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开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运输开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运输开题报告

交通运输开题报告范文1

1专业发展现状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的发生、构成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及应用方面的学科,是一门综合研究交通流、路网和环境三者时空关系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科学地指导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损耗、公害程度与运输费用,构建安全、迅速、畅通、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和谐交通体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交通工程专业,重庆交通大学于1984年建立交通工程教研室并开设了交通工程课程,1986年开始招收交通工程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创建交通工程研究室的几所大学之一,也是重庆地区目前唯一开设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在1990年就试行开设本科专业,并在国内较早从事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的李正宜教授的带领下编著了《道路交通工程》本科教材。由于当时我国正处于大兴土木的时期,该专业设在原来的道路工程系,主要培养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交通土建方向的交通工程专门高级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将高端技术用于解决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为适应这一需求,1999年学校将交通工程专业划归交通运输学院(当时的交通及汽车工程系),并于2000年正式招收交通工程本科生。2001年,学校获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2005年,获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2006年,获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硕士授权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硕士授权、重庆市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称号;2008年,获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称号。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本专业已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实力,为重庆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在西部地区特别是重庆市进行交通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工作,为本地区的交通事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重庆交大也已成为重庆市及西部地区培养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在取得以上诸多成就的同时,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教师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本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13人,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上教师仅3人,30岁左右的教师有9位,年龄结构断层现象严重,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教师仅有4人,专业教师高级职称比例需要进一步提升;b)培养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重复交叉,实验和实践课内容偏少,必修课比例偏大,选修课比例偏小;c)专业特色需更加突出体现山区城市交通特点的课程缺乏,与本专业立足培养服务于西部山地城市交通的人才目标有一定差距;d)实践教学环节有待于加强实践实训课开出率偏低,仅为70.5%,学生参与专业生产实践的时间较少;e)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本专业教师承担的教改项目和教学教育研究项目偏少,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仅1项,无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f)需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本专业教师承担的课程中缺乏各类精品课程,目前,仅有《交通工程总论》、《交通管理与控制》两门课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交通规划原理》立项建设院级精品课程,离本专业作为重庆市交通特色专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g)教师出版专著和教材的数量和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教师参与编写并公开出版的教材及专著仅有3部,缺乏国家规划教材;h)教学手段现代化有待加强未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比较薄弱。

2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在保持与其他高校交通工程专业相同的基本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拟形成以西部山地城市交通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鲜明特色。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在不削弱理论教学的情况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培养掌握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交通设施设计、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山区公路网络规划、山区道路交通安全、山地城市交通拥堵、山地城市公共交通等理论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从事交通教育与科研、设计与开发、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

3专业建设目标

3.1总体目标本专业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服务社会能力为核心,以改善教学条件为手段,优化结构,发展内涵,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充分结合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进行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培养定位准确,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并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较为突出的特色。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地方交通事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重点培养掌握扎实的交通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向现代化交通第一线,从事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安全、交通环保与节能、智能交通和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工作,综合素质较高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及时调整办学方向,修订完善培养方案。采用“大平台、小模块”的培养方式,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采用一个大平台,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方向各采用一个模块。形成基础平台厚实、培养方向各有侧重、富有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既适应市场需求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毕业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市场竞争能力。本专业在保持专业基本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础上,以西部山地城市交通和山区公路规划、建设和管理为背景,建成具有山地特色的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安全和交通控制等实验教学平台,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通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和复合型应用人才,为西部地区特别是重庆市培养交通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3.2具体目标

3.2.12009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达到博士点水平,为学校建成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奠定基础。

3.2.2在加强与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合作的基础上,开辟一批新基地,2010年初步建成教学、科研和实践于一体的产学研培养体系,满足专业实践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3.2.3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争取到2010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提高到70%左右,建成一支执教有方、素质优良,在国内交通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国际学术交流中活跃的教师队伍。

3.2.4加大教学实验投入力度,使教学和实验条件达到国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

3.2.5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考研录取率提高20%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3.2.6争取到2012年建成省部级及以上精品课程2~3门。进一步加大教学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探索新科技在实验、实践环节上的应用。继续做好专业图书资料的充实工作,加大对新兴交通科技类、有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类书籍的购买力度。

3.2.7争取到2012年出版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新教材5~8部。

4专业建设方案

4.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措施有:a)教师要适应形势,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b)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对于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c)对年轻教师要配备导师、压担子,使其尽快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d)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讲课比赛等方式,激励青年教师奋发进取;e)采取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培养学术骨干,争取每年选派2~3名教师出国或者到国内高校进行合作研究或短期考察;f)鼓励教师参加科学研究和国内外专业学术交流,立足学科前沿。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提高本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了解社会需求、立足西部交通技术、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同时聘请国内外本行业优秀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突出本科教学的前沿性、新颖性和现实性,提高本科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4.2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现代交通工程和山区交通工程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根据现代交通工程技术发展及高等教育的要求,以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具有特色为目标,修订完善本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现代交通工程和山区交通工程技术等课程的比重,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适应交通发展需要,努力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交通基础理论水平。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内容要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和公路交通的发展,充分反映山区交通和西部交通的新发展、新要求。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更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建设精品课程。独立编写或参编5~10门反映现代交通技术前沿、适合专业培养方案的新教材。

4.3积极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减少重复交叉授课内容,增加实验和实践课比例,适应社会需要,适当减少总学分,减少必修课的比例,提高选修课的比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当前人才培养需求和交通科技发展趋势。使修改后的课程体系不仅延续突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风格,还要增强学生选课的灵活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4.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利用本专业现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学生到科研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出发,开放专业实验室,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形成“校内实践、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和工程项目生产实习三阶段培养模式,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计划、交通工程专业挑战杯大赛和数学建模大赛的开展,有目的地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进行基本科研能力和实际交通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训练,夯实专业基础,扩大知识领域,使其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实习和毕业后的科研或生产技术工作。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4.5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教学实验条件改进措施如下:a)利用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等渠道筹集改善资金和提高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实验条件,开展一批适应现代交通工程技术的新实验;b)鼓励科研团队购置相关科研仪器设备,开设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c)继续加强本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和科研基地建设,为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研和实践营造良好的条件。

4.6加强学生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建议如下:a)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使本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均有专业课教师全程指导;b)严肃考风,树立良好的学风;c)通过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赛等方式,进行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4.7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在现行教学管理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和制度,明确职责、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督导、检查制度,建立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及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系统,加强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具体措施为:a)严格按照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执行计划、教学大纲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b)严格执行主讲教师报批制度,坚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由教授或副教授讲授,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上一门课,同时作一次专题学术讲座和报告,明确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职责并严格执行及检查;c)完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领导及教学督导专家听课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并及时沟通和反馈。制定专家督导、学生对任课教师网上匿名评分、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等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并将教师工资与专家、学生、领导、同事对其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挂钩,对教师的任用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同时,相对质量较差的实行末位淘汰制,停止其一年的教学工作,限期提高教学质量;d)严格考试考核制度;e)加强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遴选、毕业设计指导、答辩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f)发挥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坚持中期教学检查制度,对教学文件(大纲、周历、讲义)、毕业设计文件(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考试试卷等实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

交通运输开题报告范文2

【关键词】物流 问题对策 管理创新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物资供销公司在徐州市内,地处苏、鲁、豫、皖交汇地带,是淮海经济区中“城市、江苏省规划建设的特大城市和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是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的结合部,拥有广阔的经济甩地和市场空间,区位条件优越,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宅此交汇,拥有4条高速公路、4条国道、5条省级干线和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已经构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交通格局和立体交通运输体系,被普遍认为是国内最佳的物流枢纽城市之一。徐州市制定的《徐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借助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和极其广大的市场辐射空间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构建承接东西、对接南北的区域性场流中心,为徐州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物流支持。从徐州市高速发展现代物流的角度上看,完全符合徐州市发展物流产业的需要。??从集团公司企业自身发展对物流的需求来看,迫切需要对目前的物流体系进行创新整合与建设物流中心,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以此来完善整个徐矿集团物流系统运行状况,降低物流费用和生产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目前物流公司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煤炭行业经营环境非常不利。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对徐矿集团和我们公司经营环境的巨大影响短期内不会实现根本性好转。

二是部分重点工作组织不力,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一些遗留问题的处理没能完全解决,对标找差对标攻坚没有取得质性进展,园区标准化建设效果不太明显。

三是集团公司改革力度逐步加大。2014年是全国企业改革之年,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72处谈及改革。集团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随着煤炭市场的深度调整,企业变革的矛盾更加突出。

四是设备材料投入大幅度减少。由于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集团公司大型设备材料的投入肯定不会像往年那么多,对全面完成今后应税收入和利润指标增加了难度。

五是少数管理人员执行力不够。有些事情在会议上,强调多次,但相关单位和部门没有很好地落实和执行。

二、对策

在困难面前,也应看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机遇:

一是集团公司战略转型仍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集公司明确提出要积极与央企、地方国企、民企、个人资金,融资工作,提升非煤产业层次,为我们赢得更多的经营商机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集团公司就《招标管理办法》和《融资集中采购供应管理办法》等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建议,进步规范集中采购管理,对强化异地集中采购供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三是经过机构改革调整后的职工队伍更加精干高效,特别是在经历了改革的洗礼,应对挑战的自身能力显著增强。

(一)以创新精神促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改革创新是集团公司今年工作的主基调。按照集团要求,今后我们改革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建立目标倒逼机制。按照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用人原则则,在宝通物流园区管理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中试行中层管理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签订任务责任状,让完不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中层管理人员自咎辞职。

(2)建立动态竞争机制。对所有管理岗位人员,都要进行动态考核,竞争上岗,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创新机制,创造条件,让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有机会施展才干。

(3)积极试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按照十八届三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和集团公司工作会议要求,率先在宝通物流配送业务试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公司领导班子带头参与入股,实行管理层、员工持股,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二)巩固集中采购成果,在打好主动仗、争取主上下功夫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集中采购供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全力以赴,打好主动仗取主动权。

(l)坚定异地集中供应信心,集团公司异地集中采策已是板上钉钉。要结合自身实际,应势而动,顺势而将异地集中采购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完美,最大限度地团公司领导放心,让生产单位满意。

(2)严格按照快速反映机制和生产单位材料计划要迅速组织货源。大型设备材料可直接从厂家送到使用单实行点到点、厂到点的供应。低值易耗材料可以在异地采购,保证及时供应,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3)认真做好区域性备品配件代储工作。集团公司域性备品配件代储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先后多次召开题会议,体现出集团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要采取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问题,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重要举措。

根据公司当前管理实际,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内部管理。发扬钉钉精神,对发现的问题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发现一个处理个。突出重点工作,加强目标考核。抓住重点工作这个牛鼻子,按照节点进度计划,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以点带面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二是要完善供应商考核机制。认真梳理、分析供应商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管理办法,把产品价格、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诚实守信等容入其中,定期公示供应商考核结果。将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诚信问题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每年要淘汰一批不合格应商。建立业务人员工作,实行检查考核制度。深入学习淮南经验,全力提升基础管理水平。要全面深入地向淮南学习,推进内部管理创水平、上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庆萍.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物资供应工作[J].商情,2013.

交通运输开题报告范文3

关键词: 港口经济 日中翻译 等价 实地调研 翻案

1.任务描述

日本依托亚洲的地缘和人口优势,向中国大陆及东盟地区转移了大量的制造业和部分矿业,也培养了广大的产品消费市场。由于四面环海、面积狭长,日本国拥有众多天然良港(港口数量接近20个,航线数量几百条)。港口建设工程成为日本实施贸易立国的一个重要的凭依,因此研究日本的重点港口(埠头),了解船舶、入港流程、集装箱装卸等相关知识是处理对日商贸的重要内容。申请人通过收集相关文本语料熟悉了沿海经济发展和海运产业的诸多特征。通过对英文缩略语和专业词汇的学习和总结极大地丰富专业知识和单词储备。另外,翻译中以等价为基本原则,运用“省略”、“扩张”、“更新”翻案技法处理文本,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任务文本的意义

2.1人文科学方面。1853年7月,自“黑船”事件后,美国人从久里浜上陆,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签订后,横浜开港,当时的日本被纳入世界殖民体系,其后长崎、新、神户、函等四港口相继开放,社会剧变,给近代亚洲带来深远影响,在港口城市留下近代历史的诸多痕迹,成为旅游名所。

2.2经济学方面。港口经济涉及流通,航运(如入港、着岸、装卸)等诸多环节,因其有较长的产业链和广泛的覆盖面,有效推动了区域间经济的发展。

2.3工程学方面。由于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要求,集装箱泊位有加深的趋势,港口的扩建运用到升降机、起吊机等工具,是一门关于交叉学科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3.过程描述

首先,收集大量日文文本。因为跟港口相关的文本大多属于专业书籍,所以在日本东京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复印了相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了选择。其次,通过查阅一般词典和专业词典,通过一般网页信息平台确定专业词汇的释义。在基本弄通文本大概的意义的基础上请教专业人士,确定词汇在专业行业中的俗称和习惯称谓。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在上海图书馆查阅和复印了该馆馆藏图书。通过查阅中文的相关文本和书籍确定专业词汇的意义,对中国港口管理办法进行学习,并熟悉港口经济文本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和描述笔法。

3.1译前准备:(1)实地收集文本资料。本项目从文本的收集到文本的翻译都发生在日本国内,我利用派遣留学生的身份这一优势,对东京品川港区、横浜市的港口历史、实际运营进行实地调查(实景图片不少于30张),并对文字资料进行补充说明。横浜市中央图书馆四楼书库、横浜港口博物馆馆内图书馆和研究室,能借阅、复印大量关于港区变迁、岸壁扩充、航路知识的日文书籍和专业资料。(2)学习新颖的语篇章分析手法。申报人在留学期间认真学习藤文子老师翻译的最新技法前沿研究理论,对翻译的原则和手法有更透彻的理解,夯实翻译的理论基础。(3)实地调研。采用查阅普通辞典、专业词典和在线资料,询问从业人员和相关公司的方法确认专业术语。尽可能地翻译筛选后的文本,共五个部分(必要情况下进行了编译),希望涉及文字翻译、数据翻译和图表翻译等方面,在报告篇幅范围内展现港口经济中多个领域的基本知识。(4)引入平行文本的比较。在初步完成译文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入平行文本,进行前后效果比较,对需要注意的地方、作用和优点进行结果评定。

3.2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由于中日两国近年来贸易往来频繁,无论是民间交流还是学术层面,中国对日本的港口的研究都十分成熟。但交叉性、多层面地对日本港区经济的翻译研究还为数不多(从论文开题程序中,申请人在国内资料库中难以找到充分的文本语料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日本某高校图书资料库中能查阅到的只有海洋法规、历史情况,而网络资料和数据库中有价值的信息只有中国港口协会门户网站相关的一些内容。有东京“外港”之称的横浜市内的文教机构的藏书和资料却十分齐备,可以支持申请人的研究。至于日口翻译研究领域似乎过于独特,研究者不多。

3.3翻译策略的选择:(1)语境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为目的语的阅读人群服务这一基本原则,对语句进行修正和整理。(2)等价原则。TT文本需忠实于目标语言。(3)通过翻案技法进行细节处理。将ST文本转化成TT,理论知识结合运用到笔译实践中。(4)报告方法-修正。遵循论文模板框架,在分析、归类的基础上对前后译文的修正原因进行总结。(5)专业术语的确认。主要采用查阅普通辞典,专业词典,以及查阅在线资料,询问从业人员和相关公司的实地调研的方法处理文本。

3.4翻译计划的制订:翻译计划具体包括前往横浜市中央图书馆检索资料,查阅和资料复印,参观横浜市港口博物馆和横滨市内的历史散步;整理语料,笔译筛选出的文本,发现问题并进行归类,整理思路,专业术语的确认,完成报告,修正和答辩几个环节。

3.5翻译计划:(1)2013年11月30日,整理语料,决定围绕港区振兴政策、重点港口的状况、新技术在港区的应用、集装箱的基础知识、基本港则法等五个方面的文本展开翻译工作。ST目标语料涉及政策、法规、工学、港务、新能源等方面的信息。(2)2014年2月1日-2014年2月15日,发现问题并进行归类,整理思路,形成初步的文章脉络和构思。(3)2014年3月,对翻译的片段和语料进行检查和整合。

4.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缩印问题。提交的文本图片和图表有不清晰之处。第二,专业词汇难以弄懂,或用词不符合行业术语。第三,句法的语境处理上仍有不熟练和缺乏经验的地方,有发生误译的可能。解决的办法:(纠正的过程)查阅一般词典;查阅专业词典;通过一般网页信息平台确定专业词汇;请教专业人士;通过查阅中文的相关文本和书籍确定专业词汇。修正过程中体现的理论要素:等价原则是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在此次报告编译的文本中,等价原则主要体现在实践翻译语料首要原则是要求准确。日两国语言在表记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变迁,其意义也产生相应的变化,翻译时不能疏忽;对于一些英文缩略语,应该特别注意根据上下文语句,选择正确的意义。除此之外,在翻译实践中,除了需遵循等价原则之外,还要灵活地运用翻案技法对文本进行恰当的处理,具体方法有「省略、「、「更新(藤文子.2013),除了整体翻案以外,局部翻案手法在实践文本的翻译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5.翻译的执行情况

顺利之处及其原因:一是日文资料丰富,留学经历使得我切身体会到文本的知识背景,易于理解文本。留学时我对资料进行了查阅和扩印,并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了港口博物馆讲解员的解说和介绍,提高了对语料的兴趣和感知程度。二是上海图书馆的中文港务资料齐备。便于学习和掌握该领域的中文表达方式,纠正在翻译中对专业词汇和句式表达不清晰之处。三是信息技术和电信业的发展,可以更快捷和方便地咨询业界人士,得到满意的解答。

参考文献:

[1]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国际航运研究中心.2012.2011-2012中国邮轮发展报告.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2]王承云.2013.日本城市旅游地理.2013.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姚凤霞.2013.流动的音符――港口岁月丛书.北京:方志出版社.

[4]赵亚鹏.2013.国际港口功能演变与国际强港建设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交通运输开题报告范文4

关键词:科技查新;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7-0117-05

科技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操作并做出结论。在课题立项阶段,科技查新报告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准确选题,为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参考文献,可以判断所选申报项目是否具有新颖性,防止重复研究,提高立项成功率。在课题结题和报奖阶段,可以为项目成果的鉴定、评估、报奖等提供成果新颖性的文献依据,提高科技成果鉴定、评估、奖励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科技查新作为一项深层次的情报咨询工作,对规范我国的科技活动、客观评价科研项目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仅对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近五年来的科技查新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提高查新服务能力和拓展查新服务业务的对策。

1、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查新服务的现状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开始筹建科技查新工作站,经过几年的筹备。2009年1月21日,上海海事大学被设立“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G12)”(以下简称查新站G12),致力于为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提供科研项目立项、成果鉴定、项目评奖等相关科技查新服务。查新人员由具有港口、航运、物流等相关学科背景的20人组成,85%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全部拥有教育部/科技部的查新员资质,并经Dialog国际联机检索机构培训,获得国际联机检索证书,具有多年的科技查新经验(见表1)。

2007-2011年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共完成查新报告2190项。在其发展过程中,前面4年完成的查新报告逐年呈直线增加,在2007年51项的基础上每年平均增加近200项(见图1)。2010年完成的查新报告数量最多,为当年上海市高校查新站第一,其712项查新报告中有70项为查新员在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挂职期间完成。2011年我校图书馆在重视科技查新的基础上,尝试开拓其他情报咨询服务,查新数量增速有所下降。

2、基于项目统计的科技查新工作分析

2.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以2007-2011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存档的科技查新报告、查新委托书等内容为原始材料,按照查新项目的查新目的、检索范围、项目来源、院系分布、委托单位、查新项目月工作量分布等进行分析。

2.2 查新项目的查新目的

科技查新为科技成果的立项、鉴定、评估、验收、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按照查新目的对受理的查新项目进行统计(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我校图书馆承担的查新项目以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居多,分别为1168项和892项,两类查新数量合计占总数量的90%。奖励申报和博士论文开题结题次之,为95项和33项,专利申请查新几近空白。2010年、2011年的成果鉴定查新数量比2007—2009年增长了近1倍。成果鉴定查新数量的稳步增长说明查新用户逐渐认识到科技查新在成果定位、专家评议方面的作用,对项目结题验收时进行查新的意识不断增强。科研立项类的查新项目占据的份额最大,这与科研机构对立项前的查新工作越来越重视以及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是分不开的。立项查新不但能避免科研经费的重复浪费、节约科研资金、缩短科研周期,还能帮科研人员明确研究项目的研究现状。便于项目的成功申报。

3.3 查新项目的检索范围

按查新项目的检索范围对委托查新的科研项目进行统计(见图2),可知,5年内共完成国内查新1061项,国内外查新1129项。从图中可以发现,2007年、2008年国内外查新分别占92%、63%;2009年国内外查新比例降低至45%,2010-2011年查新数量有明显的增长,并且稳定在600项以上。虽然国内外查新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国内外查新的比例不高。进一步分析可知,国内查新主要为社会科学类课题和“适用课题”,部分中小企业由资金限制和项目级别的原因也只选择进行国内查新。国内外查新项目大多数来源于高校和大型企业,课题来源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其中,高校承担了国家大部分的前沿基础科研项目,而企业重点倾向于科研成果的实施和应用研究。

2.4 查新项目的来源

完成的查新项目中,校内查新1327项(60.6%),校外查新863项(39.4%)。其中2007年完成的查新项目主要为校内查新(98.1%);2008年、2009年完成的校内查新项目为校外查新项目的2倍;2010年完成的712项查新项目中,校内查新项目和校外查新数量基本相当;2011年完成的校内查新项目数量继续增长,达389项(58.7%),校外查新数量稍有减少,为274项(41.3%)(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查新用户以校内为主,主要服务于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但由于其拥有丰富的港口、航运、物流等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以及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的查新人员,自2007年以来,十分注重为相关特色行业提供查新服务,在业界开展了一定的营销和推广,进而提高了查新站c12的知名度,查新总量和校外查新数量实现了大幅上升,且受到行业用户的高度认可。

2.5 校内委托查新院系分布

通过对查新委托人所在院系进行统计,分析各学院在学校科研中地位,从而为把握学校学科科研的发展方向提供事实依据。2007-2011年共完成校内查新项目1327项,其中行政及其他人员委托的查新项目按内容所属归于相应学院,查新项目按学院进行统计(见图3)。从中可以看出,校内查新实现各学院全覆盖。从查新数量上看,各学院的查新数量都逐年快速递增。主要是由于2009年以前,查新站G12尚未获得查新资质,校内科研人员只能到校外查新机构办理委托,自2009年建站以来,为校内科研人员科研过程中进行查新提供了便捷渠道,查新质量赢得校内科研人员的肯定的同时,科研管理力度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均显著增强。

从图3可看出。校内查新数量较多的学院依次是:商船学院195项(14.7%),经济管理学177项(13.3%),物流工程学院167项(12.6%),信息工程学院164项(12.4%),文理学院125项(9.4%)。这些数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校科研成果发展情况。2011年,我校共有32项国家基金项目立项,排在前五的分别是:文理学院7项、商船学院和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各4项、信息工程学院和科学研究院各3项。这些科研成果主要分布在以上几个查新较多的学院。进一步分析可知,上海海事大学港口、航运、物流类学科的查新数量最多,体现了学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运经济管理等传统优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海洋学科与工程学科的查新数量也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与我校成立了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和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加大对海洋相关学科方向的科研投入密切相关。

3.6 校外查新委托单位分布

对校外查新委托单位的分析。可以了解委托单位的分布现状以及查新需求,并从侧面反映出查新站G12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现对根据2007-2011年受理的校外查新项目第一委托单位进行统计(见表4)。目前查新站G12的校外查新委托单位来源于中国24个省份及中国香港地区,查新服务在社会上已有一定的影响。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单位的查新项目数量占到校外查新项目总量的60%左右,大部分来源于行业内高校委托的相关课题,查新站G12通过行业协会网站、期刊等媒介科技查新通知以及参加相关行业会议的宣传效应全面凸显。而其他课题的校外查新不多。其原因是很多高校图书馆设有查新站,导致了高校用户的分流。自2008年起委托我校查新的校外单位迅速增多,2010年的校外查新单位达到221个。企业、科研院所等其他单位主要为港口、航运等行业特色鲜明的相关单位,如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2项)、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项)、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8项)等。总体来看,高校用户委托我校办理查新业务的数量比企业、科研院所用户委托的数量相对较多,查新站G12在行业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及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3.7 查新项目月工作量分布

根据每月完成查新项目的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查新工作的基本情况。现对2009年查新站G12建站以来完成的查新项目进行月统计分析,对部门合理决策工作计划更有参考性。由于每份国内查新报告和国内外查新报告的完成时间不同,将国内查新折合成半个国内外查新,按每月完成的国内外查新数量进行统计,可以得出2009—2011年平均月查新工作量分布情况(见图4)。图中可以看出,每月的查新工作量有较大波动,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月查新工作量分布来看,有明显查新工作严重超负荷的集中时间段,如3月、4月、8月、12月。因为每年3月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集中申报时间,4月是上海市级科研项目立项以及行业成果奖励申报高峰期,8月的查新课题主要来源于相关行业机构的成果鉴定课题,12月的查新数量逐年持续攀升,查新任务最重,主要为校内各类立项和结题验收课题提供查新服务。寒暑假(1月、2月、7月)期间同时是各类各级项目申请或验收“低谷”,用户委托的查新数量不多。每年的10月和11月查新工作量相对较小,适合集中开展图书馆其他重大咨询和研究任务。

3、建议与对策

随着用户专业化、个性化专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加大查新服务能力和拓展查新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述分析,针对图书馆查新工作的现状及查新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对新形势下的科技查新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以期适应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趋势,同时为其他查新机构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3.1 加强查新员队伍建设

未来科技查新机构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查新机构要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拥有一批优秀的查新员队伍。因此,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实和提高查新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通过查新相关培训、查新研讨会及行业会议进行学习交流,提升查新工作能力。在日常查新过程中,定期组织查新质量讨论会,并邀请科技查新专家来对查新员进行指导。同时把继续教育纳入部门的发展规划之中,为查新员提供系统的继续教育机会和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如我校图书馆现有3名查新员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位,2名查新员在国外咨询公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训交流等。查新机构还需紧跟社会科研活动的动向,及时引进相应学科的查新人员,扩大查新员队伍。

3.2 加大营销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

科技查新机构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宣传营销,提高社会知名度。可以依靠报纸、杂志、互联网、微博等多种媒介,广泛开展科技查新宣传。通过宣传增强科研与技术创新领域对科技查新的认知度、认同感和重视程度。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查新工作在科研管理、企业技术引进与创新中的作用,让更多潜在用户了解科技查新的意义与作用。通过参加学术交流、科技论坛、专题研讨等与相关行业部门合作,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为其科研部门提供查新服务。我校图书馆近五年来校外科技查新的数量不断增长,与我校查新人员及时关注行业内科研动态,以及通过参加港口、航运、物流类科技会议和展览进行营销是分不开的。

3.3 拓展查新业务范围及深度

科技查新不仅局限于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立足科技查新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为委托查新单位提供多领域高层次服务。目前高校查新站提供的查新报告类型也比较单一,需在当前的基础上,拓宽查新业务范围及深度,构建完善的查新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科研单位的查新需求,如在目前科技查新的基础上,针对重大科技专项的查新,主动利于查新资源优势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开展课题跟踪、定题服务、竞争情报、专题情报等增值。以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同时提升查新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使科技查新工作为更快地出科技成果、提高科研水平、加速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6]。如2010年查新站G12派4位查新员在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学习国家一级查新机构科技查新服务模式、服务重点和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经验,提高了查新员业务能力,对我校查新站满足不同层次的查新服务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建立查新高峰应对机制

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鉴定、报奖的受理时间都有一定规律可循,建立灵活的查新高峰应对机制有助于保障科技查新质量,有效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因.此,要提前与科研管理部门沟通,尽早查新通知让查新项目负责人提前准备。查新站G12在查新高峰前会召开查新动员以及对查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保查新报告质量。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查新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查新员积极性,同时联系校内勤工助学学生协助进行查新材料的整理,减轻查新员的负担,有利于保证在查新高峰期保证查新质量。

3.5 重视专利查新

专利查新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加快专利申请进度、评估企业专利技术、防止侵权或保护自身利益,深受企业青睐。查新站G12近年来积极派送资深查新人员参加专利查新、专利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并尝试与企业合作,为企业专利技术开发提供专利查新服务,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加强企业产品和专利申请查新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专利申请人引起重视,深化对专利查新的了解;另一方面重视查新员的专利能力的提升,熟练掌握专利知识及相应的法律知识,为开展专利查新服务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