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媒体技术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媒体技术概念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75-04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媒体早已开始了与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数字媒体领域,并渗透到了教育、经济、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与服务之中,前景广阔,也引起了全世界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关注,而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近几年,我国除在政策上引导与激励数字媒体产业上发展之外,对数字媒体相关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
据笔者统计:自2000年至2011年9月份,我国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院校已有110余所,甚至已有院校开始了硕士或博士层次的数字媒体技术教育。可见,我国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体系已经初见雏形,而国外的数字媒体学科的发展较之国内先行,学科研究更加细致。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内涵、研究内容,学科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这对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建设有一定的助力,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促进数字媒体技术从业人员间的相互交流。一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内涵
在我国110余所设置了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专业名称直接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院校60余所,授予工学或理学学位,包括首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浙江大学;二是开设“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的院校50余所,授予文学学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
就现状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这两个本科专业在人才选拔来源、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去向上有所区分,从而让人产生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理解。但笔者认为:从学科本质上来讲,这两个领域应该归为一个学科范畴,即“数字媒体技术”学科。我们可以从技术与数字媒体这两个概念自身的解释上去理解。
其一,从“技术”的概念上理解:哲学角度,技术被认为“是社会存在的一个方面,它包括人类社会中通过技术创造发明在历史上形成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即人为了达到自己所选定和提出的目标,在自己的一切生活领域中使用着的物质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从这一角度而言,艺术创作其本身也是在生活领域中使用到设计方法的过程与结果,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意识也是技术概念下的一种方法体系。因此,数字媒体中的艺术创作也是运用到了数字媒体中的技术体系。
其二,从数字媒体其本身意义上理解: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媒体”泛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产生、记录、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从信息技术的角度上,“数字媒体”可划分为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的感觉媒体(内容产品);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信息处理工具),也称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数字媒介设备)。由此可见,数字媒体中的技术包含三个方面:数字化内容产品的创造技术(创意技术),数字信息编码处理技术(加工技术),数字媒介技术(传播技术)。
由上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应是一个涵盖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范畴,是一门包括了信息技术与艺术技术的综合性技术;而且数字媒体中的信息技术除了内容产品的创造技术之外,还包括数字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媒介技术等其它方面。
事实上,我国台湾地区在《2004台湾数位内容产业白皮书》中定义“数字内容产业”为:“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并加以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而2005年,我国发表的“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对数字媒体给出的定义是: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可见,数字媒体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字内容产品,更关注了产品应用、消费和服务的过程。因此,这里涉及的数字媒体技术不应仅仅是数字媒体内容产品技术,而是应该还包括产品应用与消费、服务与评价过程中的支撑技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国学科体制范畴下,数字媒体技术应该关注的是包括数字媒体产品技术在内的,数字媒体生产、应用、消费与服务的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技术,是宏观概念上的技术(哲学领域范畴的技术),是一个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技术与人文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体,如消费与服务过程中的服务与管理理论也是其研究范畴。
宏观而言,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研究范畴,其研究对象是数字媒体产品及其应用服务,研究范畴包括对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利用与管理、服务与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给出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定义是“数字媒体技术是研究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及其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二 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现状
一个完整的学科设置除了有细致务实的研究内容与方向之外,更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美国是数字媒体产业大国,其数字媒体技术学科体系的建设也相对较为完备,因此对比探究中美两国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研究与建设现状,能更好地让我们把我与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体系。
1、美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
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几所大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以数字媒体产品技术为重心的学科设置、以数字艺术创意技术为重心的学科设置、以数字媒体信息处理为重心的学科设置。
数字媒体技术概念范文2
关键词:数字媒体 传播 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5-0256-01
如今社会中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开始使用数字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之所以会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这种“新媒体”将传统的一对多的广播传播模式转变为多点互动的多播、点播和组播等多种传播模式。要想对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进行深入了解,还应该首先对数字媒体的相关概念进行认识。
1 数字媒体相关概念及其本质
1.1 数字媒体中媒体、媒介和传媒的概念
如今在各种传播领域,媒体、媒介和传媒常常被混淆使用,其实这三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媒体、媒介和传媒都是用来传播信息的,但是它们所传播信息的范围有所不同,媒介作为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中介,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体或者机构,一般是指储存信息的物质手段,其中典型的媒介有录音带、电视机和卫星等。而媒体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图片、文字、声音等信息实体,另一种是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信息载体。传媒实质上就是为广大群众传播信息的组织,如电视台、报社等。
1.2 模拟和数字的概念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必须依靠稳定的信号,依照信号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其中模拟信号是指一种连续的物理量,这种物理量用函数表示就是一个在时间与振幅上的连续,最典型的模拟信号就是不断变化的电磁波。数字信号指的是一种数字量,用函数表示就是一种离散函数,最典型的数字信号就是连续变化着的电压脉冲。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1.3 数字媒体的具体内涵
在2005年出版的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中就对数字媒体进行了定义:数字媒体作为数字化的内容作品,是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主体的,并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整个过程。也有专家对数字媒体的涵义进行了简述:数字媒体就是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从广义上来说,数字媒体就是将传播的各种媒介进行了数字化,在这种数字化环境中,数字媒体代表了所有信息与传播的形式。
1.4 数字媒体的本质
数字媒体的本质就是将传统的传播媒体进行了数字化,使媒体以数字的形式得以存在。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数字电视,就是将传统的电视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对数据进行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进行代替,最后通过数字电视机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数字化处理转换成人类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图像和声音。
2 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
数字媒体的传播主要是指数字媒体通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整个过程,在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字媒体传播的特点有互动性、整合型和多样性,真是因为数字媒体传播的这些特点,使得信息接收者拥有更多的自,信息行业、电信业和大众传媒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交叉,实现了跨领域企业之间的整合,受众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获取更多的信息。
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传播模式而言,其优越性不仅表现在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核心进行信息传播,也发展和创新了更多点互动的多播、电波和组播等传播模式。数字媒体用于传播不同的内容和信息就形成了不同的传播模式。
按照传播要素的关系来分析,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F2F模式。这种模式也被称为是面对面模式,它是人类出现最早的传播模式,也是被社会各领域应用最为频繁的传播模式,它被所有媒体追求。面对面模式也可分为几类:第一种是P2P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传播者与信息的接收者面对面进行交流;第二种是E2E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受传者与信息的受传者面对面进行交流;第三种是P2P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传播者与信息的传播者面对面进行交流。(2)R2M模式。主要是指受传者要想获取想要的信息,可以通过媒体进行,例如用户可以利用阅读器为自己订阅喜欢的新闻。(3)M2R模式。这种数字传播模式主要是媒体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向受众推送一些相关的信息。其中典型的M2R模式就是用户在登陆QQ过程中,界面会自动弹出各种新闻列表。
按照传播要素的多少来分析,数字传媒的传播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O2O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受传者是一对一进行交流的,例如现今网络上流行的Email网络聊天就是O2O模式。(2)O2A模式。这一模式与O2O模式形成了对应关系,主要是指传播者与信息的受传者是一对多的形式进行交流的模式,例如,FTP服务和博客。(3)A2O模式。这种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是指多个传播者对应一个传授者,也就是简单的多对一型的信息传播模式。(4)A2A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传播者与信息的受传者都不是单一的,两者都包含多个个体,也就是所谓的多对多型信息传播模式。例如,人们常使用的BBS。
3 结语
总之,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参照物,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其传播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本文所介绍的几种模式外,还有更多的传播模式,并且每一种传播模式都直接去研究和探索。而无论对哪一种数字媒体传播模式进行了解和研究都必须熟悉数字媒体中的相关概念和本质,然后根据实际生活中所使用到的数字媒体传播模式进行了解,从而对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进行合理分类。
参考文献
[1]王文君.教育传播涵义及教育传播学研究范畴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8).
[2]刁永锋.数字化学习的教育传播模式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数字媒体技术概念范文3
数字内容产业链迎合当今全球低碳经济时展趋势。新媒体艺术的数字虚拟资源彻底消解了以自然实体资源消耗为主导的煤电与机械等传统能源模式,虚拟能源旨在通过创新、智力资源筹建与低损耗特质,继而触发产业多元化,构建再循环体系,减少高碳能源消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绿色生态文明,是现代经济持续性发展与生态环境改进双赢的一种新型产业经济链模式。
新媒体艺术中的数字内容产业链在其主导的价值链、企业链与供需链等关联性中,其资源的纯粹性与产业的多元化始终贯穿其间:基于移动媒体网络、在线实时通讯、超级链接、楼宇多媒体、触摸媒介、数字动画、数字杂志等媒介技术,创立以拟像、交互和共享为标志的新经济模式,构建起创意产业,信息产业,传媒产业,娱乐产业,旅游产业等经济产业链,其全面渗入的领域包括数字动漫,平面设计,网络游戏,展览展示,广告,咨询业,旅游业,远程教育等整个社会公众媒介系统。
一、时基传输与眼球经济
2001年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眼球经济”,其阐述的重点着重于后工业时代,资金、信息、知识、资本和劳力的供应都已十分充足,而一种潜在的稀缺资源正浮现水面,这就是注意力经济中的消费者的注意力。从其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稀缺资源的配置与有效利用已成为当今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时基媒介”基于光纤光缆传输,超越了传统时间与空间的划分,在其时间的革新中促成了“时间即事件”概念的形成,同时也成为“眼球经济”可能性的平台基础。
时基媒介以跨越时空界限而聚合信息,时间成为其媒介采样、传输与回放的唯一价值参照,由时间引发的媒体自身之内、媒体与媒体之间的实时同步,其中的数据流层则蕴含了极其庞大的服务层,因为在面对多个媒体数据流,通过相应的时间同步方案,保证各个媒体信息能够按照规定的次序出现持续性的传递给用户,进而有效删减了中间繁琐的应用环节来聚合大众的初始感受力。信息已成为一种“景观”(居伊・德波Guy Debord),它裂变了生产方式与消费意识形态,商品已成为一种景观性的意识形态之消费。
由时基传输带来的信息实时共享,一方面瞬息万变的信息不再受时间性的限制,使得大量的影像、咨询、声像、动画等由服务器向客户终端实时性、持续性传送,用户可以于第一时间内网罗来自全球众多的共传、共享资讯。另一方面就是对空间概念的革新,实时共享使得现代都市生活成为一个重叠的“U”型世界,因为其链接与传输方式已完全“扁平化”了,中间繁琐的交替应用环节被彻底消解,由广褒地域空间所引发的时效性秩序也不复存在,启动与到达成百倍的缩短,使得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内爆”(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而这正是由媒体本身所引发的各领域之间之界限丧失,价值爆于媒介自身。
因此,眼球经济不再受传统经济模式中关于主动与被动,即主客体之间的限制,并已潜入当下人们普通经济生活之合理授权。资本利益价值将最大化的集中在时基媒介之中,如今天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微博、手机频道等代表数字媒体上的所有资产,其中包涵了物质性实体产品与创意衍生性虚拟产品,进而达成注意力经济之受体与资产提供之主体之间合理换。而其时基传输价值链源头将引发企业链的链锁反应,如平面设计与创意规划生成的广告创收;由网络和其他数字平台运营成为生成的服务性消费创收;由中介、导引环节发展生成的信息交流创收;庞大的物流费用;由软件开发以及知识产权投资生成的一系列创收等,“眼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又反作用于原创设计、艺术、传媒、程序编写等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机构的增多,人才传输与专业教育领域的附属产业链的扩张与繁荣,有效增多竞聘岗位,解决了社会的就业问题。所以,以时基传输、实时共享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潜藏着构建新型世界文化产业经济结构与运作模式的强大价值体系。
二、数字动漫的虚拟沉浸
20世纪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其“拟像(simulacres)”概念中着重阐述了基于媒介革新,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正向拟像、仿真社会加速转变,这并非简单停留在“仿造”层面,而是:缺席已还原为存在,暂存已成为一种常态,虚拟已为一种真实的“在场”,摹本已没有了原本,因为原本已成为了一种“拟像”。新媒体艺术中的虚拟沉浸效能正使得人们生存于某种“拟像”世界当中。“虚拟现实”已成为一种现实。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沉浸通过对人类综合感知系统的重新整合与调配,创建包围式叙述,虚拟模型创建,时空穿越,边缘体验搜索等技术概念化,构建起如奈西塞斯式的“梦想”(异想的可行性)存储数据库,在创造身体生理到心理感知全新包围式体验,实现深沉梦幻沉浸与交互完美体验同时,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实现人与外部客体的深度的交互融合。
那么以虚拟沉浸与交互体验技术为主要“变现”渠道的数字动漫产业,凸显了以媒介自身技术革新促成新型产业经济链的典型案例,同时在国际竞争中已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与文化输出的新兴支柱经济力量。数字动漫产业可以极大的发挥智力创意性价值链,借助各区域各地域的文化属性,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借助区域市场的区间专业化分工、协调以及多维性需求,以虚拟沉浸为体验的头脑风暴、眼球风暴创意为核心,以大众传媒机制载体为合作形式,带动一系列周边产品开发的供需链而成的产业链架构。
就当前动漫产业链案例而言,日本ACG产业链的高端技术与成熟市场确实有目共睹,成为日本的文化输出主要渠道和第二大支柱型产业。虚拟沉浸技术新媒体产业链的构建将如同原子裂变一样引发潜在的巨大经济链锁反应:处于价值链源头的原创设计、形象创作、技术研发、项目策划,作为智力创意能源在建立其形象品牌的同时本身蕴含了源源不断的衍生能力;继而到品牌传播、市场运营、虚拟销售等与大众传媒合作形式,以电视电影、报刊杂志、舞台出版为拉动效应的载体合作,又将引发下面一些列延伸性产业,如公仔玩具、包装装饰、文具书刊、餐饮、邮电、主题服饰、主题公园、产品体验馆等周边产业。英国,法国企业借助虚拟沉浸技术的数字魔力而创作的“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等形象品牌在全球掀起上亿的电影票房同时,与其相关的书籍销售、DVD影像、画册、服饰、食品、网络游戏以及主题旅游产业更是蕴含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利润。
三、交融性的公众渠道
日本艺术家八谷和彦Hachiya kazuhiko于20世纪90年代尝试了人机交互实验作品:“ Inter Discommunication ”,在其作品中八谷和彦设置了两位参与者互带着数据头盔,从数据头盔的显示屏中显示的却是以对方视角所观察到的物象。艺术家借用新媒体技术对图像、声音、频道等交叉叙述与对活动(静止)物象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交互与替换,从语言、风格、形式以及立场等方面提出了影像与空间、环境、视角的融合性问题,并有意于哲理层面对传统上“自我”与“他者”概念进行了交换。
因此,新媒体艺术的交融性概念通过将受众(客户自身)直接纳入到网络化和地域性多媒体虚拟数据库,建立交互性公众产业渠道,如为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空间以及广告创意、产品设计甚至跨领域学科如自动化办公等提供技术与美学上的支撑,另一方面增加了传播渠道的衍生性,如将户外移动媒体、楼宇多媒体、公共客服终端等公共空间声像交互“链接”为一个严密体系,使得城市移动人口生存在这个由多种新媒体平台所焊接的虚拟数据通道(数字社会)之中。因此在产品的宣传与传播过程中,供应商不再以单纯的广告植入而消解消费者理解与接纳之权利,而是通过交互对话的意义发掘;基于交融性中的身份界限的消解,从而使受众作为巨大的需方市场同时也转变为间接的供方市场,彻底改变过去单向度的供需关系进入一种循环互经济的运作体系;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即人们在体验与理解中就已经开始“消费”了:“技术即产品”。从这条价值链中又进入对如销售咨询(传播途径)、信息广告(传播内容)、电子制造业(传播技术)、交通(数据共享)、教育(新媒体应用与教学)、旅游产业(都市文化)等多层企业链的有效推动与发展。
在这样一种新型经济网络结构中,没有严格纲目,不再有特权与从属之分,平等的环节与共存关系使其突破了传统的行业壁垒与行政边界,融合了从投资、生产到销售链条中的每一环节,促成其间之“共谋互利”:投资方通过概念创意刺激资本市场的活跃;技术开发商和设备生产商通过“技术即产品”而获取巨大的市场空间;传播运营商可跨越行业壁垒来扩大经营内容;而内容提供商则可寻求更多的产品分销渠道、扩大公众的议价能力。
新媒体艺术虽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与观念上的优势,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与区域性经济体结合过程中将会出现的一些难题,尤其在国内,新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媒介在针对具体应用问题划分与方法论确立方面还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创新内容与原创品牌的稀缺,对外来形象与手法的盲目复制;以鲜明的东方形象简单附着西方风格最终沦为不中不洋缺乏民族创意的作品,“华侨文化”制作迹象普遍存在等等,技术的优势与智力概念的劣势强烈反差与尴尬处境使得数字内容产业优势没有尽致发挥。同时由于新媒体艺术与传播渠道磨合的实验性,导致相当部分的创意产品被其他传统传播渠道习惯性的同化,导致后期销售渠道边界模糊,遍布于城市中的新媒体载体并没有发挥其功效,使得数字内容价值无法转换为等效利益,因此与其相联的企业链与供需链诱导出初始性脆弱与相对闭合状态,没有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与衍生。这些都是新媒体艺术产业链经济发展探索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许江、吴美纯合著:《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与媒体文化》,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熊澄宇著:《新媒介与创新思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3(加拿大)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陈玲著:《新媒体艺术史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数字媒体技术概念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 综艺节目 传播技术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范畴也在不断更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新媒体,今天的新媒体到了明天也许就变成了旧媒体。这也给新媒体定义的界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67年,美国人P.Goldmark(戈尔德马克)公开发表了一份关于如何开发电子录像产品的计划书,在这份计划书中他首次提出“新媒体”的概念,当时他提出的所谓“新媒体”是指不同于传统的纸质传媒的介质,这种介质依靠当时的高科技,使用声音和图像传播的新型媒体形式。而真正让“新媒体”这个词声名远扬的是美国人E·罗斯托,他在1969年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新媒体”的概念,自从E·罗斯托的报告之后,“新媒体”作为一个新兴词汇首先在美国流行,然后迅速蔓延开来。
随着“新媒体”概念的普及,人们开始思索“新媒体”的内涵,也有研究者对“新媒体”的概念做过阐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新媒体”下过定义,定义中将“新媒体”等同于网络媒体,显然这种解释有很大局限性。美国新媒体艺术家列维·诺曼维奇和新媒体学者凡·克劳思贝也对“新媒体”做出了自己的界定和说明,他们一致认为当今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一场数字化的革命,并把数字化的制作、展示和发行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看来,“新媒体”不再是一种具体的媒体形式,而是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一组组数字信息的集合,是一种信息的呈现方式,需要呈现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特殊性选择相应的媒体形式展示。
随着“新媒体”一词传入我国,专家和学者也对“新媒体”的概念展开了阐述。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旧媒体”的概念,“新媒体”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事物,今天的“新媒体”或许在将来就是“旧媒体”。他举例说广播相对于报纸来说是新媒体,随着电视的出现,广播变成了“旧媒体”,而电视又称为“新媒体”,网络之于电视,依然如此。他还指出了现在的“新媒体”范畴,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基础上的媒介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鸿铎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将“新媒体”分为革新的媒介、全新的媒介、衍生的媒介以及外来的媒介等几种形式,还指出了我国目前的“新媒体”形态只有两种,即衍生媒介和新兴媒介。
蒋宏和徐剑两位教授则从“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上,给出了自己的认识,他们认为“新媒体”在内涵方面是在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信息快速扩展和传播系统。在“新媒体”的外延方面,即“新媒体”的种类上,包括了电脑数据库储存系统、高科技光纤通信网络、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图文电视、高清晰度电视、都市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互联网等多种科技型产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宫承波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也从“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新媒体”的内涵就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其外延除了包含蒋宏和徐剑列举的媒介形式外,还包含了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IPTV、楼宇视屏等媒介形式。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董年初也针对“新媒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把数字化后的所有媒介形式统统称之为“新媒体”。
纵观以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新媒体”的界定和阐释,基本一致的观点是“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尽管它的存在形态门类众多,但都是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而形成的媒介形式。
二、综艺节目的新媒体传播技术
体现在手机和微博上面,电视台针对手机电视用户的收视习惯,特别制作只有几分钟的小节目,推出求职面试、营养便当等多种生活主题小节目和影视剧节目。手机影视剧与传统影视剧的主要区别在于播放时长上,手机影视剧的播放时长少则1分钟,多则5分钟,普遍控制在10分钟以内。由于播放时间的短暂性,手机影视剧对戏剧冲突和情节设置的要求更高,在拍摄手法和演员表演上也有别于传统影视剧。
目前国内外的手机电视剧类型以轻松幽默的喜剧居多。美国最早的手机电视剧《上帝相亲记》是一部仅有2分钟的微型搞笑剧。这部制作成本低廉、情节荒诞的手机电视剧以耳目一新的状态出现在受众面前,短期内就在欧美几十万手机用户中广为流传,让手机电视经营商看到了其中蕴含的重大商机。此后,英国最大的移动公司Vodafone与20世纪福克斯影视公司合作,创作了惊险反恐题材手机电视剧《24》,共为24集,每集一分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国内的手机电视媒体也开始对手机电视剧进行尝试。上海文广东方龙新媒体有限公司就为旗下的手机电视媒体量身定做了一部365集且每集时长为5分钟的《白骨精外传》。在故事情节、剧本创意、叙述方式、演出制作以及播出方面,《白骨精外传》的制作团队都根据手机电视的特点对电视剧进行了调整与改动。此外,这部手机电视剧的独特之处在于,受众可以直接参与电视剧情的进展。这也成为国内媒体在手机电视剧互动性领域的首次探索。
数字媒体技术概念范文5
关键词:文字图形设计;数字媒体;运用;实现;对策
0 前言
在当今的艺术领域中,文字图形设计作为其中的一项构成内容,在世界开展设计活动的过程中,面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何将其运用于文字图形设计领域中,以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实现设计方式的变革,是当前文字图形设计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而将数字媒体技术完善运用于文字图形设计中,是当前进一步提升文字图形设计水平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够为提升设计的效率奠定基础,所以针对如何实现数字媒体在文字图形设计领域中运用进行研究,现实意义凸显。
1 文字图形设计与数字媒体概述
1.1 文字图形设计
所谓的文字图形设计指的是一种以文字为基本元素并融入设计者的想象力来形成各种不同图形的艺术设计,对于受众而言,看到的是具体化的图形,但是,图形本质上依旧是文字。因此,对于设计者而言,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留文字元素与促使相应的文字图形设计能够具备自身的完整性,并传达出相应的内涵。
1.2 数字媒体概述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诞生为数字媒体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所谓数字媒体可谓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性产物,其是以数字为存在形式的,并借助数字化的形式,将相应的信息进行传递。在此过程中,屏幕则就成为了这一信息传递的载体,进而营造出相应的视觉效果,同时,借助传媒技术的支撑,实现了现代化媒体艺术理论的缔造。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的数字媒体形式为网络媒体、数字影视以及电子报刊读物等。
在数字媒体中,其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网络、计算机、电视以及手机等屏幕为媒介,将相应的信息内容传递给受众。而在所传递的信息中,包括了多种信息形式如文字、图像以及视频等,在传递的过程中,信息内容丰富多样且还具备了动态化、实时化的更新,进而满足当前受众对信息所提出的需求与要求。
基于数字媒体下,呈现出的突出特点为数字化、信息化以及双向传播性等,而当今社会中,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促使数字媒体逐渐成为媒体中的主流发展趋势。而也正是因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字图形设计这一艺术领域随之向数字化时代过渡,并展现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2 在文字图形设计中实现数字媒体运用的途径
2.1 借助相应数字媒体软件的运用来实现设计
当前,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下,数字媒体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则是以相应软硬件来构成数字化系统,如当前较为常见的分布式系统、Windows系统等,借助这些系统的处理方式,对数字媒体运行的方法途径进行分析后,可得出:在数字图形设计领域中,需要借助相应软件的运用为支撑,而Appocation software作为一款专门用于文字图形设计中的软件,其原理和日常所用的Photoshop CS等软件相同,都是用于处理图形图像的软件。
而从现阶段用于处理图形图像的软件上看,较为常见的为Painter/CoreIDraw/Illustrator/Photo-shop等软件,而这几款用于文字图形设计的软件都呈现出了自身的特点,其中,Painter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针对透明分层构建设计给予支撑,在相应笔刷的设计上,不仅丰富多样且灵活多变,在使用这一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着极高的仿真度,因此,所设计出的文字图形作品的质量也相对较高;而借助Photo-shop软件的运用,在进行图形设计的过程中,其所提供的图形处理工具种类丰富,且相应的色彩搭配样式较多,且还具备着羽化的功能。
而在实际借助这些软件来完成文字图形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则可以以多种软件结合运用的方式,充分汲取不同软件的优势,以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比如,在针对所设计的文字图形进行后期修饰与渲染的过程中,则可借助Photoshop软件的运用来实现;而在文字图形的矢量设计上,则可借助Illustrator软件的运用来实现;在进行综合设计中,使用CoreIDraw软件的效果更好。因此,在进行文字图形设计的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以相应软件的选择与使用为支撑,进而才能够为实现数字媒体技术在文字图形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供基础性保障。
2.2 实现设计方法与数字媒体的融合
在实际开展文字图形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仿生设计、概念设计等方法来实现设计工作的开展,而相应实现数字媒体技术在这一设计工作中的运用,则就需要将现有的文字图形设计方法与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融合与运用,进而实现文字图形设计方法的创新,并为提升相应设计作品的效果、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奠定基础。
在文字图形的设计中,采用仿生设计这一设计方法,则是以科学与艺术思想相结合的方式,将设计者所持有的生态观融入设计理念思想中,通过生态原理的融入来展现出设计作品中蕴含的人性化、人文化价值理念。而究其本质,仿生设计则是通过对生物肌理以及质量等的模拟性创造,强化文字图形的视觉效果,促使人们在看到这一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真实亲切之感。
而在文字图形设计中,还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设计方法是概念设计,在运用这一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则需要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促使相应的设计理念与成品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之需。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借助的融入与支撑来实现作品由粗到细的设计,最终呈现出完整与全面的设计作品。
借助创新设计方法,是当前文字图形设计中的一种主流思想与手段,实施上,对于设计工作者而言,创新就是设计的灵魂所在,如果取法创新,那么相应的设计作品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艺术感,无法满足受众的实际审美需求。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创新设计方法的融入,促使文字图形设计不断实现突破创新与发展,在展现出设计者设计理念的同时,赋予设计作品以灵魂。
而在如上三种常用的文字图形设计方法中,在实际设计中,可借助多种设计方法相融合的方式,并积极将数字媒体技术运用于其中,作为文字图形设计实现创新的突破口,同时也为提升设计作品的效果奠定了基础。
3 结语
在文字图形设计领域中,将数字媒体进行运用,能够以数字技术的融入为支撑,促使设计者借助相应数字化软件的运用,并积极与设计方法相融合,为实现设计思想与方法的创新并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效果提供了出路,对于当前的文字图形设计工作者而言,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入与广泛运用开启了该设计领域的新章程。
参考文献:
[1] 王小宏.文字图形设计的数字媒体化实现[J].西部广播电视,2015(20):209.
[2] 孙为.数字媒体中的动态文字设计[J].装饰,2008(05):81-83.
数字媒体技术概念范文6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有它自己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等等。第二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越时空的特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大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出现于20世纪中后期,以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科技基础和最主要的标志。媒体形态变化基于三大需求,在技术创新的保障夏而发生,而新媒体形态一旦发生变化,并运用于公众,则其必然带动社会创新,引起社会应用的变化。新媒体的诞生是由其全球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的社会背景造成的。在过去的十年中,新媒体一直与基于固网的intemrt紧密相连。像新浪、搜狐等信息门户,当时都被划为新媒体的代表。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信息消费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媒体的概念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此外。新媒体的概念不但具有相对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换言之,在某一特定时期,新媒体具有确定的外延。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与进化,基于方寸屏幕与移动网络的移动新媒体也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二、移动新媒体
移动新媒体是一种点对面的广播形式。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节目信息的需求,这个需求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移动新媒体,就是以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为接收与交互的终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或者利用大功率卫星信号覆盖全国范围,利用地面增补转发器同频、同时、同内容转发卫星信号补点覆盖卫星信号盲区,利用无限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传输新媒体形式。新媒体带来数字生活与普通百姓之间亲密接触:一边看电视上的世界杯球赛直播,一边与好友打可视电话讨论比赛期间也许还在用手机接收来自比赛现场的进球片断。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传播的高速推进,以IP电视、手机电视、宽频电视、移动电视等为越来越多的百姓所熟知。也成为媒体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1 所谓手机电视,是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是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咨询服务的业务。其优点是可以交互、用户管理和计费机制完善,可以非常方便地制定视频节目和互动操作。目前,收集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实现,二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三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利用移动网络实现的方式。目前美国和我国移动运营商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主要是依靠现有网络实现的,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基于期GPRS网络,中国联通则是依靠其CDMAIX网络。这种手机电视业务实际是依靠媒体流技术,把收集电视作为一种数据业务推出来。
2 网络视频作为互联网技术成熟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网络视频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人们的预料,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食品接受节目、学习知识,越来越多的人制作网络视频节目与别人分享。网络视频崛起的原因在于它契合了网络时代的精神,每个人都可以适当地表达,甚至有机会成为焦点,都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欣赏与众不同的节目,都可以新鲜的创意等。
3 手机报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有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的新闻,它的实质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
4 数字电视。数字电视就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传播的电视类型,即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专管成数字信息。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电视形式态,它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数字电视分为四个等级:有限清晰度电视:标准清晰度电视;改良清晰度电视;高清晰度电视,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采用了双向信息传输技术,增加了交互能力,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各种网络服务,使电视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家电,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收视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而且兼容现有模拟电视机。通过在普通电视机前加装数字机顶盒,即可收看数字电视节目。利用数字技术还可以对传输的内容进行加密,并可以制定灵活的收费平台,而这些都是模拟电视所无法做到的。
5 车载移动电视,移动数字电视最早出现在公交车上,新加坡的公交车上首次进行了移动电视节目的播出,上海市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普及移动电视的城市,在覆盖市内大部分公交车的基础上,正逐步向出租车楼宇以及轨道交通、轮渡、银行、医院、连锁餐厅等扩展,构筑了移动电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