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网络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网络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网络分析

交通网络分析范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安全;六西格玛理论;衡量因素

引言

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私家车的普及和城市扩大化的发展,人们上班的地方和居住的地方距离并不是很近,因此在出行方面,就会采用多种方式。而由于城市轨道自身的优点,使之成为城市主流的出行工具。避免了开私家车在路面上遇到的拥堵现象。2015年,我国有28个城市建成了近百条地铁线路,线路里程4000多公里,城市轨道[1]也明显增多。随着网络系统及工业设备遭受ATP攻击、后门利用、网络监听和Dos攻击的日趋激烈,城市轨道网络信息系统遭受着严重的考验,轨道运营的安全实用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欧美等国家现在都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高度重视其安全和应急响应工作。在我国城市轨道网络通信系统中的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存在系统梳理难、安全定级难、从而导致信息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同时会随着数据流量每天的增长对整个系统构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在大数据处理信息蓬勃发展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可以有效的利用大数据的处理方式,对如何合理确定城市轨道网络系统中信息安全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研究,对促进交通安全运行,维护公共秩序起到重大作用。

1现状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后,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保证安全运营、有序发展,实现平安运行的目标,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2]。涉及物理范围广、业务领域多、运行管理流程复杂。从未在信息安全等级界定方面比较复杂。同时,其网络信息系统的边界问题较为庞大。而等级保护级别和保护要素中,要明确到确定的网络节点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确定交通轨道网络系统中信息安全的评估方法就成了一项重要工作。

1.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划主要是针对目前新建的道路交通工程的网络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提供指导,旨在实现数据集中和安全保障[3]。网络安全是信息网络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需要借助一整套安全防护设备对现有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防护。首先,在安全防护设备上,可在互联网与内网之间设置防火墙、IPS插卡及ACC插卡等安全隔离装置,用以隔离来自互联网的不法攻击。安全隔离装装置投运后,应指派专人定期观测用户的使用情况。在网络交换机中安装防火墙,运用虚拟防火墙技术在交换机与内网之间建起一道安全防护屏障,能够大大提高内网信息的安全性。最终,在PC终端上设置安全准入系统,对接入信息进行安全认证和动态监测,实现隐患隔离,从而大大提网络信息安全。

1.2网络化运营特点

车站是最基本的网络运营单元,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整个乘客出行完成活动的起始点,也是工作人员进行各项工作的场所。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车站、线路、车辆段、控制中心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一套完善的交通网络运行系统。因此,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所呈现出的内在规律,都会形成表征网络特性的度量[4]。由此,轨道网络运营系统的特点就显而易见了:①网络的成长扩大性,使客运量大幅增大。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规模逐步扩展,人们在出行方面越来越关注轨道交通的便捷性、时效性和连通性。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主要的出行方式,随着基础设施和轨道运营设备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对客流的吸引力不断增大,线路负荷强度不断增大。②规模越来越大,使管理的复杂度持续上升。随着国内各大一,二线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投入运营,覆盖范围和建设规模都在不断拓展,运用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以北京为例,北京地铁全网在役车辆共8000余辆,设车辆基站22处,变电站30座,员工人数超过3万多,网络运营规模就覆盖了整座北京城,管理难度相当大。③网络交叉关联,错综复杂,协调和组织难度加速呈现。网络化运营规模的持续扩张[5]使得站点之间、线路之间以及系统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一旦其中某一站点运营异常,就会迅速波及整个网络运营系统,并对其产生严重的安全威胁,若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在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系统中,换乘站作为线路中的连接点,如果运行异常,必然对相邻线路客流情况以及网络运营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④网络依赖的程度越高,使得安全保障要求空前提高。根据交通客流研究报告显示,以北京为例,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占全市公交客运量在2016年可能会超过50%,将对提升城市交通网络运营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单线路运营模式来讲,安全稳定是网络化运营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其影响程度往往是全局性的。网络化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否能快速应对急剧增加的客流量以及各类突发性运营事件。为此,北京,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建立一个信息安全评估方法,根据运营数据提前解决不安全事故的发生。1.3国内事故分析根据对国内收集的1200起故障/事故,按照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的事故指标,将运营延误5分钟以上事件定位运营事故,则国内共计发生运营事故459起,具体可划分为9大类,53小类。从大类来看,发生事故次数排在前三的依次为通信系统、车体系统和制动系统,三者合计达到总运营事故数的71%。从小类上看,排在前五位的具体事故类型主要有信号故障、乘客跳下站台、道岔故障、列车故障等,占总数的48.8%。

2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信息安全评估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6]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遵循DMAIC方法准则,运用统计技术、实验设计和管理方法进行平复,实现信息质量持续改进,达到以降低缺失率为目的的综合优化管理方法。对交通网络中的信息提出了六西格玛设计改进流程,重新对数据进行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构建衡量指标:首先建立静态衡量因子空间,其中由Im(因素信息),Sm(故障后果危害度),Dm(因素故障难检度),Pm(故障严重度)等四项衡量因子组成,来分析整体网络的安全等级。其中k为因素评估的公职幅度参数,风险管理者可以根据各个不同的安全因素设定不同k,来表达因素监控的目的[7]。然后根据每个因素指标的上下限值分别组合起来就可对该系统中的因素梯度指标进行衡量。并根据上下限值绘制坐标图,图中的每个空间点代表单个因素对安全影响指标的大小,离原点或最小衡量点越远,表示该因素安全指数越大,图1中G点(标准化后)表示最不安全状态的最大点,简言之,就是说离G越近,该因素对安全情况起的作用就越关键。

3仿真验证

根据北京上海两地地铁运营公式2009-2012年的车辆运营故障统计,得出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故障比例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地铁各系统故障中,通信系统的故障率最高占43%,最低的是牵引系统占9%,其次是车体系统占25%,以及制动系统和辅助电源系统。地铁系统复杂,并位于城市的地下,各个系统相互关联,故障比较多,风险因素也分厂多。本文通过事故统计分析,根据系统故障率,结合安全评估的需要,利用六西格玛理论的信息安全评估方法对选取的地铁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如表2所示。根据六西格玛随机赋权法公式(1)、(2)的计算上下限门槛值的范围,产生随机数为0.60,归一化得到的权重向量[Dm,Sm,Im]=[0.218,0.287,0.337]。根据故障率和因素属性的累计率和权重可知,在此次测试的地铁车辆安全水平的下、上限制分别为XLmi=0.322,XUmi=0.371。说明在检查过程中,该车辆的安全评估为安全状态。只需在平时安全检查时注意牵引系统对重要度的影响即可。根据权重向量和安全水平的限制,可以了解各系统故障所处的安全风险水平,同时根据其所处的安全风险水平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实现事前预控,保证地铁运营安全。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系统,网络化运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单因素多属性安全评估方法,并通过该方法计算实现了不同系统对车辆安全风险故障率评估。该方法以六西格玛理论、坐标组合、随机赋权法等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结合动态和静态因素衡量因子,实现系统安全评估,以此可以为车辆进行事前故障定位、检修,并以此为车辆运行提供有效的安全控制监测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R].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曾笑雨,刘苏,张奇.基于事故统计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1):90-94.

[3]苏旭明,王艳辉,祝凌曦.改进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2011,5:65-69.

[4]贾水库,温晓虎,林大建,蒋仲安.基于层次分析法地铁运营系统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5):137-141.

[5]何大韧,刘宗华,汪秉宏.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李文超.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创新[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22(6):40-43.

交通网络分析范文2

关键词 教学系统 结构化 B/S架构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向信息化的不断迈进,基于网络技术构架的现代教育体系成为了广大教育研究人员注重的热点。基于Web的网络教育可为访问用户提供丰富流畅的教学信息,并赋予用户课件上传、站内邮件、短信消息、实时互动等多种权限。从而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地域等限制,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1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1.1 数据库技术

SQL Server2005是一种高效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它与Windows2003及Windows2008等操作系统紧密集成。这种特性使SQL Server能充分利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特性。SQLServer除了存储数据的功能,还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数据文件集中性、完整的数据备份性等特点。

1.2 技术

具有面向对象、可移植性、健壮性、安全性、解释执行、高性能等多种优点,可实现系统的高效开发。为登陆用户提供了Windows身份验证、Forms身份验证及Passport身份验证三种验证身份的方法,可基于此进行网络教学系统的用户身份验证。

1.3 B/S架构技术

B/S架构模式即Browser /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该模式基于C/S模式(Client /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的发展而产生,主要应用在以http协议为主的浏览器访问中。在B/S模式应用设计中,展示与实现是调试分离的。前台浏览器主要用来显示操作响应信息,而具体的响应信息功能的实现则是在后台操作实现的。

2网络教学系统需求分析

2.1业务需求与角色分析

本文设计的高校网络教学系统包括如下六个主要部分: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制定、课程管理、学生选课管理、考试管理及在线学习等,系统访问用户可分学生、教师、教务员、系统管理员四种。其中,学生的任务包括:选课操作、课程学习、完成作业、提出问题、考试测验等。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管理、作业管理、答疑管理、考试管理等。教务员主要负责系统的初始数据,如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维护、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安排、对系统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管理员主要承担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及数据的备份及维护等。

2.2系统开发环境

本次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基于Browser/Web Server/Database Server三层结构并采用Sql2005数据库系统,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下开发代码,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08。在由数据层、逻辑层、表现层组成的三层结构中,逻辑层全部封装成组件,数据层负责数据库的访问以及与表现层的交互;表现层负责同用户的交互,ASPX页面及HTML标签构成了表现层的表现逻辑,主要负责将业务层中的数据展现给客户端,并为客户端提供了访问业务服务的用户接口。

3系统设计与测试

3.1系统总体设计

本次研究开发的网络教学系统基于B/S三层体系结构构建,并在支持音频、视频文件点播和广播的基础上,加入了集合计算机屏幕、USB摄像头、MPEG-4压缩卡等多种设备的视频直播功能,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系统的趣味性和功能性。为了降低工作量,减少重复性的代码,提高开发速度,使软件有相当好的可维护性、易扩展性,整个系统软件由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ussiness)、数据访问层(DataAccess)三层构成。不同层之间利用定义好的的接口相互联系、相互协作。

3.2数据库设计

由于B/S构架自身的开放性特点,导致所构建系统在易遭受攻击。因此,本次构建的网络教学系统应考虑如下安全因素:其一,服务器安全。其二,源代码安全。其三,数据库安全。其四,数据传输的安全。

3.3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

在系统功能性方面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式。首先,采用页面链接测试来检测系统中所有超级链接文字或按钮根据其功能是否链接到了正确有效页面,或者所链接的页面是否存在。其次,检查系统按钮能否提交:如添加、删除、更新等按钮的功能是否正确,是否兼容不同浏览器。第三,进行字符串检查:检测所填非要求字符串长度或者类型在提交后是否会进行验证并报错;或必填字段没有填是否能进行提示。第四,检查相同信息是否可以多次提交:在表单提交第一次提交后,刷新情况下,系统默认再次提交,这样会导致信息重复。

在系统性能测试中,在线用户数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访问Web系统的用户数,根据系统访问用户数以及访问时间来确定。首先,采用专业测试工具录制大量数据包,然后用客户机系统向服务器发送大量业务模拟请求。这样通过系统对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访问成功率等进行性能测试。在校园网正常100M带宽下处理系统用户提交相同数据,根据不同的登陆用户数,测试系统反馈时间。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了测试,基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4结论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网络化、信息化不断迈进。本次研究综合运用等构建了高校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管理、视频点播、师生交流、教学管理、数据处理分析等五部分主要模块,并采用自顶向下的测试方法实现了系统测试。受当前网络技术及研究时间所限,本次构建的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增强教学资源的入库、管理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晓强,郭旭博.构建校园网络教学视频系统的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1(03):95-96.

交通网络分析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的显著的高,而互联网和计算机也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另外,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之间重要的作用不断的出现,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工业制造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现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达到计算机与终端之间以及其他计算机的通信,从而实现了有效的数据信息的共享,很好的满足了持续增长的社会信息的需求。与此同时,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很多网路数据传递的速度和容量,并使得高性能和大容量的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成为当今社会数据交换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向。

一、通讯数据交换技术的分析及特征

通讯数据中的“数据”是提前选择制订一个具备一定意义的字母、符号、数字和这三个因素的组合,因为计算机通讯的发展和产生,导致计算机之间、计算机和终端之间的数据最终实现了传递[1]。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包括: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等交换方式。

(一)报文交换方式的分类及特征

报文交换方式随着交换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使得报文交换方式出现。报文交换的报文主要是一次性在可变的站点发送数据块同时的对其长度不进行限制。报文就是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报文在站点进行发送时,首先在报文上标明数据传输的目的地址,其次在依据报文上的地址在站点内进行找寻,同时找到相应的节点,最后将数据传输到指定的目标节点。当收到报文后每个目标结点都会进行自动检测,准确无误后,在对下一个节点的地址进行搜寻,一直重复,直到将全部的报文发送完成[2]。由此可见,每个节点之间都不须要对其呼叫完成连接,搜寻下一个节点的目标容易导致报文数据传输时间的过长。报文交换特点:在连接时报文数据没有延时,同时方便用户,可以随时传输报文,报文交换可以防止电路交换时通道利用率低的缺点,在转发存储中可以完成速率和代码和快递匹配,方便了不同规格、类型间的通讯数据进行互相通信,对电路交换所产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报文交换方式的缺点:有时报文数据对模拟信号的无法识别、存储介质容量要求较高还有传输延迟等缺陷[3]。报文交换方式的优点:如果传输的道路出现错误,那么交换节点会根据实际道路选择最优质的另外一个没有故障道路进行数据传送,提升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同时报文数据传输还可以同时为多个目标服务及优先传输的实现。

(二)分组交换方式的分类及特征

分组交换方式这种方式本不是很落后,但是由于系统不够成熟,这些问题都,很容易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存再有很大的安全问题,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商业机密的丢失或者失窃,这都是由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造成的计算机数据技术应用不安全。对上述问题,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对数据库的检查和完善,以此来保证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在进行系统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进行添加保密设置也不偿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数据库系统技术应用的安全防范措施,这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使用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三)电路交换方式的分类及特征

电路交换方式最开始出现是在19世纪的电话,当时电路交换数据的方法主要是从最开始的人工接线方法慢慢变成电子与机电自行交换的方法、数字交换的存储程序和控制模拟方式、3方可以对交换模式进行编程等。1946年计算机出现的第一天便对于交换技术产生了庞大的作用。数字通信的技术也经过了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交换技术、脉冲编码编织技术PCM数字传输等,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也能用电话通过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拨号进行上网。电路交换方式特点:在计算机数据传输开始前,首先应该设置一个专用路径。在计算机线路释放之前,通路应该对其中的一对用户全部占有。然而猝发式的通信数据传输,计算机电路交换数据效率也不是很完美。电路交换方式缺点:在一定的特殊情况下,计算机电路空闲时的计算机通信道路易产生浪费的情况,在时间较短的计算机数据传输时,电路的拆除和建立所消耗的时间过多的浪费。所以,电路交换方式适用于系统之间高质量要求的大数据传输状态[4]。电路交换方式优点:电路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不但高效迅速而且比较可靠,传输数据也从会出现丢失的情况,而且还能保持原有的秩序。

二、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最新发展

因为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包括光传输和交换阶段、电传输和交换阶段及光传输和电交换阶段这三个阶段。交换阶段和电传输是传统通信的网络阶段,交换阶段和光传输时通过光纤作为媒介的传输,应该对其进行电光和广电的转化装置。交换阶段和光传输在传送的过程中表现形式生是电信号,但是因为商业化的加深,光包交换和光路交换等新的交换技术也逐渐出现。光纤技术不断发挥,对光纤的传输起到了极大的普及作用。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正在对传统的体系架构和电信观念进行深刻的改变[5]。同时,信息技术不断膨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导致人们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网络数据交换所承担的内容越来越重要,接下来的网络世界应该是一个屏蔽底层通讯基础能够达到基础设施多样性,同时能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高性能、可伸缩及统一开放的融合网络服务平台。

三、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数通信交换技术的应用给使用用户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但是,在计算机数据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应用中的安全问题,有意识的进行防范和加强保护,达到计算机数据技术的正常应用和管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文生.现代数据通信中的交换技术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7):36.

[2]秦昌潜.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3):20-20.

[3]宋同庆,丛林,鲁宝泽等.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2):48-48.

[4]罗与昕.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革新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23(7):190-190.

交通网络分析范文4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欺负作为一种新的欺负形式而出现。目前,国内对网络欺负和传统欺负进行的专门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主要从定义、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网络欺负;传统欺负;类型;关系研究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70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153—02

收稿日期:2014—10—12

作者简介:沈晨(1989— ),女,辽宁营口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道德教育。

一、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定义的比较

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欺负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现有的定义和概念常常从两个方面来概括和归纳:一是从传统欺负的文献中归纳;二是从网络欺负所用的工具来论述。例如,Patchin和Hinduja认为:“网络欺负是利用电子文本这一工具实施的有意的和反复的伤害行为。”Qing Li认为:“网络欺负指的是通过电子交流工具,如电子邮件、电话、网络以及即时讯息等实施的伤害行为。”而对于传统欺负,国内一般采用Peter.K.Smith教授的定义,他认为:“传统欺负是占优势的一方在没有受到任何触怒的情况下对劣势的一方连续进行的攻击。”

二、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特征、作用的比较

(一)特征的比较

1.扩散性。传统欺负一般发生在固定的时间或地点,而网络欺负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发生。

2.了解网络欺负事件的人数。传统欺负一般发生在学校内,如操场或教室,对欺负事件有所了解的人较少;而网络欺负则不然,欺负者通过网络传播诋毁某人的信息,因而知道欺负事件的人相对较多。

3.匿名性。传统欺负一般是面对面地实施欺负行为,被欺负者一般会看见欺负者;而网络欺负是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实施欺负,受欺负者在很多情况下不知道欺负者的身份,这也给平时在传统欺负中不敢欺负或曾经受过欺负的人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工具。

4.场所。传统欺负一般发生在校内,而网络欺负一般发生在校外。

5.目的性。二者都具有目的性,只是网络欺负通过使用现代网络技术报复某人,目的很明确,同时,又隐藏了自己真实的身份。

6.反复性。传统欺负也具有反复性,主要体现在欺负者实施的欺负次数上;而网络欺负的反复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欺负者通过受欺负者的相关视频文件等,使其他人有可能多次地在网络上进行传播,从而多次对网络受欺负者造成伤害,因此,网络欺负的反复性集中地体现在网络欺负者对受欺负者所从事的欺负行为的频率以及受害者亲身经历的欺负行为的次数。

7.不平衡性。传统欺负也有欺负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但主要指欺负双方的身体力量;而网络欺负的不平衡性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并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技术的驾驭能力和网络技术的匿名性上。对网络技术的驾驭能力能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欺负网络技术不太娴熟的人,同时,网络技术的匿名性使被欺负者无法知道欺负者的身份,只能任其欺负,而不能反击。

(二)作用的比较

无论是网络欺负还是传统欺负都会给人的身心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对于传统欺负的受欺负者而言,他们短期内会出现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等症状。对于网络欺负的受害者而言,他们一般会表现出生气、伤心、害怕、受挫等,严重的会导致自杀。

三、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影响因素的比较

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影响因素比较相似,主要表现在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现以网络欺负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个体因素

1.年龄因素。对于网络欺负者的年龄特征,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一方面,一些学者如Raskauskas和Stoltz发现,青少年中年龄较大的要比稍小的更容易成为网络欺负者;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如Williams和Guerra发现,网络欺负在八年级易达到高峰,而随着年级的升高会逐渐下降。Slonje和Smith发现,15~18岁的青少年比12~15岁的青少年成为网络欺负者的比率要低。

Williams和Guerra曾经对五年级、八年级和十一年级的孩子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受欺负的比率最低,在4%左右,而初二学生受欺负的比率最高,在12%左右。他们还发现,高中阶段孩子的受欺负比率开始下降,大约保持在9.9%左右。

2.性别因素。目前的研究对网络欺负者的性别差异还没有得出清晰的结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Aricak和Slonje研究发现,网络欺负者绝大多数是男性,而Smith等人则没有发现网络欺负的性别差异。Kowalski和Limber发现网络欺负者中女性的数量要多于男性。

对于网络欺负中的受欺负者而言,一些学者认为男孩和女孩都有同样的可能性成为网络欺负的受欺负者。还有学者认为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欺负的受欺负者,这些是由他们先前的研究所证实的。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体现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监管力度两个方面。

1.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的身心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关研究发现,童年时期家庭成员的不良对待,如撇之不顾、冷眼相待等,或者家庭环境不良、成员关系不如意,都可能使孩子将来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在传统欺负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和谐会使孩子成为欺负者的概率有所增加。类似地,在网络欺负中,欺负者的行为与他/她和父母的关系有关,与父母关系稍差的青少年可能会实施较多的网络欺负事件。

2.父母控制也可以对使用网络的青少年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父母控制是指父母为了保护孩子,躲避网络危险而实施的活动。已有研究发现,如果青少年长期上网,则更容易遭受到网络欺负。同时,青少年反复地使用网上相关程序,特别是相关的聊天工具,也会使他们受到网络欺负的风险上升。所以,如果父母较多地参与到青少年的网络活动中去,青少年就会更少地显示自身的相关信息,如姓名、邮箱等,也会减少访问不好的网址、约见朋友的次数。

(三)社会环境因素

近年来,社会环境尤其是学校环境对欺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表明,学校环境会影响欺负及其有关行为的发生。而社会环境对网络欺负也有一定的影响。凯威特等人经研究发现,网络欺负与不良的环境因素呈正相关,与体验到的群体支持呈负相关。青少年越是处在信任、平等和快乐的学校环境中,他们从事网络欺负的概率就越低。而亲人、朋友的社会支持越少,青少年从事网络欺负的概率就越高。威廉姆和盖若也指出,体验到同伴是可依靠的、温暖的和有利的青少年,具有较少的网络欺负行为。

四、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参与者角色的比较

有研究者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情况认为,网络欺负中欺负者和被欺负者与传统欺负中攻击者和受害者相对应。传统欺负中的受害者是否为网络欺负中的攻击者,也许与调查样本的大小相联系,但网络欺负和传统欺负中的攻击者和受害者的角色是否一致则需要深入地进行了解和分析。Tanya Beran和Qing Li对加拿大的7~9年级的43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受网络欺负的学生也有可能在网络上欺负其他人以及在校园中受欺负,比例大概是56%。

参考文献]

[1]T.Aricak.The new form of Cyberbullying[J].Cyberbullying,2008(3).

[2]J.W.Patchin.Bullies Move Beyond the Schoolyard[J].Youth violence,2006(2).

[3]Q.Li.The Comparison of Adolescents’ Cyberbullying Experience[J].Educational Research,2008(3).

交通网络分析范文5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往往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并概括形成,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概括。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的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学活动的工具,教材是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环境,也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多年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是我们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网络教育的悄然兴起,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种种束缚,也推动了教育模式的新的革命。

所谓网络教育(E-Learning),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PC机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网络成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学知识完全从网上获得。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活动自觉化,教学内容丰富化。

二、传统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多是全日制学习,面授课为主,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对过去知识的记忆。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事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传统教育所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还有人生的教育,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所享受的是一种文化熏陶;教学系统性强;管理严格规范;学习环境相对良好,学习效率较高;师生、生生之间有充分交流。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师范院校的专门训练,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传统教育模式更注重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中心,过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传统的教育内容更多的照本宣科,注重升学率,而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内容封闭,学习资源匮乏,学习比较被动,学生实践能力弱化。

三、网络教育模式特点分析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在全球迅速兴起。互联网拥有巨大的教育资源、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备受世人关注,也同样受到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追捧。互联网被迅速应用到现代教育教学领域。

网络教育主要是指以多媒体技术在网上进行的跨时空、跨地域,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形式。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有着特殊的优势:网络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互联网具备丰富存储空间,拥有异常丰富的教育资源,众多教学软件,各路名师讲坛云集互联网,求学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需要的适合自己的学习信息。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快捷。网络教育通过网络终端获取,不受时间,空间的等因素的约束,时效性也是网络教育的突出特性,最新、最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会第一时间检索到。网络教育更具备交互性。网络教育摆脱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更适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网络可以实时互动,具备双向传递功能,实现同步或者异步的信息反馈,并可以及时浏览网络交互的其他信息,共享资源互动,获取更适合自己的学习需求。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教育也不例外,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网络教育使人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渐趋淡薄。网络的盛行,让人们更依赖于网络诉求,人与人之间需要语言的交流、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日渐淡漠,人们往往存在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交往也由直接走向间接、由多样化走向单一化,团结合作意识弱化,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其次,人们的道德素养弱化。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具备育人的强大功能。网络教育更多的信息是自觉获取,缺少硬性的约束,更多的是自我约束和学习思考,缺少了传统教育的引导功效,教师只能言传而无法身教。网络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督。网络环境是开放的,缺少强制约束力,学习过程能够保证,但是学习效果无法保证,也没有完整的评价,因此,相对传统教育来说,更需要求学者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否则,教育效果无法实现。

参考文献:

[1] (美)乔伊斯 等著,荆建华 等译.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1

[2] 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

[3] 张琪,陈琳.我国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现状与归因分析

交通网络分析范文6

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对教学机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学机房中计算机系统的先进及安全。但在这个计算机病毒肆意泛滥的环境中,要想很好的防止病毒的攻击,就需对原有的有盘系统进行改进,从而出现了无盘网络系统。无线网盘系统不仅解决了操作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也断绝了病毒来源。

2 无盘网络的定义

网络一般都是由服务器和工作站组成的,并且以交换机作为媒介进行连接。无盘网络就是指整个网络的所有工作站都不需要安装硬盘,全部依赖于服务器的硬盘,包括数据的交换、处理及存放所形成的网络。

无盘网络有利于缓解有盘网络繁重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利用只要在服务器上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就能使得所有的工作站都能顺利运行的优越点,简化日常维护的步骤,缩小维护范围。无盘网络的发展也是有波折的,但最终都没能阻止其发展壮大。

3 无盘网络的优点

3.1 降低成本

计算机出现故障基本上都是硬盘故障或者是操作系统故障,因为硬盘的结构本身就非常脆弱,遇到停电等特殊情况就很容易出现故障。出现故障就需要维修,甚至是换全新的硬盘,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不说硬盘的价格就目前市场价而言还是比较贵的,而且一些老旧的配套硬盘已经停产了,就算只是维修,也需要聘请一批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专门人员的工资也不低。虽然,市场上也出现了比普通硬盘性能更好的固态硬盘,但其价格昂贵,不能得到普遍推行。然而,无盘网络系统则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因为其不需要在工作站装备硬盘,大大降低了成本。

3.2 便于维护

设备只要还在使用,就都需要进行维护。在以前的有盘网络教学过程中,如果需要对教学软件进行升级或者更替,那么就需要对每一台计算机进行同样的操作,耗时耗力。而在无盘网络系统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简化这些步骤,只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更新或者是更替,所有的工作站都会随着服务器自动更新或更替,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便于维护。

3.3 稳定性及兼容性强

无盘网络的核心是Windows Scsi Miniport 驱动程序模型,该驱动程序模型将服务器上的文件仿真成与本地硬盘一样的网络硬盘,保证无盘网络的稳定性。网络的稳定有利于防止资料的流失,在网络断开或服务器死机的情况下,工作站还是可以暂时挂起,在服务器恢复后继续运行原来的工作,且运行速度也不比服务器差。无盘网络的兼容性主要是指对不同软件及操作系统的兼容,由于现行同种软件都会由于其不断更新而导致计算机无法识别或兼容,可见兼容性对于教学过程还是非常重要的。

3.4 对病毒免疫

计算机病毒是网络快速发展的产物,计算机一旦中毒,就会对操作系统产生巨大影响。但在无盘网络中就无需担忧,因为无盘网络的客户端运用的是镜像文件存储方式,所以就算客户端传送给服务器的文件带有病毒,服务器受到的也只是普通文件。有这点的保证,局域网之间感染病毒已成为不可能事件。所以在整个无盘网络系统中,只需要对服务器进行防毒维护。

3.5 可控性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计算机就是服务器,学生的计算机就是客户端,即工作站,老师通过其计算机可以控制所有学生的计算机,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甚至是私自安装软件。另一方面,老师通过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实现学,控制进度。无盘网络的强大可控性在机房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3.6 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指的是无盘网络中的软件可以进行升级来增加软件功能,不需要跟换软件或者是硬盘。在教学过程中,网络的可扩展性越强,教学过程也就能更顺利的进行,不需担心软件的落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

3.7 多功能性

先进的教学设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学机构所接受。无盘网络技术将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语言教学和阅览室系统三者有机统一,形成先进的多功能教室。这种多功能教室不需要增加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还能实现更高效的教学过程。

3.8 丰富教学内容

在普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设备有限,使得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无味,内容单一。然而,运用无盘网络系统在教学机房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老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活动的画面拓展专业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无盘网络技术的仍处于向上发展阶段,老师可以将无盘网络技术作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讨无盘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状况,或者直接对其进行技术上的改进。

4 无盘网络在教学机房中的应用

4.1 无盘网络发展现状

无线网盘的出现在1994年,到1996年,最为流行的就是IPX无盘网络。之后,在微软公司的支持下,无盘网络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更多的软件公司的介入,无盘网络技术成了一大热点。目前使用的是PXE无盘网络。

无盘网络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在教学机房中的应用也呈现繁荣之势。

4.2 教学中应用类型

无盘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类型覆盖范围很广,包括机房、计算机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其他一些与计算机有关的地方。本文探讨的机房则是无盘网络在教学中最大的应用,因为机房是老师给学生上课的地方,从上述优点中不难发现,无盘网络系统在教学机房中的应用给教学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4.3 无盘网络安装过程

在无盘网络系统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服务器的好坏,所以在无盘网络安装之前需要配备一台设备较为先进稳定的服务器硬件设备,同时也不能不是价格。在安装过程中需由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服务器与客户端都能正常的运行,也能较好的保护好服务器硬件与软件设备。安装好后一定要进行测试,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是影响教学的开展。

5 无盘网络的缺点

5.1 无法与有盘计算机融合

无盘网络中的客户端由于没有硬盘,对一些文件不具有存储功能。所以,在客户端关机后,客户端内不属于计算机初始的文件和软件都会消失,类似于计算机的一键还原功能。如若是有盘网络,就无需考虑这一问题。所以,客户端一旦被设为无盘网络时,它就失去了有盘网络的存储功能,不能在作为一班的有盘网络计算机进行相关操作,无盘网络无法与有盘计算机融合。这就要求教学相关部门在设立机房时注意有盘与无盘的合理分配,避免出现有盘计算机的严重短缺,从而影响需要有盘计算机才能进行教学的相关课程。

5.2 教学过程中无法直接保存学生作业

无盘计算机无法存储作业,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不能直接关机,否则作业内容将会丢失。学生上交作业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就是自带移动存储设备,将作业存储在移动存储设备中,然后再拷贝到老师的计算机中指定文件夹;第二就是通过FTP服务器,将作业传到老师指定的FTP服务器,老师通过无盘网络的终端服务器查询学生作业;第三就是通过互联网交作业,客户端也是可以上网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利用邮箱或者QQ等社交软件将作业传送给老师,老师也通过相应软件进行接收。三种交作业的方式一般取决于作业文件的大小,如若文件比较小,则推荐使用网络,如若文件较大,则以拷贝为主,节省时间。

5.3 对服务器要求较高

无盘网络中服务器是最重要的设备,如若服务器一旦出现问题,则相应的客户端也将不能正常运行。所以无盘网络中必须有一个质量好,稳定性强的服务器。这在有盘网络中就无需考虑,因为就算服务器出现问题,下属的有盘计算机还是可以正常运行的。无盘网络系统的建立一大笔支出就在于服务器。

6 结语

无盘网络的优点可以说有很多,但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而这些缺点往往会给教学过程带来严重的损失。相对于无盘网络,有盘网络也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盘网络与无盘网络并存的现象将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至设计出涵盖了两者不同优点又能弥补缺点的新的网络系统出现。在目前的教学机房中,仍需合理安排有盘网络与无盘网络的数量,稳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业语.计算机无盘网络教学应用研究[J].职业,2013(09):120-121.

[2]杨晓晨.浅谈无盘网络系统在教学机房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7):162.

[3]章永晶.无盘网络系统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1):278-27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