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碳战略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碳战略规划

双碳战略规划范文1

关键词: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并网;电力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426

一、我国新能源发展成绩突出

近年,我国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达到能源消费15%的目标,将新能源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扶持下,凭借资源和制造成本优势,我国迅速成长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大国,实现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市场和服务体系的突破性进展,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国风电装机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增长,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2006-2011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5000万千瓦左右,实现了从200万千瓦到5000万千瓦的巨大跨越,用5年半时间走过了美国、欧洲15年的发展历程。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初步形成覆盖风电设计、装备制造、建设运行的完整产业链,风机平均造价下降40%左右,风电场建设平均造价下降20%左右,成效十分显著。此外,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部分风电机组制造企业进入全球前十强。

太阳能装机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光伏电池制造大国。2000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增长110倍,年均增长54%。2011年,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4万千瓦,一年增加7倍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地区。在国际市场拉动下,我国10多年来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快速增加,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00万千瓦,占到全球光伏电池产量的60%以上,形成了从晶体硅提纯、电池生产、组件封装、系统集成等完整的光伏产品制造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大国。

二、弃风限电使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并网消纳困难,一些风能、太阳能重点发展区域弃风、弃光、限电现象严重,使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当前风电弃风限电严重。自2010年开始,我国风电弃风和上网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2011年,全国风电弃风比例在10%左右,部分风电基地弃风2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40%。除弃风外,一些地区还存在着风电上网难问题,有的项目风机建成后并不了网,有的项目并网后上不了网。风电弃风和上网难问题不仅直接降低了风电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且造成社会投资浪费,并影响到风机设备制造和施工产业。2012年以来,风电弃风现象更加严重,风电企业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风电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呼声日趋强烈。

风电后续消纳能力不足。由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甘肃等风电大省本地风电消纳能力不足,外送通道不畅,限电范围和严重程度不断加大,风能开发和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为避免限电形势进一步发展,国家采取了控制“三北”一线地区风电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政策,这导致全国风电增长速度大幅下降。2011年以来,国家将风电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山西、陕西、宁夏、河北、辽宁等电网接入相对较好的“三北”二线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内陆低风速地区,预计2014年之前每年尚可维持1500万千瓦左右的新增并网规模。但是,在现有电力市场运行体制下,“三北”二线地区的电网可继续接入的风电容量是有限的,而沿海地区和内陆低风速地区省份受风资源总量、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风电开发成本限制,可经济开发的风电规模也不大。因此,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2014年之前“三北”地区并网与消纳问题处理不好,则“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将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并将影响我国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

太阳能发电出现弃光现象。2012年以来,随着2011年底建成的大量太阳能光伏电站投入运营,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第一大省青海已出现太阳能弃光现象。但与此同时,仍然有大量太阳能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国家还将继续规划开工建设更多的太阳能电站。有理由担忧太阳能发电可能会重蹈风电覆辙。

三、多因素导致我国新能源弃风限电

导致新能源弃风限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发展思路、战略规划、体制、政策、技术等多种因素。

发展思路原因:分散式能源集中式利用的困境。间歇性、随机性和稀薄性的特点决定了风电、太阳能发电宜采用分散开发、分散利用的发展思路,就近接入中低压电网,就地、就近消纳,世界上新能源利用率高的国家莫不如此。例如北欧诸国,风电机组星罗棋布、三三两两,还有许多是单台接入20千伏~10千伏以及电压等级更低的电网,大都直接接到供电系统。德国光伏发电容量2011年底达到2300万千瓦,与我国三峡水电站装机规模相当,基本都分散地建在用电户屋顶,分布式接入系统。我国对新能源采用了“大规模—高集中—远距离—高电压输送”的开发模式,而这种模式必然带来并网和消纳的问题。为远距离输送风电光电,需要层层升高电压而配套新建一系列高压、超高压甚至特高压输变电装置,长距离线损和层层变损对输电经济性影响颇大,对整个大系统,特别是对受端电网安全运行和电能质量也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而目前提出的“风火打捆”输送方式,还需要配套建设大量价格昂贵的抽水蓄能电站。因此,通过建设大规模风电外送通道、进行跨区域消纳面临一系列技术和经济问题。

战略规划原因:新能源电力规划与电网建设脱节。从国际经验看,新能源发展领先的欧盟国家在新能源发展方面都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并以法律或政策的形式明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电力的高速发展与电网建设不协调,与调峰电源建设不配套,电力外送通道不畅,电网局部环节产生“卡脖子”现象。黑龙江依兰地区、吉林通榆地区、内蒙古锡盟灰腾梁地区与乌拉特中旗川井地区、甘肃酒泉地区、辽宁北部地区等,受电网网架送出能力影响,风电被限出力。此外,企业、地方政府的风电发展规划与国家规划不协调,项目开局和建设时序调控困难,电网调峰、调频电源建设激励政策不到位,这些问题也导致风电在并网、送出、消纳、安全等方面积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太阳能发电的发展政策和开发管理模式基本与风电类似,虽处起步阶段,但已显过热苗头,如不及时调整政策,可能重蹈风电覆辙。

管理体制原因:现行电力法和电力体制制约新能源发展。按照我国现行电力法,供电营业区只能有一个供电主体,新能源电力都必须经升压后通过大电网进行统一输送,而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的自发自用式的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小规模风力发电、分布式天然气多联产电站,在我国尚未得到法律和体制上的许可。按照我国现行电力体制,电网企业的收入仍然是全部来自发电环节与终端销售环节之间“价差”。新能源“自发自用”一度电,将直接导致电网企业减少一度电的价差收入。并且,风能、太阳能的发电成本高,上网价格高,却按统一的终端价格销售,也导致电网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因此,在应得收入及其保障机制尚未落实的情况下,电网企业接受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意愿不足。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双反”调查,海外市场剧烈收缩,启动国内市场势在必行。而国内市场能否启动,关键则在于分布式能源发展的体制障碍能否破除。

政策激励原因:补贴政策缺陷带来了新能源投资的不当激励。新能源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补贴,但必须科学适度,讲求效率。2011年,与光伏电池快速降价的市场走向相反的高额补贴政策出台,加上地方政府的项目核准权限,两项因素迭加,引发西部数省区光伏发电脱离中长期规划和电网建设衔接的“”式建设热潮,电网企业措施不及,大量抢建的光伏电站陷入“窝电”的尴尬境地。当前,我国对新能源企业的补贴政策对效率兼顾不够:一是政策显反向激励效果。由于政府部门只按企业申报的成本进行审批,容易造成“高成本高补贴,低成本不补贴”,这不但没有充分体现鼓励先进的政策初衷,反而加大了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比如,有的企业不再努力控制成本,“骗补”现象不乏其中,同时也带来了电站寿命短、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二是补贴数额往往跟不上技术进步和市场供需所产生的成本变化,2009年甚至出现过政府补贴金额高于屋顶光伏工程整体造价的失误。这样的补贴方式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很容易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

技术标准原因:新能源电力的系统调峰能力差,接网与调度运行的技术难度大。风电、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的特性,受自然条件如风力、光照变化的影响,不论日内还是短时间内出力曲线变化都非常大,功率预测难度大。大规模集中接入和并网不仅易对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带来冲击,增大电网调度和运行管理难度,而且需要电网加大调峰调频能力建设,增大电网系统备用和调峰成本。此外,风电并网标准制定工作滞后,标准体系还不完善,也影响了风电的接入并网。

四、深化改革,多策并举,促进我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优化布局,分散开发和集中开发并举。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法律规定,科学分析和确定各层级电网接受和消纳风电、光电的比例。按照充分消纳,基本杜绝弃风、弃光,分散和集中并举,大中小型电站同步的原则,确定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开局。合理把握各地区风能、太阳能开发节奏,在弃风、弃光现象明显和严重的地区,暂缓核准和建设新的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提高已建成电站的利用小时数,最大限度地提高本地区消纳能力。适当提高太阳能、风能资源条件较好、电网设施坚实的沿海、南方以及内陆的电力负荷区的消纳潜力。

统筹规划,实现新能源与电网协调发展。加强新能源与电网、新能源与调峰电源的统一规划,统筹新能源开发与市场需求,建立新能源基地与电网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投产的有效机制,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打通局部地区电网送出瓶颈,针对“卡脖子”的局部地区采取建设风电汇集站、扩容输电线路、扩容主变容量等措施,解决单纯由于电网网架薄弱原因导致的风电限出力问题。

深化改革,破除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体制机制障碍。第一,修改电力法相关规定,鼓励新能源“分散上网,就地消纳”,构建有利于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第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改革电网企业盈利模式,建立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机制,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第三,尽快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明确地方政府、电网公司、电力开发商开发、利用和消纳新能源的职责和义务,从体制上重点解决电网企业接纳风电的积极性问题。第四,建立分布式能源电力并网技术支撑体系和管理体制,鼓励分布式能源自发自用,探索多余电力向周边用户供电机制。

完善政策,采取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符合效率原则的补贴措施。政府补贴政策必须贯彻效率原则,形成以政府阶段性适度补贴为基础的良性循环,尽可能减少因发展新能源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担。一是在新能源具有一定竞争力后,补贴政策应适时退出。二是要考虑成长性,对商业化新能源项目补贴的对象应是已经具有成长性的技术,且能够通过自身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规模扩大不断降低成本的企业。三是补贴要紧扣实际发电业绩,建议将“事前装机补贴”改为“事后度电补贴”,矫正重建设规模、轻发电量的片面思想。

多面着手,提升我国新能源消纳的技术水平。一是电网企业已推行了低电压穿越、无功补偿等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建议根据实际运行效果,总结完善后加以推广。二是提高系统调峰与消纳能力,加快调峰调频电源建设,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三是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为更多地接入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提供技术平台。四是积极探索新能源储能技术,提高经济性,为多种新能源的综合开发、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打捆外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必. 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J].中国能源,2009,(12).

[2]林伯强,姚昕,刘希颖.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J]. 中国社会科学,2010,(1).

[3]韩文科,李际,等. “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3).

[4]景春梅,王成仁.我国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10,(10).

[5]董小君. 低碳经济的丹麦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市场,2010,(37).

[6]韩晓平.发展分布式能源的障碍与解决对策[J].中国石油企业,2011,(1).

[7]杜祥琬,周大地. 中国的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J]. 中国工程科学,2011,(6).

[8]王骏.新能源发展探讨[N].中国能源报, 2011-11-21.

[9]详解2012年中国亟需解决的新能源问题[EB/OL].中国能源网,2012-03-16,http:///show.php?contentid=214571.

[10]景春梅.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需要解决五大问题[N].中国能源报,2012-05-28.

[11]景春梅.电力体制改革十年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J].中国经贸导刊,2012,(6).

[12]范必,景春梅. 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2012,(7).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2-07-06.

[14]刘铁男. 探索我国能源科学发展之路[N].经济日报,2012-08-28.

双碳战略规划范文2

关键词:低冲击自适应系统长珠潭城市群绿心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1962年卡森《寂静的春天》问世到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一直是全世界环境保护一面旗帜,以东部马里兰州、西部西雅图、波特兰专家为主首次次提出低冲击开发理念(LID),即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实现对暴雨径流的管理与控制,20世纪初美国将低冲击开发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核心之一,深远影响到城市规划领域,是城市规划界重要变革,它既强调发展,又注重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珍惜,旨在用最小的破坏建立城市与自然的自适应系统。

20世纪90年代末“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理论在美国规划界成为主流,其意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护自然景观,而随后低冲击开发模式提出恰好是对“精明增长”论的一个很好的回应与补充——对环境及开放绿色空间的保护,并且深度拓展到不影响基本的地形构造,不影响碳汇林容积量,不影响城市的文脉及周边的环境。

以长珠潭城市群为例,中国当前正面临着社会转型,无论新建或更新区域的城市规划,都应在低冲击开发模式的指导下重构自适应系统(CAS),从重空间物质规划向物质与生态共轭规划转变。城市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自适应系统(CAS),是由其多元性与多变性决定,它与周边社会及自然环境共生、共同进化,同时也是社会、自然环境的展现与具体浓缩,长珠潭城市群含盖8(3+5)个城市系,这种内部组织的复杂性带有先天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成分。

“自上而下”正确决策需要意识的筛选,这种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对主体的映射以及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回应,新理性主义认为未来是不可知的,即未来不在历史的延长线上,未来只是一系列不连续的事件,这种连续与不连续即我们所说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也是构建长珠潭绿心空间自适系统(CAS)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确定性

城市发展遵循自发的不确定性规律,任何一个CAS成长发展过程中都应遵循其功能结构、行为性状等方面自发性增加,即所谓的适应性造就复杂性。迈克尔.贝蒂与保罗.朗利《分形城市》中描叙到任何城市城市布局都带有相似的结构,这在古老城市结构中尤为清楚,如同树木发芽生成树枝,而树枝在来年春天又长出无数的新芽一样,这种相似却相异的现象主要受不同环境影响。

长珠潭城市群地处我过中南部,以长沙、珠洲、湘潭所辖行政区域为主要载体,国土面积2.8万平方公里,绿心位于三市结合部,整个范围北起长沙绕城线及浏阳河,西至长潭高速西线,东达浏阳柏枷镇,南至湘潭县梅林桥镇,共计545平方公里。

2007年12月长珠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简称“两型社会”),在此背景下利用低冲击模式理念构建生态绿心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长珠潭城市群绿心区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米至330米之间,田园与湖泊、青山交织,生态本底良好,五一水库、红旗水库、仙人造水库、石燕湖森林公园、昭山森林公园、五云峰森林公园等散布其中,共计9大型水域及8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关羽跳马”路人皆知,文化源渊流长,除有3.04%的城镇建设用地外,大部分为生态农田,范围涵盖13个镇、5个乡,人口约20万。

(2)不确定性

自适应系统(CAS)自始至终就带有不确定性因素,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空间战略规划具有弹性并能适应未来发展,长珠潭城市群绿心作为自适应系统在发展方向上具有一定不可预测性,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盖尔曼(MurrayGeli—Mann)教授说:CAS的适应过程是系统环境获取自身与环境相互之间信息并总结所获得信息规律,以此为基础采取相应实际行动。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除美国芝加哥城市绿心、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绿心外,在亚洲片区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长珠潭城市群绿心,在对前者成果研究中可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规律信息。

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以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3个大城市为主,由绿色地带(缓冲区)和一个大规模的中央开放区(绿心)将这些城市严格分开,与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具有相似性,首先是绿心核心空间形态 ,其次是城市功能组成 ,再者是绿心经济发展崛起的主要功能,但不同的是前者地区经济高度繁荣,高度外向,城市群联系程度高,绿心边界十分突出,而长株潭地区经济与兰斯塔德相比相距较大,其发展模式仍以内向为主。

长珠潭城市群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势衔接沿海与西部的关系,绿心的打造是其承东启西的最好平台,在互通有无的同时促进中部经济振兴,实现区域经济相对协调的发展,但局限的区域经济基础、重组产业环境、空白服务平台、受限空间资源、蚕食生态环境给绿心空间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利用低冲击发展模式增强绿心的核心竞争力,构建长珠潭城市群中心强大自适应系统(CAS)是规划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上而下”理念构建

(1)意识条件

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主题,强化生态格局,探索生态资本利用新方式,创新发展生态绿心,利用底冲击模式发展理念,将其建设成三市联系纽带,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园艺博览、休闲度假、商务娱乐、文化疮意等功能。

人文渗透、天人合一

湖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宝天华地方,正所谓“湘省士风,云兴雷震,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在新一轮长株潭绿心发展规划中,文化的渗透力与创新力将成为引线促进绿心的生态发展。

政策机遇、区域需求

在长珠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示范区中,准许大胆的先行先试先建设的宽松改革政策,在改革进入攻坚时期,东部都面临着升级转移,而西部也在奋力发展,绿心打造起到承东启西的绝好区位。

(2)形态蓝图

A.基于低冲击模式产业形态布局

产业沿山体走势的布局可概括为“一网双心两带”。

“一网”:主要是指沿地区自然山体脉络形成的绿色生态山体休闲产业网,重点强化山体山形保护、动植物保护、水源水体保护、原住民的保护,谨慎选择局部相对开阔地带,进行特色都市农旅园建设。

“两带”:主要指湘江经济带、浏阳河经济带,以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为主,以花卉苗木种植、鲜花苗木交易、国际花卉博览、适宜花卉居住等花卉苗木主题产业为辅。

“双心”:指处于绿心中部地带的高效农业产业城和活乐国际体验城,重点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和主题旅游产业。

B.基于低冲击模式空间形态结构

双碳战略规划范文3

还原铁粉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常用于食品保鲜。

还原铁粉一般由四氧化三铁在高热条件下在氢气流或一氧化碳气流中还原生成主要成分为结构疏松的单质铁由于还原铁粉本身已为粉末状再加之其微观结构又十分疏松故其表面积极大在化工生产及实验室作业中常用作优质还原剂。

还原铁粉通俗是利用固体或气体还原剂焦炭木炭无烟煤水煤气转化天然气分解氨氢等还原铁的氧化物(铁精矿轧钢铁鳞等)来制取海绵状的铁还原过程中分为固体碳还原一次还原和二次还原一次还原就是固体碳还原制取海绵铁一次还原主要流程是(铁精矿轧钢铁鳞等)→烘干→磁选→粉碎→筛分→装罐→进入一次还原炉→海绵铁二次精还原流程:海绵铁→清刷→破碎→磁选→二次还原炉→粉块→解碎→磁选→筛分→分级→混料→包装→成品用还原法所生产的优质铁粉各项参数达标Fe≥98%碳≤0.01%磷和硫都小于0.03%氢损为0.1~0.2%还原铁粉的主要用途有粉末冶金制品还原铁粉此行业耗用还原铁粉总量的60%~80%电焊条用还原铁粉在药皮中加入10~70%铁粉可改进焊条的焊接工艺并显著提高熔敷效率化工用还原铁粉主要用于化工催化剂贵金属还原合金添加铜置换等切割不锈钢铁粉在切割钢制品时向氧-乙炔焰中喷射铁粉,可改善切割性能扩大切割钢种的范围提高可切割厚度我国粉末冶金行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粉末冶金零件广泛应用机枪械摩托车家庭轿车汽车农机矿山电动工具机床运输等各种机械行业。

【还原铁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还原铁粉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还原铁粉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还原铁粉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还原铁粉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还原铁粉项目产品市场调研

(一)还原铁粉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研

(二)还原铁粉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研

(三)还原铁粉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还原铁粉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研

(五)还原铁粉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研

(六)还原铁粉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还原铁粉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研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还原铁粉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还原铁粉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还原铁粉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还原铁粉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还原铁粉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还原铁粉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还原铁粉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还原铁粉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还原铁粉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还原铁粉项目建设地

(一)还原铁粉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还原铁粉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还原铁粉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还原铁粉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还原铁粉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还原铁粉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还原铁粉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还原铁粉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还原铁粉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还原铁粉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还原铁粉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还原铁粉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还原铁粉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还原铁粉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还原铁粉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还原铁粉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还原铁粉项目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还原铁粉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还原铁粉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还原铁粉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还原铁粉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