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范文1

【关键词】中学生;生涯教育;职业规划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促进了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全面开展,这对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规划人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大学生接受了职业规划教育后,反而对自己的选择与前途迷茫了。某高校研究所调查显示,逾5成大学生认为目前就读专业不理想,近2成大学生对就读学校不满意,3成学生对所学专业热情不高, 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不满意所考入的大学或专业选择复读,甚至厌学,这已经是个普遍性的问题[1]。笔者认为,中学时代(包括初中高中)是职业生涯的萌发期,从中学进入大学也是人生转折的重要节点,我们有必要在中学阶段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工作。

一、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缺乏职业规划教育,会直接导致中学生由于缺乏对自我、社会与职业的基本认识,在升学或因失学而无奈就业时,存在专业或职业选择的迷茫。当前开展中学职业规划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减少填报高考志愿的盲目性。大部分中学生会考虑过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但是他们对社会职业类型了解并不全面,对各种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也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很难做出具体选择。这直接导致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陷入盲目状态,一般的中学老师与班主任,只能根据学生估计的分数和往年的分数线推荐几个学校,至于学生喜欢什么专业、能选择什么专业,则很难指导。对家长而言,由于家长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有限,他们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不尽理想。对学生自身而言,尽管高考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其今后的专业,然而面对这有可能决定自己一生的事情,相当部分的学生在选择时是盲目的,真正结合自己兴趣和理想进行选择的所占比例不是很大。

2、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个人的兴趣爱好从14岁开始趋向稳定,而对职业的喜好和价值观也正是在中学阶段变得现实而具体,能真正开始考虑职业的选择。美国学者金斯伯格认为,处于11-17岁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他们有了独立的意识和价值观念,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和增强。在这个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满足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明确自己的独特性、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为他们树立稳定、远大的职业理想打好基础。清华大学生涯教育专家樊富眠教授也认为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能帮助学生思考未来的自己,减少未来选择职业时的困惑和迷茫。

3、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有效地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终身教育融为一体。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阶段性的、连贯性的职业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形成初步的人生规划与设计能力,以及树立终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这一点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更为重要,他们中间有近一半不能升学,未经过任何的职业规划教育就直接走上了社会。即使有幸升学的学生,几年后同样会因为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而无法对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以至于盲目选择专业,最终导致“学习无动力、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群体。

4、有利于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在当前,由于中学生填报志愿不当,他们进入高校后,很多学生无法顺利适应大学环境和专业学习要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学业不良、沉迷网络、不思进取、就业迷茫等,使高校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而且往往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成效。在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本身而言,中学也未与高校进行合理对接。前文述及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接受职业规划教育后,才发现自己的专业选择错了,但此时往往已“生米做成熟饭”,要改变结果必须付出极大的勇气和代价。如果从中学阶段就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将更有利于做到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5、有利于促进中学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中学偏重于应试教育,侧重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社会、企业的联系,这不利于构建学生完善的职业品格,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开展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将会推动中学教师去了解社会各行业的职业要求,促进学校去邀请社会各界事业有成的杰出人士参与到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建立教育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机制。与社会成功人士的良好互动,也必将有利于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中学提升素质教育工作。

二、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设置

当前中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的迷茫主要表现在:对自我缺乏深入了解、对职业与社会缺乏认识、对职业目标或专业目标认识模糊、缺乏正确的规划方法、对规划的行动力不足等。我们必须针对现状,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美国将中学职业规划教育目标定为自我发展、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管理;英国将教育目标分为自我发展、生涯探索和生涯管理;加拿大将教育目标定为增强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学生职业设计技能,加深他们对教育规划的理解,获得更多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2];我国台湾地区将教育目标设定为自我觉察、生涯觉察、生涯规划等。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可以根据生涯规划的“知己―知彼―抉择―确定目标―行动”等环节开展教学工作。

1、自我探索(知己)。自我探索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心理特质、兴趣爱好、能力、生活观、价值观及个人的优缺点等,这是生涯发展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学生处在一个心理成长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虽然脱离了童年的幻想期,但对现实并没有形成理智成熟的认识,大部分中学生不了解自身的兴趣,不了解自己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更不清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自我认识意识较差,因此,自我探索应当成为职业规划教育的重点内容。当然,中学阶段的自我探索内容相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内容会有所区别和侧重,毕竟中学生并没有直接进入职业领域,他们已有的职业意识仅仅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和他人的谈论。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自我探索”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自我概念及生涯概念,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的兴趣、性向、价值观及人格特质,了解工作与个人的关系,使学生能理解“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这是帮助中学生踏上最佳生涯发展路径的重要起点。

2、环境探索(知彼)。环境探索是指对自身周围与职业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过程,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可以分为社会环境探索与职业岗位探索。前者主要包括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职业的分类与需求状况、社会对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自己期望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情况和发展趋势等信息;后者主要包括了解具体的职业、所处组织的相关信息和个体的家庭背景等。之所以要将环境探索纳入中学职业规划教育内容,是因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从现实来看,中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普遍具有盲目性,对所选的专业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也并不大了解,其填报专业的信息主要来自家长与老师的意见,并不是很符合学生本人的需求,最后很可能选择了自己不适合的专业。在教育工作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通过职业的类别与工作角色,教育、训练机会与工作间的关系等教学内容,引导中学生认识职业分类和各类职业的独特性、了解各种职业的条件,选择几种适合的或可能的职业作初步的尝试,形成自己初步的职业观。

3、生涯抉择(抉择)。在进行自我探索与环境探索之后,需要进行生涯抉择。所谓生涯抉择,就是在职业生涯路线上选择自己的目标。对于一名中学生而言,他怎么选择专业?选择专业应该考虑哪些方面?怎样才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学会科学的抉择与决策方法非常重要。实质上,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抉择方法,例如自然发生法(依据高考分数能被录取的学校专业随便选择)、目标趋势法、拜金主义法(选择待遇最好的行业)、假手他人法(由父母或老师代替自己抉择)等,但这些抉择方法并非根据自己的能力或性格而做出,因此缺陷明显[3]。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掌握个性化原则、群体无害性原则和目标可操作性原则,引导学生学会“界定明确具体的问题、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收集有关的资料或向他人询问、权衡各个可能选择方案的利弊、选择适宜的方案”等生涯抉择的基本步骤,并掌握SWOT分析法、平衡单法等比较科学的抉择方法。

4、初步规划(行动)。形成明确的职业规划是我们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根据美国学者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学生尚处于职业生涯探索的初期阶段,因此他们在现阶段制定的职业发展规划只能是初步规划,但这并意味着初步规划不重要,学校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后,应当要求学生撰写自己的初步职业规划,以利于巩固中学生对自我、对职业世界的探索成果,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更趋明确化。学校可以制作职业规划书模板,重点围绕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学业成绩等自我探索部分(可借助相关测评工具进行),以及家庭环境、高校与专业的探索、职业世界探索等环境探索部分,让中学生通过平衡单法或SWOT分析法等途径,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高考目标,完成自己的初步规划。也许初步规划的目标难以达成,但是通过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涯观念,掌握抉择的方法与技巧,如此以后,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可以更有效地了解生涯规划的历程,掌握自己的生涯发展。

三、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途径

早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便颁发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正式在普通中学引进职业指导,但是因为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个《纲要》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现实中,一些中学老师也理解职业规划教育的作用,但因为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欠缺,难以正常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学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建立必要的师资队伍。中学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必须依靠专业的师资队伍,但从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中学没有意愿配备职业规划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制约中学职业规划教育的瓶劲到问题。对此,除了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外,学校自身也要有意识的去培养一批懂得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指导的兼职教师,例如可以派遣学校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教师参加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培训班,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指导方法,指导中学生认识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设计。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邀请本地的企业界、商界、政界、学界、文艺界的成功人士到校与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交流,也可以邀请本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为中学生生开展职业规划讲座,以此来充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

2、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以什么样的课程形态出现?是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还是将职业规划教育内容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笔者认为这两者都是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完成各种与职业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实现的,因此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能让中学生系统地学习职业规划知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但这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与充足的政策、资金保障。更为简约的方法是,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现有各科课程的教学中,这需要学科教师要深入了解现有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与生涯相关的活动或材料融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目前有部分重点中学在“劳技”课程中融入了职业生涯规划入门教育,也收到了一定成效。针对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对职业规划教育内容重视不够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采取团队辅导、讨论法(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操作法(通过具体活动进行体验)等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强教学效果。

3、开展适当的职业体验活动。中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较强,学校除了利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实践课,组织学生实地参加一些具体的职业体验活动。适当参加职业体验,不仅是学生适应职业环境、社会环境的需要,也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具体而言,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发展较好的企业去进行实地参观,了解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线,感受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本地的高校,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情况,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通过职业体验和参观考察,学生能够亲眼观察某份工作是怎么进行的,亲耳聆听职场人士的经历与体会,亲身去体验在工作场景中的感受,亲自获取来自大学生的信息,相信这样职业体验活动,能够触动学生并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4、注重家庭教育与同伴教育。中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受家庭和同伴的影响较大,中学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不应忽略这两股力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支持是影响青少年在关注他们的未来和自身发展期望时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父母通过为子女提供心理自主的机会能促进青少年思考和规划个人未来的主动性[4]。实际上,从高考志愿的填报工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学生受家庭的影响与干预程度很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力量,让家长多鼓励孩子在假期从事临时工作,让家长讲讲自己的职业故事,鼓励有条件的家长通过网络了解社会职业发展相关信息,以发挥家庭在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同伴一起度过的,同伴交往能够促进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能够促进学生对未来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学校可以利用同伴教育,在课堂上或网络中组织讨论交流活动,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

5、建立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尽管中学会师资力量、办公场所、经费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较大,但是建立一个能正常履行职责的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还是很有必要。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职业规划是有强烈的个体性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堂教育让他们全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这就必须依靠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通过谈话、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指明方向、解除疑惑,找出咨询者的职业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5]。至于如何创办机构,笔者认为可以依托于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开展职业咨询工作,也可以借助民办培训机构的力量,引进培训机构的力量以补充学校师资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关于在中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EB/OL][2009-12-11] .

[2]张海春,段彦艳.国外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览[J].教学与管理,2008(12).

[3]黄中天.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78(第1版).

[4]王瑜.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范文2

【关键词】上海;体育教师;职业规划

所谓“教师职业规划”,是指在开放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主体在内外双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自我规划设计、主动谋求个人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1]。作为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对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16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检索,查阅、收集相关文献30余篇,了解当前对教师、体育教师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学的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走访专家、学者5人次,就本研究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与修改等方面进行了咨询和访谈,并征求他们对本研究的建议,为提高本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创造条件并提供指导性帮助。

1.2.3问卷调查法:通过本人或委托专人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为87%。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6.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2.1年龄特征

从被调查者年龄特征看,24-35岁的教师50.4%,36-45岁的教师占37.2%,46岁以上的教师占12.4%,以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说明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一支相对年轻化的队伍,未“凸现”体育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的问题,能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对体育教师体能的需要。

2.2学历特征

从被调查者学历特征看,具有本科学历者占67.7%,硕士研究生占26.2%,博士研究生占3.5%,专科学历的教师占2.6%。从所获得的学位分析,学士学位者占67.7%,硕士学位者占调查总数的29.3%,博士学位者占调查总数的3.0%。说明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从总体上呈现出向高学历与高学位方向发展、本科学历与学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在逐年下降的趋势。

2.3职称特征

从被调查者职称特征看,助教职称占22.1%,讲师职称占40.1%,副教授职称占35.2%,教授职称占2.6%。从总体上分析,教授职称比例偏低,助教、讲师、副教授职称比例趋于合理。由于年龄结构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比例将会不断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高级职称比例会越来越高。

2.4工作年限

从被调查者工作年限看,工作年限在5年内的占19.5%;工作年限在6-10年的占16.5%;工作年限在11-15年的占17.7%;工作年限在16-20年的占15.8%;工作年限在21-25年的占11%;工作年限在26-30年的占11%;工作年限在31年以上的占8.5%。一般说,教学工作年限可以反映教师的工作经历以及工作经验,教学工作年限越长,对自身体育教学经验的积累越有利。当然,教学工作年限与教学水平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需要正确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师职业规划内环境现状

3.1.1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从调查结果看,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知识的了解相当缺乏。具体表现为仅有8.3%的被调查者对“职业规划”的知识表示“非常了解”,43.2%的表示“了解一些”,还有48.5%的教师表示“不了解”。(见表1)这一结果同样在开放题的回答中得到印证,如有教师表示“感觉职业规划离自己很远,不够现实”、“做了这么多年教师,从未想过教师也要进行职业规划”。

表1 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知识的了解情况

3.1.2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4]。从调查结果看,体育教师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多数是“为了晋升职称”(40.3%),这也说明体育教师将职业发展定位于沿着职称评定的路线进行,这一模式稍嫌狭隘,却不失为相对现实可行的途径。另有32.3%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职业规划“完全出于自己对职业的兴趣,希望取得更大成就”,抱有这种想法的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内心渴求成功,往往这部分人对自己的职业有较完整的规划设计,仍有部分教师(27.4%)认为,进行职业规划主要是由于“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的要求”,即迫于外界环境的压力。(见表2)

表2 体育教师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

3.1.3职业兴趣的自我认知

兴趣是指个体力求掌握某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人的兴趣对象指向职业活动时,就形成了人的职业兴趣[2]。职业兴趣对个人的职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职业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有72.8%的教师表示喜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有20.4%的人表示“刚开始有兴趣,现在逐渐觉得工作有点乏味”,选择这一结果的,多数工作年限在7年以上,这部分教师刚刚读了职业发展的适应期和稳定器,开始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困惑。仅有6.8%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兴趣,有点入错行的感觉”,选在该结果的教师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比较盲目,且大都抱有得过且过的想法。

3.1.3职业价值观的自我认知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3]。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者的价值观取向,排名靠前的依次是,从事体育工作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82.3%)、体育教师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压力小(66.2%)、体育教师工作环境比较愉快(54.1%)、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50.7%)。说明上海市高校体育教师群体有健康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取向,但对自己的职业地位认同度较低缺乏信心,可能与体育在我国长期未受到足够重视和理解有关。

3.1.4职业发展中主动行为表现

职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实际行动。从调查结果看,在所采取的行动方面,有68.1%的教师表示能够主动参与培训、进修等再学习途径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有12.3%的教师表示迫于学校或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而被动参与再学习,另有19.6%的教师表示自己在职业发展上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见表3)。

表3 体育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主动行为

3.2体育教师职业规划外环境现状

3.2.1职业规划知识的培训、指导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教师表示有意愿参与职业规划培训或指导,但实际调查显示,仅有11.1%的教师参与过单位组织的与这方面有关的培训或指导,75.5%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参加过类似培训或指导,其余13.4%的人了解职业规划知识是个人行为。以上调查表明职业规划相关培训或指导严重不足,尚不能满足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这也是导致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这一内容不了解,缺乏自觉规划意识和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3.2.2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体育教师职业规划的指导情况

调查显示,73.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规划缺乏足够重视,认为职业规划完全是个人行为,有25.1%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学校已经在开展职业规划培训,仍有1.7%的教师表示不清楚。这说明目前部分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教师职业规划”,并能引导教师发展,但支持力度还不够,尤其对体育类公共课程的教师关注甚少。仍有多数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而将其看成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如,有教师表示,“学校不重视体育,更何谈体育教师的职业规划”、“目前工作量太多,没有精力考虑职业发展的事情”、

3.2.3家庭对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理解与支持情况

在关于家庭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态度的调查中,89.3%的被调查者表示家庭成员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并能给出适当的建议。

3.3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因素

学者程振响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一书中,提出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层面(见表4)。

表4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层次表

摘自《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依据该表,笔者结合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图表(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是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个人因素,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而体能、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是影响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逐渐下降,容易造成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瓶颈。外部环境如学校、社会的引导和支持,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和谐的家庭生活也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大多数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知识了解不多,认识上有一定误区;在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上受外界影响较多,进行规划的自我意识不强;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反映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职业比较热爱,这也是促使其思考职业规划发展的重要条件。此外,整个体育教师群体有较清晰的短期职业目标,但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

4.1.2目前,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体育教师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或培训知识匮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培训效果作用不大,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支持力度不够,未能以人为本的考虑教师的职业发展。

4.1.3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受其工作特点的影响,体能、技能水平下滑是工作发展中的最大困扰,也是职业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4.2建议

4.2.1体育教师应明确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考虑到体育教学对其体能、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其职业发展最佳黄金时期大概仅有20年,因此体育教师进行职业规划要趁早,宜提早确定志向,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外部工作环境评估,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同时根据个人所处工作阶段(如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合理规划近、中、远期职业发展计划。

4.2.2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应从行动上给予体育教师有力支持。包括开展专门的知识讲座,工作上给予适当的倾斜政策,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在专业上的创新或发展。

4.2.3体育教师要寻求多种职业发展途径,如可走教学专长线路、行政管理线路、科研创新线路或者教学、科研、管理三线并行。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可考虑以职称评定为自己的主线路,把晋升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根据职称晋升的要求,让自己在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有所建树。

4.2.4 职业规划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体育教师既要有明确的定位也要学会在成长中反思,通过不断修正来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振响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2]石建勋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8.

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范文3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安排。并对个人近期和远景目标进行规划和职业定位,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进一步了解国内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一、大赛宗旨:大赛以大学生励志、成才、创业、就业为主题,以提高职业素养,提升就业与创业能力为宗旨。

二、主办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三、承办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会

就业指导部

四、参赛对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1级、10级在校学生

五、活动意义: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活动形式,传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导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一般方法,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进一步推动我院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比赛方法:

比赛形式:大赛以征集

“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形式进行。规划书征集初赛:征集参赛作品,通过初评和复评,最终筛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采用A4打印稿,并自留电子稿以备后用)

七、宣传方式

1、此次大赛将于2012年3月12日早发放通知到各班级并由班长在各班召开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动员大会。

2、组织就业指导部各成员到相关班级对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目的及意义进行讲解,并对同学再次进行动员。

3、发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材料。

八、评选规则:

1.作品评审将以合理性、真实性、逻辑性、创新性、可行性为主要评选标准,淡化文学性和艺术性。

2.本次大赛参赛作品的评选将以近期目标规划为评选重点,近期目标规划是指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五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创业。

九、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资料和宣传准备:就业指导部负责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参考资料以电子档形式存储,并创建活动公共邮箱分享公布。

2.规划书征集:由各班班长在3月28日晚上8:00及时把作品上交到学院会议室131。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其他年级由各班班长负责征集规划书,并于规定时间上交。

3.作品筛选:由就业指导部邀请专业评审团进行初评和复评,最终确定优秀作品。本着“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等”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步骤,公平审核,量化细化,统一评选标准,做到客观公正。

十、奖项设置:

比赛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荣誉证书。并且择优上报一些作品参加曲靖师范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

十一、比赛日程安排:

宣传及作品征集时间:2012年3月12日到3月28日

十二、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可以登录相关网站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根据自己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从专业、就业、职业等方面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参赛选手可使用学校招生就业处网站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自主系统提供的辅助功能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主体内容后,下载word版本进行进一步润色加工,完成参赛作品的撰写。撰写作品期间,参赛选手可寻求老师辅导。

参赛选手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软件系统或手工撰写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

作品内容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创业。

3、参赛作品须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规范》的要求。(见附录一)

4、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原创作者,如有盗用、抄袭等现象,取消其参赛资格。

5、参赛作品使用A4纸打印装订,黑白、彩色均可,不提倡对参赛作品进行豪华包装。

6、《职业生涯规划书》必须有扉页,扉页填写参赛者的真实姓名、性别、学院、班级、学号、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

十三、联系人:

解春爱

15287810580

魏莉

15288031006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会

就业指导部

2012年3月9日

附录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评选标准

一、

比赛内容与形式

大赛各阶段以“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个人作品现场展示”和“用人单位面试”为评选标的。参赛选手提交的“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须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规范》的要求。

二、

作品评分细则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职业规划

设计书内容

自我认知

1.自我分析清晰、全面、深入、客观,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

2.将人才测评量化分析与自我深入分析综合客观地评价自我,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分析全面、到位

3.从个人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社会实践中分析自我

4.自我评估理论、模型应用正确、合理

职业认知

1.了解社会的整体就业趋势,并且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

2.对目标职业所处行业的现状及前景了解清晰,了解行业就业需求

3.熟悉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典型生活方式,了解目标职业的待遇、未来发展

4.对目标职位的进入途径、胜任标准了解清晰,深入了解目标职业对生活的影响

5.在探索过程中应用到文献检索、访谈、见习、实习等方法。

职业决策

1.职业目标确定和发展路径设计要符合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兴趣、技能、特质、价值观),要符合实际、可执行、可实现

2.对照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结果,分析自己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职业目标的选择过程阐述详尽,合乎逻辑

3.备选目标也要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备选目标职业发展路径与首选目标发展路径要有一定相关联系性

4.能够正确运用评估理论和决策模型做出决策

计划与路径

1.行动计划对保持个人优势、加强个人不足、全面提升个人竞争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2.近期计划详尽清晰、可操作性强,中期计划清晰并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具有方向性

3.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考虑进入途径、胜任标准等探索结果,符合逻辑和现实,具有可操作性和竞争力

自我监控

1.对行动计划和职业目标设定评估方案,如要达到什么标准,评估的要素是什么

2.能够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和风险做出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

3.调整方案的制定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充分考虑首选目标与备选目标间的联系和差异,具有可操作性

参赛作品

设计思路

作品完整性

内容完整,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

作品思路

和逻辑

职业规划设计报告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能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作品美观性

格式清晰,版面大方美观,创意新颖。

三、

现场展示评分细则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主题陈述

陈述内容

1.对职业规划的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决策应对等环节的要素及分析过程陈述完整全面

2.在陈述中能够正确理解、引用、应用职业规划基础理论及各项辅助工具

3.对各项探索分析过程及规划结果表述准确,与职业规划设计作品内容吻合

4.PPT设计精巧,重点突出,简明扼要,能够精确提炼职业规划设计作品要点

陈述过程

1.整体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人职匹配、职业路径论述充分

3.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4.表达自然、流畅、无明显停顿,语句通顺,措辞恰当,语言组织畅达

5.讲普通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语调适中

6.富于激情,善于引导现场观众,肢体语言恰当、丰富,能够感染他人

基本素养

1.衣着发型整洁、大方、朴素、得体

2.仪表端庄稳重,坐立行为大方、自然,表情丰富真诚,有良好的个人气质

3.言之有礼,情操高尚,谈吐文雅,富于思想内涵

4.精神饱满,有信心,有独立见解,能充分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职场新人的职业形象

即时效果

1.按时完成主题陈述

2.现场观众注意力集中,情绪高亢

个人特色

1.在职业规划和主题陈述中具有创造性

2.特长特点鲜明

回答问题

应答能力

1.能正确理解评委提问,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2.在评委提出问题后马上作出反馈,及时作出回答

3.答题过程流畅、无明显停顿,语句通顺,措辞恰当,语言精炼

4.应变能力强,能够灵活的、创造性的应用职业规划知识作答

回答内容

1.回答内容切合题意

2.答题过程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3.回答内容准确精炼,重点突出,能够有针对性的就提问要点归纳阐述

4.回答内容真实可信,运用事实论据,论述有说服力

四、

面试评分细则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通用能力

责任

1.服从工作安排,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工作成果令人放心

2.勇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在权限范围内勇于决策,主动承担与自己职责相关的工作任务

3.维护整体,能够为组织需要主动放弃个人利益

4.有组织及社会责任感,在点滴行为中维护组织的社会形象,时刻以组织发展为己任

诚信

1.品行正直,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不传播没有被确认的信息或流言,能够采取行动阻止流言的传播

2.能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态度,面临与诚信相矛盾的问题时,仍能够按正确的价值观行事

3.承诺必践,用明确的表述做出承诺,对于无法兑现的承诺,及时坦诚沟通、主动提出挽救补偿措施;

4.能够按照职业道德标准和组织原则办事,能够以个人魅力和实际行动树立和维护组织的诚信形象

追求卓越

1.工作认真,做事中规中矩,尽力完成任务

2.能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努力提升自己,能够为自己设定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并采取行动去努力实现

3.精力充沛、乐观进取,充满激情和热情,做事情能全身心投入,在压力和挫折下坚忍不拔

4.精益求精,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不断的反思自己,持续突破并完善自我

沟通协调

1.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楚,易于理解,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2.愿意倾听他人,清楚理解他人要表达的想法,具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对方感到被理解

3.尊重沟通对象,以真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性地传递信息,施加影响,有策略地达成沟通目的

4.善于利用和挖掘资源,营造和谐,能够通过与他人的有效互动,促进协作、消弭分歧、整合资源以达成组织目标

系统推进

1.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设定关键点监控自己及合作者的工作过程

2.遇到问题保持冷静,解决问题有方法、有技巧、有力度

3.关注规则实施的效果,能够完善或建立制度和流程,协调合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引导每个合作者将工作任务与整体目标建立联系,有意识地建立团队共同的行为模式

专业技能

能力

1.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知识储备

2.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有相当的了解

3.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

面试过程

应答能力

1.能正确理解考官提问,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2.在考官提出问题后马上作出反馈,及时作出回答

3.答题过程流畅、无明显停顿,语句通顺,措辞恰当,语言精炼

4.应变能力强,能够灵活的、创造性的作答

回答内容

1.回答内容切合题意

2.答题过程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3.回答内容准确精炼,重点突出,能够有针对性的就提问要点归纳阐述

4.回答内容真实可信,运用事实论据,论述有说服力

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报名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范文4

关键词:空乘;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28-02

我国目前有2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亚洲之外鲜有高校设立空中乘务专业。因此有关空中乘务方向的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国内期刊上。黄晨[1]运用SWOT分析,对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设计方案,对如何落实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方面相应的对策建议。常静[2]从民航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提出“3―3―4”人才培养模式,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行业导向下的专业实践为特征,实行3个培养阶段和3个发展阶段,坚持语言学习、传统文化学习、身体形象训练、艺术特长发展等4年不断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民航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行业对空中乘务人员的需求逐年上升,因此空中乘务方向的学生就业率在近些年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就导致了相关院校几乎没有考虑该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转型的问题。同时,国内外对空乘人员职业转型与高校所受教育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的。本研究将从长期职业规划的角度,结合用人单位和空乘人员的视角,对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的课程设计进行完善。

一、我国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商务、旅游等出行需求迅速增长,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根据民航业的强国发展战略目标,本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民航发展的重要时期。现代民航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空中乘务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欢迎各种力量参与兴办与民航相关的教育事业,鼓励各类普通高校开设民航专业,支持建设与民航实习实训有关的培训基地。

我国很多院校首先创办的是专科层次的空中乘务专业。随着民航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行业对从业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创办了全国首个设置于表演专业之下的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2004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首次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200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首次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2009年,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在音乐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

二、开展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199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制订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大纲为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从加强领导、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实经费保障五个方面[3],为实施职业规划教学做了充分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阶段,其中大部分就业指导课程是在毕业生找工作之前开展,引导大学生准确看待形势,客观评价自己,建立准确的择业观。

在空乘方向学生的在校培养过程中,相关院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的是如何使这些学生掌握航空服务的技能,理解并接受航空服务的理念。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高校都还未能将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长期职业规划纳入学科建设之中――课程设计和培养目标仅仅指向作为唯一职业选择的空中乘务。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空中乘务方向的学生实际就业率远高于所在院校的平均水平,在乐观的就业环境下,教育者容易忽视对空中乘务方向学生长期职业规划的考虑[4]。

三、课程设置的完善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大潮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有步骤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并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尤其是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拟定为了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而设置的学习计划或行动方案,包括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订计划这四个环节的不断循环。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关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5]。

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高校应该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毕业前的几次就业辅导可以完成的。相关院校的首要任务是构建起完整的关于职业规划的课程体系。同时,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高校应该注重调动大学生探究的“内省”过程。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以师生互动交流为主,通过小组讨论、团体活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环节,促进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因此,以《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学生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学课程的设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1.从学生入校时就逐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首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职业规划的相关概念,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关于职业规划的整体教学计划。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意义,及时建立起职业规划的意识。接着,应该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认知,一般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优势和劣势、价值观等方面。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规划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择业倾向和职业目标等。

2.除了认识自己,还需要认识环境,一般包括对了解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等。特别需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正确地认识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可以通过增加相关的讲座,邀请行业内的相关人员来介绍有关民航运输的发展近况、航空服务的职业要求等。

3.在了解了自己将会从本专业中学习到什么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之后,学生需要尽快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安排后续的在校学习。很多学校都为大二的学生提供了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因此,建议相关院校将关于职业规划教育的以上三个环节安排在学生大一阶段完成。

4.在学生树立了职业规划的意识,明确了长期职业发展的目标之后,学生就要制订行动计划。不论想要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充分利用在校时间,积累与之相关的知识。除了辅修机会,学校还应该提供覆盖众多领域的选修课,鼓励学生更多地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制订学习计划的阶段,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计划的反馈与评价工作,协助学生不断地修正计划。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空中乘务分向的本科教育,全新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职业规划的意识;二是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具体课程设计见表1。当然,完整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还应该包括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和交流。

四、结语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引领下,不断融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并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概括起来就是以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规划教育入手,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建立自我规划的意识、提升自我规划的能力,使得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有别于专科教育,使得学生的就业选择更加丰富、就业过程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黄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常静.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98-101.

[3]Gonyea J.C.(1995).The on―line job search companion[M].New York:McGraw-Hill,Inc.

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范文5

一、煤炭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的概念

要想彻底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首先就要深透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工作相联系的所有行为与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态度、价值观以及在此所希望获得的成就的过程。而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进行一系列测定、分析以及总结,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其能力以及特长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自己想做并且适合的职业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做好高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做出其职业的更好选择,能让自己往自己所想的方面更好的成长,也能使自己能更好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

(二)煤炭企业员工职业规划的现状

煤炭企业近年来人流量越来越大,大量员工的流失和新员工的到来不利于煤炭企业的稳定发展,会导致煤炭企业的发展落后。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没有将员工职业规划做好,现阶段煤炭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员工的自我评价和了解不够充分。在企业生涯规划中,首先的部分就是要帮助员工自己对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很多员工并没有开发自己的潜力,也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然而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指导的缺乏,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之间并没有过多的联系,使得员工空有自己的一身未被发掘的潜力却做着自己并不太满意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对工作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员工对自己的评价了解有利于更深的了解自己,摆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对自己的优劣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第二,员工对职业理解不足。煤炭企业员工整天都在劳累的工作中度过,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本身的了解,更不会对其所在或者其他的职业进行了解,对职业缺乏精确定位,也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可能会因外部因素产生对职业的目标的偏移,甚至还可能会对职业产生忽视,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会对其本身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阻碍自身的良好发展。另外,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传统管理也使得在用人机制上产生误区甚至并没有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员工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员工能认识到自己对职业的选择,从而发挥自己的价值。

第三,员工对职业环境的了解不深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不仅是对员工本身还是对?业环境以及实施的策略的分析。在这之中,职业环境的分析了解是最重要的,由外部因素直接作用于员工职业规划,对于其外部因素的影响,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所在大环境内去决定。然而,这正是目前煤炭企业员工所缺乏的,另外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没有协调好员工对职业的意愿,这就导致了员工职业规划的难度增大。员工对职业环境的透彻了解有助于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更有利于员工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煤炭企业员工职业规划的建议

(一)帮助员工对自身有深透的认识

对于煤炭企业员工职业规划来说,员工是自我评价是其最基本的前提,包括特长、兴趣、以及目标等等。在此,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为员工提供指导,列出所需要调查的内容,基本内容如: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最关注的工作条件是什么、最感兴趣的事有什么、喜欢哪种类型的人、擅长用什么方式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目前的工作理想是什么、希望在工作中学习到什么,有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特长,列出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甚至也可以针对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来进行调查,如:目前的工作能否满足你对自己发展的要求、是否需要通过企业培训来提高工作技能、希望企业给你提供哪种类型的培训、你想从事比你现在更高职位的工作嘛等等。

(二)提高对员工职业规划的重视度

煤炭企业应在员工工作时进行监督和审查,发现并激发员工的工作优势,并根据员工自身的特点为之制定职业规划。一方面能够使员工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和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使员工对企业更有信心以及产生信赖,就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建议,从而保持煤炭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范文6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澳大利亚职业指导

一、序言

澳大利亚的教育与职业指导领域受到了本质上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首先,职场的大量变化在本质上改变了我们对于教育和职业指导服务的看法。其次,不断变化的理论范例改变了传统的实践本质。本文将详细分析教育与职业指导领域变化的来龙去脉,揭示出教育与职业指导不断增长的重要性,分析了促使教育与职业指导改变的因素。最后,如果一个人在时下这种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希望获得满意的职业生涯,那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非常重要。在开始探讨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阐明本文所用到的一些术语。

二、概念界定

教育与职业规划服务是指帮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明智选择的一系列广泛活动。随着职场和职业生涯本质上的不断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与专业的职业规划服务,换言之,职业规划服务是帮助人们匹配与其适合的工作。最近,这项服务包括了职业规划训练,培养个人基于其能力、价值观、爱好的职场决策力。随着职场的不断变化发展,职业选择成为了个人职业生涯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职业规划服务致力于通过设定就业目标来培养个人面对未来选择的能力。这种情况在国际上普遍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与职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服务。

在澳大利亚,教育部、就业部、培训部及青少年事务部部长理事会下属的职业教育特别委员会这样给职业教育下定义:随着职业、技术、观念的发展,教育和职业发展将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并且有效参与工作活动。职业规划师是个非常专业的职业,通常一对一或者在小组里为他人提供咨询服务。职业规划师帮助人们制定和管理职业生涯。

职业信息包含工作类型、职业说明、就业率变化信息、不同领域就业机会信息、教育和证书的详细信息、教育开支信息、工作薪金信息、奖学金信息。

在我国,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

三、澳大利亚职业规划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澳大利亚职业规划服务的背景。澳大利亚人口很少,并且职业规划服务状况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例如,在欧美职业规划服务往往是由学校提供,每个咨询师主要是为很多学生服务。尽管从业者人数不断增加,但澳大利亚职业咨询师协会只有十年历史。尽管澳大利亚采用了类似其他西方国家的服务模式,但这受到了很多的批评,澳大利亚相关的职业规划理论仍然在审查中。

澳大利亚最早的职业规划服务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直到197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对职业规划服务的巨大需求。职业教育50、60、70年代的发展反映出来英美职场的变化。在国家层面,近些年来职业规划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实质上,职业教育在澳大利亚课程改革大潮中没有收到应有的关注。

最近,一些列政策促使人们重新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国家二十一世纪教育大会上的阿德莱德宣言指出:“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积极态度。”除此之外,教育、就业、培训部长委员会一致认为:“职业信息、职业指导是保障学生从毕业顺利过度到职场并接受进一步教育的基础。”但是,一些政策并没有将就业指导服务考虑在内。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澳大利亚并没有法律法规约束监督职业规划从业人员。

职业规划与不断变化的职场世界

在工业化时期,雇主更加倾向于受到过职业培训的技术工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就业。传统的职业规划关注于学生是否继续学习,还是毕业后就去工作。

在2001年,我们迎来了后现代化、后工业化时代。随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大量案例表明传统的职业观念不再跟得上时代步伐。工业化时期劳动力结构的多样化格局正在逐渐被全球化劳动力格局所取代,如今的劳动力流动性更强。

大多数学者认为当今的劳动力有如下特点:

・劳动力全球化

・国际劳动力剩余问题浮现

・劳动力组织不断变化

・知识型人才越来越重要

・人们逐渐认识到把工作经验、生理心理健康、家庭责任感、职业选择结合起来考虑

・关于女性员工的法律不断健全完善

・学习和工作之间的选择越来越多

传统就业特点的变化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职业的含义。保证充分就业是过去的事情了,但只有少数人能找到他们适应并且满意的工作,时下职业流动性和更换工作几率越来越高。个人对于职业这个概念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希望为自己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劳动者越来越多,职业这个单词逐渐不仅仅包含工作这个概念。人们更加愿意重视自己的发展,就像自己是老板一样,他们希望管理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些概念的变化意味着人们更加需要做出长期学习和职业规划的决策力,仅凭毕业后做出的决定是远远不够的。学者认为人们在职业生涯中会面临很多不同的职业变化,在不同的行业工作,并且多次失业并再就业。

四、理论和实际变化造成的影响

伴随教育和职场的不断变化,职业生涯也不断变化,教育和职业规划服务也需要不断变化。这要求既考虑到理论,又要考虑实际情况。

当职业选择还只是一生一次的时候,这样规划服务逐渐成形。这种服务来源于一次关于职业规划和职业辅导的辩论会。在传统职业特征的情况下,职业指导更加强调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天赋。随着职场的不断变化,人们需要重新考虑工作与个人特征的关系,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职业规划。职业选择不是一项客观活动,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服务越来越取决于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因素。因此,很多学者强调职业辅导服务要满足个体的需求。这些学者强调职业辅导服务要按照以下学习结果设计:

・职业教育在初始阶段需要得到加强,之后需要为了终身学习而重新设计。

・职业辅导理论需要更加关注于构成主义,以帮助个体发展其主观职业选择能力。

・提供正式的职业指导服务,但必须以辩证的角度看待主客观因素。

Collin 和 Watts的工作唤起了人们对于构成主义的重视,构成主义被认为是认知论中第三重要理论。构成主义者强调个人的认知积极性在其职业选择中的重要性,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澳大利亚,McMahon 和 Patton强调了构成主义在职业指导服务中的重要性。 教育与学习、职业指导的目的、指导的过程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总体上而言,个人需要在职业学习和职业指导中发挥最积极的作用。这些过程的目的是帮助个体培养自己的职场选择能力。咨询可以帮助个体描绘设计出未来职业生涯,并且了解、激发他们的潜力。因此职业指导师和个人需要共同合作以应对新的挑战,并且重视构成主义在职业测评中的作用。

构造主义的影响反映出了为了把理论于实践结合起来而做出的更广泛的尝试。在澳大利亚,这项活动在很多方面作用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学校的学习中将很多非理性因素考虑到了职业规划中。McMahon和Carroll在一个学校内按照K12构架,强调了学生的特征与学校环境有很大关系。Gibson强调了在中学中采取解构主义手段精确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类似的,Prideaux也根据社会职业认知论创办了一家职业教育机构。其他基于这一理论建立的职业教育机构认为这一理论非常全面,因为这一理论把个人属性、行为、社会环境综合考虑。

职场世界的变化需要更多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服务,以满足大量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巨大需求。认识到这点之后,澳大利亚采取了很多行动。Santic指出,大量部门提供的职业教育服务的发展和成熟,帮助各种阶段的员工做出了明智的职场选择。Furness所描述的职业指导活动部分上是通过建立工会组织实现的。为了明确职业生涯中终身学习的本质,Ozanne认为需要进行“预退休”活动以及学习案例以帮助人们更好认识职业生涯。

五、总结

本文分析了影响澳大利亚教育及职业指导服务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且指出了时下国内正在采取措施的一些案例。尽管澳大利亚人口较少,科研人员、理论研究人员也相对较少,但是教育与职业规划服务正在不断发展。本文强调未来需要不断完善教育和职业规划服务、吸收借鉴新的观念理论,促及职业教育和规划事业不断发展,个人有义务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并且分析了职业发展和学习的关系。

最后,人们在其个人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研究,积极地将其个人特点和理论相结合。确实,从业者需要成为研究员、理论家,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以便更好的提供职业教育与规划服务和时间管理服务,Patton和McMahon也强调从业者必须成为理论家,并且强调了系统理论构架理论在职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Borko, H. (2004).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learning: Mapping the terrai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3(8), 315.

[2]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1995).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andscap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3]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1998). Stories to live by: Narrative understandings of school reform, Curriculum Inquiry, 28(20), 149-164.

[4]Clandinin, D. J., Davies, A., Hogan, P., & Kennard, B. (Eds.).(1993). Learning to teach, teaching to learn: Stories of collabor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