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网络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网络建设范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人口和交通需求剧增,交通拥堵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绿色,成为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构建现代化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手段。但轨道交通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在网络化运营过程中对症下药,以达到不断优化的效果。
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意义
1.1 实现资源共享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中,包括多个方面的资源,主要有车辆、设备、变电所、路段、信息、维修等,其中,车辆是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设备。但由于交通系统的复杂性,高峰期和平峰期交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重大事件也会导致客流需求异常,在车辆数有限的情况下,不同的背景情况会使得车辆资源短缺或过剩。此外,不同线路也会存在不同的供需矛盾。通过网络化运营可以及时调配轨道车辆,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利用交通资源,节约城市运营成本。
1.2 处理应急事件
轨道交通网络一旦建立,便形成了一个整体,任何一个节点、一条线路存在问题,便会对整个轨道交通网络造成冲击。通过网络化运营,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应急事件。应急平台能够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共享,从而以最快速度恢复网络故障。此外,不同线路之间可以发挥协同作用,一旦发生故障,可以通过跨轨运营,以疏散客流、减少交通拥堵和社会影响。
1.3 优化行车组织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能实现行车组织的多样化,为旅客提供最大的方便。运营单位根据不同的客流需求动态调整行车组织,一是提高交通供给能力,增加客流量,二是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出行品质,三是降低客流压力,提高网络安全性。
2.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2.1 换乘降低出行效率
随着轨道网络越来越庞大,乘客换乘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过多的换乘既增加了费用,又浪费了时间,降低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手段,帮助乘客减少换乘次数。主要的方式有:多样化行组织、增设导向、建立数据信息库、增加问询流动点等,以方便乘客出行。
2.2 通信系统问题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来说,通信系统的完善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整个网络体系中,网络线路杂、分支广、节点多,不同的线路、分支与节点之间具有不同的制式和借口,对于资源共享来说难度较大。对于轨交网络来说,资源共享和信息联通是保证它正常运营的关键。此外,通信手段也相对匮乏,一旦存在急发事件,很难及时的恢复故障。因此,通信系统的完善刻不容缓,它是城市轨交网络化的前提。
2.3 监督力度不足
在整个城市轨交网络中,需要严格保证轨道的安全性,一般设有管理人员和公安人员对轨道交通网络进行监督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还要对设备安全进行防范。但目前,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经常由于监督力度不足而导致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需要在公共场合建立整体的监管体制。
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原则
3.1 服从指挥,处理应急
网络通信需要服从网络化运营的调配和指挥,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做起,以及时处理应急事件。通信服务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网络,需要提供多种服务,主要包括视频监视、通信和呼叫服务、信息、信息查询等,这些业务有的服务于经营管理者,更为主要的是为乘客提供方便,从而提高轨交网络的安全性、系统性和高效性。突发事件可能会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客流量,而提供通信网络服务,使应急事件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3.2 加强防范,提高整体运营
加强防范能够提高轨交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城市轨交网络化的主要目标便是加强防范和监控,从视频监视到跟踪监督,提高运营者和公安机关的通信系统,使轨交网络更加系统、更加安全。轨交网络是一个整体的网络,只有提高了整体通信系统,才能更好地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提供平台。为了提高网络的整体运营,需要建立统一的资源信息共享库,以保证网络通信的高效运行。
3.3 增加乘客信息服务
乘客信息服务能够为乘客提供较大的便利,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乘客。它可以根据乘客的需求不断调整,让信息公开地、最大化地展现在乘客面前,为乘客提供出行的最优化方案。增加乘客信息服务,并对信息进行实时,能够拓宽应急渠道,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建设助力。
4.城市轨交网络化规划的构建
4.1 与城市整体布局相适应
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庞大的规划,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在进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整体布局,适应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规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进行规划前,需要进行城市未来的多前景预测,建立多情景下的不同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4.2 根据城市特点,建设多层次、多模式的轨交网络
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应建立层次清晰、模式多样的轨道网络系统。不同城市在进行轨交网络规划时,应该结合城市自身特点,不能盲目地追求规模最大化,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经济可持续,提高城市整体运营效率。
4.3 运用网络化理念,提高可行性
网络化理念融入城市轨交网络规划中,能够提高网络运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网络化运营主要以统一的运营模式为主,以全新的管理理念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因此,在实际的网络规划中,应该着眼于网络运营的核心,统筹协调,以促进整体网络的发展,从而使轨交网络化运营更加高效。
5.轨交工程建设的技术应用
5.1 轨道综合枢纽修建技术
轨道综合枢纽是轨交网络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锚固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交通运营效率意义重大。多线换乘的综合枢纽站在修建时,应该首先进行总体规划,选择性采取一次性完工、分期建设等方法。
5.2 交通疏解技术
轨道交通通常是在市区建设,因为路面开挖、施工围挡等原因,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冲击较大,加剧交通拥堵。应做好科学的交通疏解方案,将施工阶段对城市交通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5.3 城市环境保护技术
轨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是多条线路同时开工建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同时,地下管道越来越多,路面断裂、塌陷问题严重,引起社会纠纷,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进行城市轨道工程建设时,应严格遵循施工标准,并符合环境保护法,不断更新建设理念,以实现绿色发展。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对于人们出行至关重要,由于基于通信系统,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提升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有利于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营效率。城市轨交网络化运营需要以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为支撑,科学合理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至关重要。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究,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运营技术,不断总结、不断优化。
交通网络建设范文2
1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实现目标
1.1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主体。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着眼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注重学生兴趣的调动,同时要具有自我反馈功能,让学生跟随学习进度,能够不断发现不足,并且进行及时的自我纠正,提高学习效率。
1.2优化教学情境
网络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教学情境的优化,保证学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中学到知识。教学情境要具有真实性、趣味性、教育性,在尊重真实的前提下,强化课件的吸引力,不断实现并巩固预期的教学目标。
1.3培养多媒体学习习惯
网络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展现不同形式的信息,改善教学效果。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注重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和知识学习过程相结合,让学生习惯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改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2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2.1教学演示板块
教学演示板块是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系统的核心部分。教学演示板块以授课为核心目的,兼有讨论、练习等多种子模块。授课模板涵盖了主要知识框架,为教学的物质载体。讨论模块旨在为学生和老师搭建相互交流平台,方便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练习板块可以进行网上答题,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并在学生答题完成后及时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2.2考试测验模块
考试测验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对教学质量的综合考核。考试测验模块包括登录界面(老师和学生)、考试科目选择、题库、答案、评卷、考试成绩汇总与分析等多个子系统。学生在网上考试测验模板选择考试科目,并在规定时间完成答卷。答卷完成后,系统会及时的给出成绩。老师登录界面后,可以充实系统题库,了解学生考试情况,并利用系统汇总软件对学生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2.3教学信息模块
教学信息模块以课件库和信息库为主。老师可以将有关科目的课件上传到该系统,供学生课后学习、复习等。同时,老师登录后,也可以充分实现课件资源共享,不断更新课件,充实课件内容。信息库又可以分为老师信息库、学生信息库等,根据不同用户信息,确定各自的管理权限。
3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系统实现
3.1脚本设计
脚本是贯穿课件制作的依据。作为课件制作的主要环节,脚本需要从教学内容、结构布局、人机交互、解说词、音乐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脚本设计类似于影视剧本,为整个系统的实现提供基础。
3.2开发工具选择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系统依托互联网进行。MicrosoftFrontPage是一档高效的网页开发工具,集成了编辑、代码、预览等多种功能,具有很好的表格控制能力,可以与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对接。虽然该系统在新技术支持方面较差,但是课件多以office办公软件为基础,因此MicrosoftFrontPage满足课件系统的基本需要。
3.3信息库建立
信息库主要包括老师信息库、学生信息库、试题信息库等。老师信息库涵盖各科老师基本信息,并给予各老师相应的授权。学生信息库包括学生学号、姓名、专业、课程安排等情况。试题信息库则为各科目试题信息,并且包括日常练习习题等。
3.4课件素材收集
网络多媒体课件素材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素材多来源于网络收集和教师个人加工。音频编辑可以采用Wavestudio音频工具。如果是较为简单的音频素材,也可以运用Windows附带的音频制作程序进。制作好的音频材料可以使用embed作为背景音乐,或者通过Object插入在运用中打开。动画制作功能可以使用Flash软件或者AnimatorStudio。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三维效果,可以采用3D-MAX软件,带来更强烈的真实感。为了进一步增强动画效果,可以在动态HTML中加入过滤和转换功能,让动画和页面效果更加丰富。视频编辑主要从电影、电视等获得来源。视频编辑软件有Premiere、会声会影等。通过这些视频软件提取视频信息,然后进行编辑。视频编辑也可以配合动画编辑、音频编辑等一起进行,获得更好的视觉、听觉效果。老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比如一些美图工具、文档编辑工具进行课件素材编辑。
3.5日常维护
交通网络建设范文3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4-11144-02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远程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丰富了高等教育方式和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学校面临如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进教育方式,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一普遍问题。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对于完善高等教育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网络教育发展状况
2.1 国外网络教育应用广泛
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半工半读或在职学习的方式,他们中的许多人工作不定时,经常外出。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满足了这些人的学习要求。特别是因特网和多媒体两大技术的结合使满足网络教育的需求成为可能。而政府也十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利用因特网的非同步教学、双向交互式的视频教学和单向式预录视频教学等技术,积极发展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已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网络教育获得高等教育学位。英国也是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国家,网络教育不仅在国内普及,而且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目前英国利物浦等大学正积极开拓中国的教育市场,它们提供的信息技术理学硕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使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获得学位。
2.2 国内网络教育方兴未艾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颇具规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快速增长。尽管如此,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依然存在,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网络教育。国务院1999年1月转发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2010年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此,国家加大了在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建成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并开展地区性区域教育信息网络和校园网络建设。从1994年开始酝酿实行远程教育,1998年开展远程学历教育试点,短短的几年时间,高校远程教育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六十多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几千个学习中心,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远程教育已成为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领域。目前我国各试点学校已初步摸索出一套网上办学的模式,开发出一批网上课程和教学资源,形成了校内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与校外远程教学同时进行并相互融合的开放式办学格局。
3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方式
基于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利用传媒与通信技术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
3.1 基于传统电视的远程教育系统利用卫星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无线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各类教育教学节目和社会科学教学节目,学生则在各教学点或家里利用电视机收看。
3.2 基于Internet 的远程教学系统
利用Internet,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传输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该教学系统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的交互方式、迅速的反馈交流,正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关注的热点。
3.3 基于电视与计算机相结合的远程教育系统
通过有线或开路电视系统,学生可以直接获得比因特网上传输质量高得多的视频和音频信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教学课件的浏览与学习,电子邮件传送作业或答疑。或者利用卫星电视系统传输制作好的CAI课件,使学生通过卫星下载有关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自主学习。
3.4 基于双向传输的HFC 有线电视网络
用光纤和同轴电缆结合而成的HFC(HybridFiber Coax),这种融数模传输为一体,集光电功能为一身的网络结构,不仅使多频道的广播电视传输质量大大提高,更主要的是形成一个性能优良、双向传输、多功能开发的网络平台。它充分利用MPEG2视音频编码压缩技术、DVB2C 数字广播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视频、音频和数据服务,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时转播、实时交互与课堂交流。
3.5 视频会议系统
作为一种交互式的多媒体实时通信方式,使异地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可以使处于不同地区的多个用户之间,利用先进的硬件技术来完成对视频与音频信号的压缩/解压缩处理,进而通过多媒体网络相互实时地传送声音、图像、文件等信息,使用户更方便、更大限度地共享各类信息。
4 网络教育对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4.1 网络教育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遍布到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互联网的迅速兴起,进一步开阔了多媒体应用的领域。当今,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而迅猛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教学模式改革所必须的技术支持手段,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就是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形式多、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的特点,通过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运用,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育发展的意义在于能够打破封闭的教育环境,进而建立一种开放的教育环境。它改变了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交互式的双向活动。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解说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要渠道接受知识的模式,可以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取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育空间的限制,在异地接受知识的传授,而不受区域和时间的限制。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学生的视野也在扩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逐渐地改变,使学生的地位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向自主化和个性化发展。
4.2 网络教育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学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网络教学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是支持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最有力工具,因此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青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将网络资源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网络教学使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式演绎的讲解,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解决了过去一直困扰高校的教学媒体“滞后”的问题,更新了高校的教学手段。
5 普通高校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远程教育信息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要求,普通高等院校要积极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一般来说,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建设一个支持网络教学的教学环境,并且在此环境中能实施教学活动。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完成如下任务: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支持。可以说,平台、资源与服务构成了高校开展网络教学的三要素:平台是前提,没有网络教学平台就没有网络教学,平台是体现网络教学特色的重要依靠;资源是基础,没有资源的网络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服务是保障,只有人的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才能真正保证网络教学的成功。具体来说,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5.1 抓好基础建设
搞好网络教学的基础建设,首先要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条件。建立校园网络系统,完善多媒体教室和CAI 实验室、课件开发制作室和多媒体网络室。建立远程教学教室,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点教学,并逐步实现大学生公寓连通校园网络,使学生在宿舍通过网络接受教育和学习,为开展网络信息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搞好软件基础建设。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远程教育课件开发平台,发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基于网络的助教型、助学型教育教学资源库,以满足教师借助网络备课、上课和学生借助网络学习、活动的需要。
5.2 搞好课程的引进及课件的开发
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技术,对一些通用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可以采取向其他院校乃至国外高校购买或协作开发,甚至直接选课等办法,使用国内外一流高校开发的网络课件,让学生享受到国内外一流高校、一流教授的教育,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在此基础上,普通高校要集中必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本校重点课程、重点教师的网络课程,发挥优秀教师的最大潜能,这不失为一种多快好省的发展模式。
5.3 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网络教学不仅仅是将教学材料在网上,而更多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些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作业、考试、笔记记录等,都应该能够在网上得到很好的支持。所有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关键教学环节的支持,都需要一些专用的工具来支持,而现有Internet技术并没有提供这些工具,因此需要进行工具开发。网上交互式的程序设计,是一般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所难以做到的,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网上的教学支持平台,为教师在网上实施教学提供全面的工具支持。
5.4 利用网络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技能培训
交通网络建设范文4
摘 要:通过对香港、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的考察、研究,分析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示一些开始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要从基本网络规划入手,确定合理的建设步骤,对大的枢纽要综合考虑,合理设计和建设,以确保节省投资、功能好、施工难度小。提醒一些正在筹划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要引以为鉴,重视基本网络规划,并制定合理的建设步骤。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换乘枢纽;工程预留;资源共享
目前正值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时期,一些城市已经初具规模,如:北京、上海、广州;一些城市正在积极筹划或开始建设,如天津、南京、深圳、杭州等;一些城市正在规划基本网络,如厦门、宁波等。笔者借工作之机,对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研究,发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早期建设的轨道线没有网络概念,只是从单一的线路来考虑建设规模,基本没考虑将来与其他线路的换乘问题;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不成熟,关键性节点考虑深度不够,以致于真正实施起来不可行。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将给后建的轨道线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增加投资;另一方面很难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功能较差。
在此,笔者借助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例来强调城市轨道交通基本规划网络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正在筹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城市,对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要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投入足够的力量,来规划基本网络;另一方面要在以后轨道线路分步建设中要严格遵照基本网络来执行,不可随意调整,体现网络的整体性、权威性,以免给相邻线的建设造成困难,同时城市的其他规划建设也要考虑避让。
香港的轨道交通很成功,不但规划建设好,换乘方便,资源共享充分,而且经营也很成功。香港地铁网络已基本建成,由6条轨道交通线组成,运营状况良好(图1),每年都有可观的运营收入。
交通网络建设范文5
在这个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时代,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资源局限性,时间地点不灵活,不能依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而因材施教,学习时间被动等;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操作性教学内容,若能制作成视频资源并整理归纳在一个网络教学系统中供学生自主观看,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展现状
基于电子商务网络教学的自主型学习评价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减轻很大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化,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就可以完成自己学习的任务,而且网络资源充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所以它的优点显而易见。
三、研究目标
基于这个系统,教师在网上就可以提前公布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可以自主预习,以便上课时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线布置和批改作业,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师生可以在线交流,及时回馈,能够达到教与学两步走,避免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达到双赢的局面。另外教学总结模块是系统的亮点,教师可以记录日常上课的教学模式,并一键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提供意见或建议提高教学的质量。
学生不但可以提前预习新知识,还能对上节课未能及时掌握的知识进行回顾;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线与教师交流,及时解决问题。系统提倡自主型学习,因此设计时还囊括了大量的课外网络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
四、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为快速响应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提供一个高效、便捷、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做到有效性、高效性和实时性。用户根据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根据角色不同登录后显示不同的功能界面;在系统功能结构上分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大模块。
1.管理员模块功能,包括用户的管理、新闻、系统更新、资源管理。
用户管理:主要实现对用户信息的维护,如增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
新闻:管理员可以对新闻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完善文章信息、上传附件、添加正文三个模块中的相应信息进行快速新闻。在上传附件模块中,管理员可以从本地计算机上传文件;上传后,管理员可以预览自己选择的新闻。新闻实现学校内部相关学科竞赛或活动的,商业界最新科研成果新闻的,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系统更新:为系统更安全有效地运行,会实时更新,及时修改BUG让用户有更优良的体验。
资源管理:主要收集大量的商业类相关信息,如有价值的相关教学视频、微课程、商业界的名人趣事、商业界的新发现等拓展性信息,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2.教师模块功能,包括上传相关资料、作业管理、在线留言、教学总结。
上传相关资料:课前上传相关内容和书籍供学生自主预习用。
作业管理:可以在该模块中布置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在线留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实现在线交流。
教学总结:一方面错题总结,教师登录后,根据学生平时和教师的互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针对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归纳进错误分析报告中,并及时对学生做出纠正,或者在上课时重温该知识点。而对于个别同学存在疑问的知识点,可进行个别辅导。出试题时,系统可以根据错题分析报告进行随机分配试题,以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第二方面教学模式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上课的反应和配合程度等进行分析,来评价此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学生,以及需改进之处,并将其记录在教学模式总结功能块中。同时学生可以评价此教学模式,并且可以给教师提出意见或建议。最终,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总结这个功能模块进行更好的经验总结,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学生模块功能,包括作业中心、个人中心、在线留言、自主学习。
作业中心:学生可以上传做好的作业和下载教师布置的作业。
个人中心:分为设计阶段性计划和目标、完成阶段性自评、个人
信息修改、成绩查询等功能,能更好地为学生打造一款适合的软件。
在线留言:能够和教师在线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内容拓展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多样,内容繁重,学生经常会出现跟不上节奏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仔细回顾上课内容,以便掌握。而本次观看视频的进度,系统会自动记录,等到下次登录学习时,系统会根据历史记录自动跳到相应时间点进行观看,也可以选择重新观看。当掌握知识点后,学生可以选择自主测试来考察自己对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完成自主测试后,系统将会自动评分,并给出本题的知识要点,学生可以查看评价结果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学生还可以下载教师上课用的资料以及辅导书资料,以便进行更好的课后复习,来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计划与任务。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上课的重难点后便可以在自主学习模块中选择相应的课外学习视频来拓展课外知识。
五、总结
交通网络建设范文6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策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时期,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要在西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科学构建符合中原城市群发展特质的综合交通网络,更好地肩负国家战略中“三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开发的责任,推进中原城市群城镇化进程。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构建中原城市群内部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
1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
1.1中原城市群发展格局
目前,中原城市群已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航空港也在加快建设,依托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构建“一极三圈八轴带”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一极指郑州为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三圈是指以郑州为中心的涵盖城市群其他城市的“半小时”核心圈、涵盖其余9个省辖市的“一小时”紧密圈和涵盖中原经济区其他中心城市的“一个半小时”合作圈,八轴带是指辐射八方的“米”字形城镇产业发展轴带。
1.2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
构建以郑州、新郑机场为中心的双十字铁路客运枢纽和“米”字形客运专线网络、“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和“五纵六横”干线公路网以及内水运航道网络,实现航空、公路、铁路高效衔接、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多式联动、多层次的中原城市通运输网络格局。
2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现状
2.1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处在起步阶段
虽然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们的城市化地区的多数交通通道正在建设,成熟网络尚未形成;部分通道通而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原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基础交通设施投资不足,以往投资往往偏向长距离的城市间的投资,忽视了对城市群的投资。中原城市通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低,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差距较大。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河南省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具有节约资源、成本低等明显优势的内河航运还没有充分开发,城际轨道交通仍处在起步阶段。要把集约利用资源放在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首位。中原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协作效率较低,没有实现各城市之间交通网络的良好衔接,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程度不够最大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联动效率较低。
2.2综合运输通道结构不合理
城市群各运输通道规划不够细化,对于综合运输通道进行规划和运营管理仍然是按照原有的模式即依据行政等级和技术等级进行,缺乏考虑交通运输网络整体功能以及综合交通网络的各通道内的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在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同时,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均衡,铁路、水路的运输紧张直接导致了公路客运的压力增加。
2.3交通枢纽建设滞后
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铁路枢纽集疏运功能较弱,基本没有全国性的公路交通枢纽,直接影响了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缺少综合交通客运换乘枢纽,旅客换乘不便,需要多次换乘才能到达目的地,出行的时间、费用成本增加;城市群缺乏大型现代化货运场站和物流中心,大部分货运站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4交通运输方式彼此衔接不畅通
部分城市道路与干线公路衔接不畅;机场集疏运问题凸显,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衔接方式单一,衔接系统急需优化;港口集疏运长期存在港口与公路、铁路干线衔接不畅,铁水联运困难较大;铁路、高速铁路、地铁各自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兼容性,建设标准的差异性,影响了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2.5综合运输网络缺乏统筹协调
各城市的运输形式是在各自的行政区划范围内推进的,缺乏从中原城市群层面进行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常有跨市的路网对接不充分,出现瓶颈路、断头路;在枢纽站点、公路站场的功能布局上也缺乏统筹布局,常常出现功能重叠的现象。另外,部分港口竞争激烈,资源得不到高效合理利用;运输市场的管理制度及管理力度不一致。
2.6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中原城市群的产业、人口密度较大,交通的需求压力对土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各城市都缺乏大运量、快速、环保型的轨道交通,现有的交通设施在能源、土地利用上效率也不高,对建设的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新增的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占用较大。
3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的对策
3.1做好规划的顶层设计
做好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综合考虑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交通状况,将区域内各种运输方式考虑进去,通过换乘衔接、直通运转等方式实现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运作。在通道内部建立多种轨道交通线路相互衔接、换乘便利的交通枢纽。统一规划技术标准,为实现实质性融合做准备,在规划轨道交通时要统筹兼顾,为以后不同线路直通运转留有余地。
3.2创新综合交通网络的体制和机制
积极探索促进综合运输统筹协调发展的模式。中原城市群的综合交通网络要打破原有的各城市的行政区划界限及各运输方式的部门分割,探索实现内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衔接的大交通管理体制模式,完善建立城市群发展综合运输通道、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建立既能协调城市群的各城市利益关系、又能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机制,以实现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在互联互通、枢纽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通过机制的改革创新,实现不同轨道交通之间的高效无缝连接、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的乘客零换乘,从而达到社会运输成本的最低化和消费者效益的最大化。
3.3加强运输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
适度超前建设一些城际铁路的骨干线路。对于处在起步阶段、人口密度较大的中原城市群,应从引导形成合理的城市群客运结构角度出发,适度超前建设一些城际铁路的骨干线路。提高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发展水平,发挥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的核心作用,做好京广、陇海两大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工作。加快建设郑渝、郑合、郑济、郑太等射线形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保证与枢纽城市建立高效快捷的通道。着眼于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客运便捷化、货运物流化、管理智能化为理念,构建布局合理、衔接紧密、辐射周边、畅达全国、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3.4大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加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郑州的交通网络建设,树立“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理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多中心、多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强化枢纽场站间联系,逐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打造“畅通郑州”。构建以航空、铁路、公路客货运立体网络为基础,三大货运多式联运中心、三大客运多式联运中心为支撑的“一网、四港、六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都市区快速路、生态廊道和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为中原城市群的乘客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服务。
3.5加快重要节点集疏运体系建设
考虑场站与周边交通设施和城市道路网的衔接以及客源点、货源点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场站,加大城市群对外的公路交通系统建设、市场站集疏运系统建设、机场集疏运体系建设;以新郑机场集疏运体系为平台,实现机场与铁路客运站、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站、长途汽车站的无缝衔接,重点加快形成新郑国际机场与许昌、漯河、平顶山城市之间的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大力推进城市群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使码头、航道、物流园区、堆场、停车场、道路等协调发展。
3.6大力发展中原城市群航空运输
在构建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航空运输作为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连接问题和城市群面向世界的外部连接问题。大力发展中原城市群的航空运输网络,不仅对拓展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十分重要,而且更是中国城镇化融入全球化体系的关键通道。
3.7不断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的构建需要不断地深化和提升。要在建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的基础上努力开辟更多的国际客运航线,形成国际客运网络。要加快省际客运网络建设,建成郑州与北京及河南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力争与各大省会城市的到达时间在5小时以内,形成运输畅通、高效的省际客运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在郑机城际、郑开城际、郑焦城际的基础上,加快与其他城际间的城际铁路建设。在城市群城市内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推进城乡之间的客运网络建设,积极探索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公交的运营模式,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3.8构建智慧综合运输网络
积极实施“互联网交通运输”行动计划,在城市群中和交通网络中,提升科技信息化水平,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对现有的城市群各城市的交通智能卡系统和资源,利用大数据的现代技术,逐步实现在省内统一结算的公交、地铁和城际轨道等交通领域的公共交通“一卡通”;逐步建立面向日常监测与综合运行信息管理、安全应急管理、综合换乘诱导与信息服务、各种运输方式运营调度等领域的枢纽信息系统,促进各类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有效衔接;完善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完成政企合作模式下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12328”省级呼叫平台。
3.9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
政府管理应从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上来,在综合服务一体化上下功夫,以对现有运输组织的优化、交通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提升、运输服务中的管理水平提升、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利益最大化等为载体,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
3.10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