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食品安全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食品安全制度范文1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注意巩固和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成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稳步提升,受到国家和省食品安全综合考评组的充分肯定和市政府的表彰。
一、主要做法
(一)抓住两条主线,调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我们牢牢抓住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这两条主线,督促相关监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鼓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
一是对各相关监管部门全面开展量化考评,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年初,我们牵头联合市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工商局和商务局组成考评组对市辖各县、区政府和12个职能部门**年食品放心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检查,对工作优秀的县、区和职能部门进行了表彰,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和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并进行了通报。这是我市第一次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大考,对各被评价单位震动都很大。受表彰单位深受鼓舞,干劲更足;其他单位也不甘落后,奋力争先。为推进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年又制定了《**市食品安全管理指标评价方案》。与**年量化考评细则相比,新的《评价方案》更加适合我市实际,更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年年底,由我们牵头,抽调相关监管部门人员组成综合评价组,对各县区和14个相关部门**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综合考评。通过连续不断的综合考评,肯定了各县区和各有关监管部门成绩,查找了工作中的不足,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监督检查激励机制,有效促进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为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全面推行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我们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推动企业规范生产、自律经营,有力提升了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我们与相关监管部门一起在全市确定了539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参加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创建。全市有55家食品单位被推荐到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进入复审。我们组织了16位食品安全专家对上述企业进行审核确定,最终有44家食品企业脱颖而出,被评为**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单位。市政府陈启涛市长亲自为诚信单位授牌,有力地调动了食品企业诚实守信的积极性。
(二)夯实三个平台、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1、完善食品安全协调机构这个平台,保证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牵头部门、作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只有在综合协调、督查督办上多做工作、做实工作,才能发挥抓手作用,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借助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这个平台。我市成立由15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后,又适时对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和增补,调整后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共有成员单位27家。在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年12月31日,经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保证各项措施和经费的落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后,加大统一领导力度,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水平。
2、加强食品协会这个平台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食品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很难与食品企业直接沟通和对话,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心声。而食品协会是联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食品协会这个平台规范企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我局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成立**市食品协会后,积极吸收各个食品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加协会,现已有团体会员近50家。在市食品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又相继成立了豆制品协会和盐业协会。我们充分运用食品协会这个平台,在信用体系建设、扶持企业发展等多方面发挥协会的作用。市食品协会从强化企业自律入手,按照我市食品产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市优秀食品企业”和“**市特色食品”的评选工作。目前已有11家食品企业和5家食品企业的5个食品品种通过了“**市优秀食品企业”及“**市特色食品”审核。通过打造品牌,提高**食品产品和食品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扶持优秀企业做大做强。
3、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这个平台作用,建立食品安全科学机制。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多个学科,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我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专家在制定食品安全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让专家参与科学决策,保证结论的客观和公正。**年初,**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我们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名优食品企业和特色食品品牌评选活动中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提出各行业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诚信单位候选名单后,由专家委员会委员对上述55家企业按照标准逐一进行现场检查,综合考评,打出分数。以此为基础,经征求市消费者协会等协会的意见,拟定了参评单位的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在“**市优秀食品企业”及“**市特色食品”的评选中,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也参加了的现场检查和评审,为推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抓住四项重点工作,以点带面,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
国家赋予我们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单个部门单一环节监管的局限性,加强各监管环节之间的衔接,提高监管的效能。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为提高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降低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市政府出台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指定安徽省首次Ⅲ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暨培训班在**举行。在我局的统一牵头和组织下,市各有关部门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省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以及省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工商、卫生、质监、农业、商务等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和全省17个地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观摩演练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华社安徽分社、新浪网、中国医药报、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二是联合多部门整治豆制品市场。豆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工作是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年,我局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和市农委联合制定《**市豆制品市场准入规范》,成立了专项整治办公室,对豆制品市场准入专项整顿做了全面部署。**年,根据“帮扶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的思路,我们联合上述几家单位对豆制品市场开展了不间断的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对不符合市场准入规范的豆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查处。同时,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专题向市人大和市政协报告,市电视台等新闻部门对豆制品专项整治工作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有力推动了豆制品市场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目前,已有19家符合规范的豆制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通过验收企业的产品在**市的豆制品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豆制品市场准入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监测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食品安全工作透明度,2年来,我们联合市卫生、工商、质监、和农委对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信息了5期公告,并公布不合格食品生产厂家及不合格原因。在工作中,我们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争取领导重视,引起社会关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每月编发3期《**市食品放心工程简报》,及时报道食品安全最新监管动态,每一期简报都报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等有关方面领导。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每次大的活动都联系相关媒体及时报道,不仅扩大了综合监管的社会影响,也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是加强督查督办。我们对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的每一起食品安全案件高度关注,及时督办,把综合监管职责“虚”事做实,实事做好。为了便于群众投诉举报,我们在**日报等媒体上公布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及投诉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制度建立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食品案件32起,每次均迅速以核查函的形式书面通知相关监管部门核查,并要求7日内上报核查处理结果。所有投诉举报案件,各相关监管部门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反馈处理结果。
二、几点体会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历史重担落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肩上,因此,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用创新的思维探索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新途径,要立足本地实际、着眼未来、理清思路、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稳步提高驾御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要履行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效能建设是转变机关职能、推进机关全面建设的重大举措。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行政为民的理念,结合我市实际,突出解决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坚持群众事务重于泰山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的工作指导思想,增强求真务实的自觉性,提高为民服务的主动性,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和工作制度。
2、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完善的制度是抓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基础。食品安全的基础是行为规范,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政府行为、监管行为、企业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的表达形式就是各种制度。一是规范政府监管部门的各类制度,包括责任制度、追究制度、监察制度、协调制度、应急制度、披露制度、考核制度等;二是规范和激励企业的各类规定,包括诚信制度、巡查制度、抽检制度、举报制度等;三是制度的落实,包括强化制度执行,严格制度约束。制度一旦实施,严格执行是管理有效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实现了体制、机制、制度的有机统一,确保了食品安全协调机制高效规范运行。
3、要协调好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关系。沟通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多个部门,在监管链条中,每个环节都事关全局,忽视不得。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说到底就是协调各个监管部门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要协调这么多的监管部门,正确处理好与各监管部门的关系就成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中,既要积极主动、敢唱主角,也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端架子、尊重别人。工作中主要采取正面处理的方式,多表扬,多鼓劲,对监管部门的好做法及时反映,好经验积极推广,好措施大力宣扬。同时,与各部门不但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要建立情如亲人的个人友谊。把“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形成了相互尊重、融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人际关系。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7)的最后一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确保我市食品安全。
企业食品安全制度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会计改革;策略创新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扩大,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焦点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频发,英国苏丹红食品致癌、美韩疯牛病牛肉贸易、我国三鹿奶粉三聚氰胺超标、双汇瘦肉精和最近查处的山东、浙江等地地沟油等事件。不仅对消费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造成各国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引发激烈的国际食品贸易争端以及政局动荡。因此,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会计的视角,重点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探索会计改革与策略创新,企望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食品安全及其意义
世界粮农组织于1974年通过《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提出了“食品安全”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法》附则中解释,“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持续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食品安全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食品安全关系到我国食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对促进国际食品贸易和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二、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频发。究其原因有政府监管问题,也有生产经营者问题;有利益、价格机制问题,也有信息披露制度问题;有技术层面问题(比如制造标准和检验标准),也有人为因素等等,不一而足。其涉及企业单位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食品价格机制的扭曲。食品是特殊商品,至关重要,其价格机制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必须由政府宏观调控。在世界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情势下,我国政府实施了临时价格管制,包括对食品的价格管制。但2008年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包括我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和消费,放开了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管制。价格放开后,很多投资者认为食品生产经营利润空间大,纷纷转向食品生产经营,为追求暴利,不惜铤而走险,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生产伪劣、虚假、甚至有毒食品,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2、“非理性经济人”利益驱动。理性经济人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此类人拥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利己但不损人)。而“非理性经济人”则是突破法律底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把社会和其他人当作其攫取利润的工具或对象,不是在法律制度框架内、资源有限约束和利益共享下合理地获得收益,而是非法甚至威胁或以剥夺他人生命来赚取黑心钱;他们与社会、环境、制度和其他人形成对抗性矛盾。
3、信息不对称不公开。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矛盾,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信息不对称”,这也是政府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管中一个棘手的难题。从原料的种养过程到加工、包装运输,再至市场流通过程,整个食品产业链上各环节都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最主要的是食品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俗话说:“只有卖对的,没有买对的”。由于消费者最终得到和消费的是食品商品,并不清楚与之有关的各项信息,只得被动相信和接受生产者提供的相关信息。有学者将生产者知晓而消费者不知情的信息称为不对称不完全信息。再者,食品信息公布制度的缺陷,使得生产者也很难将已知信息传达给生产经营链上的其他成员,如加工商、零售商等。更何况生产者不了解生产技术和质量方面的信息,如巢湖劣质奶粉生产者不懂蛋白质是什么,因利欲熏心而“无知无畏”,从而酿成“大头娃娃”的后果。
4、食品经营企业单位法制观念不强,风险意识不够。长期以来,食品经营企业单位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情况大量存在。尤其是第一责任人只重生产经营,忽视安全监管,只重利润,不顾产品质量安全。其实,食品安全违法的责任成本很高,如食品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的处罚、信誉缺失和市场丧失损失、企业老板被法办等。但企业高层大多存侥幸心里,经常采取“打嚓边球”做法,逃避监管和处罚,这样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不可避免。
三、保障食品安全的会计改革与策略创新
从微观层面看,保障食品安全,会计应有所作为。改革企业的会计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建立起科学的风险应对机制,从而减少此类事件或事故发生。
(一)完善食品信息公布制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行食品生产经营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并作为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补充。
1、完善企业信息公布制度。信息经济学理论将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划分为搜寻品特征信息、经验品特征信息和信任品特征信息。第一,利用市场信号传递理论,解决部分搜寻品信息和经验品信息不对称问题。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优良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好的声誉,为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这种“逆向选择”发生,应当在保持其声誉或扩大其影响上做文章,通过市场的信号传递,企业向市场广告、信用担保和承诺等信息,来告知消费者,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形象。其次,通过市场中介或政府组织的认证机构权威信息,解决信任品特征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第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还需要政府干预,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市场作用并非万能,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以及道德风险存在,有许多领域和地方市场调节失灵,比如中介组织再监督规范等,政府必须发挥“有形的手”依法进行监管。
2、实行食品企业成本信息披露制度。食品生产经营成本及其构成是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信息,也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食品成本构成分析,可以解读到有关食品质量信息,比如,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可以了解食品原材料构成和消耗情况;还可以知道食品是否使用添加剂、使用什么样的添加剂及使用添加剂是否超标等情况。因此,实行食品企业定期披露产品成本会计报告制度,很有必要。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种规范的信息报告制度,它要求企业面向社会公众、投资者、政府主管部门和银行等披露规范信息,但不包括产品成本报表。产品成本报表一般当作内部报表,不对外披露。而对食品企业来说,为保障食品安全,应尽快实行“成本报表有限披露制度”。企业定期向各级政府的食品监管、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等部门披露其生产经营成本及构成信息,以便于其有效监管。当然,成本报表隐藏着商业秘密,如果向社会公众披露出去,势必给企业带来损失。这里谈到的成本报表披露为有限制披露,指向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披露。这样,既便于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又避免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生产经营成本还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监管部门了解其成本金额,控制其价格制定,从而理顺食品价格机制,有效遏制食品生产经营中的暴利以及因追求暴利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将食品安全责任纳入责任会计体系,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安全责任核算,强化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履行。社会责任会计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它为中心进行计量、记录核算和监督。目前,社会责任会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在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但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还不健全,内容还不完善,特别是有关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社会责任,如食品安全社会责任还未纳入其中,这方面的研究也鲜有提及。为强化对食品企业履行食品安全责任的监管,企业应将食品安全责任纳入社会责任会计。通过设置“食品安全成本”和“食品安全收益”及“无形资产——食品安全品牌效益或商誉”、“质量成本”等账户,核算企业为保障食品安全额外耗费以及由于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业绩卓越而形成的良好信誉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并将相关会计信息报告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借以考核和评价食品企业食品安全责任履行情况。
(三)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保障基金。其一,允许企业从成本中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增加对食品安全的投入。计提比例设置一定限度,如不超过成本总额2-5%;以缓解因保障基金计提增加成本而减税的问题。其二、颁布相关会计法规,强制规定食品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实行从税后利润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是可行的,企业也可以接受。企业食品安全保障基金建立后,一定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政府主管部门要定期检查,也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监督,保证基金用于保障食品安全领域。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由税前列支,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在短期内减少,政府会与企业博弈。笔者以为,政府应从事关公众福祉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采取减税让利做法,鼓励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基金,保障食品经营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风险化解,从而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张远.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北京: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05:15-18.
[2]张红波.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北京: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5-17.
[3]卫生部.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moh.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
企业食品安全制度范文3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进一步理顺监管部门职责分工。完善部门联动和定期联系工作制度,及时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对策,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执法格局和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合力。要突出加强与县公安、司法部门的衔接配合,及时做好相关案件的移交和侦办工作,加大打击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监管水平。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分清职责、明确界限。要建立违法案件查处首责制,切实消除监管真空、监管盲点,实现全覆盖、无缝监管,坚决杜绝有案不查、推诿扯皮等问题。
二、强化食品安全政府目标考核和督查,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政府监管责任。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对本环节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亲自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分管负责人要全力抓好具体工作。要统筹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投入。各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按照“权责一致、客观公正、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严肃查处监管执法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乱作为等监管失职渎职行为。
三、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加大对重点食品、主要产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落实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职能部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质量信用建设和信用分类监管,采取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办法,引导企业依法生产,诚信经营,自觉抵制制售假劣产品行为,逐步建立企业诚信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发挥各类商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培训,增强法制观念,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建立“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努力形成“安全生产、诚信加工、规范经营、科学监管、放心消费”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
四、建立健全农村监管网络,实施“四员”制度。在每个乡镇政府确定1名食品安全管理员,在每个乡镇卫生院确定1名食品安全管理员,在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和1名信息员。各乡镇要按照“一专多能,专兼共容”的原则,积极建立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机制,推进监管重心下移。
五、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依法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条件,着力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水平、法律意识和工作能力。完善由生产企业自检、监管部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组成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三道防线。各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要扩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查、市场巡查、执法抽检的频次、范围,深入排查食用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流通、餐饮服务、食品进出口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隐患,强化收购粮食质量监测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至停产整改、吊销证照。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深入贯彻《刑法修正案(八)》,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进一步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实现案件信息共享,坚决防止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县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要互相支持、积极配合,确保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到位。
六、突出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各部门根据国务院《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各部门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大对影响本地区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
七、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及时应对食品安全事件。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的食品安全问题,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间的监测信息通报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协调机制,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事故查处和事后处置工作。加强突发重大事故中的报告、医疗救助、技术物资保障等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
企业食品安全制度范文4
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全市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进一步完善“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一)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
各乡镇、办事处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考核范围。把食品安全列入公共财政开支的重要内容,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改善执法装备,保障检验监测、监督抽检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对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
(二)职能部门各负其责。
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民族宗教、教育、农业、林业、商务、粮食、畜牧、盐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在监管执法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要及时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不得推诿。
(三)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全面加强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和流通环节的全程管理。强化食品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源头控制。
(四)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各乡镇、各办事处及有关部门不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或监管缺失、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直接责任人、主管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二、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
各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以及进出口的分段全程监管。
(一)加强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实施主要农产品、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林、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在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全面实施生产记录制度。农业、林业、畜牧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投入品使用和农畜产品生产过程的整治与监管,基本解决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严禁饲料生产企业使用工业盐、不合格碘盐。加大对三聚氰胺、瘦肉精、高毒农药等违禁物品的清查和收缴力度,杜绝其流入农(林、畜)产品生产环节。
(二)加强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日常监管。认真落实巡查、回访、年审、添加物质备案、委托加工备案、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各项日常监管制度,监督企业严格按标准生产,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食品一律不得出厂销售。依法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严厉惩处使用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规定的原料、辅料、添加物质以及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企业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持续专项整治,督促其完善生产条件,保证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对奶制品、儿童食品、白酒、葡萄酒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必要时派驻监督员驻厂监督。
深入贯彻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5号)。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认真落实肉品品质检验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生猪屠宰购销台账和肉品可追溯制度。
(三)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管。
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开展专项整治。要深入贯彻《*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食品经营户“经济户口”档案,强化食品溯源管理,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进货质量检查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突出抓好对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户、小杂食店的整治与监管,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超过保质期食品、变质的食品和无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的包装食品以及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督促落实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发现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有关部门或企业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发现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销售者要立即停止销售,并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经检验确认食品含有毒有害物质或按照规定应该召回而企业未停止销售或未实施召回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严格落实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四)加强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
加强餐饮业日常监管,规范卫生许可。严格食品卫生准入制度,依法取缔无合法经营资质的餐饮店。对达不到法定食品卫生许可条件的,不予发放卫生许可证;对已取得卫生许可证但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依法吊销卫生许可证。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推行餐饮业卫生监督情况公示制度。加强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点餐饮、小餐馆和农村聚餐的整治和监管。
加强餐饮业原料监管。餐饮单位购买食品原料必须向供货商索要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和证明该批次产品合格的检验报告,必须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进货时间等内容,把好餐饮业原料进货关。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违规违法行为。
(五)加强进出口环节的监管。
严把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关。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进入我市流通市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要全力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全部建立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罐头、水产品、肉及肉制品、速冻食品、果蔬汁、含肉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六大类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要建立并有效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出口食品企业原料种养殖基地的备案工作,大力实施出口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兽药,确保来自备案基地出口食品原料的安全。大力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区域化管理工作,从源头上保障我市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安全。
(六)强化食品安全综合监管。
切实抓好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工作。组织开展对食品安全整治与监管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双评”。要切实运用“双评”(食品安全隐患评估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绩效评价)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对本区域食品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抽检评估。通过绩效评价,进一步强化对问题环节、问题企业、问题品种的整治与监管,确保取得实效。
加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发生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要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快速、科学、有效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三、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要全面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全面提高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要坚持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产业发展相统筹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食品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
各乡镇、办事处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政[20*]37号)中关于“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设立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管理工作机构,有2-3名工作人员从事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落实,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协管员、农村信息员的作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增强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高效监管的能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监测检验体系建设。
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促进企业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和披露制度,对制假售假等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半成品、成品检验方法和标准,强化管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提高检验检测手段,切实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监测和评估制度。
进一步推行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现代检验检疫监管制度,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监测和危险性评估研究工作。科学预警信息,减少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对消费者的危害。建立健全食物链重点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开展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把评估结果作为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管的科学依据。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发生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按照规定予以公布。
(四)强化实施标准化战略。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9号),大力推进农业、林业、畜牧业标准化,扎实推进无公害农(林、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无公害农(林、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主要农产品、畜产品逐步建立从种植、养殖到消费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标准体系,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从采购、生产经营到包装、运输、贮存的全过程标准体系,食品物流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物流标准体系。积极引导、支持、帮助、食品及相关企业实施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技术)、GAP(良好农业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GHP(良好卫生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以及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规范,从源头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控制。推动我市优势食品生产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参照国际、国家标准建立更严格的内控企业标准。根据我市食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实际,围绕我市特色食品和农产品,积极组织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为补充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食品标准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标准体系。
(五)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了解科学种植养殖、安全使用农药兽药等农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常识;使中小学生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使社会公众了解食品原料、储藏、制作、烹调等食品安全基本常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养成科学饮食、安全消费习惯。对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进行定期培训教育,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有效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落实生产经营食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六)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工作。
大力宣传我市食品安全整治与监管工作成效,大力宣传我市食品产业的新景象、新发展。要正面引导舆论,及时、准确报道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组织专家解疑释惑,让群众了解真实情况,避免不实信息和谣言传播,为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企业食品安全制度范文5
【关键词】 餐饮业;食品安全;诚信评价
为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育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全面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的职责,我们在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基础上,在四平市食品行业实行了食品安全信誉评价体系。
1 组织管理体系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做到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促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通过建立指挥有利、政令畅通、运作快捷的组织管理体系,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
2 技术支持体系
2.1 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指对于特定食品生产工序或操作有关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鉴定、评估,以及对其中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进行控制的系统方法。目前理解的主要内容为“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通过这些环节及现场操作人员实施预防或采取的措施,使食品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最终产品有较高安全性的目的。遵循餐饮业营运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基本规则,能及时分析危害因素,提出关键控制点,建立控制网络,提高炊管人员的卫生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操作程序,从而降低细菌的污染,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性,为每一位顾客提供安全的食品。我们把消毒定为关键点,不同区域使用的工作服分别订立清洗消毒制度;定时对冷荤间空气进行消毒;餐具、餐饮包装由无毒、不分解材料制成,且充分清洗消毒,无洗涤剂、消毒剂残留等,其次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人流、物流、水流、气流的合理流向,确保无污染物和交叉污染的可能渠道。预防措施可包括:炒制、配菜、传送、服务等人员定岗定区域,非加工区域内相关人员不得进入加工区域;防止各种不洁物和化学及物理污物对餐具等包装材料、食品接触面的污染烹饪加工间通风良好,通风道清洁,温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防止水滴、冷凝水、冰霜对食品造成污染;生熟产品器具分开,应用于非食用物质或废物的装备和用具应被标识,不作为可食性产品之用等。
2.2 餐饮业食品卫生分为A、B、C、D四个等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餐饮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评分标准》)评定卫生等级。对被评为A、B、C级的餐饮单位分别采取简化监督、常规监督和强化监督。具体监督频次由各区县根据各自监督工作量,按照简化监督1次/年、常规监督不少于2次/年、强化监督不少于3次/年的原则确定。对被评为D级的餐饮单位,要求其限期改进,并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确定餐饮企业食品卫生等级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在餐饮企业明显部位标示食品卫生等级,并在食品卫生许可证右上角加贴蓝色的食品卫生等级标识。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将餐饮企业的食品卫生等级在卫生监督网上向社会公示。卫生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对于评分结果连续两次高于原食品卫生等级的餐饮企业,依照程序予以升级。否则,予以降级,同时实施相应处罚,公示存档。
3 监管宣传举报网络体系
重要的是要创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食品安全宣传机制、食品安全举报机制。为此,我们强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到消费等环节的分段监管。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严把生产加工领域质量标准关;严把市场准入关;最终达到安全消费。充分发挥了行政监管职能作用。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食品安全监督、宣传、举报网络。
4 技术检测体系
为使我市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技术保障,我们针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经政府多方努力,筹资余万元购置了食品快速检测车,提高了检测水平,并制定了快速检测车时速限制、公开服务承诺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食品快速检测已形成了纵深发展。围绕食品快速检验车,在食品领域逐渐形成一个食品检测系统,将食品安全纳入快速、检测、处理的法制轨道。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提供技术支撑。
5 规章制度体系
我们指导帮助各试点单位制定了《诚信管理原则》、《信用信息征集制度》、《诚信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质量追溯制度》、《质量救济制度》等十余项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实行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联合监管工作制度,增强了整体监管能力,保证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有序开展。
维护食品安全既是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只有每个企业以诚信严格自律,才能保证市场有序健康运行,让人民放心消费。食品企业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食品生产的经营和活动,建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依法经营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在信用体系建设中,采用政府推动与市场培育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政府政策管理为主导、社会信用机构为主体、行业自律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经过试行,既正确引导了餐饮消费,又使整个行业卫生状况大大改善,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单建.基层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探讨,《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年02期.
[2] 白凤翎.我国餐饮业实施HACCP体系标准管理的问题和建议,《科学标准》,2009年第5期.
企业食品安全制度范文6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2009〕2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法宣传实施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09〕12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法》宣传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食品安全,既是当前急迫的重要工作,又是长期艰巨的重大任务。《食品安全法》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基本准则、索证索票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制度,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实现全程监管、科学监管,提高监管成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将思想统一到《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精神上来,将行动统一到《食品安全法》各项规定上来,把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精心组织,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工作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实施活动。加大学习宣传培训力度,丰富学习内容,强化宣传教育措施,大张旗鼓地宣传《食品安全法》,营造人人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认真学习。要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食品安全法》的学习,既要原原本本地逐条学习法律内容,又要对法律确立的基本制度和原则进行全面、系统的把握,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依法行政。
(二)加强培训。加强基层监管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准确理解、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确保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切实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加强对监管相对人的培训,重点学习生产经营许可、索票索证、不安全食品召回、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第一责任人意识,做到自觉守法经营。
(三)举办宣传周活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定于5月26日-6月1日县、乡同步举办主题为“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共创健康美好生活”的全县《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要认真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各乡镇(街道)要同步开展丰富多彩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农村活动。各乡镇(街道)、各单位要组织对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讲授《食品安全法》,培训基层宣传力量,通过农村广播、会议、集中宣传、流动宣传车等各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与科普知识教育下乡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社区活动。选择食品经营商场(超市)和餐饮服务相对集中的社区,组织开展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互动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展示宣传牌、发放宣传材料、展览名优(伪劣)食品等综合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食品科学知识、食品标识规范、伪劣食品鉴别等方面知识。
(六)开展《食品安全法》进学校活动。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作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进学校活动。重点加强学校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切实树立“学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推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广大师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七)开展《食品安全法》进企业活动。要充分发挥政府各监管部门的作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进企业活动。有关职能部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企业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增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自觉守法经营。同时,要求食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通过有效形式宣传食品安全法律知识,教育职工树立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促进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企业规范生产、依法经营。
(八)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报导政府及有关部门相关工作、播放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
三、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食品安全法》首次通过立法形式强化了“责任治理”理念,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责任,以及县级以上各级卫生、农业、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具体职责,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职责,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要结合我县实际,采取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要统筹规划,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和食品检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要按照县府办印发的《*县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要求,健全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职,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要切实增强食品检验能力,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
卫生、农业、工商、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依据各自职责,严格执行各项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在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到位以前,各部门要继续按照原有的职责分工,做好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过渡期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松、不断、不乱,防止出现因职能交接而出现监管空白、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
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检查《食品安全法》执法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
四、以《食品安全法》实施为契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