、报、杂志等。在“崇尚文明、反对”读书活动和“安全就在我身边”演讲比赛中,我校共有马双、周新阳等54人荣获县、市一、二等奖。

4、在每周两节的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选修项目,如科技创新制作、网络技术应用、奥赛科技知多少、信息学竞赛辅导、普法小课堂等。我校教师邱金红、王立强等被评为优秀辅导员,所指导的学生论文获奖或发表80余篇。

5、成立与科普活动有关的社团及兴趣小组,如电脑协会、摄影协会、奥赛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制作小组、环保小组、身边的安全小组等,成功举办了30余次展览和比赛,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

6、开设科普画廊。在校园宣传墙开设“科普画廊”专栏,通过这个专栏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科学发明的故事,介绍学校科技活动内容、获奖信息等。

7、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展览、讲座和比赛活动,提高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如省科技大赛,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信息技术比赛、科普夏令营等。六年来,我校先后有王珏、高琳、魏深、申宏展等280余名同学获各类国家、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

8、充分利用校内网、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及时获取科技新知识,感受科技的重要性,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9、定期组织主题班会科普知识讲座等进行科普知识的教育,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及各类辅导员到校进行科普知识、消防安全、禁毒、防疫、法制等讲座,组织了震灾预防演练等活动。

科普宣传制度范文3

[关键词] 基层科普 专项资金 管理实践 成效

近年来,福建省越来越重视基层科普工作,不断加大对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2006年起,在省科协年度部门预算中设立了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从省级财政性资金中安排,专门用于奖补扶持基层开展科普相关工作,年度规模从2006年的100万元发展至2011年的1420万元。该专项资金管理遵循统筹兼顾、规范管理、专款专用和绩效评价的原则,注重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

1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2011年,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包含4个分专项:一是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从2006年起设立,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补助基层科普车(含科普大篷车)和科普专用设备的购置更新、科普网站建设等,提升市、县(区)科协自身能力。二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从2007年起设立,2007~2009年每年安排250万元,2010年起每年安排320万元,用于奖励和补助在农村基层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开展基层科普相关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通知》,促进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2007年由省级财政追加安排、从2008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科普惠农宣传栏、服务站建设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及奖补省科普先进县(市)、乡镇,增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市、县(区)科普场馆布展设计、展品设备购置及配套设施建设,旨在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协等部门关于福建省科普场馆平台建设规划(2010~2012年)的通知》,推动市、县(区)科普场馆建设,提升基层科普展教能力和水平。

2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做法

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和不断扬弃创新,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2007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奖补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通知》。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通知》,该文件制定了《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管理制度》、《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栏建设标准》、《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员管理制度》。2009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意见》。2011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共设总则、目标与原则、申报与评选、组织实施、表彰奖励、资金管理等六章共四十二条,规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的用途、开支范围、预算申报审批程序等,明确了专项资金由获得奖补资金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所在的县(市、区)科协、财政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县(市、区)财政局统一拨付到县(市、区)科协,实行报账制管理,同时强调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2 规范项目申报评定程序

根据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所含各分专项的不同用途,在项目申报表中设置相关支出绩效目标内容,组织基层规范申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申报范围面向农村基层,符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各县(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等申报材料,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市、区)推荐名单进行复核,提出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省科协和省财政厅。省科协和省财政厅根据各设区市的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深入调研,审查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评选出福建省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在省级媒体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予以表彰奖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县(市、区)科协,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市、县(区)科协,要申请上述专项资金补助,须向省科协提交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经审核、汇总后,提交专题会议研究评审。会上评定通过的补助项目及金额由省财政厅和省科协联合下达到有关市、县(区)科协和财政部门。

2.3 加强项目执行跟踪监控

重视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执行过程以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跟踪督促检查调研,采集相关信息并加以汇总分析,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程、资金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总结经验,纠正偏差。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惠农兴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06年、2007年奖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情况填报表》并附上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材料。2009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填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表〉的通知》,对2007年、2008年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2011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检查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专项补助资金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支出绩效进行认真自查自评,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并附上专项资金到位、支出、结余相关财务凭证复印件,同时省科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调研。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2011年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且未正式上报项目总结报告的单位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实地调研,现场检查、核实所报项目支出绩效运行信息。

2.4 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积极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根据财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被选定为2009年、2010年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项目,按规定编报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了试点项目事后评价,报送了自评材料。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2011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选定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作为2011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开展项目事中评价,要求各有关县(市、区)科协负责组织辖区内获得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奖补的单位和个人认真开展支出绩效自评,报送《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基础表》、《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评表》和绩效自评报告;在基层自评的基础上,省科协撰写了《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按时报送给财政部门。

3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主要成效

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06年~2011年已累计组织实施1054个项目,共安排下达补助资金5490万元。通过该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激励基层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提升了福建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

3.1 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至2011年底,全省已投入使用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共有28个,比2009年增加5个;建筑总面积67002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32513平方米,培训活动室面积6056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3535平方米;拥有常设展品7023件,比2009年增加1059件;全年参观(培训)人数达42.7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16.1万人次。此外,还有在建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10个。

3.2 科普宣传栏、活动站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至2011年底,市、县(区)建成科普宣传栏(画廊)9376个,科普展示单元总长度71532米,分别比2008年增长43.5%、22.4%;建成科普活动站(室)7789个,建筑面积221672平方米,全年参加活动(培训)111.9万人次,分别比2008年增长54.1%、52.6%和68.9%;建立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86个,比2005年增长40.2%。2012年1月,省科协主办的“建设万个科普惠农宣传栏”项目被列入2012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937.2万元用于支持新建科普惠农宣传栏3124个。2006年~2012年,全省共有5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表彰,有13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省科协和省财政厅表彰。

3.3 科普网站建设和科普车配置力度进一步加强

至2011年底,市、县(区)科协建有科普网站71个,比2005年增加53个(增长近3倍);浏览人数328.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72.8万人次(增长近5倍);配置汽车115辆,比2005年增加38辆。目前,全省各市、县(区)科协基本上配齐了科普车,福州市、三明市、建阳市等还配置了科普大篷车,2011年科普大篷车下乡205次。

3.4 农民科技培训成效明显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通过近几年的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技能强、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增强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2007年~2011年,全省农函大结业学员达16.8万人次,年均结业学员3.36万人次。2008年~2011年,全省各市、县(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8741次,培训174.7万人次,年均举办4685次、培训43.7万人次。

3.5 全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福建省第二次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福建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4.4%,高出同期全国1.13个百分点,比2004年福建省第一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测算出的比例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4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项目补助力度偏小,影响规模效应的发挥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9万元,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3万元,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7万元,项目补助力度偏小,规模效应不明显。尽管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5.7万元,而实际上新建一个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就需要数千万元、上亿元,若包括展教装备费用,则所需建设资金规模就更大。一些科技馆虽已竣工,但缺乏展品设备,即使获得专项资金补助,对其科普展教功能的充实完善难有较大改观。

4.2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预算绩效管理是根据绩效理念,由设定明确的支出绩效目标,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起来等环节组成的不断循环的综合过程。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在全国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开展不平衡,一些基层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不甚了解,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未树立绩效理念,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产出和结果重视不够,导致部分项目执行进展不理想。

4.3 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考核验收工作比较薄弱,目前仅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统一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绩效指标的设定、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采用等仍处于初始探索中,绩效评价定性指标的计分存在人为因素较多,定量分析缺乏基础性数据资料,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亟待加强。

5 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11年,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各级预算单位要把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5.1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要充分认识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将绩效理念融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骨干力量参与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形成分配资金运用绩效、使用资金讲究绩效的机制。

5.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业务新、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综合性工作,要加强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其业务素质,尽快建立一支既懂项目管理、又掌握国家政策,既熟悉财政财务专业知识、又擅长信息处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5.3 积极实践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要积极探索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事前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绩效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多方借鉴,设计完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5.4 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促进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项目储备库建设,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重视探索建立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绩效运行信息,监控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通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促使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最大化、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最佳化。优化扩大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规模,加大项目补助力度,集中财力解决主要问题,继续重点支持科普场馆建设,为基层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科普宣传制度范文4

(一)健全科学素质工作长效机制。县科协充分发挥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抓总作用,认真协调落实《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积极推动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高、推进四大基础工程建设,进一步整合科普资源,增强工作合力,努力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全年召开1—2次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加强对各成员单位职责的进一步细化、量化和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办,引导各乡镇、各部门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提请县委政府把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逐步建立考评机制和表彰奖励机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提供参考依据。

(二)深入推进五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发挥科协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资源优势,举办好1—2次青少年大型科普活动;发挥各涉农学会、部门的科技优势,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科普基地示范、科技下乡指导、科技培训服务等形式,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发挥各培训机构的优势,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创业服务指导等方式,增强城镇劳动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画廊和宣传栏等阵地作用,深入开展城镇社区科普益民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和文明程度;在人民群众中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大反科普宣传力度;发挥党校、行政学院、青年干部周末学院及理论学习在线学堂资源优势,并通过学习培训、异地办班和挂职培训等形式,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普遍提升。适时邀请知名专家为县委中心学习组、县直机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举行一次科普报告会。

(三)全面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深化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辅助的多元化科普基础设施投入机制,整合各部门科普资源,发挥整体联动效应。加强行政村、社区、学校、医院、机关等单位的科普宣传站(栏)建设;积极争取中国地质大学产学研基地的支持,利用丰富的科研教学资源,建立科普教育基地。

二、深入开展科普活动,助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四)精心筹划系列主题科普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活动品牌。以“科普之春”、“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以各学会、协会和广大科技人员为主力军,以科普讲座、知识竞赛、咨询义诊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科协系统围绕两大科普活动全年组织送科技下乡达100场次、培训5万人次以上,其中较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不少于3场次。推广新技术新模式10项以上,印发资料4万份以上。

(五)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科普展教活动。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科技巡回展到展出,继续推行科技馆免费开放制度,组织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学生参观。发挥科普大蓬车流动性强、快捷便利、功能齐全的科普宣传优势,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切实提升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以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等基础设施好、科普氛围浓的城区学校为重点,开展校园微型科技馆试点建设。

(六)创新青少年科技节,着力开展校园科普活动。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合作,采取灵活有效地形式,组织开展全县第五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保参与活动学生人数达3万人以上。要切实抓好科技辅导员队伍和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科学教师培训,提高科技辅导员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荐优秀作品和选手参加市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

三、加大科普项目争取力度,推动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七)积极实施好科普惠农益民项目工作,全力助推农业产业升级。着力做好“科普基层行动计划”、“科普助力新农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等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围绕全县柑橘、茶叶等支柱产业,将“乡村脐橙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纳入中国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峡口村九畹丝绵茶科普示范基地”纳入省科协“科普助力新农村计划”,茅坪镇桔颂社区纳入“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八)抓好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培育2个科普示范乡镇、一批科普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建好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加强新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建设,做好示范体系登记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建好科普项目储备库。进一步完善科普示范体系,为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四、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着力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九)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政协科技界别作用,发挥科技人员的参谋决策咨询作用。积极参加人大、政协各项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织视察基层科协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关键问题和热点问题,重大项目,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积极建言献策。

(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县直各学(协)会要结合本行业、本领域重点、难点技术问题确定科研项目、组织科技攻关,撰写科技论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每个学、协会全年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应不少于2次,每个会员全年撰写理论或实践论文应不少于2篇。与有关部门联合,切实开展好全县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交流活动,在组织论文评审的基础上召开学术交流会议。

(十一)健全举荐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科协在举荐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以青年科技奖为平台,培养举荐科技人才,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向县委、县政府推荐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实施奖励,做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十二)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科协文化建设,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研究制定科协文化建设方案,培育具有特色的科协文化,推动形成科技界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通过举办会员座谈会、会员联谊会、学会工作交流会、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营造为会员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良好氛围。力争把科协建设成为“科技工作者温馨之家”。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县内外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宣传报道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

五、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增强科协组织活力

(十三)强化科协团体会员工作。一是加强县直学会建设。积极协调与沟通,争取县直学会挂靠单位重视学会协会工作,在学会开展活动和经费上给予支持,逐步推进学会、协会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学术团体的凝聚力。指导学会、协会依法运作、按章办会,吸纳更多科技工作者和民营科技人员加入学会、协会组织,努力培养各学科学术带头人。进一步完善学会、协会工作目标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奖励制度。二是重视乡镇科协建设,乡镇科协达要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地点、有牌子、有议事规程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协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着手开展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积极探索适应企业发展,满足科技工作者需要的企业科协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四是创新科协会员日活动方式,培养和增进科协会员的团体意识。

(十四)加强科协队伍建设。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能,打造一支热爱科协、奉献科协的团队。强化科协全委会、常委会作用,加强机关与不驻会同志的联系,认真执行科协议事规则和联系会议制度,加强科协干部职工自身修养,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的科协干部队伍。

科普宣传制度范文5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为适应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防震减灾局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以树立守清贫讲奉献的思想意识,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单位职工认真签定党风廉政责任书。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全面贯彻落实“四项制度”与“阳光政府”建设事宜,明确责任制度,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及电子政务工作,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工作中热情周到,优质服务,切实履行防震减灾社会职能。

二、地震监测工作

县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防震减灾是基本的县情,为认真开展好地震观测,做好大震监视工作,根据现有观测设施,认真做好二氧化碳、水化分析(ph值、电导率、重碳酸根离子和氟离子)、水氡等地震微观观测手段的前提下,又增加了两项水化观测(钙、镁离子),达到了省局的水化基本要求,同时加大了各项观测规范的检查督促,各项观测质量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地震科普宣传网、震灾情报网、地震宏观观测网作用,适时维护三个强震台运行情况,坚持震情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大震监视工作不间断。及时核查全县26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宏观异常情况。

三、地震科普宣传工作。

为认真开展好的地震科普宣传,防震减灾局拟定了实施方案,创新形势,以重点带大面,通过进机关、社区、校园等方式,大力进行科普讲座、宣传资料发放等工作,通过地震科普宣传不断提高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目前,防震减灾局已历史地震重灾区的木杆、吉利、高桥、寿山等乡镇发放了《防震避震知识》10000份、《地震知识100问》10000份,并深入天星石良三社、木杆漂石板、上高桥陈家园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科普讲座和宣传资料发放。

四、校安工程建设开展工作。

依法加强基本建设和生命线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确认和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工作。在校安工程建设中,按照各级实施方案对防震减灾局规定的职责,防震减灾局认真研究,周密布置,在搞好宣传的同时,抽专人参加了新校点选址工作和项目抗震设防等级的确认,认真参与了编制规划的审查,积极做好了相关服务。

五、防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稳步进行。

科普宣传制度范文6

6月7日,四川省科协在四川省剑阁县召开科普大篷车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旨进一步加强科普大篷车管理,推动四川省科普大篷车的运用和推广。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进、广元市科协主席冯敏华、剑阁县副县长李方甫等领导出席会议。全省现有科普大篷车的市、州、县科协的有关代表参加了会议。

四川省科普大篷车工作开展已近十年,已成为了科普宣传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四川省共有科普大篷车19辆,其中二型车14辆,四型车5辆,分布在全省各市、州、县。目前还存在科普大篷车分布不均,运行不规范,运行效率急待提高等情况。按照中国科协的“监督科普大篷车的运行,实施绩效考评,组织科普大篷车工作人员的培训、交流”的要求,本次工作会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制定科普大篷车的管理制度和研究科普大篷车的工作方式并总结工作经验。会议既是经验交流、也是工作培训,为四川省科普大篷车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工作。

会上,四川省兴文县科协、巴中市科协、德阳市科协、雅安市科协、达州市通川区科协的代表就科普大篷车运行体验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还就《四川省科普大篷车管理办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今后的科普大篷车的运行提出了几条建议:一是科普大篷车要加强资源配制,要建议资源共享平台,做好资源包的开发和共享,使宣传内容不断的丰富和更新,及时跟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二是改进科普大篷车的设备,加强车载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特别是车载展品的老化、损坏等主要问题,各地科协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联系,及时更新车载展品。三是加强科普大篷车的社会化运作和服务,加强领导,协同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完成好“科普六进”的工作。

刘进对科普大篷车近十年来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对下一步如何做好科普大篷车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随着四川省科普大篷车的数量逐年增加,各地要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好科普大篷的作用。二是要全力做好科普大篷车的基层建设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把科普大篷车建成基层流动科技馆。三是要创新活动和服务方式,要覆盖两个领域,即中小学校(包括农村学校)和基层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综合效应。四是要加大对科普大篷车的扶持力度,既要要研究扶持政策,又要多争取中国科协对四川省科普大篷车的支持。五是各地对大篷车工作情况要加强宣传,要有工作简报,每年要有计划,年终要有总结,四川省科协也要把科普大篷车的工作情况向中国科协汇报。(苗秋丰 编辑:方格)

(四川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