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规划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治建设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治建设规划方案

法治建设规划方案范文1

一、严格按照法治建设工作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分年度逐步实施,注重工作开展的连续性,确保了法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为了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以及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中心纪检组长曲西于2020年4月10日下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关于项目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干部职工认真学习。

三、增强村干部法制观念提高法制自觉,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学法、遵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浓厚氛围,4月16日下午,我中心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一次题目为《增强法律观念,提高依法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的法治学习会。

法治建设规划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和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法治的目标,整合宣传资源、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注重宣传效果,努力营造浓厚的综治工作舆论氛围,进一步促进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促进综治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为建设新时期的“模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宣传重点

县综治委下发的宣传月实施方案中主要有十一个方面的重点,结合本局实际,重点宣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宣传党的十以来中央、省、市、县关于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决策部署。

2、宣传《法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精神。

3、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平安建设的经验。

4、宣传企业整改安全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的成效。

5、宣传安全生产领域开展“打非治违”活动的意义。

6、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7、宣传各股室、执法监察大队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勇于同各种安全生产违法非法行为作斗争的先进典型。

三、宣传形式

1、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

2、深入基层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广大从业人员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3、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营造宣传氛围。

四、活动安排及分工

1、参与平安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参与校园周边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校园周边环境座谈会,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同教育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摸排,提出整改意见。由局综合股负责。

2、参与法律知识集中宣传咨询活动。3月21日上午,到县广场开展综治法律知识宣传咨询活动。由执法监察大队负责。

3、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组织非煤矿山、危化品企业、烟花爆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由教育培训股负责。

4、搞好活动学结。认真总结开展平安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先进经验。

五、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局是综治工作成员单位,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是我局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宣传月活动由局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安排,全体干部职工要结合分管工作认真将活动开展好。

法治建设规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城建档案;法治建设;立法现状;强化措施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城建档案的完善化、系统化与安全化必须依赖于法治建设,城建档案的利用范围、深度和广度都日益扩大,有法可依的城建档案才是全面完整的,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客观需求。明确城建档案的立法现状,加强其法治建设,是摆在社会及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城建档案法治建设的立法现状

(一)立法现状。建国以后10年间,我国国务院经过长期计划运筹颁布了《关于改进档案资料工作的方案》,方案对国家技术委员会、国家建设委员会、农业部、地质部以及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在基础建设、工业交通、经济和农业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要求建立一套具有资料管理功能的法治化体系,即城建档案管理体系。1960年,国家档案局正式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加强管理城市基本建设档案的意见》,经过一年后转批,首次强调了城建档案对于我国城乡建设规划、社会发展的关键属性,为此,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被提升到了一定的政治及经济高度。进入80年代,国务院与国家建委等多家单位共同颁布了《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了各个单位应该对自身的每一项产品试制、基建工程、技术项目与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和验收,同时一定要有科研档案部门参与其中,对应该进行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进行验收,最终整理制作出相对完善、完整、准确和系统的科研文件材料。这也意味着城市中必须建立档案馆,收集和永久管理城乡范围内的所有科研资料,这也是涉及城建档案管理的最初法律条文,它们都被收录于《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中。90年代末,国家建设部第61号令颁布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1997)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2001),它们对城建档案的法治建设内容进行了修正与完善。

(二)立法特点。我国各个城乡地区在建立城建档案管理体制以后,对相关机构、档案接收能力以及保管利用思路进行了强化。在基于立法成果的基本理念下,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实行了城建档案的保证金制度,该制度要求城建档案建设单位必须预先缴纳一定额度的保证金来促使建设单位能够在基础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完成以后主动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相关档案资料。该办法在城建档案法治行政手段尚不成熟的现阶段来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规制作用,它迎合了城建档案工作的开展需求,也强化了城建档案的归档理念,使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工作更加完整化。2004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开始实施,它让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抛弃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了城建档案馆的行政许可设定权与行政许可事项范围,使其从宏观调控转向了社会服务方向,这也使得城建档案单位的管理工作更加细致、系统,其行政执法的开展也比之前更具针对性。

二、强化城建档案法治建设的相关建议

如上文所述,随着城建档案工作的长期开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其制定一系列相关立法法案,强化其法治建设是必然的。本文结合具体工作介绍一下开展和强化城建档案工作法治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统一城建档案管理法。我国应该尽快启动制定并统一城建档案的管理法律及相关行政法规,明确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地位。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建档案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依然缺少一部专属性的、权威性的国家上位法。所以国家必须加快城建档案的法治建设步伐制定并启动一部相对统一的城建档案管理行政法规,确保城建档案的权威性与法律地位。

(二)明确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在我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就规定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所主管的全国高校档案工作,它规范了全国高校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指导体系、监督体系和检查办法,目前该法律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对我国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我国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也应该学习和借鉴高校对档案的管理办法,明确管理主体资格,争取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出台能够明确城建档案管理主体部门及监管部门职责的上位法规。

(三)明确城建档案资料相关工作手段。要明确城建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工作手段和途径,尤其是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工作应纳入项目管理程序中,与项目建设实行同步管理。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时,一定要首先明确它的收集归档范围,针对该范围做出明确界定以后,才能继续顺利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工作。同时,也要厘清档案的归档过程,明确档案所涉及到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此来设定相应的管理手段,开拓法治建设工作途径,确保档案管理业务与技术在健全法治的保护下不断平稳进步。

(四)加强地方城建档案部门的法治建设。近年来,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并存现象屡见不鲜。土地集约化利用要求的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的综合管廊建设,一些省和市的原《城建档案管理办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加速地方城建档案部门的法治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就我国地方城建档案部门的法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4点内容:第一,要具有针对性,可以针对城建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设置相应合理的法律条款。第二,要具有前瞻性,它要求在满足城建档案管理现行规定、需求的基础上来考虑城乡规划体制,考虑未来时间里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及其法治建设的相关事项,迎合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三,要具有可操作性,因为设立立法条款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条文,它应该起到实效作用,使条款的类目与现实条件相一致,这也有利于城建档案法治建设的强化。第四,应该具备创造性,要在不违背上位法的前提条件下创造法律条款,增加它的法律可拓展性,真正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的有法可依,使法律能够保护和引导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渐渐走向正轨,做到落到实处、依法治档。

(五)普及城建档案法律意识。要提高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镇江城建档案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聘请档案专家 、大学教授传授档案知识,解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派相关人员出去深造,拓宽视野。档案管理部门以外的企业和团体,档案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档案法律意识都比较弱,开展档案法律培训尤为重要。城建档案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实施远程培训,同时还主动到“高校产业园区”“北汽华东产业基地”“孟家港国际物流园”等重点工程项目单位服务。在服务中普及、贯彻《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CJJ/T158-2011)。指导建设主体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重点工程项目形成的前期文件资料从形成、编制、积累、审核和移交法律手段来集中统一管理。在该过程中确保了建设主体的各项目部门和相关人员在立项阶段就有了城建档案的法律意识。所以,只有全面普及城建档案法律意识,才能保证其档案资料内容与工作建设步骤的完整性。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我国城建档案法治建设的强化工作应该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将城建法规与档案管理法规融会贯通,也应该对法治建设工作本身有较高的觉悟与认识,做到知法懂法,遵法守法。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以法律手段促成档案行为的自律性,调整和完善城建法规体系,才能让其实现真正的法治化,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李中福.关于加强城建档案法制建设研究的几点思考[J].卷宗,2015(1):423-424.

法治建设规划方案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问题;创新思想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管理工作现有主要问题分析

原有经济体制影响下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由于受到各项机能的滞后性影响,使其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发展上很难适应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制保障,导致规划缺位 城市规划缺位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规划自身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城市规划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某些建设单位钻法律的空子,违章乱建、扩建各种类型的建筑,严重影响城市规范化发展。我国大多数城市规划受政府和规划部双重领导,负责规划管理的部门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此外,各个行政部门不能充分协调配合,规划局在“规范审批权”的行使上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作保障,而只能按照政府的要求制定规划原则,某种意义上可能会忽视对城市的整体经济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相对缺乏 许多城市的规范执法主体的管理职能易被忽视,城市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导致城市规划协调统一难以落实。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工作不到位,其施工工作也无法正常启动完成,加之城市规划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工作比较麻烦。 (三)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公众监督 大部分城市的规划决策权集中在相关部门的领导者手上,这也就导致了其缺乏公众监督的作用,对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缺乏客观性。仅仅是地方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的少数人决策,其自由裁量权过大,使得决策缺乏公众监督。同时,也可能会使公众利益被群体利益替代,忽视城市规划管理在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某些领导者会利用职权对规划建设进行干预,谋取个人利益。综上所述,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原有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不仅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需要,更容易成为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上的一项制约点。

2.我国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创新思想

2.1现代化城市规划模式的转变机制

城市管理模式由传统模式转向“社会主导型”,在原有工作管理只能上更加强调对于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引入,深化内部改革工作,并逐步完善工作业绩考核、民主评议与监督工作,创建良性的固话工作开展的内部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于其考核指标参照标准除原有的经济增长指标以外,还需要加上城市建设规划的科学性、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教育、科研、卫生、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程度、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以及市民的满意度等重要评议参考指标,从而正确的引导城市规划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具体如何将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影响带入到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大力扶持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提升地方财政税收的增长值,更多的投入到城市基础建设上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建良好的资金引入氛围,共同为城市基础建设服务。

(2)运用多种资金筹措渠道,灵活调控资金筹集方式。城市建设资金筹集主要包括:集中收集城市建设配套基金、适当调整政府贷款额度、拓展外资引入渠道、强化融资环境、盘活国有资产使用率、加强对市政建设有偿费用的收取管理以及合理调控各项资金的建设使用分配情况等,以有效的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从而极大的增强城市建设规划的活力。此外,明确城市管理方式转变的还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制体系,“依法治城”是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经阶段,以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来调整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各方面因素影响。

2.2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创新性要求

2.2.1严把城市建设的规划选址环节

作为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基础工作之一,“一书两证”中的选址意见书的发放在整体规划管理中最具有决定性价值,因此,必须严格加强对其的监管工作。首先,针对建设单位所提交的建设选址申请中内容,严格按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政府未来发展战略决策的标准要求进行逐一审核;其次,实地调研所申请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对选址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性考虑与分析,并结合其选址规划的未来实现价值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选址情况作出最后的决定性意见。

2.2.2严格控制规划设计管理工作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把握

(1)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性环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走向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与设计人员本身的职业综合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需要设计单位对设计从业人员的资质审定进行严格把控,以促进设计方案的优化提升。

(2)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积极因素,逐步放大对市场的开发力度,完善市场的正常、有序竞争,以促进设计单位品质与等级的不断提高。

(3)完善城市规划方案的审核与确定机制。对于一般的规划设计方案而言,主要审核点在于规划设计总平面图与建筑方案设计图两方面,为保障规划格局的科学性以及整体的协调性,任何与城市主干道景观项目相关的细微之处都应严格把关。

2.2.3严格规范与落实规划建设的后续跟踪工作

从方案的确定到建设完工,在这段时间里为保证规划方案中的各项内容都能在实际中全面的加以认真的落实,就必须严格规范规范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

(1)严把规划放线和材料关。作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定桩放线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实际施工效果与规划方案的一致性,因此必须严格监管规划放线关。此外,为更好的体现出规划整体效果,突出最佳的景观视觉感受力,还需要对建设项目所用材料的选用进行严格的把关。

(2)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与管理实施严格的正副本制度。为防止少数建设单位擅自改变规划审批后内容,保证建设施工完全遵照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可采用规划许可证正副本制度。前期工程建设使用副本,待工程竣工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在实行正本的发放。

(3)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4)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3.结语

总之,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法利用及开发经营活动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手段才能建设出适应现代化经济需求的城市区域。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保护城市生态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客观的态度规划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营造一个生态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确保城市经济发展与规划建设同步进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法治建设规划方案范文5

1.卫生方面

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服务项目增加到11类。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率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本办医审批程序不断简化,截至今年7月,新增民营医院808所。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推动解决无负担能力患者医疗急救保障问题。继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推动各地巩固基层综合改革成果。

2.文化旅游方面

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全面发展。预计前3个季度,我国电影票房达到170亿元,同比增长40%。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显著,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激发转制院团发展活力。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旅游法》,推动保障旅游休闲时间、规范旅游市场、拉动居民消费。预计前3季度旅游总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内旅游约为24.5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1.87万亿元,增长12%。出境旅游7255万人次,增长18%;但入境旅游发展低于预期,入境旅游9620万人次,下降3%;入境过夜旅游4155万人次,下降4%;旅游外汇收入356亿美元,下降5%。

3.人口民政体育方面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妥扎实有序推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已扩大至全国所有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促进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截至8月底,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为2085.9万人和5304.8万人,其中,城乡低保月人均支出水平分别达到238.7元和104元,同比增长1.8%和0.3%。

4.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

目前,财政口径下公共服务支出继续增加。今年1~8月,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财政支出同比分别增长8.3%、8.5%、16.5%、20.3%。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实施工作机制运转顺利,已有近50%的省份实施了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严把食品药品安全。厘清利用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推进网络法治化建设。全国城乡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31.3%,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社会发展领域还面临不少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背景下,民生支出压力增大,特别是新型养老保险、新型医疗保险、农村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扶助奖励等刚性支出大幅上调,配套政策也在增多,导致一些基层财力保障十分困难。二是现有公共服务资源主要按人口总量配置,对于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开放性不够,外来人口难以均等享有;对于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的农村,迫切需要在满足农村群众服务需求的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三是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增多,社会心态整体浮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件仍有发生,微博、微信、网络等舆情复杂。四是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事业效果不明显。1~8月,社会领域四大行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行业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全社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仅为34.6%和2.5%。社会办医床位数和服务量也与达到总量的2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及政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综合评估方案,指导督促地方尽快出台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启动评估指标试算和“十二五”中期评估工作。二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细化、实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事业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出台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三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改善社会事业设施条件,加强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检查,做好2014年投资需求测算和项目储备。四是重点研究推进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资源整合,统筹条块管理服务,加强共建共享共用,避免零打碎敲和分散建设。

2.落实促进社会领域服务消费的政策措施

一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使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二是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展多元化医疗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商业健康保险,培育相关支撑产业。三是推动文化创意与制造、建筑、信息、旅游、文化体育、特色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四是推动落实《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创新旅游经营和消费模式;改进创新境外旅游宣传方式,逐步扭转入境旅游下降趋势。

3.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发展

研究改进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逐步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取消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中的国家计划和自筹经费“双轨制”。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基本药物制度拓展延伸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有序推进三项基本医保管理职能整合。研究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进一步深化假日制度改革。推动出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加强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和弱势群体服务保障。

4.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源头治理

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凝聚共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二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提高服务群众、解决诉求、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根据服务半径和常住人口,优化社会领域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积极推动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的出台。

5.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监管

法治建设规划方案范文6

福建海事局按照确定的“一个带动、两个转变、四个突破”工作思路,着力于推进监管方式和发展模式两个转变,在抓改革、保安全、强服务、求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全面推进“三化”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2013年,辖区进出港船舶总数为79万艘次;其中,国际航行船舶42969艘次。船舶装载危险货物核准20079艘次,危险货物吞吐量6252.32万吨。PSC检查492艘次,FSC检查3717艘次。实施船舶检验质量监督检查单船529艘。辖区人命救助成功率97.35%。主要工作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加强监管,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监管机制有新成效。加强了相关分支局交界水域、重点水域的海事监管,在湄洲湾、厦漳水域等重点监管区、通航密集区,注重建立动态监控、信息互通和联合执法等协作机制和监管体系,推进实现监管的无缝联接,辖区水域安全管控得到进一步加强。推进建立以VTS为中心、巡航执法为手段、移动执法终端为信息处理平台,高效快速的立体动态监控机制,VTS监管服务功能得到突显、安全监管覆盖范围更广。

监管重点有新举措。全面治理福建沿海通航环境,优化完善航路规划,规范、整顿通航秩序,在科学规划辖区航路上取得新的突破。编制《油船现场监管指南》。

应急能力有新提升。大力开展“科学搜救年”活动,强化海上应急搜救一案三制建设,合理配布应急处置资源,推进搜救区域、力量网格化管理,加强搜救应急交流合作,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高。举行各种类型、涵盖多项科目的应急演练43项;成功处置“富航89”与“永得胜168”碰撞等多起海上重大险情事故。

(二)转变职能、促进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效持续显现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向福建省政府提出了《服务福建港航经济发展八条措施》建议,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25项细则在省政府出台的有关口岸通关便利化和促进海西港口群发展等指导性意见中得到体现。进一步落实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平潭争取到船籍港登记地位和中资方便旗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推进了平潭开放开发。

加快行政职能转变。重新调整行政许可两级管理职能,下放12项行政审批项目至分支局,清理了一些依据不足、管理不够规范的行政管理项目。

提升对台区位优势。按照两岸航运“全通、畅通、联通”升级的新要求,抓好两岸直航航线安全监管,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保障,促进两岸海上客运安全发展,共保障“小三通”航线安全运营1.6万多航次,运送旅客近140万人次。积极参与两岸海运“小两会”,与台湾航港局、中华搜救协会加强工作交流,对台交流合作实现常态化。

(三)深化改革、夯实基础,自身发展后劲持续加强

海事核编转制顺利实施。严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了“三定”公务员考试和考核、机构设置等一系列工作。

制定“三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责任机制、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三化”建设扎实启动。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开展。开展“十二五”中期规划评估,调整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完成福州VTS、厦门VTS二期、泉州海巡基地等10个基建续建项目和8个造船项目,1艘60米B型钢质巡逻船顺利下水。完成台湾海峡5000吨级大型巡航救助船前期工可,基本落实平潭监管基地岸线。加大科技信息化项目投入,重点开展了3G移动视频传输平台及其应用、通航环境平台建设。

深化改革,建设一流监管水平

2014,面对“四个交通”加快发展、海事“三化”建设全面启动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福建海事局以转变观念的勇气、深化改革的信心、勇于担当的魄力,加快打造福建海事“升级版”,努力推动福建海事事业实现提质增效的全面发展。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海事管理体制机制

转变海事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破除海事发展中思想障碍和利益格局,落实上级关于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举措,兜住底线、补齐短板、攻坚克难,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牢固树立规划优先意识,深入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政策规划研究,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重大课题研究,明确福建海事发展的思路和重点。理清海事监管与海事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明晰管理与服务的边界,防范执法风险。

(二)深化平安交通建设,实现水上安全持续稳定

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健全动态监管机制,完善水上安全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深化“平安交通”建设,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打非治违”、海域巡航等活动,深入开展砂石运输船治理和船舶超载专项整治,加强海事处现场动态监管。建立适应现代船舶修造业、航运业发展的船舶检验管理制度。依托厅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进福建沿海水上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加大力度推进沿海渡口渡船的改造,完善沿海渡船的“斑马线”。

夯实通航环境基础。加强港口通航环境评估,研究出台通航环境建设规划,优化航道、航路、锚地等通航环境建设。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VTS、AIS、CCTV等现代化监管系统的集成作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沿海巡航救助一体化建设。完善搜救应急预案体系,建立闽浙、闽粤相邻海域海上巡航、搜救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拓展海事对台合作领域,举办2014海峡两岸搜救联合演练,推动两岸海事部门建立海上安全信息互联互通的长效协调机制。加强油污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推动沿海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编制,整合防污染应急资源和力量。

(三)深化公共服务职能,助力海西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海事服务方式。深化海事职能转变,完善对清理和下放审批事项的监管措施,全面试行国内沿海船舶电子签证,探索研究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管理新机制。落实《服务福建港航经济发展八条措施》,落实与平潭、漳州的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国海事系统政务窗口规范化建设》课题研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海事审批一站式服务。

拓展海事服务领域。积极探索海事服务领域从水域安全、环境保护等传统领域,扩展到促进航运高效、海洋权益、航运金融等新领域。探索海员出境证件管理新模式。

助力海西经济建设。围绕福建省“三规划两方案”,主动参与涉及地方港口经济发展、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事务,促进海事服务升级。落实《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促进辖区船舶修造业转型升级和航运业绿色发展,有序推进以平潭为船籍港的船舶登记服务,助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四)深化依法行政能力,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

打造海事法规体系。编制《福建海事局规范性文件框架体系》和实施计划。优先推动制定防抗台风、台湾海峡交通管理等具有福建地域和对台特色的规范性文件。推动《福建省海上搜寻救助规定》纳入地方立法计划,推进制定《厦门市游艇管理规定》。推动海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加快建立海上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

提升规范执法水平,建立健全福建海事行政执法制度体系,推进海事执法形象标准化建设。

完善综合管理体系。适应“三定”后海事职能转变的新要求,重点建立海事履约机制。

(五)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激发海事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作为创新之要,把人才作为创新之本,把教育作为创新之基,把文化作为创新之魂,推进福建海事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运行维护体系、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健全科技信息化机构,集聚要素和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福建海事智能化建设。加快实施漳州VTS工程、泉州VTS扩建工程,完善VTS、CCTV、VHF等基础感知网,积极参与电子口岸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福建海事局二级云数据中心,整合可视化、移动执法、VTS、AIS等各类海事监管软件和数据,发挥综合监管集约效能。

(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通过公平择优并重、正负激励并用。制定实施人才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和领军人才管理办法,加快实用人才、专业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的培养,健全“四类人才”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