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工程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工程建设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生态为目标,坚持“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城乡联动、专群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民共建,全力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绿化水平的新提升,以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的新成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城乡统筹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绿化,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
(二)因地制宜原则。尊重不同区域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绿化模式、栽植品种、管护机制。
(三)重点突破原则。大力实施工程造林,用足用好上级政策,结合洪涝灾害发生特点,突出抓好生态脆弱水毁地带的生态恢复,以及盐碱地、新增通道等重点区域的绿化。
(四)科技支撑原则。紧紧依靠和坚持科技造林,严把工程科技关,确保造林质量。
(五)机制多样原则。坚持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并重,鼓励和支持灵活多样的造林机制,调动全社会造林积极性,推动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目标任务及建设标准
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任务65600亩,具体包括六项内容:
(一)沿河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滦河围埝和近岸沙荒地生态恢复为主,实施风沙源治理工程,任务3000亩。坚持乔、灌、草相结合,推广“林、果、油”立体栽培模式,树种以速生杨、柳树、杞柳、紫穗槐和梨、桃为主,油类以花生、大豆为主。
(二)近海防护林及基干防护林带建设工程。以姜各庄镇、汤家河镇、王滩镇、马头营镇、古河乡等沿海地区为主,实施近海防护林建设和在建滨海大道两侧绿化,任务5300亩。根据滨海大道建设工程进度,择机实施绿化。建设标准:滨海公路两侧沿海基干林带恢复和建设工程,按照外侧宽度50米、内侧宽度100米标准实施绿化。
(三)通道走廊绿化工程。一是精品路段、县乡公路绿化提升工程。加强林木的后期管护,做好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日常工作,提高绿化效果,确保绿化整体质量。特别是要抓好因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的乐港路绿化林木补植补造,打造花海绿廊。搞好青乐公路两侧绿化规划设计,以经济林树种为主,打造特色走廊。二是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各乡镇结合实际,对已有农田林网断带、成活率低的加强补植补造,抓好完善落实。推进田、林、路、渠全面绿化,依托中堡镇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打造高标准林网方块,按“一路两沟四行树”的模式,栽植3米×2米的林带,建设任务6700亩。
(四)宜居家园建设工程。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绿量不足、绿化标准不高的乡镇、村庄加大绿化力度,进行绿化美化。建设绿化示范村40个,推进村225个,折合面积10600亩,力争三年后,全县90%的乡村基本实现住户庭院绿化美化、街道绿树成行,村镇绿树环绕。村庄林木覆盖率:平原村达到30%以上,沿海村达到20%以上。同时结合“幸福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开展村镇公园绿化建设,为乡村居民提供可赏、可游、可娱乐的绿地环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建设标准:1、居住庭院绿化。从改善居住环境、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业等多方面入手,实施绿化美化。提倡利用攀缘植物实施垂直立体绿化,改造生活环境。2、村庄街道绿化。主副街道绿化、美化,要乔、灌、花、草相结合,体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原则,要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利用攀缘花草、藤蔓植物解决其间绿量不足的问题。3、村庄公园建设。以方便村民休闲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标准,建设村庄小型广场公园。发展旅游业的村庄,要以乡村旅游业为依托,建设特色乡村公园景点,开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公园建设水平。4、环村林建设。建设宽30米以上环村林带,村周围废弃地、沟旁坑岸全部实现植树绿化。绿化模式可采取林果间作型、乔灌花结合型、林草间作型。5、乡镇绿化。在乡镇所在地,围绕“完善城镇功能,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的目标,整体推进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的建设,创建园林化小城镇。乡镇所在地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建设有绿地休闲公园,单位和居住区庭院绿化良好,养护管理到位。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新建居住区绿地面积应占总用地面积的25%以上。
(五)经济林建设工程。抢抓建设果品强省、打造果品强市的机遇,增林扩果,林果并重,全县建设任务15000亩。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发展苹果、梨、葡萄、桃等产业种植,以王滩镇、阎各庄镇、汤家河镇、新寨镇等乡镇为主,建设一批精品果示范园区和基地,进一步打响果业品牌。在姜各庄区域重点打造万亩果树栽植示范基地。
(六)湿地植被保护与修复工程。湿地主要包括沿海湿地、滦河故道等。推动滦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滦河河套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省级湿地保护区。湿地植被保护与修复工程总任务为25000亩,努力恢复和保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搭建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平台。
四、时间安排
绿色生态工程建设整体用三年时间完成,每年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准备发动阶段。各级、各部门根据各自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全面做好宣传发动和当年秋冬季至来年春季造林绿化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集中绿化阶段。集中组织开展两次造林绿化攻坚战,即当年秋冬季造林绿化攻坚战和来年春季造林绿化攻坚战,确保圆满完成当年造林任务。
(三)检查验收阶段。对当年所有绿化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惩。份,组织开展对全县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的全面验收,评比打分,通报检查验收结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绿色生态工程建设是县委、县政府落实全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要求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各级、各部门必须把绿色生态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造林机制,不断推进造林绿化向纵深发展。县成立绿色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局。继续落实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路段的工作机制。林业主管部门派驻干部包乡镇,负责绿化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作为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单位,也要成立领导机构,按照各自分工,精心谋划,缜密实施,任务到人,一抓到底,保证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二)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的宣传力度,切实把绿化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适时组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的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要不断丰富义务植树的内容和形式,广泛发动各界建设“党员林”、“公仆林”、“书记林”、“镇长林”、“青年林”、“八一林”、“巾帼林”、“红领巾林”等公益林带,激发全社会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的热情。
(三)科学规划,保证效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本单位的《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对确定的重点造林工程,本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聘请高资质的设计单位高标准、大手笔搞好规划设计。要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科学选择主要造林树种和混交树种,提高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四)工程造林,规范运作。绿色生态工程建设是巩固绿化攻坚和绿色家园创建成果的新举措,要进一步严格造林质量,提高绿化水平。继续坚持工程造林,特别是滦河和二滦河护堤绿化、滨海大道通道绿化,严格按照规范组织实施。确因条件限制无法实施工程造林的,要积极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鼓励企业、大户、个人投身林业建设。不能采取简单的宣传发动、群众自发栽植的方法,以确保绿化质量。
生态工程建设范文2
把握“生态园林”建设主题,突出生态功能定位三峡工程建设对坝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大多数在采取对策和措施后可以大大减免或修复生态环境。如三峡坝区“秋意园”(绿化面积近38万m2)生态园林建设避免了按城市公园或游园的模式来设计,把生态功能放在首位,以“生态园林”为模式,以“大写意”为表现手法,营造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广泛采用乔、灌、藤本及地被植物各自不同的生态效益和观赏效益,避免单一、简单的组合,在有限的园区内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体现植物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建设造成的高砼体墙面与高边坡面等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发展垂直绿化,突出生态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在适宜地段应多营造乔木混交林和乔、灌、草混交复层林,增加乔、灌木层绿化量,改善植物空间结构,向立体空间要绿量和效益。尽量避免地形改造,减少客土更换三峡坝区地表土壤为花岗岩风化砂,不保墒、不保肥,欲种植物需客土更换改良,从其他山地和农田取土更换,如此辽阔的区域,不仅会再次造成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对机械、人力、财力的浪费也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工程设计伊始即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尽量保持和利用原有地貌特征。“截流纪念园”(绿化面积近10万m2)、“秋意园”位于大坝左右岸厂前区,是坝区的视觉焦点,园林建设场地都是原水利建设施工工地,场地平整是园林工程设计难度最大的阶段,也是能否形成整体自然效果的关键。如“秋意园”在场地竖向设计中,场地平整的重点是115平台纵向石质场地长度达百余米,与相邻场地的落差达12m;苏覃路“废石料谷”以及与之相邻的115平台向原青云公司所在地过渡的坡地地形处理。为了使整个场地与生态园林建设相匹配,在设计中反复调整竖向设计,变苏覃路为“生态谷”的设计理念,在几块落差较大的地形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形成平缓顺畅、排水良好的坡面衔接过渡,较好地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场地的自然化处理,大大减弱了工程建设留下的人工痕迹,营造自然、亲切的地形起伏,形成生态园林建设的整体自然效果,使得坝区环境趋于和谐。又如“截流纪念园”将原坑洼地建成生态水池,形成以缓坡绿地与生态水池相结合的自然生态景观,突起部分修建成小山丘,将大江截流所用剩余四面锥体放置小山丘四周,形成四面体山,避免了地形改造,也减少了客土更换,既节约资源,体现循环发展建园,又平添一处风光秀丽、凸显水电生态风景园林的特色山水景观。
利用乡土树种,营造独特植物生态景观园林植物乡土化是节约型园林的生态学基础。乡土植物适应性强,种植易成活,养护管理容易,造价相对低廉,还可突显地区特色。三峡库区已知种子植物55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达54种,有足够条件营造独具特色与艺术个性的三峡坝区“生态示范基地”。如三峡坝区的行道树和分车带上的植物景观都是就地取材,且一路一景,各呈风采。对库区淹没带下的珍稀濒危植物在蓄水前进行保护性抢救。如2004年实施的“三峡坝区古大树保护移植工程”,在“截流纪念园”、“秋意园”共移植古大树22科38种,152株,其中常绿乔木70株、落叶乔木82株。这些树龄普遍在80~100年间的古大树如今已全部得以存活,在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同时,也丰富了植物品种,实现了生态园林建设对植物多样性的要求。现今,游者还没进入“截流纪念园”,就被园区大门前2棵胸径达2.2m的古大树——黄桷树所吸引和“震撼”,游者纷纷在其前驻足拍照留影,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见证三峡工程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的库区珍稀古大树,无疑会成为观光游客们喜爱的另一个亮点,这都将大大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见附图)。附图截流纪念园大门的大树植物景观,减少人工雕琢痕迹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在植物配置中,应掌握各自不同的色相与季相变化,各种植物混合搭配成乔、灌、地被的不同层次的混交林,将树木、花草、地被植物的自然风姿巧妙的组合在一起,达到不是自然胜似自然的目的,尽力避免弄巧成拙的人工雕琢痕迹。如“秋意园”即是用金色来蕴涵秋天的丰收与喜悦,通过高大乔木、色叶灌木和野花组合的植物层次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配置营造自然生态景观,尤其是对野生花境的建植,具有独到之处,抛弃矫揉造作的园林趣味,形成植物季相变化分明、自然质朴、具山林野趣的生态园林景观。“截流纪念园”在植物布局上注重乔灌花草结合、疏密结合、落叶与常绿结合、色叶与基调植物结合。在区域性植物为主的原则下,园区周边布置密林大树,特别是两端为密林大树群,构造出纪念园植物主体空间。中间为疏林、花灌木,以留出足够的空间给游客,同时紧密融合园内景点,地被花灌植物大方成片布置。四面体山是地被花灌布置的重点,通过地被花灌及少量乔木的布置,营造出一种突出四面体山的疏林景观,体现出简洁明快与现代风格。植物色彩通过落叶乔木与大灌木的色彩变化,体现植物季相变化;片植的色叶花灌木,在体现春的清新、夏的馥郁、秋的绚灿、冬的萧肃中,使园区与长江、大坝在自然中融合。利用节水措施,减少养护消耗节约用水、减少消耗应从植物品种选择、配置、绿地灌溉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坝区园林建设在节水措施方面,(1)尽量选择耐干旱植物种类,如宿根植物、球根植物、深根性植物、针叶植物等,这些植物成活后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低。(2)采用先进的微灌节水技术,如喷灌、微喷、滴灌等,以节约用水减少浪费。(3)根据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植物,选择不同的浇水作业方式。(4)严格控制园林绿地硬质地面铺装,必须铺装的如园林小道等亦选择透气、透水性的环保型铺装材料,如在“截流纪念园”等园林工程建设中,石板嵌草、植草格、透水性地砖、透水性生态砂石路等生态化园路都有广泛的应用,且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
科学规划设计,精心养护和管理。生态园林应以便于养护和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园林建设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除园林建设工程施工结束后的精心养护和管理,在园林建设的设计施工阶段就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和规范施工。如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应用“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这个最基本的生态原理,园林结构相对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系统越稳定,稳定的园林系统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要注重以乡土树种为主,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尽量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为后期的养护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从传统园林发展到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总趋势,三峡坝区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实践表明,要突出“青山、绿水、银色大坝”的生态景观主题。在园林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应将园林环境效益放在园林综合效益的首位,这是建设好生态园林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但营造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本文作者:王平辉王作明张萌工作单位:湖北省宜昌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生态工程建设范文3
1.1林业生态工程投入不足
做好任何一种社会公益性的事业,都离不开资金上的支持。特别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工程建设就会陷入困境。基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涉及较广,并承担着治理水土流失、防沙固沙,以及动植物资源保护与保护农田牧场等方面较重的任务。所以,各地相关部门及政府,要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实施专项资金制度,专款专用。
1.2林业生态工程监管水平低、监管模式滞后
一些地区,虽有相应的监管机构,但管理水平不高。有些地区仍沿用以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显示并存在着政策、技术标准,以及管理措施多变的一些问题。其管理人员大多缺乏林业专业技术,经济管理经验更是不足。
1.3林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由于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一些行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润,而对现有的林地乱砍乱伐,非法获取建筑基地;还有部分企业为了市场的需求,对林地资源毫无限制地开发利用等。这种种行为,最终会导致生态林业环境日益恶化的不良后果。
1.4法律法规不健全且执法不严
在我国对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尽管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随着林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和对木材需求的加大,现有的法规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管理的需求。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时效性的缺乏,造成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部分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等,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5林业生态建设意识薄弱
由于森林资源不断的被开发,使我国的森林规模减少,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此外,人们对生态意识的认识不够,造成林业工程出现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若生态环境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正确的认识,无疑会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产生影响与制约。
2加强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对策
2.1做好林业各项工作的规划及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要做好造林各项规划与编制,体现宏观性与战略性;要抓好法制建设,保护森林;要搞好检查、验收、监督保证人工林质量;抓好典型示范,推广经验;抓好信息工作,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对目前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稳妥地解决,以促进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
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要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扩宽资金来源。1)加强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资金投入,并积极调动企业事业单位与社会大众个人的闲置资金,多渠道的资金收集对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很有必要。2)国家的相关服务部门要为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提供福利,利用信贷政策的推出以及税收政策的实行,来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充足。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尤其是大规模的生态工程,金融部门要给予资金补助支持与贷款优化政策。3)林业部门要加强公益林的发展力度,提高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使更多的社会稳定资金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
2.3完善法律法规,使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逐渐规范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使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以满足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要把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成效纳入领导的工作业绩考核中,对影响与阻碍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开展的相关领导,要给予处罚;对那些工作有方且能力强的人员,则给予肯定或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发其热情。另外,对于各级林业工程建设机构与单位,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并以此来约束相关人员的思想及行为,推动林业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2.4提高造林质量
不同的土壤类型及气候特点,以及树种不同,适应性也有差异。因此,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不同的区域性治理要采取不同的造林与营林措施。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检测检疫,并可通过营林措施的改善来解决病虫害问题,要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以及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稳定性,以增强林分的抗病虫害能力。
2.5强化森林经营与管理保护
要规范造林技术,不断完善造林机制,切实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同时,要及时加强造林后的管护工作,并建立与组建管护机构与管护队伍,完善及建立管护制度,真正把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3结语
生态工程建设范文4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29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而我国的环境和能源的危机已经不容小觑,要想更好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建设也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林业工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逐渐涌现,但是我国目前的林业工程建设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那么如何进行生态林业建设就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的生态林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在自我发展和探索的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国外的丰富经验,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融入更多的时代思想,从而对生态林业工程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促进林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生态经济建设。
1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证林业的长久发展、稳定发展和协调发展,在加强建设的同时减少使用。加强建设是说林业工程的发展对生态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尽可能的发展林业,比如说种植更多的树木,增加林地的面积,使林地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减少使用时要求适度对森林开发和利用,如今的很多工业发展和生活用品都离不开植被,但是如果只考虑生产的需要而忽略植被的生长,就会出现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状况,给林业的长远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所以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使整个社会呈现一种良性循环状态[1-2]。
1.2 效益协调一致原则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一方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要想保证生态经济的迅速发展,就要坚持效益协调一致的原则。协调是生态发展不能阻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破换环境为代价,两者要很好的协调和配合;一致是指林业资源的可再生和经济发展的可再生,林业资源的可再生要求我们要合理的开发,适当的开发树木,积极的种植树木,从而保证林业资源的再生;经济发展的再生是指提高林业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开发更多的林业产品,提高经济水平。随着经济生态建设的到来,效益协调一致原则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3 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生态工程的建设是现代化的建设,在技术上要求与时俱进,传统的生态建设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建设也需要融入更多的经济理念,林业工程也应该融入更多的生态理念,要达到两者的共同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完善生态理念,包括食物链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在进行林业建设时需要把这些生物理念更好的应用其中。为了保证生态工程的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2 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工程规划问题
生态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林业工程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在规划的方案上要具有前瞻性和协调性,然而我国目前的林业工程鼠目寸光,贪图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长远的影响,只符合当前的流行趋势,随之时间的推移,经济效果和生态效果都没有了;有些商家为了贪图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对于经济林的规划明显多于生态林,造成一定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紧张;政府在规划时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导致有些商品供不应求,有些商品供过于求,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了阻碍[3-4]。
2.2 林业生态工程质量问题
工程质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工程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管理的不完善造成了很多的质量问题。技术的不成熟是指,在种植树木时不能明确的分辨优质树苗和劣质树苗,栽培的时候没有使用正确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对其进行灌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树苗的生长;管理不完善是指,种植时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栽培的植被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很大的浪费。
2.3 林业生态工程投入问题
林业工程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需要足够的资金保证,但是我国目前在林业上的资金投入不够,生态林业工程一旦缺乏资金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减少生态林的建设;不能达到治理水土流失、防尘固沙的目的。
3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策略途径
3.1 树立经济生态思想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社会,生态林业工程不仅仅是生态的规划,还牵涉经济的发展,如果单纯的发展生态,经济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如果过于发展经济,那么生态环境紧张的状态就得不到改善,所以我们在进行生态林业规划时要树立经济生态思想。
3.2 加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
要根据生态需要和经济需要合理的划分生态林和经济林;对生态林业工程的规划要长远的考虑,营造更多的未来价值;还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尽量不要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从而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5-6]。
3.3 加强生态林业工程的质量管理
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解决目前我国林业工程建设中不完善的地方;对于特殊植被的栽培和种植要求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指导;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场的监管,对于现场的施工技术严格的检查,施工人员合理安排,从而提高生态林业工程的质量。
3.4 增加资金的投入
生态林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要想达到生态和经济双赢的局面,国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为生态林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生态保护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国家为了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退耕还林等政策不断出台,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态环境,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尤其是我国目前的林业技术比较落后,在进行林业建设时对生态环境的考虑不够全满,从而引发了一些列环境问题,这也就要求要不断的完善林业工程建设,融入更多的生态理念。笔者提出,生态环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对生活和发展造成的不便,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更好的解决环境生态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邢贵江.分析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15):293.
[2]苗艳梅.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3,41(12):358,419.
[3]龙跃光,郝忠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0,42(3):27-28.
[4]许林伟.试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25(20):86-86.
生态工程建设范文5
1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简述
所谓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即以数字技术来指导并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是一项保护和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人工与自然复合的综合生态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为了改良一定区域环境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改善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实际上并不是着眼于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而是站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的发展策略,数字林业生态工程是我国“数字地球”的有机组成部分。
2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内容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任务巨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对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2.1技术研究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离不开一系列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数字化,实际上就是利用有效的数字采集技术,并通过对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分析,利用这些数据来描述区域内的森林系统的相关属性。在数字林业生态工程中,利用到的关键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主要包含有数字采集技术、信息技术、知识发现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
2.1.1数字采集技术
数字采集部分是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数字采集部分主要应用到的采集技术包括有遥感技术、GPS技术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通过数据采集对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属性调查、数据录入及定位。
2.1.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通常被利用于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包含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主要是针对采集的数据,根据林业生态工程各个专题的需要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形成数据库,以便具有针对性地使用和研究。
2.1.3知识发现技术
知识发现技术实际上就是根据数据搜集和信息数字化处理后所生成的数据和信息,通过逻辑分析,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中挖掘一些隐含的对数字化林业生态建设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知识发现技术,进一步改善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数据模型的精准性、真实性及影响性,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林业生态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1.4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信息,对于数字采集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自然形态的森林树木,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转换为直观的几何图形,直接计算和模拟相关属性数据,即将树木结构的描述方法与几何参数反演成具体的林木空间形态,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光照、纹理、渲染等手段对林木图像进行绘制,准确而逼真地实现树木形态的三维虚拟显示,这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数字林业应用中的基础。
2.2价值估算
对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价值估算也是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森林资源的价值估算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区域内的森林面积、蓄积进行精准的统计,主要利用广义3S技术;二是利用成本估算和损益估算的方式方法对森林价值进行估价;三是利用数字技术,根据造林过程中所确定的森林资源的估算,建立森林资源的变化数据模型。对森林资源的估算,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区域内的森林经营,通过建立的森林变化数字模型,实现对区域内的造林投入与产出效果的模拟,继而获得投入费用与林业产出的投资效果,有利于当地有效整合经济资源及林业资源,从而实现对地区森林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同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2.3生态规划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林业生态规划,以促进未来区域内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数字化过程对区域内森林系统的信息进行挖掘,并形成数据库。通过开发出的造林决策平台,模拟造林,同时接收和检验管理者的请求,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拟定合理的造林技术措施,为决策者提供造林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结合单木、林分、区域生长模型,对一定年龄期内的单木、林分和区域生长量进行预测与模拟,实现预期经济效益评价。
3小结
生态工程建设范文6
以党的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建设和谐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农田林网、生态廊道网络建设、村镇绿化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县建设水平。
二、建设任务
1.植树造林。全县完成植树322万株,其中用材林282万株,经济林40万株。
2.林业育苗。全县完成林业育苗面积2万亩,其中园林绿化苗木花卉面积2000亩。
三、建设重点
2009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有4项:
1.农田林网建设。全县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5.5万亩,植树35万株;
2.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完成绿化长度54.7公里,植树15.6万株,其中高速两侧补植补造34.7公里,植树8万株,骨干沟河绿化20公里,植树7.6万株。
3.村镇绿化。完成村镇绿化面积6640亩,植树29.2万株。
4.经济林。全县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1万亩,共植树40万株。每个乡镇不少于500亩,其中黄桥乡和东王营乡不少于1000亩。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县乡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成立行政首长任组长,有关人员任成员的领导组,切实加强对植树造林工作的领导。县林业部门要按照2009年度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分项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全部落实到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认真制定本乡镇和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具体落实到地块,落实到路沟河渠,经济林发展要连片成方,落实到地块。并严格按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技术规程和作业设计施工。
(二)科学植树,提高质量。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在造林中要选栽优良的树种和品种,严把苗木质量关和栽植质量关。林业部门的林业技术人员要深入造林一线,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标准是:(1)农田林网建设。农田林网网格面积沙区不大于200亩,一般农区不大于300亩,一路两沟4行树,一路一沟3行树,有路无沟2行树;(2)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高速公路每侧绿化宽50米,每侧植树10行;沟河绿化,一级支流每侧植树10行以上,二级支流每侧植树5行以上,三级支流每侧植树3行以上;(3)村镇绿化工程。主干街道每侧植树1行;围村(镇)防护林带宽10米以上;(4)苗木标准及栽植要求。用材林要选用不低于3.5米的优质壮苗,挖窑不少于50公分见方,经济林要选用主干不低于70公分的壮苗,要留足一米见方的营养带。所有新植苗木要及时浇水、踏实,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
(三)创新造林机制,深化林权改革。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要大胆探索、创新营造林机制,积极推行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不断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同时,及时向林权所有者颁发林权证,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造林就发证,做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充分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四)严格检查验收,制定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