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的认识

职业道德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 教师 职业道德成长 教育职场

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拥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学能力素质、仪表风度等,而且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一个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与行为,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和促进着教师的专业化进程。而教育职场是教师职业道德赖以产生的实践基础,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因此,教师的道德成长要在教育职场中,在丰富的道德认知的学习和坚定的道德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不断进行有意识的道德反思,以达到实现自觉化的道德自我的目的。

一、道德认知——教师职业道德成长的基础

道德是我们作为一个存在于社会中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要素,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促进。而在道德的内涵中,道德认知又是最基本的成分,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发展,是建立美好道德的基石。同样,教师的职业道德认知既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师职业道德成长的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认知包括对教师道德的重要社会作用的认识,对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认识,以及对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鉴别和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认知的发展贯穿于师德品质形成的各个方面,影响和支配着教师的道德行为。教师对道德认知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是教师提升道德认知水平、促进道德成长的前提。但这种理解不能仅限于对文本知识的识记,教师要立足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具体、生动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去体会、去感知。

二、道德习惯——教师职业道德成长的关键

所谓“习惯”,《辞海》中的解释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是指经过不断实践,已能适应性的情况。习惯是一种惯性的行为、惯常的行为、常见的行为。据此,我们可以将道德习惯理解为:一种持续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它是个体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的一种倾向性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的常规化,是不需要道德意志作用下的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行为方式。它是个体将他律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内化为自律的个体内在道德品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当教师的某种道德行为,经过反复的实践,成为教师的某种道德习惯时,这种道德习惯就成了教师自然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道德习惯的养成,大大简化了职业道德选择、职业道德判断等活动过程,使教师个体在面临某种职业道德情境时,能不假思索地完成符合某种道德规范和准则的道德行为①。表面上看,教师的道德习惯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表征;内在的看,教师的道德习惯是一种道德观念、道德思维的反映,是良好职业道德的表征。道德习惯的养成过程,其实是教师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道德习惯的行为方式,其实是教师的道德思维方式。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对实现道德观念的行为化、自觉化,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道德反思——教师职业道德成长的条件

反思是师德成长的必经之路。早在20世纪30年代,杜威就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界定了“反思”并阐述了反思性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反思性思维“把我们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使我们能够以预见指导我们的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或我们意识到的目的来进行计划,能够以深思熟虑和带着目的的方式开展行动②。”道德反思是指教师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经常对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省,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严肃的字者和及时纠正。道德反思不仅能帮助个体接受和认同道德规范,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变外在的规范为内在要求,而且能促进个体反省、思考道德言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道德反思要求我们在掌握道德知识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不断抵制和消除外在不良诱惑的侵蚀,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因此,道德反思的过程即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道德认知,审视和慎思自己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获得教育教学体验;通过教育的结果和教育对象的反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在这种反复的体验与持续的反思中,教师的教育行为日益完善。道德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调节心理活动,避免身心的不平衡现象,从而使教师人格品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规律看,反思是实现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重要的标志,它表明个体道德心理的发展进入到自觉化阶段。

四、道德信念——教师职业道德成长的目标

古语云:“欲为经师,先为人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伦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品德要通过个人内心的信念来控制,品德并不是“简单的,一般生活的行为习惯,而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信念程度,凭着自己的意志审慎抉择之后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性习惯,道德习惯体现出品德的水平”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的道德信念的程度是标示一个教师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它在教师的品德结构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育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尤其是那些从事道德教育工作的专门人士必须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优良的德行”④。道德信念的确立,既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又是师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的道德信念是教师对一定道德的真诚信仰,它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升华到一定高度后产生的,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合金”。

教师一旦牢固地确立了某种道德信念,就能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来评价自己和别人道德行为的善恶。道德信念所具有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使其成为教师道德成长过程中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能够使人们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教师的道德信念一旦确立,不仅能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自觉自愿地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去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而且能以坚定的毅力去排除一切艰难险阻,使正义的道德行为从一而终,并取得良好效果。教师一旦树立了道德信念,就会精神充实,心明眼亮,奋发努力,无所畏惧,不为名利诱惑,坚持做符合教师道德规范的事,不怕别人的讥笑、讽刺和打击。相反,如果缺乏这种坚定道德信念,就容易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可见,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动机,而且必须将其转化为坚定的道德信念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才能形成教师稳定而持久的道德品质。

注释:

①和学新,王文娟.师德修养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1,(3):7-11.

②[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3.

③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159-160.

④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77-178.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职业道德的认识范文2

摘 要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经济秩序能否维护、经济发展能否顺畅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强化其职业道德建设呢?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职业道德 问题 对策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处理经济业务活动是遵守的、体现本职工作要求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各种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在会计的具体工作中一种公德的表现,规范和指导各种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各种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贯穿与会计活动的全部过程,体现出新时期对于会计发展的新要求,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是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来起作用的非强制性规范。

二、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1.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也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所以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发生在会计工作中,主要是会计行为,在解决会计造假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目前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以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委派制。为了强化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委派制在事业单位得到了逐步推广,它能使会计人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使本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有效发挥;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会计委派制的逐步完善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分不开的,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将会计委派工作做的更好。

3.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消除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贪污、行贿受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都要经过会计人之手。当然,这些现象的主要责任人可能不在会计人员,但与我们的会计人员屈从压力,不坚持原则大有关系。,有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用好《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

三、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

1.职业道德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由于会计职业道德具有非强制性,基本上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会计人员的良心来实现的,所以其执行力较差。会计法律规范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现阶段有关会计的法规并不健全,《会计法》和《刑法》等相关法规对会计人员不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权,均未认定为违法,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而且从相关法规对违法会计人员的处罚来看,大多数也还只停留在警告、罚款和停止职业资格上。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太轻,打击力度不够,难以构成有效的惩戒;加之在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需要法律保护时,法律往往不能给予足够的保护,使得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2.职业道德低下,原则性不强。在现实中,一部分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伙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特别是在现阶段,会计人员如果不听领导的安排或不按领导的意图办事,就可能失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平常较为敬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时,出于无奈被迫放弃职业道德、失去原则违心操作,而有些人沦丧了职业道德,发展到了主动配合,并且表现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检查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此外,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意识抬头,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所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社会风气受到污染。

3.缺少对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教育。由于我国仍是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决定了学校的教育对智育及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格的培养。会计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走上财会工作岗位后,一年接受一次集中的后续教育,所授内容绝大多数和专业技术有关,很少涉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即使偶尔有该方面的内容,大多也只是走走形式。这种客观上的轻视引起意识领域的淡漠,造成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认知度低,自律能力受到限制。

四、强化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推动职业道德的建设。《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更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要积极宣传和自觉执行各项政策法规,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维护会计法规的严肃性。新《会计规则》明确了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会计人员只有坚持廉洁自律、公私分明、自我约束,求真务实,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和完整。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立法建设,对于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严惩。

2.转变传统观念,切实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这是会计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不能只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要掌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觉融人改革的大潮,不要迷失方向。作为会计人员,要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3.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与管理。①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强化行业监管。良好的会计职业形象,不仅需要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努力,更要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②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加强会计法宣传、增强各级领导的法制观念。③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4.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任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败都取决于其制度设计的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其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能够减少由于会计业务的技术错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也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违纪和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对会计人员实行休假和轮岗制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违法乱纪事件的出现。当其他会计人员接替原工作人员的工作时,以往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容易暴露,轮岗可以消除有些人蓄谋侵占盗用的念头。对会计人员实行休假和轮岗制度,能够促进会计人员自我约束,履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5.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恰当地处理非正常事件,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难以做出准确和公正的职业判断。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积极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及时的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开菊.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9(07).

职业道德的认识范文3

一、新形势下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意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长期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积累并应遵循的处理会计业务活动的行为规范总和。新形势下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一方面是国家不断完善会计行业发展的要求。国家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规范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不断制定并完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贯彻执行好国家财政法规和稳定国家经济秩序的有力保障,对我国法制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提高我国整个会计行业队伍素质的保证。另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是完善企业会计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普遍确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会计信息成为所有者了解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反映对促进所有者做出合理决策及防止经营者谋取个人私利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新形势下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会计推崇职业道德修养,是现代人本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必然发展与要求,是培养会计行业“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廉洁之风。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加强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机制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三、新形势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会计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全国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会计相关的专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新形势下各大高校、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了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会计造假。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不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不能坚持原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伪造、编造、篡改、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指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2、违法乱纪,牟取私利。某些会计人员抵挡不住金钱诱惑,采取收入不记账、虚报冒领、伪造、编造支出单据等违法行为,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或利用职务之便利,贪污、挪用公款,,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3、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我国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惩罚的力度过轻,由于单位实行的法人负责制,也为会计人员提供了市场。还有的企业通过会计人员粉饰会计数据,并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上市资格,这种典型的寻租行为是体制不健全的集中表现。少数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

造成以上现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又有客观上的。主观上,一些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缺失,对遵守职业道德没有清醒的认识或者是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另外因近些年,社会就业人口过剩,就业压力过大。岗位竞争激烈,会计人员就业压力大,职业道德受到威胁。许多会计人员迫于压力,亦或是受迫于管理层的领导意志,将会计人员的原则和责任抛掷脑后,屈服于企业管理层的意愿,导致服务对象得到的会计信息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客观上,一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弄虚作假、哄骗欺诈、偷税漏税、等一些违背诚信的不良现象,使部分会计人员心理失衡,也参与到弄虚作假的行列中。二是受执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而对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奖励制度。

四、新形势下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具体措施

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要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针对我们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净化会计行为的环境,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水平,会计环境不仅需要企业、政府、会计人员的共同维护,同时政府的财政、税务等部门也要通过外部的监管来为会计行为保驾护航,为会计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环境的独立性。良好的会计行为环境是会计人员的完成工作的基础。

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惩处的力度。熟悉法规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既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又要学习会计专业理论、新制度新准则,还要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则,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全面学习,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才能使自己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提倡、什么要坚决反对,从心理上对会计职业道德有整体的认识。秉公依法才能成为我们最重要的职业行为要求。如果我们会计不能跟上形势,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知识,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会计方面的各项法规和业务,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原则性,使法规贯串于会计日常工作的全过程,“依法理财,依法核算”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关键。

加快对会计制度体制的完善及会计准则的健全步伐,一方面压缩企业可以粉饰的空间,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另一方面,加大对违法违规的惩罚力度,增加违法的成本,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对会计人员违法行为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来制止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等措施,来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律意思。

3、树立爱岗敬业的奉献服务精神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和愿望,而自身价值则是通过工作和事业的成功来反映和实现的。会计人员既然选择了会计这个职业,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本职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从事会计工作为荣,敬重会计工作,具有献身会计工作的决心。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会计事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它要求会计人员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恭敬、虔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地承担起本职业对社会、对团体、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自律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要转化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是一个内外结合,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时,还应重视和发挥会计人员自我修养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律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4、养成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

会计工作贯穿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各部门。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会计工作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由于会计所处的岗位特殊,必须谦虚谨慎,不应有优越感、特殊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面对会计人生。谦虚谨慎的作风应该体现在在工作的服务之中。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会计只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才能作到实事求是,才能力求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才能作到问心无愧,这也是会计工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会计人员如果做不到客观公正,也就无从谈什么职业道德。

5、修养高度自觉的保密观

会计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会计能够掌握和了解本单位大量的内部机密资料和信息,这些信息一旦外泄,可能会给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守机密是会计工作极为重要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每位会计都应站在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这方面修养。首先,要进一步增强保密意识。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了,“无密可保”、“有密难保”,这种思想是十分有害的。从企业经营来看,在市场竞争中,必须保守住企业的机密。在对外开放,特别是企业对外合资、合作、合营过程中,更应该保守必要的机密资料,经营策略,以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增强会计人员的诚实守信的观念,多方面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复杂过程。不努力实践,不经过艰苦奋斗,会计职业道德就只能是虚无缥缈。每一位称职的会计工作者,应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经济不断发展,会计的重要性也不断加强,作为会计工作直接执行者的会计人员,其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对整个会计行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通过社会、道德以及法律等多重约束,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各种因素,真正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使其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吴楠.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院报,2008(3)。

职业道德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中学青年教师 职业道德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生力军,是主干力量,他们不仅代表着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方向,而且代表着一个民族教育事业的未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1],是一切学校德育的基本依据,也是对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的理论根源。“以人为本”,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又体现了新时期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既是教师职业要求,又是历史与时代的责任。加强中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事关中学基础教育发展、永葆学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是强化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之所在。

1.中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义务制教育的普及和人民教育观念的强化,中小学入学学生规模和比例大规模增加,中学教师队伍也在快速扩大。每年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走上讲坛,担负起中学教学管理任务。由此,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宁乡一中为例,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半数左右的比例,并且他们将成为中学教师队伍的主体。

1.1青年教师的特点。

1.1.1普遍学历较高,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强烈的上进心。青年教师朝气蓬勃,一般还保留着大学时代的理想和期望,希望自己有好的命运和前途,所以敢于接受挑战和竞争;青年教师绝大多数经过系统的高校教育,知识视野广阔,基本技能全面,特别在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代沟差异相对较小,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与学生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所有的这些优势都使他们与学生产生很好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1.2激情洋溢但不持久,缺乏生活阅历,难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教学技能处于成长阶段。青年教师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但在实际问题处理过程时总缺乏稳定性,办事虎头蛇尾,韧性不强,尽管得出一个很好的点子,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青年教师成长轨道相对单一,从学习的学校跳到工作的学校,社会阅历、心理体验等方面缺乏磨练,对学生涉及的生活与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认识。同时,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艰辛和历练,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工作情绪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这种喜怒哀乐、跌宕起伏的情绪给年轻教师处理学生思想问题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1.2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缺乏的表现。

1.2.1思想不稳定,敬业意识不强。现代科技进步成果的大众化,使得各种信息网络平台触手可及,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冲击和影响,使一些青年教师无所适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目标世俗化、功利化、物质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们过于看重名利和个人价值,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在顺境中成长的青年教师在享受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改革成果背后人们所经历的磨练和奉献,因此,他们往往把向社会索取、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视为当然;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动摇,淡化了自已对所从事职业的追求,表现为敬业精神不够,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漠视的态度,缺乏集体主义和敬业精神,缺乏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主体自觉性;很多青年教师没有师范院校教育的背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缺乏认知。而中学除了在岗前培训时对新进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外,很少再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部分青年教师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1.2.2师表欠缺,忽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吸引学生最大的魅力是其人格魅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学生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的合一,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做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2];中学青年教师有的师表意识淡薄,缺乏师德修养;有的沾染社会上不良习气,迟到早退,打牌赌博,随意停课等;有的对学生缺乏爱心,漠视学生的感受,对学生动辄训斥,语言粗俗,体罚等;有的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见解偏激,宣扬一些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完全相反的思想,并把个人的怨气加在其中带进课堂,这样一些不良行为便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1.2.3育人观念淡薄。部分青年教师没有体会到何为教育,强调教学任务本身远大于对学生人文的培养,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任务完成与否,只关心自己的福利待遇、进修旅游机会等,对学生缺少关心和爱;一部分教师只有在上课的时候与学生进行短暂的接触,从来没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对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睡觉、早恋等问题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由于平时交流少,对学生的思想动态、难点问题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这一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份本职工作,在教书育人上没能真正用心下功夫。

2.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分析

2.1精神追求与物质需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脱节。

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行为、伦理规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也引起了教育领域中利益关系的变化;在人们广泛认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下,人们已不再“君子耻言利”,追求金钱的主观意识明显增强;因而造成部分青年教师在价值取向上的迷茫和职业道德的失范,在为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强大而欢呼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逐渐淡化传统教师“不为名,不为利,甘当老黄牛”的高尚道德情操,成为“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的奴隶。调查数据显示,28%的青年教师最关心的是个人的经济收入,54.9%的青年教师最关心的是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只有27%的青年教师表示个人最关心的是学校的发展[3]。

2.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成家立业所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目前,在中学一线工作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大学出来不久,一毕业就上讲台,各个方面的技能都在学习与完善,往往处在急迫的成才心理下,在学历、职称、承担教学任务等方面普遍存大较大的压力;青年教师是主要处于30岁左右的社会群体,这时是人生最“忙碌”、最“艰苦”的时期,要谈对象、忙结婚、培育儿女、购置房屋等。因此,大量的物质需求与有限的工资待遇,其中还夹杂着不平等的游戏规则;这些实际问题影响困扰着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的负责;青年教师追求知识,喜欢幻想,把改革神圣化,期望通过一场变革使教育现状得到彻底改变,但现实的残酷让这些超越现实的理想都流于空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一部分青年教师情绪不稳定,发牢骚,从而引起道德观念的摇摆不定。

2.3青年教师心理未完全成熟,社会阅历浅,彷徨在独立于依附两种心态之间。

青年教师主要是由成各个高校毕业不久的,社会经历相对较少的优秀大学生组成,他们的教学技能、处事方法等都在逐渐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实际生活的直接体验和社会生活的磨练,心理素质欠佳,缺少对具体社会道德意识的思考体会,在处理问题时容易理想化,故善变是青年教师这个时期最大的心理特征;物质文化的极度发展和现代科技产品的普及,为青年教师展现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虽然他们尊重生命的主动权,渴望走自己的属于自己的路,但是各种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使涉世不深的他们又不得不求助于父辈,独立的意愿与现实使他们精神失落,难于真正塑造起完整的自我形象。

2.4中学思想政治滞后,学校管理,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中学教育改革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内容缺乏新意,改革过程缺乏保证。首先,在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育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依然是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很少;其次,在教师职业培训中,较多地注重业务技能素质和学历层次提高,忽略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的有效培训,仅有的几次教师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仍采用会议学习的形式进行,方法陈旧,即使是学习,也只是读读报纸和文件,根本涉及不到具体的思想问题,不会结合学科优势对青年教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最后,学校在师德建设导向上力度不够,比如在职称晋升、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只注重其学历、科研成果。这在无形中助长了青年教师重业务轻思想、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错位,使得教师的思想教育成为整个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薄弱环节,教师的思想行为缺乏道德规范管理,从而造成青年教师师德水准下降。

3.“以人为本”增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3.1以人为本,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坚定师德信念。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活动动机更重要更珍奇了。”动机是激起行为的直接原因,它代表着人内在的心理面貌和状态,是启动、维持和终止某一行为的能动的心理力量[4]。青年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对教育活动的自我成就感,因此,“以人为本”,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坚定师德信念,尽可能多地培养成熟度高的青年教师,既要高标准严要求,重使用重培养,又要关心、爱护、扶植、尊重他们,帮助解决其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矛盾。要让青年教师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利益的追求必须服从集体与社会整体利益,必须符合大众利益和社会利益,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者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5]。而奉献是青年教师个人成才的社会价值的实质和核心;这样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激励、开发和调动,而这也是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

3.2以人为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师德规范学习,建立健全的师德监督机制。

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过程,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愿望外,更加应该具有实现这个愿望的本领;青年教师的各项本领都在逐渐成长阶段,所以学校要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是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系统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愿意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同时,还要帮助青年教师掌握高中教学规律,拓宽教育视野,增强业务素质,从而提高读书育人的能力。要保证青年教师的精神境界,思想道德更加高尚,教育思想更加端正,执教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切实加强培训的同时,健全各种规则制度、建立师德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教学评估制度,教学监督制度,建立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力争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合适的考核标准与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导向,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定等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使每一个青年教师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除了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外,还要具有高尚的师德。

3.3以人为本,为青年教师创造宽松、和谐、温馨的外部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促使青年教师健康快速地成长,就学校而言,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青年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要在不影响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下,尊重他们的个性选择,承认并理解青年教师在心理素质、道德水准、工作能力、学业水平乃至个好等方面的差异性,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宽容他们的过失,欣赏他们的进步,为青年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并通过加快体制改革,形成一种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和分配制度,做到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待遇上落实。另外,部分青年教师师德困惑、师德失范,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有关。因此,应该利用一切宣传工具统一思想,通过典型模范教育、廉政教育,消除各种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对青年教师的冲击;要发挥社会集体的力量,通过社会、集体、个人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为青年教师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在充分感受关心和温暖的同时,将压力变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韩庆祥.解读“以人为本”[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04-27.

[2].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9-09.

[3]廖娟娟,王海健.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780-781.

职业道德的认识范文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从功能制护理转向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因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关心疾病,更重要的是要关心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对所护理的病人要进行身心护理,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从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进行全面护理,为病人减轻疾苦,并使之安全舒适。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但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热爱专业、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保证护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护理道德是指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调整医生、护士、患者三者的关系。护士的职业道德是在护理专业这一特定范围内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护士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对医院的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体制从“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发展。护士单凭亲切、热情等传统的道德规范已经不够,护士的工作不再是单纯为病人打针、发药、量体温、输液,而是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与健康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并对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提供咨询和指导。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从疾病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了解病人,消除致病因素,使病人处于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使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1.1树立职业思想

树立牢固的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并献身护理事业,是护理人员的崇高思想。只有树立起崇高的思想,才能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才能真正爱护并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才能从单纯的执行医嘱为中心的疾病护理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也才能对搞好护理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愉快的工作,乐于发现问题,把工作做的精益求精。

1.2规范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核心是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病人尊重体贴,突出“病人第一,患者之上”的准则。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护士来说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护士与病人的关系好,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护士与病人家属的关系好,能更深入了解病人情况,发挥家属的积极性;护士与医生关系处理得好,在护理过程中配合默契,得心应手。

1.3加强职业纪律

职业思想是精神支柱,职业道德是行为规范,而职业纪律则是权利与义务的制约。职业纪律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表现,也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保证。加强职业纪律有利于职业理想的树立、职业道德的规范,有利于医风的建设和改进。加强职业纪律教育,使护士认识到职业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强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

护士的情绪变化对病人及家属由直接的感染作用。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敬的表情和举止,不仅能调节病房和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唤起病人治病的信心,增强安全感。当然,护士也有不顺心不愉快的时候,这就更要求有驾驭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做到遇事不慌,纠缠不怨,悲喜有节。做一名优秀的护士应该具备对病人诚恳、正直、热情有礼貌、乐于助人,对护理工作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沉着冷静、干净利索、作风严谨、自爱自强。

3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地记忆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护理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从病人身上获取有关资料,对判断病人的需要、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对一个潜在的休克病人,护理人员要有计划的密切观察休克的体征,如发现患者脸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微,就要警惕休克发生的可能。护理工作者还要培养准确地记忆力,这是因为护士要严格执行医嘱,如打针、发药、量体温、测脉搏等这些任务要求数量化和准确,如果一旦记忆不准、数量差错,轻则贻误病情,重则造成严重的责任事故。面对众多病人,病情不断变化,护理计划也不断改变,用药品种及数量也经常改变,如果一旦相互混淆,就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有独立思维品质的护士在工作中不会把医生的医嘱当成金科玉律,而是先按医生的思路去思考,再在病程的动态变化中发现问题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当前正在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模式,更加要求充分发挥护理的独立功能。

4具有娴熟的技术和使用美好的语言

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对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品质往往有促进作用,所谓“艺高人胆大”。因此,护士要有稳、准、快、好的技术,就要做到稳定协调、准确无误、手疾眼快,质量高,效果好,病人满意,自己也满意。护士的语言艺术,表现在护士以语言为手段,通过语言的桥梁作用,使病人摆脱心理困扰,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工作中使用积极美好的语言,可以给病人以安慰、启发、开导、鼓励,增强其治疗信心。当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患者的习惯和心理因人而异,具备针对性;要体现平等原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多鼓励少批评,亲切入耳,以其产生共鸣效果。

总之,护理工作者只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在工作中加强实践锻炼,不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心理品质,自觉而又严格地遵守做好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把它变为自己内化了的行为,积极而又主动地去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

职业道德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税务职业道德建设;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税务干部有责任心,具体体现就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是地税人员必须遵循的首要规范。爱岗,就是地税人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社会主义税收事业。爱岗作为一项道德原则,不仅是一种道德认识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一种道德情感方面的要求。这种道德情感源于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的认同。没有这种情感,就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只有当地税人员在情感上发生深刻的变化,达到视税收职业如生命的思想境界,才会有热爱税收事业的道德实践。敬业是爱岗的升华,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一种职业态度。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里所说的敬业。是把个人的追求和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相统一,为着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无私奉献,尽职尽责,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敬业精神都永远不丢。

我们应大力提倡这种高尚的敬业精神。地税人员以税收工作为本职,既然选择了税收职业,就应该忠实地履行职业责任或岗位职责,专心本职工作,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地税人员要把献身税收事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孜孜不倦,孜孜以求,似春蚕吐丝到死,像蜡炬泪干成灰。要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雇佣式地对待工作,而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即不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也要坚决反对极端的利己主义,反对的渎职行为。爱岗敬业对地税人员的要求体现在:保持勤奋优良品质、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负起工作责任、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等四个方面。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深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普及职业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把职业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中,逐步完善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税务人员的思想,规范税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增强税务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税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长期的自我锻炼、自我改进、自我陶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才逐步培养起来的。税务职业道德修养包括思想修养、文化修养、专业修养、作风修养和品格修养等内容。税务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一是提高税务人员职业道德认识,任何一位税务人员如果缺乏职业认同感,对税务职业道德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更谈不上忠于职守,努力工作。二是培养税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税务人员对税务职业道德认识和理解得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深厚。职业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就越强烈,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憎恨和厌恶也就越强烈,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会积极地影响和调节职业行为,表现为热爱税收、奉献社会的职业行动。三是锻炼税务人员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在履行税收职责的过程中,每一位税务人员都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而顽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是克服困难和障碍,坚守职业道德情操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四是确立规范的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意识只有通过反复的税收实践,变成实际道德行为,成为职业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意识才算得到了巩固,才能表现为某种稳定的特征和一贯的倾向,才算在实质上具有了某种职业道德品质。要通过自身修养,努力践行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税务职业道德规范,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税务工作者。

学习是税务人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职业道德修养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税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特别是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更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如果一位税务人员仅有做好工作的美好愿望,而不具备必要的税收知识和职业技能,就难以承担和履行好工作职责,就有可能给税收事业带来损失,就算不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要注重积累,从眼前的点滴小事和本职岗位做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有组织、有计划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特别是思想教育活动,是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形成和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税务职业道德,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很多,主要有职业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等。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税务人员的长期教育,把符合时代要求、符合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理论、职业道德意识、职业价值观念落实到具体的税收工作中,并靠长期的职业磨炼养成特别的职业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敬业、乐业和创业意识。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必须围绕税收中心工作,用好载体,而且要紧扣税收工作实际,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紧跟时代、终身学习的工作作风,以及规范执法、改革创新、团结奋进、廉政为民的行业风气。

三、完善职业道德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