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勘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勘察报告范文1
一、有关岩土工程勘察
1.岩土工程勘察定义。岩土工程勘察,英语为geotechnicalinvesigation,就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
3.岩土工程勘察对象。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水电站、水工构造物的勘察)、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大型桥梁及工业、民用建筑等。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等工程一般比较重大、投资造价及重要性高,国家分别对这些类别的工程勘察进行了专门的分类,编制了相应的勘察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等,通常这些工程的勘察称工程地质勘察。因此,通常所说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指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勘察对象主体主要包括房屋楼宇、工业厂房、学校楼舍、医院建筑、市政工程、管线及架空线路、岸边工程、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等。
4.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5.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与技术。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4)现场检验与监测。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此项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间内进行,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以及一些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应在建筑物竣工运营期间继续进行。超级秘书网
二、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1.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
2.要熟悉和把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把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4.要把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5.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6.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
三、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1.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先进行地质勘察后设计。对无地质勘寒资料工程的设计应不予报建,对(未能按照相应的等级)降级进行地质勘察的工程不予报建。
2.提高地质勘察单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培养良好的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避免出现地质勘察资料的失误。
3.建立审查、复核制度,对室内室外技术资料要有资深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复核,敢于对钻探、土工试验结果提出质疑,并通过对相近建筑物的钻探资料对照分析,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重探可疑探点、可重做相关试验。
4.要根据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与场地类别,并结合地质历史(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与地形特色进行探点的布设,并按规范进行相应比例和数量的取土探孔和原位测试探孔的布置,避免漏探特殊地质现象。
5.勘察布孔。勘察与设计的接口:收到设计人的勘察任务书后,应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设计人沟通,存在疑虑的地方需向设计人提出。设计人往往有偏于保守的倾向,如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过高、要求一桩一钻、对桩基承载力提出过高要求等。由于岩土体始终是一个灰箱,无法彻底查清岩土体的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在做与岩土相关的工程设计时固然要留有一定的安全富余度,但是必须在了解场地岩土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准确把握安全的尺度,采用过于保守的岩土参数,过高的安全系数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工程建设的极大浪费。做岩土工程勘察的人一般比做结构设计的人更清楚或者更容易把握场地的岩土条件情况,因此岩土工程师应当,也有必要提出意见供设计人参考。在勘察任务书与工程平面布置图确认无误后,勘察人员应到现场踏勘,了解场地情况,并提出勘察纲要供钻探等供外业使用。
参考文献:
工程勘察报告范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 图表 编制程序 岩土分层
中图分类号:B02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一、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二、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
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图而省去表。一个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由于勘察场地大多地处平原,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3)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如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则要叙述岩溶的发育及其分布、埋藏情况。如果勘察场地较大,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报告中应附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如场地小且地质地貌条件简单又无不良地质作用,则在前述钻孔位置平面图上加地质地貌界线即可。当然,倘若地质地貌单一,则可免绘界线。
2、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冗繁;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粘土2-1、冲积粉质粘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粘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第二、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而在报告中叙述有所不便。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①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②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例如填土的压缩模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红粘土的含水比和液塑比。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⑤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⑥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
3、地下水简述
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3、SO2-4、侵蚀CO2的分析结果。
4、场地稳定性
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
(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其发展趋势如何。
(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5、其他专门要求
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如饱和砂土的震动液化、基坑排水量计算、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刚度的测定、桩基承载力计算、软弱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等。
6、结论与建议
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2)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若采用桩基础,应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6)建筑是否作抗震设防。(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以上7个方面的内容,并非所有的勘察报告都要面面俱到,一一罗列。
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论文下载中心 w
三、图表编制要点
1、主要图件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①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应区分出技术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取水样孔、地下水动态观测孔、专门试验孔(如孔隙水压力测试孔);③剖面线和编号:剖面线应沿建筑周边,中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较大的工地,应布设纵横剖面线;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⑦地理方位。对于较小的场地,一般仅表示①、②、③、⑥、⑦五项内容。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在于文中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上补充内容而成。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1000)
(2)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或1∶200。
(3)工程地质剖面图。
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关于剖面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1∶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1∶200)。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专门性图件。
常见的有表层软弱土等厚线图,软弱夹层底板等深线图,基岩顶面等深线图、强风化、中风化或微风化岩顶面等深线图,硬塑或坚硬土等深线图等。不言而喻,这些图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各有用途。有的图件还可以反映隐伏的地质条件,如中风化顶面等深线图,可以反映隐伏的断层;等深线上呈线状伸展的沟部,往往是断层通过地段。专门性图件并非每一勘察报告都作,视勘察要求、反映重点而定。
2、主要附表、插表
(1)岩土试验成果表。
按岩、土分别分层,按孔号、样号顺序编制。每一分层之后列出统计值,如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
(2)原位测试成果表。
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
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
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3、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1)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2)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4)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工程勘察报告范文3
摘要:在这个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依据高应变法速度时程曲线在桩底的反射情况和力的时程曲线两者的帮助下可判断出桩底持力层岩土承载性状,并应用曲线拟合法分析基桩承载力,并以此对桩底持力层岩土状况进行监控,因而可以在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承载力检测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高应变时速 持力层 时程曲线 试验检验
1、前言
运输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建设工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一幢幢高楼大厦在建设,一座座新城在崛起。此外,港口、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地下建筑设施等建设工程也在不停的开工建设。当建筑物竖向荷载较大,采用浅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只能采用深基础,其中桩基础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根据规定,我们把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所以桩基础持力层岩土的承载性状不仅直接反映地基变形,也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的预制管桩工程应采用静载试验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这就足以说明我国对该类地质状况的工程应予以重视。场地地质报告显示,如果桩基持力层是属遇水易软化的泥岩,施工后桩底持力层被软化会对工程质量带来隐患,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桩底持力层岩土状况的动态监控。
2、现场状况
2.1 试验桩的成桩情况
根据试验方案和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及施工资料,本工程采用 f 500 锤击预应力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为 C80,试验桩共选取 4 根,桩号分别为 16—1 J—2、20—Y—3、38—C—4、37—F—1, 入土桩长分别为 28.45,23.15,28.15,33.65m,配桩长度分别为 (11+12+6)m,(12+12)m,(14+14)m,(14+10+9)m,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均为 1800kN,全部桩孔内都自然充满地下水,以监控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
2.2 工程地质情况
该场地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较高,部分淤泥层较厚,持力层埋深变化大,大部分均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泥岩。 试验桩区域内地质土层状况由上至下分别为:①耕土:层厚 0~1m,饱和;②淤泥:层厚 4.5m~5.6m,饱和;③粉质粘土:层厚 14.9m~18.8m,很湿;④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 1.2m~11.6m,湿;⑤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 4.0m~12.7m,密实;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 2.5m~4.3m,较软;⑦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 1.3m~5.2m,坚硬。
3、基桩持力层岩土承载性状监控方案
3.1 桩孔内充水原因
根据现场观察,桩基础施工完成后,超过 90%的桩在很短时间内桩孔内便充满地下水,其原因有:①桩身存在裂缝,地下水沿裂缝进入桩孔内;②两节桩的接口在施打过程中出现松动,地下水从接口处进入桩孔内;③地下水直接从桩底位置进入桩孔内。
3.2 基桩持力层岩土承载性状监控的必要性
沿海地区普遍地质淤泥层较厚,地下水丰富,地下水可能沿桩身渗入到桩底或从桩孔渗入桩底造成桩底持力层岩土软化,影响桩基承载性状,带来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 因此,对桩基础持力层岩土状况有必要进行监控,以排除隐患。
3.3 监控方法及方案
根据高应变法的检测原理,速度时程曲线在桩底位置的反射情况和力的时程曲线可判断桩底持力层岩土承载性状,并应用曲线拟合法分析承载力,因此拟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桩底持力层岩土状况监控。
在一定区域内抽取桩孔内充满地下水的基桩作为试验桩,在一定时间内对其进行多次高应变试验,分析其结果,掌握该区域的基桩施工后一段时间内桩底持力层的岩土状况。 本次监控选取的桩号同前。
4、现场试验及试验结果分析
各试验桩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见表 1
5、结论
对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 桩孔内自然充满地下水状态的试验桩每桩均进行 4 次高应变试验,总监控时间为 21d~27d。 从不同间歇时间实测曲线和曲线拟合法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⑴第 1 次试验时间歇时间较短,从曲线拟合法分析,摩阻力较小,端阻力得到较大发挥,动测承载力也较低。 随着间歇时间的延长,第 2~4 次试验结果从曲线拟合法分析, 摩阻力和动测承载力明显提高,说明基桩承载性状不断得到改善。
⑵第 1 次试验时桩周土和桩端土受到打桩时的搅动,实测曲线有明显的桩底反射,随后几次试验则由于打桩施工时对岩土扰动后有效应力的恢复,桩底反射明显减弱甚至接近消失, 桩底持力层岩土承载性状稳定性良好,未发生软化情况。
⑶本文对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的地质条件时桩承载力的判定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测试和研究方法。
⑷采用高应变法对桩底持力层岩土承载性状的动态监控,作为有效监控的成功试验,为今后的基桩质量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工程勘察报告范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数据,对工程的实施建设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受到管理上的失误、技术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既影响到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又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了资源。
1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1.1 勘察手段单一
岩土工程勘察时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地质勘察工作。而目前一些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单位在勘察工作时,仍按老式的勘察手段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勘察报告只注重定性分析,而忽略了分析有关定性的评价数据。
1.2 勘察报告建议没有针对性
勘察报告中定量数据不多,没有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勘察报告还受到传统地质勘察报告的影响,大多以描述为主,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结论下的比较笼统,不具体,也缺少针对性,在岩土工程设计或施工时不能对勘察结论进行有效合理地利用。
1.3 勘察报告质量不高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一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实行自负盈亏的经济制度,这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只想到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注重勘察报告的质量,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整体质量的下降,甚至个别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了获取任务,预算造价时有意压低价格,然而勘察单位为了取到经济效益又不得不进行工作量的缩减,应该进行的勘察工作不做或者少做。比如没有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勘察钻探取样工作,不规范的钻探取样作业难以准确确定出分层的位置。有的对于地质体采样不完整不连续,甚至不使用取样器,而从岩芯中直接取样,取样的数量也不多,不满足规范规定的试样要求,这样得到的数据就不具有代表性,往往不能对建设场地地基土做出完整、准确的分析评价。
1.4 忽视了区域地质环境的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数据和勘察人员长期经验的积累,需要结合当地区域地质特征,对地基土层特点深入了解,正确评价地基土。目前一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勘察作业,只注重分析研究某个工程点,忽略了岩土工程地域性研究,得出的岩土勘察结论缺少地域性经验,导致报告内容不全面,难以提高勘察单位的效益。例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用箱基可满足需要的,勘察单位没有根据当地区域地质特点以及实际经验,在用箱基的基础上又加了桩基复合基础,导致勘察工期的延长,资金的浪费。又比如地层为含砾粘土,它遇水或搅拌时会变软,在一般情况下,室内试验及原位试验都难以准确确定含砾粘土的承载力,一些勘察单位对此类地层进行勘察作业时,没有有效利用当地勘察经验,采用了很高的承载力值,对工程的安全造成了隐患。
2 优化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方法措施
2.1 提高勘察人员技能
相比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建筑业在岩土工程勘察方面还比较落后,具有相关资质的勘察人员不多,目前一些工程勘察人员还不能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手段和理论进行全方面的掌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提高勘察人员的工作技能,对岩土工程勘察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让工程勘察人员的素质可以满足现代工程勘察作业的需求。比如推行技术交底的方法,在工程勘察工作前对勘察人员的技术提出最低要求,使工程勘察人员达到所用技术的最低标准,同时还要使工程勘察人员掌握好勘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上岗前勘察人员需要取得相关工作的资格证件,杜绝勘察人员无证操作。还可以推行奖惩制度,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质量的好坏同勘察人员的自身利益相结合,使每个勘察人员都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勘察报告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2.2 加强勘察作业的监督工作
监督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质量。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监督管理方面,长期由政府部门承担监督责任,一些地方还存在监督漏洞,不能满足现代勘察监督工作的要求。在勘察合同、勘察报告的审查监督上,存在越级现象或者无组织勘察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现场监督,防止勘察人员打假孔以及不规范的编录、试验取样行为。审查报告内容中是否有施工建议、场地稳定性评价、基础选型论证等。岩土工程的勘察报告不能只有描述,还要有针对性建议。除了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自身要加强监督外,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上的监督部门也要对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实施监督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勘察部门进行引导和监督,保证勘察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勘察结果的严谨性,避免不规范行为的产生,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投资的收益最大化。
2.3 加强地域性研究
岩土工程勘察时,不仅要执行国家规定的规范和规程,还要利用以往的勘察经验和勘察技巧。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力学性质多变,在岩土工程中不能通用同一种勘察手段。例如岩土工程有的地域地基承载力高,有的地域地基承载力低,这需要采用多种承载力标准,分别对待,进行勘察作业。加强岩土工程地域性研究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有助于勘察作业顺利进行。
2.4 采用新技术手段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岩土工程中新型勘察手段和新型勘察设备不断开发利用。岩土工程勘察单位需要及时购入这些新设备,掌握新技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使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标准化、现代化、规范化。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还可以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科学管理,这会大大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效率。计算机可以帮助勘察单位更有效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的相关资料,例如,CAD制图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制图中的应用、统计指标的优选等。计算机技术还能够模拟出岩土勘察问题发展的趋势,为制定合理的勘察手段提供帮助,还可用于勘察治理最后结果的模拟、施工模拟以及设计模拟方面。总之,勘察单位采用新型技术,可以大大节约岩土工程人力、物力,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3 总结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需要结合工程所在地域的地质、环境的特点以及岩土状况进行详细勘察作业,例如岩性、岩土层的特征、地下水分布情况、地下水水质变动情况、岩土介质的空间分布、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等等。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解决,从而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全面性、准确性,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勘察单位的经济效益,也能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鹏,伊海昌,曹国升.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2]康朝勇.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
[3]姜明友.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4]黄静萍,应文亮.如何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1,01.
工程勘察报告范文5
1.1选址勘察的作用
选址勘察是大型建设工程的重要步骤,其作用是对拟建场地地质条件是否适宜建设项目进行初步判定,并就其地质结构和水文特征等自然物理条件的稳定性、适宜度作工程地质评估和技术经济分析。选址勘察可有效为工程建设项目规避恶劣地质条件,排除可预见的自然风险(地震、洪水等)和减少经济损失。
1.2初步勘察的作用
初步勘察是根据选址报告在选定的建设场地开展的。其目的在于就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和建筑高度以及其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等探测建筑地段的地质稳定性,以便于建筑总平面布局和主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确定,并对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防治方案进行地质论证。初步勘察是工程设计雏形确立的必要环节,是建筑工程施工实施的先决条件。
1.3详细勘察的作用
详细勘察主要目的在于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资料。包括工程设计所需的各项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为工程地基加固和基础设计提供数据参数。对不良地质现象的具体防治方案给出论证。详细勘察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图的设计和建筑物的奠基,对建筑工程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影响深远。
2工程建设中地质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2.1对地质工程勘察报告不够重视
工程设计人员对地质工程勘察报告重视度普遍过低,工程设计中的相关人员往往对地质工程勘察报告重视度不高,仅仅将其视为参考资料。报告中涉及的地质结构、水文数据、土层成分等皆被忽略,工程设计人员很少做到根据地质工程勘察报告数据设计技术参数。
2.2地质工程勘察报告缺乏实用性
地质工程勘察报告过于理论性和专业性而缺乏实用性和阅读性,导致工程设计人员在参考、阅读地质工程勘察报告时难度较大。而地质工程勘察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之间又缺乏必要的沟通,进一步造成了建设企业资源、成本增加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管理松散
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管理松散,导致勘察质量难以保证。地质工程勘察过程中缺乏技术管理导致了勘察报告的不规范。部分地质工程勘察人员缺乏专业性,在面对重大或复杂的工程地质勘察时无法完成工作,从而导致勘察报告质量和准确率的大幅下降。
2.4地质工程勘察效率不高
地质工程勘查中,勘察工作人员对勘察实际条件和人员装备考虑不足,未能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勘察方法,将地质工程勘察复杂化。此外,一些地质勘察人员因循守旧,对新技术、新工艺缺乏认识与应用,不利于地质工程勘察效率的提高。
2.5地质工程勘察违规导致误差积累
地质工程勘察单位存在的一些违规操作,虽节约了勘察经费但容易导致勘察误差,降低了勘察精度。误差的积累会造成工程施工安全隐患产生,甚至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给工程相关人员乃至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安全损失。
3改善工程勘察问题的建议
3.1规范地质勘察市场行为和勘察实施程序
明确工程建设的顺序(地质勘查-工程设计-施工),确保工程建设严格按顺序和相关原则进行。除勘察单位的自律机制外,建立相应的行业规范制度,确立行业约束机制,确保工程建设有序、安全、顺利进行。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对勘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密切约束、监管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其次,对事项全程进行监理。认真落实事前的预防工作和事中的控制工作以及事后的评价监督工作,逐步规范勘察市场,提高勘察效益,为工程建设投资提供保障。
3.2应用高新技术提高地质勘察效率
应用高新技术来提高地质勘察效率,结合应用室内外测试技术。合理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地质勘察工作,对勘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与工程施工检测所得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依据,保证提供参数的可靠性、精确性。
3.3提高地质工程勘察人员素质
地质工程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地质勘察的质量。第一,提高勘察人员综合素质。通过给勘察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展技术讲座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勘察单位可施行轮班换岗制,提高勘察人员知识的全面性,促进勘察专业和部门之间的有效果沟通。第二,加强勘察人员行为规范管理,树立勘察标准意识。确定规范标准,分发规范文件,施行定期考核。另外,培养勘察人员安全意识,加强操作过程安全保障,确保勘察工作安全实施。
4结语
工程勘察报告范文6
关键词:岩石工程勘察;地基设计;存在问题;对策
作为土木建筑工程中两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一直是工程建设相关部门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含义概述
什么是岩石工程勘察,其实就是将建设工程的要求作为依据,对于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进行查明、分析、评价,将勘察文件的活动编制出来。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都是岩土工程勘察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最后要将以上几种或者全部手段作为依据,定型或者定量分析评价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于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成果报告文件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满足。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我们所说的地基是指支承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许变形值;地基无滑动的危险三个方面。
2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 1 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资料不齐全, 并缺少勘察纲要
目前,成本在很多勘察单位中都是比较重视的,一味地追求成本的降低,或者想要将时间节省下来,在前期一些工程资料的收集中就会疏忽大意,甚至都不清楚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另外,在勘察项目中会有很多勘察单位对于勘察纲要的编制不够认真。在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岩土工程勘察纲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对于顺利完成勘察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很多项目就算是具备勘察纲要,但是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也未必能够达到,针对性不强的纲要性,在勘察工作中的指导意义并不是很大,对于勘察成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 . 2 监理勘察手段单一, 整体勘察质量不高
当前,很多勘察单位所运用的地质勘察方法还是较为陈旧,手段的多样化不是很强。在工作量上,为了能够接下更多的任务,报低预算价成为唯一的手段,但是又想在其中获得利润,工作量就一定会降低;在钻探、测试以及取样上没有很强的规范性,为了达到最短的速度,规范在钻探取样工作中并没有执行,通常提一次钻是在2~3米的范围内,这样的做法,分层位置的准确性必定就会降低;在取样上,有的对取样器不进行采纳,只是在岩芯管中讲原状图样取出来,甚至在原位测试的时候,现场只做极少数,剩下的就按照这种规律进行编造。这些因素对于勘察成果质量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2 . 3 勘察报告内容表达不规范, 往往只注重定性分析, 定量数据较少, 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
在现在勘察工作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勘察单位对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还是有一定的依赖性,描述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还是比较常见的,这样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相对来讲都是大框架,并没有细致性的东西,针对性也不是很强,对于结论就认为是重点,但是其中出现的一些建议却忽略不谈。这些因素对于设计以及施工人员来讲接受的困难还是很大,甚至都不会采用,这样的话,勘察工作和设计工作的开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 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 . 1 加强工程勘察前期准备工作, 制定相应的勘察纲要
相关部门应该从一开始就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的制定,根据工程自身特点,针对地质特征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纲要。有了适合工程本身的纲领性文件才能顺利地解决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 . 2 要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 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
对于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要进行加强,以防止打假孔以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还要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3 . 3 提高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提高勘察报告的规范性
通过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 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 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今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 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了,在书写勘察报告时才会有针对性的建议,报告内容表达上也会规范, 定量数据分析上才能更准确。
4 结语
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 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设计虽然在近些年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其诸多理论仍还不完善,甚至仍还局限于经验状态。所以,相关部门及工程勘查或地基设计人员要不断努力, 不断创新,不断发现不足并去解决相应问题,争取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设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 刘进波.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08).
[2] 张德明.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目前现状[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7).
[3] 周晓梅.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岩土工程界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