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1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政治
教育只有从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生活,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嵌入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教育中只重视理论教育的情况,让学生在人文主义思想下提高自身素质,开阔自身视野,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1.“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一般来说,“生活化”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学生的生活环境、时事政治、社会情感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由社会生活进行课题的导入,将理论与实际充分地融入课堂的教育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2.“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从课堂中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是“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生活化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活化寓于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生活化教学要求我们要立足于让学生感受生活上,从而使学生对课本知识不再感觉陌生,对知识有了亲切感,才方便于日后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离开生活这一大环境,对知识的讲解也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最后,教学的归宿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谨记所有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学生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实施方法
1.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要求教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对于之前高中政治教材中那些偏困难、繁杂、老旧的知识予以剔除,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符合当代高中生的生活环境与认知水平。
同时不要照本宣科地使用教材,应该对教材的内容加以重新整合、改造、补充,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后再将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从心理上接受政治教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要注重生活化。因此,教师应该明确且具体地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辅以教学内容、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人特点等因素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经济生活的教学时,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教师可以将这一教学目标分成一个个小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首先要做到不乱花钱,具有储蓄意识,然后再使学生懂得要将存下来的钱进行投资,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要有风险意识,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不能盲目选择投资方式,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理财。
这样将教学目标细化之后再逐一实现,将难懂的经济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教师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对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情况加以改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主动关注社会上的热点民生、时事政治,积极主动地思考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进而加深对政治知识的敏感度与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采用话题法、探究法、辩论法等方式进行政治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对社会上热点话题的导入,让学生自行地思考后,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表达本组的观点与看法,其他小组可以对此进行辩论,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氛围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提高讲课效率,提升上课质量。
三、“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是将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时事政治,这样可以减少理论知识的抽象化,将课本知识更加趋近于生活,便于学生对枯燥难懂的政治理论的理解与记忆,达到更好的上课效果。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自如地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使理论知识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走进生活,实现理论知识的价值。
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会使学生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进而更好地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邹礼.“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嵌入与实践[J].学周刊,2014(24):149.
[2]高飞.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2
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追求教学设计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只是注重学生一堂课下来对教材基本观点的接受,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面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有的教师回应“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足见在一些教师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我们的教师们做到了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应仅停留在口号上。我想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是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应是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关注我们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吧。
二、教学方式、方法转变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的应试教育理念相适应的。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教法和学法的开放性
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于会涉及到外汇的“卖入价”和“卖出价”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2.从教材的利用者到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好一堂课的设计者,要学会挖掘素材。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3.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4.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3
一、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高中政治新课程实施以来,笔者最大的感悟就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变了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德育课,要落实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思想实际的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内容时,笔者通过学习教材能够完成知识目标的要求,但是其他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高一的学生对这一内容感到新鲜的同时也感到抽象,认为和他们没有多少关系。根据这一实际,笔者在课前认真准备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大胆采用了“模拟选举”的方式,学生按照课前的准备,在课堂上分角色模拟依法定程序选举人大代表的过程。这一堂课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而且增强了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提高了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能力。这样就很自然地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亮点,也是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从教育目的到学科内容和教学形式,思想政治课是最具创新精神、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一门学科。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创新精神和能力。
思想政治课如何在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作为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抓住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点。创新是一种求异思维和实践,不能唯书唯上,迷信权威,必须敢于怀疑,勇于批判,勤于实践。例如,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可以作规模较大、接触面较广、活动时间较长的研究性调查活动,也可随时就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作“短小精悍”的调查,诸如,“中学生课余生活调查”、“家庭消费调查”、“当地文化产业及文化消费的状况调查”、“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调查”等。思想政治课《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模块的内容中充满着创新的思想和素材,充满着指导社会实践的真知和经验,在教学中笔者注重紧扣创新和实践这两大主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继续完善和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时,可结合这样一道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完善和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截止到2007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用这些钱可以买下我国全部经营性项目国有资产,可以维持我国人民近两年的消费,占我国银行所有存款的57%以上。有人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越多越好,说明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这样思考:(1)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判断题中要求辨析的是哪些内容。学生经过层层分析总结出两个问题:一是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是否越多越好,二是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多是否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给学生提供两个背景材料,一是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降低存款利息以刺激消费,二是资料卡“居民高储蓄准备干什么”,让学生用辩证思维方法思考存款储蓄余额是否越多越好。(3)让学生联系经济常识所学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发散思维,思考“存款储蓄余额多,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经过联想总结出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居民求稳怕险,高储蓄有很大一部分用于防病养老;二是投资意识差,投资方式单一;三是消费方式单一,还是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国家需加强信贷消费引导。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就将题目中包含的辩证思维方法、分析综合的方法及发散思维技能完美地体现出来。
四、结语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4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我们不难看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实际上也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直接追求。我们讲的有效教学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而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我们努力改变我们的教学思想,使之符合时展的需要,推进新课程改革,也正是为了追求教学行为的实效。
1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学情境的设置也是一种教学刺激,它可以诱发理想行为。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知识的过程。因此,只有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他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譬如学习“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时,可以利用傻瓜吃馒头的故事引入:傻瓜连吃了六个馒头都没饱,吃完第七个饱了,恍然大悟:早知吃这个馒头会饱,何必浪费前面的六个呢?再如:上“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时,教师根据固定的情境,挑选部分学生参与表演,并按情境要求分配角色,这种形式使同学们热情高涨。同学们在这种模拟活动中不仅学习课本内容,更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运用教学策略,让师生在课堂上充分互动
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生命,如在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是,可导入如下情境: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此次神舟六号飞天任务耗资9亿元人民币,全部由国家财政投入。表明在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功背后,有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支撑,这些巨额的资金来源则又是多年社会的财政积累,所以社会公众的贡献同样是我国航天飞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问题探究:中央政府承担了神舟六号研究开发的全部资金,属于国家财政的哪项支出?有什么意义?你还能举出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例子吗?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属于科教文卫支出,反映财政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从而导入新课。因此,教师只有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注重反馈归纳,培养学生联想迁移能力
每节课学生学习的单个知识点是零散的,所以对学生在自主预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时进行点拨、分析、归纳,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归纳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发展的原因—矛盾等。然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重视对这些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联想迁移法是比较适合的方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茨两个人创造的“联想实验”理论认为,“任何两个概念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联系。如“木质”与“皮球”之间,就可经过“树林—田野—足球场”等中间联想使二者发生联系。”教师在讲授完新课后,然后带领学生运用联想迁移法,把学过的内容用几个简单的词汇串起来,这样不仅仅让学生感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力的增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承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景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时,可以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下列资料:①价值规律主要讲的是什么;②价值规律在生活中的主要表现;③该知识点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课外时间,学生可应用各种搜寻手段找到相关材料。同学们对所找到的内容作详细的记录,并进行筛选和整理,课下主动的和老师、同学交流。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对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要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这样,课堂教学就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郭美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2)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5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就是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增强学生素养;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观察世界、思考世界、解决矛盾。“生活化”教学由于具有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特点,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必将是实现其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中,教师通过通俗的案例给学生传授知识,首先实现了学生把知识从认知到认同的转化,通过对具体时间的思考,再将知识内化为正确的认知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教师对实际案例的深度解析及同学的讨论交流,再将知识外化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注入了情感导向,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具有高度的实践辅助作用价值。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一)哲学依据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生活的科学,而生活是真实的,具体的。作为社会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课,其本质也是在于对生活真知的体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感受了许多政治现象,特别是高中政治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为政治课堂教学联系日常生活提供了可能。
(二)心理学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情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从而也导致各种各样的反应,一定的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学习就发生了。认知学派认为,认知是指在意识水平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转化,信息的储存,信息对进一步认识的指导等。高中学生正值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能根据教学要求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他们开始用批评的辩证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他们喜欢争论、探讨、追问、喜欢独立活动,独立完成任务。
三、“生活化课堂”构建的细节要求
(一)依照政治课堂需求明确定位
教师作为高中政治课堂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活化课堂”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上述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将自身作为教学主导,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在政治世界中徜徉。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政治课堂与生活课堂结合在一起,要将传统教学中的单纯言传转变为生活化中的身教,保证学生能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提升学习兴趣,改善高中政治学习成效。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引路人,引导学生融入到“生活化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思考、自主探究,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二)依照发展需求丰富课堂内容
“生活化课堂”是一种开放性较高、自由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领略高中政治的魅力。在对该项教学进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课本知识传输给学生,更要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政治本质,让学生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了解高中政治,提升自身政治知识,树立正确政治视角。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对电子资源、视频资源、文字资源等充分融合,与时俱进,在满足学生对时代环境的好奇心中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政治的重要性,提升政治课堂的针对性及时代感。
(三)依照模式内容拓展教学时空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6
一、追求新的课程价值,搭建课堂教学合理框架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政治课新课程追求的价值。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认为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品质的有机整合。首先,重视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知识、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思想的体验。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因此,强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其次,重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活泼的教学禁锢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学要把认知和情意的统一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教学的灵魂,使思想政治课变得喜闻乐见。
二、组织讨论现实问题, 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就无从谈起。
三、因势利导,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例如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四、转变学习方式,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