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创新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创新发展范文1
汪贤涛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6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建设工程已经成
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步入了一个历史性的快速发展时期。
为了能够使我国的铁路建设走向更高层次,铁路建设工程施工技术
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必须要将原有的铁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新该工程技术。
【关键词】铁路建筑;技术创新;发展
引言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逐渐完善,建筑工程的总
体战略初见成效。新建的铁路建筑工程相继开通投入使用对拉动我
国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能够是我国铁路建筑行业
走向更高的层次,铁路建筑施工计生户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
必须要将原有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铁
路建筑行业逐渐趋向于世界化。
1. 铁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1.1 铁路建筑技术的应用
铁路建筑技术以一个比较系统、复杂的工程,而铁路建筑工程
技术的资料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铁路建筑工程的
技术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也是施工、设计等工作的劳动成果。
考核铁路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与组织能力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具
有完善、准确的铁路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因为铁路建筑工程技术资
料的管理可以有效保证铁路工程在建筑过程中达到标准的要求,从
而保证铁路建筑工程的任务可以按时完成。因此,从一些方面来说,
施工技术的资料管理将直接影响到铁路工程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
从而影响铁路建筑工程是否能够按时、按质量的完成任务。
1.2 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
铁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在不断创新、不断吸取其他部门的新
经验、新技术中发展起来的。20 世纪60 年代我国生产了潜孔钻机,
在岩石中穿孔的速度比较长期使用的绳索式旋转、冲击的钻机效果
要高好多倍,同时我国外矿山部门以及水利等其他不问的建筑单位
都有条件、广泛的采用先进的铁路建筑施工技术。铁路部门在新建
筑工程中也购置了很大的隧道、桥梁等工程机械。只有这样才能为
实现铁路建筑施工机械化创造必要的有利条件。但是适合铁路施工
的流动性比较大,再加上工作面比较狭小,我们只有自己着手改装
成铁路用的深孔钻机,才能方便深孔预裂,才能实现铁路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更具有机械化。
1.3 降低铁路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
在铁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是承揽铁路营业线施工的扩
建工作的作业风险程度远比铁路工程多出十几倍。因此在铁路建筑
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安全评估,根据施工作业项目的评价与辨
识对重大风险的作业项目进行全程的监控与实施。对于成精引起铁
路教头刚事故的施工地点重点分析其主要原因,并且制定出专项安
全防范的措施,从而有效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作为铁路建筑工程施
工管理的工作必须要全程监控,严密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
铁路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2. 铁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2.1 铁路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铁路建筑工程经历了从借鉴国外经验到总结出
自己时间经验的过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施工标准并且逐
步完善发展的过程。新型的铁路建筑工程施工标准主要由勘察设计、
质量的验收等部分组成。其中新理念的施工技术要求与标准还具有
一定的差距,并且在存在部分问题。比如:管理职能交叉比较多、
层次划分不清、标准体系不健全等。下图是我国铁路建筑工程企业
的组织结构图。铁路建筑工程企业具有高组织、高效率的工作能力,
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2.2 运用先进的成熟技术,综合创新
铁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该掌握运行一些先进的成熟技术来迎
接铁路建设的新。我们需要根据铁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
工特点,有机的将深孔、浅孔、洞室等与施工技术结合起来,按照
施工技术的要求加以推广应用,从而充分补充在各种地质、地形的
条件下都能运用的综合施工技术。充分估计在今后每一段时期内铁
路的发展趋势,从而及时掌握世界铁路建筑发展的动向,使我国铁
路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体系不仅内容全面,而且结构比较完整、层
次清楚。总之,增强铁路建筑工程系统内部的协调性,关键在与寻
求通用与专用的需求,按照有关的标准建立起协调一致、独立灵活
的标准体系,从而更有利于维修铁路建筑工程施工标准。
2.3 广泛应用现代化成果
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广泛利用现代化技术成果,
创新铁路建筑工程施工标准体系。一般情况下,多采用卫星定位系
统、全钻仪、激光测距仪等先进装备,有效实现高精度测量的自动
化选择。在地质勘探方面,应该广泛推行地质勘探施工技术,从而
建立环境和谐型与资源节约型的社会。铁路建筑工程需要进一步明
确铁路建筑的长期目标,主要施工技术装备将会到达国际的先进水
平,运输能力能够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另外,继续提高铁路建筑
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铁路。因为铁
路建筑工程的关键就在与客运的建设。总之,想要缩小差距就必须
以谦虚的态度,吸取国外的实践经验,并且结合自己的特点,坚持
引进与自主创新相互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铁路建筑工程才能持
续、稳定生存与发展。
3. 结语
经过上述论证,铁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
系统,其要点是置身于铁路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能在集体中一道工作
来完成预定的工作和实现目标,其中涉及到很多铁路建筑工程施工
技术,因此我们采用的铁路建筑施工技术要具有创新、科学、完善
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铁路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成龙;刘智跃;产学研耦合互动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
研究[A] ;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年
[2] 李成龙;刘智跃;产学研耦合互动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
铁路创新发展范文2
1“低碳经济”与“绿色技术”概述
低碳经济是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的经济模式,最早出现在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力求能源的高效率利用,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努力只求绿色的经济增长,通过能源技术和减少污染排放技术的创新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的观念。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依靠技术的创新和政策措施的实施。其中技术创新使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重点领域的发展中,结合具体的发展特点,对其技术进行改革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依靠技术的创新,然而绿色技术创新又成为其技术创新的关键。绿色创新技术创新就是具有绿色工艺、绿色产品以及绿色意识的生态技术创新,将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经济技术创新一律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体系中,具体的绿色技术创新要满足节约、回收、循环等三个绿色的要求。绿色技术的创新研究与传播紧密相连,包含从思想形成到市场推广再到及时反馈的全过程。将绿色技术的创新在低碳经济中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引领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前进。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低碳经济有效发展始终要依靠绿色技术的创新来实现。这两个概念在同一个经济发展领域中具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在相互推进中不断发展。
2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高铁事业发展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行业、众多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在高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将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于其中,能提高高铁发展的速度,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
2.1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分析
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我国的高铁事业不断发展,绿色技术的创新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首先,在高铁技术的发展方面,营业里程从原来的两万多公里逐渐发展到八万多公里,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运输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另外,铁路的运行速度也有了很大的飞跃。这些看得见的变化,都是建立的绿色技术的创新上。先进的绿色技术使我国的铁路设计、施工、养护以及列车的控制技术都得到改进,引领世界铁路的发展水平。其次,各个国家之间的高铁绿色技术创新都有其新鲜的元素。法国领先的TGV技术在欧洲的高速铁路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高铁发展的技术标准,德国的ICE技术创造了高铁时速的最高纪录。现阶段我国的铁路发展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绿色技术的指导下,我国研发的国产动车组的时速比采用西门子公司技术的高速铁路时速快了整整30多公里,创造了运营速度、节能环保以及运输量、舒适度的新高度。我国的高速铁路完全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车体运用流线型的设计,使其阻力减小,轻量化、高性能的节能技术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技术的创新也使得高速铁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创新阶段。
2.2高铁绿色技术创新的规律
在环保、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我国的高铁技术也寻求新的发展。在具体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引导着整个高铁技术的发展。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后的吸收消化再创新。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引导高铁的发展。二是系统性的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体现在多个维度中,能完善和发展其绿色技术。在具体的高速铁路运输中,体现在对列车生产技术、铁路铺设技术等方面。运用安全监测的技术对铁路的铺设进行监测,运用客运服务的质量监测整个高速铁路的系统创新。三是在技术创新体制上的转变。除了在硬件技术上的创新整合,还注重在新主体等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体制方面的创新,整个研究机构、高校以及铁路运输企业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形成三位一体的绿色创新技术发展模式。四是低碳绿色的技术创新,强化环保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研究高铁发展的低碳绿色技术,例如,在我国的高铁设计中,真空的集便装置就是一项低碳绿色的技术创新,为铁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2.3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绿色技术创新的有效策略
我国的绿色高铁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高铁技术发展的空间相当大,在未来的发展中,磁悬浮技术可以被人们广泛应用在高铁绿色技术创新中,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3.1创新高铁客站设计施工技术
在低碳经济的理念下,高铁新客站的站房设计力求宽敞通透,客流的流线间接顺畅。全部采用导向的设施,咨询系统和垂直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的代步梯等较为先进绿色的技术装备,实现无障碍的行走。另外,在整个客站全部采用大跨度钢架结构,悬垂架构无柱雨棚,冷热电三联供等先进技术和建造工艺,使其客站的设计更加环保和节能。所有的新建的大型客站都为旅客提供“零换乘”的绿色低碳环境。
2.3.2创新铁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铁路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减少换乘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根据城市发展的特点规划火车站的站点,与航空站、公交站做好对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换乘的信息及时共享给广大旅客,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对站点的画面进行实时的监控,便于交通的衔接。除此之外,整合各个站点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进出站的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及不必要的设施建设,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3.3创新高铁的施工技术
我国的京津城际铁路专线攻克技术难关,在线路施工上寻求创新,掌握复杂的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技术,攻克大断面复杂隧道建设技术难题,建成复杂地质山区高铁线路的大隧道群和水下铁路隧道。掌握高铁有砟、无砟轨道成套的技术创新。
2.3.4平衡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在高速铁路的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中,将技术创新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具体的铁路发展特点,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创新研发,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对创新技术的应用也建立在绿色技术的研发上,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技术研发的成果有效应用在具体的实践中,促进高速铁路的发展。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可以预见的技术创新上,要广泛吸取各方面的经验,发现并创新不可预见的新的绿色技术。
2.3.5合理优化高铁产业结构,寻求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合作
基于铁路运输量的不断增加,要优化铁路的线路设计,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与其他国家的城市铁路设计相比,绿色技术的创新要降低因线路不合理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及环境破坏。与先进的国际技术寻求合作,将铁路线路的设计纳入经济发展的范畴,达到国际高铁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高速铁路的低碳发展不能只靠自身的创新发展,要结合各个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各个相关领域的发展中,才能有效促进高速铁路的绿色技术创新。另外,在一些领域的创新发展中,要明确技术创新的理念,与铁路事业紧密联系,实现技术创新,将绿色、环保、生态的创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底。
3结语
铁路创新发展范文3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铁路、服务人民群众,扎扎实实抓整改,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和谐铁路建设的突出问题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创新保证和促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制度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铁路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铁路的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原则
——坚持分类分步。根据整改问题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制定整改措施。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坚持立即整改;对近期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进度和要求,限期予以解决;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坚持统筹兼顾。既突出研究解决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又注重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既突出解决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问题,又注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既充分考虑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又注重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坚持分工负责。坚持“四明确一承诺”: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对整改落实作出公开承诺。建立健全整改落实责任制,把整改责任逐项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人头。对需要多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共同解决的问题,确定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制定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可操作性强的措施。
——坚持依靠群众。在制定整改方案时,广泛听取基层单位和群众的意见,使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符合工作实际、体现群众期盼。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多种形式向党员干部和群众公布,并根据整改内容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整改落实情况要向党员、群众通报。
三、总体目标
——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办成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铁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认真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和谐铁路建设的突出问题,通过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制定科学发展措施,促进铁路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全面发展。
——认真研究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进一步推进铁路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认真研究解决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起保障铁路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内容和措施
落实“把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的要求,抓住影响和制约和谐铁路建设、群众反映强烈、近期具备整改条件的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集中整改相结合,确定了近期需要解决的15 个问题。
依据部党组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3个方面的原因,细化分解成19个需要中长期整改解决的问题。
对以上两类问题,逐一明确了整改项目、内容、目标、措施、责任人、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
五、长效机制建设
着眼到20__年和2020年和谐铁路建设战略规划,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学习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建立完善铁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要针对当前和谐铁路的保障机制不适应的问题,着力完善铁路局直管站段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运输经营管理机制、完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大规模铁路建设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健全铁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完善职工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保障机制,为促进铁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机制保证。
六、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解决问题、完善制度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具体、最直接、最重要的成效,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部党组成员要高度重视,把整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切实加强对整改工作的领导。在充分发挥部党组集体领导作用的基础上,各位党组成员要按照分工认真落实解决问题的责任,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抓好关键,带头落实整改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铁路创新发展范文4
作为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鸭山铁路运输部(以下称铁路运输部)生产副主任,李应刚的关注焦点都放在了科技创新、科技兴企上。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他积极利用公司“讲、比”活动等平台,针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带领员工不断探索、攻关,为公司化解了大量生产难题。
同事们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公司购置了新型KM70车辆,这种车配置了新型120型空气控制阀,对检修和使用该车的人来说,无论是原理上还是检修技术上,无疑都是新挑战。为了让员工尽快掌握车辆的操作规范,李应刚亲自带领技术人员,以动画形式制作了简单易懂的《120型空气控制阀通路》教学软件,填补了过去铁路运输部没有教学软件的空白。
另外,李应刚还组织车辆段完成了客、货车滚动轴承的检修和ST-250型闸瓦间隙自动调节器的检修,为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检修标准和检修工艺,不仅公司的车辆检修工作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也结束了车辆段外委检修的历史。
对于铁路运输部来说,保障行车安全是其日常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李应刚组织引进了先进的数字调度指挥系统,以先进的数控平面调车作业方式,提高了调车效率,确保了行车及人身安全。不仅如此,他组织引进的智能型道口报警系统和尖山站信号微机联锁中的非进路调车控制项目,由于具有自动化报警程度高、信号显示距离远、安全可靠、耗电量低等优点,也为行车和人身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而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也使得铁路运输部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除了调度指挥系统的先进,对车辆的安全检修也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有效举措之一,李应刚在这个方面也没少下功夫。他不仅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内燃机车段修工艺》,还亲自编制内燃机车检修工艺流程,制定内燃机车检修规程,提出内燃机车检修中所需的工装和相关检验仪器。他说:“这些工作对运输部机车检修来说是开拓性的进步,同时也是咱们运输部机车检修工作的长远任务。”
在李应刚看来,技术上的落后,必定会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高低。谁掌握科技进步的主动权,就相当于拿到了开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绝对不能脱离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企业效益好时当是如此,企业效益不景气时更要如此!”李应刚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2013年,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不容客观,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李应刚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牢牢把握“服务煤炭生产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根本宗旨,积极持续地推进安全创新效益年活动,为公司改革、转型发展、逆势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
近年来,李应刚以提高线路质量为己任,多次组织工务段召开工程技术人员专题研讨会,深入贯彻“科技先行、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线路大修、线路维修、线路提速等生产实际需要,开展新技术攻关。其中,他带头负责的砼桥枕的铺设、楔形胶垫的使用、加厚小胶垫的使用、道岔加固杆的安装等项目,在提高线路稳定性,保持线路良好的几何尺寸不易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李应刚还组织员工对部分区段线路低接头、路基滑坡等隐患进行大力整治,并增设了道岔导曲线的超高度,平衡列车的离心力,使道岔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关注技术创新的同时,如何科学组织运输生产也是李应刚经常琢磨的事儿。李应刚担任生产副主任以来,经常深入基层单位,根据生产实际,集合先进的科学管理方式,积极组织引进先进的数字调度控制系统和调度监督指挥系统,为各单位配置标准化的电务维修管理中心,科学有效地管理运输生产工作。不仅如此,他甚至深入现场,亲自对工件性能进行把关试验,指导机车大中修技术改造等工作,组织策划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合理运用等发展规划,为铁路安全运输生产提供了有效地服务。
另一方面,作为科技创新,科技兴企思想的积极贯彻者,李应刚深知,提高员工科学素养对于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员工有这样的意识,才会迸发科技创新的热情,进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此,他以身作则,带领科技工作者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攻关活动,为铁路运输部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在李应刚的带领下,员工们围绕铁路运输部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标,自发组织了QC小组,每年都有30多个项目参与立项。目前为止,QC小组成员从100人发展到了300余人,近两年共完成科技攻关项目76项,每年开展QC活动25项左右,且每年都能有2项QC项目获得黑龙江省QC成果一等奖。
铁路创新发展范文5
徐沛铁路管理处隶属于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始建于1970年11月,1976年10月全线通车运营,铺轨全长180km,正线总长72.46km,共有14条专用线、道岔186组,年设计运量600万t;拥有内燃机车8台,自备车辆257辆,全线共设8个客货运站,担负大屯公司4矿、2厂、1库和徐矿集团3矿及沛城矿的车辆取送和地方物资的到发业务;每天开行自沛屯至徐州的两对旅客列车。在组织机构上,徐沛铁路管理处按照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实行二级管理,目前共设10个管理部门和机务段、车务段、工务段、电务段、车辆段、机车车辆修厂等生产单位,共有职工1400余人。运输生产完全执行国铁行规、技规和上海铁路局的有关规定。货物运输直通全国各运营车站,客运列入国家铁路运行图。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机车工电辆门类齐全、制度相对完善的煤炭自营铁路。多年来,徐沛铁路管理处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克服运输资源量受限、国铁配空车不均衡等多重困难,及时抓住路企直通这一历史机遇,全体干群上下齐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为民谋福为己任,以寻求发展为动力,严格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强化班组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2011年,实现了货运量1400万t、运输收入2.6亿元,取得了近5年来的最好成绩,截至2011年12月31日,实现无一般B类及以上事故9721天,无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5910天,无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2467天。获得了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全国煤炭铁路运输一流企业、中国煤矿康居建设小康处、国资委中央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职工最满意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中煤集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旅客列车被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列车。多年来,徐沛铁路管理处注重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挖掘和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科技的创新力,促进了全处科技创新工作的蓬勃发展。
1.1建立健全了组织保障体系
徐沛铁路管理处在多年的科技进步工作中逐步建立完善了科学技术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自己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了以处长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安全、经营分管副处长、副总工程师以及生产、经营、安全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创新领导小组。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创新资源,2000年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大屯煤电公司技术中心,组织铁路运输、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电力、工务等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公司技术中心的铁路工程技术所,成为铁路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的平台。在充分发挥自身科研力量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积极借助北京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等国内一批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结合铁路处运输生产实际进行科研合作攻关及开发,共建科研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建立了良好的资金投入保障体系
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大修理、技术创新计划、节能环保技措等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保证。从1995年至今,徐沛铁路通过多种渠道先后投入资金近3亿元,对机车、车辆、线路、通信、信号、电力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整修。仅2008年的科技投入比就达到了运输总收入的3%,总数达到了539万余元。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力度,徐沛铁路管理处整体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安全运输生产,保证了集团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1.3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
徐沛铁路管理处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保障,在每年年初,组织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分季度组织科技人员召开专题座谈研讨,就徐沛铁路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进行讨论交流,积极听取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近年来,为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实行职务职称双轨制,为技术骨干开辟了发展通道;对技术骨干分配进行适当倾斜;提高科技成果奖奖励力度;为中青年科技骨干提供深造的机会,创设首席工程师等等,这些做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激励政策的实施,科技人才队伍得到了较好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截至2011年底,徐沛铁路管理处有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118人,大学专科学历227人,中专学历98人;专业技术人员211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82人。
1.4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5年在新增两台东风12型调车机车后,铁路处机车由蒸汽机车换型为内燃机车工作全面完成,机车牵引动力的提升,适应了运量增加的需求;先后更新引进应用了C64、C70等先进车辆243辆,新车型占全部车辆总数的70%,有效保障了铁路运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连续多年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对工务线路进行改造、整治和维护,线路总体质量呈上升趋势,线路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52.02%,道岔合格率达到100%,道岔优良率达到73.97%,从整体上提高了线路的技术状态,为矿区铁路提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率先在全国煤矿铁路正线及主要集配站实现信号微机联锁;引进应用了无线列调、数字式灯显平面调车等系统;铁路调度监督系统、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机车电子添乘装置、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等项目的引进应用,在有效地保障安全运输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无论是企业设备改造还是技术创新工作,徐沛铁路在全国煤炭铁路系统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进步有力地支撑了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支撑了管理水平的提高,支撑了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2技术创新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2.1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和管理制度
一个科学的机制有利于形成鼓励创新、留住人才、高效协同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才可能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发扬科学民主的精神,鼓励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来;同时,各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战略需要,制定重点发展领域,给予支持,形成短期目标见效益、中期目标求发展、长期目标争实力的格局。
2.2必须形成有效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
为了科研成果能切实转变成生产力,改变过去申报—实施—总结的三段式科研评估机制,要在科研立项、实施和评估各阶段引入计划、生产和经营各部门的力量,并使之形成紧密的合作团队。确保应用型科研项目能转变成生产力。改变过去科研评审只求成功,不许失败的错误方法。切实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客观条件,允许一部分项目失败或暂时停止。为此,必须在科研管理方面加强工作,保证失败或停止项目的科研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让科研人员安心工作。
2.3必须增加有效投入
根据业务发展、市场竞争态势、战略发展需要,确定优先支持的项目,给以重点支持,让有竞争力的项目快速发展,并不断优化,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成果。
2.4必须提高协作意识
铁路创新发展范文6
关键词:知识产权;自主创新;中国制造
知识产权的含义在初中我们都已经接触过,就是智力成果权。在我的理解来看,它是一种对人们自己用智力和知识创造出新事物、新概念的所有权。对于它的保护,是对智力创造的专利的保护。
一、知识产权保护既是中国发展的枷锁,又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
为什么会是枷锁?一提到知识产权,就很容易想起苹果手机与中国的曾经一段故事:按2014―2015年数据,在国外售价高达649-749美元的iphone 6,苹果公司成本仅200-247美元之间,苹果的利润率达到70%左右。而中国的苹果代工厂商每组装一部苹果手机仅能从中收取25元人民币的“加工费”。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缺乏核心技术,没有知识产权。正是因为没有整个产品链中含金量最高的知识产权,中国永远只是一个加工制造业的大国,
“中国制造”永远也只是廉价的标志。诸如一心走赚血汗钱路线的加工企业富士康,更以每年的过劳自杀员工人数闻名。我们搜索一下可以赫然发现,富士康为苹果代工时利润率仅2%。此外,没有核心技术的中国更是一度留下出口8亿件衬衫换来一架大型空客(A380)的传言。在发展工业和经济的漫长过程中,我们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主要利润都不在中国,这是最大的枷锁。
为什么也是发展的出路?我认为,这是中国在目前西方世界所制定的规则中发展的艰难选择。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个人、企业而言保护了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和原动力。当我们不具有足够多的知识产权时,它是枷锁。中国唯有突破枷锁,才能得以发展。曾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也就是说,制定标准才是最高境界。可以看到,部分领域我们已经能够创造出标准,例如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铁、航天等,中国高铁在“一带一路”的总体发展战略上已经实现出海,泰国印尼高速铁路开工在即。航天承揽国际发射任务已经很多次成功。但要看到,中国目前在绝大多数领域还在攀登,更多的地方我们只能先做好技术,做好基础。这个过程很不容易,但事实早已证明,中国当年在巴黎统筹委员会等组织和大国的封锁下,不也成功自己研发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只要肯发狠,把技术和创新做好也是指日可待的。
二、引进越多的先进外国科技产品的同时,需要保护中国自主知识创造和创新
这并不是说不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而是说,在引进国外产品的同时,绝对不能放弃对自己国家同类产品的保护和发展,不能任凭它们在市场中自生自灭。
微软的事就是一个活例。当年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售卖时,故意在国内售以高价,同时不加密系统,间接地快速推动在中国的盗版Windows的盛行(甚至政府部门都是用的盗版)。1999年,微软生产加湿器的北京亚都科技有限公司,同时还计划投入超过1亿美元打击盗版,将华为和北大方正等知名企业放人调查名单,一时间闹得纷纷扰扰。这一案件曾引起中美双方高度重视,美国时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华盛顿州务卿芒罗亲笔签名其证词。当时据业内估算,如果按亚都50台电脑赔偿220万元计算,中国消费者需要至少支付2000亿元的赔偿。这一举动在中国引发的反弹和口水几乎把当时的微软淹没,
“大棒政策”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反微软浪潮,直接导致微软中国CEO吴士宏下台。此后,微软中国历任CEO去留均与反盗版高度相关。时至今日,我国仍然没有独立自主的商业上成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这绝对是一个血的教训。
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标准选择问题也是由来已久。中国为保证国家通讯安全,开始在3G时代推行自己的TDsCDMA通讯标准,但同时又迫于欧美的压力,只能同时对三种标准发放牌照,移动采用TD―SCDMA中国标准,电信采用CDMA2000美国标准,联通采用WCDMA欧洲标准。虽然短期来看联通数据传输性能更好,但移动胜在覆盖范围较大,至少解决了有和没有的问题。应用期间的确发现了很多问题,但随着实践的深入,问题一个个的被解决,自主标准越来越成熟。在进入4G时代后,中国通讯标准TD-LTE大放异彩,移动4G用户超过3亿,而联通电信使用国外标准的用户只有几千万,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在通讯的核心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有了一片天空。
中国如果也像其它发展中国家那样,仅局限于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廉价消费品,尽管可以为农民工创造大量低端低薪就业岗位,但这条路无法强国富民,也不能够为每年新增的几百万大学生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那中国还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区别?2013年11、12月在央视一套、二套播出的我国第一部装备工业题材自主创新的纪录片《大国重器》,使全国上下对大国重器的地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
“两弹一星”是建国初期那个时代我们的大国重器,初步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成了一个时代中国的象征。而今以核电、高铁为代表的大国重器则是今天中国大国形象的新标志,作为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后来居上,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领域之一,核电、高铁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并重新塑造了中国制造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