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网络构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网络构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网络构建

交通网络构建范文1

关键词:网上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16-02

Structuring and Explor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Network

LIU Yan, WANG Hui

(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en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Zhengzhou 450007, China)

Abstract: One important part to compose 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n our college is that students evaluate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s evaluate students. Based on the network,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s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mean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in our college.

Key words: teaching evaluation on the network; students evaluate teaching; teachers evaluate students; system design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学评价系统承担着监督教学效果,使教学双方形成有效交互与反馈的重要任务。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加快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软件,无疑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河南省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唯一的建筑类学院,自1958年创办以来,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校生人数突破万人,用手工进行评价指标数据的计算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建立网上教学质量考评系统软件是必要的,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意义

教学质量考评对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学院原先的考评方式是采用人工工作的方式,这样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统计的繁杂,而且存在着各种信息不易存放、易丢失、易出错、难以备份和查询等缺点。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化,网上办公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构建一个在线电子考评信息管理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网上评教系统利用网络服务器,可以长期、动态地存储大量的个人信息、而且所有的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有利于进行检索、查找、计算、统计等工作;评价过程的公开性保证了评价工作的透明性,维护了评价的公正性,大大节约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负担,达到真正的以评促教,也为学院进行师资管理,实行聘任制和评选优秀教师及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网上评教系统的设计实现

随着Internet应用的迅猛发展,Web技术的应用刺激了大量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各大软件厂商都开发推出了自己的Web应用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应用的拓展和系统规模的扩大,计算机软件的复杂程序也在不断增加,软件系统结构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微软新推出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1 的发展优势

2.0是微软2005年年底推出的新一代企业级应用平台,基于.NET Framework的Web开发平台,它具备开发网站应用程序的一切解决方案,包括验证、缓存、状态管理、调试和部署等全部功能。作为ASP的升级替代方案,有着诸多的优势,右表1是将ASP与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2.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根据软件层次模型理论,结合Web评教管理系统应用的具体要求,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的B/S体系结构,更加合理地划分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使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1)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该层用于实现用户界面,负责响应用户的各种请求,获取用户的输入数据,完成输入数据的校验并向中间层提出服务请求,回显结果给用户。2)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该层是整个系统的逻辑处理部分。一方面为表示层提供功能调用,另一方面根据所调用的内容向数据访问层请求数据调用,并处理后反馈给表示层。3)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该层是整个系统的最底层。主要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由于该系统是学院校务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都要从校务系统数据库中获取,所以,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在多个数据库间建立关联,向业务逻辑层提供统一的接口。

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网上教学评教管理系统基于.NET Framework,SQL Server2000后台数据库的Web开发平台。

1) 系统管理。

包括评分数据准备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系统日志管理模块。

评分数据准备模块主要负责Web评教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准备,根据校务系统中已有的学生信息、教师任课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等自动生成本学期评教所需的基本数据。权限管理模块是系统判断登陆用户身份的功能摸组。权限管理模块既保证了用户身份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可审计性,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权限管理模块将用户分成四种角色,分别为学生,教师,系部管理者和校领导级管理员。用户通过权限管理模块被判定为不同的角色,并获得相应的系统功能的访问许可。系统日志管理模块可记录所有对系统的操作,在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系统管理员快速对潜在的系统入侵作出记录和预测。

2) 评分模型体系维护。包括评分项目管理模块,评分细则管理模块,项目分值管理模块。

3) 基础数据录入。学生评教模块、教师评学模块。

4) 数据处理。根据各评分选项的不同分值,生成教师对班级的平均分、学生对教师的平均分。

5) 报表打印处理。全院入口(从宏观上掌握各评分指标的得分情况),可按评分指标分,各评分指标的分值,可体现总体教师在某些方面的优劣;教学系部入口。可查看该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对该班级的评分明细。

6) 系统数据维护。负责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确保数据安全。

该系统不仅采用结构化的设计原则、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而且对数据库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查询数据量超过百万条记录速度变慢的问题,并提供友好的程序界面,尽可能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方便、数据准确,有效解决了手工评教中遇到的操作问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对手工评教中出现的错误信息起到了很好的过滤作用,有科学性。对不同的用户可设定不同的操作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较好地实现了管理的需求。教学质量考评软件,以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以IE浏览器为操作平台,采用科学的量化指标,方法科学,数据处理准确。

3 评教结果的探索

对评教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获取评教结果的关键步骤,尽管网络化的评教模式借助于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避免了数据误差,但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却不能完全代表其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教学评教系统中,原始数据的准确收集只是第一步。评教作为一项具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要有规范的管理和制度的保障。对于学生评教而言,制度规范的建立应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明确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和组织要求,确保评教活动定期、正常开展;其次,明确学生评教活动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该项活动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发挥各级管理部门的主动性,积极开展组织、宣传、动员工作,让广大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评教中来;第三,明确学生评教结果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确保评教结果的权威性,充分实现学生评教这一质量监控活动对教师的帮助、引导和督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四,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评价体系,使师生能够得到最为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调动师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用技术开发的基于网络的教学评教系统,结合了目前Web应用开发的最新技术,结果合理,数据可靠,实用性强,大大扩展了数据分析的空间。

该评教系统使用领域涵盖全院所有任课教师及班级学生,在用户使用之后得到了良好的反响,普遍反映明显降低了学院评教工作的成本,提高了评教工作的效率,是代替手工评教的好方法,同时也避免了主观印象导致的误差,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献.学生网上评教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7(4):89-91.

[2] 施.基于的Web评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97-100.

[3] 崔国生.大学生评教结果可信度的统计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8(4):377-380.

[4] 郑亚娟.对学生评教的几点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4).

[5] Dino 2.0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

交通网络构建范文2

关键字:地下交通规划 综合体 控制标准

中图分类号: TU113.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随着沈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中心区尤其是重点商业区随着地面土地的高强度开发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地资源,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战略方向,越来越受到政府和规划部门的青睐。如何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契机下抓住机遇,整合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安全、快捷、高效的地下交通系统,有效缓解城市行车难、停车难、乘车难等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太原商业圈背景

太原商业圈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占地面积297公顷,是沈阳城市与区域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太原商业圈作为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必将为太原商业圈创造更多的需求。同时,沈阳正在积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太原商业圈促进城市核心功能的整体升级。

太原商业圈由胜利大街、和平大街、南五马路、北五马路围合,紧邻沈阳火车站,现状地面高层建筑较多,地面空间容量接近饱和,行人和机动车运行环境较差,城市交通矛盾较为严重。

太原商业圈地处沈阳市中心区,城市用地紧张、地价较高,地面开发强度较大,地面交通空间不足。

2 太原商业圈地下交通现状

2.1 总体开况

太原街地区现状地下总开发量约为79.84万平方米,占和平区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28.2%,占沈阳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6.5%。主要功能有停车、商业、地下街、设备和仓储。

开发深度主要以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为主,其中地下一层开发面积比例为60%、地下二层为37.7%、地下三层为2.3%。

2.2轨道线网

沈阳现状已建成开通两条轨道线网,共49.6公里,其中一号轨道线网穿过太原商业圈,设置太原街站和沈阳站站两个车站。

受桥梁桥墩、市政管线、河道、地铁换乘站等因素,沈阳轨道埋深一般轨面标高负18米左右,地下0~5米为市政管线层,5~10米为地铁站厅以及地下过街通道层,10~20米为地铁站台层。

2.3地下街

平面:太原商业圈目前已建成的地下商业街只有太原街时尚地下,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长度1309米。

剖面:太原街时尚地下,管线层为地下2~3米;地下商业街总共两层,地下一层标高负7米,地下二层标高负11米;地铁一号线轨面标高负22米。

太原街时尚地下剖面 太原街时尚地下进口

2.4地下停车

沈阳市中心区地下停车场共512处,以配建为主,现状每百平米建筑 (居住、商业、办公等)停车位为0.3~0.4个,地下停车场占总泊位数的40%左右。其中,太原街地区72处,总建筑面积41.19万平方米。

3 太原商业圈地下交通问题分析

问题一:地铁车站缺少与周边建筑的连通,地下空间开发不成系统。

沈阳站设置开口示意图大阪梅田设置开口示意图

地铁剖面:地铁基本以浅埋为主,覆土层一般10~15米左右,扣除管线层以及地铁上方安全距离后,可利用空间仅有3~5米,成为地下空间系统开发的制约因素。

问题二:地下街建设以纯商业开展,尚未把解决交通问题放在首位。

首先主要表现在地下通道出入口无扶梯设备,使得过街功能无法发挥,其次,地下通道绝大部分按照商业要求进行布设,交通能力不足,最后,地下街周边缺少配建停车,加剧了周边的停车压力。

问题三:地下道路系统的建设尚未起步,立体交通程度不够。

沈阳现状交通性主干道路段与节点基本上已饱和,道路交通组织还是以平面交通为主,急需建设地下道路和节点下穿隧道,分流地面交通。

沈阳市地面交通流量分布图大阪梅田地下道路、停车场组织衔接示意图

问题四:地下公共停车场建设步伐缓慢,大量地面停车加剧道路负荷。

在配建指标上,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原有建筑物配建指标(每百平0.3~0.4个)明显偏低,距离现状每百平米0.6~1.0的停车位标准差距较大。

在建设形式上现状路内停车加上建筑退回空间的停车泊位,地面停车位占总泊位60-70%,大量地面停车不仅加剧了路面交通压力,而且使得既有地下停车资源利用率普遍不高。

问题五: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利用率低,地面交通混乱。交通枢纽地区以地上空间开发为主,公交、出租车、社会车、长客、行人混杂于地面,人与车、车与车干扰严重。

沈阳站平面图 大阪梅田平面图

4 规划方案

4.1 总体思路

把地下综合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成长的重要内容,发挥地下综合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系统性和完善性方面的重要功能。

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将城市中一些交通流、人流、车流适当引导进入地下,缓解地面人车混行、车车混行、交通拥堵的现象,增大城市空间的交通容量,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在解决交通矛盾的同时,补充地面功能,提高环境质量,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地下交通作为地面交通功能的协调和补充,形成上下贯通、平面相连、出入方便的复合交通体系。

另一方面,通过地下交通系统,尤其是地铁线路、地下道路、地下停车系统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成长,通过地下交通系统将沈阳市各区、商业中心、居住区联系起来,引导出行结构优化,将地下交通系统作为平衡居民出行结构的有效载体。

4.2 总体规划目标

以地铁车站的开发建设为基础,以地下步行系统和地下道路系统为纽带,统筹考虑地面交通与地下交通,有序衔接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形成网络化地下交通系统,构建立体化交通城市。

4.3 规划方案

4.3.1地下道路系统

地下道路系统作为城市道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上道路系统的疏解和补充,通过建立地下道路系统与地面快速路构成城市快速路系统,全面实现交通分层、人车分流,地上地下交通协调统一的立体化交通城市。

按使用功能分为两类:第一类结合快速路规划,建设中长距离隧道,用以分流长距离过境交通;第二类为解决重点地区交通拥堵,完善路网结构,对关键节点进行下穿改造。

4.3.2地下停车系统

结合地下空间建设,按照“科学、有序、统一、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地下停车系统,保证地下停车与公共交通、地铁站合理衔接换乘,同时注重地下停车与周边商业、建筑的相互连通,中心城区以地下公共停车为主,新城采取地下公共停车与配建停车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实现城市地下交通效益最大化。

4.3.3地下街建设控制准则

平面连通要求: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应连接主要公交设施(地铁、公交换乘中心)和公共开放空间,并纳入整体地面步行交通系统。

公共通道宽度:主要通道宽度不宜小于6米,其他通道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出入口设置:应结合建筑出入口、地铁车站出入口进行合理设置,尽量避免在人行道范围内设置;

功能布置比例:地下步行街内商业面积不应大于公共通道面积,尽可能布置地下停车库,且商店与通道的面积之和应大致等于停车库面积。

沈阳太原商业圈地下街规划图

4.3.4地下机动车路控制准则

通道竖向位置:商业区宜设在地下二层,商务区宜设在地下一层。

平面连通要求:地下机动车通道应串联周边公共停车以及建筑配建停车场,并与建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公共通道宽度:地下机动车公共通道宽度为10米,联系通道宽度为7米;

出入口设置:合理设置建筑物机动车出入口,鼓励相邻地块统一设置出入口,公共通道的出入口应设在次干道和支路上,避免对主干路开口。

沈阳太原商业圈地下机动车通道规划图

5 结语

交通网络构建范文3

[关键词] 教师学习共同体 网络环境 构建模式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分析

结合城乡互动项目的研究,总结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如下:

1.目标鲜明性,过程反复性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明确,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加强最新理论的学习,掌握信息化教学法并应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到教学实践中去。“教师教育的外延一直延伸到教师专业生涯的最后阶段,是终身性的。同时也是有阶段性的,并且呈现出发展阶段的多层面、多领域、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2.团体社会性,成员互动性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文化背景做支撑,以及共同的知趣、愿景、情感,彼此之间互相依赖,对共同体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这个学习团体或者学习组织中强调成员之间的参与、共享、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3.行为主体性,积极主动性

教师不仅是教育的主体而且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改革的内在驱动力。教师的学习与增强自我有关,对教师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个人意义,因此教师以主人翁的身份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承担的任务和投入的精力较多,积极性较高。

4.团体合作性,个体自主性

学习活动由共同目标导向,强调分工与合作,相互协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定学习步调和学习行动方案,加强教师的个别化学习。最终做到团体合作性和个体自主性的结合。

5.机构组织性,效果明显性

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获得高校等教学科研机构与组织的指导支持,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在高校的组织下,以责任依从关系和情谊性关系联系在一起,有目标和目的的学习。高校科研和中小学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是被广泛应用的教育科研形式,这种模式能够节约教育投资成本,提高绩效,呈现出1+1>2的效果。

6.环境依赖性,资源依托性

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一定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为基础,依托全新的优质资源,参与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学习、讨论、交流、合作与协作。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模式

利用城乡互动平台来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图1是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型图,模型图形象直观地描绘出整个系统中各个角色的定位、发挥的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1.搭建支持平台――教育门户网站

“三人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支持平台”(tpt.省略)是为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而搭建的教育门户网站,它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这个系统工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开发立体化教材――网络课程+教材+光盘资源

借助Moodle平台,开发出相应的网络课程资源,并配以辅助教材和光盘资源,做到齐全资源的类型和较高的多媒体化程度,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学习资源支持。其中网络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设计基础、情境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演播教学法、协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支架教学法、PBL(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法、教学系统设计等信息化教学法。

3.采取创新发展模式――校本合作与校际协作结合

构建高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对项目的观察研究发现以下培训方式效果比较理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校本合作,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长为该校校长或者副校长等管理层人员,组员由学校相关领导(如教务主任)和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组成。通过先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网上专家或者相关技术人员指导,然后再由骨干教师带动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进一步学习,以点带面,最终带动学校教师的整体发展。

在校本合作发展到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后,转入基于网络环境的校际之间的教师协作发展阶段。跨区域的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借助网络这个载体,共同参与到虚拟的更大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来,在更广阔的空间交流,体验不同区域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文化与理念,开拓彼此的视野。

4.形成评价机制――教育研究报告和专题网站

信息时代的教师是教学理论践行者和研究者的结合体。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只是教师专业知识基础和信息素养的提高,也包括教研能力的提升。教师整体教研能力的提升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推动教师教研能力提升,需要形成必要的评价激励机制。在教师学习共同体大的社团组织下,经过一定阶段的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以教育研究报告和专题网站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发展历程和教研成果。成果的具体呈现形式可以是经验总结、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报告、科研论文、专题研究网站和专题学习网站等。

5.引入教师反思――教师博客群

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WordPress教师博客群为教师提供了“创作”空间,教师可以将教学反思以教育叙事的形式进行发表。不仅积累的经验,也与别人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结束语

解决教师乃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城乡互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教师团队合作、校际协作是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途径,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是解决问题的终极目标。

通过构建跨区域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缓解甚至消除因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乡差异、中小学教师结构和信息素养差异引起的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构建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

目前,通过城乡互动来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还处于探究阶段,还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必将是一个漫长过程,也是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张豪锋.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鲍传友.做研究型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交通网络构建范文4

关键词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体系结构;B/S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245-02

1需求分析

为了保证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稳定、可靠、长期的被社会所接受,网络的畅通是重要因素,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在分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基础上,如何来经济构建网络体系并能达到要求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因素。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构架的需要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多个模块: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排课管理、考试管理、考务管理、教材管理、学生选课管理等,大多数是在校园局域网类完成,如考务管理、学籍管理等模块,有的是需要利用互联网可在校园外完成的。

需要随时保证网络的畅通,尤其是在用户比较多同时在校内外登录系统时,系统不能发生拥堵,因此在设计系统网络体系时需要分析研究其网络结构模式。

2网络体系结构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软件系统架构有两种: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cr/Server,简称B/S)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 Server,简称C/S)。由于职业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特点,数据庞大、功能全面、内容负责、管理面广和涉及繁多等,所以架构主要选择以上的B/S模式和C/S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在运行方式上都采用的是数据集中处理,而管理分散方式,这正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的方向。而在两者中做选择时,非常难以取舍,因为此两者各有其优缺点。以下就具体的从功能方面分析B/S模式和C/S模式的优缺点。

2.1 C/S模式体系

C/S模式体系的系统要求中的大多数聚集在Server端,即服务器端,所以客户端不仅要完成数据显示和用户交互等工作,还须一并处理应用逻辑的工作。由于C/S结构的特点,导致系统安装维护困难、可伸缩性差,进而两层C/S结构的软件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中使用被限制较大。C/S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2.2B/S体系结构

B/S结构是建立在广域网基础上的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伴随着Inrernet技术的发展,在C/S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变化得到的。B/S体系结构下,几乎全部使用者的操作一律都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的,仅仅很小的一部分实物逻辑是经过前面的端口来完成的,大多数的工作任务都是通过另一端的服务器来实现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简化客户端的工作负载,减轻系统的工作量与维护升级的成本,减少了总体成本。就当前的技术而言,建立在B/S结构基础上的局域网,是成本比较低的,也是相对容易把握的。这是一次到位的开发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地点用各种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操作和访问的。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和高效。

2.3C/S与B/S之比较

B/S模式与平台无关,硬件成本相对较低,维护较方便,而且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但是其开发过程比较负责。C/S模式相对B/S模式来说,开发更为简单,通信的速度更快,并且成本低,可靠性较高,交互性强,处理事务的能力强,客户遵守的相同的标准,所以出错处理和在线提示等方面的功能更有优势。然而从目前的网络技术来看,单独使用B/S架构或C/S架构都不是合理的,最好的方式是用B/S和C/S结合的模式,这样二者的优势可以互补。B/S模式管理数据库系统达到了客户端的零维护,非常适合信息和数据的查询和,C/S模式的更能非常强大,适合用于处理批量大的数据处理工作。

2.4 C/S、B/S混合模式

在分析了B/S和C/S模式的优缺点之后,再根据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情况,最优的方法是采取B/S模式和C/S模式结合的结构。对于公众的用户,一部分用B/S结构,一部分用C/S结构。

根据教务管理系统的目标要求和系统的设计原则,采用B/S结构和C/S结构混合的模式,如图2所示。

3结论

本文对职业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C/S、B/S网络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混合网络结构模式应用于系统中,系统前台管理使用WEB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模式,如成绩查询和选课等;系统后台管理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式,如在校园网上的局域网中运行客户机服务器功能,以达到经济适用、易于扩展、安全高效等特点。

参考文献

[1]潘蕾.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4(4).

[2]David.M, Kroenke3atabase processing: fundamentals, design&implementation.Pearson Education,2003,35(5).

[3]部建华,纪玉玲.基于三层C/S结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3).

交通网络构建范文5

关键词:中控系统 多媒体教室 构建维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74-02

1 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室中控系统概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室中控系统在原有多媒体中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功能。增加了这个功能之后,通过校园网将各个单独的教室连接起来,改变了以往中控单纯控制单个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和幕布等设备的功能,而是成为了控制多个教室的二级控制器。这个功能有利于对教室进行控制,而且能够实行互控。在以往的应用过程中,中控只有控制功能,而基于校园网的中控能够较好的了解系统本身的运行情况。这样便改变了以往单向控制的现象,实现了双向控制,甚至还具备可视化、形象化了解设备状态的功能。

2 多媒体教室中控系统的构建

所谓多媒体教室中中控系统的构建主要是属于现代视音频设备的神经系统。是组成视音频设备系统化、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中控系统主要是指校园网络环境中的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是在实际需求的同时加上中控硬件而编制的系统管理软件。

2.1 构建与网络化结合的中控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普及,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网络,网络逐渐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的工具,因此,校园多媒体教室需要构建与网络化相结合的网络中控系统。然而由于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视音频产品大量使用IT技术,其中主要采取与IP融合的措施。但是作为视音频产品服务的中控,则需要随着视音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还需要坚持超前理念实行与IP融合的措施。然而,在当前中控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一对超5类的线来加强对音频、视频的传输和控制。同时有效利用中控系统中的传输、分配、变换则主要由5类线来完成。这些措施变换的意义主要是:在安排线路的时候较为方便,而且改变了以前传统的视音频系统观念,并且将过去的音频、视频系统较好的融合在了一起,从而能够形成简单且利于维护的中控系统。

2.2 中控系统的硬件接口及软件应用层面逐渐网络化

在中控系统的一般应用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中控与IP的融合,促使系统硬件接口共同连接在RJ45这个网络接口中。中控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配置有10/100兆标准的以方网络接口,其中主要使用五类线和EIA/TIA568b的接线方式,都是属于当前网络应用中标准较高的,它能够与学校的局域网共同进行服务,而不需要重新进行扩展连接触摸屏或者系统。其中在软件的应用方面,中控系统可以采用因特网上使用的TCP/IP通信协议,在这样的条件下,利用网络监控、诊断系统及下载程序,来支持TELNET方式远的远程系统,再使用FTP这种方式来下载所需要的文档。这样给校园网络的使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减少了系统隐患。

2.3 构建设备控制到设备管理的中控系统

中控系统的应用在网络发展中的时间较短,在起初阶段中控应用一般针对单个的设备,而经过长时间发展则成为了集中控制。尤其是在中控系统现展中,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将中控系统集合在一起,而且还能够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在当前中控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一是联网。中控系统能够将校园各个单独的多媒体教室连接起来,而且通过应用中控系统还能够将设备有效管理起来,让中控系统的功能从设备控制转变成了设备管理;二是管理。中控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以从管理器和设备受控的状态中了解,检查其中是否存在故障的现象。同时这些系统的管理功能反馈回来的信息制作成一个时间表,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设置一定的权限。从而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过这些管理平台对整个应用系统进行控制管理,并且针对不同设备的情况采取高效措施进行管理;三是监控。监控设备主要是利用校园网络连接到多媒体教室里的中控系统,这样便能够简单的通过监控设备来了解教室中的上课情况。有利于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够及时提出解决的措施。

3 多媒体教室中控系统的维护

3.1 多媒体中控系统的网络化维护

在多媒体教室中控系统维护功能还不成熟时,应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较为分散。有时一个小小的设备出现运作错误,甚至是一个不合理的操作动作都会影响授课,这是多媒体中控系统应用中的缺点。这样不但不方便管理人员统一管理,而且还浪费了学生很多时间。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构建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教室中控系统则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以校园网络为纽带,逐渐将分散的多媒体教室中与数字化网络资源更好的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应用软件平台来实行远程监控,能够更好实现网络平台的多媒体集中管理与维护。中控系统和多媒体设备远程管理软件,能够较好的完成远程接收和远程管理任务,因此可以将其安装在每间多媒体教室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再在教师使用的电脑上安装远程管理软件的被控制端顺序,同时在管理人员的任务机上安装远程管理软件的控制端顺序,在这样的情况下便能够有效控制两个网管的主机。当出现问题时也能够采取较好的处理办法进行解决,并且能够多媒体教室采取远程开起和关闭的行动。有了这项功能,就算教师在下课之前忘了关闭应用设备,也能够通过远程操作来将其关闭。

3.2 多媒体中控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维护

多媒体教室在应用过程中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并经常连接U盘或者互联网而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远程维护管理平台通过升级中心服务器及时对病毒库进行升级,能够解决大量分散的多媒体网络中出现的病毒,同时解决安装操作系统或教学软件过程中出现的繁琐问题。管理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查看Windows日志,快速找出导致Windows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针对问题应用维护机器,同时可以通过校园网运用GHOST应用程序进行远程克隆来恢复系统。教室在多媒体教室中也能够通过软件系统进行呼叫报警,并且与主控中心的管理人员进行认真对话。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当其他设备出现了问题故障时,管理人员便可以通过安装的远程控制软件进行操作。其中可以直接接管到多媒体教室中的PC、鼠标等重要设备上。

4 结语

中控系统的构建主要是对校园多媒体教室实行集中管理和控制,实行远程管理和维护。因此,通过应用这个系统,能够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教学动态。总而言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中控系统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云龙,赵卫.网络中控在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9(30).

[2] 唐毅敏.多媒体教室中控系统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24).

[3] .浅谈多媒体教室的中控系统及其作用[J].新西部(下半月),2010(2).

[4] 肖泽豪.多媒体教室中控事故应急的研究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5] 衣春雷,赫荣威.Client/Server模式在多媒体教室远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6] 熊水金.远程控制在多媒体教室维护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1).

[7] 彭仁松.多媒体教室简易控制系统的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交通网络构建范文6

关键词 BOSS;网络;应用性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3-0205-02

1 需求分析

宁夏联通BOSS系统以银川为中心,覆盖宁夏全省,其业务涵盖了计费、结算、账务、业务管理、客服等方面。如何从整体上保障BOSS业务系统高效运行,对于提高全省联通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水平意义深远。

宁夏全省BOSS系统运行在负载均衡层面、WEB层面、中间件层面和数据库层面的四层系统架构下,由各个设备厂商维护自己的设备;过去当联通管理层接收到BOSS系统访问“慢”的反馈时,各层面的维护人员都可以证明自己的设备没有问题,比如CPU、内存利用率都正常等的信息,这样各层面独立分析的情况必将导致问题的排查进入到迂回的僵局中;

为了能站在网络的角度,从整体上对BOSS系统各个层面的性能进行监控分析,从技术手段上保证网络和应用的可视性、预防问题的出现,提高IT工作人员的生产率,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网络与应用性能提供全面深入的可视性,快速排障

(1)从多个角度监控BOSS系统架构中每一层面的应用服务响应水平,呈现关键性能指标,客观评估用户体验在各个层面的反映;

(2)从宏观整体到微观个体区分网络响应与应用响应的时延,快速判断故障根因;系统提供易用快捷的操作方式,能够直接在视图上进行关联分析,不需要管理员多次输入查询条件就得到分析结果。

2)通过历史基准与周期对比实现故障预防

(1)为BOSS系统各个层面建立历史基准模型,为实现故障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2)提供每一层面网络流量水平与应用响应时延的周期对比,随时监控系统调优前后的KPI变化,客观评估网络与应用改造成效。

3)智能告警并提供证据,对影响性能指标的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提供流量水平与响应时延水平的智能告警并提供导致告警的证据,对影响性能指标的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分析,体现客户数、连接数与服务器响应时延的关系。

2 解决方案

在项目第一期,BOSS营帐系统在宁夏全省数据中心部署了一套网络与应用性能分析系统,包括一台内置存储的硬件探针与一套管理软件。如图所示,在省数据中心的思科网络交换机同多个不同的应用服务器相连接。通过交换机端口镜像,探针采集应用服务器流量,在混合的流量当中可以把负载均衡、WEB、中间件与数据库各个层面的流量进行区分并单独进行分析;探针定时将各种性能参数传送给管理软件,管理软件将这些分析数据综合整理并加以分析。网络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WEB浏览器获得网络与应用的实时视图和报纸格式的历史报表。

3 使用经验

传统的仪器仪表型工具,其特点是紧急式的反应工具,通常是等有故障发后才接入网络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历史数据,无法重现偶发的故障现象,更不能建立历史基准,通过周期对比实现故障预防,另外,在分析数据呈现方面,也很难真正做到客户化、层次化。

在项目第一期部署的网络与应用性能分析系统,虽然仅包括了一台硬件探针与一套管理软件,但基本上满足了本文需求分析提到的多项具体功能,由于一套管理软件可支持多台硬件探针,因此可以按实际需要增加部署硬件探针的数量。

接下来,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介绍我们对BOSS营帐系统进行网络与应用性能分析的经验案例:

1)从多层面分析网络与应用性能表现,提供全面的可视化

(1)同时在每一层面中区分网络响应时延与应用响应时延,快速判断故障根因;

(2)从多个角度监控应用服务响应水平,呈现关键性能指标,客观评估用户体验;

我们先说明如何区分网络响应时延与应用响应时延,以及历史性、多角度报表所能够体现的作用;

09年底某天宁夏银川BOSS运维部门接到营业厅用户反映,说感觉访问业务系统慢,宁夏

网盟的工程师通过网络与应用性能分析系统,快速定位至在WEB与中间件交互过程中出现了异常,通过报表,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只有10.243.xxx.3这台WEB服务器访问中间件层面的网络交互过程出现问题”;因为所有的WEB服务器放置于同一网络架构中,各台WEB服务器性能表现跟历史同期比较完全正常,只有这台服务器访问中间件层面的服务器过程出现异常,因此毫无疑问的是这台WEB服务器自身的问题导致网络交互的异常出现,进而导致该WEB服务器负载区域的用户感觉到“慢”;得出结论后告知这个设备的厂商,提供以证据,厂商针对证据的表现,快速给出方案解决问题;从①接收问题;到②定位至WEB层面;再到③定位至某台WEB服务器;这个过程不超过5min,因为所有层面的信息都在一个系统中反映,比起从前“接收问题后,通知各个层面的厂商让其各自找问题,各层面的厂商通常强调自己没有问题,需要联通公司经过反复讨论验证,才能定位问题的根源”这一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益与运维管理水平;

2)从多角度分析每一层面的应用服务水平,提供深入的可视化

接下来,我们再阐述如何从多个角度监控应用服务响应水平,呈现关键性能指标,客观评估用户体验:

BOSS业务每一层面的交互中包括有多种应用服务,每种应用服务又包括多台服务器,因此,我们首先在各个层面需要获得一个能够体现全局的所有应用服务性能的概貌(同时还要了解该应用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性能指标),然后从这个概貌关联展开分析每个应用的每台服务器性能,再从特定服务器展开分析每台客户端的响应时延。

这些视图即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方式自动呈现在工作台上,也可以通过应用服务的超时告警,以提供告警证据的方式呈现出来。

(1)应用角度

上图的报表中是针对WEB层面的所有应用服务的监控,包括所有应用服务的平均时延、峰值时延、响应次数、响应成功次数,每一种应用的关键性能指标(以HTTP举例),以及每一种应用服务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响应次数与响应时延随时间变化情况(以HTTP举例)。

(2)应用服务器角度

上图的报表中是针对WEB层面的所有应用服务器的监控,包括所有应用服务的平均时延、峰值时延、响应次数、响应成功次数,各个地市访问每一台应用服务器的网络延迟和应用延迟(以10.243.210.113的HTTP应用举例),以及每一种应用服务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响应次数与响应时延随时间变化情况。

(3)客户端角度

上图针对HTTP服务器10.243.210.113对每一台客户端的响应性能进行监控,包括每台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平均时延、峰值时延、响应次数、响应成功次数与响应失败次数;选取指定的客户端,可快速获得该客户端访问服务器长时间的性能曲线图,包括网络响应时延,应用响应时延,并从有问题的时间段直接提取数据包进行解码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