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媒体技术的特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媒体技术的特性范文1
所谓的数字媒体,就是指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储存、处理以及传播载体的媒体形式。而在我国,数字媒体特指以网络平台作为传播平台的数字化作品,通过完善的体系,作品能够有效传播到用户的各个终端,使消费者能够全程消费,是在信息化社会发展带动下的新的数字化的媒体形式。[1]就目前而言,数字媒体已快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1.2 数字媒体特性
第一,数字化。数字化是数字媒体的首要特征,传统的媒体形式中,传播和储存的方式基本都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而数字媒体却能以信息化、数据化的形式进行储存和交流,加强了信息的数字化形式。
第二,交互性。与传统的媒体形式相比,数字媒体能够实现人机交互作用,这也是数字媒体的一大特征。
第三,趣味性。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流媒体等形式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感染力,利用这些媒体形式,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娱乐,增加了生活的趣味性。
第四,集成性。数字媒体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影响、声音、动画等形式的媒体于一身的应用,甚至还具备了CAI、有声图书等形式的内容,集成性显而易见。
2 数字媒体技术与电影发展之间的联系
数字媒体技术是信息化时代所衍生出来的新型技术,无论是对文化的发展,还是技术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2]而所有与数字媒体作品息息相关的技术,都可称之为数字媒体技术。可见,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技术还是独占鳌头的技术形式,如图像、音频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影形式,如下所述。
2.1 改变生产工艺
在数字媒体融入了电影制作中以后,电影的表现形式变得更为灵活了。尤其是在拍摄过程中,数字化的摄影手段能够抓到更为广阔的视野,并且体现出的效果更为清晰,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而在后期的剪辑过程中,使用数字化的手段――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编辑,能有效简化制作流程,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2 扩展表现空间
传统的电影制作主要是用摄像机来进行,手段比较单一化,而这种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影的表现空间,电影只能以真实的场景来表现电影中的场景,缺乏空间感。而数字媒体下制作的电影则有所不同。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引导下,电影的很多场景都可以通过特效模拟出来,效果逼真。[3]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在拓宽电影表现空间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让观众能够有更强的代入感,使得电影场景更能打动观众。
2.3 产生虚拟美学
所谓的虚拟美学是指区别于纪实美学的美学形式,在传统的电影制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拍摄制作手段的限制,一般电影体现的都是一种真实性。因此,传统电影更多的是流行纪实美学。而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的电影有着较强的模拟性,可以模拟出许多虚幻的场景,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在这种技术的引导下,虚拟美学成为了与纪实美学相媲美的、引领时代主流的美学形式之一。
3 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具有与时代接轨的特性,在时展的影响下,数字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现代电影的欢迎。[4]不少媒体人甚至将数字媒体技术称为是继有声电影、彩之后的第三次电影革命。
3.1 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拍摄环节的应用
拍摄环节是电影制作的基础,因此,在拍摄之前,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以保障电影的质。而数字媒体技术在拍摄环节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剧本的编写,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剧本的编写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而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剧本编写的完成效率,方便其存储,为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方便;其次是形象化预审方面,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进行预审方式,能有效控制影片的发展,并能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对场景、布景等进行预演,结合预演效果,能有效为实际的拍摄收集数据,便于影片拍摄的进行;第三是创新了观众的视觉体验,由于数字媒体技术具有较为复杂的技术手段。因此,制作人往往通过利用这一特性,为电影设置一个复杂的场景或者是任务,如3D电影的鼻祖《阿凡达》,以及国内的电影《捉妖记》等,均通过复杂的技术设置了虚幻的角色,以《抓妖记》当中的胡巴为例,虚拟的胡巴便是以3D特效的形式制作而成,这一虚拟的形式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呆萌的形象,使得这一人物现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大大提升了该片的票房收益。
3.2 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环节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对于电影的制作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媒体技术的作用下能有效减弱传统电影制作中存在的缺陷。由于计算机具有的独特的智能性和技术性,使得利用计算机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能有效降低人为的失误,同时能有效简化制作的程序,进而减少制作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电影制作的成本。目前,我国常用的数字媒体技术就是非线性编辑系统,这一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把转换电影素材为数字信号,进而将其储存到计算机数据库当中,便于重复剪辑和修改,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及质量。由此可见,对于电影的制作而言,特效制作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3.3 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上映环节的应用
电影的上映是重要的成果展示环节,在数字媒体技术指导下,能通过其他硬件设备进行上映宣传,大大提升电影上映的质量和效率,将电影的精华传递给观众,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电影的艺术性和内涵,满足人们对电影的感官体验需求。同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还能实现全球不同地点同时上映,获得更好的影响力和宣传力。
数字媒体技术的特性范文2
关键词:高清;影视;广告;形态;特征
得益于高清显像技术的发展,电视广告和多媒体广告的制作与播出已经逐步向数字高清化发展。高清影视广告除了在电视、影院等传统媒介上播出以外,更多地出现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户外LED大屏等新兴传播媒介上。数字化生活引起人们视觉审美范式的改变,多元化、国际化、跨界设计等设计思潮的出现,促使设计师开始寻求更为合理的视觉空间。在现有的高清传播技术下,数字高清广告可以在高清显像媒介上轻松流通,对于广告投放者而言,展示渠道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一、影视广告与高清多媒体
目前,人们常用的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视等各种数字媒体已经实现高清化,然而只有在高清播放媒介上,高清影视广告相对于传统标清广告的显现优势才能得以体现。虽然高清化是目前各种播放媒介的共同特性,但是从受众面、传播方式上讲,这些多媒体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普通消费者由于年龄、文化层次、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对广告信息的接收方式也不同。对于广告投放者而言,选择什么样的传播渠道宣传自己的商品,关系到广告的影响力和传播效率。各种数字高清影视广告具有不同的特性:高清电视广告基于电视播放,常见的广告画质有高清晰度和标准清晰度,受众面最广,面向各种层次的人群;高清电影广告的播放基于放映设备与幕布,往往在电影播放之前播出,时间短、受众面有限,音画效果震撼,深入人心;高清互联网影视广告播放基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交互电视等,交互性、娱乐性、可定制性强,主要面对中年、青少年群体;高清智能手机影视广告具有交互性、创意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主要面向青少年群体,画面尺寸有限;高清户外大屏LED影视广告受众面极广,视觉冲击力强,但无法更好地发挥音效,展示时间有限制。
二、高清电视广告的形态特征
电视是传统的动态广告传播媒介,现今,数字化智能高清电视相对传统电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传统CRT电视功能单一、分辨率低(640×480像素)、体积庞大、笨重、画面尺寸有限,传递音画是其特性,观众则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数字高清智能电视则具备交互性、高分辨率(1920×1080像素FHD)、画质精细、移动方便、显示面积大的特点,并且具备强大的娱乐性,智能化程度高,观众可主动、有选择性地接收信息。电视广告通俗易懂,具备一定的娱乐性,故受众不分男女老幼、学历高低都能领会广告的内涵,并且寓教于乐,让人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记住该产品,以获得最佳的宣传效果。数字高清网络交互电视不仅具备传统电视的一切功能和优点,而且更加人性化。高清电视广告的画面在视觉形态要素的有机结合下,提升了画质,广告主题更加真实、自然,给予观者更高层次的享受,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香奈儿拍摄过一则向摄影师ErwinBlumenfeld致敬的唇膏广告,以极致高清的画质展示模特面容:迷人的双眸、精致的眼线和性感娇俏、鲜艳欲滴的双唇。在艺术语言的处理上使用了极简主义的构图形式,整个广告除了模特精致的五官、商品标识以外,只有涂满唇膏的嘴唇。色彩上运用有彩色和无彩色对比,前半段使用类似素描的形式。背景处理上为了契合绘画风格,使用淡黄色牛皮纸效果。在画面处理方面,该广告摒弃了常态化的实景元素,将动态的模特前期的演绎经过后期加工处理赋予绘画质感,整个画面一气呵成,俨然一幅活的素描画。正是这种带有绘画感的效果处理使这则广告在视觉形态上显示出个性,从而在万千广告中脱颖而出。在信息传达方面,产品信息传达准确、突出,得益于简单优美的构图,该唇膏广告直指产品,毫无多余无用的信息。画面中无论是模特丰富多变的表情、唇形的变化还是嘴唇颜色的变化,都向消费者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使用这支唇膏你可以优雅,也可以调皮,我们的产品适合百变的你。另外,在高清显示技术下,广告完美而真实地展现了模特在使用该唇膏后唇部的性感,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一则唇膏广告,模特依然是美女,表现主体依然是唇膏,但是设计者运用自己独到的创意让这则广告拍摄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在视觉形态上把高清显示技术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三、数字高清媒体影视广告的形态特征
1.高清互联网影视广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范畴不再局限于个人电脑,更多数字终端设备亦能随时随地轻松接入,如智能移动电话、平板电脑、高清平板电视等。基于互联网这样一个连接全世界的平台,高清电视广告自然也广泛地扎根于这片广袤的土地。中国网民较多,电视广告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高清动态互联网广告的特点是:主流的电脑显示屏基本已经达到高清显示级别;电视广告既可以在数字高清电视上传播,亦可以压缩成较低画质在互联网上传播;该类广告还具备反馈性、控制性、参与性、可定制性。基于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浏览、娱乐、购物等功能,上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高清影视广告的优势明显,数字影视广告在互联网上无处不在,尤其是一些视频播放之前的广告。影视广告强制植入的缺点非常明显,有些视频片长甚至不及广告的时间长度,这就会让网民对互联网影视广告产生厌恶感。而这种强制性和电视媒介不同,网民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取消广告的播放。
2.户外大屏LED广告
1994年,日本日亚公司研制成InGaN450nm蓝色超高亮度LED,实现了超高亮度化、全色化,使发光管的户外全色显示成为现实。户外大屏LED广告也是近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兴广告传播媒介,户外超高亮度大屏LED可以实现图像、图形、文字、数字的单色、双色和全彩显示。现在当人们走在热闹而喧嚣的大都市,都可以轻易见到LED视频广告的播放。由于良好的显示特性,户外大屏LED显示的视频广告往往视觉冲击力强、画面色彩炫目、字体醒目,人们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看清画面显示的内容,这种传播效果所带来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户外大屏LED广告可以轻松连接电脑或其他存储媒介,从而轻易实现广告的连续播放,并且不受天气和光线的影响。广告的播出往往选择滚动播放的方式。这种广告的播出特点也带有强制性,即一旦人们来到有户外LED广告显示的地方,且不论是在车内还是车外,一睁开眼睛,广告就会映入眼帘。由于户外LED大屏广告具有高亮度、全彩、大尺寸的特性,所以这种广告总能在城市中占据醒目的位置。结语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高清显示技术亦会不断更新换代,数字化高清传播媒介已深入人们的生活,数字化超高清显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广告设计者能做的就是快速适应新技术革新带来的新变化,对动态广告的形态设计进行重新思考。基金项目: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市场需求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4A16)。
参考文献:
[1]谢涛.数字化时代商业海报设计的发展趋势.美术教育研究,2014(3).
数字媒体技术的特性范文3
【关键词】媒介融合 屏介媒体 新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媒体发展一个不容置疑的趋势,在理论上也成了传媒学界和业界当前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有学者认为,三网融合是媒介融合的必由之路;也有学者在媒介融合终端的表现形式上认为3C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一个必然。①可以说媒介融合在如今的社会中充满着活力和张力。
那么,媒介融合的进程或曰方向究竟是什么样呢?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提出一个新词语来描述媒介融合的发展最终进程,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媒介融合健康合理的发展。
一、屏介媒体
在这里,不揣冒昧地新创一个词语:屏介媒体。顾名思义,屏介媒体就是以屏幕作为最终面向受众介质的媒体。当然,屏介媒体并不仅仅是指以各种各样的屏幕为介质的媒体,而且它有可能模糊现有电视、电脑或手机之间的区别而统一表现为一种同一集合的形式。换句话说,这种屏介不仅仅是指一种屏幕的表现形式,而且可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体。
总的来说,屏介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融合媒介最终面向受众的介质形式,在这个层面上相当于指屏幕,属于低层面意义上的屏介媒体,比如当今最大的媒介融合之一――网络新闻媒体,就是突破了旧有报纸媒体的纸介质而把报纸屏幕化给受众;另一个是指融合媒介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体表现形式,此层面上屏介媒体则相当于一个真正的媒体形式,是高层面真意义的屏介媒体。相对于如今的媒体形式来说,这种媒体是更便捷更先进的形式。有可能未来的屏介媒体就仅仅是一块实实在在的屏介,媒体再也没有其他形式之分,有的只是屏介大小之别。通过这块屏介可以实现一切媒体的形式或者功能,比如说上网寻找信息,看电视来追求休闲娱乐,听广播以求监控社会,看报纸而获得知识等等。
可以大胆地预测和展望,屏介媒体就是未来媒介融合的终端,媒介融合的进程以屏介媒体为终点。
二、屏介媒体的现实端倪
在低层面意义上的屏介媒体也就是以屏幕为介质的屏介媒体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从五大主流媒体即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手机来看,只有广播和报刊自诞生之时起不是屏介化的媒体,其他三类都是屏介化媒体。而今在五大主流媒体之中尤以屏介化的媒体电视、网络和手机所占的分量和影响最大,尤其是网络,更是当今人们深受影响、离不开的一个媒介工具。
报刊和广播也逐渐走向屏介化,以屏幕作为它们最终面向受众的介质。2003年9月1日,江苏省的《扬子晚报》联合江苏移动和联通,率先尝试新闻以报纸的方式登录手机。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和北京好易时空公司推出的《中国妇女报・彩信版》,真正意义上的国内第一家手机报诞生,代表着媒介融合中纸质媒体向屏介化媒体转化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屏幕来阅读报刊。2006年4月14日,通过电子报纸阅读器显示着中国上海的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报头字样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子报纸出现。②这种电子报阅读器有点屏介媒体的雏形,只不过它只能是屏介化报纸,而还没有把其他媒体的功能和作用集合容纳在一起形成多功能一体化。
在广播方面,1996年12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通过互联网播出节目,这标志着中国网络广播正式诞生。广播屏介化的媒介融合终端之路凸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屏介化媒体在当今传媒界已经是一个不可或缺、无法否定的发展形式,也必将是媒介发展的一个具有潜力的融合途径,代表着未来媒介融合的终极之路。
三、屏介媒体作为媒介融合之路的成因
在探讨和界定屏介媒体的定义之后,下面来论述屏介媒体作为媒介融合终端之路的成因。“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在这种多功能一体化之中,屏介媒体是它最好的表现形式。罗杰・菲德勒阐述过: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③下面分而述之屏介媒体作为媒介融合终端之路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数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屏介媒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们对马歇尔・麦克卢汉等学者的“技术决定论”有所保留,但是不可否认技术的力量始终是媒介融合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标志。新的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媒介的传播突破了时空范畴;尤为重要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变革,使得传统的媒介边界走向消解和“内爆”,使得媒介内容处于同一个平台(数字平台)之上,所有的传媒内容都将以同一的数字格式来存储,成为数字传媒;传统的单一属性(如平面媒体、音频媒体、视频媒体等)的媒介终端向视听多媒体终端迈进和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媒介融合脱离其早期局限于不同媒体间整合的状态,媒介与媒介之间的传统界限化为乌有,媒介与媒介之间的内容得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共享;使得媒介与媒介之间的融合在数字技术时代开始出现了转向,各种媒介所提供的媒介内容开始以同样的数字形式流向了电视、计算机、PDA和手机这些形态各异的“媒介终端”,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媒介融合重心的转变。④此种重心的转移就是屏介媒体,也就是说,数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屏介媒体在未来的媒介融合终端中占据着不可替代性。
第二,受众的需求是屏介媒体作为媒介融合终端之路的动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内容的增多,以及受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不但变得多样性而且有随时随地需求的倾向。随时随地的需求要求信息必须突破时空之间的界限到达受众,要求媒介终端必须具有全天候的特性和便携性。而只有多功能一体化的屏介媒体才可以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另外,受众的接受心理也是促进媒介融合的又一个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自一出生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视觉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视觉性比其他的感觉性更为重要和强烈。人类总是喜欢现实感性的世界,而屏介媒体给人一种视觉图形化的感觉,这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人类的需求。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媒介融合的屏介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市场的竞争是屏介媒体成为媒介融合终极之路的催化剂。市场竞争态势给媒介之间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方面,媒体为了生存必须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这导致了媒介融合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另外也促进了媒介融合的屏介化方向。因为屏介化的媒体更适应大众文化的发展要求,是大众文化发展的反作用力。而且大众媒介的工业化或者说它的接受性要求媒介融合具有消遣性和娱乐性等,也要求媒介具有方便性和可接受性等。而从人类媒介发展史上可以看出,视觉化和图像化的媒介更具有亲近性。这也从客观上促进了媒介融合的屏介化的。
四、屏介媒体的特性及现实意义
屏介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具有一些独有特性。这种特性包括屏介化、多功能一体化和便捷性等等。屏介化,不仅是无纸化,也不仅是电子化或者说数字化,这只是屏介媒体的技术基础。屏介媒体的另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如同现在的网络一样,是一个“黑洞”,任何东西都有可能被吸进去。屏介媒体是一个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体,它可以实现现在广播电视、电脑、手机和报刊等特有的功能而融合在一起,是强大的媒体融合形式。源于人们对工具简洁性的要求和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屏介媒体也具有很强的便携性和移动性。
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⑤作为一种新的尺度,屏介媒体必将给媒介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传播观念,让媒介呈现社会的本来面目更加真实客观,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传播的结构和功能》提出并划分了传播的五“H”。在此依据他的划分,从传者、内容、渠道和受众三个方面来论述屏介媒体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1、传者的定义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传播机构。屏介媒体的提出为传播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据报道,今年日本多家号称有众多热情读者支持的知名杂志受媒体竞争加剧的影响而相继停刊。业内人士指出,知名杂志相继停刊有多种原因,其中之一主要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⑥其实,在新媒体的竞争之下,旧媒体生存压力剧增,如何在新世纪之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各个传播机构的首要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发展屏介化的媒体,把媒体的形式转换成屏介化的形式,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地促进媒介的发展。报刊延伸了人体的眼睛,收音机延伸了人体的耳朵,而屏介媒体却满足和延伸了人体的多样化,更符合媒介发展的要求和人们需要的丰富性。
2、在内容的层面上,屏介媒体的提出要求信息传播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屏介媒体及时性和海量性等特性以及受众在屏介媒体下的接受心理本质,它需要信息传播者拥有综合的技能,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的技能,或者是计算机技术等技能。以往的分工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传播者必须拥有多技能于一身。这也要求媒介教育的改变和突破。
3、屏介媒体的屏介化特性对终端商更具有实际意义。屏介媒体的提出对终端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需求生产厂商提升技术,从硬件方面来提供屏介化的媒体终端,促进媒介融合的进程。另外,还要求终端商加快技术的研究,适应数字化的进程,统一标准促进三网融合的发展,为屏介媒体提供充分的发展条件。由于屏介媒体的便携性和海量性的特征,使得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处于湮没之中,这也要求加强、提升和发展受众的媒介素养,以便受众能更好的接收和辨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本文试图提出一个统一的概念来界定媒介融合的终极模式,为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和基础。■
注释
①3C融合的概念是在1996年前后提出的,主要体现了硬件的产品端,包括电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msumer electronic)的三合一。
②.
③(美) 罗杰・菲德勒:《媒体形态变化: 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年, p19.
④孟建、赵元珂:《重新界定和认识电视――媒介融合浪潮下的电视发展与媒介化社会建构》,《新闻传播》[J], 2007年(11).
⑤(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年.p33.
数字媒体技术的特性范文4
【关键词】数字短片;认识原则;媒介特性;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45―03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短片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我国的数字短片作为一种新媒介文化逐渐被关注,大量数字短片被生产出来,通过网络传播,影响很大。由于是新兴的媒介,关于数字短片的界定一直没有确定的范畴,所涵盖的范围甚广,对数字短片进行清晰的认识与界定显得很有必要。通过了解发现,数字短片的主体以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为主,他们既是数字短片的主要接受者也是数字短片主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传播与传达的信息质量好坏取决于主体的媒介素养。文章探析数字短片的内涵及根据施拉姆认识媒介的八条原则,深入认识数字短片,并根据其主体特点总结数字短片对当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一“数字短片”内涵界定
数字短片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媒介大量扩张的时代成为新媒体重要内容。数字短片在年轻创作者的手中很快形成消解意义、边界模糊、适应现代社会碎片化生存的特点。数字短片也是影视工作者为了称谓一批特定的电影电视作品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事实上,在所有与影像有关的词典中都没有“数字短片”这一词条,只有《电影词汇》对短片有这样的定义“正式文件只提出了长片(1600米以上)和标准规制短于1599米的短片两种概念。在实践中,分为短于30分种的短片、短于4分种的超短片(不足100米)和在30分种到1小时之间的中长片(900米到1600米)等类别。”[1]关于数字短片,业内也有学者在文章中做了相关界定:
“数字短片是遵循一定的创作方式和审美特点,运用数字化创作手段所创作的具备单独流通信息的包括多种动态影像表现形式的影视作品。”
“数字短片是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短片,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包括了很多动态影像的表现形式,如DV直拍的短片、实物动画、三维动画、平面动画、Flas等艺术形式。”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如台州学院单仁慰学者从数字短片的制作、播放平台和市场化渠道角度,认为“数字短片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借助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多种播放媒介盛行起来,在短时间内播放的数字影视内容。”[2]数字短片包括影视短剧、艺术短片、网络短片、MV、专题片、广告短片、手机短片等。
笔者根据前人对数字短片的界定,结合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对数字短片的认识,认为数字短片应兼具如下内涵:
第一,从创作到传播均采用数字化手段;第二,经由一定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第三,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并具有一定主题表现;第四,声画兼具的动态影像。
数字短片因为其制作和传播形式不同,有很多类型,不同学者之所以对数字短片界定各异,源自于各自从不同层面对数字短片进行界定。在此,笔者从题材、制作方式、传播载体三个层面分别列举当前数字短片类型。
根据题材表现不同,数字短片类型可分为:影视短剧、艺术短片、MV、专题片、广告短片、宣传短片等。
按所选制作手段的不同,数字短片在类型上又可分为:DV短片、实物动画、三维动画、平面动画、flash短片等艺术形式。
从传播载体角度也可将数字短片类型分为网络短片、电视短片和移动数字短片(包括手机、mp4、公交移动电视)等。
二 数字短片特性分析
1 媒介认识原则角度分析数字短片
为了更深入了解作为新型媒介的数字短片的媒介特性,根据威尔伯•L•施拉姆认识媒介的八条媒介认识原则[3],下表列出数字短片和传统媒体代表广播、报纸的比较。
(1)从刺激感官角度
媒介符号的通道通常包括听觉、视觉或是其他,数字短片和电影、电视一样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刺激感官,而传统媒体广播、报纸刺激感官的通道均只有一种,分别为听觉、视觉。
(2)从各种媒体接受反馈的渠道和速度不同角度
数字短片接受反馈的渠道和速度明显要多与广播和报纸的反馈渠道和速度。无论是网络上的数字短片或者是手机数字短片,都能获得在线的评论或者及时的反馈。
(3)不同媒介对传播活动可控性不同角度
在大众传播中,总体而言网络环境下的数字短片也和报刊一样可控性要强于广播和电视。对于数字短片和报纸,可以灵活控制续,而广播和电视可控性差,只能被动接受。
(4)不同媒介使用不同的讯息代码
从讯息代码角度区分不同的媒介,数字短片的讯息代码主要以声音图像等形式出现,比以文字或者语言形式出现的传播媒介直观、形象。从讯息代码看,数字短片和电影电视类似。
(5)不同媒介的信息增值能力不同
媒介的信息增值能力,即有不同的信息覆盖和信息分享能力。数字短片和广播、报纸相比,不但能够被许多人分享,而且视听媒介还可以为文盲提供一定的便利。
(6)不同媒介保存信息的能力不同角度
广播传播转瞬即逝,而印刷媒介在保存信息方面占有优势,数字短片如果处理得当也具有较强的保存信息的能力,如可以以数字光盘的形式保存或者存储于电脑硬盘,但和报纸相比,数字短片保存信息能力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7)不同媒介克服弃取的力量不同
不同媒介克服弃取力量不同,即不同媒介的传授双方管理紧密度不同。例如,我们可以打断阅读报纸的活动,一定情况下可以打断正在观看的数字短片,打断正在收听的广播的活动却要费劲的多。
(8)满足专门需要的能力不同
大众传播媒介在满足社会的一般需要方面迅速而且有效,但在满足特殊、专门的需要方面较差,尤其是视听媒介。
2 冷、热媒体角度分析数字短片
根据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分类,媒介有冷、热之分,通过这样的区分,他强调了运用媒介的重要性。热媒介是能够“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某个器官的媒介,清晰度是指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充分、完善的程度。根据他的分类,数字短片可看作是热媒介,他们没有留下很多空白让受众去补充和完成,接收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因此,热媒介需要受者参与其中的参与其中的程度低。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且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如补充、联想等,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电视电话漫画谈话等属于冷媒介,数字短片不属于其中。
三 数字短片主体情况分析
数字短片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独有的媒介特性。由于拍摄数字短片需要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技术,目前数字短片制作者主要以青年群体为主。对国内最大的数字短片网站,三杯水DV文化网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发现,DV创作以青年为主,其中创作者主要为大学生,即便是民间DV其内容也是大多以大学生活为主线[4],或者创作者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
另外,从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短片大赛的举办到各大高校电影协会的成立,投入到数字短片创作中的青年学生逐年递增。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网站了解到,“高校数字短片大赛暨数字短片创作学术研讨会”2007年举办以来,至今已举办三届,参赛作品数几乎呈倍数增长。
虽然这只是一个省级的比赛,吸引的是省内一些高校大学生,以及部分省外高校学生参加,但还是能够看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数字短片的创作中来。数字短片的主体为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既是数字短片内容的主要接受者,也是数字短片的主要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传播和传递内容的优劣、积极与否取决于主体的媒介素养,因此,数字短片的特性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
四 数字短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1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是指教育学生了解熟悉大众传播资源的内容,理解大众传媒的本质,掌握运用传媒的基本技能,学会管理自己的传媒事务和传媒生活,建立与传媒合理互动的关系。我国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始于1997年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4]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首开《媒介素养》专业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已经开设“媒介素养”课程。
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主任陆晔教授指出:“相对于欧美和港台地区由民间组织、教育研究机构、公共媒介、政府组织等共同推动的社会运动,目前中国内地所开展的有关媒介教育的尝试,其社会影响力和效果都还十分有限。”[5]因此,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深入关注任重而道远。
2 数字短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数字短片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所特有的媒介特性,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自由的拍摄手法等都对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启示颇多。
(1)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媒介教育的体验性
媒介素养是人的实际素质和能力,单纯依靠理论说教和道德教化很难提高,一定要结合实际展开教学,强化学生对媒介运用的切身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远远不及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有效。[6]制作数字短片的过程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良好途径,因为制作数字短片涉及到视频、音频等媒体技术的操作和使用,以及内容正确和积极与否的判断。大学生制作数字短片也可帮助其大致了解新闻媒体的工作性质,帮助其确立理性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数字短片的制作实现媒介素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媒介教育的体验性。
(2)鼓励数字短片创作,强调媒介教育的多元性
大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和想象力,对媒介发展中的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一部数字短片的制作,不仅涉及到技术的运用,声音的感知,也包括剧本的创作,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创造力,若能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与长处不仅可以创作出符合审美的优秀作品,也有助于开发各自的优势智能。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及媒体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得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平台,尤其对于青年而言,这是展示自我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学生是自我表现欲望较强的人群,数字短片的出现,再加上数字短片的非专业性和制作成本的低廉,使得它被众多有思想的大学生所青睐,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诠释这个世界,表现自我感知的魅力,从而帮助大学生找到自我。
(3)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发挥媒介教育的探究性
目前多数学校媒介教育的师资来源于新闻类或教育技术专业,师资的紧缺必然会影响课程开始情况。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可以定期聘请媒介从业人员开展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通过选修课、竞赛、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媒体参观、媒体见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营造积极的氛围,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当然,在媒介教育中数字短片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对于网络上流行的数字短片了解颇多,若能借由数字短片自身的力量,不仅能够引起兴趣,更因为这些数字短片主要由青年制作,容易引起共鸣。若内容不健康或者思想倾向不正确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大学里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学的设计以及物质保障、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字短片对其的启示只是冰山一角,无论是对数字短片的深入研究还是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都值得相关人员长期关注。
参考文献
[1] (法)玛丽-特雷莎•茹尔诺,曹轶译.电影词汇[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25-126.
[2] 单仁慰.多媒体时代下的数字短片――从制作、播放平台和市场化看数字短片[J].电影评介,2008,14:75-76.
[3] 董璐编著.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5-118.
[4] 任儆.在大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5,(4):26-29.
数字媒体技术的特性范文5
媒体一方面受社会大众的影响,一方面向大众输出影响,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然而在数字媒体出现之前,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由于时间空间的原因媒体与大众之间互动很少。然而数字媒体可以使媒体和大众之间的信息传播和反馈瞬间完成,实现真正的即时性沟通和互动,在此基础上大众参与和体验数字媒体的影响可以发挥到最大化。
创意设计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发展
一个具有好创意的设计可以创造和促进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交流和认识。数字媒体环境下,创意设计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艺术,通过数字媒体这个载体才能很好地呈现给大众,因此数字媒体对于创意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而创意设计对数字媒体也有很大的依赖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数字媒体本身也就是一种创意设计。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富于创造、充满创意发展的时代,通过数字媒体每个人都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传播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和事物的创意看法。数字媒体特有的虚拟化和即时性的传播方式,使得任何好的创意设计可以迅速地被大众接收和创新。数字媒体把创意设计带入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数字媒体的特性,创意设计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的互动性。相对于传统媒体形式,数字媒体作为新媒体,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把现实中的各种艺术设计形式结合起来,并且虚拟化。大众通过数字媒体可以参与到其中,与各个艺术创意的设计者进行沟通和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意设计者对于大众诉求的了解,这彻底改变了以往设计者独自表达理念的方式。充分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参与,大众在参与的过程中队信息接收、理解甚至是再创造;另一方面是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是大众有了身历其境的感觉,让他们深入到艺术设计者所营造出的艺术氛围中,也更好地了解了创意设计。
(2)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如今,艺术设计和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显现出明显的时代文化特征。按照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我们可以把艺术设计的演变大致分为手工制作时期、机械制作时期和数字网络时期。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创意设计面临一个宽泛的空间。数字媒体艺术有着工学和艺术的双重特质,数字技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创意设计领域。数字设计不仅是一种工具,其本身也是一种创意。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技术,意味着创意设计新的操作方式、设计形式和设计理念。现在,好的创意设计越来越离不开数字技术,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3)多学科的融合。数字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学科专业划分的限制,使得电影、动画、电视、互联网和流媒体等多种艺术和技术形式有了相对统一的技术形态和视觉艺术。数字媒体将数字技术、视觉艺术和数字文化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并将不同门类的艺术设计者和数字技术工作者在一个共同的平台工作,在融合多学科的技术形态上形成新的创意设计。因此可以说,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创意设计是计算机互联网科技和多种艺术形式继承和整合,也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这对于艺术设计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文化诉求的多元化。数字媒体出现,使得人们更容易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于不同种群的人们文化不同,他们对于创意设计的认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一种新技术被引入社会之后,人们必然要产生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要加以平衡,否则新技术会遭到排斥。因此,数字技术虽然让创意设计表达更加形象,但是创意设计面对不同文化的诉求仍然要重视平衡性,要融合不同文化的特征,在文化诉求方面要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结束语
数字媒体技术的特性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学时分配;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531-02
Discussion on Teaching the Cour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Speciality of Computer
ZHANG 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on teaching the cour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cludes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period assignment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Through near three year practices, the teaching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period distribu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1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从多媒体技术原理和应用的视角,对多媒体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做了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音频处理技术;计算机动画;多媒体视频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和著作工具。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述
重点: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数据的特性与表现形式,多媒体关键技术。
1) 多媒体的概念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分类。
2) 多媒体数据的特性与表现形式掌握多媒体数据的特性与表现形式。
3) 多媒体关键技术 理解多媒体关键技术。
第2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重点: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磁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显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3) 磁存储系统及工作原理掌握磁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磁盘阵列RAID技术。
3) 显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掌握液晶显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显卡的工作原理。
第3章多媒体光盘存储系统
重点:光盘的结构与记录信息的原理。难点:光驱读取光盘的方式。
1) 光盘存储系统了解光盘存储系统的特点和分类,掌握光驱读取光盘的方式。
2) 光盘的标准了解常见光盘的标准,掌握VCD和DVD技术的区别。
3) 光存储介质的结构与工作的原理掌握光盘的结构与记录信息的原理。
第4章多媒体音频信息处理
重点:音频文件的格式,MIDI的工作原理,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难点:音频信号的数字化。
1) 音频信号及其概念 了解音频信号的形式,理解声音的三要素。
2) 声音信号的数字化掌握模拟音频信号的数字化过程。
3) 声卡理解声卡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4) 音频文件的格式与处理软件理解声音文件的格式,掌握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
5) 乐器数字接口---MIDI了解MIDI系统的组成,理解MIDI的工作原理。
第5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重点:图像处理中的色彩学知识,图像文件格式。难点:图像数字化过程,PhotoShop用法。
1) 数字图像处理概述了解数字图像的概念,理解图像的分类。
2)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3) 图像与图像数字化过程 掌握图像数字化过程及原理
4) 图像处理中的色彩学知识理解色彩模型、色彩三要素、颜色深度和位平面
5) 位图绘画与编辑理解滤镜、通道、图层、蒙版的概念。
第6章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处理技术
重点:矢量图格式的特点,三维真实感图形的生成技术
1) 计算机图形学概论了解图形的概念,理解图像和图形的区别。
2) 三维真实感图形技术掌握三维真实感图形的生成技术。
3) 矢量图格式与绘图软件理解矢量图格式的特点,了解常见的绘图软件
第7章多媒体视频信息处理
重点:视频的数字化过程,视频文件的类型,YUV模型。难点:premiere的使用。
1) 视频基础知识理解视频的定义、了解视频的分类
2) 广播电视信号及其标准了解广播电视信号制式,理解YUV与RGB彩色模型。
3) 视频的数字化过程掌握视频的数字化过程,理解数字视频的采样格式
4) 视频文件的类型和处理软件理解视频文件的类型,掌握premiere的使用。
第8章计算机动画
重点:计算机动画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1) 计算机动画的概念理解计算机动画的定义。
2) 实现计算机动画的主要技术与方法理解计算机动画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第9章多媒体数据压缩与编码
难点:统计、预测、变换编码的工作原理,JPEG和MPEG压缩编码和算法。
1) 数据压缩编码技术概述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理解对称压缩和不对称压缩。
2) 统计编码、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理解统各种编码的思想。
3) 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和运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掌握 JPEG和MPEG压缩编码原理。
第10章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与著作工具
重点:理解多媒体著作工具的分类。难点:掌握Authorware的使用。
1) 多媒体著作工具了解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特点,理解多媒体著作工具的分类
2) 常用多媒体著作工具介绍了解常用的多媒体著作工具,掌握Authorware的使用
3) 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4) 实验教学环节
3 结束语
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近三年的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法”为导向,围绕以上教学内容设计了很多视频、音频、图像、动画方面的实用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应用到的,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制作个人证件照,视频处理中给视频制作字幕配背景音乐等等。在课程结束时,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部分同学还将自己的作品上传优酷等视频网站,有很高的点击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钟玉琢.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辅导与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林宗福,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