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的认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的认知范文1
关键词: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57-02
面对当前种种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笔者拟从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模式、职业道德素养教学、职业道德素养综合评估等三方面着手,研究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培养体系,探索“职业人”的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施途径。
协调校内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奏效。
发挥职业道德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改进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它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就业和创业指导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和音、体、美等项目的竞赛活动,通过比赛集训备战活动,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意志。
利用认知实训和顶岗实习环节,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的教育,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根据学校实习、实训要求和标准,对于参加认知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加强对职业道德养成内容的考核,对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和责任追究。
把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和共性规范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校要加强职业道德研究,根据专业特点归纳职业道德共性和个性伦理规范,把敬业、诚信、公道、纪律、节约、合作、奉献等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纳入实践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现代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和行业,了解未来的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班主任(辅导员)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者要成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楷模 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班主任(辅导员)的敬业奉献将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职业道德养成影响深远。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
发挥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的作用 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团校和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地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利用校园文化的耳濡目染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营造家庭与社会的育人环境 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德育大纲,改进家庭教育方法。要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职业道德的认知范文2
关键词: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其在物业的管理、服务、经营活动中所应当秉承和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物业管理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对物业管理职业活动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概括与集中反映。[1]物业管理作为市场经济下的新兴服务行业,虽然已通过颁布相关法律和制订服务质量标准来保证为业主服务的质量,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尽快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不仅成为治理目前物业管理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而且对于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物管公司服务品质,规范物业管理行业行为,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素质
人才资源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物业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而且关系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行业的整体形象。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自“转制、转岗、转业”人员或外来剩余劳动力,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缺失,素质普遍不高,存在自身要求不严格、责任心不强、服务奉献意识薄弱、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等问题。加之我国长期以来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对人才的道德培育与人格塑造,缺乏对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与指导,导致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操守普遍低下。行业的年轻性、队伍的不成熟,对处于高速发展期的物业管理行业来说,已经成为制约行业服务水平迅速提高的瓶颈。
(二)有利于提升物业管理公司服务品质,加速行业发展
物业管理服务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可以概括为“五大管理”、“三大服务”和“两个社区”。“五大管理”,即房屋及维修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绿化管理、保安消防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三大服务”,即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两个社区”,即社区服务、社区文化。[2]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起步较晚,统一完善的行业服务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尚未建立,物业管理企业普遍缺乏可以量化与有效运作的管理服务依据。一些物业管理企业既没有建章立制,统一制订员工服务标准与行为规范,而且也未开展长期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物业管理服务理念不明、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如何将优质服务从口号落实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物业管理公司服务品质,不仅关系物业管理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将关系整个行业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秩序井然、祥和温馨的社会环境。作为物业管理服务对象的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也是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托。一直以来,物业管理企业就发挥着维护社区稳定、提高居民居住质量、协调各方利益的社会作用。目前,我国正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事关业主生活品质的行业,加速物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既有利于加强物业管理行业的自身发展,更好地为业主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内涵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根据物业管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注重突出行业特点与企业实际,既要符合行业普遍认可的职业道德要求,又要结合企业实际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专业求精
这是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它要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提升广大业主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社会和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热爱本职工作,尊重岗位职责,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努力为业主创造一个优美整洁、文明安全、舒适方便的生产生活环境。专业求精就是要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是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履职担责的基本保证。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要通过自身学习与实践,具备在物业管理职业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处理突况与复杂问题的综合应变能力。
(二)积极主动,诚信服务
这是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内容。作为业主的“贴心管家”,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在工作上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业主至上”等服务观念,积极主动地为业主排忧解难。“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之本,是人际关系友善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形成物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是尊重业主、爱护业主、与业主和睦相处的重要法则。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要在日常管理与服务中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努力赢得业主的信任,更好地为业主服务。
(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这是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内容。遵纪守法是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物业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包括环境卫生与绿化管理、消防安全与秩序维护、房屋与工程设备维修管理、文体娱乐与生活服务、公众代办与商业服务等各个方面。因此,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我国和地方物业管理方针、政策以及各种法律法规与制度,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工作程序、操作规程办事,确保在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正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杜绝、失职、渎职等行为,努力做到条款使用清晰、方法运用恰当,切实维护和保障业主的利益。
(四)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物业管理服务内容众多,涉及业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都需要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提供周密管理和热情服务。这就要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不仅要为本部门的员工着想,而且也要为相关岗位的同事着想。在日常管理服务活动中,部门之间、同事之间要搞好团结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不推诿、不扯皮、顾全大局,时刻把满足业主利益与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多为业主办实事、办好事。
(五)客观公正,办事公道
这是社会、人民对任何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物业管理工作者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其本质特征体现为真实性和合理性。因此,对日常物业管理服务的处理必须坚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原则,这既是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又是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个人修养与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业主的“贴心管家”,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客观公正地行使岗位职权,自觉加强道德素质和职业修养学习,在服务管理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情、合理、合法,努力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六)文明礼貌,热情友善
礼貌待人是物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之一,充分体现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对业主的尊重与友善。服务质量是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命线,物业管理公司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作为优质服务的外在体现,文明礼貌不仅反映员工文明程度和服务质量的高低,而且体现公司的精神面貌与服务形象。物业管理服务涉及业主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业主产生影响,是员工服务质量与企业管理水平能否被业主所接受和认可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2]因此,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态度亲和、服务热情,时刻以业主的需求和利益为首要考虑因素,努力为业主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加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善、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加快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从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来看,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应面向职业、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从职业准备阶段、职业熟悉阶段和职业巩固阶段入手着力实施。
(一)职业准备阶段
目前,职业准备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由各高校承担。各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应从学生须具备的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出发,从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在课程设置当中安排相应课程,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在此职业道德形成阶段,要特别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1.学习专业思想,了解物业管理行业及从业基本要求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维护物业、服务业主、经营项目等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物业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3]针对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应注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思想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同时可以聘请物业管理行业专家举办专业讲座,或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见习,通过与行业接轨、产学结合的途径,渗入行业对于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和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明确物业管理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专门课程,了解职业道德基本内容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关于道德精神和职业精神教学内容的学习,结合物业管理行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认识作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和认识自己,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培养他们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的职业道德情感,磨炼他们的职业道德意志,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3.学习物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熟悉物业管理行业从业的主要工作内容物业管理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服务行业,涉及房屋及其设备、设施的保养维护、环卫保洁、交通绿化、治安秩序、文体娱乐等综合管理和服务,服务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在专业素质培养方面要更多地注意学生服务心理、服务技能和服务素养的培养。在房地产开发、建筑、管理学、公共关系、财务会计、心理学、计算机、消防和治安管理、物业管理法规等专业课程的安排和内容选择上,要注意突出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把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并重的专业特色。
(二)职业熟悉阶段
针对刚进入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根据物业服务企业各个职业岗位的特点和需要,结合员工自身特点实施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职业道德教育:1.学习并熟悉公司基本规范物业管理公司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是企业加强劳动纪律,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企业专业形象和良好社会声誉的基本保证,内容涉及物业企业员工应具备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作为刚进入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学习公司的基本规范,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相关要求,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保持物业管理公司的良好形象。2.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相对于一纸合同所带来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才是稳固双方关系最有效的“心理契约”。物业管理公司首先要积极构建完善、高效的人才管理和发展体系吸引、激励、培养和保留优秀人才。其次要善于通过各种场合,向新员工宣传公司理念、公司目标、公司价值,帮助员工了解公司,认识公司,增强对公司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再次要提供新老员工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传帮带的作用使新员工顺利融入新集体,增强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3.组织开展职业道德讨论,利用有效载体进行职业道德宣传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是把物业管理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转化为每个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道德认识、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重要条件。[2]物业管理公司要积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对行业职业道德模范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对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先进模范及不文明现象等正反两方面现象开展讨论,营造浓烈的思想舆论氛围,积极发挥正面舆论宣传导向,阐释物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提高物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增强物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影响员工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改善员工的职业道德认知标准,改变员工的职业服务形象,帮助员工树立为业主全心全意服务的价值观。4.完善职业道德监督制约机制,提升管理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监督制约机制,是做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保证。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外部的监督机制和内部的制约机制,才能不断地深入开展和深化推进工作,才能更好地接受广大业主的检验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因此,在积极加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还应努力从外在的强制性方面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探索建立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追踪制度,使其自觉接受业主委员会、全体业主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职业巩固阶段
即强化阶段,要将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从对职业的情感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思维,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阶段。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强化职业道德建设:1.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业绩考评、薪酬福利、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物业管理公司要制订面向公司全体员工的统一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业绩考评、薪酬福利、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为员工搭建有序、宽松融洽的工作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工作环境和创新空间,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充分享有授权和决策权,不断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员工个人发展与公司整体发展的统一与和谐。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健康的、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只有成熟形态的企业文化才能衍生鲜明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才能够创造人性管理、融洽工作的软性空间。物业管理公司要通过创造布局合理、和谐温馨的物质环境文化、构建科学有序的制度文化、凝练积极高尚的精神文化来完善“以人为本”的物业管理文化,巩固从业人员敬业奉献、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热爱企业的职业思想,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王艳青,沙娟.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卡”、“尖”、“斌”[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7-49.
[2].浅析物业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J].甘肃农业,2006(5):180.
职业道德的认知范文3
关键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73-02
职业道德是每个行业从业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早在2001年9月,政府就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倡导社会各界都必须高度重视职业道德,认真履行本行业从业者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尽管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但遵守职业道德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知。会计从业人员同样需要遵守特定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履行职业道德。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忽视对职业道德的养成,既不注意职业道德的系统研究,也不注意职业道德的严格遵守,严重影响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形象。因此,需要全面了解目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合理解决。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从定义上来看,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最根本的道德准则。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遵守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从业者,更遑论优秀的会计从业者。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职业道德更表现为一种调整会计从业人员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关系的标准和依据,同时也是调整会计从业人员与社会、国家关系的重要标准。与其他职业相类似,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最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体现和发挥。有学者将会计职业道德概括为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六个方面。据此,我们可以将会计职业道德概括为敬业、守法、公正、透明、奉献、守信。
敬业就是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能够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不断学习会计最新理论知识,培养会计工作技能,同时能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决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并且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业绩。守法就是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熟知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既能够应用相关法律制度认真工作,也能够广泛宣传会计法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践行相关的法律制度,说话办事依法循章。公正就是会计人员能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各项工作任务,能够提供准确和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透明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既不篡改会计信息,也不编造和伪造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工作。奉献就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为工作依据,切实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守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守口如瓶,严格保密会计信息或机密,既不为谋取私利,也不向周围熟人提供信息,办事公道、说话真实、诚实守信。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虽然多数企业都深知会计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性,并且在企业会计人员培训中着重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然而一些会计人员忽视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懂得会计法规、不按照法律办事、不客观公正地处理会计业务,甚至忽视良好服务态度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的形象。
1.职业素质偏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地处理各项会计业务是会计人员首先坚持的基本准则,但是一些会计人员更多选择按照单位领导的意见办事,通过违法、违反纪律的方式和手段来处理相关业务。领导的意愿意志代替了工作实际要求,违反职业道德,违规业务操作的现象开始出现,由此导致企业经济损失也在所难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偏低所致。
2.职业道德滑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应该被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所遵守。但是,一些会计人员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伪造会计信息、编造会计资料、篡改会计内容,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带来了负向影响。也有一些会计人员禁锢于私欲之中,贪污公款、挪用单位资金,或者通过虚设账目、编造结算清单等方式,骗取或者侵吞单位资金,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职业水准下降。一些会计人员被企业领导所左右,按照企业领导意愿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篡改信息,为企业领导提供帮助。这些会计人员从中也得到好处和利益,进一步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腐败分子与会计人员相互勾结,共同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频见报端,究其根源,会计人员职业水准下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在宏观层面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在微观上损害了投资者和根本利益。信用是维系市场经济运行的有效条件,没有信用的市场经济很难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信用是立人之本,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核。没有信用的人难以立足,没有信用的会计人员难以得到认可。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不讲信用,随意编造和篡改会计信息,其所提供的信息就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就会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给市场经济的投资者带来损失。相关案例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也是近年来国家严打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根源所在。上述问题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会给企业投资者带来直接的损失和危害,有的企业也因此走向了衰退。不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都会导致相关主体的利益损失,造成人财务资源的浪费。为此,就需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三、解决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措施
职业道德的认知范文4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中学青年教师 职业道德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生力军,是主干力量,他们不仅代表着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方向,而且代表着一个民族教育事业的未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1],是一切学校德育的基本依据,也是对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的理论根源。“以人为本”,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又体现了新时期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既是教师职业要求,又是历史与时代的责任。加强中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事关中学基础教育发展、永葆学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是强化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之所在。
1.中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义务制教育的普及和人民教育观念的强化,中小学入学学生规模和比例大规模增加,中学教师队伍也在快速扩大。每年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走上讲坛,担负起中学教学管理任务。由此,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宁乡一中为例,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半数左右的比例,并且他们将成为中学教师队伍的主体。
1.1青年教师的特点。
1.1.1普遍学历较高,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强烈的上进心。青年教师朝气蓬勃,一般还保留着大学时代的理想和期望,希望自己有好的命运和前途,所以敢于接受挑战和竞争;青年教师绝大多数经过系统的高校教育,知识视野广阔,基本技能全面,特别在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代沟差异相对较小,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与学生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所有的这些优势都使他们与学生产生很好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1.2激情洋溢但不持久,缺乏生活阅历,难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教学技能处于成长阶段。青年教师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但在实际问题处理过程时总缺乏稳定性,办事虎头蛇尾,韧性不强,尽管得出一个很好的点子,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青年教师成长轨道相对单一,从学习的学校跳到工作的学校,社会阅历、心理体验等方面缺乏磨练,对学生涉及的生活与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认识。同时,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艰辛和历练,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工作情绪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这种喜怒哀乐、跌宕起伏的情绪给年轻教师处理学生思想问题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1.2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缺乏的表现。
1.2.1思想不稳定,敬业意识不强。现代科技进步成果的大众化,使得各种信息网络平台触手可及,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冲击和影响,使一些青年教师无所适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目标世俗化、功利化、物质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们过于看重名利和个人价值,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在顺境中成长的青年教师在享受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改革成果背后人们所经历的磨练和奉献,因此,他们往往把向社会索取、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视为当然;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动摇,淡化了自已对所从事职业的追求,表现为敬业精神不够,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漠视的态度,缺乏集体主义和敬业精神,缺乏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主体自觉性;很多青年教师没有师范院校教育的背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缺乏认知。而中学除了在岗前培训时对新进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外,很少再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部分青年教师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1.2.2师表欠缺,忽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吸引学生最大的魅力是其人格魅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学生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的合一,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做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2];中学青年教师有的师表意识淡薄,缺乏师德修养;有的沾染社会上不良习气,迟到早退,打牌赌博,随意停课等;有的对学生缺乏爱心,漠视学生的感受,对学生动辄训斥,语言粗俗,体罚等;有的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见解偏激,宣扬一些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完全相反的思想,并把个人的怨气加在其中带进课堂,这样一些不良行为便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1.2.3育人观念淡薄。部分青年教师没有体会到何为教育,强调教学任务本身远大于对学生人文的培养,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任务完成与否,只关心自己的福利待遇、进修旅游机会等,对学生缺少关心和爱;一部分教师只有在上课的时候与学生进行短暂的接触,从来没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对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睡觉、早恋等问题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由于平时交流少,对学生的思想动态、难点问题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这一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份本职工作,在教书育人上没能真正用心下功夫。
2.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分析
2.1精神追求与物质需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脱节。
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行为、伦理规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也引起了教育领域中利益关系的变化;在人们广泛认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下,人们已不再“君子耻言利”,追求金钱的主观意识明显增强;因而造成部分青年教师在价值取向上的迷茫和职业道德的失范,在为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强大而欢呼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逐渐淡化传统教师“不为名,不为利,甘当老黄牛”的高尚道德情操,成为“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的奴隶。调查数据显示,28%的青年教师最关心的是个人的经济收入,54.9%的青年教师最关心的是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只有27%的青年教师表示个人最关心的是学校的发展[3]。
2.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成家立业所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目前,在中学一线工作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大学出来不久,一毕业就上讲台,各个方面的技能都在学习与完善,往往处在急迫的成才心理下,在学历、职称、承担教学任务等方面普遍存大较大的压力;青年教师是主要处于30岁左右的社会群体,这时是人生最“忙碌”、最“艰苦”的时期,要谈对象、忙结婚、培育儿女、购置房屋等。因此,大量的物质需求与有限的工资待遇,其中还夹杂着不平等的游戏规则;这些实际问题影响困扰着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的负责;青年教师追求知识,喜欢幻想,把改革神圣化,期望通过一场变革使教育现状得到彻底改变,但现实的残酷让这些超越现实的理想都流于空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一部分青年教师情绪不稳定,发牢骚,从而引起道德观念的摇摆不定。
2.3青年教师心理未完全成熟,社会阅历浅,彷徨在独立于依附两种心态之间。
青年教师主要是由成各个高校毕业不久的,社会经历相对较少的优秀大学生组成,他们的教学技能、处事方法等都在逐渐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实际生活的直接体验和社会生活的磨练,心理素质欠佳,缺少对具体社会道德意识的思考体会,在处理问题时容易理想化,故善变是青年教师这个时期最大的心理特征;物质文化的极度发展和现代科技产品的普及,为青年教师展现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虽然他们尊重生命的主动权,渴望走自己的属于自己的路,但是各种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使涉世不深的他们又不得不求助于父辈,独立的意愿与现实使他们精神失落,难于真正塑造起完整的自我形象。
2.4中学思想政治滞后,学校管理,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中学教育改革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内容缺乏新意,改革过程缺乏保证。首先,在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育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依然是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很少;其次,在教师职业培训中,较多地注重业务技能素质和学历层次提高,忽略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的有效培训,仅有的几次教师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仍采用会议学习的形式进行,方法陈旧,即使是学习,也只是读读报纸和文件,根本涉及不到具体的思想问题,不会结合学科优势对青年教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最后,学校在师德建设导向上力度不够,比如在职称晋升、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只注重其学历、科研成果。这在无形中助长了青年教师重业务轻思想、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错位,使得教师的思想教育成为整个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薄弱环节,教师的思想行为缺乏道德规范管理,从而造成青年教师师德水准下降。
3.“以人为本”增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3.1以人为本,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坚定师德信念。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活动动机更重要更珍奇了。”动机是激起行为的直接原因,它代表着人内在的心理面貌和状态,是启动、维持和终止某一行为的能动的心理力量[4]。青年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对教育活动的自我成就感,因此,“以人为本”,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坚定师德信念,尽可能多地培养成熟度高的青年教师,既要高标准严要求,重使用重培养,又要关心、爱护、扶植、尊重他们,帮助解决其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矛盾。要让青年教师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利益的追求必须服从集体与社会整体利益,必须符合大众利益和社会利益,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者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5]。而奉献是青年教师个人成才的社会价值的实质和核心;这样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激励、开发和调动,而这也是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
3.2以人为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师德规范学习,建立健全的师德监督机制。
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过程,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愿望外,更加应该具有实现这个愿望的本领;青年教师的各项本领都在逐渐成长阶段,所以学校要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是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系统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愿意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同时,还要帮助青年教师掌握高中教学规律,拓宽教育视野,增强业务素质,从而提高读书育人的能力。要保证青年教师的精神境界,思想道德更加高尚,教育思想更加端正,执教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切实加强培训的同时,健全各种规则制度、建立师德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教学评估制度,教学监督制度,建立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力争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合适的考核标准与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导向,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定等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使每一个青年教师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除了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外,还要具有高尚的师德。
3.3以人为本,为青年教师创造宽松、和谐、温馨的外部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促使青年教师健康快速地成长,就学校而言,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青年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要在不影响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下,尊重他们的个性选择,承认并理解青年教师在心理素质、道德水准、工作能力、学业水平乃至个好等方面的差异性,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宽容他们的过失,欣赏他们的进步,为青年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并通过加快体制改革,形成一种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和分配制度,做到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待遇上落实。另外,部分青年教师师德困惑、师德失范,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有关。因此,应该利用一切宣传工具统一思想,通过典型模范教育、廉政教育,消除各种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对青年教师的冲击;要发挥社会集体的力量,通过社会、集体、个人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为青年教师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在充分感受关心和温暖的同时,将压力变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韩庆祥.解读“以人为本”[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04-27.
[2].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9-09.
[3]廖娟娟,王海健.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780-781.
职业道德的认知范文5
关键词:银校协同;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
1 引言
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理论教学与实务训练紧密联系,金融行业需要的人才也是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略显尴尬的是,不少高校学生抱怨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业务差别很大,而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又很难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在这一背景下,银校协同模式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转换学生培养模式、助推人才培养的一项成功举措。银校协同是将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即是由在校内获取理论知识和在银行获取技能经验有机结合的模式。职业道德的培养不能脱离职业环境,而银校协同模式正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职业环境,是对高校金融人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因此,深入研究银校协同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对促进高校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银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的新特点
2.1 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更具复杂性
依据教育学理论,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包含四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其中,主体指教育者;客体指受教育者;介体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环体指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银校协同模式的引入会导致以上四个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更具复杂性,如教育主体不仅是学校教师,还包括指导学生实践的银行培训人员,两者负责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也不一样,学生需要经历一定的适应期。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不只是在校学生的身份,同时兼具银行实习生的身份,不同身份对学生的要求和责任有较大差别。银校协同模式的教育环境既包括大学校园也包括各银行培训的分支机构,两者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迥然不同,银行工作的上下级关系、严格岗位制度,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影响,促进学生对适应环境和职业定位的思考。
2.2 教育载体更具多样性
银校协同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借助的载体变得更加广泛,既拓展了有形载体也增加了无形载体的范围。有形载体是指物质方面的因素,例如大学校园和银行的建筑设计,学习和工作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等;无形载体是指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例如所在学校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学科特色以及教风师德,还有银行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员工精神风貌,团队合作等。总之,师生关系和师徒关系、学习和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校园和银行的氛围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人格和心理影响。
2.3 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连续性和多维性
银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由校内延伸至校外,无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是在银行顶岗实训操作阶段,都可以切合时宜实施教育指导,因此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长期的。同时,银校协同的才培养模式更加扩展了有效的教育空间,不仅包括学校的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室,还包括银行的营业厅、办公室和实地调研场所,这样就形成了职业教育的立体式网络,所以在空间上是多维的、开放的,有助于取得综合整体的教育效果。
3 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的构建
3.1 目标机制。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需从学生成长和成才规律出发,依据职业特征和职业要求,将总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各个阶段目标,落实到校内教学和银行实训的各个环节。总目标是指导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观念、职业竞争意识和职业理想,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应我国银行业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并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同时,还要设定具体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以公共职业道德的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同时开展金融行业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该阶段的重点是对职业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第二阶段是以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内容为基础,同时开展个案教学进行职业道德场景模拟和分析,此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职业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进行培养;第三阶段是学生在银行顶岗实操,以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训指导为主的职业道德实践阶段,重点要落实在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
3.2 合力机制。首先是主体合力机制,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可以包括四个部分:校内政工干部(包括党团干部、专职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校内授课教师、大学生自身和银行实训指导师傅。以上四个主体在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构成合力机制,但每个主体在教育体系中所起作用是不同的,校内授课教师和银行指导师傅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力军,政工干部是依靠力量,大学生是自我教育力量。其次是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合力机制,可以包括课堂教学载体、文化载体、工作载体、活动载体以及传播媒介载体等多个方面。
3.3 保障机制。第一,制度保障。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制度化管理和程序化运作,双方要制定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考评制度,在教学、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明晰教育职责,确保职业道德教育机制正常运行,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更科学、更严谨;第二,队伍保障。银校双方要建设高素质的职业道德教育队伍。一方面,学校应当积极推动在校教师深入金融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调研,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银行应把优秀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兼职教师,负责在顶岗实训中对学生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第三,资金保障。银校协同模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需要相应的经费保证,银校双方应将职业道德教育的经费列入预算,以保证各项教育工作顺利推进,同时,银校双方要提供必要的设备与场所,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
3.4 激励机制。银校协同模式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银校双方应依据学生多元化的个人心理需求,采取适宜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激励机制能在学生由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银校双方应对职业道德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以学业评优、就业推荐、继续深造、奖学金、荣誉评奖等方面优先权,让学生获得应有的正向激励,反之,对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及时指正,帮助其反省和整改。
3.5 考评机制。银校双方要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化水平。银校协同模式下,学生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考评体系更加多元化,评价主体不仅是教师还有银行的指导师傅,工作小组,同班同学;评价方式包括笔试、答辩和顶岗实训中职业道德的表现情况;评价内容既有学校教学要求的道德准则也有银行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银校协同模式的职业道德考评机制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需要突出金融行业职业道德考评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总之,银校协同培养模式对传统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也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银校协同模式下,高校要结合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新特点,有效地进行相应改革,必须要遵循职业道德培养的趋势和心理规律,不断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机制,切实引导学生树立全新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职业道德情感,坚定和巩固职业道德意志,强化职业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吕岚.论工学结合环境下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J].河北企业,2015,(11):25-26.
[2]张纪元.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3):17-19.
[3]雷艳平.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0-21.
职业道德的认知范文6
关键词:4S学生自主管理;“道德链接”;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66-02
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直让德育工作者感到困惑的难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中职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认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是学校德育工作难以达标的主要根源,如何使学校德育教育从困境中走出?借鉴现代企业4S(即整理、清洁、素养、安全)管理模式,实行企业4S文化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开展4S学生自主管理实践活动,使企业文化及精神在学校提前灌输和教化中职学生,是中职学生实行自我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准、增强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将为中职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实现4S企业文化与学校常规管理的培养目标链接
企业4S教育内容包括整理(SEIR)、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四个项目,因这四个单词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字母“S”开头,故简称为“4S”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文化精髓,亦应该实现与学校常规管理的目标链接。
1.整理(SEIRI)。整理就是将学习、生活场所的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留下必要的,消除不必要的,并把整理后留下的必要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使物品一目了然。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从整理、整顿开始。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管理中要经常强调督促,教育学生教室里要将书本、文具物品分类摆放,卫生用具摆放整齐到位;宿舍里要做到被子一边叠、鞋子一条边、毛巾一条线、牙膏牙刷一边倒;实训场所要严格遵守操作要求,将材料和工具按固定位置摆放好。
2.清洁(SETKETSU)。清洁就是将学习和生活场所打扫干净,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环境明亮、干净,并持之以恒。同学们在学校学习,需要一个清洁卫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一所整洁、卫生的校园;一间干净、明亮的教室和宿舍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一个人对待环境的态度,能表明这个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层次。保护大环境要从保护每个人生活的小环境开始。
3.安全(SECURITY)。现在学生的安全意识很淡漠,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活动安全、生产安全等方面知识知之甚少,因此,要重视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是基础,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教育学生骑车、走路时要右行礼让,遵守交通规则;在校园和教室里不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奔跑、拥挤,避免发生踩踏事故;在宿舍里不要点蚊香和蜡烛,不要躺在床上抽香烟,避免发生火灾事故;在各专业实验室要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不随意触摸电源和开关,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要学会忍让,同学之间有矛盾,不能靠打架斗殴来解决问题,不要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等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4.素养(SHITSUKE)。职业素养就是指人在从事某一具体活动中所应具有的素质和修养。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范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以此来提升学生素养。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成才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以增长和提高有关职业素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知名企业,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的敬业意识,体会职业道德和规范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实现中职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链接
从“学校人”到“职业人”,既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角色转换,也是一次人生的跨越,对每个中职生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非常重要。中职生角色转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长导向向责任导向的转换。“学校人”是以学生身份接受教育、储备知识、培养能力的成长过程。“职业人”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完成社会职责,承担并履行职业责任的过程。因此,在学生时代,要把每一项活动、任务及过程都当做真正的职业活动来完成。
第二,个性导向向团队导向的转变。学校人际关系单纯,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在学习生活中要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进入社会,人际关系变得相对复杂,团队意识就成为职业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发挥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处理好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成功“职业人”的重要特征。
第三,思维导向向行为导向的转变。“学校人”的学校活动以思维为主,主要特点是“想”。“职业人”的职业活动以行为为主,主要特点是“做”。在学生时代要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尽快养成符合行业标准的行为习惯,以不允许出任何差错的态度来完成每一项任务。第四,智力导向向品德导向转变。“学校人”以学习为主,重视智力发展;“职业人”以职业为主,重视职业道德,即品质。所以,在学生时代不要重智轻德,在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做人”,以行业的规范和标准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在“做事”之中按行业要求“做人”。
三、实现道德教育链接要重视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社会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做准备。社会能力包括交往和沟通、合作、自我控制、推销自我、抗挫折、谈判、组织和执行等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