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城市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城市重要性

生态城市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设计;环境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s through the control of urban land use and spatial variation to indirectly specific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ety, the use of eco-design can promote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the entire urban spac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urban planning.Key words: city planning; eco-desig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甚至破坏,特别是原有的生物群落大为减少或者不再存在。诸如森林面积减少、沙漠扩张、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气候旱化、洪水泛滥、环境污染及人口膨胀等,都是生态平衡失调的表现。为了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与防治污染,必须把建立适宜的城市面积园林绿地系统列入规划之内。

1.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1.1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日益发展,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大中型企业。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一些工厂都建在了市区之中,在每天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废气,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作用却是微乎其微的。

1.2生态环境的布局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不单要看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其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备健康的生态环境。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不能只看城市的规模和建筑,更主要的是看有没有合理的布局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我国现在的城市规划建设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水土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并对大型和重要建设项目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定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论是具体部门还是领导都对此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法律法规不能得到具体落实。

1.3城市规划的随意性

如今的城市建设中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法律,然而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随意性很强。具体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3.1发展变化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

1.3.2地方政府高层领导的更替。

1.3.3利益驱使。首先是来自于地方的,地方领导们为了寻求财力多数都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了城市的规划建设。其次就是个人利益,有少数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利。

1.4安置房问题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迅猛发展,致使城市周边大量的土地被占用,村民失房失地,急需安置,于是出现了村民安置用地和安置房。由于土地资源少,从而导致了安置房建筑密度过大容积率过高的现象。因为起点低、标准低、环境差,所以很快的会演变成城市中的新“贫民窟”。这样的现状也就充分的证明了地不能再批,拆迁安置应该转换为货币形式,并力争让拆迁户得到长久的生活保障。城市规划建设只有以相同的高起点、高标准为目标,才能更好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城市规划生态设计要求要把生态的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作用,以及保持、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1遵循大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用生态观念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2.2将自然融入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2.3以环境为本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2.4合理布局、注重节能、低耗、无污染。

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地质条件以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建筑材料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3. 城市规划生态设计体系

3.1城市功能区划分和布局

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从空间结构产生,以满足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三大基础功能为目的,并与周围的空间格局相联系,形成规划区合理的空间格局,实现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规划区可持续能力的增强。

在生态理论指导下,根据各功能区所需条件、居民的心理生理要求等,合理安排功能布局,比如居民区附近应安排相应的学校、商场等以满足人们的配套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及物流、能流的高效流通,同时展现一定的城市文脉及满足人们对艺术与美的追求。

3.2文化生态建设

城市文化功能的发挥决定着城市的品位与内在价值,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将城市的特色资源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这是搞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失去即成千古遗憾。既要保护原有文化资源,又要体现时代特色,做到在协调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协调,不断创作出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有整体美感的城市建筑群。

3.3社会生态规划

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程度是生态城市体现对人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应包括对人从生到消亡整个过程的关怀,这既体现对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关怀,更能体现人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关怀,同时,也要体现在社会性、自然性灾难时有安全保障。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应包括每万人医生数、社会保险普及率、每万老人“托老院”数、社会安全应急措施完善程度、特殊人群受益率等。其次是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健全是保证生态城市稳定、民主、安全的重要方面,没有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生态城市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可能顺利运行。

3.4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内部的绿化空间的规划应重点考虑,做为人文理念的基础及支撑。城市空间有限,应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多层次绿化,乔、灌、草复层绿化体系以及垂直绿化,将绿化与建筑结合起来,并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种类,将城市建在绿地中。合理的绿地规划才能有效发挥其生态意义,绿地斑块与生态廊道共同组成城市生态基础,并融入整个区域绿色生态网络系统。

3.5城市基质

城市区别于其他的关键在于其主体为各种类型、体量的建筑体,交通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城市中高度的通达性,这些建筑和硬质地面街区构成城市中的硬质本底或基质。城市中的廊道,主要是人工廊道,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骨架,通常是城市中物质、能量、信息及生态多样性集中地区,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增加廊道绿化率,可以形成城市完整的绿化网络。城市中的斑块主要是散布其中的公园、公共绿化地、休闲广场及建筑周围绿化等,共同构成城市的绿化系统,同时能够调节局部地区的微气候,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城市重要性范文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People's desire for green is more and more urgent. City forest, as a living infrastructur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urban landscaping can not only make the city green, but also make it beautiful. Then the plant allocation principle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due to these.

关键词:园林建设;城市环境;植物配置

Key words:landscape construction;urban environment;plant allo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157-01

随着现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城市生活质量与居民需求层次的提高,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为目标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以绿地为核心,建立一种对园林用地及布局上具有先导作用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城市背景条件下实施园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治理环境污染除了工程措施以外,搞好园林绿化,用植物吸收有害物质,对于减轻污染物对居民的危害,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 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在城市这个人口高度密集化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的区域,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作用:(1)调节气象与气候;(2)净化空气;(3)防减噪声;(4)防阻火灾;(5)防灾避灾;(6)市民休憩、锻炼的场所;(7)良好的心理效应。

2 城市园林建设的生态学原理

2.1 城市生态园林的涵义。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域空间大,不仅指城里,而且包含近郊以及远郊,即城市生态系统所影响到的范围,其边界到自然区划的山脊线或大河岸边,或与邻近城市的接合部。二是城郊的公园、绿地和林地,其植被构成要像自然群落那样,具有层次性、物种多样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能招引野生动物。所有城、郊公园,各类绿地与林地都应与所辖的乡村森林、湿地之间建立通道,如绿色走廊、林带等,使绿地的点、片、带连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消除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不良因素。

2.2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关键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关键是需要以生态学原理搞好总体规划与绿地的群落配置设计。城市绿地植物生态效益研究中,最小表现面积的确立问题,即多大面积为适宜,仍需进一步研究;绿量测定及减菌作用与林分的郁闭度有关系,不一定是郁闭度越高越好,完全郁闭不宜形成功能高效的复层结构,需进一步研究确定适宜的郁闭度;城市中行道树树盘面积受限制,要以行道树生态效益来提高地下水和空气湿度交换程度;行道树种单一容易造成病虫害发生泛滥,混植不利景观效果,城市植物配置应着眼于物种的相生特点,不同的城市要根据本城实际和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

3 城市园林建设的生态学配置

生态型园林是按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善城市环境,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一个舒适、美丽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学配置的主要类型如下:

3.1 观赏型园林植物配置。观赏型园林植物配置是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类型,多选择观赏价值高、多功能的园林植物,运用风景美学原理,经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构成一个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整体,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

3.2 保健型园林植物配置。在公园、居民区,尤其是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单位,应以园林植物的杀菌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结合植物的吸收CO2、降温增湿、滞尘以及耐荫性等测定指标选择适用于医院型绿地的园林植物种类进行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

3.3 耐污性园林植物配置。以园林植物的抗污染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污染物特性等测定指标进行分析,选择出适于污染区绿地的园林植物。以通风较好的复层结构为主,组成抗性较强的植物群落,有效地改善重污染环境局部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人们健康。

3.4 文化型园林植物配置。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4 结论

城市园林建设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助地带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它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与发展。经过园林景观艺术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生态园林景观城市将近在咫尺。

参考文献:

[1]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14(6):53-56.

[2]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5):46-49.

[3]徐大陆.植物造园和城市生态系统[J].中国园林,1991,7(2):35-39,45.

生态城市重要性范文3

展示湿地生态多样性的公园。构造人工湿地展示湿地生态多样性的公园,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湿地,另一方面丰富了旅游资源和游客的旅游体验,成为独具特色的教育、研究和资源中心。此类公园体现了环保优先、可持续发展、人物和谐共生的理念。香港湿地公园展示了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此外,并建设以湿地功能及价值为主题的教育及休闲场地。在“湿地世界”内细分为三部分,介绍不同地域的生态湿地。湿地向来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文化便介绍湿地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人类文化”展览廊宣示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并以印象化的方式带出四大主题:文化传统、生活必需、休闲生活和心灵启迪。“湿地挑战”则以互动游戏引领访客探索人类活动对全球湿地的威胁。除此之外,访客中心内亦设有介绍湿地的角色和功能的“湿地知多少”,以及可让访客欣赏和观察户外淡水沼泽的“观景廊”。

2人工湿地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表现

有资料显示,占地400平方米的湿地,每天可处理160~200t污水,可提供800~1000人的小区用水。既给城市污水找到了出路,同时还造就了一片绿洲,形成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和景点,进而美化净化环境,克服了传统污水处理后有污泥产生等不足,达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的效应。近几年来,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治理效应。在美国,人工湿地已逐步发展为将湿地、生物、景观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最终实现洪水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人类休闲娱乐的综合效益。

在国内,人工湿地在城市公园建设中虽起步较晚,但依然取得了可观的效益,1997年,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设计了洪湖公园人工湿地系统,使水质得到了净化,补充了景观湖泊,生态效益显著,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之一。

3结论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城市中构造人工湿地景观,并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人工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生态城市重要性范文4

在人类过去,尤其在大工业革命时期,城市主要以配套工业为发展目的,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恶劣的生活环境,居民的平均寿命不断缩短。随着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即可以是人类美好的生活区域,也可能成为毁灭人类的地方。大量的CO2和其他污染物都是在城市排放的,这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未来发展。因此,人们提出了要建设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要重新走和谐、绿色发展之路[1]。

在探索生态城市建设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实践中,人们之间认识到了城市林业对于生态城市建设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2]。城市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社会空间,只有建设有益于人类生存的生态城市,才有益于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因此,城市林业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的绿色生态价值才是首要的,而其经济价值或者其他价值并不是城市林业发展的主要目的,甚至是非常次要的。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城市林业建设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2 城市林业的生态价值

2.1 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环境

首先,城市林木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可以反射、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从而能够明显的调节空气温度;城市森林也可增加城市空气的相对湿度。一个树种选择合理,结构配置适当的城市森林,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54%。另外,林木具有蒸散作用,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散400公斤的水;城市森林可以影响城市的气体流动,形成呈良性生态调节效应的“城市风”;由于在防风林的背风面风速降低,雪粒将沉积下来。在防风林中混植一些低矮的灌木,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对雪粒沉积的控制作用。

其次,在城市中营造林木和其它植物,除了可以减轻或消除各种污染之外,各种植物对于有害气体的反应不同。有一些植物对某种或某些种有害气体非常敏感。因此可以借助这些植物来监测城市内有害气体的种类、数量和污染程度等。同时城市林木也可以降低和消除大气中固态型污染物质污染。

最后,绿色植物对声波具有吸收和散射作用。另外,绿色植物也可以通过对环境中气候的影响而间接地降低或减弱噪音,譬如,绿色植物可以缩小温差,降低风速等

2.2 间接减排

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创建“两型社会”和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城市也是生态城市的建设的目的之一。当前,世界公认的减排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减排,又称工业减排,指通过工程措施和技术进步,减少温室气体的绝对排放量,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治标”和“节流”;二是间接减排,即通过对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的特殊作用,来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开源”[3]。专家研究表明,森林每年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的氧气。1亩林,如果种速生树种(每年生长约2立方米蓄积量),一年可获1吨的碳汇。一座20万千瓦机组的燃煤发电厂一年排放的87.87万吨二氧化碳,48万亩人工林就能全部吸收。从这点看来,森林几乎可以被称为天然而且最经济的“吸碳器”和“固碳机”。可见城市林业发展在节能减排以及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3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城市中的各种人为开发建设活动,造成城市的水土流失和风沙问题日益严重。据相关资料,珠海、深圳、中山等三个城市,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多达845.7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多达9.5亿元。城市林木的截留、阻挡雨水以及根系的固土作用,起到贮水保土的功能。根据有关资料,阔叶树可拦截20%,松树树冠可拦截雨水40%。

2.4保护生物多样性

由于人类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再加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城市在技术、资金和设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有条件也有义务保护生物多样性。由于城市森林可种植范围较广,合理的林木结构可以较好地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能够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从而实现城市与自然融合。

由此可见城市林业的发展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融合,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同样重要,而城市林业则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3城市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城市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产生比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由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得到了重视。经济的进步也带来的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区的生活环境逐渐恶化,政府和人民都意识到了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由于政府的重视,人们意识的提高,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逐渐发展,国家以及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城市林业建设的投资,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2007年,国家林业局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进一步激励了各级政府建设生态城市的积极性。

尽管我国城市林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城市林业的建设工作一直受到政府各方面的重视,并已取得了较大成绩。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城市林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城市林业建设资金不足。

由于城市林业没有其他行业那样明显的经济效益甚至基本不存在经济效益,因此许多地方对于城市林业的投资并不高,而是倾向于投资到高额利润行业或者有直接经济效益的行业,城市绿化投资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导致有些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而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林业的经营管理粗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技术设备已经比较进步,但是仍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缺乏精通林业科学技术专门人才以及管理人才。

(3)现有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保障。

由于历史原因,在城市总体规划上城市林业缺乏合理的整体结构,一些原有的城市绿地和都市森林被征占,城市的不合理开发毁坏城市绿地,使得城市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4)城市林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技术和认识上还存在不足后,我国城市林业总体质量不高,其生态、社会以及经济综合效益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环境压力的承受能力还是比较有限。

3.1 城市林业的发展对策

总结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城市林业的发展应当服从或服务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以及国家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应当采取的行动和对策是:

(1)明确城市林业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广泛开展城市林业重要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工作,逐步建立城市林业公共教育制度,提高全社会对城市林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全民和全社会参与城市林业建设和保护;

(2)建立必要的机制,把城市林业建设归入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把园林部门和林业部门统一纳入管理体系,

(3)扩大城市森林和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森林资源、树木及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加强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培育、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林业高效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

(4)科学地经营管理城市林业,实施城市林业的分类经营,制订统一的城市林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政策,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城市森林旅游业;

(5)加强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培养大专以上的专门人才,健全科研机构,培养一支既具有古典园林和传统林业科学技术,又掌握现代园林和林业科学技术的城市林业设计、管理队伍。

(6)广筹资金,增加城市林业投入。建立城市林业建设基金,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城市林业的发展。

(7)进一步完善和制订城市林业发展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健全监督检查机构和执法体系,并不断提高执法力度和能力,保证城市林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4 结语

生态城市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改善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更优雅的生活环境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工作,需要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来实现。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的配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合理的配置植物能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和绿化功能。

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加园林的观赏性

植物配置设计后,既可以增强颜色的视觉冲击,还可以实现空间的层次感,使得植物的自然美得到科学搭配,增加其观赏性。同时,植物配置优化后,生态恢复作用日益加强。

1.2、促进植物的生长

首先,园林设计中将植物进行空间优化,提高空间立体阳光利用率。其次,将喜阴植物配置在地表,提升地面绿化覆盖率。最后,根据地质结构和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布置,使得土壤养分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配置上的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从而达到既美化环境,又恢复生态的作用。

1.3、节约资源

优化配置植物后,节省了其它功能的土地,无法利用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而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耐旱植物、耐贫瘠植物的应用,节省了水资源和肥料投入,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资源,做到了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保护。

2、植物配置原则

2.1、统一性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进一步改变和完善园林景观的线条、颜色、比例和质感,确保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并从全面的角度对园林进行构建,在确保当地气候及土壤优势的前提下,使景观设计在整体上保持风格的和谐统一,来进一步展现园林在设计上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作用。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要把设计与环境的和谐统一部分完整全面的展现出来,同时还要让景观内容可以与其他部分协调一致。

2.2、美观性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时,在实现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园林的美观性,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园林景观的审美需求,通过实现生态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可以减轻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疲劳,提高欣赏水平。并借助生态景观的独特美,来展现生态园林所具有的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双重功能。另外还应进一步展现园林内植物的绿化功能和观赏价值,使园林整体植物配置显得和谐科学,并根据人们的观赏要求对其采取多种形式的规划。

3、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法

3.1、合理配置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

园林建设的第一标准是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将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合理的结合,提高植物配置的艺术效果。这两类植物在高度、色彩上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单一的种植,园林景观的效果就会非常单调,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园林景观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协调性,提高园林的艺术效果。观叶植物的叶片形态与颜色都比较美观,如形态各异的松树、灌木等,观花植物应具备花型美观、颜色艳丽、花香浓郁的特点,如牡丹、杜鹃等,在园林中,观花植物有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大量的种植,丰富园林的色彩,也可以零散的栽植,起到点缀的效果。在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嵌入的方式,将两种或多种植物混搭在一起。观叶植物的选择应以灌木为主,与观花植物的高度差不应过大,保证一定的协调性,同时要合理的搭配颜色,保证颜色的丰富性和协调性。

3.2、注重植物配置的层次性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确定好植物种植的层次和结构,避免生态园林景观过于单调。比如可以同时使用绿草、花树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加以点缀辅助,为构建园林不同风格的景观提供可能性,使整个生态景观可以实现丰富的水平和色彩效果。比如可以配置高低错落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树木,并将其根据不同的高度和色彩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匹配,在配置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以不同的开花期与繁盛期来和整个城市的生态景观的观赏时间进行对应,来确保所有植物能够被充分利用,并形成具有独特观赏效果的景观氛围。

3.3、注意植物的季节性

植物生长有季节性,在设计搭配时要注意季节性特征,将不同季花期进行调配,将冬季观叶植物穿插于观花植物场所,使花、叶、空间纵横等错落有致,避免单一性现象出现。在设计生态园林时,可将季节性变化规律作为艺术调整的基点,使春、夏、秋、冬都不会出现视觉疲劳,给人们紧张的神经一个放松、写意的环境,舒缓心绪,缓解工作压力。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常绿植物,如雪松、冬青树、柏树、黄杨树等,也应该有一些花在冬季依然可以绽放,如杜鹃、天堂鸟、三色堇、南天竹等;总之,要合理配置各类植物,根据植物的季节变化构建一个良好的“观赏系统”。

3.4、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植物的灌溉问题,结合园林的地理位置等相关条件,合理的设计灌溉水源。可以对周围的城市生活用水进行净化处理,以满足灌溉的要求。当然,这个方案的实施要依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实施。另外,要合理的应用灌溉技术,既要满足植物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要尽可能的节约用水,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可以采用喷灌或滴灌的形式来灌溉一些植株低矮的观花类植物,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结束语

总之,生态园林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休闲的场所,净化城市空气。在设计的过程中,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保证设计的合理性,提高园林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园林的作用,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勇钢,毛桂英.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67-68.

生态城市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伦理观 核心内涵 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对于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大都是基于经济的发展而言的,并且由于初期的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规范行为法律法规,使得很多人都盲目的发展经济,并不惜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扩张的发展模式的弊端在近年来逐渐被呈现出来,且其恶劣影响程度在逐年加重。生态环境的极度破坏使得当前城市的发展速度滞缓,且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若再不着手治理城市环境问题,那么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为此,笔者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当体现出生态伦理观的观点,并在以下文中对这一观点的可行性与重要性进行论述。

1、当前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现状来讲,大都数城市都存在着很多的规划弊端与不足之处,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笔者将当前这些城市规划的问题总结成三点,具体如下文所述:

1.1人本主义。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使人类过上更好的生活,一切都是以人的利益出发,对自然进行无度的索取和破坏,却没有考虑到自然发展的需求,这一人本主义的城市规划理念是城市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1.2实用主义。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城市经济建设与环境发展之间存在冲突与矛盾的现象,在以往的城市规划中,大都是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技术标准为主,忽视价值判断的重要性。这种实用主义的盛行使得在很多应当保护环境的规划都变成了破坏环境的规划。

1.3效率优先。众多城市规划以发展为要务,以城市建设的快速开展为目标,将效率作为城市规划的价值准则,于是城市建设出现了无序蔓延,城市空间迅速被占领。资源利用低效率,城市规划作为社会理性的代表所应承担的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功能有所缺失。

2、生态伦理的核心内涵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或应用性伦理学,是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现实生态危机而产生的。在很大的程度上被作为一种疗救危机的手段和工具来看待的,并且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人们伦理意识的提高,将会日益受到重视。

2.1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认为,人们爱护大自然是出于对大自然的内在性、独立性的尊敬或敬畏,要充分地认识到大自然的价值绝非只是人的工具的明显意图,就是要改变人们对价值问题的习惯性、偏颇性理解,重新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论模式。具体就是:在生态伦理学的道德评价体系中,能否既承认人的尺度,同时又承认物的尺度,能否既看到价值的主观性一面,同时又看到价值的客观性一面,能否既承认自然物对人具有的使用价值同时又承认自然物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

2.2生态道义观

生态道义观认为,传统伦理学仅承诺对人而言的善,而不承认人之外的生命或非生命形态的善,这种关于“善”的观念并不充分。敬畏生命的原则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亦即只有确认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才是合乎伦理的。保持和促进生命即意味着善,阻碍和毁灭生命即意味着恶。生态道义观大抵寄希望于一种道德感悟,通过类宗教的“敬畏’'体验,促进人承担对自然生命的责任和义务。

3、引进生态伦理观对规划思维拓宽的重要意义

生态伦理观的引进对于提高城市规划水平,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来讲具有重大意义,其主要表现在应用生态伦理学可以使城市规划更符合城市规划学科的需要,且更能体现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循环发展理念,并且也更能够维护社会发展公平与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实际利益。

3.1更加融会贯通的学科建设要求

在城市规划主要思潮的演进过程中,规划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的交叉越来越活跃,城市规划的核心理论在借鉴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也日益丰富,这些学科包括建筑学、社会学、管理学、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文化学、美学、经济学、技术与科学等。

3.2对城乡均视的空间范畴的要求

城市与乡镇相比,城市一直承担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因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大都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主要目的,却忽视了对郊区以及乡村地区的重要性,使得城乡环境严重恶化,生态危机愈发严重。

从某—个角度看,规划中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的对策,可以概念化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决。原因是城市是人的实践作用于环境的产物,城市无论从空间集聚程度还是影响力度上来说,都远远高于乡村。而乡村地区承载了大量生态用地,自然作用涵盖了整个乡村区域。因此规划中的城市中心主义思想实际上是人本中心思想,现阶段这种思想所主宰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了质疑,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构建城乡均视的规划空间范畴显得非常必要。

3.3城市发展不应忽视弱势群体的需求。

城市规划对资源的配置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尤其是现阶段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认识利益主体的构成,并在规划实践和管理决策中反映、协调,整合各利益主体相关利益,是城市规划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一门解决社会问题的应用学科,对强弱群体的利益处理彰显了城市规划的公平公正,但是目前城市规划利益主体研究主要停留在人的层面上,对弱势群体的利益申诉也是基于人内部的,自然这个人外的弱势群体一直被忽视。我们应积极扭转这—不合理的现象。

4、生态伦理观指引下的城市规划特征

4.1规划思维。城市规划中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相关研究成果时应该讲究全面客观。生态伦理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拓展了原来学科交叉的视野,使学科交叉更广泛,增强了精神层面学科的道德属性,使规划理论更加多元化,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4.2规划方法。生态伦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引人将会改变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对自然的处理方式,使自然得到妥善安置,加强了规划方法的严谨性,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城乡环境更加友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也使规划实施和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

4.3规划价值。生态伦理思想完善了现行城市规划的价值体系,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单—价值观。引进了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双赢价值观,价值体系更为全面,涉及地球上所有生命体,价值观的建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