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

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

1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创新与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创新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必须在财政预算上给予制度保障,其中,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公共就业服务的制度前提。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只是职业指导的其中一个环节。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并逐渐向全面的职业指导方向发展。故本文所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质上是包括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全面的职业指导。

2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65万,比今年增长16万。”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研究所所长余舰表示。2010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31万人、660万人、680万人、699万人、727万人和749万人。假设每年全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变化不大,那么,按照总体平均来说,每年竞争同一个劳动岗位的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正在快速增加。

3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现阶段,随着就业压力的持续上升,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对社会来说,良好的职业指导有利于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合适的职业指导有利于准确的职业定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然而,目前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似乎不尽如人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在2015年6月又进行了第七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本文是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的统计和分析,样本涉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7个省份的28所高校。在本次调查中包括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的相关调查,从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帮助程度看,有8.3%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很大,有16.9%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大,有48.4%的毕业生认为帮助一般,有19.8%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有6.6%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帮助。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在国内,目前人们甚至许多学校、政府部门一般都把职业指导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或等同于职业规划。但事实上,职业指导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包括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在国外,比如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就认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不仅仅在于就业信息不对称,还有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体系、缺乏专业的私人职业顾问等有关。对职业指导含义理解上的偏差会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学校、政府)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决策方向的准确性。现阶段国内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大多为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政府下属的劳动保障机构,而企业、社会机构很少进行。而且,国内进行的职业指导很多只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公布、中介服务。显然,政府在采取积极促进就业的政策的同时,应该将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重心向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其他方面转移,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财政预算方向为引导,才能真正从制度上保障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迫在眉睫。

4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的相关建议

4.1科学规范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预算编制

一是要坚持科学的预算编制原则。(1)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收入预算的编制要积极稳妥、真实准确,坚持量财办事、统筹兼顾,确保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综合预算原则。政府部门、学校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收支要全面、完整地纳入部门综合预算,同时加强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3)厉行节约、确保重点原则。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的预算编制重心应向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其他方面转移,如向企业、学校、社会机构及民间组织(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行业协会、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的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倾斜。(4)注重绩效、科学精细原则。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编制工作,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在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使用效益。二是要使用科学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彻底弃用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三是要创新预算编制的集体决策机制,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成立“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项目招投标决策组”,对职业指导工作预算项目方案进行民主优选。政府可以向企业、社会机构及民间组织(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行业协会、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等)进行有关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项目的公开招标工作。政府部门在编制预算之前要调查取证,优选预算项目方案,保证预算项目的可行性与真实性。学校等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之前可广泛征集学校内各组织(如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促进协会、学生会、团委等)提交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方案,经可行性评估后再在预算中预留对优选方案的专项资金。

4.2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执行的控制和监督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与监督,一方面应设置专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构,对违规行为专项整顿,如违规挪用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专项资金的行为等;做好各个预算项目的详细记录,加强对单位(部门)虚报预算情况行为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应严惩不贷。另一方面应建立上级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职业指导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不定期检查机制,预防相关违规行为的发生。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谨慎关注专项资金的管理,对于短缺资金支持的职业指导项目应重新做科学性评估;不能片面地强调预算执行进度,对实际执行进度与预算进度偏差过大的应及时予以调整。预算管理部门应将各预算指标在不同单位(部门)间进行逐级分解,并将预算的执行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总之,随着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充分地与之相结合,以体现其相关工作的特点。

4.3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财务预算的绩效评价管理

预算的考核评价是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连接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的有机环节。所以,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应做好预算实施效果考核评价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地区的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相适应的预算考核体系,用以衡量项目收入完成情况,支出超支或结余情况、预算执行偏离情况等,提高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和实现对预算监管工作行为的有效约束。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某镇(街道)为例,2016年该镇(街道)继续推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动态项目库入库管理。这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模式可以应用于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项目的预算管理之中。项目库是指镇(街道)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工作职责,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根据镇(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及部门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未来一定时期内需安排专项资金的项目集合。该镇(街道)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除人员、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以外的街道财政专项支出3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均需纳入项目库管理。入库项目分为以下三类。(1)政策类:指有明确的文件、政策规定,未来3年内需每年安排且有标准或金额的项目。(2)常规类:指单位为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未来3年内,每个预算年度都需要发生的项目支出。(3)一次性项目:指单位根据相关的文件精神、政策导向,在近期内需特定开展的项目。该镇(街道)规定入库方式,即单位按项目类型申报入库项目,镇(街道)财政局组织第三方评审,并经镇(街道)预算编审小组审核确定入库项目。这个预算编审小组的作用类似于之前提到的“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项目招投标决策组”,按照该镇(街道)的相关规定,各企业、社会机构及民间组织(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行业协会、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等)可以申请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项目入库,该镇(街道)财政局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初审,再组织第三方评审并将结果提交街道财政预算编审小组,由镇(街道)财政预算编审小组审核确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入库项目,最后镇(街道)财政局将入库项目反馈至相关单位作编制年度预算的参考。当然,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来促进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做法仅仅是一个试验性的开端,有待实践的考验。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现阶段在实践中有关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财政专项资金主要包括:适合企业、社会机构申请的创业孵化补贴、小微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招用补贴;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助、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补贴、高校毕业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租金补贴等,这些都可以在佛山市南海区各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申请。但这些财政专项资金都集中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或创业方面,而对于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财政预算资助项目十分少见,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职业指导人才队伍体系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衡量政府、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业绩大小的,不仅仅只是粗放式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而应该逐渐转移到就业质量、职业成长的轨道上来,这是未来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来促进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可以带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新一轮改革,这都是笔者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作者:李权光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李明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刘敏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

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就业指导 重要作用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辅导员应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一)辅导员的角色优势

辅导员作为学生大学四年的直接管理者,与学生易于沟通且关系密切,因此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使其更加系统规范、扎实有效的有利途径。高校辅导员由刚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在年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等方面和大学生比较接近。有的与所带学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专业背景,这就为拉近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提高就业指导效率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在工作中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把就业指导作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为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提供方向和理论基础;还可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分析学生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订科学的职业规划,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

二、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弊端

(一)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知识缺乏

目前由于高校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局限性,专业化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没有系统学习就业指导理论及方法。没有对辅导员就业工作的专题培训。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他们显得力不从心,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的辅导员过分渲染就业形势的严峻,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有的最多只是给毕业班学生举办一两次讲座,穷于应付,不能提供贴近市场实际的高水平指导。

(二)就业指导工作职责不够明确

当前大部分学校没有明确将指导学生就业纳入辅导员职责,没有制订科学的监督考核办法,也没有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许多辅导员凭着对学生的爱、关心在默默工作。但也有少部分辅导员因为缺少监督考核,对学生漠不关心,从而影响辅导员指导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三)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由于辅导员处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学校的每次活动都要通过辅导员传达落实,尤其是学生解困、欠费问题,心理问题、学校的安全稳定等都需要辅导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承担党团、行政、教学和科研等其他工作,每个辅导员都肩负着巨大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因此,辅导员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全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分散了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三、发挥就业工作中辅导员的指导作用

(一)加强辅导员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提升

辅导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容应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挑战,达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专家化,最终实现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辅导员的多重角色要求其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同时要具备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以便准确把握、正确分析、科学判断就业发展趋势,还要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

(二)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思想观念、就业心态等特点,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就业观教育,加强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从而调整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顺利就业。辅导员如果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就可以很好地把就业指导作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同时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为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柱。

(三)辅导员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

辅导员应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毕业生需求信息的实效性和利用率。此外,辅导员应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公共邮箱、飞信、QQ群等多方面的网络联系方式,做到及时、准确地向每个毕业生提供可靠、有效的就业信息。

(四)开展辅导员的就业指导

辅导员应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术运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配合就业指导课和专业课教学,对学生加以培训和提高。尤其在就业指导方面要更加细致、有针对性。如求职择业的程序,怎样准备笔试内容,甚至在仪表包装、言谈举止等细节的技巧方面,辅导员都要给予毕业生具体的指导和培训。对于考研学生、考公务员群体,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为他们的考试、复试创造条件。

(五)明确就业心理指导的核心地位

对于辅导员来讲,都要耐心地跟学生进行思想沟通,让一些对择业、就业感觉迷茫和遥远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清醒起来,为自己的大学生涯构建规划,确定目标。实践也证明,成功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人生定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养成独立、自信、自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是学生今后择业、就业是否顺利的关键。

(六)加强就业指导中的素质教育

辅导员不要完成上级要求的就业指标而对毕业生的择业进行负面影响。例如,加强就业诚信教育,不要以完成就业率为目的,致使毕业生随意签约,再“骑马找马”任意毁约,这是一种对毕业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为其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蒙羞,而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发展,不能因一时的业绩而造成今后更大的就业损失。

参考文献

[1]靳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指导作用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范文3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1~25题,共25道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职业道德规范是管理者为了减少矛盾设置的主观性要求

(B)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是从业人员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C)职业道德与经济效益之间没有内在关联性

(D)职业道德是对职工的普遍要求,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2、关于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社会公德的建设方式决定了职业道德的建设方式

(B)职业道德只在职业范围内起作用,在社会公德领域不适用

(C)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之间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D)社会公德的任何变化,必然引起职业道德的相应变化

3、对于集体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坚持集体利益至上,一切以集体利益为转移

(B)在集体认为必要的情况下,牺牲个人利益应是无条件的

(C)集体有责任帮助个人实现个人利益

(D)把员工的思想、行动集中起来是集体主义的核心要求

4、“审慎“作为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之一,其本质要求是( )。

(A)选择最佳手段以达到职责最优结果,努力规避风险

(B)小心谨慎地处理每一件事情,说话办事要三思而后行

(C)对所做工作要仔细审查和研究,以免做出错误判断

(D)“审慎“就是要求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另一方面要敢闯敢干

5、关于职业化管理,正确的说法是( )。

(A)职业化管理是倡导并要求从一而终的职业生涯状态的管理模式

(B)职业化管理日益趋向宏观管理,不再像以往那样强调过程管理

(C)职业化管理是根据从业人员各自的聪明才智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D)职业化管理不是靠直觉和灵活应变,而是靠职业道德、制度和标准

6、诚信的特征是( )。

(A)社会性、强制性、自觉性、智慧性 (B)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

(C)人本性、资质性、历史性、公约性 (D)通识性、规范性、普遍性、止损性

7、关于“节约”,正确的看法是( )。

(A)节约的根本要求是节用有度

(B)节约是一种主观判定,所以个人节约完全取决于个人如何认识

(C)节约只是对物质资源节省(D)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导致节约与否因人而异

8、奉献的特征是( )。

(A)非强制性及社会性、倡导性  (B)非利己性及随意性、条件性

(C)非明确性及自主性、人本性  (D)非功利性及普遍性、可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所具有的作用是( )。

(A)统领作用 (B)决定作用 (C)沮滞作用 (D)促进作用

10、从业人员需要树立的正确义利观是( )。

(A)先利后义 (B)见利思义 (C)非利不为 (D)义然后取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

(A)指导思想

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 职业道德 问题 建议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一是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判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要求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和安心本职岗位,并为做好本职工作锲而不舍,尽职尽责。二是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精髓。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操守中讲信用,保守秘密,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三是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是和内在要求,是会计职业声誉的“试金石”,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沾、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四是客观公正,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要求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依法办事,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五是坚持准则,会计人员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法律准则,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六是提高技能,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持续提高会计职业技能,以达到和维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活动。七是参与管理,对会计工作来讲,参与管理就是要求会计人员积极主动地向单位领导反映本单位的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参与市场调研和预测,参与决策方案的制订和选择,参与决策的执行、检查和监督,为经营者的管理和决策活动,当好助手和参谋。八是强化服务。就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归宿。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

二、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会计职业环境缺失。《会计法》和《会计行政法规》规定了会计人员在职业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一旦触犯了法律必将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法律无法规范到会计职业的所有行为,某些行为并没有违反法律但却不符合道德标准,这就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来进行约束。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法律起到了一个补充的作用,属于非强制性的,主要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的。当下,不少会计人员选择会计职业不一定都是基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对本职工作缺乏一腔热情,没有勤学苦干的精神,没有脚踏实地的本分。另外,外界对于会计工作认为干会计很清闲,无非就是记记账,算算账,报报表,都是一些琐碎的日常工作。没有什么职业道德需要遵守,保证钱没差就行了。就是这种大环境的缺失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在核算上和监督上没能很好地运用法律赋予自己的武器。

(2)会计人员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在当下,全国的会计人员队伍接近千万,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仅占18%左右,大部分现有人员职称水平低,年龄结构大,学历较低,业务水平一般。他们缺乏过硬的理论知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只懂得应付了事,照猫画虎,对会计准则、会计法律法规不了解,对随时变化的新要求不掌握,专业业务技能较差,专业胜任能力较弱。一些中小企业,企业的会计人员都是企业管理者的亲戚,很多都不是会计专业科班出身,根本不懂得会计理论知识,在工作当中核算不符合规定,造成企业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的现象。从而引起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这些都极大地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3)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乏力。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缺乏内部控制意识,认为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没有客观公正的分析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就没有重视起来,而会计职业道德是存在于人们意识和信念之中的,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忽视,对会计工作肯定马马虎虎,没有道德的约束,职业风险就会增加。其次,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内控制度或者即使有内控制度也没有严格地执行,所以造成会计核算环节不能够科学分工、职责分明,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对会计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的遵守进行约束,让他们有懈怠心理、不爱岗敬业,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客观公正、诚实守信。

三、关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1)净化会计职业环境。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开展有效地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让会计从业人员从思想上重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有关新闻媒体可以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之风,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社会环境。其次,有关部门和机构要结合本系统,本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职业道德建设步骤、内容、流程、在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内部开展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与培训,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最后,单位负责人应该负责抓好本单位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任用上,检查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选取职业道德良好、业务素质高、无不良纪录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要求会计人员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

(2)提高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思想认识水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将外在的规范转化为职业人员内在的品德修养,将职业观念灌输到会计人员的头脑中,使其在职业过程中形成正面地、积极地思想意识观念,从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教育分为自我教育和接受教育两种方式。通过学习有关新的法律、法规,学习业务知识技能,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防范意识。首先,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只有提高对所从事职业的社会道德价值的认知,才能培养职业道德修养。包括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深入地贯彻执行。从而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其次,培养高尚地会计职业道德情感。会计人员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在处理职业活动中的各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时就会产生一定的职业情感。缺乏高尚地职业道德情感就不可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最后,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包括道德意识方面的修养,也包括道德行为方面的修养。会计人员在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下所采取的职业行为渐渐会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从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3)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约定机制。首先,企业应该组织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从上至下严格来执行贯彻,这样既可以保证会计日常工作层层管理,时时制约,又能约束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保证会计核算真实,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其次,财政部门应该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有些单位或者重点单位内控制度进行检查监督,以行政手段对单位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法律层面进行严格要求。最后,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力量。除了依靠政府等有关行政机构外,行业自律组织对整个会计职业的会计行为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也是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各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对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在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与惩戒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本溪冶炼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法律职业化;法律职业道德;教育

一、法律职业化的解析

所谓法律职业化,真实含义就是“法专家”的形成和组织化。法律职业化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可以说是近现代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法律职业化是个热门话题。在大学教育中,开设了法律专业硕士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像法律人那样思考“的能力而且更加重视法律硕士专业学生的司法考试的通过情况。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我国法律职业化行进过程存在着一些阻力,影响着我国的法律职业化进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们的“厌讼”情绪。从历史上看,我国是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以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受这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在发生权利纠纷的时候更多的是采取私力救济,觉得上法院去告状丢人,找律师打官司麻烦。

二是我国目前司法权威缺失。所谓的司法权威,在社会现实中进一步体现为法院的权威,包括审判权的排他性;诉讼程序的终局性;判决结果的强制性;司法裁判的公正性。

二、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

如果说社会文化是朝夕之间不可改变的,中国社会“厌讼”情节阻碍了法律职业化的前进,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发展,一个更加理性的市民社会必然形成和出现,那么人们对法律职业必然更加需求和尊重。那么对于阻碍中国法律职业获得崇高地位的另一个因素,司法权威的缺失,却是我们可以进行努力的方向。

我们知道,道德是一种关于是非、善恶的判断,是一种诉诸于人的良知和内心确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东西;道德实践包括道德教育则是一种求于内(道德认同)达于外(道德行为)的活动。可见道德更多的是依靠行为人自己约束。对法律职业而言,要想实现法治理念,获得尊重受到重视就需要法律职业者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如果不能揭示法律职业特性与法律职业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法律从业者从内心感受到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那么法律从业者很难在行为中体现出道德自觉。

如果说我们对一个理想的法律职业的品质已经达成共识的化,那么法律职业道德的对于法律职业的重要性则很容易论证。一个理想的法律职业应该具备一下四种品质:1.掌握专门的法律知识和技能;2.致力与社会福祉;3.实行自我管理;4.享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可以看出,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的理想追求紧密相连,体现在:1.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知识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2.法律职业道德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3.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实现自我管理的一个基本途径。4.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享有社会地位的有效保障。

三、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建议

当我们对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之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也显而易见了。而实践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我国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从实事政策的需要、从社会整体道德建设的角度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而这种论述容易造成学习者的反感。2.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3.在我国的法律职业教育中,教学方法很单一。4.法律职业道德学科的定位不明确。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谈一些个人的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转化视角,多从内在视角论述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职业者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更加深刻,更加可以从内心认识到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所以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的概念和原则外,更多侧重让学生内在感知这种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只有让学生放下排斥与敷衍的心理,自觉意识到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才能让法律职业道德的光辉照进他们的胸膛。

其次,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领域的师资力量的储备与教学方法的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对目前的教学目标做些改变,比如增加法律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的课时;改变这门课的性质,从选修课改成必修课;选择相关专业领域的老师进行授课等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对法律职业道德理论这门课准确定位。不要对它期望过高,它不是塑造“道德人”的课程,如果是的话,那么问题好解决的多,让每一个将来准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都来学一遍这门课。现实告诉我们一定不是这样的。那么这门课的重点是什么呢?一句化,它在于促进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而这一认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职业道德的特性及其与法律职业的关系;二是对法律职业道德本身的认知。而后者应该特别强调道德认知的一般规律在法律职业道德领域的运用。

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范文6

一、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义务性

检察官职业是法律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官职业道德同样具有法律共同体的一般特点,即“它是对司法本身规则的总结,是一种应用伦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性思考,并内化为一套可操作的准则。”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法律技术性或义务性特点,要求这种道德必须被忠实的遵守而且还符合检察职责行为。检察官的义务性道德规范需要与检察官的地位职责相一致,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法律公正和法定主义义务。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对检察机关的定位,检察官履行两种权力,法律监督权和追诉犯罪的检察权。两种权力的行使均以法律正义为目标,公正当属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另外,正义价值的实现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实现,这要求检察官职业道德必须以行为的合法性为首要义务。二、检察官独立和客观主义义务。法律监督权担负着,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监督权的实现,必须以检察机关的超然地位为前提,因而独立性价值成了检察官履行职责的基本姿态,而如何保持检察官的独立地位,这要求检察官职业道德必须以客观义务为基本的行为要求。三、检察官形象和行为谨慎义务。检察官肩负犯罪追诉权的责任,该职责直接关系到公民基本的人身权利。

二、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公正性

检察官作为法律的守护者,法律正义是检察官职业的意义所在。正义使“每个人获得应得的人类精神取向”,“保护公民的生存利”检察官的人生意义在于其必须以正义之名,使公民利益不受犯罪和国家专断行为侵害,“力求真实与正义,显露他的狂热将减损他的效用和威信,只有公正合宜的刑罚才符合国家的利益”。合法性义务要求检察官在追诉犯罪中,心中充满正义,着眼于实体法的立法精神,严格遵守诉讼法中相关的证据规则,遵守程序性规定,以此实现刑罚的公正;在法律监督中,依照法律对公安机关、审判机关相关主体的职权行为进行合法性监督,就违法行为作出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合法性义务是检察官必须遵守的基本义务。我国《基本准则》中关于合法性义务,第十七条规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第十九规定,树立程序意识,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举,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三、检察官职业道德的社会性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检察官作为司法活动主要参加者,独立行使检察权是宪法规定的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一个根本原则。检察官独立要求检察官职业行为中必须履行客观、真实的法定职责,既客观主义义务。客观主义义务要求检察官在职权活动中,严格依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客观公正地作出处理意见。检察官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务人员,代表社会和公共利益,在法律规定了对违法者刑事制裁时,确保法律的执行,同时考虑个人之权利和刑事司法之必需的有效性。在此,检察官称之为“站着的法官”,因为其职责的特殊性,检察官具有崇高的形象地位。崇高的地位来源于高尚的道德要求,所以检察官职业道德较一般人的道德具有更高的水准。在此,公众对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相较于政府机关人员也具有更高的期待。因此,检察官职业形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机关公正性的信赖认同。为维护好检察官形象,检察官应当在其职务履行过程中坚持谨慎义务。

四、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法律性

检察官以法律为信仰,其体现出的忠诚及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坚持法律信仰,要求尊重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安排,检察官通过对法律实施,行为规制,追诉有罪的人受到法律的惩处,无罪的人受到法律的保护。二、相信法律应当是、可能是并且正是公平与正义的规则,确信法律其终极的意义是社会公正的实现,其背后的立法目的均是社会和公众利益。检察官在个案处理过程中,对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定要追问法律的背后的权益,铭记刑罚适用的目的。三、内心确信法律规则程序是厘定与描述事实的最佳途径,检察官在刑事犯罪追诉和法律监督中,坚信法律程序是不可或缺地实现公正的保障。四、法律的遵守是检察官生活的一种方式,无论生活或工作,均需以法律的视角,正视自身行为和结果之间的法律因果关系。法律的信仰要求检察官心中要充满正义和善良,以天理人情审视俗世的规则。

五、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实践性

践行检察官职业道德,检察官要对自身职业怀有“固定的感情”,既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又是一种责任的担当。这种自觉的道德实践,需要检察官个体和检察机关双方共同的作用予以实现,检察官个体内心需确立法律为信仰的志向伦理和行为责任承担的责任伦理作为道德践行的内在驱动,检察机关则要加快检察官职业化进程作为道德践行的外在驱动。道德实践受道德目的的支配, 同时还受道德意识的直接影响。在道德意识的作用下, 人们所采取的有利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是个人基于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某种自觉态度而自主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