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概述范文1
关键字:中职数学;就业导向;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按照“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职业化,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思路,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一、搞好数学课程的定位,在目标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1.坚持大课程的观念,跳出学科来进行学科定位
中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某一门课程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定位,要考虑总体目标,从大课程(各门课程)来定位。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个定值,各门课程就像在分蛋糕,你多了他必然少。要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下,跳出小课堂,跳出学科,从育人的角度来划分阶段,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
2.中职数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数学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与普通高中的课程不同,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着眼于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需求,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3.加强计算工具的使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器的功能不断增强。例如:CASIO公司推出的ix一991ES型科学计算器已经能够按照自然书写格式进行输入和显示,并且具备表格、解方程、进行函数运算、计算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计算函数在某区间的定积分、进行矩阵和向量的运算、进行概率与统计的相应运算等多种功能。
我国20世纪90年代已将计算器的使用编入教材,但是由于高考不让使用计算器,所以并没有成为学生熟练掌握的工具。大多数人面对计算器的诸多功能,只会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而我们的教材里还有比较sin136°与sinl76°大小的问题,高等数学中还有利用微分计算(0.32)0.15等问题。《数学》教材已把计算器的使用作为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体现了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进行数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1.必须够用
内容的选择上,站在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角度来看问题。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须,满足专业岗位需求的够用。要跳出数学学科课程体系,从提高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材的内容。学习是终身的活动,不能面面俱到。数学学习中,要弱化形式化的推理论证,少讲为什么,多讲是什么,强化知识的运用。
2.建立“基础+模块的高弹性课程体系
结合中职学生的现实水平和心理特征,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分别设置为:基础数学平台与专业数学平台。基础数学平台要满足各工科专业和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共同的基本需求。中职《数学》课程基础数学平台包括预备知识、集合与函数、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初步、数列、概率与统计初步等内容;数学专业平台要满足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各大类职业岗位群(数控、计算机、汽车、服务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特殊需求。
工科专业模块包括平面矢量、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及正旋性函数、坐标轴的变换及极坐标、复数、逻辑初步与进位制、数学应用案例等模块:
现代服务业专业模块包括导数极其简单应用,排列组合,彩票问题,线性规划,税收问题等。
各个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的需求,选择专业模块的内容进行组合,构成本专业的数学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的、弹性的、互动的、多层次的数学教育,以适应学分制课程体系,满足专业岗位群的需求。
三、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以考促学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项目评价、目标评价。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后就给予及时评价,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成绩评定项目及标准:平时成绩(70分)。主要是:课堂发言情况占10分、学生作业占10分、学习态度占l0分,期末成绩(70分)。期末考核主要检验学生对必要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期成绩=平时成绩(70分)+期末成绩(30分)。
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取得了一些效果,学生在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也有增强;通过小组协作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和分享,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得到提高。
四、更新教学理念,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而数学教学经历“严格训导、技术实用主义、旧人文主义、进步教育、大众教育”等几种不同的教育观念的历史时期,分别“以教师为中心”“以技术实用为中心”“以科学(指纯科学)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在2020年前由现在的50%左右要提高到85%。
大众科学教育实现“为全体人的教育”。通过在对学生的个人、社会及职业生活有实际意义的背景中的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自信的问题提出和解决者。通过课题研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进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问题参与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9日第3版
[2]李万军;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误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职业道德概述范文2
Abstract: Big data era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and only to company with the big data to deal with these challenges, and to apply the big data thinking, technology in the curriculum, and to make a reform from curriculum management, teaching contents and forms to make the course as a "data driven" curriculum, can ultimat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urse.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教学改革;研究
Key words: big data era;teaching reform;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185-0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数据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大数据已经悄然嵌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引领着新一轮的时代大变革。生活在这个数据化和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且能熟练地使用这些新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他们的思想、行为、生活和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给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
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目前仍然存在师资缺乏和专业程度不高、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等等问题,而大数据技术和时代环境的发展使这些问题更加凸显,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把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技术运用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对本门课程做出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使本门课程成为“一门数据驱动”的课程,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目前,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基于大数据视角的研究还很少。
1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1 明确课程定位和规范课程管理 近几年各大高校已十分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但目前各高校对这门独特的通识类课程的定位和归属管理却不尽相同。据笔者所调查了解,多数院校中,该课程是由教务部门统一管理,有的学校由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基础课程部门管理,教务部虽然可以提升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但很难有针对性地对本门课程进行有效且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其余部门来管理不仅降低了本门课程的地位和分量,其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本门课程也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另外也有学校是由就业工作管理部门在负责本门课程的教学管理,如笔者曾经工作过的一所高校,已实行多年,效果较好。就业工作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结合部门的工作内容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或企业的用人标准与职业素质要求反馈给在校大学生,同时挖掘学校就业服务管理系统中历年来的毕业生数据,分析汇总有效信息为本门课程教学所用更有针对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由就业工作管理部门来负责,更有利于实现教学流程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流程的“一体化”,更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1.2 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养 师资队伍专业素养是保障《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推动该课程建设与高校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应该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尽快建立一批学科知识丰富、政治素养过硬、阅历丰富且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校内外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应该选派本门课程教师参加各方面培训,鼓励教师获取如就业指导师、创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单位实习,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比如该校把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用人单位实习作为了一项制度执行,并纳入教师考核,也已实行了多年,对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就业指导水平很有帮助。
1.3 基于在线教学平台和移动教学端,探索教育OTO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多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并将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移动教学端、微视频等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探索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起良好的教学互动以及反馈模式,使教室智慧起来,学习移动起来,使教学在时间空间上全天候全覆盖;与此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利用翻转课堂、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和自发式的学习,比如近三年我们的课程老师陆续均接受了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技术和幕课制作技术的培训,绝大部分老师都已经进行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探索,增强了教学效果。
1.4 基于网络大数据平台,创新教学改革 在该门课程设置上,通过对就业系统中海量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历届毕业生个人信息的挖掘c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在哪些行业得到更好的运用,将这些信息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并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通过最新的智能终端在线职业测评、在线面试指导、在线专业模拟演练、校内外在线教学平台等系统以及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学生各类网络账号的统计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业状况、专业素质、求职意向、薪酬期望、职业评估等方面的信息,与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需求信息进行阶段性的实时匹配,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树立生涯规划意识,使该门课程真正成为一门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课程。
1.5 课程内容更新完善 面对目前部分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的情况,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比如关于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传统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强调静态、封闭和线性的思维,而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变动的、非线性的动力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要也不可能消除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生涯不确定感,而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种不确定感;又比如关于就业指导中的创业教育问题,我们需要加大教学的内容,尤其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创业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利用大数据思维进行数据化预测、数据化定位和数据化决策,不能用固定的模式进行创业或盲目的创业。
1.6 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理想效果是实现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得到学生、家庭和单位的认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高校相关教师的就业指导服务进行评价,应该建立在相对统一的平台上,该平台系统应能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有关数据的储存、集成、整合、挖掘,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随时、线上线下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并接收相关建议,用以改进本门课程的教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2 结语
目前,关于大数据在金融、商业和政府方面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较多,在教育行业的实际应用相对较少,涉及到本门课程教学方面的应用则不多见,我们的探索也只是初步和不成熟,比如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整个学校、教育行业的大数据实践进展密切相关,非一门课程和相关教师所能完成,又比如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学习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和重要任务,该校也正开始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今年初该校邀请了《大数据时代》中文版译者、国内知名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专家周涛教授给全体教师做了有关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培训。笔者相信随着政策的推进、大数据理念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型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改革将会有更多的成果出现,而且课程改革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还有许多做法和想法有待教学实践的进一步验证和完善,我们也欢迎大家的交流与指正。
参考文献:
[1]邹广严主编.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职业道德概述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就业
一、大数据:时代的新潮流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广泛使用,各类信息数据飞速增长,人类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大数据时代。从硅谷到北京,从科学研究到医疗机构,从银行到军事,各个领域在演绎着大数据时代的故事。数据以信息为载体,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不断彰显其地位。个人、企业和政府掌愈发意识到其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想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知识、商机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对此,有人形象的将大数据比喻成新世纪的石油与矿产,挖掘其背后的价值,以此来做市场预测、科学决策、提高服务水平。欧盟委员尼丽・克洛斯就表明大数据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燃料,可以创造机遇改造社会,是使服务更加个性化和透明高效的重要工具。麦肯锡研究院在《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就指出,“数据是新时期的基础生活资料与市场要素,重要程度不亚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大数据将成为企业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方式与关键要素。奥巴马政府更是将大数据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何为大数据?大数据,又称海量数据、巨量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信息。具有量大、种类繁多、流动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四个显著特点。它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趋势。
二、现实:数据人才的或缺
大数据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则各行各业。一方面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另一方面,不能回避的问题便是,大数据人才需求与现实中的不平衡。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出现一样,不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它将在全球范围内启动透明政府、引领社会变革、加速企业创新。 但这一切均需大数据人才去启动和实现。据2011年美国麦肯锡公司报道,到2018年美国数据人才短缺将达到190万。埃森哲公司调查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六个国家,也发现数据人才的需求空缺很大。而中国的专家也预测,近些年中国将形成巨大的数据人才缺口。还有一些科学与专家表明,大数据将促使新的职业出现,并带来新的职业。
什么是大数据人才?他们需要哪些技能?大数据人才必备的素质是大数据思维与大数据能力。思维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在大数据对人才的需要,“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思维转变过来数据就能被巧妙的用来激发新产品与新服务。在大数据时代,思维决定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深度。树立大数据思维应对信息爆炸的要求。大数据思维应该囊括创新性、批判性和全面性思维。
1.大数据思维。
创新思维。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大数据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问题要通过大数据解决。而迈入大数据之门的首要,便是树立创新思维。因数据处在时刻变化中,信息处于时刻更替中,需要时刻提出新问题、时刻解决新问题。需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分析、推理、判断,而这一切需通过创新思维才能实现。
批判性思维。大数据的世界里,到处都是信息与数据。纷繁多样,优劣参杂,需用判性思维来清洗。一方面,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正确识别和利用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允许不准确,错误的数据不是一文不值,可能会有新的领域与发现。
2.大数据意识。
数据信息安全意识。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如一柄双刃剑,在提供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的制造者、数据的传递者、数据的获取者。数据信息门槛低、传播面广使得各种不良信息的混入,将给个人和社会公众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需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在保护好自身信息的同时,不随意传播信息。
3.大数据技能。
挖掘、整理、分析能力。大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望见冰山的一角,绝大部分都隐藏在冰山之下。有效挖掘、分析与整理预测这些数据让数据发声,让有价值的数据挖掘出来,利用他人眼中无意义的数据,才是题中之义。
团队合和沟通作能力。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各类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掌握与挖掘其内在价值。需要团队一起合力完成,在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建立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完成庞大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工作任务。
全面发展能力。数据所带来的变化是巨幅度的,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也有相应的变化。由重知识的深度到前调知识的广度,行家、专家的光芒将随数据统计分析而减弱。更多需求是有交叉背景学科知识能力,能分析数据,有专业技能。
三、创新与改革:适应大数据的必然选择
大数据已是一种必然的浪潮,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时展的人才乃为其根本使命。就业指导课程与就业直接接轨。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是适应大数据的必要要求。
1.注重思维训练。
目前的就业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授课形式枯燥等问题。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单方面技能的传授 ,忽视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丰富的海量数据人才需要势必需要打破这样的格局。为此,高校的就业课程应以思维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课堂与第二课堂不断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注重数据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
数据始终是大数据的核心与关键,高校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分析、利用、挖掘数据应是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就业教育应该强调和注重的能力。在就业课堂上,教师应把现实需求生动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数据意识,能在认识上知道数据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能意识到数据管理不善可能带来的危害。如一些数据信息门槛低、传播面广可能给个人,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有必要培养学生对数字和信息安全的敏感性,将数据意识融入就业课程,进一步影响与融入其专业教育,从而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就业。
3.强调数据技能培养。
技能数据技能的培养需要课堂,但更需要走出课堂。在有限的就业课堂中要开发与培养学生以分析、挖掘和利用数据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全面发展能力为主的数据技能,高校与教师共同需要探讨的问题。从学校层面上来说,应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教育环节,多方面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习、现场观摩、邀请职场专家讲座等直观途径近距离接触与感受就业氛围与职场风云。就业指导老师则可从就业实战经验、组织模拟应聘、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参考文献:
[1]马佳慧,吕婷.高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精准指导模式探索[J].时代教育,2016(3).
[2][美]奥尔霍斯特.大数据分析:点“数”成金[M].译者:王伟军,刘凯,杨光.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8.
职业道德概述范文4
关键词:工作任务;导向;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化技术人才。结合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需求,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才能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成为中职数控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其次,在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才能拉近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与企业对技能型数控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中职院校应充分重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相关工作,以便可以及时的完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进而促进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提高。
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在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活动中,由于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存在着课程改革程度不够、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健全以及职业岗位分析课程方面的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健全发展,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的接受数控专业的技能教育,为中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而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其主要特点是对就业市场需求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相关分析,按照工任务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教学单元的划分。在强化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更好的适应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因此,在中职数控教学活动中,重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一)通过职业分析,确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职业分析,确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教师通过职业分析,帮助学生确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关注企业用人的需求,再根据典型任务,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之可以更快的使用社会就业岗位的用人需求。因此,在中职数控改革教学中,通过职业分析,确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
(二)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基础,完善课程体系
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中发现,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基础,完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数控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后,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通过其专业能力的提高,较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基础,完善课程体系,将在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学,以期学生获得更好的专业教育。
(三)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单元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单元,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相对重要的一项内容之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单元,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感受到专业教学与实际就业之间的转换,并在构建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发展。因此,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单元,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将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好的完善自身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已经成为中职数控专业课程完善发展的重要事项之一。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可以通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意识与岗位专业技能。促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完善自身在专业技能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在中职教学活动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促进数控专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今后中职数控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周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45-46.
[2]周芸.中职数控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界,2015,(18).
[3]郭海建,曹宾.任务导向下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11):845-845.
职业道德概述范文5
6.7)ml、术后引流量(460.9±44.8)ml及术后皮下积液患者3例均明显少于电刀组(98.2±27.6)min、(64.8±
7.9)ml、(580.5±58.1)ml、10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 超声刀与电刀相比, 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超声刀;电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18
在我国, 乳腺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在某些城市也已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7]。目前,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部分患者还需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而超声刀做为一种新型的手术器械, 具有许多优点, 近年来在腔镜外科中运用广泛, 效果良好。近期有部分文献报道超声刀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有一定优势, 但相关文献不多[8], 为进一步验证超声刀是否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设计了以下研究, 探讨超声刀在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共纳入2014年6月~2016年6月治疗的165例患者, 均为女性, 发病年龄23~69岁, 中位年龄48岁。所有患者均为原发单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所有患者加入试验后, 随机分为超声刀组84例和电刀组81例。本研究设计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所有患者术前均知晓科研计划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70岁以下的女性。②在本院普外科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且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③术前相关检查提示乳腺单侧病灶, 且术前未进行过新辅助化疗。④术前检查提示锁骨上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K或者有血液病病史的患者。②既往或者腋窝曾做过手术或者进行过放疗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设备 超声刀:美国强生公司生产弯型多用剪超声刀系统(Harmonic Focus), 其主机型号为GEN 04, 频率为50/60 Hz, 输入电压100~240 V, 工作电流3 A, 配置FOCUS刀头, 刀头工作面长度1.6 cm, 振动幅度为50~100 μm, 超声刀工作频率55.5 kHz, 可用于不同情况下的组织切割和止血, 输出功率设定为MINI档或者MAX档。电刀:美国威利公司Valleylab Force-EZ-8c高频单极电刀(混合切割模式, 输出功率30 W)。
1. 3 方法 根据2016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推荐, 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为第Ⅰ、Ⅱ站, 不打开腋血管鞘。所有患者都行单侧全切+同侧腋窝Ⅰ、Ⅱ水平淋巴结清扫术。电刀组术前常规标记手术切口, 在皮肤和浅筋膜之间进行游离, 乳腺皮瓣分离及乳腺切除过程使用美国威利高频单极电刀完成(混合切割模式, 输出功率30 W), 皮瓣游离范围向上至锁骨下缘及胸大肌止点, 向下至腹直肌前鞘, 向内至胸骨旁, 向外至背阔肌前缘, 于胸大肌筋膜浅层将乳腺游离。保留胸长、胸背神经及肩胛下动静脉, 清扫腋窝时沿腋静脉清扫掉周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超声刀组腋窝淋巴结清扫自切开腋筋膜开始即全程使用超声刀(FOCUS刀头), 采用MINI档离断血管和淋巴管, 离断血管无需再结扎。电刀组全部采用电刀进行解剖分离, 术后创面彻底止血, 创面冲洗干净后于皮瓣根部腋前线附近戳孔, 均留置2根硅胶引流管, 一根留置在腋窝, 另一根沿着皮瓣根部留置到皮瓣内侧, 2根引流管分别接负压引流球, 间断缝合伤口,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以能放进一个食指为宜)。
1. 4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从切皮开始至皮肤缝合结束记为手术时间。术后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根据术后病理组织学切片报告的淋巴结个数来统计。术中出血量:计算术中使用的纱布情况, 根据纱布称重情况来计算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统计:当引流量≤10 ml时拔除引流管, 计算引流管留置期间的总引流量。术后皮下积液情况:拔除引流管后1个月内, 皮下手术区域出现波动感, 经穿刺证实为不凝固性液体, 量≥5 ml即诊断为皮下积液。病理分期,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行病理分期。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80.3±25.8)min、术中出血量(45.3±
6.7)ml、术后引流量(460.9±44.8)ml及术后皮下积液患者3例均明显少于电刀组(98.2±27.6)min、(64.8±7.9)ml、(580.5±
58.1)ml、10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以腋窝淋巴结清扫为了解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进行乳腺癌准确病理分期的主要手段。在手术过程中运用较多的仍是高频单极电刀, 其虽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收费不高、性价比合理等优势, 但易产生烟雾、焦痂, 引起组织的损伤较大, 操作不慎时甚至可能烫伤大血管引起出血;而超声刀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治疗器械, 与电刀相比, 超声振动所产生的热量远低于电刀热量, 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9-13]。
近年来有部分学者运用超声刀来进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 取得不错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运用超声刀与高频单极电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结果发现, 两者在清扫出的腋窝淋巴结总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超声刀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皮下积液方面均优于电刀组(P
总之, 与电刀相比, 超声刀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手术工具, 一方面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种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因此作者认为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腋窝时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雷双根, 余小芬, 谢春伟, 等. 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5):40-42.
[2] 宣雯霞, 郭泰, 王伏生.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2):203-205.
[3] 李冰, 刘建宇. 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6, 34(8):270-272.
[4] 赵毅, 邓鑫.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治疗策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7):704-708.
[5] 陈霞, 苏磊, 桑剑锋, 等.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15):2989-2992.
[6] 陈万青, 郑荣寿.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 中国肿瘤临床, 2015(13):668-674.
[7] 明君.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21(14):41-42.
[8] Fan L, Strasser-Weippl K, Li JJ, et al. Breast cancer in China. Lancet Oncology, 2014, 15(7):e279-e289.
[9] 夏爽. 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江西医药, 2015, 50(11):1184-1185.
[10] 肖雄升, 谢洪泼, 张远起, 等. 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 2015(3):34-35.
[11] 李孟天, 刘刚, 郁晓峰, 等. 超声刀与电刀在乳腺癌手术中应用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24(11):1541-1546.
[12] 卢精华. 用超声刀手术和普通电刀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214-215.
[13] 张保宁, 张斌, 唐中华, 等. 中国乳腺癌手术治疗10年的发展与变迁. 中华肿瘤杂志, 2012, 34(8):582-587.
[14] 王颖, 孙鹤庆. 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6):211-212.
[15] 王妍, 原晓燕, 邱衍哲, 等. 超声刀与普通电刀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23):4561-4563.
职业道德概述范文6
关键词:诚信思想;职业道德;会计行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冲出国门。而面对公平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可想而知,产品质量要优质,而诚信的作风也是胜出竞争的法宝,其中会计人员的作用举足轻重,只有用职业道德武装自己,才有立足国际市场的资格。而现代会计管理也与时俱进,倡导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与诚信,这也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规范和要求。人无信则不立,拥有诚信,就会拥有市场,诚信不仅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会计人员的立行之本。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会计行业所面临的“诚信危机”问题。
1.会计行业的诚信思想概述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忠厚朴实,信守承诺,诚信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拆开就是诚实和守信,二者意义相似,互为补充。守信的基础是诚实,也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的人做不到重诺守信。会计追求诚信,体现的行为是言行一致,工作认真,重诺守信。企业要想走出国门,立足国际市场,会计人员要有正确的职业理念,诸如以诚信为基础,重素质和修养,坚持原则,坚决杜绝做假账等。只有拥有正确的职业道德,才能安心服务于社会。一个模范的会计人员,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等一系列相关法规,勇于同不符合财政法的行为作斗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刻苦钻研业务,以国家利益为重,做好新时期的会计工作。
2.我国会计行业诚信价值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纵观经济犯罪的案例,大部分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几乎都与会计人员的诚信缺失有关,具体表现在如下:其一是以私利为目的,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在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面前,视国家法律和利益于不顾,放弃原则,与一些臭味相投的人,欺上瞒下,伪造假的会计信息,凭证和报表;其二是违背会计原则,弄虚作假。一些注册会计师利用手中的权利,徇私枉法,对不符合审计要求的企业网开一面,给国家造成了损失。有的会计事务所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也没有依据国家条款进行严格公正的审计,伪造审计报告,对于会计造假行为放任自流,给国家和投资者的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对策分析如下;
(1)行业环境差,隐形规则普遍。会计从业环境差,个人利益得不到保证,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做事,往往会受到打击。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当会计人员坚持原则,拒绝单位负责人的不法要求时,往往会遭到单位负责人的刁难和打击报复,轻则调出会计工作,重则会有失业的危险,这种社会现象屡禁不止,且有上升之势。具体分析一些公开曝光的会计违法案例,其中会计造假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等违法行为,大都是在单位负责人授意下进行的,虽然领导的压力是一个原因,但会计人员不坚持原则,不能坚守会计职业道德也是一个因素。
2.自律性不高,诚信价值缺失。缺乏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整体自律。具体分析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自律状况,会计人员的自律层次不齐,而创建一个廉洁稳定的会计环境,会计职业界整体的自律值得倡导。会计职业团体自律的基础,构建在会计人员自律的基础上,而建立会计自律管理机构是实现会计人员自律的保障。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自律组织,这也是会计自律性差的原因之一,没有监管机制制约。
(3)行业素养低,教育培训不够。会计人员道德与诚信不高,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一方面,再者与教育不重视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是风尚,德育与诚信教育让路给文化课。大中专院校对职业道德与诚信教育也没有单独的课程安排。
3.推动诚信思想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导入的对策及建议
(1)实施会计诚信教育,强化行业培训。成人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培训,是目前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捷径。会计人员个人的道德修养,依靠自我素质的提升,再则就是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道德和诚信教育。
(2)优化行业工作环境,规范会计行为。会计人员的道德与诚信程度与所处的环境有关系,如今社会,道德水平低下,自私和欲望充斥着整个社会大环境,各种干扰时刻在影响着会计领域,只有依靠整个会计行业的共同努力,依靠国家的法律法规,依靠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建立,才能走入和谐社会。
(3)建立会计行业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构建“以行业自律为基础,以政府行政监督为主导,以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有效监督系统。通过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进行管理,在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主动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落实会计人员的诚信行为。
(4)创新会计行业机制改革,导入考评与奖励机制。社会公众对会计人员的批评或建议,对会计人员来说,也是难得到帮助。基于此,各单位要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诚信情况建立一种奖惩机制,可以通过检查、考评进行评比,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并在工资晋级,和职务晋升进行倾斜。这种机制的建立,无形中会促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的提升,有效的奖励和处罚制度,是激励会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与诚信规范的重要方式。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涉及面很广。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改革要与时俱进,而会计人员诚信守纪尤为关键。(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简家进、李洁.会计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探析[J].经济师. 2005(07)
[2]骆进仁.会计信息与会计环境关系研究的理论综述[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