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住宅低碳住宅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住宅提出背景:

目前世界住宅建筑的发展潮流以低碳和智能为主流,国内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多为50年,因此在设计阶段,就需要通盘考虑住宅在半个世纪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住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载体,人们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住宅是为人们提供憩息的港湾,设计与建造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低碳住宅设计理念应该遵循节约能源,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注重人文属性、舒适度等方面。

二、低碳住宅发展趋势:

低碳住宅在设计阶段不是设计者单一、封闭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和政府、市场、客户的互相了解。在项目定位时,不把项目定位在适合所有群体,而是要突出针对性,定位于服务有针对性的少数群体,更利于住宅功能的运用,并考虑功能的多变性和技能的可行性。低碳住宅的设计建造,要尊重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特点、植被覆盖特点,因势利导,和环境合理衔接,进行多学科视角的考虑。

低碳住宅的户型设计要注意,现各功能空间合理排序、科学利用,与各功能分区的使用空间的适度比例,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保证各功能的相对私密性。内部空间上采光充足、通风良好、面积使用率高,具有一定的艺术品味和住宅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外部空间上,做到公共空间利于社会交往,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良好过渡。

合理进行住宅设计,可以在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条件带来的诸多便利时,可以更好地保有住宅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态价值,使居住者更好地融入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

2011年12月住建部出台的《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中指出建筑业的能耗,发生在建筑材料及构件的生产能耗、材料运输能耗、建筑物建设过程中的能耗、建筑物运营阶段的能耗、建筑物拆除和部分构件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能耗。对于住宅和社区而言,不仅包含这5个阶段的能耗,还包含公共园林维护、社区内交通、社区照明以及部分市政设施运营所需要的能耗。传统上,建筑技术规范、标准、指南主要针对的是建筑本体,较少考虑建筑与人的关系以及建筑与社区的关系,《低碳住宅和社区应用技术导则》可直接作为我国低碳住宅和社区建造的技术依据,在吸收建筑本体节能减排的经验之外,侧重关注到社区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公共服务的组织与安排,尤其关注到节能减排的主体——社区公民发挥的作用。《低碳住宅和社区应用技术导则》覆盖了住宅与社区从规划到社区运营、家庭使用的全部流程,包含了大量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新型工艺、建材选择、社区管理等切合实际的创新思路和技术要点。

四、低碳住宅切实意义:

跟踪建筑界国际上的标准和发展趋势,这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重住宅和传媒联动,积极普及低碳住宅知识,让从业者和公众以利用、掌握低碳环保技术为荣。业界在加大对外交流学习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外国新进经验的学习借鉴。在学习的过程中赶超,加强自主研发,形成我国自主的住宅设计与建造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国家对相关企业的扶植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区域布局能力的中型房地产企业。设立一批按地域、气候特点布局的住宅实验室,由国家政府扶植、高校智力扶植,企业实践扶植,同时避免地产龙头企业对住宅技术标准垄断,使住宅产业化进程健康、平稳推进。具有先发优势的中型房地产公司和设计单位,可以优先考虑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做到精品化、产业化,在推出产品化尽量考虑可以形成产品系可以进行后续改进。

五、低碳住宅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发展洁净环保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首先,控制煤炭消费量,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加快洁净煤技术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其次,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推广使用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以促进能源产品换代升级;通过投资新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以降低排放。积极大力发展清洁优质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最后,充分开发和利用较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从而使能源消费结构有一个大的改变。

4.2采取节能的理性设计,加快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

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要根据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气候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来确定各地的绿色建筑标准,不盲目复制和理想化采用,让节能方案更为切合实际。建筑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积极推广应用这些新技术。当然,节能建筑也不必要一味贪图新技术,特别是一些不成熟的新技术,要多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工艺和本地材料,这些都是现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4.3加强低碳观念宣传引导,建立相应法规制度。

努力营造打造低碳建筑的浓厚氛围,整个社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另外低碳住宅的推进尚需一系列制度支持,要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加快建立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全面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同时要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指导各地加强建筑节能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经济激励政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4.4完善各种税收制度,进行有效的经济刺激。

就国内目前的低碳建筑的发展而言,建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另外不断完善各种财政税收政策也已刻不容缓。对符合低碳住宅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应该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比如对投资者实行一定的营业税优惠,而对购买者实行一定的契税优惠。对于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如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限额的标准,配套实施超定额使用能源加价的有关政策;在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过程中,可实行企业、个人、政府三方分摊制度。

参考文献:

[1] 吴硕贤.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建筑学报. 2011(9).

[2] 余小荔、彭邦敏.绿色生态住宅及其设计理念[J].中国科技纵横. 2011(2).

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范文2

(1)性能发展方向。机械电子系统的高效能就是机械电子系统速度、精度和效率的统一。因此要在机械电子行业采用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同时采取改善机床动态的有效措施,这样有利于机械电子系统的高速、高精确、高效的实现。(2)功能发展方向。机械电子系统可以使信息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方面,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图像、动画等信息,将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扩展应用领域,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科技蕴含量,降低成本。实行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机械电子行业也不例外,所谓低碳经济,简而言之,就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准的经济增长模式,实质是能源的高度利用。从表面上看,似乎低碳经济与机械电子行业似乎没有太大联系,其实并非如此,低碳经济是所有行业的发展趋势,低碳经济与机械电子行业存在着众多关联,并且低碳经济在一定条件下或许会对机械电子行业起到制约的作用。

2低碳经济下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必由之路——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面向环境的制造,当然作为能源消耗的的机械电子方面也要承担对环境大保护角色,也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绿色制造是一项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利用率的制造模式,目的是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和用途的前提下加强环境的保护,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和有害产品的增加,节约能源与资源,实现机械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要求产品在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包装再到报废处理等环节,要对生态的损害降至最低,同时也要实现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使企业能够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传统的制造过程是从生产到流通,再从消费到废弃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直线型模式。绿色制造是封闭式的循环过程,产品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的生命终点这一过程,要实现产品在生命周期间对环境最小的负影响。

3实现机械电子行业最大化的低碳效果

3.1科技创新是机械电子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机械电子行业尤其要考虑低碳的效果。传统的机械电子行业创新体系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应改变职能,激励企业科技创新。但是很多机械电子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的比重较小,导致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缺乏科技软实力,技术发展成为机械电子行业实现低碳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在机械电子行业实现低碳模式,要做到以下两点:(1)加大科研投入。资金是基础,科技是后盾,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非常迅速。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这就对企业在资金分配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电子企业要在市场调研和财务分析基础之上,将资金投入科学研究上,这样有利于企业实现低碳模式,对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作用。(2)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机械电子产品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要将低碳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心灵深处。只有这样才能将低碳经济更好的推进。

3.2扶持中小机电企业

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制造机械;低碳模式;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379-01

1 低碳模式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全面召开,进一步倡导全球人民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升环保意识。“低碳”也随之成为绿色和环保的代名词,打造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也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然而,在工业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能源在工业产业链中大量消耗,并且对生存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工业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创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因此,进一步改善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在机械行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是将可用资源,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或生活用品的产业。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大量行业,其中机械制造业在发展中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许多性能不同的机电产品,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目前,由于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相对国外先进生产业有着较大程度的滞后,并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布局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益较低、对能源和原材料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观背道而驰。因此,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应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革,着重体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理念,将低碳、环保、绿色等先进理念与机械制造业相结合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逐步调整和完善机械制造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低碳制造技术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即通过绿色生产过程、低碳设计、低碳材料、低碳设备、低碳工艺、低碳包装、低碳管理等生产出低碳产品, 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低碳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2 机械制造业中低碳模式的几种形式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于近期出台,体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理念的再制造一跃成为近期工业界热议的焦点话题。我国的机械加工工艺技术正在向着“高效、高速、智能复合、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及原材料、降低零件制造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时环境的污染程度。低碳模式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主要贯穿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各个流程中,从制造机械的设计、取材、机械加工、包装和维护等方面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2.1 机械制造中低碳模式的设计

低碳模式在机械制造运行过程中,低碳的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完善的制造过程离不开预期的设计,低碳设计再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成本相对较低,而设计本身却能产生巨大的收益。低碳设计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

2.2 机械制造中低碳模式的材料

在机械制造中选材是关键,一方面选用原材料应当适合生产产品的性能,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制造工艺特性以及与环境有较好地协调性。将原材料的选取符合低碳模式的要求是我们又增加筛选的关键因素,即优先选用成本低廉、节能、环保污染性较小的原材料。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尽量选用回收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回收率,节约资源,减少产品毁弃物,保护生态环境。

2.3 机械制造中低碳模式的工艺

将机械制造的工艺水平打造成低碳模式主要应从技术入手,应用现代化技术和高效的管理相结合,以提高生产率、节约自然资源投入、减少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产品加工过程中贯穿节能减排的中心思想,可通过优化毛坯制造技术、优化下料技术、少无切屑加工技术、干式加工技术、新型特种加工技术等方法减小材料消耗。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噪声等对环境和操作者有影响或危害的物质尽可能减少或完全消除。

2.4 机械制造中低碳模式的处理

机械产品的后期处理主要包含制造产品的包装、维护和回收。产品的包装应选用可降解回收的材质,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能源的消耗和废气的产生。同时,机械制造中低碳模式的处理也进一步反映出低碳模式的机械加工是一个整体,早在机械设计环节中就应规划好产品材料和结构设计,以便于机械产品后期通过有效的回收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利用中。

3 结语

我国机械制造业应及早意识到低碳模式生产的必要性,完善机械的低碳制造过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做好完善的规划。进一步追求高科技的精益和环保绿色的完美,从机械生产的设计、原材料、机械工艺、后期包装、维修和回收等方面积极贯穿低碳工艺路线,大力发展并不断创新低碳机械产业。

参考文献

[1]刘飞.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机械工程出版社,2002.

[2]武永利.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

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环境保护 低碳经济 政府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全球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较为严重的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生态安全问题。这些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制约着国家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也呈严峻的状态,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因此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最近二十年来,各国政府就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地进行谈判、磋商,希望在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缓慢或者遏制全球变暖。在我国,紧紧跟随国际形势,对低碳经济的实行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和达到经济制高点的国家战略。

2、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

低碳经济作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次,无节制的滥用资源导致了资源的快速枯竭;再次,发达国家已经不再以高碳能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动力。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所做出的重大进步。低碳经济追求的是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绿色GDP。因此,大力发展能源技术、减排技术,是进行低碳经济的关键技术问题。

3、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在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了低碳经济的实行。2007年,联合国正式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主要用来应对气候变化。2008年,确定了“世界环境日(6月5日)”,促进了各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09年,哥本哈峰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了新的全球行动协议。随着发达国家逐步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在意识到参与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履行了减排或限排的义务。近年来,我国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在2007年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拟定了一系列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备了国外国内各种有利的条件,在政府战略的正确指导下,为以后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4、低碳经济下的政府环保策略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因此,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保障。

(1)建立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首先,应该制定优先采购低碳产品的政策,从源材料上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应该制定和实行降低低碳财政税收的政策,鼓励人们向低碳生活转型。最后,完善关于节能、减排的规定标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将环境保护重视起来,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保障。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为低碳经济的顺利实行提供保证。

(2)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努力创新低碳技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战略的研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进行自主创新,努力研发低碳产品,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建立低碳技术体系,以节能、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基本元素;加强燃料高效利用的研究,加强能源存储和运输的技术,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技术支持。

(3)用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在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低碳理念引入到其中;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城乡之间使用绿色交通,减少交通污染;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降低生态成本。在现代建筑物中,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取暖和制冷也优先选用节能材料。

(4)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通过大力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在了解低碳经济的世纪内涵后,能向新的低碳经济下的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和普及关于低碳经济的基本知识,让人们感受到进行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实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低碳的理念灌输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政府的引导,将低碳理念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从小事做起,来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为改善人来的生存环境而共同努力。

5、小结

在全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视全球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环境保护需要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本文从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实行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低碳经济的背景以及发展趋势,总结出了政府需要执行的职能,主要包括建立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努力创新低碳技术、用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和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等四个方面。希望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人们能够进一步重视环保问题,了解低碳经济,从意识上到行为上都恩内共有较大程度的转变,达到节能减排、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张再生,陈宏毅.低碳经济与政府作用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赵连章,李红权.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生态管理职能[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3]陶蕴芳,尚涛.国际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 2011(06)

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范文5

内容摘要:企业作为经济运行中重要的微观主体,在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因此,企业行为的转变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意义重大。本文拟从企业生态管理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入手,分析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生态文化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生态营销创新,以期通过企业生态行为的转变建立起生态与经济协调互助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 生态观念 低碳技术 生态营销

200多年疯狂的工业化扩张,使人类在享受前所未有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无法回避另一个事实―枯竭的资源、浑浊的空气、污染的水源……,在此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模式被提上日程,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将催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成为次贷危机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细胞,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微观基础。在此背景下,固有的商业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的理念到提供服务的方式,再到用户观念的更新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改进。就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高消费、高污染的纯经济型管理模式之下,尚未实现自身的生态化转变,因此,企业的生态行为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低碳经济的提出

作为国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曾经缔造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但是在20世纪,由于产业经济中企业家精神的丧失,英国的传统工业部门缺乏创新,新兴产业逐渐落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其产业经济开始落后于美国和德国。针对这样的经济和产业背景,英国政府在适度政府干预的执政理念下,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为保障其能源安全,英国利用能源基础设施更新的机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活力,率先占领了未来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市场。欧盟其他国家、日本和美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也基于各自的环境、能源、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优势,在“低碳经济”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发展“低碳经济”或者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激励,推动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并且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目前世界上提出的低碳概念是指在某一时间达到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经济或者低碳发展应该是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低碳排放。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高碳”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会使目前的资源优势变成劣势,对处于发展期的我国来说这无疑是个难题。但是,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的深入发展,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正确分析和判断“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趋势,并顺应其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采取适应我国国情的相应策略,以期在未来的低碳经济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

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分析

在全球性以保护人类生态与环境为主题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消费者逐渐意识到环境恶化对其生活的影响,产生了日益强烈的绿色消费欲望,这就要求企业实施生态管理。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消耗大户,转变企业行为要面临重重困难。

(一)生态观念落后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开始关注“绿色经济”,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6000亿美元以上,2009年我国商品销售总额预计达7万亿人民币以上。但是真正能达到世界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的产品还不足1万亿元,我国的出口产品遭遇了农药残留量超标等多种“绿色壁垒”。面对低碳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我国企业如果不积极应对,粗放型企业必将被“绿色壁垒”淘汰出局。而对于国内市场,由于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能力不高,对生态产品的购买能力有限,绿色需求不足也制约了企业的生态营销。同时,部分引入生态理念的企业并没有实施“生态全程控制”,且营销手段落后,忽视品牌形象的维护,导致生态产品市场鱼龙混杂,影响生态产品的市场推广。因此,企业的生态营销水平亟待提高。

(二)低碳技术的发展瓶颈

我国企业往往采用技术治理来解决污染问题,即“先污染、后治理”,而且企业是为了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而被动地实施末端治理,运行费用较高,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同时这种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忽视了其他生产环节的污染问题,不能解决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另外,技术上的不成熟也导致有些生态产品的品质不如非生态产品,如有些节能灯由于质量不稳定而导致使用寿命过短。

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发达国家将其视为未来国家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对发展中国家转让的意愿。同时,技术转让过程本身也存在着诸如市场、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将直接增加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了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三)资金缺乏

企业是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三废”的最大排放者。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原则,企业需要自己治理污染并负担治理成本,显然,资金短缺是这一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障碍。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下遗留的历史欠账太重,企业自身无力承担;另一方面,对于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低碳技术,企业自我研发风险大,市场转让费用高,因此,资金短缺既限制了企业实施有效的生态行为,又制约了低碳技术的转让与推广。

我国企业生态行为路径分析

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新。面对低碳时代给我国企业带来的严重冲击,我国企业应从环境变化中把握商机,积极推行生态管理,才能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一)建立生态型企业文化

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环境保护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进而削弱其竞争力。但事实上,企业通过环境绩效的改善会降低成本。因为环境绩效的改善会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某些市场,借助生态产品或服务,企业不但可以实施差异化战略;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技术,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收入;同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减少企业在原材料或能源上的支出。因此,企业需要对传统的思维进行突破,将商业价值与社会公众利益有机地融合,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的增加。

1.企业行为要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从每个人与生态的关系,企业与生态的关系入手,分析生态问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生态环保贯彻到每个员工乃至社会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并融入到本企业的日常运作中。通过对企业及其员工行为的引导,提高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企业整体的生态价值认同使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要健全。树立员工的生态理念之后应引导其付诸实践。对于不同管理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的生态教育应该有所差异。领导层应树立生态经营理念,制定生态管理战略;技术层应提高自己的环境知识,从技术层面减少或消除污染,从污染控制转向清洁生产;一线员工应在工作过程中自觉做有利于生态的工作。再通过各种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并对员工的环境改善活动及成果进行奖励。

3.企业管理制度要创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思维和行动的指南。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实现由法治到文治的转变,即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升华为一种企业文化的塑造。生态经营理念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和发展,最终使本企业文化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这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

科技的发展既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充分考虑在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选用、生产、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防止污染、减少废弃物排放、开发生态型产品等都需要生态技术创新。通过生态技术的创新,开发各种节能产品,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升环境绩效,进而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纵向延长生产链,即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到废旧产品的回收处理到再生的过程,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开采及污染物的排放;并在横向拓宽技术支撑体系,最大化地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就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要的是企业要以发展的眼光,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引入生态理念,通过设计上的改进,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成本降到最低,这种设计理念既适应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提高了企业的环境形象,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提供扶持资金

企业在外部环境的约束下,选择实施生态管理并不完全是自觉行为。特别是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在风险较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依靠自我管理推行生态保护比较困难。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驱动机制,引导企业走上生态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其中,资金问题极为重要。因此,政府应该从公共财政中提取一部分资金资助实施生态管理的企业,资助企业研发具有商业化或有推广前景的低碳技术,为低碳技术的转让提供融资;并为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提供融资。

(四)进行生态营销创新

营销是更好的将产品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全球“低碳革命”的背景下,“绿色消费”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实施生态营销战略的企业大致有30%,许多著名企业纷纷推出“绿色产品”,展开生态营销,他们在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巩固了其在世界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我国企业面对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应该正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生态营销,抢占潜力巨大的绿色产品市场。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充分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和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不能为了转嫁环境成本而造成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同时,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媒介多角度宣传生态产品,通过举办绿色产品产销会、洽谈会等形式传播企业的生态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面。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让消费者了解生态产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将消费者的绿色生态意识转化为现实的绿色消费行为,促进绿色需求和绿色市场的扩大,使企业从中获得持续的收益。同时,建立负责任的生态营销渠道,渠道中的各环节都要维护该企业的商业信誉和社会责任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生态形象,塑造企业的生态品牌。

结论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较大的排放空间。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要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需要企业界的积极主动参与。因此,企业的生态行为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微观层面的企业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是实现低碳排放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吴勇毅.低碳经济―开辟企业新活路.新财经,2009-10-19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9

3.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鞠芳辉,谭福河.企业的绿色责任与绿色战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阶段,推动了文明和科技各方面的发展,但是也因为一味地追求发展,过度地消耗了自然资源,甚至引起了生态模式的失调,废弃物的排放和工业垃圾的增加都成为困扰人类的问题,人类向自然的索取也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自然所能承载的极限,经济的发展与自然能源过度消耗已经形成了无可调和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提出了低碳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在21世纪初才被提出来,所以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够成熟,而作为低碳经济做出的延伸概念——绿色会计,是企业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新型而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管理概念,值得企业为其做出探讨。

1绿色会计信息及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既强调了“经济”的发展,又兼顾了“低碳”这一特性,希望能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求在不耽误企业发展的情况下,让自然环境得以好转。低碳二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减少对燃料的消耗,使全球变暖的情况得到有效地控制,让气候变化趋于正常,实现新能源的利用和转型,在这种基础上,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绿色会计的概念是低碳经济概念的延伸,是一门比较新颖的科学,它存在的依据是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研究的对象是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这两者的关系,用专业的方法进行计算,进而达成以影响企业财务成果为目的环境评估和环境活动。它的主要形式是将环境经济学和会计学互相融合,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证经济持续的稳定发展。绿色会计这一理论的基础包括生态资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企业价值创造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主要特征是在达到有效的经济目的的基础上让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做到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统一,并且着重强调了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

2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披露的动机、内容及形式

在传统的核算企业成本的时候,大多数采用直接将内部环境支出与制造费用合并到一起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并不完善,没有形成自己统一独立的标准,准确性也不高,这个时候,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绿色会计披露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绿色成本的分类,二是绿色成本的确认。在文章当中,将对其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对于绿色成本的分类以及分类方式,国内和国外都针对性的制定了许多方法,并且有所差别。就国内的现状而言,绿色成本分类的主要形式就是预防为主,针对目前企业发展形势以及国内综合防治发展趋势,注重防治结合并且及时止损。换言之,国内关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在不造成环境问题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想要做到确认,就必须要有确认的依据以及确认的条件。若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却没有在具体工作中有任何表现形式,这就不能成为确认的条件。确认的依据是企业自身根据相关的法律为依托,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绿色成本的控制措施,让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成本进行有效地管控。

2.2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2.1管理体系不完善作为会计管理工作,体系质量直接决定最终工作效果。而目前,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我国在该方面发展的硬伤。对于绿色会计的起步晚决定了我们的起点比较低,国内目前对于绿色会计的工作还没有付诸实践,而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阶段,尽管在理论上,我们已经实现了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披露等相关事宜,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管理体系。

2.2.2作为绿色会计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人员是保证信息披露质量的管理,尤其是在绿色会计中,本身绿色会计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学科,涵盖的内容十分复杂且广泛,需要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涉猎的人员才能实行,但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失。就目前的形式而言,真正了解绿色会计概念的人只有一些科学家和学者,国家又没有进行过正规且系统的培训,所以相关的人才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即便有,也会因为企业自身原因,比如不愿意放弃一部分经济利益等,从而损害了这些人才的积极性。

2.2.3内外监管不到位监管决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执行效率,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而是大众的社会,对于社会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所有的社会人参与其中并作出相应地努力,但以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对环境的监管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而且往往难以实行。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不强,媒体和大众作出一定的监督行为后,也没能受到相应地重视。而对于企业内部来说,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为了不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以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绿色环境的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4缺少绿色经济发展氛围绿色会计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影响,发展绿色会计不仅仅是处于需求,更是需要作为企业管理者、负责人发自内心的认识到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负责人,看到的不应该只是眼前的利益,而是要将眼光放的长远,立足于整体角度,看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如今,我国对绿色会计这一理念的各方面认识都还不成熟,所以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没有在国内形成一种绿色经济的发展氛围。

3低碳经济下完善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3.1监管部门层面

作为监管部门,要响应国家的各种政策,真正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按照国际化标准做好绿色会计的配套工作,将环境保护所产生的费用与企业的财务审计相融合,要求企业只拥有绿色审计报告的情况下才有资格注册会计师,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不定期的对企业的绿色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做好数据值的统计工作,对于未能达成标准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惩罚,只有监管工作做到位,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的理念才能被顺利的执行下去。另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能达标的企业征收一定的费用,对环境成本核算做得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而且在日常的监督工作中,要做到一视同仁,让监督实行透明化原则,从根本上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3.2企业自身层面

第一,让绿色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如果能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员工凝聚成为带有特色的绿色企业文化,那么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必然是极其深远的,不但可以做到对资源的节约,还会让员工对企业的精神和经营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企业利用低碳经济模式营造出一个绿色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其中,扩大绿色理念在员工中的影响力,对员工做出的环保行为给予鼓励,让绿色企业文化在每一个员工心中传递。第二,实行绿色管理,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果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让企业全方位的落实环保工作,并积极参与到“绿色合作”的理念中,无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影响。第三,加强信息披露的力度。企业绿色会计的统计数值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自身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信息披露模式,但是企业要做到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有效地披露模式并且加强信息披露的力度。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会计信息加以标注,例如表格、图形等,并且将环境方面的核算单独列举出来,保证其有效性。第四,培养人才,增强专业知识。想要让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的理念加以实施,就必须要有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对这一理念有着足够的理解和饱满的热情,所以企业要经常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培训,让相关的人员理解、消化并且掌握这一技能,由于绿色会计所涵盖的内容过于繁杂,所以企业要筛选有能力胜任的高素质人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保证相关政策能被顺利的执行。第五,增强环保意识,做好自查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再有效地监管部门也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所以企业要做到自上而下的自查工作,鼓励每一个员工参与其中,对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见解给予足够的重视,发挥企业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环保意识不断地完善。

3.3社会公众层面

对于大众而言,我们不能觉得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的理念离我们很遥远,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媒体和信息的发展,做到对保护环境理念的定期宣传,在社会层面上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让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在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绿色发展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