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通化师范学院 留学生 培养模式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05-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国际交流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大,教育国际化的速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到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前,“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 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①通化师范学院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中心城市通化市,毗邻朝鲜,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留学生培养的优越条件。2014年通化师范学院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实现了来华留学生零的突破,在近两年的发展中,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通化师范学院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到21名。分布在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来华留学生培养中的基本理论

来华留学生指持有外国护照来中国学习的外国公民。其来华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进而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服务目的语学习者所在国家的社会。

留学生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等同于本国学生的教育。教育对象是外国的学习者,他们在我国接受一定阶段的教育后,主要是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因此,对留学生的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外国学习者本人及其未来服务的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包括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根本就无法展开。

(二)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概述

由于各个接收留学生的院校自身的特点及历史原因,各留学生培养单位的培养模式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如下四类:

1.由外事部门兼管的培养模式

由于培养单位自身条件的限制,留学生规模不大,部分培养单位将留学生的培养及管理安排在主管外事的部门或具有外事权的部门,如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或学校办公室等职能部门。

2.由留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的培养模式

部分院校由于人员及设备的限制,留学生的培养工作由留学生招生管理部门代为执行,如留学生管理中心或招生办公室等。

3.由文学院代管的培养模式

由于留学生来华后,首先要进行语言培训与学习,所以部分院校就直接将来华留学生放置于文学院培养。

4.单独设立二级学院的培养模式

留学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大部分院校单独设立二级学院,主管留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如设立国际交流学院、汉语文化学院等。

二、通化师范学院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通化师范学院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现状

通化师范学院自2014年接收来华留学生以来,一直实行由外事部门管理、文学院培养的留学生培养模式。即外事部门负责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留学生的生活问题、后勤服务与保障等工作。文学院负责留学生汉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到目前为止,通化师范学院共有留学生21名,分别来自英国、泰国、韩国和朝鲜等国。其中学历教育生15人,非学历教育生6人。学历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专业12人,计算机技术专业1人,工商管理专业1人,音乐教育专业1人。从专业的分布上来看,80%分布在文学院,加上非学历教育共有85%的留学生分布在文学院,且学习其他专业的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也是由文学院来承担的,所以文学院负责了全校的留学生的培养工作。为此,文学院制定了留学生学历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及非学历教育长短期培训方案,以满足全校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

师资配备上,文学院共配备了6位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5人。从专业背景来看,有3位来自汉语言文字学专业,1位来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1位来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位来自文艺学专业。

图1师资队伍图

课程设置上,根据学校规定,凡来通化师范学院学习的来华留学生均需入文学院学习两年汉语,待通过语言测试后进入专业学习专业课程。其中前两年的课程均为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课程,如汉语综合、汉语听力、汉语读写、汉语口语等。旨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技能,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以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进入专业学习后,课程会有略微调整,增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及选修课,如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等。同时适当增加选修课程,主要是中国文化及国情概述性课程,如中国文化通论、中国历史、中国经济、中国武术、绘画等。

教学方式及方法上,多数教师能够刻苦钻研,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多数教师教学态度认真,能够与学生积极沟通,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管理和服务保障上,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统一管理,负责留学生的入学申请,来华签证的办理,留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的组织,单独成立了留学生管理科负责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学校于2016年加大投入,重修留学生宿舍,修建留学生餐厅等。

(二)通化师范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尽管通化师范学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由于历史原因及经验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在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满堂灌的方式,与教授中国学生的方法无异,未能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由于留学生的汉语能力低,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留学生教学的初期,教师要明确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待学生的基础牢固后再加大难度。同时,也存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媒介语的现象,大量地使用英语为学生翻译、对译。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词语间的迷糊不清,界限不明等现象,到学生学习的后期难免成为难以改正的“顽疾”。

第二,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未能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中发现留学生教学未能进入学校的教务系统,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每门课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教材为纲,未能有效根据实际制定教学内容,同时,没有明确的教学进度和规范体系,上课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

第三,留学生管理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由于缺乏经验且留学生管理工作时间较短,未能制定有效的留学生管理制度,管理中,随意性较大。留学生管理意识不强,安全保障制度与意识不强,不利于留学生的长期管理。

第四,教育与管理严重脱节。培养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不强,经常出现教学单位只负责教学,管理单位只负责管理,双方未能协调工作,有时在中间环节容易出现不利于留学生管理和培养的其他问题,严重阻碍留学生的培养进程。

第五,后勤保障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留学生来华学习,除了学习之外,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学习和融入中国文化氛围的最佳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局限,通化师范学院在留学生后勤保障上略显不足。尤其是在留学生的住宿条件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学校留学生发展的规模。

三、完善通化师范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通过上面对通化师范学院两年来留学生培养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学校的留学生规模日益扩大,培养方式日益完善,但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提出如下解决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留学生培养政策

健全和完善的留学生政策是留学生招生和人员管理的制度保障。有力的政策有利于吸引外国留学生来通化师范学院留学,能够帮助留学生及其家人解除不必要的担心和后顾之忧,也有利于学校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和学校的海外影响力。

(二)扩大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师资力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所以优秀的师资是教育教学的直接保障。针对通化师范学院留学生培养中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应加大力度和措施培训和引进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留学生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针对留学生不同的特点,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通过活动使学生融入本地生活,进而将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言语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三)提升和改进后勤服务

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是解决留学生文化冲突的关键。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除了基本的课程学习外,日常生活也是学习的重要部分。

良好的住宿条件和多样化的餐饮服务是后勤服务的关键,是留学生来华之初最先接触的中国文化因素,是降低和消除学生文化休克的关键手段,也是留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理解文化因素的最佳场所。所以要加大后勤保障服务的力度,例如修建完善的留学生宿舍,建立健全留学生公寓安全保障制度,根据留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改善餐饮条件和餐饮文化,完善留学生后勤保障应急处理机制,设立留学生专门的安保措施等。

(四)完善和改进留学生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留学生教育培养的保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分工,确保留学生教育培养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也是留学生在华学习和生活的安全保障。

四、结语

通过对通化师范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现状的回顾与总结。我们发现近两年,通化师范学院在留学生教育培养中投入大、付出多,可以说是举全校之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通化师范学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在来华留学生培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统一的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强;缺乏安全意识;后勤保障力度不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相信通化师范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牧晓波,魏毅,陈文新.浅谈出国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2009,05:176-178.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范文2

1.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模式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给出了模式的定性叙述:“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探究都有一个过程。在鉴别出影响特定结果的变量,或指出与特定问题有关的定义、解释和预示的假设之后,当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系统的阐述时,就需要把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合并成为一个假设的模式。模式可以建立和被检验,并且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根据探究进行重建。它们与理论有关,可以从理论中派生,但从概念上论,它们又不同于理论。”从模式与模型语义分析上看:《辞源》上写道,模的意义有三个:(1)模型、规范;(2)模仿、效法;(3)模型这一组合词的本义,即是一种用实物做模的方法。但是,拓展这个词的意义之后,有模范、模仿等意义。“模式”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已有所用,但用得并不多。《汉语大词典》上解释“模式”的意义为:事物的标准样式。但是,近年来应用此词的意义已发生了演变。查有梁在《教育建模》一书中,对什么是模式给出一个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建构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既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发展。模式是客观实物的相似模拟(实物模式),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数学模式),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图像模式和语义模式)。

2.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内涵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等,都需要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关键在教师,职业教育师资教育培养模式的问题,就尤为凸显。因此,当前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创新,要看到现有的教师教育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机制、体制上的弊端和不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开放,不断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科学化、规范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1)教师培养模式的内涵,分广义和狭义两种模式。广义模式是指依据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有具体的操作路径、方法和目标指向。实践中有良好的实施效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它主要包括:教师培养的路径模式,即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及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教师培养的基本体系模式,即定向型、非定向型和混合型;教师培养机构设置的基本模式;教师培养机构的内部办学模式,即培养目标、修业年限、修业方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狭义的教师培养模式,一般专指教师培养机构的内部办学模式(职前),即各院校为了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教育评价等,是一个有诸多要素在内的复杂系统。因此,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师资教育培养的模式必须适应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适应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注重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构建比较稳定、可以复制和借鉴的模式。模式主要强调教育活动的程序性,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贯穿和运用职业教育师资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去,体现到课程教学中,将专业教育和育人的程序统一,培养目标和操作要点统一。模式具有终结性、整体性、操作性、简约性、稳定性、示范性等特点,是联系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运用模式方法研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活动,而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同样是具备复杂性。研究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用模式方法可以将复杂的人的培养活动规范化、程序化、格式化,并能更好地复制和推广。我们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问题,通常用模式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是比较普遍的。在自然科学中常称之为模型研究方法,例如,物理模型研究、数学模型研究等;在社会科学中常称之为模式研究方法,例如,经济模式研究、文化模式研究等。

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要素构成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有多种模式,其构成的要素也不同,有很多种的构成要素,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系统实施、评价体系等方面要素,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规律。

1.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是模式的指导思想模式指导思想是模式构建中的理论基础,在模式实践中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是构建模式的核心。高校培养教师教育思想应是职业教育师资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培养职业教育师资教育思想的目标指向——培养什么样教师的体现;而且,又是教师培养方式——如何培养教师的基础依据。培养模式指导思想应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以现代心理学、教育、: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应当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重点,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师教育培养的始终,为职业教育师资后续发展,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终身学习的需要,构建起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的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

2.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的构成要注重培养目标要素目标要素包含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内容等,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以目标培养需要为依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从而实现课程体系综合化和培养模式化。在课程设置上,坚持改革创新吸收新知识,优化课程设置,相应地减少课内学时和必修门数,增加选修课和课外学时的比例。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更加关注和要求具备较丰富的工程实践和较强实践能力。为此,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中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还要注重提高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在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确保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规格、要求和质量,体现出职业教育师资教育培养的特色,提高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还要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区域中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从思想道德、职业修养、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等方面来适应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同时,使他们具备创新创业的精神、后续发展的潜能和职业迁移的能力。

3.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构成要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系统实施路径任何培养模式都应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系统实施路径,并详细地说明培养过程的逻辑步骤和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实施程序为:(1)科学规划目标,系统实施培养。系统实施培养目标是指学校根据教师教育的目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提出特定要求。(2)统筹安排培养方案。统筹安排培养方案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对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全过程的总体设计实施,统筹合理安排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3)培养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点,首先,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要依据和符合心理活动顺序和规律;其次,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活动应该有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再次,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的各个教育环节有助于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养成。

4.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构成要注重模式评价体系的要素模式评价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培养过程及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效益作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的一种方式。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是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等进行监控,对职业教育师资教育活动、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科学评价。模式评价体系建立主要是评价:(1)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符合度,与学校培养定位的对应情况进行评价;(2)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人才实际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层次水平进行评价;(3)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建立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科学评价体系。学校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建立以科学的态度、方法手段制定评价标准,进行全程评价,同时鼓励和要求学生也参与评价过程,做自我分析等工作。学校还要在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走访,听取用人单位对教师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这样既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又能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路径探析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随着高校大众化进程而快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已进入提高办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建设阶段。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任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应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高校、企业、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师资进行职前的专业教育和职后培训等方面,有计划、科学设计和安排,衔接好职业教育师资各个阶段的教育。目前,我国以培养职业教育教师为主要任务的技术类师范院校有8所,这些高校基本上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类似,以学科为本位教学,职教特色不鲜明,培养的学生实践技能不突出,与职业教育师资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职业院校教学的需要有较大差距,探索与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是企业、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重要的内容和任务,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通过几年的职业教育师资教育的实践,笔者认为,应当从高校、企业、职业院校等三个方面共同培养,建立起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

1.高校

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坚持全面发展和提高的原则,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综合性模式。综合性主要是指在教师教育培养过程中坚持全面发展,统筹安排,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既要遵循教师教育的规律,又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综合性地全面培养和提升。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综合性模式是高校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下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师资的需要,以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为目标,不断地增强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职业化能力,在培养模式中把示范性和学术性结合起来。高校在职业教育师资教育中要坚持职业培养、人职培养、职后培训提高的综合性的模式,以教师的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将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贯穿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始终。综合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1)高校在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人职教育、职后培训的阶段基础上,建立一个学校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职业教育师资教育的培养模式;(2)高校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学校教育与教师指导性学习、互学习等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使教师教育从灌输型向实践型、研究型转变,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3)高校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中,将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等智力因素发展与态度、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发展有机结合,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和创新,注重实训实践教学的改革和研究,增强实践性工程阅历和掌握现代专业技术的能力;(4)高校要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模式理论为基础,以培养现代职业教育师资为目标,注重职业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研究,注重职业教育师资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注重实证性案例的研究等,结合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对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创见性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建构,提供有益实例和参考。

2.企业

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高校要坚持与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原则,把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师资教育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1)高校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主动服务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高校应树立为企业服务意识,以服务企业求发展,以服务企业求支持,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促进与企业的合作,并积极主动与企业互动对接,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合作。高校组织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调研考察和学习企业在生产方面的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还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的活动,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先进技能掌握,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提升,也使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提高和更新。高校要鼓励教师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项目研究,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也增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互驱。高校在办学中应当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利用企业的优势和资源,调动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办学质量的提高。(2)高校在职业培养中与企业建立互动、互驱、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的机制。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企业参与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等各项优惠的政策和法规,积极与区域中的企业互动、互驱,调动企业参与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企业建立起互动、互驱、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新机制。企业依托高校的智力、技术资源和研发能力,可以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还可以与市场需求进行项目的联合开发和研制,实现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技术的优势互补。企业在管理上可以优化管理,提高管理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动着现代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