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

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范文1

关键词:音频压缩编码;MPEG-1标准;杜比AC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852-02

Digital Audio Compression Coding Technology Research

ZHANG Xue-feng,ZHANG Yao-jun,PAN Yun

(Xinyang agricultral college,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An audible signal and text, graph, picture,cartoon, video frequency is one of important multimedia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commences fro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voice, introducing a relevant audio to compress coding of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parameter, and discussed development present condition and foreground of digital audio, introduced MPEG-1 audio standard and Dolby AC technology.

Key words:audio compression coding;MPEG-1 audio standard;Dolby AC technology

1 引言

对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需要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要使计算机能实时地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然而由于数字化的声音,图像等媒体数据量非常大,要实时地传输和处理这些数据就必须对其进行压缩编码。

2 声音的基本特征

自然界的声音极其复杂,一般来说声音是由空气中分子的振动而产生的,可近似地看成是一种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的函数,通常用模拟的连续正弦波形描述声波的形状,基线是测量模拟信号的基准点,振幅表示声音信号的强弱程度,声波的频率反映出声音的音调。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和记录二进制的数字信号,必须对声音信号数字化,数字音频才能够像文字和图形信息一样进行存储、检索、编辑和其他处理。通常我们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量化,编码转化成数字信号。

3 音频信号编码的基础

采用数字音频获取声音文件的方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量大,音频信息文件在未压缩的情况下所需存储空间的计算公式为:

存储容量(字节)=采样频率×采样精度/8×声道数×时间

以CD为例,其采样率为44.1KHz,量化精度为16比特,则一分钟的立体声音频信号约占10M字节的存储容量,也就是说一张CD唱盘的容量只有一小时左右。

研究表明,直接采取PCM码流进行存储和传输存在着相当大的冗余,因此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统计分析结果也说明,在语音信号中主要包括时域冗余和频域冗余。另外考虑到人的听觉机理特征,也能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对于音频的压缩理论的研究,是从人耳的听感系统开始的,首先第一个特点是人耳对各频率的灵敏度是不同的,在2K-4K频段,很低的电平人耳就能听到,其他频段时,要相对高一点的电平才能听到,这就是说在听觉阈值以下的电平可以去掉,相当于压缩了数据。第二个特点就是频率之间的掩蔽效应,其实就是指人耳接收信号时,不同频率之间的相互干扰。当电平高的频率点和电平相对较低的频率点同时出现时,电平低的频率点的声音将听不到。因为人耳的灵敏度不一样,所以不同频率点的掩蔽程度是不一样的。低于掩蔽阈值的的信号将不再编码,高于掩蔽阈值的信号将重新分配量化比特值进行压缩,这是MPEG能得到较高的压缩比又能保证音质的重要原因。第三个特点是短暂掩蔽效应,指在一个强信号之前或之后的弱信号也将被遮蔽掉。这样利用人耳的感觉特性,对数据流本身进行压缩,做到既能降低码流又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码流的效率,而又不影响音质本身。由此可见,音频编码的目的就在于压缩数据,通常数据压缩会造成音频质量的下降和计算量的增加。

4 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算法

4.1 基本原理

如同数字通信系统一样,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声音信号被编码成二进制数字序列,经传输和存储,最后由解码器将二进制编码恢复成原始的声音信号。如图所示。

设计声音压缩编码系统考虑的因素有输入声音信号的特点、传输速率及存储容量的限制、对输出重构声音的质量要求以及系统的可实现性极其代价。因此在实施数据压缩时,要在音频质量、数据量、计算复杂度三方面进行考虑。最简单的数字编码方法就是对声音信号做直接的数模(A/D)转换。

4.2 音频信号的编码分类

从方法上看,声音信号的编码方式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波形编码方法、分析合成方法和混合编码方法。

波形编码方法要求重构的声音信号的各个样本尽可能地接近于原始声音的采样值。这种方法的编码信息是声音的波形,编码率在9.6Kbps~64Kkps之间,属中宽带编码,重构的声音质量较高。但波形编码易受量化噪声影响,进一步降低编码率也较困难。典型的波形编码技术有PCM、ADPCM、APC(自适应预测编码)、SBC(子带编码)、ATC(自适应变换编码)。这里,前三中属于时域方式,后两种属于频域方式。波形编码的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可获得高质量的语音。

参数编码方法通过建立起声音信号的产生模型,将声音信号用模型参数来表示,再对参数进行编码,在声音播放时根据参数重建声音信号。参数编码法算法复杂,计算量大,压缩率高,但还原声音的质量不高。

混合型编码是将波形编码的高质量与参数编码的低数据速率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编码方法。

由此可见,编码的作用其一就是采用一定的格式来记录数字数据,其二就是采用一定的算法来压缩数字数据以减少贮存空间和提高传输效率。压缩算法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有损压缩指解压后数据不能完全复原,会丢失一部分信息,压缩编码的基本指标之一就是压缩比,它通常小于一。压缩越多,信息丢失越多,信号还原后失真越大。根据不同的应用应该选用不同的压缩编码方法。前面我们讲的波形编码方法,分析合成方法以及混合编码方法都是属于有损压缩。

4.3 音频信号压缩编码编码质量评估

音频的质量与其频率范围有关,音频信号的频带越宽,所包含的音频信号分量越丰富,音质越好,根据频率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音频分为电话语音级\调幅广播级\调频广播级和宽带音频级等四个质量等级。国际标准确定音频编码的数据速率在128Kbps以下。声音重构的质量跟编码的数据速率及编码算法有关。评估数字波形编码系统时,可以用信号/量化噪声比(SNR)作为准则,信噪比越大,声音质量越好。但是音频系统的最终准则应该是人耳听觉上的准则。然而,这种听觉上的准则很难客观量化。现在最常见的音频质量评估法是主观评估法。

主观评估标准是以平均主观平分(MOS)标准来度量,它分为5(优)\4(良)\3(中)\2(差)\1(劣)五个等级。一般频率达到7kHz可评为5分;对于符合长途通信的高质量语音,MOS可评4分;当语音质量有所下降,但尚不致妨碍正常通信时,MOS可评3.5分。

声音重构质量不但与编码数据有关,还与编码算法有关。一般地说,声音重构质量随数据速率减小而减低。

5 音频压缩编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从1937年A.H.Reeves提出脉冲编码调制(PCM)以来,音频压缩编码技术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尤其近20年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语音编码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在音频压缩标准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是MPEG-1音频(ISO/IEC11172-3)。MPEG-1按复杂程度规定了三种模式即层Ⅰ、层Ⅱ(即Musicam,又称MP2)、层Ⅲ(又称MP3)。目前广泛使用的VCD的音频压缩方案为层Ⅰ。层Ⅱ(Musicam掩蔽模式通用子带集成编码与多路复用)复杂度属于中等,广泛应用于数字音频广播、数字演播室等数字音频专业的制作、交流、存储和传送。层Ⅲ是综合Musicam和Aspec(自适应谱分析听觉熵编码) 的优点提出的混合压缩技术,MP3的复杂度最高,编码不利于实时传输,在低码率下有高品质的音质。MPEG-1的压缩编码采用子带压缩技术。子带编码的基本思想是将信号分解为若干子频带内的分量之和,然后对各子带分量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性采取不同的压缩策略。具体压缩过程:首先,将输入的PCM数字声音信号通过时频映射实现子带分割,将宽带音频信号分成32个子频带。同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运算,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出各子带的掩蔽特性。由于掩蔽特性的存在,减少了对量化比特率的要求,这样,不同的子带可以分配不同的量化比特数。另外加上CRC校验码,就可以得到标准的MPEG码流。在解码端进行相反过程即可输出原PCM码流。可以说MPEG-1标准的制订方式决定了它的成功, 这一思路甚至也影响到MPEG-2和MPEG-4音频标准的制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立体声形式已不能满足受众对声音节目的欣赏要求,具有更强定位能力和空间效果的三维声音技术得到蓬勃发展。而在三维声音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声道环绕声技术。更准确地说,环绕声应该是一种声音恢复形式,其新技术的含量实际表现在随着这种形式发展起来的一些数字压缩标准上。Dolby AC-3技术是由美国杜比实验室主要针对环绕声开发的一种音频压缩技术。在5.1声道的条件下,可将码率压缩至384kbps,压缩比约为10:1。它将特殊的心理音响知识,人耳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先进的数码信号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这种“数字多声道音频处理技术”。Dolby AC-3最初是针对影院系统开发的,现在在影院系统,HDTV,消费类电子产品(如LD、DVD)以及卫星广播等方面也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环绕声压缩技术之一。

6 结束语

当今社会是个数字化社会,音频信号的数字化传输是通信的发展方向之一,数字化广播高清数字电视,伴音多媒体网络通信, 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得到开展,数字音频技术也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本文从声音的基本特征出发,对数字音频压缩编码知识作了相关介绍, 我们可以看出各种不同的压缩技术,其算法的复杂程度(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音频质量、算法效率(即压缩比例),以及编解码延时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去选择不同的压缩算法,最后讨论了数字音频编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甘娜.多媒体应用基础(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2]房建,左涛,陈婷.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技术及其应用[J].信息技术,2004,28(2):9-11.

[3]马华东.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

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 艺术与数字技术 新媒体 方法

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各项数字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同样,在艺术设计领域,作为艺术与数字相结合的产物,新媒体环境下的艺术设计亦是如此。本文通过以下几点,探讨了新媒体艺术设计。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与网络科技的紧密结合已经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亦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获取、处理与传递信息,信息时代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新媒体这一全新概念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通常所说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指新技术支撑体系下的传统媒体艺术设计的新形态,其中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如网络技术、通信媒介、云计算等。同时,新媒体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上亦与传统媒体有着天壤之别,如手机系统终端、数字代码语言、多媒体光碟、虚拟云等新媒介。当然也有一些是从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它们更多地是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技术后所形成的媒体方式,如电子杂志、数字电视、电子报、数字广播等。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传播速度迅速、范围广泛

新媒体艺术设计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解决传统媒体之间的交流障碍,帮助媒体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主要载体是互联网、通讯终端等无线技术,借助高新手段在传播速度和范围发挥拥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传统媒体如需一条新闻消息,往往要通过记者采集、综合、信息转发等多项环节。而新媒体在传播程序上较为简单,只需简单的下载、上传,就能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和共享,传播形式除文字外,还有图片、音乐、视频等,多样化优势明显。

(二)传播费用较低

传统媒体在制作、传播等环节往往花费较高,人们获取信息也承担一定的经济费用。而新媒体则较大程度上减少了以上环节的费用,一般都是免费传递信息给人们。

(三)互动性强

传统媒体在信息交流时,受限于时间或空间的阻碍,互动性较弱。而新媒体则在互动交流与双向沟通上拥有较大的优势,可满足人们对于信息选择的主动性需求,并依靠新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的多项交流。

三、新媒体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新媒体艺术设计全面的认识

由于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包含艺术设计学、现代媒体学、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多方面内容,故对其在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复杂性、融合性等特点。而现阶段国内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研究上缺乏深刻的思考与吸纳,传统艺术设计理念犹存,对新媒体艺术设计上的认识程度不够,未能与时俱进追随新媒体的发展潮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巨大的市场需求,制约了新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

(二)缺乏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化人才

众所周知,专业化、系统化的设计人才是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基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自身属性,要求艺术从业者既要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美术设计等美学理论,也需对媒体领域的影视创作、视频设计、音频剪接等流程理解清晰。而当前教育架构下的设计人才的知识体系较为狭窄,仅仅熟悉设计理论或设计流程,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缺乏总体的认识,这并不能满足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

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实现

(一)提高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

为促进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相关企业应加大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与重视力度。需要全面认识到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复合型的新兴学科,其在内涵理念、艺术特点、艺术形式、设计要点等方面的新特征、新变化,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并挖掘符合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模式。此外,还应积极走出去,与艺术设计理念先进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大胆引进吸收最新理念和创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并积极创新。努力塑造出完美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新产品,满足艺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

(二)培养专业化艺术设计人才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高等艺术院校要深入研究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新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教育培养方案和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既拥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又能熟知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方法,如此在新媒体艺术设计后期的专项培训和辅导下,必然能够成为称职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为我们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此外,艺术领域诸如平面设计、环境设计、书籍编排、装饰设计、摄影摄像等专业学科并不是互为独立的,各学科之间处于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系状态。因此艺术高校可根据学科研究与现实状况,努力建立自身健全的动态教学资源体系,为各学科之间的信息互动与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搭建艺术教学新平台,培养学生的设计功底与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

结语

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现代数字科技发展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当前,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传播更加全面和深入,成为艺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也存在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研究,完善专业体系架构,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打造成熟市场,才能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的现代媒体产业与艺术产业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邱志勇.新媒体美学――兼论数字艺术的本质与特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1).

[2]曹光辉.数字技术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剑南文学,2011(7).

[3]郑飞.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之我见[J].艺术科技,2013(2).

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范文3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技术应用;动漫设计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显然动漫的设计与制作已经成为了我国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其中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的设计与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数字媒体从静止到运动,从视觉到听觉,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从线性阅读到非线性阅读,新的造型手段侧重了新的视听效果,刷新了受众的视知经验。为动漫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并丰富了设计的手段,为其开辟了崭新的空间。

1.动漫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三维动画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虽然最初并不为人看好,甚至许多动漫专业人士也一直认为是动漫产业的旁门左道,但近年来,从早期的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泰坦尼克号等大片中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到后来的海底总动员、冰河世纪、怪物史莱克等一批全三维数字化电影的推广,直到现在的功夫熊猫,阿凡达,复仇者联盟创下的票房纪录,不难看出一部部三维动画大作的成功已经充分说明了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世界动漫产业正朝向一个全新的、空前的领域健康发展。

动漫产业最早所包含的就是动画和漫画两个部分,漫画是动漫的基础,他是出现更早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相对来讲它的制作成本更低,制作难度也较小:而动画则是进入电子时代后的产物,随着电视,电脑等新的传媒手段出现而诞生的,虽然出现时间晚但进步卓越。现阶段,动漫产业设计与制作专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不但要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过硬的手头功夫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更具目前动漫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动漫行业的阶段性发展要求来培养动漫人才,逐步培养适应动漫产业岗位需要的新型技术型人才。

2.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内涵以及主要内容和要求

2.1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内涵

所谓数字媒体技术,指的就是对数字媒体的信息经行收集、处理和输出等方面的研究,该技术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和通信的技术等几种学科的一种综合性技术。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也正在该产业的设计与制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数字媒体技术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对数字媒体信息进行获取、处理、管理、输出等方面的理论和系统,由此可以得出,数字媒体技术的主要内容有信息获得与输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其中计算机图形设计技术主要应用在数字产业的动漫行业。数字媒体技术所需要的学习课程有:艺术课程和计算机课程,其中艺术课程包括Flash、Photoshop、3DSMAX、后期编辑与制作、处理技术、流媒体设计技术等,计算机课程包括JAVA设计、VF应用、C语言设计技术、V语言设计技术、图形处理技术、动画技术、游戏设计技术、网页设计等等。数字媒体技术是在以计算机的基础上来实现动漫、影视等艺术的新型科学技术,应用数字媒体能够有效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崛起。

3.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产业中设计与制作的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动漫市场发展速度持续增长,在进行设计和制作动漫产品时,使用以前陈旧的技术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了,基于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数字媒体新技术正在悄然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给动漫设计与制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际的动漫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不管是二维还是三维动画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在动画设计方面的成就都是不容小觑的。

3.1数字媒体技术在二维动画设计制作中的应用

与以往的设计技术相比较而言,数字媒体技术在制作设计二维动漫有着较强的优势,主要应用表现为:一是数字媒体技术用以制作和设计动漫作品时,主要是以关键帧为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根据已经设置好的关键帧,画面由设备自动生成动漫的中间画面,而且生成的动画人物动作反映速度特别快且流畅和清晰;二是动画作品设计中,对象描线上色较为方便,而且易于掌握,只要点击自动处理图像,系统会自动生成为理想的画面。

3.2数字媒体技术在三维动画设计制作中的应用

在数字化背景下,三维动画已经和二位动画有着较大的区别,二维动画主要是以简单的单线对对象进行描绘,然而三维动画有着逼真的视觉效果、光线效果等优点,自从应用了数字媒体技术,三维动画设计和制作工艺和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对于三维动画的设计和制作的而言,其有着较为复杂的流程,其中包括设计形象、建造对象模型、灯光设计、设置关键帧以及生成动画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和制作的应用,而且其带来的效果是较为明显的。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使得动漫制作更加省时、更加精细、特技效果更加优良,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中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观众的兴趣,这不仅使得动漫制作的时间缩短,更提高了动漫的制作水平和效率,促使企业生产出更加优良的动漫产品。

4.关于数字媒体技术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要求

一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来丰富动漫设计,而不是完全依赖于高科技。纯粹的高科技展示,开始可能会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喧宾夺主,失去动漫的本质之后,观众也会慢慢的厌烦这种形式的动漫,它自然会慢慢消亡。一定要牢牢的围绕动漫的本质特征,以人文东西为主,辅以高科技,恰当的把握好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界限,才可以促进动漫发展,使其更加生动,这样的动漫才可以长久的拥有生机。

二是坚持中国特色动漫,适当借鉴国外优秀影视作品。不可否决,国外存在大量的优秀动漫和影视作品,但是我们的动漫设计应该杜绝亦步亦趋的模仿,走中国特色才可以有出路。一方面要迎合观众的口味,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中国特色,两者结合创作独特的人物风格。像在《宝莲灯》中,小猴子、噶妹的造型都是美国化的。小猴子带有明显的好莱坞印迹,虽然活泼可爱但是毕竟还是别人的。中国特色不是一个概念化的名词,不是讲述中国故事,就是中国的。还是那句话,影片的内核才是关键,动画制作要避免抄袭这个倾向。

三要在动漫设计与制作应该充分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动漫人才,在实际的动漫工作中,注重培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重视责任培养,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水平。重视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一定注意保持前瞻性。在后备军的培养中,应该重点加强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学习,注意实践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得动漫设计人才有着较大的发展潜质,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

5.结语

毋庸置疑,当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给艺术的表现提供了越来越多样的可能性,从而开始了设计的新思路、新手法、新形式。在当代信息化的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基于互联网与软件的数字媒体技术在设计和制作二维动画及三维动画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作用,伴随着数字动漫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媒体技术为动漫设计者提供了较多的方便,但是在实际的动漫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还是不能忽略动漫艺术的本质要求,所以需要在充分利用好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在以严格坚持动漫创作的根本要求上,进行设计制作动漫,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其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罗祥远.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范文4

创意产业的一般含义和特征

国外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看法:

创意产业:艺术的商业之道。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E・凯夫斯运用产业经济学和现代合同理论着重考察了艺术的商业化过程。他认为,与物质制造业不同,创意产业所提的商品和服务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或是单纯的娱乐价值。创意产业包括书籍和杂志印刷业、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有声唱片、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时装、玩具和游戏等。

点石成金的创意经济。英国的约翰・霍金斯从“创意经济”的角度提出,创意是个人的创新,包括“无中生有”或“赋予既有事物某种特色”。创意有两种,一是个人的新创意,二是在此基础上制造创意产品。而任何创意都拥有“个人性”、“独创性”、“意义”三个基本条件。霍金斯认为,创意未必就是经济行为,而一旦创意具有了经济意义或产生了可供交换的产品,创意就可能是经济行为。因此,创意经济是由创意产品(经济产品和服务)之间进行的交易。

国内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看法:

创意产业或创意经济:概念、特征和意义,我国学者厉无畏等人对“创意产业”作出了较全面的界说。他们认为,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同属于知识产业。郭辉勤提出,创意经济学是研究以创意为主的文化产业的应用科学。它是以创意为主线去审视文化产业,其具体研究对象是创意经济型产业和创意经济型企业。

新“创意经济”论:周子琰、姜奇平等人在《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中指出,理查德・E・凯夫斯的创意产业经济学认识到了内容生产、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产业规律,却忽视了技术革命特性也决定着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当下,中国乃至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凯夫斯的学术观点为蓝本,掀起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但“凯夫斯理论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所以说它是‘旧’创意经济,或现代版创意经济;而我们今天提出的新创意经济是要把网络革命内生于生产方式,来搞创意经济,所以是后现代版的创意经济”。①他们从工具的使用、创意的产生、需求的变化、利润的创造、创意人才的涌现等方面,生动地论述了以网络革命为基础的新创意经济与“旧”创意经济的区别。

从上述情况可见,虽然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探索为时尚短,然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已经对此作了大量的探讨。他们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论述,为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把握其含义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主要体现在:

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的大多数研究,尽管也部分论及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是从一般文化产业的意义进行考察的,他们对“创意产业”的划分也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化产业的领域,没有突显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应当突出“数字创意产业”的研究和探索。

新“创意经济”论或“后现代版创意产业”论虽然极大地突出了信息革命或网络革命的创意经济的重大影响,论证了新“创意经济”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运行机制和规律,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于新媒体的“创意经济”的发展仍然要以一定的文化资源为基础,与传统的文化产业、部门具有多产业渗透、融合的重要特征,且数字创意经济本身即包含了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的活动。

所以,我们认为,研究“创意经济”或“创意产业”,既要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创意经济或产业的重大影响,将数字创意产业置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导位置,把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考察一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指标;同时,又不宜把数字创意产业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割裂开来,而应当重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质和渗透、融合关系。

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定和特征

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定。笔者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而所谓“数字创意产业”是指建立在文化资源基础之上,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主要以人(个体和团队)的精神创造力、技艺才能为动力的企业及其以数字化、网络化生产方式进行的文化价值的创造、传播和交易等活动,也包括运用文化创意和新技术提高传统文化产业附加值的活动。在外延上,构成数字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部门包括通信增值文化服务业、互联网文化服务业、文化和娱乐软件业、现代影视业、数字(网络)游戏业、动漫业、数字(网络)出版业等,同时还应当包括这些核心产业部门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和延伸的产业化形式。如数字动画与传统出版业的结合、现代影视与其他文化部门的融合等。

“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与西方一些国家和组织提出的“内容产业”的概念有某些相通之处。但是,“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内容产业”的概念的区别在于:其一,“内容产业”的概念主要关注的是数字类产品的文化内容,而我们使用“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既认同“内容”和“创意”对于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根源性意义,又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文化资源、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具有的革命性作用;其二,与“内容产业”的概念把新、旧媒体截然分开不同,我们使用“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同时还强调数字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关联性、渗透性和融合性。

数字创意产业的基本构架和基本特征。根据上述数字创意产业的界说以及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实际,可以把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基本构架描述为:

从这一构架可见,数字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连接的方面:

数字创意产业是主要从事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文化、艺术、娱乐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的产业。与传统的物质制造业乃至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较,数字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的依赖最少,且具有可迅速和广泛传播的特征。数字创意产业的精神生产特征,决定了其产业链中决定性的环节在于人的创意或创新;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可迅速、广泛传播的特征,又是影响当代经济生活中人们的创意能够转化为产业的重要因素。

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数字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基础。数字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要以一定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或依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艺术创造活动为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根本上看,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于丰富和创造人们新的生活样式。

个人或团队的精神创造力、技艺才能是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源或动力。数字创意产业体现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它不仅依托于特定的文化资源,而且必须以新技术革命为契机,以创新为立足点,实现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超越;它不仅需要以个人或团队的精神文化创新为动力,而且需要以个人或团队的技术创新为动力。因此,缺少具有创意的人才或者缺乏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发展数字创意产业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数字创意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进行的文化价值创造和增值活动,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为基本的技术平台的。而数字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电视、电影技术等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共同基础,同时,数字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强烈的网络传播特性和网络扩散的外部效应。因此,是否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是数字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标志性特征。

数字创意产业具有多产业融合的特征。数字创意产业是以多产业融合的企业集群为载体而实现价值创造、传播、交换和价值增值过程。这不仅因为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正通过各种方式趋于融合,由此使三类不同的业务、市场和产业也日趋相互渗透、融合,而且,由于文化本身是具有广泛的社会生活总体性的概念,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通过向传统文化产业渗透、扩展,形成两者的融合、共生,共同构成或延长了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

界定数字创意产业的根据和意义

我们认为,之所以需要提出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主要的根据和意义在于:

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的兴起,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信息化、网络化之间的依存关系。美国《在线》杂志执行编辑凯文・凯利曾经指出?押“通讯是社会的基础,是文化的基础,是人文和个人认知的基础,是一切经济系统的基础。这就是网络如此了得的原因。通讯与文化及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讯技术改革远远超越了仅仅是一个产业部门的范畴。”通讯“在文化、技术和观念上震撼着我们生活的根基。”②凯利的这段论述,深入地揭示了当代信息网络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应用,改变和造就了人们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的诸环节和诸方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没有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的转型,没有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技术的推动,要实现文化创意的大规模产业化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数字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产业,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虽然我们仍然认为我们是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③传统的工业化模式是以大规模工业发展为核心,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社会发展目标,以无限制的能源、原材料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带来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宣告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的总危机。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新的产业群的崛起,使经济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其特点是以更少的物质资源消耗和更多的知识或智力的投入,获得高效的、更少负面影响的健康、持续的经济增长。从当代产业发展的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一种超越,而数字创意产业则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又一次超越。因此,以对数字创意产业的界定和认识为基础,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重点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提高其水平和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

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估,是考察一定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重要依据。信息化、网络化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数字化过程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④数字创意产业引领着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前锋,预示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通过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更为准确地揭示该国家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方式,判断其文化创意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注释:

①周子琰、姜奇平:《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新星出版社,2006年。

②〔美〕凯文・凯利:《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萧华敬、任平译,广州出版社,2000年。

③〔美〕约翰・奈斯比特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④〔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

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范文5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民营企业;企业文化

网络正深刻地改变着这个世界,对于媒体来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网络的冲击,网络新媒体正在异军突起。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给民营企业文化及其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了难得的机遇,民营企业文化如何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好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网络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网络新媒体还没有一个普适性的定义,但学者一致认为,网络和数字技术是其技术基础,无线和卫星通信网是其物理载体,手机、电脑等是其传播终端。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是信息和娱乐,传播形式不仅仅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更多的是上述元素所组成的融合体。因此,网络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颠覆,使媒体从技术、传播、角色到功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质的变化。1.融合性和即时性。数字化的网络新媒体将信息形态、传输方式和接受终端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彻底打破了时间、空间、角色、传递方向的限制,体现了融合性。网络新媒体的物质基础是网络,网络信息传播和扩散的速度非常快。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等,网络新媒体基本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过滤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递中受控的状态,使信息的交流更加自由流畅,实现了即时性。2.双向性和互动性。传统媒体的信息流是单向的,反馈缺乏,即使有反馈,也是有很长的延时,而且反馈的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而网络新媒体的信息流是双向的,传递和反馈完全可以实现同步性。3.个性化和群组化。网络新媒体所提供的服务是个性化和群组化的。所谓个性化是指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是指网络服务商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网民,甚至可以根据某一个网民来提供具有特色的定制化服务。群组化是指网民之间或者网络服务商之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领域、需求将可提供的服务组合起来,实现需求的共享和服务的共享。这是传统媒体基本无法实现的。4.生产者和消费者。传统媒体服务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界限很明确的,服务内容的创作、加工和传播一般都是有特定的机构按照一定的规程完成的,而服务的消费者主要的活动只是被动接收提供的服务,完成信息的传递或享用。网络新媒体则打破了这种模式,尤其是打破了媒体服务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实现了两者自由互换。比如抖音的短视频,网民不仅可以观看、欣赏、评价别人的视频,也可以自己创造视频,并上传到平台实现共享和传播。5.移动性和开放性。现在网络新媒体的接收终端主要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只要它们连接了网络,就突破了传统媒体服务的时空限制。比如你可以随时去观看你喜欢的电视剧,而不用在特定的时间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电视剧的播放。而传统媒体的硬件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不具有开放性,导致媒体服务内容也很难共享,比如电视的服务内容就很难移植到广播上。

二、网络新媒体的基本类型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新媒体,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多功能通信融媒体平台(微信、QQ等)、短视频软件平台(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微博、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等。1.多功能通信融媒体平台。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 年开发的依托智能终端(主要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通信服务免费应用程序,目前为所有主流电信运营商运行网络和操作系统平台所兼容。微信通过其社交插件实现其共享流媒体功能。截至2020 年6 月微信已经覆盖国内智能手机96%以上。QQ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前推出的类似通信服务免费应用程序,相对于微信强调通信的保密性,腾讯QQ突出实效性,功能更加强大,更适合大容量的共享流媒体运行。2.短视频软件平台。短视频软件平台的代表是抖音和快手,它们都是面向全年龄、全地域的短视频自媒体平台。平台可以实现用户即时信息的分享、传播、反馈等。任何用户,只要有兴趣,会使用手机,都可以摄制个性化的短视频,并在平台上自己的作品。传统媒体一般是规模宏大,人员众多,投入巨大,流程复杂的组织机构;而类似抖音和快手的短视频软件平台则是典型的草根媒体,在这样的平台上可以自主延伸出多种低成本网络新媒体形式,加大丰富了媒体的生产、加工、传播途径,进而成为网络新媒体的后起之秀。3.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平台是这几年兴起的网络新媒体重要成员,它一般是在现场设置相对比较简单的信号采集系统,在直接接入导播平台,经过简单的处理后,上传服务器,通过网络提供给客户。网络直播平台充分挖掘了互联网的潜力,这种方式为产品推广、会议交流、讨论测试、调查反馈、培训提高提供了全新的操作平台。

三、民营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民营企业文化属于比较难以准确描述其内涵的词汇,是民营企业在各类经营活动及自身发展中不断积累和升华的、以价值为标志的个性化的文化经营模式,具体体现为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遵循的企业意识、企业价值、企业道德、企业规范和准则的综合体。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呈现以下两大基本特征:1.权威压制个性。民营企业文化往往过分强调管理者的权威性,一般企业员工很难参与决策或发表管理层面的意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切听领导、一切领导负责的企业文化的心理定式和思维模式。2.人情压制制度。民营企业很多是家族式管理,管理者往往以自己的情怀来处理矛盾和管理公司,在关键时候,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方式往往轻而易举就突破了制度约束。

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其生存与发展环境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都有巨大的差异,同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也大相径庭,面对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1.认识不足。大部分民营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策划宣传活动,只不过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把这些活动从现实场地转移到网络上而已,注册一个公众号,一个微博,发一些抖音,搞一次直播等,而且内容也是以产品销售为主,企业文化基本上是一带而过。2.制度过多。一般的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大后基本上都喜欢制定庞大而复杂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员工。但这种方式如果不配合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因素,不仅效果不大,甚至还会削弱企业发展动力,打击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益。3.教条空洞。有些民营企业对自己的企业文化不了解,也不注重培育,而是非常热衷于设计出自己的企业文化。这种设计出来的企业文化,不仅空洞无力,而且往往过于标新立异,不是企业的真实写照,也对员工起不到激励作用。4.缺乏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培育和传播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需要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企业自身发展的阶段进行不断调整和创新,而中国的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这样的意识和工作方式。同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不注重企业员工的首创精神,不结合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职业规划,喜欢闭门造车,生搬硬套。

五、网络新媒体对民营企业文化的挑战及对策

网络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必将给民营企业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实时性使得企业员工的思维结构、行为方式、核心价值观等都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企业文化建设内涵、方式、途径等也必将发生巨变,可能会给企业文化的建设带来新的现象和问题。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虚拟性,在增加了企业员工主体性的同时,也给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言论和行为提供极大的方便和隐蔽性,使原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可能会完全失灵。因此,如何应对网络新媒体给民营企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化危机为机遇,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重新构建民营企业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1.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多元传播方式,整合企业网站、微信、直播、抖音等平台在进行产品销售的同时大力宣传和推广企业文化,重塑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2.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互动功能,强化企业与客户、领导和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双向交流,实时反馈,并在这些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发展、提炼、升华企业文化。3.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呈现的多样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把企业文化中抽象的概念、制度、价值等变得具体、生动、活泼。通过这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企业文化的精髓潜移默化地传递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实现企业文化的升华。4.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对问题反映的实时性,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正确引导企业和社会舆论,不让客户对企业有误解,不让竞争对手有可乘之机,不让企业员工产生不满和困惑,维护企业的正面形象。

参考文献

[1]桂楹松.融媒体背景下网络新媒体专业新闻采编课程改革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20 (16 ):49-51.

[2]石惠中.“互联网+”时代中企业文化创新策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20 (04 ):88-89.

[3]伍赛特.网络新媒体发展趋势研究及展望[J].传播与版权,2020 (01 ):104-105+108.

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范文6

关键词:数字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法;革新探索

1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数字新媒体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技术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更好地掌握新媒体时代的新的设计方法与技术。同时,要求学生能将创新性思维更好地融入设计过程中去,这对传统的程序性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法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1.1 教学方法相对传统落后

数字新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技术性要求更高,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环境下的多种实用技术。然而传统以讲授法为主的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缺乏形式创新与必要的情境教学,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的单一形式进行,学生很难在枯燥的讲述过程中对视觉传达技术与理念形成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并且,教学方法不能体现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性特征,理论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缺乏必要的动手操作机会,理论教学时学生没有实践机会,实践教学时又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更新较慢

根据数字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有效更新教学方法是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背景,当实践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时,教师往往表现出对现实束手无策的状态。首先,教师不能有效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不能根据具体教学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进;最后,数字新媒体对视觉传达教学形成的巨大冲击,使不少教师盲目照搬国外的教学方法,完全摒弃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2 数字新媒体时代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数字新媒体不仅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技术革新,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说,创新是数字新媒体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在更广阔的领域重新审视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方法,使新的知识以更加有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视觉传达教学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功能性。

2.1 注重教学方法与虚拟现实对接

数字新媒体最大的特征是以虚拟现实为背景,在主流媒体上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新运用。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应当以促进学生掌握数字新媒体时代的新技术为目的,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实现教学方法与虚拟现实对接,应当以更直观的形式将数字新媒体的特点介绍给学生,切实丰富教学手段与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

2.2 注重教学形式上的跨界创新

数字新媒体时代使视觉传达设计更具娱乐性和交互性特征,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灵感以及创新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关注电影、舞蹈以及材料等各个领域的内容,从而形成独特的表现风格。以往单纯培养学生信息传递能力的教学方法正在向多学科的跨界教学方式方法转变。其要求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法能有效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秀和典型方法,能打破教学形式上的限制,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媒介、影像、材料等多种形式融入视觉传达设计当中,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新表达。

2.3 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引领作用

教学方法的作用不只在于使学生掌握数字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技术手段,更在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视觉传达设计观念,从而使学生能站在更宏观的层次有效把握视觉传达设计的高度。首先,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方法应当体现出整合性特征,能吸收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应当体现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能够对学生有积极的启发性作用。最后,具有引领性特征,能引导学生以崭新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视觉传达设计,使视觉传达设计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合理地反映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3 数字新媒体时代教学方法的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手段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跨界融合成为数字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基本特征。为了使学生适应数字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这些变革以新的教学法予以体现。

3.1 项目教学法的广泛应用

使视觉传达设计围绕具体的项目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现情景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最有效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形式。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设计实践活动的主人,学习的重点由此过渡到学生掌握知识上来。其次,为学生设定工作任务。学生需要围绕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最后,可以围绕典型设计案例进行充分点评,使学生进行必要的总结反思,更好地整合学生的技术能力与理论知识。为了有效促进项目教学形式创新,应当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3.2 体验式教学的逐步推广

将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体验式活动有效结合,是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发展需要和能力水平,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视觉传达设计活动的意义与方法。其次,促进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模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指导下,能在同学的合作与交流中完成作品的设计,从而感受到视觉传达设计的乐趣,使学生获得设计成就感的同时,培养起必要的团队协作意识。最后,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提纲挈领的指导,在于教师对学生关键时刻的必要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验时密切结合理论,达到锻炼的目的。

3.3 个性化教学的鲜明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基础上的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不仅要有助于讲授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还要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个性特征相对接,榇吮匦胧褂梅合个性教学特征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围绕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需求选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样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效地展现出来。其次,教学方法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应当结合当前的数字网络时代背景,结合互联网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从而有效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调为学生设定宽泛的要求,让学生有空间充分彰显自己的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重点提倡形成个人的设计风格与设计思路,从而使学生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

4 结语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不仅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决定了学生是否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培养综合型的应用人才需要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不断根据新的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