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范文1
职业指导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创立了最早的职业指导机构。职业指导,一般是指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而大学生职业指导是指根据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学生的职业方向、职业心理发展、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等施加影响,从而保证大学生实现合理就业的过程。
二、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当前,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局限和近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育不足,严重制约了高端劳动力市场对于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学校因素。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如学科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内容和方法严重滞后,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等。加上“新读书无用论”、“沉迷网络”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学生学习风气大大下降,导致大量毕业生出现专业趋同,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理论不扎实、学习能力不过关等问题,一方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很难招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
(三)主观因素。
1.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职业观。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深入接触社会,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很难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而且有的大学毕业生不了解目前的就业状况,存在着期望值过高或想一步到位的思想,不懂得“先就业再择业”,即:从基层做起,不断充实自己,再追求更高目标的职业发展路径。
2.部分大学生存在就业心理障碍、不熟悉就业技巧和方法。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充分的就业准备,在向用人单位推介自己时,出现缺乏自信、急躁焦虑、难以抉择等心理障碍,也没有掌握必要的面试技巧,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等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3.信息渠道较少、不能充分获得就业信息和了解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接触面较窄,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通过网络,来源单一、职位匹配程度不高,甚至获取虚假的招聘信息,上当受骗,对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扶植政策更是知之甚少。
三、发挥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理性务实的就业、职业观。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态度一半以上选择比较乐观,而问其就业的最大困扰时,居多学生认为是对岗位认知不够,且对于职业的选择较为盲目,居多选择热门的金融等行业,而职业指导恰恰可以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使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自身的实际和长远发展出发,作出合理、准确、理性、务实的抉择。
(二)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大学生毕业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对社会的感知度不够全面,在职业选择与发展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很难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分析自身条件及客观环境,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目标。
(三)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掌握求职技巧,提高就业成功率。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案例分析等剖析就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越过心理障碍,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合理化的就业建议,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就业心理,以利于以后的就业成功;同时,应聘、求职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包括:如何制作个人简历;如何扬长避短、包装个人形象;如何向别人推介自己;如何与用人单位和招聘方沟通、交流;如何掌握待人接物的礼仪等。职业指导可以对大学毕业生在这些方面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求职的技能和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个人的就业成功率。
(四)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展就业渠道、获取更多的招聘、就业信息。求职信息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查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特长和条件的岗位信息,大大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是大学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基础,高校的职业指导可以通过收集各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及招聘条件等在学校就业网站上;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兴趣特长以及奖惩情况等提供给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进行推荐等方式,拓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做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纽带、桥梁作用。
(五)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和法规。为了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中央和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很多行业性和区域性的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和法规,同时各个高校内部一般也有自己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措施,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这些各个层面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进行宣讲和解析,以帮助大学毕业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就业、创业帮扶政策。总之,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明确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求职的能力和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当前各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当明确职业指导的目标,按照科学的职业指导原则,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指导的力度,不断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全方位、全过程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以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作者:林威 单位: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贾仕林.大学生创业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3~30
[2]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再增19万达699万人
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范文2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者行列,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强调:各高校要全面开展职业发展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和就业观念。开展职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一、职业指导的含义
职业指导是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关于职业指导的含义,《社会学百科辞典》作这样的解释:一定的社会机构帮助个人了解职业,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职业分析和个体评价,根据个人的职业心理特征和能力倾向对个人做出选择的建议。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的《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对职业指导的概括是:职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而美国“国家职业指导协会”则认为:职业指导是帮助个人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和转换职业的一种过程。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职业指导有不同的概括,但在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进行评定、帮助劳动者获得适合自身各方面情况的职业和指导劳动者就业后进一步适应职业要求并发挥潜能这些基本点上是一致的。
比较而言,高校的职业指导有别于劳动部门、职介机构等组织开展的职业指导。从高校的角度来理解职业指导的内涵,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1.高校职业指导本质上是一个教育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校职业指导的目标不仅是要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能自我充实,自我调整,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3.高校职业指导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职业知识,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
二、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职业指导是个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1.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总的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都将比较严峻。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供需结构性的矛盾,也有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的原因。不少大学生存在错误的择业意识,认为只有当国家干部,进事业单位,端铁饭碗,才算就业。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无视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择业的期望过高,一味追求“舒适、热门、高报酬”的工作,致使理想与现实严重脱离。
职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通过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取得一定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就是就业的思想,摒弃把工作岗位分为高低贵贱的不正确认识,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
2.职业指导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能力
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弱,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也偏低。这导致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不少大学生产生困惑,对自我认识模糊不清,缺乏社会职业认知,职业目标不明确,不懂得从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选择学习内容,职业准备不够,择业盲目跟风,就业之后频频跳槽。
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职业发展起着定向、引导的重要作用,是一个人寻找理想、树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懂得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及意义,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操作步骤;激发学生不断为实现各个阶段的目标和职业梦想而学习、实践的动力。
3.职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求职技能
缺乏基本的职业综合素质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项关于“社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的用人市场调查中,被用人单位列为首要的用人标准是“敬业精神”,而对高校毕业生最不满意的10项内容中,“敬业精神”也排在了前列。不少企业在招聘时不喜欢应届高校毕业生,究其原因有多种,但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眼高手低,不会合作,做事不踏实,总想着跳槽”是最为企业所诟病的。缺乏求职技能是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因未掌握一些撰写简历、参加面试等求职技能,使自己与用人单位见面时,无法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才实学,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导致求职失败。
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是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目标。根据不同阶段职业指导的内容和特点,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向大学生展示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对人的品德、素质的综合要求,激发学生的自我塑造意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求职技能包括笔试、面试等技巧,还包含求职者的语言文字功夫、口头表达能力、社交礼仪常识等。职业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如:怎样推销自我,如何撰写简历,怎样参加面试,掌握社交礼仪等等,根据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求职策略。
4.职业指导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是当今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都要面临的就业现实。这给大学生发展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但同时也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产生诸如自卑、茫然、从众、依赖等心理障碍,这影响了大学生对自身条件的清楚认知,对未来职业的正确判断,甚至影响了大学生择业的积极性。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期间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中,固执心、烦躁感和压抑感表现较为突出,其中较强和很强程度都超过了30%,焦虑感也较为明显,较强以上程度的比例近2%。
心理咨询是贯彻于整个职业指导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指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保持适当的就业期望值,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学会辩证看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充分预见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遭遇就业挫折时,学会沉着冷静应对,积极采取措施补救,用积极的态度看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通过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禁止等办法,控制在就业过程中因为挫折引起的情绪波动,改善不良心境,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5.职业指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的能力。大学生的创业问题已成为就业问题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指出: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积极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高校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创业教育以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更多的谋业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层面上,更加深刻理解创业的意义,转变单纯寻求岗位的就业思想,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点燃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敢于创业和善于创业的品格;引导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方法,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选择适合社会需要和个人条件并易于创业的领域、目标和方式,通过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创业能力。
6.职业指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与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旧职业更迭加剧,职业要求复杂化综合化,职业的专业界限日益淡化。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面临多种流动诱因和流动机会。这使得就业呈现出流动性。就业的流动性使得人才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不断的失业、再就业。在一个职业更迭和职业流动加速的时代,未来社会人才的竞争会更激烈,在成才的路上,大学毕业只是开始,就业者已由追求终身就业岗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能力。未来职业是否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应对复杂多变的职业世界的自我决策能力。
高校职业指导的内容不止是了解某种职业及资格要求、学会撰写简历与参加面试;高校职业指导的重点也不仅是职业观、就业观的教育。高校职业指导以人的职业能力的终身发展、以职业相联系的人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需要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使他们具有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良好素质,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
[2]廖轶涵.职业与职业指导概念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5).
[3]愈俭.社会需要什么的大学生——武汉大学调查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9-19(05).
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范文3
医院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门诊患者诊病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发挥好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作用,是摆在每一位门诊医护人员面前的一大问题。我院自推出门诊导医服务以来,以引导就诊为工作内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为工作目标,在门诊岗位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就门诊导医护士的作用做以下探讨。
1 门诊导医护士的职业要求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是一项服务性强、服务面广的工作。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是护士的崇高职责,导医护士服务的患者来自四面八方,病情不同,心态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同,随着新的护理观念的不断出现,这就更需要护士不断学习,并且还要不断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交流艺术,善于根据不同对象通过语言来有效的表达自己。语言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护士的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针对特定的对象,它是护患之间沟通心灵的纽带,交往的桥梁。护士还必须学会尊重、理解人,进而才会真诚的关心、体谅人,才能用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外,只有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给患者以精神饱满、作风严谨、态度和蔼、专业知识过硬、可亲、可近、可信的感觉,才能在患者及大众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
2 导医护士在门诊工作的作用
2.1 文明窗口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和医疗保险市场的逐渐开放,医院门诊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医疗市场的竞争,除设备、技术外,关键还要加强管理,拓宽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态度,深化服务内容,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适应不同的需求,是增强医院竞争力的关键。导医台是医院的文明窗口,热情礼貌的导医护士及良好的导医服务让患者产生亲切感。广大患者来院就诊后,导医护士和蔼可亲的态度,代表全体医护人员文明礼貌的职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医德医风、医疗服务质量,使后续的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导医也是医院向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和渠道,要作好导医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导医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护士的素质、形象、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教育,转变服务观念,才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1]。尤其是对于初诊的患者,导诊护士应主动询问就医目的和症状,进行指导,避免患者找错科室。通过在短时间内获得正确信息,进行正确信息传播,达到良好的护患沟通,既缩短了诊疗时间,又缓解了门诊的压力。导医护士对那些无法把握自己该到哪个专科就诊的患者,根据他们的主诉、症状等初步判断所患疾病,为患者介绍不同专家、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门诊医师。
2.2 公关作用 导医护士的形象素质主要表现在着装、姿态和面部表情等方面。导医护士的形象,代表了整个医院的形象,是医院形象的塑造者。所以导医护士的一言一行就应体现出稳重大方、处事得体,要求淡妆上岗、仪表端庄、精神饱满、表情恬静,以落落大方的姿态接待患者,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温和、有礼貌。
导医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公关护士的角色。她们是医院的窗口,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为满足患者的需求,赢得患者的信赖,既要求导医主动与其沟通、针对性的解释和说明,让患者充分体会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体贴、同情,同时积极宣传医院特色及医疗水平,使患者打消疑虑,促进医院与患者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加信任度。
2.3 咨询作用 来院就诊的患者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他们的需求和医学知识的知晓也有差别,设置导医可根据患者咨询的问题给予恰如其分地解释,如对医学知识缺乏又想明确诊断的农村患者,当拿到检查化验结果,而又不知道自己结果轻重,心急如焚,导医护士依据患者情况耐心讲解,同时,介绍一些与疾病相关的饮食、服药小常识,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痊愈。
3 健康教育宣传的作用
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尽快地改变人们卫生知识贫乏的状况,把科学知识转化为人们的健康行为,医院是健康教育的中心,门诊咨询服务台是医院健康教育的第一平台,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必要而简短的解释、说明、指导、安慰。通过健康知识的宣传,给患者心理支持,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提高防病、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也在加强。导医需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识。从最初的向患者发送医院情况简介和就医指南,到向就诊患者和家属宣传预防常见疾病科普知识和健康保健常识,介绍妇产科疾病的防治常识及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进行母乳喂养、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产前产后保健等健康教育,并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扩大健康教育面,同时也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同时,导医护士还必须具备教育的能力。在“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导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多发病,常见病,适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各种问题,包括服药、休息、饮食、运动、自我护理常识、复诊的途径、患者对检查结果的疑问等。
4 小结
医院门诊护士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家属以及社会对医院的总体印象,门诊患者具有就诊时间短、流动量大、病种复杂、不熟悉医院环境及就诊程序的特点,而导诊护士正是通过主动询问、主动介绍、主动解释为患者排忧解难,引导患者挂号、就诊、协助参与诊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心情愉快,顺利就医,让患者真正享受到温馨、便捷、优质的服务。在门诊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导医护士的工作达到了服务患者,宣传医院,塑造形象的作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几年来,我院门诊导医护士以优质的服务受到广大患者认可和赞扬,树立了本院的良好形象,也因此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导医”看似一件很轻松的工作,可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门诊导医护士不但要仪表端庄,还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帮患者所需,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精益求精地做好导医工作。
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范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1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06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职业规划指导是指建立在综合评价自我和现实环境的基础上,明确职业路径,通过不断完善自我,为求职者稳定的职业生涯提供咨询、规划、辅助与指导的全过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就业、合理就业。
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个人发展、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目前,我国高校设置了就业工作机构,以保障系统性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变化和新方向,开始从单一的就业指导过渡到立体化、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一部分高校还成立了单独的职业指导工作机构,面向全院学生提供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辅导。以笔者学校为例,从2007年起就从大一新生一入校开始,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这门课程;还有一部分高校虽然没有单独的部门从事这样工作,但也设有专兼职人员来开始承担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但从在实际工作中,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探索不深人,专门研究从事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以及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了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在高校开展的情况还有许多的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指导的专业化不足
目前各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时,大部分依托于就业指导,从内容设置、实施方式上主要以就业为目的的指导。将就业指导等同于职业指导,忽视了职业指导的专业性。职业指导更加强调的是过程,从大学生一人校就引导其树立职业生涯目标,然后在四年的学习中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素养训练等方式帮助其不断完善自我的职业规划,最终水到渠成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职业。
(二)职业指导的信息传达不够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接受的信息,普遍以就业信息为主,部分高校往往将就业信息等同于职业信息,以就业政策、招聘信息、求职技巧等信息为主,而忽略了职业规划指导本身应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对没有社会经验,对社会认知还不十分清楚的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比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哪些可以选择从事的职业,这些职业的发展前景,对招聘人才的具体要求等职业指导相关信息。
(三)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强
对在校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职业指导主要是通过开设公共选修或必修课的方式,譬如: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就业指导》等。只强调共性的、普及性的指导而忽略了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大部分高校没有着手于学生的需求、特点、文化背景、存在问题等进行分类梳理,做出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职业指导方案设计。
(四)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在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中,专职教师不多,师资力量以校内就业指导处工作人员、辅导员为主,师资队伍薄弱。同时,社会资源利用不足,尤其是社会各行业成功人士的参与较少。在职业规划指导过程中,更加需要发掘和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别是在职场中有了经验的职业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大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即将要从事的职业。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作用缺乏了解,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混淆,将职业规划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
从范围上来看,职业指导包括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是职业指导的一部分。就业指导重点在对就业政策的宣传解读,就业信息释放和就业技能指导,而职业规划指导是更加注重整个工作过程的规划,进而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及帮助。从过程上来看,职业指导具有长期性,强调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四年里提供全程的参与指导:一年级职业生涯认知,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充实自我、目标实施,四年级准确定位、满意就业。就业指导主要集中在大学四年级,是为完成毕业生就业而实施的具体工作指导,更多地强调就业结果。
(二)重结果、轻预防,职业规划指导整体布局不合理
目前高校的具体工作中,重视就业结果,轻视预防性职业指导,以就业率为指标来衡量就业工作的好坏,还在部分高校普遍存在。一些高校没有将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上日程,通常是到了大学四年级要毕业的时候才开始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间分配严重失衡。
(三)对以人为本在职业规划指导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职业指导人员素质要求的先决条件。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更加注重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需求,而对学生个性化的职业指导需求关注较弱。以人为本,就是在职业规划指导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个体差异,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指导方式。
(四)对全员化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由于缺乏整体的协调,无法使参与育人工作的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因此很难将职业规划指导贯穿学生整个四年的大学教育。全员参与,也就是指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强调在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多方参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担任更多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因为不了解职业规划指导的概念,无法将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而在家长和社会层面,由于认识不足,就更谈不上配合学校进行渗透教育。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
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具有思想开放、目标明确,知识丰富,富有激情,敢于创新,注重自我实现,追求个性发展等优点,但也存在好高骛远、缺乏毅力、责任心淡薄、缺少社会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而职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综合性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促使大学生理性的审视自身的不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的心理品质.养成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逐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
(二)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就业的成功与否,不仅看毕业生所签的工作单位是否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者政府机关,也不单单看工资高低,更重要的还要看学生对选择职业是否满意,职业的未来发展是否适合自身的发展,实质是否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指导正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个人潜力发掘、个人职业素养提高,创造性地开展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要有创新精神,这符合了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四年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开展,可以使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更加勇于承担规划自己职业所带来的风险,使更多的大学生敢于自主创业,大胆创新,为就业拓展更多的渠道。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但是由于高校毕业生总量相对巨大,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在短期内难以得以根本性解决。因此扶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既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也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很好选择,同时他们的成功又将为其他学生树立很好的示范作用.容易形成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就业观念的形成,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正确的看待职业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以科学、平和的心态对待就业。就业观念的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掌握就业环境与当前形势,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多种就业途径和职业情况,再次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的就业期望。在高校当中主要是以开设相关课程、邀请专家讲座、主题教育、网络宣传等方式,同时结合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对一帮扶来开展就业观念指导工作。
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范文5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校毕业生;作用;重要性
随着高校毕业生总量的剧增,在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没有发生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工作中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不仅关系着毕业生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关系着毕业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此,本文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毕业生工作职业指导的途径等出发,对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做如下分析: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观念不端正
面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部分毕业生在日常工作中,仍抱着“天之骄子”的工作态度,就业期望值过高,甚至脱离现实情况,一些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过分高估自己的工作能力,过分追求超越自身能力范围的薪金、福利补贴;尤其是一些名校毕业生,往往将就业单位放在国家直属机关及事业单位,对中小企业、基层单位盲目排斥,最终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二)用人单位观念陈旧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在日常生产发展中,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要想从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其核心在于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对此,一些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本着节省成本的理想,背离了人才使用的科学性,在脱离实际的同时,过度强求新人所创造的现实价值,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竞争规则,这在忽略新人培训引导的同时,造成众多单位过分注重毕业生的工作经验,且逐步形成了应届毕业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惯性思维,本能的减少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问题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上,国家结合着高校的实际发展趋势,先后出台了多项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政策,在打破传统“统包统分”就业模式的同时,确立了由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就业模式,并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求职见面会。但需要注意的事,面对市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毕业生在工作中,其就业指导由教育部门统领,但户籍却由公安部门管辖,人才市场则离不开人事与劳动部门的管理。这样的体制除了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阻碍外,还存在着资源分散的问题。与此同时,在许多地方部门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对外地毕业生进行了身份、专业限制,直接阻碍了公平、健康就业市场的形成。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顾名思义,职业指导在实际运用中,其核心作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的就业状况,了解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运用调查访谈、心理测量方法和手段,按照求职择业者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
(一)职业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经济社会中的物质诱惑,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往往无法控制自己,容易出现违法犯纪的现象,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而通过职业指导,能够帮助毕业生及早的端正工作态度,在树立正确价值观、思想观、人生观的同时,还能结合着自己的专业状况,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弥补自身不足的同时,还能不断完善自我,确保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在心理上、在专业上做好就业的准备。
(二)职业指导可促进劳动力市场合理配置
首先,从学校角度来看,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职业指导,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为高校专业科目制定、人才目标培养及教学内容改善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是适应市场需求、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的关键所在。其次,从用人单位来看,通过职业指导,为用人单位提供了相应招聘依据。从职业指导中能够看出,用人单位除了要科学选人、合理用人之外,还应结合着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尽力发挥每个人才的作用,在避免人才浪费的同时,还能提高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后,从劳动力供给方来看,职介服务部门可根据劳动力需求状况和劳动力供给状况,做好具体劳动力的职业指导工作,包括咨询服务、推介服务、安置服务等工作,从而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和具体的用人单位需求实际,在学校就业部门的具体职业指导下,主动适应市场,选好合适岗位。
(三)职业指导可增强毕业生职业适应性
毕业生在适应职业的过程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在长时间的积累中一点一滴形成的。职业指导在增强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过程中,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能够让毕业生全面了解自己,结合着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从自己的专业、兴趣、性格等多个方面出发,准确掌握职业需求与自己的差异,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避免因定位过高或过低而错失就业机会。其次,通过职业指导,能够帮助毕业生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认清自身责任感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人格类型与职业岗位有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三.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途径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职业指导在毕业生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毕业生的频繁跳槽现象中能够看出,多数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准确定位,在浪费就业时间的同时,还错过了就业岗位。这就要求各个高校能够结合着经济市场的实际发展趋势,对毕业生展开相应的职业指导,在提高毕业生职业认识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就业做好铺垫。而在其实际开展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不难看出,多数高校在日常管理中,将重点放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在普遍缺乏专制职业指导教师的同时,甚至缺乏相应的职业指导中心,导致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除了对职业发展趋势一无所知外,更无法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准确评估。因此,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过程中,基本前提在于锻造一支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并建立起与之相符的管理制度,确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稳定发展。在其具体落实中,首先,在就业指导队伍的组成上,可以从高校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在扩大指导队伍的同时,还能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渠道。其次,在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各个高校应选拔出资历丰富的人员来领导整个队伍,并按照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与之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后,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各个高校应加强对现有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提高职业指导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能有效的规范职业指导工作,使其更加专业化、科学化与全面化。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要注重心理指导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毕业生在踏出校门进行求职择业时,其心理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高校毕业生来讲,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盲目与误区。且通过调查得知,82%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会不同程度的出现焦虑、抑郁、自卑、怯懦等心理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不难看出,在引发这一现象的众多原因中,主要在于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择业目标,则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甚至在遭遇挫折时,不敢进行下一轮的竞争。这就要求职业指导人员能够结合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择业心态进行认真分析,并从其兴趣爱好出发,对其进行引导、疏通,帮助其确立健康积极的择业心态。与此同时,积极的健康心态与当代大学生的务实有着密切联系,大学生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准确掌握自身专业水平的基础上,结合着市场经的实际发展趋势,对整个专业就职趋势进行准确判断,在减少择业盲目性的同时,还能避免承受不必要的心理挫折。
(三)职业指导形式系统化,渠道多样化
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同的是,在开展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时,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工作,除了要结合毕业生的专业、层次外,还要综合考虑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及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以此来确保职业指导的系统化与多样化。而在其实际开展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学校应结合着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开设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除了对就业市场及专业人才的供求趋势进行科学评估外,还应通过相应的情境模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求职的氛围,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其次,综合利用社会资源,聘请职业策划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并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适时开展职业专题报告,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式。最后,学校应加强与社会间的联系,在为学生开拓更多就业实习基地的同时,还应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其能在今后的就业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自己专业优势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四)职业指导应贯穿于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
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达到好的效果,单纯依靠一两个学期是无法达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方可形成。这就要求高校负责人能够从根本上重视起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将其贯穿到整个高校教育中。首先,毕业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应从大一新生开始,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科学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在明确自己职业理想的同时,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其次,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才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除了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外,还离不开必要的实践能力。高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受我国传统理论教学的影响,多数学生在评价自己专业水平时,习惯从考试成绩出发;以至于在今后求职中屡屡碰壁。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激发起学生对该行业的就业兴趣,积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最后,在贯穿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不同的专业发展趋势不同,因而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除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外,还应结合着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发展趋势,在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同时,还应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果;并在其毕业前,给予相应的求职技巧与心理调试指导,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
总结:综上所述,毕业生在就职择业中,科学、完善的职业指导除了帮助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外,还能帮助毕业生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准确分析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予以完善。这就要求高校负责人在完善高校管理中,能够从根本上重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结合着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确保其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准确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及就业等多个方面出现的变化,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这在积极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磊,刘溪潺.试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J].职业规划,2011(04) .
[2]袁贵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松懈不动摇 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1).
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范文6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人数也相应地在增加。如何做好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这一特殊群体顺利就业,已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概述
(一)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
所谓就业困难群体,是指那些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就业或充分就业,需要国家或社会给予就业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1]。即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原因等难以实现就业或连续失业一段时间内仍未能实现就业的群体。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作为就业困难群体的典型代表,是指大学生中那些处于相对困难状况的群体,以及那些处在感到就业困难心理状态的群体[2]。这一群体由于家庭、身体特质(生理状况、身体障碍、心理问题)、个人主观因素、学习能力或专业培养、社会教育缺失、性别差异等主客观因素造成就业困难,在通过市场择业和求职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不易被用人单位认可,易于遭受就业挫折。
(二)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及成因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按其主客观因素的成因,具体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贫困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学生因家庭经济压力形成了独特个性,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在自我封闭的心理环境中,易造成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在求职中由于经济困难、情绪敏感脆弱造成求职失利。
2.心理障碍学生群体。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不佳,思想包袱过重,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受到挫折时易于一蹶不振,不敢于面对失败。
3.生理缺陷学生群体。这类群体由于自身身体原因、个人生理缺陷易陷入极强的自卑情绪中,生理缺陷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身心发展。
4.学业困难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在学习中自信心缺乏、主观努力不足,甚至无法正常毕业,学习成绩较差的短板使他们在求职中处于劣势,不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5.人际交往困难学生群体。这类群体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学习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对集体活动、人际交往漠不关心。由于缺乏课外活动和人际交往锻炼,在用人单位不单单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求职者素质的唯一标准时,往往不知所措,易走向极端。
二、高校职业指导教育内涵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将职业指导定义为:“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3]对于高校而言,职业指导教育可以从本质、理念、内容和最终目标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职业指导本质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职业指导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估与环境评估,合理设计个人职业生涯。高校职业指导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就业。
第三,职业指导的内容包含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即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并改进职业。
第四,职业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职业指导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将帮助学生实现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职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和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并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掌握就业技巧;帮助学生正确地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设计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4]。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引导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做好职业准备
职业指导通过分析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资格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引导求职者尽快树立就业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规划,提前进行就业准备。在求职竞争中做好职业道德价值观和从业技能的双重准备。
(二)有利于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以自身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发展机遇,对决定自身职业生涯的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确定事业奋斗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做出相应的培训和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每个步骤的时间和顺序[5]。对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职业通常没有明确的概念。对高校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提前分析自我,确立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尽早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
(三)有利于增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动学习的意识
高校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市场、了解社会,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在职业指导中使高校困难群体认识到,要提升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必须注重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增强这一群体学习的主动性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有利于增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了解社会的能力
职业指导是高校面向社会的窗口。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有助于引导这一群体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在对社会进行客观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帮助这一群体调整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从而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
(五)有利于增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身心健康
职业指导通过心理测试、个性分析等方式,使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在充分认识社会和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学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习潜能,培养个人的就业决策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学会选择,敢于面对,在科学分析和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做出职业选择,增强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及时疏导学生遇到的求职困惑,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6]。
四、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身上寄托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希望。解决一个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就解除了一个家庭的困扰和忧虑。因此,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结构性的供需不平衡,而不是绝对的人才过剩。通过加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有助于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达到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三)促进教育改革不断完善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社会评价已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职业指导功能的发挥,有利于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式,改变教育内容,变更教育方式,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合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