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意义作用;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38-01

一、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所在

首先,做好职业规划,对于明确以后的发展道路和努力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通过职业规划还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突破固有的生活格局,从而充实大学生活。

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正确评价自身所拥有的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等,有利于在职业竞争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从而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再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正确的评估现状与目标存在的差距,从而科学的制定发展的阶段性计划并且这还将成为未来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通常是建立在个人的人生发展之上,所以说做好职业规划对于正确的处理好人生、事业以及生活、家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让生活变的充实而有条理。

二、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措施

通过我们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意义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有必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从而达到我们所计划的各种目的。

(一)在入学的初步阶段,应该让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初步的了解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学新生的具体需求来开展的,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更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了解到职业规划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通过开办职业规划讲座以及组织职业规划公共课、学生协会之间的自由交流等来提高学生们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并让他们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其次,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身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从而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爱好塑造,帮助他们不断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并最终进入最适合他们发展的航道。

(二)中期加强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了解

在初步了解完了之后,就应该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不仅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将自身的综合条件与职业结合起来,并最终制定自身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的制定要从学生的专业出发,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制定发展的目标和切实的计划,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和课外活动,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教师应该进行的首要任务。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

(三)毕业前的重点实施阶段

在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段时间,学生们纷纷走入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也是职业规划进入实施的重要阶段,在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行职业的情况,以便于帮助学生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目前状况的工作岗位。同时,还要让学生们认清在这个阶段也不过是他们职业规划的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快与社会接轨,自主能动的去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从而不断努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办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的众多高等院校中,都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设置了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解决大学生的未来就业问题,但是不少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其运营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形同虚设,只为应付社会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检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办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首先,应当从大一新生就要做起职业指导工作,促使他们都要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出规划。随着校园网络的建设,大部分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网站和校内网站,这为就业指导办的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就业指导办要将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市场需求等信息在学校网站上,将目前的就业形势告诉他们,激发他们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当学生即将就业毕业的时候,就业指导办可以请一些企业人事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给学生上课,在求职找工作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应聘及面试指导,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同时,也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同学们放弃不良的择业观,只要努力地工作,不断学习,追求进步,任何工作岗位都有展现才华的机会。

(五)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

能够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我们除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改善内部因素之外,还应该努力的改善外部条件,营造出比较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加大科学就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来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降低家庭与大学生超过现实市场情形的就业预期。另一方面,广泛地调动社会力量尤其是社会团体,来共同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同时,还应当摒弃唯学历是图的非正确择人标准,塑造并实施以能力为本位取代学历本位的人才观与用人观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论述,我们就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较为简要的探讨,具体的还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现状以及社会就业前景来综合性的客观实施相应的措施。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士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来,为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人才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的形式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范文2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的热点,成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学生就业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我国社会对职业规划缺乏认识

我国社会关于职业规划的整体意识淡薄,氛围不浓厚。职业规划和职业咨询在发达国家早已深入人心。在发达国家,职业咨询已成为一项产业,并得到了国家立法的肯定与支持,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二)高等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第一,虽然近年来众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生涯规划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是从总体水平上来看,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还处于探索建立和初步起步阶段。第二,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忽视就业质量的问题。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生就业从计划经济年代的“统招统分”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而用人机制市场化、国家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等变化使得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量化指标,也是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重要参考指数,这使得高校不得不追求高就业率,而无从顾及学生的就业质量。第三,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高校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生涯咨询与职业规划服务。

(三)大学生在就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一,大学生普遍忽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大学生普遍对职业规划缺乏积极主动性。大学生们在最初接触职业规划这个概念时,往往感到新鲜,尤其对一些测评工具会表现出浓厚兴趣,但由于在职业规划方面社会整体意识的淡薄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学生们普遍认为职业规划所产生的作用非常有限,从而缺乏进一步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第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盲目性。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最好途径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

(一)职业规划是一门科学,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大学生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建立期,运用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和帮助自己全面了解自身,了解职业知识,梳理自己面临的职业选择,加强职业准备,把握和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长远的职业目标,避免盲目的职业变更

绝大部分大学生从家庭走进学校,与社会接触机会少,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的认识比较肤浅。因此,他们对未来的规划仅仅停留在个人想象的基础上,缺少现实的印证,更缺乏实践的检验。如果毫无准备地从学校步入职场,绝大部分大学生会显得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加之大学生们的职业准备工作不充分,往往产生巨大的职业困惑,甚至出现盲目跳槽,职业满意度低下的状况。大学生职业规划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二者相互促进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为出发点

首先,辅导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有效方法,促进他们的思考,让大学生自发成长。必须避免为大学生提供答案,或者代替他们做出选择的不良行为。其次,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重视人职匹配。传统的职业指导在高校的作用在于提高就业率,而职业规划的原则是要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这要求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职业,而并非仅仅追求低层次的就业。最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检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唯一标准。这些可以通过大量调研与跟踪以及反馈信息来实现。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首先,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服务。大学生职业定位和规划的内容涉及兴趣爱好、课程选择、生活安排、技能培训等许多方面;而其形式则可以延伸出职业测评与辅导、职业生涯工作坊、个别咨询辅导、团体培训等等。 其次,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拓展大学生的视野。除理论学习以外,应当安排大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践和素质拓展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社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注重实效性。

四、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间应该越早越好

建议大学生们在大学阶段及早开始进行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和人格特点的探索,并且在大学毕业之前完成生涯发展目标的建立任务。

五、引导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树立正确认识

首先,职业规划并不是封建迷信,不是对人进行简单地分类或贴标签,而是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其次,职业规划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系统的职业规划会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不做职业规划,不意味着不能成功;而完成职业规划,成功的几率会更高。因此,大学生只能将职业规划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而不能夸大职业规划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对职业规划师或职业规划本身产生依赖。

六、必须督促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把一切计划落实到行动上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范文3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化程度是课程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我国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普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建设稳定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科学化水平、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是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规划 就业指导 师资建设

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改革开放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转型,高级技术工人缺口越来越大,高职院校进入到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院校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大发展的背后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激增,加之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使得许多高职院校难以确保毕业生培养质量。针对这些问题,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将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并明确规定了课程的意义、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2008年教育部、人社部、劳动保障部三部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要求各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切实纳入高校教学计划,鼓励和提倡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随后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在各高校逐步开设。

自开设以来,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对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实H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的教育效果,值得所有人关注。笔者查阅各类资料,发现目前学界关于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成果较少。笔者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目标能够实现的关键因素。优秀的师资队伍能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地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组成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其中兼职教师又可以分为就业指导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学生处教师及辅导员等,也有个别学校邀请企业老总、校友、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作为校外指导员。河北师范大学孙志新调查了河北省十所高职院校的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情况,发现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均衡,兼职教师是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主力军,占95%,专职教师较少,仅占5%。兼职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和外聘教师比例较少,各系书记、辅导员居多,占44.3%,学生处、就业中心等其他行政人员占39.9%,同时,学历方面,教师原始学历进修后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占23.8%,本科占76.2%。从专业背景上看,所学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占4.8%,思想政治教育占9.5%,其他教育类占38.1%,非教育类占47.6%。华东师范大学陈敏也对上海、江西等7省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情况进行统计,其中专职人员占54.8%,学历层次中,本科学历的占53%。笔者曾经对广东省20余所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进行过调查,所得出的数据与以上两个数据基本一致。

从调研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当前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专业出身的极少,他们大多是半路出家,之前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更多的靠自己的经验摸索。第二,高职院校从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往往属于“学院派”,自身的社会实践经历往往是比较欠缺的,不少任课教师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匮乏,这样无疑会极大影响授课效果。

二、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专业师资缺乏。少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师资,更少有职业指导资格的专门人才。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陈敏对上海、广西、江苏等八省市高校的调查,高校就业指导师资中拥有国家“职业指导师”中级证书的只占20.2%,具有“职业咨询师”证书的只占5.4%。虽然这份调查面向所有类型的高校,同时调查时间比较久远,但是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诚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多是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后陆续开始实施的。所以,我国高校目前很少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师资,更缺乏职业指导与规划资格的专门人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只采用简单化的理论教学和传统的经验传授的工作方法,很少采用任务式、训练式的小班化教学,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有效教学训练与指导方法。

二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本身的实战经验不足,缺乏实践能力。笔者参照学界其他同事的调查,结合本人对广东省20余所高职院校师资情况的调查,从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有70%以上是近2~3年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即使稍年长的教师也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职业生涯经历,缺乏丰富的职业发展经验,缺少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很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三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缺乏捕捉就业市场变化的敏感度。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之间缺乏教学研讨与信息交流。同时,不少兼职老师还有自己本职工作需要完成,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况且当前就业市场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形势变化极快,缺少足够、有效信息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进行指导。教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深度了解与掌握比较欠缺,这也严重地影响了本课程作用的积极发挥。

三、改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建设稳定而庞大师资队伍。各部门应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管理工作,遵循教育规律,配置足够资源。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小班化、自主化教学时期成功的必然途径,而实施小班化、自主化教学的前提就是配置充足的教师资源。不少高职院校受困于人员不足,只能实行大课教学,导致教学质量比较低,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强大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同时,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队伍的稳定性,尤其是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应该积极保留在师资队伍中。扩大师资队伍规模,充分吸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优秀毕业生做兼职教师,使生师比达到规定办学条件要求。

其次,提高师资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同其他学科不同,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实效性,教师如果想担任这门课的授课任务,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向着科学化、专业化的目标发展。只有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才能促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的自身良性发展。

最后,注重骨干教师培养。加强对骨干教师培训,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科学制定规划,分期分批组织培训,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专门化知识,提高专业能力。选择一些热心此项工作、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职业规划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研究能力、有较强的课程开发与教师培训能力、有相关职业资格的高水平教师担任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骨干成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师资为先。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工作是一个新领域,必须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适应整个高职教育的创新建设要求,走创新发展之路。同时,加强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直接关系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是否能够实现教育目标,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只有建设业务精、水平高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课程的教育作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2007]26号文件.

[2]教育部,人事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7]24号文件.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既是一个了解和认识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真剖析自我的过程;这既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未来就业具有重要意义[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医学院校近年来开设的课程,各方面尚未发展成熟,且医学教育具有特殊性。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对于学校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的现状,并以此作为参考性指标,指导大学生就业非常有必要[2]。

1研究内容

针对新疆某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09~201l级学生共计115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其中2009级59名,2010级25名, 2011级31名 。对于职业规划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数据,了解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情况,提出相关建议,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就业。

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国内学者相关的研究思路设计出调查问卷,抽取若干名学生对问卷进行预调查,并加以修正。通过对学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09~2011级的学生(因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特殊性,2012年学校未招新生)职业规划调查,获取有关数据,最后采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卫生事业管理学生选择专业的意愿 2009~2011级卫生事管理专业学生115人的调查结果显示,79%的学生是经过调剂选择该专业的,仅有8.7%的学生是自主选择。SPSS统计分析P=0.43>0.05,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选择意愿上没有差异,见表1。

3.2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了解情况 对职业规划比较了解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1.3%,基本了解的26.1%,而不是很了解甚至不知道的学生所占比例达42.6%。SPSS分析得χ2=6.080,P=0.048

63.5%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21.7%认为职业规划一般重要,13.0%认为职业规划并不是很重要。SPSS数据统计得χ2=2.052,P=0.358>0.05,无统计学意义,三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讨论中不存在分歧,见表3。

有31.3%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认真的规划,40.9%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职业规划,甚至3.5%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进行过规划。SPSS分析得χ2=1.096,P=0.578>0.05,无统计学意义,这不同年级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情况尚没有差异,见表4。

只有16.5%非常清楚的知道如何进行个人的职业规划,35人仅仅是一般清楚,有61人对如何进行自我职业规划不是了解,所占比例达53%。SPSS分析得χ2=0.549,P=0.760>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的清楚状况不存在差异,见表5。

有70名学生很愿意参加相关的职业咨询活动,占总人数的60.9%,仅有17人并不是很愿意参加相关活动。SPSS数据统计得χ2=2.162,P=0.339>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学生是否愿意参加相关的活动的意愿不存在差异,见表6。

仅有27人对学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工作感到满意,仅占总人数的23.5%,73人表示学校的指导工作一般。SPSS统计χ2=3.151,P=0.207>0.05,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不同年级对学校的指导工作的满意情况存在差异,见表7。

有67人认为应该在入学早期就开始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有13人认为在最后1年毕业季再进行规划,还有14人表示何时都可以。SPSS数据统计,χ2=32.061,P=0

4讨论

4.1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该专业并没有较深的了解,对就业前景也并非十分乐观。有近半数的学生对职业规划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职业规划是什么,但63.5%的学生,无论是新生还是即将毕业的学生都认为职业规划是很重要的。接受调查的学生中,31.3%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认真的规划, 40.9%的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职业规划,甚至3.5%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进行过规划。115人中仅16.5%的人非常清楚的知道如何进行个人的职业规划 。当问到是否有信心找到合适工作时,33.9%的学生表示有,41.7%的学生表示就业没有问题但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工作,24.3%的学生则没有信心,甚至毕业就要失业。这说明学生对以后的就业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学生们有意愿参加相关职业规划的指导活动,但是学校在这方面没有提供相关的课程,只是针对毕业班开展就业指导的讲座。在调查中,学生们更多的希望可以由相关单位的领导进行当面授课,讲解单位所需何种人才,其次是学校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或讲座,指导员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目前高校的职业规划存在明显的定位问题,大多数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完成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很多院校虽然成立了职业指导的专门机构,但其服务对象更多的是毕业班,开展毕业就业指导课程讲座,对非毕业班的学生没有过多提供相关的指导课程及讲座[3]。再者,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规划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政部门,运用专业化理论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对"半路出家"的他们还比较困难[4]。

4.2建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树立正确健康的职业规划理念对于大学生就业绝对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必要性[5]。进行职业规划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给自己做出准确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可以扬长而避短。学生应综合分析和衡量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能量,准确定位理想目标,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6]。

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佳参谋者,能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作为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使学生尽早地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科学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辅导员作为引导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合适的人选,应从低年级开始,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生理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个人特征及家庭背景的个人资料档案,并以此进行动态辅导[7]。

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职业意识培养和就业咨询指导工作[8]。指导工作重点不能只放在毕业班中,指导低年级学生较早的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岗位的职业知识[9]。

4结论

在科学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有一种说法:"赢在起点"。大学校园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在准备踏上人生中最重要的职业发展的漫漫长路之前,先花点时间好好自我整理一下,真正客观、科学地规划一下,然后才能朝着更正确的方向大步前行[10]。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更应该系统的剖析自己。调整心态。明确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安排好自身的大学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鹏.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194.

[2]郝志.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实践与学生评价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08,27(5):55-58.

[3]张雪,应朝宇,吕璐瑶,等.关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5(4):155.

[4]方原.略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4):89-90.

[5]郭小红.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2):93-94.

[6]舒莉.论大学生职业规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23):174-175.

[7]冯峰.浅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规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112-113.

[8]戢俊臣.浅析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209.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范文5

(一)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概述

大学生作为相对成熟的群体, 相对来说更加独立, 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压力因素也更加复杂。目前, 人们普遍认为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经历、承受的竞争压力、自身学习特点、性别差异、生源、婚姻状况等。同时, 大学生本人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 也是影响心理建设的因素之一。总体来说,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压力, 主要来源于就业、学业、科研、婚恋、人际关系等因素。其中, 就业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中显得更为突出。

(二) 心理建设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关系

心理建设可以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顺利实现, 让大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挫折与失败, 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进一步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减少大学生在选择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困扰, 指引大学生正确审视自己, 分析自身理想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从而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去学习和锻炼自己的优势, 摆脱自己的心理担忧。此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预见在择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自身提高职业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 心理建设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 心理建设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具有指导作用。目前,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建设是提高高校大学生整体质量水平一项重要工作, 心理建设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可以说, 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更好完成科研、学业, 从而走上现实社会并实现价值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确定自己合理的职业目标, 有利于大学生择业目标顺利实现, 有利于大学生在就业之后能够使用新的职业环境。

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良好的心理准备, 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择业态度, 端正自己本身的社会角色, 为自己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此外, 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寻求工作过程中树立竞争意识, 学习随机应变的能力;尝试正确的自我定位, 实事求是认识自己的各项自身特点以及自己对未来发展意愿等, 综合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规划出适合并符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方向。

由此可见, 心理建设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离不开个体本身的良好心理准备, 心理建设又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发展加入了新的管理方法。只有把心理健康与职业规划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相互促进, 互相发展, 互相学习, 才会发挥出大学生自身更大的优势, 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

二、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职业认知状况存在偏差

目前, 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清晰、具体的职业规划。由于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毕业要求, 大部分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只潜心科研、发表文章、完成学校的各项要求, 而常常忽略自身专业的工作技能、人际交往的培养和在工作中的实际锻炼。因此, 当大学生毕业时,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容易遭受挫折。在现实情况中, 大部分大学生存在自我认识不到位、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由于无法及时调整心态, 也不能直观认识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产生了极大的失败感, 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二) 职业就业价值取向趋于单一

在高校, 有些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生只看以后就业的现实利益和社会利益, 在就业目标上主要是看重经济利益, 把经济收入放在首要位置, 没有远大目标, 只向往高地位、高工资、高层次的工作, 将高待遇、高收入作为衡量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可以说,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价值取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这种功利倾向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三) 职业规划期望目标过于偏高

大学生无论在时间上, 还是物质上的投入都相对较多, 都希望找到待遇更好、地位更高、工作更轻松的职位。大多数大学生都希望留在人才资源丰富的发达城市工作, 而不愿意去边远地区;都希望到事业部门、高科技公司、政府部门等待遇好、认同度高的单位工作, 而不愿意干所谓的苦差事;对职业择业大环境估计不足, 盲目追求择业环境、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等, 更多地考虑现实的利益, 缺乏的长远意识和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这种就业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择业, 使大学生失去了就业的机会, 从而导致他们就业难。

三、心理建设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途径及实现

本研究从心理建设的角度着手, 通过长期的学习、接受指导培养学生建立一种健康、正确的心理。具体途径有以下几点:

第一, 面向职业规划中开展了心理建设的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体访谈等方式, 了解目前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开展心理建设的情况。从对心理建设团队的评价度、心理建设模式评价度、心理建设反馈评价度、参与职业规划的成员成就感等四个影响力因素, 探索建立心理建设对职业规划的影响力评价体系。

第二, 面向职业规划中未曾开展心理建设的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 调研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求学就业情况。了解职业规划中其他因素, 如求职技巧、专业素养提升等部分对职业规划能力的影响力区别。

第三, 招募确立心理建设小组,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对小组成员的团体辅导、课程教学、个体咨询等形式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职业规划,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稳步发展,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各领域采取策略全面开展。

第四, 在心理建设过程中, 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内容, 逐步建立形成相关讲义、课件。具体包括:一是职业规划之初清晰认识自我, 包括综合素质、专业水平、性格特征、适合从业类型等;二是职业规划中间, 根据前期确立的目标突出长板优势, 加强短板训练, 促进全面发展;三是职业规划后期, 加强应对教育, 在面临挫折和挑战时树立阳光心态, 坦然面对择业;四是职业规划延续, 追踪学生就业后的情况, 反馈到后面的教学工作中, 进一步完善教案、课件。

第五, 积极构建平台, 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扩大心理建设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影响力。心理建设在职业规划中发生作用不仅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更要体现在重大活动中, 不仅体现在某一活动、某一时刻, 更要体现在随时随地, 即要从根本上建立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从业观。具体来说, 每个接受过一年以上心理建设的实验小组成员联系一个新生班级, 深入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想与学习生活状况, 并对其学习生活进行长期的指导和帮助。经过深入调研了解后, 实验小组及指导教师召开专题讨论交流会, 讲述联系学生过程中的真实收获, 小组成员根据掌握的情况和各方的反映, 针对联系学生撰写调研报告, 对该团队的学风、班风建设及职业规划方向提出意见建议。

第六, 加强与其他学生群体的沟通、联动, 发挥辐射功能, 开创全体学生共发展的局面。高校的学生组织是青年学生的重要集聚地, 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实验小组要积极利用自身的政治、组织和活动等优势, 主动与其他学生组织 (如学生会、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 的交流、协作、互动。积极开展心理建设、职业规划等工作, 进一步加强心理建设在职业规划中的推进作用, 促进学生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和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文章通过真实的大学生群体现状调查, 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心理建设的实践工作, 对实践方案、实践过程、实践效果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估, 使举措条理化、系统化。面对当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等新特点, 时代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强烈的时代特色, 审视并梳理心理建设在新时期下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发挥作用的真实状况, 理论上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心理建设影响力发挥的时代内涵, 进而将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进程起到参考作用, 为促进学生更好完成学业、顺利择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维, 施倩.论职业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 (学法教法研究) , 2016, (6) :54.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能正确引导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稳定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的铺垫。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大学生的未来利益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不仅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我们国家的发展趋势[1]。由此来看,大学生应该主动与学校配合,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以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为指导思想,加强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规划的内涵与特征

(一)职业规划的内涵

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为就业人员选择最适合的职业。具体的说就是个体在对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自身愿望等因素综合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制定出自我的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做出一系列的实施计划,最终实现目标[2]。因此,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就要符合特定时代环境,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目标管理,并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二)职业规划的特征

1.职业规划的特殊性

职业规划看似一般,实际很特殊。一般是因为规划的程序大同小异,特殊是因为不同个体的情况不同,最终匹配的职业也不尽相同。所以,一个成功的职业规划者,必须首先要进行客观的自我分析,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弄清个人性格、兴趣,自身的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自我素质和能力的分析进行评估,找到符合自己真实需求的职业。

2.职业规划的动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激烈变化,更多的机遇和条件在不断的涌现出来,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适当地进行职业调整,“一个职业干到底”的情况不复存在[3]。人们要适应就业、再就业的形式。这种变化会引起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职业规划必须要呈现出一种动态性,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的自我进行调整。

3.职业规划的特定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三个环节分别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在职业准备期就是要有意识地为自己的将来储备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二个阶段职业选择是关键环节,这个阶段并不是个人挑职业,还存在职业选择个人,只有二者相互匹配,相辅相成,才能产生最优效益,最终实现职业的成功选择;最后一个阶段职业适应是实现自我认知角色转变的过程,是检验职业规划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尽管每个个体是不同的、是特殊的,但是职业规划的重点内容还是这三个阶段。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时间并不是很长,并且效果不佳。很多高校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对其重视度也不高。这样的情况很难有很好的成果,并且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后果,越不重视就越没有成果,最终陷入恶性循环。有文献报道[5],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普遍缺乏,43%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4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毕业时候的事情,现在暂时不予考虑。这些数据很有权威的说明了,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高,因此大学生就业带来的阻碍。

(二)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定位不准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客观工作的评价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就是要合理地进行自我定位。而正确的自我评价基础是对自我的全面了解,清楚自我的性格和爱好,明白自己的职业倾向等等[6]。通过以上手段,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时才能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此外,大学生在追求工作职位时,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客观社会条件综合考虑,切勿只凭一时热情盲目选择职业。

(三)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大学生所面对的客观条件以及自身能力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仅仅沿袭传统的标准化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很难满足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求。个性是一个人区别另一个人的主要标志,细微的差别都有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就不能忽略个体的特殊性,要积极调动其能动性,最大可能地实现理想的指导效果。

四、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一)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校应该除了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 这就包括了高校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要想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就要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高校中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这样不仅可以教授学生正确的职业规划理论,还可以时刻反馈给学生社会的需求信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职业规划地位得到提升

职业规划是一门融合了管理学和心理学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针对性以及时效性,它不同于就业指导课程[7]。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是以就业指导部门来管理大学生就业问题,并不设立单独的教学机构,这就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隐患。就业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联系用人单位,举办招聘会等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必然导致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职业规划的教育教学工作。此外,由于职业规划教育没有纳入统一的教学管理部门,难以严格按照学校课程要求考核,职业规划的效果很难呈现出来。所以,高校就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将职业规划教育独立出来,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地位。从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从而保证教育质量。

(三)将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大学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制定出符合自我的职业规划目标。在此之前,大学生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学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指导大学生就业,安排就业培训课程,结合社会市场的步伐,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对策。尤其是那些与市场紧密联系的院校,如果脱离了市场,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将社会需求和职业规划相结合,就能把握住市场的需求;开设市场需求的课程,为大学生就业铺平道路,同时也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取长补短,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职业。

五、结论与展望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在社会不断发展中一点点呈现出来,我国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生人才,就要立足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摸索,找到符合发展的方法。大学生就业问题任重道远,无法一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就业并不只是高校的事情,它更是我们大学生个人的事情。我们社会要更多的关注,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要志鹏.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J].青年文学家,2011,(7).

[2]张志华.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J].当代青年研究,2007,(7).

[3]汤耀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4]白婕.谈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

[5]于涛.关于职业指导转向职业辅导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