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管理;虚拟施工;职业道德
目前规模不大的一般项目,投资较小,项目的设计也都是普通设计,很少应用一些新的理念,项目管理多是粗放管理,项目效益都一般,往往产值很大,但利润却很小,甚至亏损,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掌握国内外一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我国的法律、规范及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加深对建筑信息模型管理(BIM)的认识,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 建筑信息模型管理(BIM)的概念
BIM是信息模型管理的简称,它是未来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建筑信息模型管理(BIM)是指在建筑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创建和管理建筑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应用三维、实时、动态的模型软件和数据库,涵盖了全部构配件和设备、管线和各种建筑组件的几何信息、时间信息、空间信息、地理信息及工料信息和工程数据模型,并以此对建筑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BIM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
1.1在建筑施工前进行三维模型虚拟施工。
在平常的施工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土建与安装、水暖等各工种出现矛盾的情况,这时往往造成返工,又费时又费力。如果我们先用三维模型虚拟施工,在工程开工前先对工程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虚拟的施工技术可以清晰地展示整个施工过程,提供了一份“施工操作说明书”。我们能够查看各个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各种管线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现碰撞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把事中、事后控制变为事先控制,从而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减少风险、增强管理者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并且我们可以利用BIM对分包商或工人进行开工前的培训和技术交底,为工人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从而减少实际操作失误,避免返工。
1.2在项目管理中进行施工方案N维虚拟施工。
(1)在当前项目管理中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主要依靠项目部技术人员的经验。然而,面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仅仅依靠经验来编制施工方案已显得力不从心。由于建筑项目的单一性和不可重复性,施工方案同样具有不可重复性,不能像生产线一样批量生产。通常是,当某个工程即将结束时,一套完善的施工方案才展现于面前,结果为时已晚。这样就易出现一些项目管理的通病如:进度拖延、质量返工、安全问题、成本超支等情况。建筑信息模型管理(BIM)虚拟施工技术的出现,我们可以利用虚拟施工技术测试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选出最优的施工方案。
(2)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即“初步施工方案――模拟――发现问题――更新方案”,直到在正式施工前找到一个最佳施工方案为止。从而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冲突及安全问题。在分析中再加入时间、成本等因素,从而形成施工方案的N维虚拟施工。BIM在项目管理中无所不能的表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BIM将是引领建筑项目管理的新宠。因此我们要掌握它和利用它。
2. 加强项目管理者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2.1学习和遵守职业道德是对建造师的基本要求。
做事先做人,一个人必须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提升正气,才能勤奋工作和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当今社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充分暴露了当前国民道德滑坡,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心态,迫切要求进行全民道德教育,唤醒人们的良知。尤其现在的建筑领域频频出现“楼歪歪”等事件,迫切要求对建筑领域进行道德教育和治理。首先应对建造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因为建造师承担着工程项目实施管理的核心职责,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运作,其执业行为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成败。只有加强建造师职业道德学习使其具备“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公平公正、承担责任”的职业道德,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优质工程。
2.2学习职业道德能加强建造师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地位和作用,也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职权。但有些人借职权钻空子,谋私利,这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学习职业道德解决在工程建设中高估多算、转包工程从中渔利、收受贿赂等不正之风,重点解决好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杜绝敲诈勒索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通过职业道德学习使我们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就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工作,尽心尽责地为企业为单位创造效益,实现职工的自我价值,增加责任感,树立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2.3学习职业道德能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现阶段建筑企业从宏观到微观都建立了经济责任制,并与企业、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从业者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时间观念、物质利益观念、效率观念都很强,这使得建筑企业产生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观念相对转弱,又往往会产生只顾小集体利益,不顾大集体利益;只顾本企业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习,教育员工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思想对员工的腐蚀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学习使员工摆正心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分配和各级关系,使企业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2.4学习职业道德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迫使各建筑企业采用各种方法拓展业务,求生存发展。但行业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会产生很多新的矛盾,形成自我力量的抵消,使一些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单纯追求利润和产值,不求质量,或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偷工减料等,不顾社会效益,损害国家、人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这只能给建筑企业带来短暂的收益,当企业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在建筑企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可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创造社会效益,从而提升企业形象,获得持久而稳定的市场份额。同时,可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公正诚实,从而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职业道德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工学结合;大学生;职业道德
工学结合背景下,大学生的培养要具有职业性的特征,要能够针对专业进行设置,并匹配社会所需职业,只有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胜任一份工作,才能真正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相匹配。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学生真正走入社会,真正能够面向用人企业,将自身的人品、敬业以及责任感作为最重要的条件。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道德培养的优势
1.工学结合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职业环境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解决冲突,将这些矛盾进行化解,才能够真正实现成长。而道德教育的价值也正体现在此,不仅对人们的道德提出了更加准确的要求,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1]道德冲突会导致一定的道德行为,这也就是需要为大学生进行讲述的原因,作为职业道德教育,更需要有一个优良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够真正学到不同的知识,可以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践行知识的对与错。
工学结合的背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职业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迈入职场之前,能够了解职场,感悟职场,从而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职场。
2.工学结合有利于职业道德素质培育和形成
从事任何一种行业,都需要关注其职业道德素质,这主要表现在从业者的职业态度、纪律以及是否具有优良的作风等方面。一旦对学生进行教育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能够在道德情感等方面进行磨炼,还需要将这些要素进行关联,并能够真正运用到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最终的结果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但这是外部的体现,最终要能够充分融入社会,真正做到与道德理念相结合,而工学结合的背景又能够为职业道德理念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2]
3.工学结合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求
不同的教育模式会让教育最终呈现的方式不同,工学结合的背景能够让学生具有更明显的职业性,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能够胜任社会所需要的工种。职业性就是能够培养特定的技能,这不仅仅是靠理论知识或是学习就可以达成,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工作相互结合,并按照一定的职业特点培养专门的人才。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会凸显人才的优势,工学结合模式就能够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求。工学结合模式就是以培养职业人才为最终目的,将工学进行结合,并把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作为一条主线,并通过企业和学校的不断参与,真正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进行整合,锻炼学生的技能让学生的职业生涯变得更加顺利。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机制
1.建立“校企共管”的管理机制
对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管理机制应当是“校企参与,齐抓共管”。如此说来,学校与企业不是单一个体,对于道德培养的目标及方案应齐头并进。所以,教材可以合作编写,课程能够一起开设,再由双方派出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和教育。[3]同样地实施教育,同样地进行考核,但结果却是不同的,得到的是双赢的结局和学生职业道德效果的共享。
2.建立“以生为本”的目标机制
“大学”之后便是“职场”,职场人是每一个人都要扮演的角色。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几个层次的需求都可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满足。由此可知,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活要求可以作为一个重点。在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中,提高职业道德情感及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能力是决定其就业力及发展力的重要因素。
3.建立“完善可行”的保障机制
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来说,完善的保障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在系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有道德培养领导小组这样的领导机构,进行监督与决策,又要有办公室这样的执行机构,以便工作的具体实施。除此之外,各项活动以及配套经费也要准备齐全,同时还要定制相关的行为规范准则与条例。[4]培养过程中为了营造一个优良的氛围,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与提供合适的培养场所,专业的培养和教育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4.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
通常以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四个方面作为职业道德评价标准。且学校、企业、老师、学生自身、同学、企业师傅等作为实施评价的机构和人员。然而,学生自身是最应受重视的一点。要想形成并巩固好学生的道德意志,自我的反思和总结是尤为重要的。评价客体即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对其培养的成效。学生的日常表现、课程成绩、活动表现、答辩考核的成绩将共同作为一个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在考核过程中,笔试、面试、答辩、实训总结、竞赛等会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一套促进道德培养的评价机制,应当做到:科学、综合、多元化。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1.实施有效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育人
(1)构建系统的职业道德教学体系。高校可以针对职业道德培养,专门开设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主要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就业指导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职业课程,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职业课程,学习更多的职业相关的知识,一旦了解了相关专业的要求,就能够形成一定的社会价值观。[5]在构建系统的职业道德教学体系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可以在未来可持续学习和发展。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的过程汇总时,要能够提升课程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将企业的能力目标和规章制度贯穿于教学之中,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知。工学结合背景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实训功底,无论是开展仿真教学还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都需要共同进行方案的制订,能够充分调动资源,建立更加健全的机制,保证可以更好地开展练习,让学生能够学会承担,学会在企业中存活的职业道德标准。
(2)积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背景要求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能够更加结合学生实际,能够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训的载体, 真正完善校内生产的培训基地。校内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需要有教师的领导,能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完善整个过程的体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技能,真正做到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学校也需要充分利用企业和校内的资源,积极构建生产基地,重新构建课程的体系,对于教学的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3)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工学结合背景下,职业道德培养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就是第二课堂活动,例如,组织职业技能大赛,就可以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通过“挑战杯”等课外学术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通过职业规划大赛,让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能够有正确的职业观;[6]大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一步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校企合作文化进行交流,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人”,提升学生的诚信和合作精神,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
2.更新行政管理观念,实现管理育人
要想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仅依赖教学环境,对于规范性操作和管理也有一定的要求,要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营造和谐而又民主的教育氛围,学生处于这样的氛围之中,能够不断进行学习,通过和自身的行为进行对比,进一步理清自身的职业道德理念,实现管理育人。
(1)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现代职业道德的培养在企业之中要求严格,任何一个职业人都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要能够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更加合理而又科学的管理,彰显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职业道德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而又积极乐观的人。
(2)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和学校的管理对接,要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做好学生的榜样。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高尚品德, 才能够真正以身作则,做到认真敬业、忠于企业,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需求。
(3)结合后勤管理,挖掘培养场 所。工学结合背景下,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学生息息相关,要充分结合学校的管理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魅力。例如食堂、物业等岗位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工作体验机会,让更多勤劳刻苦、认真努力的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充分感受到学生教育学习的力量,真正实现环境、服务和文化育人的功能。
3.注重校企文化融合,实现环境育人
工学结合模式下,需要将校企文化进行融合,形成积极、稳定、务实的工作态度,让学生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职业上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了解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够在办学理念和校风上有所提升,进一步将校园文化和企业的道德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工学结合背景下,需要进一步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以学生为本,不断进行创新,符合当今时展的潮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让职业道德教育成为现如今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秦军林.如何加强泰州市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1).
[2]周振刚.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李凤云.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4]李丽君,黄惠云.浅议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08).
[5]袁建华.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08(34).
职业道德培训方案范文3
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传统的的职业道德教育尽管注重对职业意识、职业规范、职业习惯的培养,但由于缺乏与岗位实际的联系,往往针对性不强。工学结合使学生在企业中亲身体验岗位职责、了解用人标准、明确行业规范、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因此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在企业顶岗的评价为综合评价,即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避免了传统职业道德评价的片面性。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生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共同体,学生通过校内学习与校内外的实践相结合,将职业道德知识与行为对接,将职业道德中内隐的部分显性化,使学生树立起职业道德信念,提高职业道德能力,因此形成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完整途径。[4]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
1.实施渗透教育,培养和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职业道德认识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工学结合模式中的各种途径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职业道德认识。一是带领学生参观企业,邀请优秀毕业生、岗位标兵、劳动模范岗敬业等先进事迹的报告,使学生初步了解岗位和专业要求,对企业环境、岗位有初步的认识;二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通过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是深挖德育课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内涵,抓好两课育人的主渠道;四是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将职业道德教育引入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五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初步做出个人职业规划;六是开展专题讲座和班会,以参与、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诚信、爱岗敬业、责任意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
2.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增强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个体对职业道德情感要求的基础上,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职业道德情感的需求,实习是学生职业道德的情感体验和具备情感要求的关键时期,它为学生职业道德内化提供了载体,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实习环节,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化。引导学生向岗位标兵学习,培养积极的职业道德情感;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规范和工作性质的培训,帮助学生将已有的职业道德理论同企业文化相结合,实现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的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包括价值观念、工作理念、解决问题方式方法);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岗位一线的实践,了解生产过程所需的技能,提高其学习和实习的积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和利益冲突,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工作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踏实的工作作风、进取精神和团队意识;给予一定的工作报酬,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自强自立的工作理念。[5]
3.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职业道德价值观
职业道德培训方案范文4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方法
会计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达到会计工作目标,提高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是当前我国许多会计人员由于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工作中不能够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最终导致会计工作质量低下,严重时会影响到整个会计行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扎扎实实工作,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发挥自身的工作优势,为企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增强企业的会计处理水平。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法律建设
要想保证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就要做好相关的法律建设,明确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从而达到会计工作目标。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现出现代会计制度的要求,让更多会计人员在工作时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并按照相关要求来规范处理会计数据,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以反映出一个单位和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财政部门以及单位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除此之外,要做好会计人员的行为监督工作,发现会计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会计问题,增强会计行业的发展质量,为以后会计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法律建设时,需要将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相结合,要将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从而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最终达到会计道德建设工作目标。我国财政部门也要积极探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从业人员管理相结合的法律制度,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的考核、奖惩以及培训,提高会计门槛的准入标准,让相关人员意识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减少相关问题,提高会计数据处理质量,满足我国会计发展要求。
二、优化会计部门的工作环境
会计人员在工作时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保障会计工作质量,减少会计操作不当行为的出现。但是当前我国许多会计部门由于自身的工作环境较差,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不高,工作过程中不能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最终导致会计不良行为的出现。在这样的状态下,会计部门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内部环境,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满足不同企业的会计工作要求。比如在许多企业中,会计人员为了迎合企业领导的需求,在会计处理中做假账,修改一些会计数据,使得企业减少缴税金额。这样就违背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部门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行为监督,会计审计部门也要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审计与核实,最大限度减少会计问题,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在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需要,需要选择政治素质水平较高,专业素质较强来从事相关工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增强企业会计水平,为企业今后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计部门也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各个部门之间需要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尽可能的避免管理上的漏洞,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减少会计工作中的、盗窃公共财产行为的出现,最终达到会计工作目标,实现我国会计行业的良好发展。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关系到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水平,要想提高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质量,就要增强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在工作中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在工作时,会计人员需要积极参加会计职业道德培训工作,要鉴定自身的会计工作责任信念,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发现会计工作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最大限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最终达到会计工作目标。在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要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将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内化成自身的一种信念,并积极指导自身工作,使其逐渐成为一种工作习惯。除此之外,会计人员也要自觉接受企业安排的会计职业道德培训,结合工作实际来反省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会计处理方案,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只有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才可以达到会计工作要求,为企业今后的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
综上所述,要想提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就要从社会、企业以及个人三个方面进行,这样才能达到职业道德建设目标,减少会计工作问题,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尤为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满足相关单位和企业的会计工作要求。除此之外,企业也要加强内部控制,为会计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减少会计失误。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顶岗实习;物流;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7日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系统性、实操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只靠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技能要求。纯理论教学对于学生迅速成长成为企业、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也大为不利,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在完成基本理论教学任务之后,还要考虑通过校企合作和建立顶岗机制等途径,来全面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为企业所用。这种教学理念也符合国家对于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要求。国家一直非常注重职业教育,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出台了多项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了教育部于2012年出台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正式将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育中迅速提升学生实践技术能力的一门必修课。高职院校纷纷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开展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确实起到了实际的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随着顶岗实习的不断开展,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顶岗实习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学生积极性不够、企业在顶岗过程中过分要求“工”而忽略“学”,甚至出现家长意见较大的各种问题。
一、高职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思想波动大。目前高职的学生生源以普通高考招生为主,也有中职“3+2”中高职衔接学生(即3年中职学习+2年高职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为“90~95后”。此类学生特点,一般学科基础较弱,学习中存在不良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对未来比较迷茫。同时“90后”的生活环境又造就了他们注重民主、平等、对话语权的强烈渴望,追求舒适的生存环境,大部分人都沉迷于虚拟社交,对家长、教师的直接管教非常抵触。而物流行业的顶岗实习环境由于专业原因,通常整个工作氛围并不是轻松愉快的,通常和货物、机械设备打交道,工作环境也比较艰苦。某些物流业务以体力劳动为主,(例如配送中心的入库、分拣、出库、配载、派送等工作),对很多“90后”的学生来说,心理和体力都在经受极大的考验,加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多半选择放弃。学生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上还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职业道德欠缺。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都在3~6个月内,实习期间要求按照企业的上班考情严格执行,有学生仍然会出现迟到、早退、擅离岗位等问题,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企业的岗位职责操守严格执行。对于物流企业出现的加班情况,例如物流企业经常会经历的“双11”、“双12”,此双节堪称物流行业的必加班时段,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抱怨众多,不愿意配合企业进行加班。这些现象的产生除了“90后”自身的特点之外和学校及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欠缺也有必然联系。
(三)企业技能培养不深入,企业用人出发点仍停留在“工”多“学”少的阶段。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直把“工学结合”定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主基调,先后和一些大型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例如“华润万家配送中心”、“联华华商配送中心”、“苏宁配送中心”、“国美配送中心”等企业,其他还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例如“顺丰快递”、“中通快递”和一些生产型企业的物流部门。但是真正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时,发现企业的部分用人岗位和物流专业的关联性不强,企业出于自身的考虑,在部门非物流专业的岗位缺人的时候也会让物流专业的实习学生来顶岗,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建立顶岗实习平台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实际操作环境中对物流的各个工作岗位有所了解,比如仓储入库、出库、储位优化、配送订单分析、配送线路优化、配送成本核算等,但是真正能让学生在3~6个月的顶岗期内完成多岗位轮岗的企业少之又少。这些都是物流专业顶岗实习实际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四)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感觉枯燥,顶岗实习欲望不强烈,影响顶岗实习课程效果。学生对工作的理解还不深入,每天在同一岗位上重复相同的工作,感觉枯燥、疲惫。很多学生甚至都难以坚持整个顶岗期,顶岗期间不断有学生提出辞职,这和物流企业的实际环境有一定联系,也和学生对顶岗实习课程认识不深有关。
二、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建议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在学生入校后就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三年的专业及专业学习内容,明确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进行顶岗实习动员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定位,强调顶岗实习中学生的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作为学生应该努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物流专业实操知识,作为员工应该努力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在工作中,认真了解工作岗位须知和操作流程,通过实践工作,进一步强化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理论和实践相互转化的知识内化过程,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勤劳肯干的工作作风,为他们将来步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内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教育现状,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引入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学生、用人单位的问卷或走访的形式,进一步分析研究高职物流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思想状况等内容,来制定一整套适合高职物流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学生的“职业道德测评指标体系”。“职业道德测评体系”可以由综合指标体系构成,分成“学习”、“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三部分内容,从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开始,树立职业道德意识,从规范日常生活开始,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利用入学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为顶岗实习能迅速融入企业奠定基础。
(三)建立顶岗实习组织保障体系,建立有效信息反馈机制。顶岗实习的学习地点从学习转移到了企业,企业应该对实习学生有培训义务。企业针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应该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尽可能专业对口。企业在学生顶岗期间应该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专业能力负有监管的责任。当然学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也对学生和企业进行监控和管理。成功的顶岗实习必须有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管理。学校和企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形成“三级”管理机制,由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任务。领导层主要由学校分管领导和企业人力培训主管组成,主要负责校企合作的运营机制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层主要由学校系领导和企业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整个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案制定。学校和企业方面就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制度达成共识,避免出现企业重工不重学的情况,保障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操作层是由学校的专业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组成,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具体工作技能的培训、情绪的疏导做指导性工作。
“三级”顶岗实习保障体系的建立,对提升顶岗实习教学效果有关键性作用。“三级”管理体系之间要保证信息流通顺畅,由于老师不能全程陪同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所以需要利用网络通讯等一切通讯手段和企业取得联系,监控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全部活动,掌握顶岗实习学生的相关信息。除了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提交实习周记来查看学生实习动态之外,还可以采用不定期的走访,实地了解学生在企业的情况,提升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学生选岗的过程,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学生在选岗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工作意向,尽可能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岗位。或者在学生定岗前带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减少他们顶岗实习后和顶岗实习前的心理落差,增强未来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网络或走访管理,对学生的情绪问题、生活问题及工作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形成良性的顶岗实习氛围。也可以利用网络圈,让学生干部发挥作用,树立榜样,及时发现顶岗实习学生懈怠的情绪,给予激励,培养积极主动、独立自强的网络圈氛围,一起完成顶岗实习课程。
物流行业作为20世纪发展迅猛的行业,特别是在电商铺天盖地的时代里,物流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来说,都在飞速前行。物流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职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除了加强物流理论知识培训,还需要利用一些实践性课程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顶岗实习就是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性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物流企业工作环境差、工作较为繁重的影响,现代物流企业自动化操作环境不普及,导致高职物流专业顶岗实习环境和学生顶岗实习前心理期望值存在落差,另外学校作为顶岗实习“三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生活及思想活动负有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如何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双极管理模式,对提高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丽.经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研究[J].教育观察,2015.4.
职业道德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成人教育特点;培训教师素质;职业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10-02
作为一名电工培训兼职教师,在多年的企业电工培训工作中,我感到成人教育和学历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下面就成人教育的特点及教师本身的理念、素质,谈谈本人的一些观点。
一、掌握成人教育特点,做到应需施教
通过学历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对比,使我了解了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思维认知程度,尤其是成人教育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学习过程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学习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作为培训教师,想要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首先要了解成人教育的特点,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内容,达到使培训对象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目的。
(一)成人教育的特点
多年的培训经历,使我对成人教育的特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1.广泛性。受训人员涉及的面广。不仅管理者需要培训,一般员工也需要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企业经营活动或将来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其他问题,并且培训的方式与方法也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2.层次性。受训人员的深度。由于受训者的知识水平和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不仅培训的内容及重点不同,而且知识和技能需要也各异,需要分为不同层次进行培训。如维修电工培训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各个等级,且每个等级的受训者的熟练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就有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要。
3.协调性。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确定培训的模式、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其次应适时地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合理确定受训者的总量与结构;最后还要准确地根据员工的培训人数,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培训时间、地点等等。
4.实用性。培训要有针对性。首先应设计好的培训项目,使受训者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更新的知识结构能适应新的工作。其次应让受训者获得实践机会,为受训者提供或其主动抓住机会来应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最后为培训成果转化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构建学习型组织。
5.长期性和速成性。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必须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学习,任何企业对其员工的培训将是长期的和永恒的。员工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工作,许多培训是随经营的变化而设置的。如为了改善经济技术指标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掌握已决定进行的攻关课题、革新项目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急需掌握的管理基本技能等等。所以,培训一般针对性较强,周期短,具有速成的特点。
6.实践性。培训应根据员工的生理、心理以及一定工作经验等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性教学,应针对工作实践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以及案例式的教学,使员工培训有较好效果。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内容
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作为一名培训教师,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授课内容。
1.系统性。培训知识内容系统性,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方向,联系实际制定培训内容,做到针对性强。
2.岗位性。培训不是简单的激励,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侧重点的授课内容,确保经过培训的员工能独立完成工作。
3.多样性。培训形式多样,有文字材料、影像资料和互动交流等,努力提高培训对象的学习兴趣。
4.长期性。培训是个长期过程,要根据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保证所讲课程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二、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加强道德修养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很合适。老师,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一)更新知识,方敢为人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德高为范,技高为师”,从这个标准衡量,老师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于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也不是学会了就能永远好用。面对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人原有的知识结构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新知识的挑战。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必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的事。我是一名80年代的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已相对滞后,如我们所学的电动机控制还是采用继电-接触控制线路,而目前该有触点控制方式已相对落后,大多采用PLC控制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更新,才能适应时展。应培养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要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权利,更是一种个人的责任。终生学习依赖的是个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需要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能够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学习。同时要做到不耻下问,在平时的培训中,培训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在很多方面所掌握的知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在传授他们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获得知识,通过重新组合,创造新的教学境界。
(二)道德高尚,方以老师荣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是一种自律行为。如何提升教师道德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考验,我认为只有通过教师的自律行为才能达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劳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和认识。教师在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时应有一定的直接的道德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吸收消化各种道德理论,深刻掌握各种道德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认识。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活动而产生的,是以职业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培养教师的道德情感首先表现在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了对祖国和教育事业的爱。自尊心是教师追求完善人格、实现崇高人生信念的良好品质。责任感是教师对社会、他人应承担的义务和应尽的职责的内心体验。荣誉感是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社会做出贡献后得到的肯定评价。作为成人教育的培训教师,其道德情感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关爱,成人培训一般都是短期的,故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每位学员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所谓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对于某种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认识到、体验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和高尚,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从而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处处为事业着想,呕心沥血,始终不渝,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生。成人培训教师不能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班级间分数的比较而对培训工作敷衍塞责,而要始终树立为企业、为地方、为国家服务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