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全面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全面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全面发展范文1

青少年科教工作者透过大赛,反思本省、地区、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成功与缺憾,思考依据社会需求,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思路、方法之际,或许能够从江苏的成功经验与工作模式中获得启发。

需求导向,抓关键定思路

面对举办创新大赛的机遇与挑战,省中心根据省委、省政府、省科协的要求,经调研,总结了近年来江苏省有效开展各类科技教育活动的经验,明确了社会各界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分析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抓住关键问题,明确了工作方向。

变化的需求:伴随着江苏省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以及青少年对科技教育的需求发生着变化:青少年需要以人为本、充满特色吸引力、益智养德的科技教育,引领其健康成长;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需要面向全体青少年、与时俱进、卓有成效的科技教育,为教育改革、后备人才培养等提供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奠定人力基础,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制约发展的关键:一是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基础性系统工程,一项不可能立竿见影、立见成效的软任务,受到升学率指挥棒、急功近利等社会风气的影响,受到了人民团体履职尽责时执行力、协调能力及财力方面的困扰。二是工作体系。科教工作者隶属不同的系统、部门与单位,阅历与岗位、科学文化水平与业务能力的差异,构成与需求、工作机制与管理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各自为战的状态,统一协调、互补联动的工作体系尚未形成。

针对制约发展的关键,省中心深化对“十二五”规划“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推进科技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加强科技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主体、社会广泛参与、政策保障有力的科技教育新格局;实现科普主题活动全覆盖,城市、农村中学生科技活动参与率分别达到100%和85%以上”目标的理解,形成了“发展青少年科教事业,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科技教育功能的准确认知与共识,共同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团体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的科教工作者队伍,形成有效、畅通的工作体系”的共识,确定了“宣传开路、政策导向、理念更新、示范引领、重在突破”的工作思路。

营造环境、夯实基础、推进发展

省中心着力研究科教理论与有关政策,宣传推介科技教育益智养德功能与作用,赢取社会共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江苏省教育、财政、人社等政府有关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出台了《关于组织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努力营造落实“十二五”目标,推进科教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环境。

落实《省教育厅、省科协、省人社厅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采取了一突破、二搭建等有效措施。一突破,分解科教工作者任务与岗位设置、聘任与招募程序、业务培训与工作待遇、绩效考核和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任务,重点在科教工作者业务培训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健全科教工作者省、市、县分级培训体系,以开设科技教育专业院校、培训机构为依托,开发培训课程、资料与专业教材等方面实现突破。二搭建,搭建科教工作者业务培训平台、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和表彰奖励四大平台。如,以提升科教工作者专业能力为目标的业务培训平台,采取了专家授课与典型介绍、观摩与组织实施相结合等方法,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省级、区域创新大赛骨干教师与校外场馆科技教师的业务综合培训与专业培训,对形成、完善科教工作者的培养、培训体系,拓展、健全科技教育工作体系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为科教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落实《关于举办省青少年科技竞赛系列活动的通知》,将第二十届省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活动、第五届青少年普及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纳入省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范省内科技竞赛的同时,采取了全力支持各地科协、教育部门开展科技教师专业培训与组织青少年科技竞赛—市县区申办省分区赛等措施,体现出省中心服务、引领职能,调动了申办地科协、教育局的积极性,扩大了科技竞赛活动的覆盖面,提高了申办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水平。

落实《关于开展2013年度省科学教育特色校、省优秀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评选工作的通知》,确立了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工作目标,“引领地区,示范省市”的工作定位,“特色引领,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重在普及,兼顾提高”的工作理念;纳入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工作方式以及年度考核动态排序的管理措施等,形成了示范导向,引导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管理规范化、活动主题化、内容系列化、方法多样化,推动了科教工作体系、资源的健全与完善。

变化巨大、任重道远

在省委、省政府、省科协领导下,省中心采取营造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完善科教工作者培育体系、健全工作体系,培育示范性、导向性青少年科教品牌活动、特色学校和示范基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即使江苏在创新大赛上异军突起,亦使江苏省科技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江苏,科技教育功能作用逐步为党和政府、社会各界所认知,成为共识;以人为本,科技教育与思想道德、人文艺术教育互为补充相融合,科技教育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互为补充相融合等科教理念在逐步深化、发展;符合需求的工作机制、工作体系、科教资源在逐步完善、形成,与时俱进的工作方式、活动内容在逐步丰富、拓展,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科教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推进科技教育的工作格局,青少年科技教育呈现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校内,兴趣小组、科技社团的科技教育活动百花齐放;校外,科技创新等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引人入胜,高校科学营等普及性科技活动丰富多彩,机器人竞赛分区赛等科技竞赛精彩纷呈。

青少年全面发展范文2

摘要:田径训练工作是我市开展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及逻辑归纳等方法,针对河南信阳市田径训练中出现的学训矛盾和出路等问题,同时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构想,希望对提高我市青少年的田径训练工作起一点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训练;对策

众所周知,河南信阳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目前处于一个结构转型的阶段,田径训练形式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不同业余体育训练形式之间的地位、比重正在调整和转换[1]。学校学训矛盾突出,难以妥善解决,可持续发展困难,所以,必须积极促进体教融合,以人为本,加强田径训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以及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我省田径训练工作走上良性发展之路,继续保持体育大省的地位。因此,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加强业余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

要切实重视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保护运动员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为田径训练运动员提供继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强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县市级业余体校要逐渐移植到教育系统中来,并向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点学校转变,以加强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运动人才[2]。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的做出调整,从以往那种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办学思路变为既重视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又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的素质,增强吸引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通过拓宽渠道,调整专业方向,加强基础,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3]。

1.加强对教练员的培训

体育教练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存在已得到社会的共识和肯定。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承担着培养运动员的重要任务,对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实现运动队的目标起着主导作用。 同时,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主要监控者,教练员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的成败,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才能培养出我省一流的运动员。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现代运动训练对教练员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田径教练员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实践证明,教练员岗位培训是提高教练员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举。国内外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成功经验,更能说明对教练员培训的重要性。[4]

2.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从重视青少年田径训练运动成绩到重视增强青少年田径训练学生体质、促进其健康。培养其体育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并在此基础全面上发展,使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由强烈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转变到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由单一的功能出发到重视整体功能的发挥,以培养竞技专才为目的到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人才为目的,这应该是青少年田径训练今后目标转变的方向。发掘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多重功能,发挥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整体效应,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从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青少年田径训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3.建设和完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网络

结构重视不同田径训练主体的多种利益,促进青少年田径训练多元化,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来发展青少年田径训练,打破条块分割和森严的青少年田径训练等级结构,促进各青少年田径训练主体之间合理有序的流动与交流,促进和加强横向竞争,完善纵向层次的衔接和畅通输送渠道[5]。在横轴上,以加强和完善竞争为导向,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和个人等力量加入到青少年田径训练中,促进和完善教育系统青少年田径训练工作的开展,彻底改变体育系统一家办青少年田径训练模式单一的局面,并加强各青少年田径训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正常合理和有序的流动。在纵轴上,把业余体校移植到教育系统中,并向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点学校转变;压缩中专层次的体育运动中学的规模,促使其向体育院校和训练基地方向靠拢;完善教育系统中青少年田径训练的训练和输送体系。

二、学习国外以赛养赛的模式

在竞赛项目设置上可以学习国外以赛养赛的模式,也可引进和创新比赛形式,如系列赛,精英赛等。增加比赛次数,允许更多的人参加比赛,完善推荐制度和奖励制度,以便真实地检验训练效果,发现体育新秀和淡化青少年比赛的金牌意识[6]。建立和完善控制,检举,监督以及奖惩制度,加强对运动员的资格管理,建立数据中心,争取杜绝雇佣军和其它不正当行为。依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在可能情况下进行商业开发,和企业拉关系搞赞助,达到减轻经费压力,甚至以赛养赛的目的。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要依托社会,以多元化模式为发展方向,才是我省青少年田径训练发展的真正出路。

三、结语

调整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的,增强吸引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通过调整专业方向,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要依托社会,以多元化模式为发展方向。切实重视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要走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练员自身素质也非常重要,应该建立起我省田径教练员继续再教育制度,并将教育系统的从事体育训练的教师也纳入到培养体系之中,可以依托我省高校的体育学院育院,通过暑假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

参考文献

[1]郭敏.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推向新阶段[[J].少年体育训练.2003. 3

[2]左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教练员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5, 8

[3]邱爱华.教体结合是必由之路―看课余训练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2 ,8

[4]陈显,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文化的特征及构建,南京体育学院学报[J ]2004, 6

青少年全面发展范文3

关键词:足球 青少年 足球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11-01

在世界足坛里,欧洲足球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刚刚7月份结束的世界杯足球比赛,又是欧洲国家德国夺冠了。而我国的足球在世界足坛里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尽快地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员的水平,从而,使我国的足球在世界杯上可以和足球强国抗衡。因此,我们需要仔细研究欧洲足球强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制定一种适合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后备人才,从而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足球水平。

1 国家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足球在世界的足球发展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我国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现状,从中吸取经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的足球水平。

1.1 青少年足球队教员执教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我们可以得出:我们国家的青少年足球队教练与欧洲足球强国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相对年轻的足球教练,由于他们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同时他们也缺乏有计划的系统的培养方式。因此,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还不够完美。就教练本身来看,他们相对欧洲足球强国来说,知识体系还有待提高,培养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并且他们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偏科的现象,对理论知识及文化课的学习不够,导致他们的发展也不够全面。

1.2 国家对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不够全面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在更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来说,只具有纯熟的足球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道德素质、文化底蕴更是一个青少年足球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然而,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只是注重足球队员踢足球的技能,对于他们文化课的培养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度,导致足球队员的“畸形发展”。没有文化素质的足球人才依旧不会迎合世界足球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中,没有合理地安排队员的训练与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导致青少年在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足球训练以后,再去继续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这样,他们学习的精力完全不能集中,会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到队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等全面发展。

1.3 国家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方式不够完善

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方式缺乏科学性,缺乏一定的计划性、目的性。足球运动员要在球场上发挥得好,他们的训练时间要很长才能做到,而且各个时期的要有目的、阶段性地进行训练,教练的培养方式也应该有短期的、长期的目标,以及青少年每个时期的过渡阶段等,争取让每个训练都是适应青少年年龄段的认知,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段制定适合他们的培养方式。在我国的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中,有时又过于急功近利,过分追求结果,就会改变培养足球人才的最初目的与任务,最后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质量。

2 欧洲足球强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启示

欧洲足球强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例如:德国、英国、法国等,接下来进行具体研究。

2.1 德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启示

德国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时,注重与学校各种组织机构间的合作,在德国的许多学校都有足球协会等,而且德国的体育学校也有10多所。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许多青少年足球天才,例如:巴拉克、扬克尔等都是体育学校的足球天才。而且,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时,德国的教练员设有统一的训练规则,例如:防守有序、严密等,还有就是给青少年传授各种各样多变的战术,让他们尽快适应球场规则。另一方面,德国选拔足球人才的范围是全国性的,小到乡村的足球天才都能够被发掘,定期的训练、淘汰,最后留下球技精湛的球员,而且也让更多的青少年具有足球技能。德国的这些培养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2.2 法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启示

法国培养了众多足球明星,例如:普拉蒂尼、亨利等。法国培养的足球人才能够全面发展,足球教练在训练时,在工作日的9点到16点球员都是需要上文化课的,16点以后才开始训练,这样就能够确保球员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法国足球人才的培养也是最注重技术的,教练培养的重心是技术领域,球员必须具备的就是控球、传球、左右脚射门的技能,然后才是基本素质、文化课等。这也是法国足球水平高的重要原因,也给我国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一个重要启示。

2.3 英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启示

在英国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中,国家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他们优质的教育条件,同时也给他们优厚的社会福利,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而且,英国的足球教练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再加上足够时间的在职培训才能上岗培训青少年,这就确保了教练员的基本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英国在培养足球人才时,还会给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球员提供理疗等,让他们适应各个阶段的训练。将英国的这种培养模式融入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中,也能够促进提高我国足球人才的素质。

3 结语

总之,我国的足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期间,许多欧洲足球强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一定要虚心讨教,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让我国的足球事业更上一层楼,也让科学有效地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尽快落到实处,为我国的足球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华,贾珍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12(3):117-120.

[2] 孙一,梁永桥,毕海波.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60-65.

[3] 田一丁.中德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青少年全面发展范文4

【关键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陆上训练;方法

在强调专项身体锻炼的同时,还要充分关注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陆上专项素质训练,逐步提升青少年的游泳水平。在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青少年陆上训练环境的营造,让青少年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训练,不断提升训练的效果。

一、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1.1 注重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陆上的训练中,要强调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辅地对青少年运动能力、机能能力进行训练,增强青少年基本技术动作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青少年柔韧性、身体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等素质的训练,实现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青少年身体各方面机能和年龄逐渐增长的过程中,也要随之增加专项素质训练的比例,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提升训练的难度和要求,逐步向专项运动素质的需求发展。

1.2 注重核心力量训练

对于游泳运动员而言,要想在游泳项目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具备足够的核心力量、关节力量能够具有绝对协作性。因此,在游泳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将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和游泳项目关联起来,例如田径、拳击等,通过借鉴相关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来提升运动员肌肉力量以及协调能力[1]。

1.3 注重协调能力

发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协调性成为陆上游泳训练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青少年游泳训练的过程中,抓住青少年游泳协调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提升青少年运动员协调能力发展的效果。又如,为了更好的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跳绳练习等途径,来发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节奏感与快速应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田径项目的优化,来提升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主要的发展协调能力的田径练习方法有:小步跑、并腿前后跳、左右侧跳、快速收腹跳、蛙跳、矮步走、前后交叉步等,这些田径练习的方法,既可以在原地也可以在行进间进行。

二、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陆上素质训练的内容

2.1 陆上柔韧素质的训练

首先要突出柔韧训练的重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发展需要将重点置于肩躁和躯干的各关节及肌键和韧带。这是由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在游泳的过程中不同的游泳姿势都要求肩、手臂的广泛参与。都要求运动员的躁关节最大幅度的屈与伸动作。因此,加大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柔韧性的训练,既是发展技术的需要,也是提升身体素质的要求。其次,要提升青少年游泳柔韧素质发展的实效性。即在青少年柔韧素质发展的过程中,要科学的将柔韧与力量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提升力量素质的前提下,发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再次要注重柔韧素质发展的持之以恒。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柔韧素质的特点是速度缓慢,并且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容易消退,不易巩固。但长期发展起来的柔韧素质,会在长时期内慢慢消退。所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发展需要持之以恒,在柔韧素质练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不能于求成,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2]。

2.2 陆上耐力素质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为了充分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需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积量”训练。人在8岁到12岁之间的心脏负荷适应机制还未发育完全,而通过合理的耐力训练可以使人体的心腔增大、每搏输出量提高,进而提升肌体的运动能力。因此,在这年龄段对青少年进行耐力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青少年肌体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提升青少年肌体的耐力。而如果待人体心脏负荷适应机制完全建立以后再进行耐力性训练,则很难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进行“积量训练”可以为将来青少年发展专项适应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对有氧耐力的训练。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人体处于青少年时期机体内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比例较成人较低,肌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和成年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这一时期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发展不完全。因此,在这一时期可以通过强化有氧耐力的训练来提升青少年的心血系统和呼吸系统水平,增强青少年的肌体耐受力。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逐步增加负荷和运动频率等方式来提升青少年肌体在缺氧状态下承受力,从而为将来的发展专项耐力打下基础[3]。

(3)综合性。在对青少年进行耐力训练的同时,还要强调对青少年其他身体素质训练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保证训练方法的丰富性。在进行陆上耐力训练时,要不断变化训练的手段,采用多种训练方式交替的方式,避免因长期使用同一种训练方式让青少年对训练产生厌烦,进而对训练失去兴趣。

2.3 陆上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动作技术、力量、反应能力等。速度的快慢能够充分反应出人体的技能状况。对于游泳项目而言,力量的大小对运动员游泳速度的快慢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所必备的素质之一,特别是力量中的爆发力对于提升游泳成绩的作用更为显著。由此可知,不仅要关注对速度的训练,同时注重发展青少年的力量,将速度、力量以及柔韧和耐力等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之间的平衡。在青少年游泳陆上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以陆上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水上循序渐进练习的方式实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有效的陆上身体素质训练措施,可以帮助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身体各个能力与技术动作水平的发展,对于发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耐力,提升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塑造与改善身体流线体型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青少年游泳陆上身体素质训练的过程中,要以青少年身体生理与心理发育为基础,在切实把握游泳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升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陆上素质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青少年全面发展范文5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认识误区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查中,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是导致其犯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家庭教育重心错位。家庭教育的重心应该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在青少年成长出现问题后的矫正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家庭教育重心主要体现在了后一个方面上。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是如何防止类似的问题发生更为重要。

一、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重心错位的现象与认识根源分析

青少年是国家和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保护他们健康成长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家庭是每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往往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家庭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利益。当前很多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存在认识的偏差,尤其体现在犯罪的青少年的家庭上,这些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上更多地体现在了事后的补救上,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矫治教育,而缺乏了事前的引导预防教育。这种家庭教育重心错位不仅给青少年、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给社会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功利意识重

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家庭既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又是其重要的精神支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遗憾的是很多父母虽认识到这一点但并没有摆正这一点。很多的家庭在对青少年的直接和间接的教育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功利意识。有相当多的家庭把对青少年的教育重心放到了可以立竿见影产生效果的方面――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这一内容展开,更多的投入也是为了保障这一目的实现。比如相当多的家庭对孩子的奖励措施仅仅限于当孩子的考试成绩达到什么标准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家庭,对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在从自身寻找原因时,往往是考虑物质因素较多,而精神因素较少,丰富了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偏失了某些精神需要。家庭教育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轻思想,重眼前、轻长远的功利意识,不但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甚至还会不知不觉地使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

(二)家庭教育的侥幸意识强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很多都能够从其家庭教育中找到相应的原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可以归结为几种类型:

暴力专制型:家长抱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在教育青少年时采取专制甚至暴力手段。

放纵溺爱型:对青少年过分溺爱,而在教育上不讲原则,对其成长中出现的一些偏差的思想行为予以放纵。这是一种有意的放任。

放任型:由于一些方面的原因,家庭疏于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这是一种无意的放任。

在以上这些类型的家庭,很多家长虽然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不当之处,对青少年的成长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上抱有一种“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侥幸心理,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导致家长没有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予以改进,由此也就导致了很多青少年后来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三)家庭教育的落后意识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体现在了青少年身上,他们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等现代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家长首先必须具有现代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家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有一些家庭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几种类型的家庭,有的仍然持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封建思想,有的信奉“无为而治、树大自直”的思想。这些都是与当今社会发展相脱节的落后思想。也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错误思想。

二、解决家庭教育不当。从思想上必须理清的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思想要与时俱进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在这些变化中,既出现了一些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有益的因素,也出现了一些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的因素。与之相适应,家庭教育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要有现代教育意识、教育方法。家长必须要掌握平等、民主等现代教育理念,要学会运用情与理相结合,说教灌输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教育方法;二是家长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每天都有新知识的诞生。青少年时期感受最敏锐,接受新东西最迅速,同时辨别力也最弱。这就更需要家庭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引导。这也就要求家长必须能够做到同孩子一起“成长”。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有时也是家长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家长只有通过学习,正确处理,才能更好地指导青少年,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人们常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思想正确,方法得当,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

(二)家庭教育要具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一项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艰巨的工作,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复制”,它不像IF-里生产的产品,发现质量问题了销毁重来。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一生的重要教育环节之一,每一个家庭必须把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放到家庭的头等大事上来,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去除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对他们的教育工作。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学习和接受的时期。这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变动性很大。在此期间如果能够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持久的、正确的教育,就会将他们引向正途。如果家庭教育本身就存在瑕疵,那么家庭教育不仅很难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长春市一所中学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5+2=0”的现象在成绩差的学生中有,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中也同样存在。5天的学校教育成果在2天的家庭教育下归为O。其中有些学生身上出现这种结果,原因就在于家庭对青少年所实施的教育存在不当之处。学校5天的教育,可能家长无形中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的几句话、几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使其化为乌有,尤其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家长首先要做到,面对孩子时,对他们的成长有危害的话不说,有危害的行为不做,谨言慎行,用自身正面的积极的言行去影响他们;其次,在进行直接教育时,要讲原则、合规范,不强制、不放任,尽量做到家庭教育不出现大的纰漏。

(三)家庭教育要淡化功利意识,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一个人成才的标准。家庭教育的目标就是将青少年培养成才。在这三个方面中,德是核心,是灵魂。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行做支撑,即使专业水平再高,也有可能会成为害群之马。罗斯福曾经说过:培育一个人的知性却没有培育他的德性,等于是给社会创造了一个威胁性的存在。但丁也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甚至于有的人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古今中外,因德行高低而决定成败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在我们身边,发生在2008年的“张孟苏事件”就是一个因德而得的最好的证明,同样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因德而失的典型事例,如“刘海洋事件”等。所以家庭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淡化功利意识,分清主次,不能唯学习至上,仅仅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青少年的唯一标准,要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德行的提高,这才是决定青少年成才的关键因素。

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协调紧密配合的综合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样,家庭教育做到位。就促使青少年在成才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这既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

参考文献:

[1],2005.

青少年全面发展范文6

摘 要 近几年,青少年“三高”的病例不断增多,青少年体质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现有的一系列措施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繁重的课业、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静态化”的生活等,国家应该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 青少年体制 学校体育 思考

根据近几年的青少年健康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体制在持续下降,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心肺功能等都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不断增多,“三高”疾病已经将魔爪伸向了青少年,另外,一部分青少年的营养状况有待加强,尤其是女生,有些女生为了减肥开始绝食,甚至最后得了厌食症,体质下降已经成为了普遍性,在军训中我们经常看见很多学生因为站立时间稍长或者无法忍耐夏季阳光的照耀而晕倒的现象。视力状况更是不容乐观,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个班,戴眼镜的人数居然占到了大部分,青少年体质现状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应把增强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当作全民健身的重中之重。

一、发挥国家的导向作用

第一,采用制度引导国民体质。坚持以人为本,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纳入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纳入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的规划中。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使其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引导社会的重视。如:在当前就业标准中对于应聘者的身体素质提出要求,目前《国家职业标准》包含: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对应聘者身体健康素质的要求。

第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现在对应试教育做出了改革,要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改变,以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为目的,将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自成才。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填鸭式的教育观和题海战术,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的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三,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农村,加大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投入,配备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体育器材和场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将该部分的经费纳入到教育经费中,并随着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而增长。同时如果条件允许,为青少年办理保险,为校园事故解决了很多难题。其次,落实体育法规的有关规定,国家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都没有落实形同虚设,国家应加大对这方面的监督,使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同时根据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建立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评估标准,包括:评价方法、标准、指标等,并将这些纳入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

二、应加强学校体育改革

第一,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学习体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体育改革应当以“健康第一”为前提,达到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统一的健康新观念。同时鼓励学生学习知识与健康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确保按时上体育课。首先,保证体育课不会被占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历来不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认为体育课只是学生玩耍的时间,因此大部分体育课都被占用,体育课形同虚设。学校要制定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保证体育课不被占用。其次,提高体育课上课质量,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探索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模式,不但要按时上课,而且要提高上课质量,使教师和家长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第三,加强课文体育锻炼。学校领导要积极主动推动课文体育锻炼。首先,要将体育锻炼纳入到课程规划中,保持体育锻炼的经常性。其次,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习的体育设施和场地,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使学生热爱体育,加强体育锻炼。最后,突破体育活动的局限性,使体育课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家庭,让学生的青春活力感染其他人,鼓励全面健身。

三、让家庭社会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

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仅仅到学生未来的身体健康、事业、幸福等,而且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应当让家庭社会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家庭与社会发挥各自的职能,形成合力。社会上的各种体育设施和体育场所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中,家长应该为青少年合理搭配饮食,禁止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鼓励父母与学生共同锻炼,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当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甚至出现危害生命的疾病,因此身体青少年的素体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观众。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保证体育课的质量,社会的体育锻炼场所应免费向青少年开放,鼓励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学校应当转变体育观念,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模式,家庭应当青少年合理搭配饮食,禁止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参考文献:

[1] 赖小玉,刘海金,刘尚礼.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体育学刊.2014(8):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