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城市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城市特点范文1
关键词:格网石笼柔性防护施工简单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一、什么是格网石笼
格网石笼是一种使用优质镀锌钢丝,经机械编织成六角网片组合而成的箱式结构体,可以为单元笼体,也可为用间隔网片分隔成的多格笼体。根据工程生态防护的不同要求单元笼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网箱,高度一般为40cm-100cm,多用于挡墙结构;另一种高度小于40cm称之为网垫,多用于护坡工程。
施工工艺
格网石笼的施工工艺简单,工序可分为:施工准备—石笼组装—石笼安置—填石和封盖
1、施工准备主要包括,测量、放线、料场核查、机械设备以及材料准备情况;
2、石笼组装一般是线将网片打开踩平,确保个网片在准确的位置,然后绑扎石笼的四个角点,用绑扎丝将隔片和网身进行连接,绑扎必须采用双股绑扎;
3、石笼单元体组装完毕后,放置到相应的工程位置,用双股绑扎丝进行连接,确保石笼结构的整体性;
4、填石和封盖,首先所填石料需符合设计要求,分阶段分层进行装填,一般每次装填25cm左右,暴露面填石应采用人工完成,保证外观的平整、整齐、密实,完成后按要求进行封盖绑扎。如果网箱因受压而出现“鼓肚”现象的时候,需要在内部设置拉筋。
三、格网石笼的特殊材质
格网石笼根据不同的材质,在工程中的使用年限也不相同。一般可分为三种材质:1、10%铝锌合金钢丝,使用年限为40年~70年;2、镀硒铬锌合金钢丝,使用年限为30年~60年;3、镀锌钢丝,只能使用5年左右。所以工程中大多数都采用10%铝锌合金钢丝,环境不同也可能影响使用寿命。
材料的质量要求:一般10%铝锌合金钢丝质量检验对镀层的要求较高,必须符合GB2976-88(金属线材缠绕试验方法)标准,也就是钢丝在自身缠绕(即一倍缠绕)八圈以上,对钢丝表面进行放大拍照(放大到12倍),镀层不的出现裂痕。并经过盐水喷雾试验(GB/10125-1997)1000小时以上,腐蚀量不得大于170g/m2。
格网石笼生态防护在工程中的特点
1、良好的透水性,通过孔隙结构可以增强水土交换,增强水的自净能力,墙体结构可以迅速排水,从而降低墙后的压力;
较强的适应地基变形能力,格网石笼结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对于基础的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
施工简便造价低廉,格网石笼在工厂制成半成品后,在工地直接组装,填石盖网即可完成施工,施工质量也容易控制,操作简便、受天气影响也小。一般造价低于砼价格,尤其是在地质较差的地段修建防护工程,可以大大减少地基处理的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可水下作业,在河道工程防护水位较高时可利GPS进行准确定位然后用船舶进行吊放;
适合应用于冻土地区,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夏天温度相差大,砼结构因冻融效应容易产生裂缝,进而破坏整个结构,格网石笼结构由于是弹性的,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设计和造价上都远优于其他结构;
格网石笼生态防护应用在工程中,有很好的透水性,不同于传统的刚性防护,适应不良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在流速大、风浪墙的护岸边坡采用此种工法有助于消波性能,降低对结构的冲击破坏,尤其是体现在生态防护上,孔隙结构有助于水质的改善,为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空间,很好的促进植被的生长,形成自然的绿色生态系统,营造和谐的景观。
格网石笼生态防护在工程中的应用
根据格网石笼生态防护的特点,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在城市的河道疏浚工程中,在河道疏浚拓宽后一方面需要对岸坡进行防护,另一方面又希望建成景观工程、生态工程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应用格网石笼网垫生态防护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建成后不需要种植植被就能够达到生态景观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在水库工程的一般应用,库区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对岸坡的浸泡,使土体软化,强度降低,产生表层土的坍塌;经过破浪的淘刷作用容易使上部土体临空而产生坍塌。格网石笼网垫生态防护能够保证岸坡的稳定,同时又能抵抗泄洪对危险段的冲刷和风浪的影响,也能及时排除降雨所形成的地表水,减轻雨水渗入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所以不管从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美观适用上都好于其他刚性护坡;
在海上以及一些地质环境较差的工程中,由于施工条件所限,海水的腐蚀性极强,地基基础较差需要做挡墙进行防护。格网石笼网箱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柔性结构可以满足地质要求适应不均匀沉降,较好的网箱材质能够提高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年限,而且施工相对于其他方法简单很多,能够有效缩短工期,满足施工要求。
生态城市特点范文2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6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城市资源的使用量,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各种污染源的出现,也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社会服务人员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管理者要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1 生态园林的定义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为参考,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种植在不同的地区,形成植被群落,让其互相协调,保证在每个生长季节都有植被生长,产生季相色彩[1]。这些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土壤、水分等,减少群落中植被生长的冲突。
随着各项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增加了环境污染,城市生态环境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让人们注意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持城市生态平衡。
2 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 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与粉尘
生态园林的建设,可以改变城市大气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空气中有毒气体和粉尘[2]。
现在,很多城市周边都开办了化工厂,在城市内部,行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增加空气的粉尘数和噪音,这些都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针对上述内容,社会服务人员在城市中种植一些可以吸收有毒气体的树木,比如土杉等,过滤城市空气,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并且,还要适当调节植被的种植密度,让植被在适当的距离生长,通过树叶的微震吸收车辆发出的噪音。对于空气中的粉尘,可以种植林木,因为林木叶子的表面有很多被毛,还有较为粘稠的油脂,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粉尘。除以上几种污染源外,化工厂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病菌,绿色植被可以利用自身的净化功能吸收病菌,消除它的有害性。通过这几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生态平衡。
2.2 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建设生态园林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系统中,其结构与功能处于协调的状态,能量的输入输出基本平衡,让整体效益达到最高[3]。而生态园林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所以,社会服务人员在展开园林建设时,要客观分析城市当下的生态环境,合理安排植被的种植,把多种自然景观加入到城市建设中,让城市更具观赏价值。
2.3 根据“生态位”的原则,建设生态园林
生态位指的是某个物种在一个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的地位。它可以让城市根据特定的环境,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提高城市生态园林的整体功能。所以,社会服务人员必须按照“生态位”提出的要求,建设生态园林。首先,要根据生态位的特点,挑选符合这一特点的植物种植,形成生长群落,减少竞争,合理利用土壤、阳光等,建设符合城市特点的生态园林。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选择主要针对这一地区的植物进行种植,比如,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可以种植一些抗旱耐寒的植被,增加植被的成活率。
另外,大多数城市都会选择一些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抗虫性较强,不需要精细照顾的植被,最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种植物。生态园林的建设,必须注重植被生长的差异性,以差异性为基准,划分种植区。像是槭树与杜鹃,因为槭树的树干很高,可以吸收上层的阳光和深层土壤的养分,杜鹃是林下灌木,只要零散的阳光和浅层的土壤即可满足生长条件,种植在一起后,不仅可以保持形成群落的良性发展,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观赏性。
3 总结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为原则,构建城市复层次、多结构的园林。特别是在城市环境的保护中,要首先从生态园林的角度入手,利用城市发展的有利因素,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所以,社会服务人员在建造园林时,要根据独特的地域特点,选择适合的植被,提高城市的观赏性。
参考文献
[1]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2013(2):12-14.
生态城市特点范文3
关键词:生态规划;环境;土地;途径
Abstract: Today's world is a highly civilized era, all must adher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for the city construction, not only to meet the needs of living, but also to people's life, people and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of people. To improve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ity, to meet the people's yearning for the natural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one of the main symbol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ity. Analysis of four points from the view of ecological planning, som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several good city ecological planning.
Key words: ecological planning; environment; land; way
中图分类号:TU984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四个要点
1、生态要素的调查
主要目的是调查搜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资料与数据,包括历史资料的搜集、实地取证、测试、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等,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
2.1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应根据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德尔斐专家咨询法和多目标决策法,在参考和吸收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充分发挥人对复杂系统的辩识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综合、简洁、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2.2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目标、近远期目标和年限,应同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和相应的年限一致,以利用同步、协调、可比、互为应用。
3、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3.1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污染、环境负荷以及承载力等问题,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__对策。区划的方法可用数值聚类法等。具体操作时,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用地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
3.2土地利用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故无论是新建城市或改建城市的生态规划都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按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义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4、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站在整体的角度,根据城市的自净能力以及城市的污染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好污染的综合防治规划,控制城市污染物的总体排放量,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的环境要素发展的趋势以及影响的程度进行预测,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污染对城市的环境的污染状况和将要实现的环境目标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质量管理。
二、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指标要突出速度、结构、效益三个重点,建立起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各产业比例合理、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加快能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比例、规模化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的工业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的比例、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科学合理等。
社会发展指标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系统)完好率,消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洪抗旱、交通安全、工业事故(包括化学品泄漏)、反恐与治安、重大气象灾害等应急救援系统,燃气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等。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医疗废弃物处置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等。注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上述指标体系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和生态活动,合理确定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应优先考虑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搞好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有效途径
生态城市特点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分类号】:TU984.115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求
要把生态的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作用,以及保持、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遵循大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用生态观念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2.将自然融入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
3. 以环境为本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4. 合理布局、注重节能、低耗、无污染
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地质条件以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建筑材料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特点
1.系统观念复杂特点:生态城市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城乡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有系统观念和网络思维,综合分析、研究和处理生态城市各要素的整体联系。系统思想将生态城市看作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
2.综合观念强特点: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安全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生态城市的规划也不再只局限于对物质的规划,而是要把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融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规划。
3.区域观念广特点: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生态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城市应当力求与其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这要求生态城市规划不能仅局限于小范围的区域,更重要的是关注大范围的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层次的规划。
三、生态学原则在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物质转化与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首先整体性原则。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宏观的整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1.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
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2.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其次循环再生与节能。生态系统中强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两者紧密联系,共同进行。一方面是新物质不断合成,另一方面又被分解为可利用的形式,周而复始的循环,构成生态系统存在、发展、演替的基础。
四、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
1.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使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上文笔者已经阐述了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注意城市缓冲性公共空间的规划。城市中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厂房,还需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空间来为紧张的生活缓冲,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只是注重对城市的公共广场、绿地等进行了规划安排,而对城市的周边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地带更应深入的研究,使这一地带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5.提升城市交通规划水平。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多、人均拥有道路量低、私家车发展迅速等因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树立公共交通优先意识,在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加强法规与经济支持,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同时,应研发新技术、新能源交通工具,为未来城市交通打下基础。
五、结语
总之,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虽然就目前的总体情况而言,我国城市化水平仅达 25%左右,处于起始阶段,但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前沿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已进入了城市化的“超速阶段”,许多省市都提出了“推进城市化、促进现代化”的口号和目标,城市建设和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取得了巨大成就。
参考文献
[1]杨奋雄.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3):7-7.
生态城市特点范文5
关健词:天津滨海新区;生态景观;设计规划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和追求的目标,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是城市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城市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有效手段。天津滨海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人工港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生态景观设计是滨海新区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天津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状况,合理利用滨海新区现有生态资源、充分融合滨海新区的物理和环境特点,对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
1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景观是城市外在环境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城市的景观设计是对城市或者某个区域空间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生态景观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人文景观等过程和功能的多维融合。生态景观设计一般都与具体的建筑工程相结合,来成为整个工程设计的合理组成部分。生态景观设计主要表现在城市住宅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各类休闲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滨水区域的生态景观设计以及各旅游和风景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总之,任何适应生态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最小,并有利于与生态平衡的设计都可称为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依据科学与技术手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人居模式,也是保证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生存空间和谐统一的必要方式。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文明发展与全面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城市外在环境评价标准。生态景观设计所创造出的丰富的、多层次的环境文化,可以通过景观的优化组合及结构格局来加以体现,生态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可以延生出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对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辅助作用。总之,生态景观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天津滨海新区的地理和环境特点
2.1天津滨海新区的地理特点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处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交汇点上,其面积约为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为153公里。滨海新区紧紧依托北京与天津两大直辖城市,主要区域由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行政区和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3个功能区所组成,这些区域内部的路网建设已经基本形成。天津滨海新区拥有着最大的人工港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拥有着较为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
2.2 天津滨海新区的环境特点
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滨海新区已经逐渐成为天津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区域,但是在环境的建设和保持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需引起高度的重视。随着滨海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湿地锐减,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滨海新区的工业化进程中,绿化面积相对较少,绿地的生态功能较差,虽然区域内的绿地面积正在不断的增加,但其分布存在不均匀性,而且绿地的形式也较为单一。
3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应该在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之上,根据其自身的地理和环境特点,将生态保护与休闲旅游开发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滨生态景观模式。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应该体现出以下几点:
3.1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原则
景观需要在自然或者人为的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生态反应根据作用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不同。生态景观设计要本着生态稳定性与景观建设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一切以人居为本,保护和规划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保持滨海新区的自然景观特色。
3.2景观美学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原则
美学是景观设计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原则,也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景观产生视觉效应不仅一定的美学价值,还可体现出长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可以突出其海滨特色,以水为手段,设计出具有海滨特色的开放式绿色生态景观系统。
3.3实效性与主题突出的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与环境的长期持续发展。生态景观设计在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同时,也能够延生出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经济效益,生态景观设计要结合城市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突出其历史文化和文明特征,以地方特色为主题。天津滨海新区应该突出其滨海休闲旅游的主题,建设出生态型的海滨休闲旅游新区。
4天津滨海新区生态景观设计合理思路
4.1保护生态资源的完整性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要求生态系统在外来的干扰下保持其自然的平衡状态、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保护地方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应该根据其自然规律,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达到对绿地和湿地自然水系的生态防护。生态景观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水资源采取循环利用的设计手法。别外生态补偿的设计手段也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方式。在滨海新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当中,应该将生态景观设计的艺术性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采取工程修复及合理绿化的设计方案,重点重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层。
4.2顺应环境条件打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生态影戏设计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的地形地貌,在顺应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加以巧妙的利用和修饰。天津滨海新区应该充分利用其海岸线的自然优势,突出其海岸线的景观特点。可在海岸线的基调之上设计出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建筑。使海岸线与港口之间形成优美的衔接和过渡景观,使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许多海滨城区的前景天际线,是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与建设而积淀而成的,因些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港口天际线的景观设计可结合港口特点,配置相应的夜景灯光,在不破坏自然备体系的同时,对稹物加以人工修饰。
4.3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资源
资源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它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共存、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循环利用是进行生态景观设计的首要条件。天津滨海新区是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在生态景观设计当中应该全面考虑到资源问题,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手段和技术方法,对水资源及其它各种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和减少消耗。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可充分考虑对风、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现实生态景观设计的科学设计理念。
5结论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对整个城市景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然后提出景观的优化设计方案,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全面保护,以保证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以其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维护生态稳定为前提,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资源,为天津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巍,王红英.城市进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探讨[J].生态经济.2011年第2期.163~165.
生态城市特点范文6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互作用形成的,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然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同城市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典型地和重复地出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这就是城市景观。在区域尺度上,城市景观的镶嵌性和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规律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内部不同规模和属性的景观要素,作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结构成分,典型地和重复地镶嵌在一起,形成一定的景观格局。
1. 城市景观的特点 1.1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自然条件、水文状况、气象特点、地表结构、动植物区系等。城市景观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特点,也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环境梦想的现实表现。多种主要生态过程,也是在人为控制或影响下进行的;城市景观的功能需要人类的维护。这些都决定了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1.2城市景观的生态脆弱性。城市景观的生态过程,主要靠人为输入或输出不同性质的能量和物质,来协调和维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城市景观变化极快,特别是城市景观边际带的变化尤为明显。一旦人类活动失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功能,特别是城市生态衰退,城市的总体可持续性和宜人性下降。 1.3城市景观的破碎性。城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贯穿整个景观,将城市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斑块,与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农田和自然植被景观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城市景观功能的多样性和城市景观人为活动的复杂性,城市景观要素斑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通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2. 城市景观结构成分 城市景观组成要素按其空间结构特征,也可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3类景观结构成分。 斑块。城市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的、相对同质的地段或空间实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有重要影响的景观要素斑块,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小片林地等。廊道。城市廊道是城市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其中又以交通线路构成的网络为主。河流、沟渠、林带等廊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具有显著影响。
3. 城市景观中的功能流 城市景观各要素之间,通过各种“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维持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流,主要包括: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研究城市的各种功能和过程及其调控手段,就是要研究这些流的流向、路径和速率,研究它们与景观格局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景观格局进而优化城市功能。 3.1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 城市是物质和能量的消费中心,又是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心,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相对于其他景观来说,流通量大,流动速率高。城市景观中的食物流是维持城市正常功能的基本物流之一,城市人口的食物大部分来自城市以外,而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又绝大部分输出到城市以外,对城市郊区或其他景观的依赖性极大。
3.2城市景观中的能量流。城市景观的能流也是以物质流为载体的,而物质流动也必然伴随着能量流动,但城市景观的能流中电力和燃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需要一个良好的能源供应网络和分配系统,以支持城市的发展。 3.3城市景观中的物种流。城市景观中的物种流是保证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基础。由于城市的人类主导中城市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城市景观中的大型公园、保留的自然绿地、某些生产绿地能起到物种“源”的作用。近年来将城市周围绿地建设也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并通过河流及其河岸绿化带、道路绿化带,保留绿地廊道,连续的小型绿地斑块等,将城市景观中的生物生境斑块连接起来,建设物种运动的通道,以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的自然风貌。 3.4城市景观中的人口流。城市景观中的人口流动十分频繁,而且与相邻景观间人口的输入输出流量也很大,需要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作支撑。保证城市景观中人口流动的畅通,既要研究人口流动的时间变化和波动特点,更要研究人口流动的空间特点和“源”-“汇”关系,应用网络分析和连通度分析方法,通过增加有效结点和连线,提高景观连通度。 4. 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及其维持 4.1城市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是指一个景观中对一个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城市景观的异质性,首先表现为城市公园、绿地、水面、建筑物、街道等性质各异、功能不同的景观要素斑块的多样性,及其空间配置格局上。属于自然或半自然的城市公园和绿地,具有更多生态学和美学功能的景观要素,自然的、人工开挖或整修过的水体,也是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组分,起着制造氧气、净化空气、供人娱乐、美化城市的作用。城市景观中的各种建筑或建成区斑块,强烈地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的属性,使城市热力学性质和水文状况,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阻断或割裂了多种生态学过程,并给相邻斑块输入废弃物和环境毒素。在城市景观中的不同功能区,由于其建筑物类型和地面覆盖物的性质和面积比例有很大差异,使得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效应也有明显差别。
4.2城市景观异质性的维护。1保护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和特色文化斑块。维持城市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保护城市景观中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包括城市河流水系、濒河地带、城郊山地或丘陵、自然和人工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等。2增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 完善的景观结构,是实现景观功能的基础。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应该在增加绿地廊道及斑块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应更多地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尽一切可能引进和保护自然和半自然斑块或廊道。 3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 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通过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避免单纯外延式发展,建立起土地利用效率和环境综合效应最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