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范文1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建设 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的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信息的真实度现在受到了高度重视 。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含义及基本特征

1.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可概括为六个方面: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含义为:一是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二是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三是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为:原则性、无私性、服务性和时代性。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处于利益主体的中心,由于多元化利益的驱动,会计人质的职业行为也难免受到利益的驱动。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抵挡不住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原则,谋取私利,贪赃枉法。

2.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少数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甚至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标准,明知有假而报假,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近几年来,这类由虚假审计报告引发的—系列事件,不仅给注册会计师行业造成了坏的影响,也给国家和社会公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届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2.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即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3.企业内部的综合原因。企业内部的原因是—些企业为了少交税或不交税,采取多列支出少列收入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同时制造—些虚假会计信息。企业外部的原因是部分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考核企业效绩,只看数字,不看实际,直接导致了会计数据失真,核算不实,使弄虚作假者有可乘之机。

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

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到的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种信用经济,信用是—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4.加强会计职业到的建设,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廉政之风。

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因此,治理会计失信的—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性。

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社会信用和社会监督工作。要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其次,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范文2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中图分类号:DF79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113-02

引言: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其他不同利益体以及会计人员之间经济关系的总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会计行业中的“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尽快的使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走出尴尬的境地,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任务有三条:一是建立法制严明、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二是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三条都离不开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和会计管理。但从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看,会计造假现象在某些领域、某些环节十分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偏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工作规范的组成部分。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同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水平等有关,更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密切相连。因为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法规是会计人员来执行的,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业务处理的主观判断以及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度,从而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可以强化对会计人员的道德约束,促使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征

1、原性则: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特征,作为会计人员,政策观念一定要强,要勇于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加强自身的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有效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使自己避免沦为一个丧失原则、认钱不认方向、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者。

2、无私性:财务工作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沾,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作风。

3、服务性: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会工作者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因此,服务性是财会工作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财会人员面对各种经济利益的重新分析,如何把握自己,抵制不正之风,树立服务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4、时代性:时代性特征则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会计人员所要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将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越来越高的素质。

三、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分析

分析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才能有的放矢,采取切实措施。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意识有所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所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都是不争的事实。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面对着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困惑,会计从业人员为了争夺会计市场上的经济利益,不惜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都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

2、缺乏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在会计领域,更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则面临着坚持准则、坚持职业道德就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痛苦选择。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绝大部分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

3、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注册会计师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职业道德规范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为职业道德失范提供了生存空间。我国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恢复了注册会计师制度,但是,有相当多的从业人员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特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执行过程中完全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于不顾,缺乏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甚至并没有把从事的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经营,执业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都相当淡薄。

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我国会计监管部门繁多,既有政府监管部门,如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等监管部门,也有行业监管部门,如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如此众多的监管者,按理说完全可以抑制职业道德违规事件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会计造假仍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就是会计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关系尚未理顺,重复、无效的监管使得企业不胜其烦,监管成本居高不下,致使会计监管收效甚微,职业道德违规事件屡屡发生。另外,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造假的气焰

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界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约束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次。其次,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强化相关人员的会计责任,明确任何触犯法律,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使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对会计从业人员具有相当的法律威慑作用,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实现立法的效果。

2、加强会计道德环境建设。构建当前转轨时期的会计道德,必须加强与之相适配的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方面的会计道德环境的建设。所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提高综合国力,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进一步完善与会计道德直接相关的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贯彻执行和监督;培植和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终极价值观念和与之相适配的市场观念、经济效益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时间观念和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拓进取、优胜劣汰、崇尚创造、讲求效率的习俗风尚。从这三方面着手,为会计道德的构建提供一个净化和优良的空间。

3、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监督机制、自律机制与评价机制。会计监督机制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体系。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只有完善内、外部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才能有效地防治会计造假行为地发生,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计职业品德教育:包括敬业爱岗、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等;会计职业纪律教育:包括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保守秘密等;会计职业能力教育:包括搞好服务、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等。形成以会计专业在校生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构。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质量意识,让会计职业道德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

作者单位: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范文3

德性是什么?美好的德性来自哪里?这一直是西方伦理学和教育学孜孜不倦探索的话题。苏格拉底认为善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亚里斯多德却说德性的实质在于德行,行为是道德与否的根本标志。所以在道德的培育上,秉信苏格拉底的人们相信教授道德知识的巨大作用,认为通过一系列道德规范的传授和记忆,人们就会一步步接近美德本身。赞同亚里斯多德观点的人们却认为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仅仅记诵若干关于美德的规范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获得了相应的美德。真正的德性学习是一种行为学习,是依靠我们不断的强化和实践最终才能养成的良好习惯。这部分人往往强调榜样的树立和行为的训练,重视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强化作用。

公允地说,这两者都有其可取之处,其效果在实践中分别得到过一定程度的验证,在既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也曾经发挥过不小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它开始面临一系列的疑问和挑战。年复一年的师德教育在今天似乎陷入了某种尴尬的境地:记笔记、背规范、写心得、看录像、听演讲等以往行之有效的手段,目前好象都不特别管用了,老师们越来越不掩饰对师德教育的不满和抵触之情。认为师德就是变着法地约束老师,用一些空洞而缺乏操作性的机械教条,一些很少有人能真正达到的道德理想来要求老师,在很多学校实行的“师德一票否决制”也常令老师们深感不满。他们越来越不知道什么是可为的,什么又是不可为的,因为弄不清楚惩罚和体罚的界限。许多老师明明在专业权限范围内,却轻易不敢管理学生,惟恐被扣上“失德”的帽子。在这种情况下,师德不但没有发挥出道德应有的“使生活更美好”的功能,反而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禁锢和限制。这难免使我们开始思索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教师职业道德?它存在于哪里?我们又在提倡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曾经读过一个教师写的文章:题目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他言及听了本地区师德标兵们演讲之后的感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辛酸。并且很黑色幽默地总结了这些师德楷模们的共同特征:其一是健康状况不佳,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还身患多种疾病;其二是生活极其单调,从早到晚都呆在学校里,永远是步履匆匆,一脸倦容,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其三也是最不能让人接受的就是这些师德高尚的老师都不同程度地“六亲不认”。在他们的先进事迹中总有这样的场景或片段——毅然抛下自己生病的、需要照顾的父母或子女,坚持说自己应该跟学生在一起。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发问:我们到底提倡什么样的职业道德?从这些标兵或楷模的身上我们真正又能学到什么?

很明显,以道德知识或规范传授为核心的师德教育之所以为教师们所排斥,主要是因为师德教育缺乏对职业生活的指导意义。现有的师德规范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专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其要求也流于空泛和一般。职业道德真正成了“纸上的道德”——在纸上记(笔记),在纸上写(心得),在纸上考(规范),在纸上评(学分)。越来越脱离教师真正的职业生活,无法解决“为什么”(动机层面)和“怎么做”(操作策略)的困惑,最终仅仅是纸上谈兵。而以树立楷模为主要手段的榜样教育也同样遇到了教师们的拒绝,因其树立的榜样的虚假(比如绝对完美,高于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和异化(功利化导致形形的榜样变异——如体现在优秀教师身上的“六亲不认”);抽象和神化(让榜样过度超越现实生活,到达一般人难以完成的道德理想境界,将道德变成抽象的、凝固的、静止的标准化生活。如果一个榜样让大多数人感到自惭形秽的话,这个榜样从某种意义上已经丧失了存在的必要);单一和泛化(千人一面,我们树立的大多数榜样都是奉献型、苦干型、无私型;形异而神似,似乎师德高尚的老师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更有甚者,连榜样的语言都惊人地相似)。这样的榜样缺乏人性色彩、人本色彩,缺乏真实而具体的生活情景,根本不可能有强烈的精神感召力,除了让普通教师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之外,谈不上任何教育和指导功能。

道德为什么能够让生活更美好?首先是因为它面向并立足于生活,生活是道德产生的源泉和基础。道德是关于生活的心灵叙事。所以真正的师德固然有非常时刻可歌可泣的悲壮事件和场景,但更多的表现却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如为什么要爱学生?对待自己职业的基本态度应该如何?教师职业道德之所以高于一般职业道德的要求,其根本理由是什么?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人格特征?这样的师德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避免师德对教师职业生命的压制,才能成为教师们的心灵和精神家园。其次,能够让生活更美好的道德应该是一种实践智慧。被誉为“多元智能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扩展研究人的多元智能时,将道德智慧视为人的第十种智能。他认为道德智慧是那些有助于人类生活尊严的能力倾向,或是个人对这些方面的根本性的立足观点。道德的本质不仅仅被定义为一种知识、态度或者行为习惯,而是综合了这些要素的实践能力。它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因而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谅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最后,能让生活更美好的道德一定是快乐的,一个高尚的老师决不会是灭绝了七情六欲的“苦行僧”。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希望生活和工作同样精彩,追求学生和自己共同发展;他也许不会“无私奉献”,但他“乐于奉献”。因为这种奉献不是某种权威或制度强加于他的,而是他自觉自愿的(如老师在课间休息时被好学的学生团团围住请教问题,为上好一节课花费大量时间寻求资料等等。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经历过这些场景而且乐此不疲)。从这些奉献里,老师体会到了很多职业生活内在的欢乐和幸福。正像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区分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道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且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才会成为教师们发自内心的愿望追求,才能成为教师们努力之后的获得——配享职业幸福和自由的权力。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范文4

关健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加快,不少财会人员在物质财富中失去了方向,贪污、等行为大行其道,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会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是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有效治理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本人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1.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具体地说,是指会计职业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行为时所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它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和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根据我国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主要内容。

2.1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表现之一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

2.2诚实守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讲信用,重信用;而且要求财会人员做到不为利益诱惑,保密守信;还要坚持做到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2.3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它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反省、剖析、提高自己,同时要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2.4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它首先要求会计人员的态度额观公正,其前提是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前提;其次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核算,并做出额观的会计职业判断;再次,还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少交税款。

2.5坚持准则。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过程中,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6提高技能。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才能够勤勉、谨慎地运用其知识、技能经验,善于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如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会计估计等。

2.7参与管理。简单地讲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熟悉服务对名胜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

2.8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会计人员服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会计人员服务态度好、严格执法、服务周到就能提高会计职业的信誉,增强会计职业的生命力,反之,就会影响会计职业的声誉,甚至直接影响到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征

3.1原则性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典型特征。坚持原则能使财会工作者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作为会计工作者,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坚持按原则办事,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2无私性财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沽,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作风。

3.3服务性财务工作贯穿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财务工作既不能独立于各行、各业、各部门而存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上。

3.4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说,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4.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法律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4.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而起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4.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范文5

摘 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各方对公司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的质疑与关注。尽管政府有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诚信原则的缺失。本文正是在这个现实背景下,对诚信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关键词:诚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关系

1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

1.1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应该满足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企业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应该具备的基本特点。2001年葛家澍撰写的《财务会计的目的与信息质量》中阐述道“会计信息质量是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最低要求,如果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的最低要求,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不合格的”。前文已经指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其关系到众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不合格的会计信息会干扰监管层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合法及合规性监管,会误导使用会计信息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同时也会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1.2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会计信息几个不宜理解的特征:

第一,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应该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使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充分诠释了会计信息质量预测价值、反馈价值的职能。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以便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现有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以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状况。

第二,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记账规则中重要的原则,同样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的会计处理必须以业务的经济实质为依据,而不局限在法律依。虽然企业的大多数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一致,但是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在发生的过程中会出现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比如企业发行永续债,从法律形式上来看其应当作为负债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但由于其经济实质满足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此时,当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时,应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将企业发行永续债作为所有者权益科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三,谨慎性。谨慎性是指企业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应当考虑企业可能面对的潜在的经营风险。在进行资产科目及收益类的科目处理时,不能过高估值;在进行负债类及费用类科目时,不能过低估值。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出现明显的坏账时,应当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固定资产项,应该严格按照折旧规则进行折旧。如果在此类项目的会计处理中没有遵循谨慎性要求就会导致资产高估,这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的参考价值。因此,谨慎性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或者内部环境时,应作出相应的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2诚信原则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诚信作为会计所必需的重要品质,在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会计缺乏诚信原则,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企业缺乏诚信原则,不仅会影响到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对自身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缺乏诚信原则的企业由于披露的信息质量缺乏保障,企业难以获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对于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也难以顺利解决。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发展履行的是“ 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而诚信原则与上述的“三公” 原则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然而由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企业都未能很好的履行这些原则,会计诚信原则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而会计诚信原则缺失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在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情况下,形成与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真实可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样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的错误决策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如果会计从业环境较差、会计行为人道德品质不高,缺乏会计诚信原则,必然会导致不道德的会计行为发生。而与会计诚信原则缺失密切相关的不道德会计行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使会计行业陷入严重的诚信危机,而且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从所执行的准则制度和程序方法而言,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结合程度的影响。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分析,由于不同的会计从业人员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准,这就决定了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做出和可能作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与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危害社会和广大公众,侵蚀广大投资者的相关利益。

3.1诚信原则匮乏,由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失真行为影响较大,所以本文所分析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小于收益,那么上市公司将进行会计造假,而上市公司因会计造假而承担的风险成本取决于市场环境,假如没有相关的会计信息监管者,并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识别出会计信息的真伪,那么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将陷入类似于“囚徒困境”,会做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决定,只有作为会计信息质检员的审计师和作为会计准则制造者的政府部门的介入才能打破上述的平衡。事实证明,市场环境给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弄虚作假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比如有的上市公司为了逃避被特别处理(ST)的命运,会不择手段地粉饰业绩,进行利润操纵,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

3.2会计事务所缺乏诚信原则,未能对企业会计信息严格审查

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主要通过审计鉴证来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他们可以服务于市场中的任何机构,他们可以站在政府部门这边,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者,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鉴定并出具公正的审计报告,他们也可能站在上市公司这边,为了谋求长期合作与高额的审计服务费,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最终为哪一方服务取决于其获得的审计舞弊的相关收益和被监管部门惩罚的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显然,如果舞弊的收益大于惩罚的成本,注册会计师将会选择同上市公司一起造假。通常为了节约成本,保持充分的利润空间,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就简化程序,甚至放弃‘谨慎性’这一会计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在东方电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中,其外部审计机构――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就是一大帮凶。据了解,乾聚事务所通过连续四五年为东方电子审计财务报告,仅审计费用就获得240万元,在这个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注册会计师很轻易地就将独立性抛在脑后了――这也正是东方电子公司一系列虚假财务报告能够出笼的根本原因。

3.3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就我国目前企业会计的整体水平而言,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不高。部分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不能坚持诚信原则和会计职业道德,为了自身利益,进行会计信息作假。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会计人员在面对领导伪造企业会计数据的指令时,不敢进行反抗,最后成为会计信息作假的帮凶。上述的这些行为都会带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可见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4塑造会计诚信原则,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4.1加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加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信息披露的监管不力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证券监管机构应设立专门委员会,对于某些典型行业的关键的财务数据要与同行业进行分析对比,具体的做法是借鉴当前流行的绩效评估的做法,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一些典型的行业建立一套可行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对财务指标异常的上市公司要求相关方面做出合理的解释并进行重点抽查,不要过分依赖于注册会计师审计,除对有迹象显示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的上市公司进行针对性的查处以外,还应就上市公司年报设立正常的抽查复审制度,保证每年一定比例的抽查面。不能完全依靠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质量抽查,证监会还应及时修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处罚条例,加大处罚力度。

4.2加强会计事务所执业人员执业道德的培训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对执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主动地组织执业人员参与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道德的讲座,向其宣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尤其是诚信原则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后果,将职业道德意识传达给所有执业人员,并且促使他们将这种意识贯穿于自己的审计工作之中。职业道德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很衡量的,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将职业道德与审计质量挂钩,这样能够促使员工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4.3提高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诚信原则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会计人员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企业可以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 培育会计人员“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观念。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要强化他们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在工作中能自觉的以“ 不作假账”为道德准绳, 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关于诚信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76-78.

[2]杨兴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上海会计,2001,(9):132-134.

[3]应松年.政府应成为整个社会诚信的示范者[J].法制日报,2003,(3):156-158.

[4]苏文胜, 王巧丽.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J] .财会通讯2005, (8):72-74.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范文6

一、“三生教育”发展态势及其活动特征

“三生教育”在云南高校开展以来,很多高校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手段,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把“三生教育”理念与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结合起来,“三生教育”呈现这么一种发展态势,即地方政府和学校,从历史、现实与理论的维度,以多学科的不同视野和不同研究路径开展“三生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把“三生教育”列入各级各类科研和教研课题,依托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一批不同层次的“三生教育”研究基地,探索“三生教育”的实施问题。红河民族师范学校的“三维渗透模式”,即课堂教学渗透增进思想、主题活动渗透修炼行为、歌曲解读渗透提升素质;思茅师专的“三位一体”模式,即基于专题教学、基于体验的实践教育、基于熏陶的学校文化建设;临沧师专的“三在”和谐生态模式,即在课堂、在宿舍、在社区;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以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区文化为载体,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书画、手工、辩论、演讲、小品相声、摄影展、海报设计、校园歌曲主持人、校园服装等比赛,以及以“生存训练”为目的的定向越野比赛;有的还开展励志电影观看活动,排演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话剧;组织学生去戒毒所参观,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开展志愿者活动。有的甚至以班会活动、团日活动等团队活动主体,开展“三生教育”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综合上述情况,“三生教育”活动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政策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为主体,把“三生教育”作为一项素质教育创新工程加以实施开展。二是把“三生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组织实施;三是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进入校园文化活动;四是作为一种工作育人管理方式,形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以实施;五是作为一种心智拓展训练项目,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形成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六是将“三生教育”列为时间性活动项目定期开展;六是依托校外活动基地等社会力量,建立实践基地开展“三生教育”。“三生教育”相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虽然在理论上有了概念性、理论性的认识,但深层次的认识和有效的教育还是比较缺乏的,仍局限于校园文化活动。究其原因在于对“三生教育”的教学研究开展较少,在于实践活动体验缺乏有效深入的、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大多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贴上“三生教育”的标签,没有实质性的更新和进展,缺乏以“三生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缺乏教学设计上的系统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本科、专科学校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体现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特色。“三生教育”怎么搞,是作为一项教育活动还是作为一项课程教学活动?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校园活动为主、抑或以实践教学为主?这是高职院校实施“三生教育”活动要解决好的基本问题。探索切合“三生教育”的价值教育目的,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系统的、成熟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三生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实施好“三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

职业性实践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它是由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所决定的,这是高职教育的宗旨与关键。

(一)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高职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要求上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

(三)知识结构的技能性。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是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规范和技能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工艺性、实践性,以能力为主,围绕职业技术岗位,培养能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四)教育强调实用性和生产性。一方面,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拟合度,给学生以良好的道德训练,更好地为生产劳动服务。

(五)课程建设以实践训练课为主,强调能力本位。职业教育适应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与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要满足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岗位的需求。

三、定位的哲学视点

基于上述特点,可以看到,高职院校“三生教育”应具有不同于普通院校的自身特点。一是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决定“三生教育”应着眼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二是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决定“三生教育”应着眼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体验。三是活动环境的企业性,决定“三生教育”应着眼于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并以此为切入点,渗入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教育,只有这样,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开展才更具现实意义。

(一)“三生教育”作为一项价值教育活动,决定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着力点是学生的价值评价问题。价值教育和教育价值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和灵魂,选择正确的价值教育和教育价值是解决好“三生教育”的首要问题。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来看,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价值观的形成始于他人的某种满足和自己的生理需求,并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人的生命生存生活需要的发展规律,而内在动力就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需要与价值的实现,实现的程度和质量决定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与质量。作为价值教育的“三生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认知、感悟、体验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以职业定向性教育为着力点的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的价值教育本质特征,决定高职院校的“三生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学生以职业岗位为基点的技能培养和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正如黄炎培所说的,“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其理论价值而言,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道德的接轨,培养学生与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相同的行为规范,这应该是高职院校开展“三生教育”的价值所在。不重视这个问题,不具有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学生跨入社会后,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得不到有效保障。学生作为劳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和操作者,其职业道德素质如何,决定着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没有职业精神武装的高职学生对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是比较模糊的,构建以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目标的“三生教育”实践模式,其着力点应重在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的培养。#p#分页标题#e#

(二)“三生教育”是一项教学活动。根据的认识论,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生命生存生活的知识能力与精神意识是学生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构的。学生与所学生命生存生活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三生教育”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立足点就是道德和行为方式的正确引导,只这样,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想信念才会转化为学生成才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学生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下图表明:学生认识、体验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将“三生”的基本认识、能力转化为行为习惯是通过三个阶段、二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即理论认知-感悟-评价三个阶段和实习实训-实践体验二个环节来实现。认知解决的是学生生命生存生活观的构建问题;实践体验解决的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感悟外化问题;评价解决的是学生生命观、生存观与生活观的价值判断问题。这三个阶段的“三生教育”是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体验环节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实习实训实践体验教学过程的循环,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其中生命教育是基础,生存教育是根本,生活教育是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内容作出肯定性反应,体现在态度上和行为中逐步养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使学生由参与学校的德育体验扩大到参与社会的职业道德生活,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成熟的职业人、道德人、社会人,更好地胜任岗位的需要。

(三)实践体验性是“三生教育”的内在要求。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改造人的思想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表现为它是以人为本的教真育爱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以人为主体的、真理性的、富有大爱之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三生教育”,作为一种德育实践活动,其本质应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三生教育”不是完整的“三生教育”。引导学生认知、感悟和体验“三生教育”的循环往复,逐渐、逐层体验生命生存生活的建构性、生产性和创造性,“三生教育”的教育效果才能得到真实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将“三生教育”与生产实践、与实训实习融合,给学生创造条件接触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通过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体验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认知、感悟、体验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理念、行为、效果的统一的“三生教育”,就是要着力把理念转变成行为,使行为转化为效果,使学生具有与求生的专业技能来提高生命生存生活质量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这是“三生教育”要解决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