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科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科学理论范文1
摘要: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要求,本院护理部在重点落实“三基”的基础上,按“二级乙等”医院建设管理标准,从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技能要求和言行规范入手,制定新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办法和质控指标,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调入或新聘护理人员近50名。但新进护理人员入院后,发现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规范、应激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护理管理尤为迫切。
1.2方法
(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1]。护理部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
(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一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新进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
(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
(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
(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新进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2]。
(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新进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2]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进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新进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
(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3]。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月一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
2效果
2.1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新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新进护理人员的成长。2005年以来,本院对近年来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电除颤、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呼吸皮囊操作等抢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2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每批调入、聘用的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新进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2.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本院通过对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2003年妇产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骨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护理部被评为浦江县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同年11月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近两年来,全院业务总收入亦有所增长。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率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社,1990.38.
人文科学理论范文2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人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的人文素养包涵着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同情心和责任心的建立,学生在这个层次需要具备逻辑性与自我理解能力;中级的人文素养包涵着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视,学生在这个层次需要具备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和自制能力;高级的人文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最高境界,其包涵着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对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重视,这个层次的学生具备有顽强的意志力,能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新课改明确要求,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必修学科,从学科的特点上看,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是实用性和人文性的结合。语文自身包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可以从人文内容中进一步体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根据课文了解和认知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了解人类的高尚情操,学习人生哲理,增强人文情怀。尽管培育学生是学校教育中各个学科共同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但就语文学科而言,其在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语文作为母语科目,代表了民族文化的奠基层,也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精髓,语文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意识、思维、人格的其中一部分,通俗来说,人文就是“人”和“文”的统一。因此,语文学科与人文内涵的关系密切,若要培育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要侧重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不单纯是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学习过程,其必须先是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进而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文情怀的濡化过程,更是学生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自我的过程。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更重要的目标应该培养人,即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其不断完善自我。若将语文课堂教学看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则相当于曲解了课堂教学的本意,这种片面的理解会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
二、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人文素养培育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制定出不同的实施方案。而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时可以适当地融入人文素养的内容,在课堂中精心准备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教学情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此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管理的显性管理方面和隐性管理方面加入人文素养培育的内容。
(一)课堂教学管理中显性的人文素养培育
课堂教学管理中显性的人文素养培育是最直接的,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管理的外在管理方法表现出来。首先体现在语文教材的内容上,当前,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以及丰富有趣的人文知识,富有极高的人文特色和时代气息,在课堂教学出现突发状况时,往往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结合课堂中营造的人文气息,冷静沉着地应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因势利导,妥善处理。例如,在上课时,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外边突然响起了吵闹声,这意想不到的强烈刺激,学生的注意旁移了。有经验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不再讲下去,停顿片刻,稳定一下学生的情绪,甚至与学生一起关注突发事件,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讲到什么地方了?”这样问会引起全班同学的追忆,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回到原来讲解的内容上来。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保护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受外界干扰,以冷静处理的方式,让学生渐渐学会自我管理,进而实现自我意识的升华,为人文素养的培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课堂教学管理中隐性的人文素养培育
课堂教学管理中隐性的人文素养培育是一个间接的培育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运用情感方式感染和启发学生,利用肢体语言,目光对视等形式带动学生学习语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人文教学场景的创设,产生主动了解语文的欲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精神家园的归属感。
(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科学理论范文3
1、 体育学: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2、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指运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互相关系、基本规律等体育本质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3、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人体科学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
4、 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级学科体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它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规律,为球类、田径、体操等诸多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科研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人文科学理论范文4
很多煤炭企业对人员在职培训的投入较少,传统的薪酬福利制度,根本无法有效激励职工得工作热情,这些均会造成国有煤炭企业人才的不断枯竭现象,也直接导致国有煤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明显下降,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加强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点
(一)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基础实施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国有煤炭企业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基础,这也是转变当前国有煤炭企业人事管理现状的关键。所以,要积极转变过去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以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依托,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提升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效率,通过树立和推广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为基础,把内部竞争机制作为引导因素,从而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二)积极建立适合煤炭行业特点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行业特点为基础,以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模式为根据,针对企业的人才结构和组织架构,积极构建具有现代煤炭企业特点,并且具有内部竞争机制的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该体系必须可以同时兼顾国有企业和煤炭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诸多特性,在加强对行业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与管理的系统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把国有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总目标,实现积极的人才储备和减少人才流动,以此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三)构建煤炭企业的内部竞争机制,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传统的国有煤炭企业在各项人事管理中,由于用人机制僵化,导致竞争机制缺乏,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普遍较低,加之对职业的发展缺乏规划,很多人才未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最终导致国有煤炭企业出现人才缺失和技术改革与创新无法推进的局面。所以,国有煤炭企业应当针对内部竞争机制进行研究,积极地从竞争的机制着手,加强构建现代化的用人体系,要善于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积极创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用人环境,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
三、加强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新形势下,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改革方向,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尽快构建企业岗位的职责评价体系,对全体员工的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并依据评估的结果,来开展企业内部人员的岗位工资和职责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对岗位职责评价体系的全程跟踪,对职工的本岗位工作绩效实施评估,并运用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的分解,来衡量职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参照岗位的职责来制定相对量化的考核指标,真实客观地反应出职工的岗位工作和效能。要结合经济手段,奖优罚劣,积极为打造具有实施力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来创造条件。
四、结语
人文科学理论范文5
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一个基层科研单位想要获得新的突破,必须有一个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载体,才能积极推进科研事业持续性发展,因此我们把博士后工作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来抓。一是积极开展联合培养。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水涵院博士后工作站与中科院寒旱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曾先后通过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进站4名。研究院以博士后培养为切入点,注重与联合培养单位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以委托课题研究、专家咨询、项目论证等,为研究院的科研管理和业务拓展提供专家支持。二是广泛扩展生源。在中国博士后网、兰州大学等多个网站博士后招生信息,在甘肃农业大学博士通讯录、祁连山水涵院网站、张掖林业局网站、张掖市绿洲论坛等媒体介绍博士后工作站,使水涵院博士后工作站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三是邀请指导专家负责博士后的进站考核工作。组成专家指导考核小组,本着“择优录用、宁缺毋滥”的原则,经过能力测评、研究课题计划书论证等,确定录用人员,进站博士后须做开题报告,专家对其选题论证后方可正式入站。四是规范管理,抓好博士后日常服务工作。从健全组织机构着手,制定工作站发展计划和措施,建立与中科院寒旱所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制度,完善管理细则和办法等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职责、专家指导小组职责,博士后进出站及研究成果管理办法,工作逐步走向正规。此外,为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多次派员参加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组织的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管理能力。五是研究费用保障、专项津贴补助落实。对于引进的博士后,研究院给予同行内具有博士学位正式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全国博管会的《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要求,为每名博士后配套每年2万元的日常科研经费,专项用于博士后的调研、、会议交流。
2.完善措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如果不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完善“造血机制”、形成“内生热量”,就不可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博士后培养方面,一是选准项目。研究院从发展战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课题研究方向,并邀请指导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在项目的选择、确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的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保证研究成果能够产生比较明确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二是建立博士后例会,开展博士后沙龙活动。为了及时掌握博士后的课题研究和业务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召开例会,汇报研究进展、交流业务信息、共同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注重提高博士后群体的业务能力和知识体系。举办博士后沙龙,做阶段性研究成果演示,同时邀请院外专家做专题讲座、同行业的博士后进行成果交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政策讲解。三是鼓励博士后参与各类高层次的学术论坛和研讨活动。组织博士后积极参加高层次论坛。比如绿洲论坛和“生态经济与张掖转型跨越”等各类高级研修班,提高学术水平。四是加强日常考核和激励约束。确定博士后在站研究的工作任务和考核要点,按季提交书面汇报材料并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奖励挂钩,根据年度考核情况,给予差别化的年终绩效奖励;定期考核不合格予以警告或退站处理;违反行内考勤制度按文件有关规定处理;博士后研究成果得到专家组考核通过给予适当奖励;申报各类课题成功获批给予一定比例配套经费资助;参加生态科研部门课题研究受到好评给予适当奖励。
3.院地合作,实现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在中科院寒旱所和水涵院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主要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祁连山中段典型季节性积雪流域、水源涵养区大野口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流域产水能力与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关系、亚高山灌丛特征与生态水文过程的关系等,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SCSD期间论文8篇,取得地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认定成果2项。与此同时,在单位内部产生了“鲶鱼效应”,促进了人才素质的提升。博士后人才引进,使研究院科研人员的学习氛围开始活跃,形成了“博士后向科技人员学业务经验,科技人员向博士后学前沿知识”的良性机制。一批业务骨干主动参加高层次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视野。在博士后工作站的配合下,研究院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正在快速推进,在地方科研院所群体中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部分地方科研院所到我院了解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情况,明确申报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想法。此外,在站博士后积极建言献策,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宜居宜游”绿洲论坛会议为契机,广泛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索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交流也提高了自身学术水平,开阔了眼界。
4.继往开来,持续做好博士后工作
人文科学理论范文6
关键词: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共性与个性科学性
节目主持人专业的形体训练方法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理论性,但目前在市场上找不到一套针对节目主持人或表演专业的形体训练教材和教学法。即使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主持人专业,但形体课的授课内容也因教师自身学习经历的差异而各有不同。
在全国范围内,培养本专科学历舞蹈教育人才的院校只有北京舞蹈学院等几家,并且每年只有几十名舞蹈教育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在各级各类中等学校、青少年宫及艺术文化馆等机构有成千上万,再加上各级高等师范中的音乐系科等,社会对舞蹈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极为庞大的,而北京舞蹈学院的这几十名毕业生相对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虽然也有一些由专业团体“退役”下来的演员从事艺师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国家对从事教育工作人员学历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晋级与专业职称评定中容易遇到一些障碍。鉴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就不得不启用高师音乐专科毕业,且有些舞蹈特长的人员来“替补”,又由于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容量极为有限,这些人在上岗后就普遍地显露出如舞蹈基本功底不扎实、编导与教学水平偏低等缺陷,使正常的教学进程与质量无法保障。
另一方面,社会和媒介对节目主持人的需要日益增多,高等院校的主持人专业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0多家高等院校设有主持人专业或专业方向,另有一些高校则在中文、新闻、大众传播和艺术类专业里开设主持人专业的课程。但是,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仅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尚在摸索之中,而且教材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规格。
因此,形体训练要借鉴舞蹈基本功科学系统训练中的“法”,形成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法,即形体基本功。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播出时首次打出“主持人”字幕,以庞啸为代表的5位出镜记者以“主持人”身份出现于荧屏;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空中之友》节目出台,推出主持人“徐曼小姐”。这两个节目的相继面世,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诞生。
从宽泛的意义上看,节目主持人与记者、编辑、播音员一样都是隶属于广播电视传媒机构,服务于观众的传播者,而播音员与主持人又是直接面向观众,以有声语言及体态语进行传播的职业传播者。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中,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最具亲和力的传播者。具体地说,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从根本属性说,主持人是党的宣传工作者,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广播电视媒体中以有声语言(含体态语)进行传播的人,此其社会性;另一方面,从特殊性说,主持人以观众信赖和喜爱的朋友身份,以与观众平等的关系,以“个性化”“人格化”及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是最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此其人际性。
据科学家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语言(只是字和词)的作用仅占7%,声音(语言、语调及其他声响)占38%,而占55%的信息是无声的。从人们获取信息的角度来看,来自听觉的信息占11%,80%以上的信息则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就告诉我们,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受众的视觉需求,忽视了在言语播报中非言语信息传播的作用,就等于丢弃了应传递的大部分信息内容。这是不符合电视传媒基本特性和违背电视传播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成为一名全才的电视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在提高播音水平与技巧的同时,必须努力掌握运用形体动作进行非言语传播的基本体能技巧,才能使电视传播达到应有的水平。
在视屏传播中,有声语言的播报和运用形体语言进行无声有形的信息传播,是完成具有视听特性的视屏传播工作的两大支柱。电视节目主持人传达信息、表达感情,不仅要运用口头语言,还要运用主持人的主体形象和体态语言。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说也是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审美对话。优美而富有个性的主持人形象和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能增强受众的信任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给受众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享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是一种以主持人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空间距离及服饰等为手段传播信息、交流感情并诉诸观众的无声语言,又称副语言。体态语是形体语言,它的基础训练是形体的训练。然而,主持人的形体基本功训练与舞蹈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既有着相同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
舞蹈是一门科学,它对人体有着科学的训练方法。每一个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舞蹈时,都要接受正规的训练,从地面训练到把上训练再到中间训练。这个训练过程是在基本功课上完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并充分地训练到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形态、基本的舞姿,各种技术技巧及舞蹈专业人才所需的协调性、表现力、节奏感及对音乐的理解。
主持人形体的基础训练要借鉴舞蹈科学的训练方法,这样才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大学本科主持人专业的学生在入校以前基本上都是高中生,他们是一张“白纸”,可能什么都不会,既没有学过舞蹈也没有学过表演受过语言训练。有接触过的也是少数人,他们在小时候上过训练班,或者中专在某个艺校就读。但大部分学生因文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在生活中形成了他们的自然体态。如扣胸驼背、斜肩脖歪、胯部松懈等毛病。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的把正确的用力方法和舞姿教给学生,如何肌肉用力,怎样让线条更长一些,怎样才有延伸感,怎样才能更加挺拔不松懈等。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和规范化,要有阶段性地进行训练,要遵循从地面训练到把上训练再到中间训练这样一个螺旋式提升的规律。一、主持人和舞蹈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训练的时间是不同的
1.舞蹈专业有中专五年制或六年制的,大学是四年制,因为舞蹈的特殊性,所以舞蹈演员都要从小(11—13岁)开始培养,在这9到10年当中基本功几乎每天都在学都在练。
2.在大学4年当中,主持人形体课有一年或有两年的。在实践教学中,形体基本功应占一年,每周两次课,每次90分钟比较适合。特别对于17—22岁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形体发展成熟、日趋定型的阶段,这正是形体塑造的关键时期——形体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接受训练的愿望强烈。如能抓住这一特定时期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形体训练,并开掘、发展出他们对于形体美的自我意识,将正确的形体意识、形体状态和身体发展结合起来,对于今后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在借鉴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是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舞蹈演员所需要的技巧、旋转、大跳及软开度等,不适合主持人的训练。所以,形体在基础训练中做动作的要求上也要和舞蹈专业学生做动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区别。
1.舞蹈中站一位脚,尤其芭蕾要求胯跟一定要开。主持人则可以站小八字步,胯跟自然。
2.舞蹈中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时脚后跟带动,胯跟要求打开;主持人训练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时用力点在脚掌,胯跟自然,或者在平行步上进行擦地。这样肌肉的线条、弹性、延伸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走路时也不会像芭蕾舞蹈演员一样外八字脚。
二、主持人形体基本功的训练在音乐伴奏上与舞蹈的区别
1.舞蹈基本功在课堂上,有钢伴教师,是现场钢琴伴奏,好的钢伴还能根据动作的需要。
而弹性音乐,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
2.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一般没有钢伴教师,音乐也不是现场伴奏,因此,音乐大部分
是教师自己找的,且这些自己找的音乐很多都是学生们熟悉的,因此,学生会很有兴趣,在做动作时也会更加用心。这样在熟悉的音乐中做动作,可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三、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与舞蹈基础训练的相同之处
1.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的物质载体都是人体。
2.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在没学本专业以前,都是一张“白纸”。
3.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在刚开始学习本专业时,都要进行基础的训练。
4.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肌肉要有延伸感和挺拔感。
5.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学生要有协调性和松弛感。
6.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学生要有节奏感,要理解音乐。
7.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遵循螺旋式提升的规律。
8.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形体美的自我意识。
9.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注重内涵外雅的气质。
总的来说,一个节目主持人如果缺乏良好的形体就等同于是缺少了表现体态语的“本钱”。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必须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借鉴舞蹈基本功中的动作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训练,才能将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与协调性、内心节奏得到提高,使身体更加协调统一,达到形体挺拔、动作和谐的境界,并充分展示出人体内在与外形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参考文献:
[1]王鸿昀.对高师音乐专科舞蹈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舞蹈研究,1996年4月.
[2]吴郁,侯寄南著.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与形体传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