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管理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管理创新范文1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 档案管理创新 档案管理数字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发展就要有创新,档案事业也是如此。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对档案工作的需要。
1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势在必行
1.1 档案信息时展的要求 首先,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是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利用,为计划生育档案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将计生档案工作推进了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使计生工作的开展进入了良性循环之中。其次,档案数字管理化为计划生育档案工作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档案数字管理化可以将档案及时归档,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1.2 计划生育档案信息数字化是计算机大量应用于计划生育管理的必然结果 计划生育工作需要查阅和建立工作地区范围内所有人员档案和户籍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出现,使计算机从辅的工具很快发展成一种工作环境,并伴随着应用的普及而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
2 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2.1 数字化、辅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计划生育档案工作,主要建立在原有手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始终没有改变,档案信息作为管理的载体始终是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是管理的工作对象,其由原来的纸张、塑胶等一些载体材料转化成数字化的档案信息。
2.2 计划生育档案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大部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统一机构的管理。上岗前,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相关的档案知识培训,档案收集意识比较淡薄,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的要求不太熟悉,对日常档案材料业务的处理,比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不太了解。
2.2.2 标准化水平低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标准化水平较低,其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大多数的管理人员并不是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这导致了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过程中工作前后脱节,容易导致工作失误,并存在一些档案的数量、材料等方面的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的严重问题。
2.2.3 数据库建设滞后 数据库建设的滞后也是阻碍计划生育档案网络化建设的因素之一。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部分的计生档案部门建立起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但没有开发单独的计算机或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计生人事档案。在查阅相关人事档案信息时,仍需采用手工方式查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工作的工作效率。
2.2.4 经费保障率低 目前,经费问题仍是影响计划生育进行档案网络化发展的最大屏障。有些相关单位对计生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经费比较少,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无力购置较好的硬件及软件设施,用来建立起点较高的档案馆网络。
3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初步构想
3.1 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计生档案工作的管理需要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可以通过网络的手段把分散的计算机用系统连接起来,并通过把这些单一的计算机根据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划分成不同的系统处理方式,进而实现整体应用。
3.2 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 对于“多”:计生档案工作在进行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先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等情况的不同,对所有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并优先加工整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
对于“快”:计生档案在著录的过程中,应将案卷换分不同的层次进行著录,能在显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的同时,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对于案卷基础较好全引目录的档案:在著录时,可以在全引目录上面直接分类标引,对于特殊形式的档案,可借助于计算机程序将档案的人名、地址、时间等直接录入,然后统一给出分类号。使录入过程充分利用的原有的档案目录,从而减少著录环节,进而提高著录速度。
3.3 工作人员知识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全面 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计划生育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学习并掌握档案相关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对计生档案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计划生育档案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录入、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的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技能。
培养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计划生育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细致的工作,从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转递到档案的保管、利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均可能给后面的工作带来麻烦。
培养创新意识。计划生育档案工作人员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敢于转换思维方式,克服保守思想;有创新的意识与观念,结合工作实际,为计生档案的管理出谋划策,提出新思路、新观点,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促进计划生育档案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照余.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94-99.
[2]李丽娟.谈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一重技术.2005.1.
数字化管理创新范文2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使得人们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企业管理领域,高效智能数字化模型的使用也将推动企业管理的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该如何实践数字化企业管理的创新呢?由吴峰教授编撰的《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2016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阐述和研究。
《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篇章结构分成了八个章节。第一章和第八章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系统定义数字化企业学习和管理的研究价值、意义和方法,以及数字化企业在线学习和管理的未来变革发展;第二章是企业数字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它从人、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数字化学习和管理的意义;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从认知、设计和管理三个角度来传播企业数字化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第六章则说明了数字化企业在线学习和管理的评估原则和模型。从整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更多的是从在线学习的角度来研究数字化对企业的价值,但笔者认为数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却不限于此。第一点,也就是作者所秉承的观点,数字化为企业在线培训和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培训和发展是其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员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个人绩效和团体绩效,这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通常来说,企业的学习培训体系包括企业文化的培训、专业技能的培训、团队协作的培训、领导力的培训等等,而这些在过去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经验或有限的专业书籍,很显然学习效率并不高,覆盖面也较窄,培训的周期性很长,成果不够显著。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企业的学习和培训变成了一个在线的、高效的、动态的系统性智能工程。
数字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将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培训板块、员工绩效板块、评估板块等集中在在线系统中,让更多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得以共享,让员工培训与工作绩效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员工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在普及在线学习和终身学习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第二点,笔者认为数字化还应该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它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战略中,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过程,数字化都提供了创新化的管理方法,它的应用是企业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系统集成管理、人工智能管理、大数据管理和实时动态管理的技术前提。现代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沟通上的高效。数字化技术大大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员工沟通、团队协作上的进步和发展,以当前流行的企业沟通APP为例,它所包含的在线视频会议功能、企业流功能、团队组建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周报月报功能等都是数字化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沟通和管理上的进步成果。另一方面是企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企业管理而言,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最核心的创新意义就在于企业信息流通方式的改变,统筹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让企业管理减少在上下级沟通和部门合作协调之间的损耗,让企业的资源都能够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数字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的模型将企业管理中复杂的经济元素都进行了数据化,针对精确的数据进行统筹分析和管理,从而试图在企业运营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达到零库存量、高运转率的结果。
企业数字化管理从根本上创新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营销模式,它从技术的层面加速了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提高了企业管理各要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它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创新来说,《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一书着重于一个侧面,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得出数字化在企业人才培训和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但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却不限于此,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发展价值还有待更广泛地挖掘和应用,它将进一步融入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整个业务流程中去。无论是个人学习、团队协作,还是企业发展,数字化的创新研究和应用都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让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被量化、被数字化,被实时掌控,从而让企业制定的战略能够紧跟市场变化,有效布局,确保企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作者:劳涛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数字化管理创新范文3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创新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时展的主要也正之一,以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正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思维和行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影响下发生着重要的转变。在档案和档案管理领域,这种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冲击也为这一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因此,加快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就成为时下亟待解决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2]。可见,档案管理工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特征成了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与创新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数字档案的含义、特征与管理模式,然后阐述了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和其中的障碍,最后从多个角度给出了数字档案的创新管理模式。实际上,提高档案系统的整体功能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1.数字档案的特征与管理模式
1.1 数字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区别与联系
在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传统档案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能够真实的反应历史真迹、对历史的凭证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在保存方面的长期性,在法律方面具有证据上的优势等[4]。数字档案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在,是通过新型载体完成的档案,具有无形性,传输的便捷性、运算的快速性以及存贮的隐蔽性等。当然,传统档案与数字档案除了区别之外,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原始档案可以数字化,当原始档案被数字化之后,原始档案依然存在,而与此同时,原始档案因此存在了另一个备份。
1.2 数字档案的管理模式
数字档案的管理包括以下集中模式:(1)作为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数字档案的管理模式首先要以传统档案管理的要求为前提,注重对传统档案和电子文件的搜集、保存和归档,并同时对以上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保证有价值的电子文件都能够得到齐全的、完整的和有效的记录和保存[5]。(2)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自动分拣和组合功能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档案管理模式。这样一来,任何电子文件的产生和运用,都会在这一系统下,简化传统的工作程序,最大限度的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3)在当今时代,档案信息逐渐成为社会共享的资源[6],数字档案的管理将会同传统档案管理一样,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法律的承认,数字档案管理也必将成为今后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和发展方向。
2.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和障碍
2.1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1)档案数字化的实施和应用能够以更为高效和准确的方式向受众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能够在多个角度上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能够最大限度的为科学研究和大众的教育等社会活动提供更为全面的智能服务。当然,在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得到有效的实施之后,应该据此建立起相应的数字档案馆,使其成为国家基础信息资源的通道,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档案工作者和管理者的社会地位。
(2)当今社会已经基本具备知识经济的要素,正在向更加完善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的数字化作为知识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对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学化管理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主要障碍
(1)归档和保存的困境。目前,很多社会组织都采用了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办公自动化体系,这一系统的运行往往是通过主管部门设计的软件实现的。但是,在文件进行归档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下列问题:档案管理单位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与上述的办公自动化体系存在不兼容的可能,在不同软件环境下形成的数据无法实现即时的转换、归档和保存,这为原始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资源重复使用的弊端。在当前档案管理的实际过程中,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双套制”保存的模式是极为常见的,这种模式如果能够在两者之间形象无重复的管理将是十分理想的,但是实际上,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大量的工作重叠,这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增加人力资源的工作量,增加工作的时间。但是,这种形式的文件传递和保存还往往辅以纸质文件的归档和保存。这样一来,相同内容、功能相似,知识类型不同的文件并发和保存的局面也就形成了,这对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明显不利的。
3.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模式和实现途径
3.1 建立横向通道,衔接办公系统
由于数字档案是一种更易被“观察”到的特殊资料,因此,要对数字档案进行必要的管理,该公开的公开,该保密的保密,使档案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得到保存和使用。因此,首先需要硬件方面严把质量关,提升信息存储载体的特性,提高硬件的使用寿命,使电子文件能够相对长期的保存下去。比如,对存储电子文件的设备或者介质要由专人负责,确保档案的安全;在软件方面,要实现档案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兼容,最大限度的增加信息的可读性、可存储性和可操作性。
3.2 注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统一协调
电子文件因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也应进行特殊对待,否则就无法建立有序高效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所以,应该注重对电子文件的信息标准化建设,最大限度的解决好系统的协调性和统一性问题。此外,该应使同一个文字资料尽量以同一种不同形式进行保存,建立起统一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标准,减少数字档案管理的难度。
3.3 搭建平台,构建档案管理信息网络
数字档案的管理工作和档案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构建档案馆范围内的档案局域网,实现数字档案的自动化集成管理,使档案馆的业务管理能够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并以此为基础向用户提供检索与查询服务。(2)通过局域网面向各部门开展工作,最大限度的为用户提供馆藏档案的网上服务。(3)通过局域网与互联网的链接,开展更为广泛的业务往来和合作,使数字档案资源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共享。
4.结束语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数字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进行和完成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多种专业的配合,多个部门协作以及多个环节的配套等。并且,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才能熟练地掌握和利用这一技术,完成这一工程,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总而言之,数字档案的管理和建设势在必行,需要在当今时代认清形势,对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将传统档案管理和数字档案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将档案管理和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为更多的客户从更多的层面提供更丰富和及时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妮.数字时代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110-111.
[2]安磊.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性[J].科学之友,2008(26):97-98.
[3]刘玲.从档案管理到档案信息管理——实现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到数字档案馆的转变[J]. 云南档案,2012(1):10-11.
[4]王亚敏.高校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07(4):158-161.
数字化管理创新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创新;优化
作为重要的知识资源,图书资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后劲、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施和院校的全面发展。所以,积极创新和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及路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现状
从目前现状和整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很多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仍然局限于传统“借还”的被动服务模式,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使得很多时代性和前沿性的图书资料鲜为读者所知所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还主要延续着以前的手工方式,稍有适应时展的要求将计算机网络与手工方式有机的结合,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读者的借还效率低下。
2、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时展的主旋律,更是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重点可以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人员更新几个方面着手。
2.1理念创新。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始终处于“借还”的被动服务状态,即使在开架借阅的条件下,由于图书资料琳琅满目和读者挑选时间的有限性,使得很多前沿性和时代性的图书资料鲜为人知。为此,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应积极打破传统被动服务意识的束缚,树立主动服务理念,及时向读者推荐新增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图书资料,以及同类学科借阅人次较多的、经典的图书资料,以提高图书资料利用的及时性和利用率。
2.2制度创新。完善的制度是一切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功能,就必须要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在兼顾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倾向读者的制度,即结合图书资料借阅平台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当前实际情况,注重更多的采纳读者的意见,对涉及图书资料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造更新、健全和完善,使其能够适应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和读者的需求。
2.3方法创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为各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图书资料借阅平台和管理方法创新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可通过购买、购买后自行完善、研发自建等渠道取得适合本校的借阅平台系统和管理系统,对图书资料实现网络化管理;另一方面,可通过网络技术,将自身独有的图书资料信息与其他高校的图书资料信息进行交互融合,实现信息共享。
2.4人员更新。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之相伴的则是对新形势下的管理人员的需求。所以,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更新,积极引进既具备娴熟的图书资料专业能力,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以及一定的英语阅读和翻译技能的新生力量势在必行。
3、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
如果说创新是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那么,优化则是推动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助力器。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
3.1制度优化。从现状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制度与现实情况相比大多略显滞后,有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繁文缛节,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管理需求。为此,实现制度创新同时,有必要对这些制度进行优化筛选,将过时的制度予以删除,将相似的制度进行整合,将矛盾的制度进行统一,做到与时俱进、言简意赅、鞭辟入里。
3.2方法优化。虽然信息网络技术使得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但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共存的,信息网络技术也不例外,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本着“最高效、最便捷”的原则,对于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中的一些“多余”环节能免则免,以实现最大的便捷、高效。
3.3人员优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资料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加大,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要及时加大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也应积极主动的学习领悟信息网络技术,以适应新技术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建立健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轮岗制度,以使各书库、各阅览室等方面的人员“活水流动”、思想新颖、气象更新,并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组合更为优化。综上所述,图书资料作为重要的知识资源,对其管理进行创新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极大地提高借阅效率和图书资料的利用率。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和优化,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大力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小杨.试析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与优化[J].青年与社会,2014(23)
[2]李晓琳.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J].社会科学,2015(1)
数字化管理创新范文5
垂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1.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难点
一是多口分工负责责权明晰难。省级垂管事业单位实行全省垂管,内设办公室、财务部、人力部、技术部等七个职能管理部门和十一个业务部门,下设宁德、莆田、泉州、漳州等七个地市分院和三个经济实体。省级垂管事业单位单位实行固定资产分级归口管理体制,各个部门分工负责制。财务部门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做好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核算,办公室负责财产物资的实物管理,负责固定资产编号、建卡、调配、领用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保养、维修、清理、盘点、申购计划工作。
由于牵头部门缺乏权威性,统一协调难,部门之间分工清楚,但合作的责任、权利不清晰,相互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从上到下、全方位、全过程地管好用好固定资产。财务部只清楚账面上的家底,却不清楚实物在哪里,保管和使用情况如何;办公室调拨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变更相关资料,保管使用部门重使用,清楚仪器设备的性能好坏,却不知其价值,资产卡片数据编制不完整,不清楚资产的价值和尚可使用年限,盲目编制报废项目。
二是多口盘点清查组织协调难。在固定资产清查中,一方面由于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频繁变更、办公地点的分散、内设部门的多次变更合并及多次大规模的搬迁,出现账目和实物不符的情况,特别是空调及办公桌椅、家俱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特别的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固定资产的交接不到位,固定资产调拨中未按相关程序进行固定资产调拨,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各部门各自为政,牵头部门组织指导协调不力,20多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顺,从启动盘点到清查完毕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的目标。
三是多口管理资产使用效益低。财务部门、办公室、保管使用部门之间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的管理与控制,难以做到对固定资产实际意义上的管理。在4000多件(套)的固定资产中,仪器设备等专用设备占67%,而这些资产分布于20多个部门保管使用,基本上限于账务核算管理,很少相互之间调拨使用。特别是高精尖的大型仪器由于需要专人维护,维护成本高,归口技术部门专门管理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使用的整体效益不高。
2.固定资产管理数据信息化尝试与实践
院借助《金网际资产盘点管理系统》着手固定资产管理数据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与实践工作,一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可喜成效。
实现了数据信息化管理的两大目标。一是全面清查,摸清家底。二是建立全方位多级次的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
完成了数据信息化管理的三大任务。一是建立管理平台,全面、及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实现对固定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二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和使用部门账物卡相符。三是监督管理固定资产的收入、调出、保管、使用以及清理报废工作。
3.实现数据信息化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主要措施。一是以财务部固定资产账户的数量、金额为清查的蓝本,先后多次组织所有部门进行反复的核对与清查,主要是核对实物名称、数量、金额、保管使用人和状态,做到一一对应。对有物而与财务部账上名称、金额不相符时,要一一说明,件件清楚。二是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固定资产数据按使用部门进行录入,并编制一一对应的条形码,并进行条形码的贴标工作,与此同时采集实物的“两码”工作,一个是实物的条形码,第二个是实物的唯一的国际码,完成所有实物的“身份”界定和唯一性的识别标识粘贴工作。三是实现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三账”相符工作。
主要成效。一是以条形码、国际码为基础,规范并实现了固定资产数据采集、查询、清查的精细化快捷方便的管理方式。在数据库里可以从保管使用单位、固定资产构成分类及资产性质等方面查询到各种信息,使得固定资产的数据查询成为举手之劳。固定资产的任何变动包括新增、调入调出、报废及出售等都与账务管理系统及时核对,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卡同步变化。二是数据信息化建设保证了固定资产折旧的准确性。原来按固定资产类别分类提取折旧,由于卡片量大,无法区分某一类别中是否有超期服役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化建设后,对于超过计提折旧年限的卡片,系统会自动过滤掉,不再参与折旧计算。三是数据信息化建设节约了大量劳动成本,单位的发展每年都会新增大量的或报废部分的或是调拨的固定资产,若手工制作卡片仅这一项十分耗费时间,信息化建设后仅需数据转换就自动完成数据信息化管理工作,省略了手工状态下的复杂计算,也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
4.数据信息化建设对创新管理模式的几点启示
建立健全“一个口”进出的管理机制。财务部作为固定资产的牵头管理部门,无论是在固定资产信息软件与财务软件接口、各类固定资产数据维护、组织固定资产盘点清查、调拨与报废等方面都十分便利,也责无旁贷。
在组织形式上,在单位完成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后,必须明确财务部为主管部门,落实以财务部“一个口”管理的原则,将财务审核和资产管理两者合二为一,均由财务部负责;技术部门、保管使用部门、采购等其他部门都应服从财务部的指导,积极配合,从而保持从上至下的、有力的组织管理形式,避免以往松散、多口协调,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无具体主管部门的局面。
在岗位职责上,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职责权限,制定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各环节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明确固定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日常保管、处置与转移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在制度上做好协调。充分应用数据信息化后实物管理与数据管理两者相互融入、相互依赖、方便快捷的特点,强化在一个单位内以财务部为主管责任部门,明确财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固定资产信息辐射的作用,抓住固定资产采购后报账和编制粘贴实物条形码这两个重点工作环节,实现数据录入、调拨、盘点、评估、报废等职能,而技术部门着重把好仪器设备的技术标准,管理使用部门则重在实物的验收、使用和日常管理,采购部门重在组织采购、验收、报账和到财务部请领实物条形码和组织粘贴条形码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交叉点和协调点,使财务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实现“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转变以往一个单位内固定资产多部门以及复杂的管理流程,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在日常管理上,财务部应完成日常基础数据的维护与录入,并负责建立固定资产财务账、资产管理部门账、使用部门账,且必须实现“三账一致”,落实好“一个口”进出的原则,应用数据信息库强大的功能打破条块分工分隔的管理模式。
在人员配备上,财务部应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和维护数据信息库,其它部门也应指定兼职的管理人员使固定资产日常工作有专人管理。
数字化管理创新范文6
首先,我国的化工企业从整体上看,其生产能力和产量基数较大,有10余种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均居世界前例。如合成氨、化肥、电石居世界第一位;硫酸、农药、纯碱、染料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烧碱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硫铁矿、磷矿、磷肥、醋酸、涂料、轮胎等也位居较前列。入世后,具有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的竞争优势。其中,乙烯生产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乙烯生产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管理创新与信息化视角的乙烯生产管理创新
乙烯生产管理创新需要知识管理创新。知识经济有别于以土地、劳动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它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配置要素,以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作动力,以导致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要它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总之,知识经济必然要求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推进变革和创新。
二、信息化视角的乙烯生产管理创新
(一)技术与乙烯生产管理创新
乙烯生产管理创新需要技术支持。数字化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手段的进步,信息化和数字化也不能混为一谈。以两院院士顾颂芬为首的几位航空工业的专家指出:“数字化为制造业开创了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他们认为:“数字化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数字化的生产方式正在从根本上动摇着传统制造业的基础,催生着一场制造业的技术革命”。从波音和空客两大家航空制造的技术竞争的重点看出,“制造业的竞争已经体现为数字化这一核心能力的竞争”。人的思维是多维的,工程师们在创意新产品时,首先涌现的是多维的实体形象而不是一个个的平面视图。为了向制造它的人传递产品的信息,必须将这个活生生的实体变成为复杂的、但为工程界所共识的平面图形。这当中的浪费不仅仅是投影图的绘制,还包括了从实体形象向抽象的视图表达方式的转换的思维,在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表达不清和错误。制造工程师在接到这种平面图形以后,又要用想象恢复它的立体形状,以编制工艺过程。这又是一番思维、脑力和时间的浪费。并且对平面图形的理解程度往往是能否设计出好的制造过程的关键,对图纸理解的错误又经常出现。工人拿到这种用平面图形描述的作业指导书以后,同样必须将它理解为三维的实体,浪费和错误更容易发生。百年来,制造业为这种平面图形的转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此外,二维图纸对产品的表现是模拟的、非精确的,表现能力是有限的。如飞机机翼的形状是根据空气动力学计算和实验得到的复杂型面,而在图纸上只能用多个剖面逐点进行描述。用二维图纸表达这些复杂形状,造成了从连续的精确形状到不连续的近似形状的转换。这个过程同样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又带来了误差。数控机床的出现,局部的解决了这类科学曲线(面)形状的信息传递问题。但多数零件的加工程序还是从平面图形转换来的。在飞机制造中,从产品的图形到制造它们的模具的凸凹模线、模板、装配型架、各级检验样板,需要多次传递和转移。在没有数字化制造的年代,这些工作全是手工描绘,在放大镜下用精细刀具磨出来的。效率和精度受着严重的制约。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上个世纪末的CAD仅仅帮助人们绘制2维图纸。“甩掉图板”大大地加快了出2维图纸的速度,解放了工程师们的体力劳动,也使很多描图员们下了岗。乙烯生产管理创新同样需要一系列技术应用。
(二)信息化视角的乙烯生产管理创新
乙烯生产管理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进步,出现了新一代CAD软件,在计算机的虚拟环境中,可以按照设计员的思维,直接构造出产品和零件的实体模型。给这种虚拟的3维实体模型赋予必要的特征和属性以后,可以直接、直观地表达出设计员的创意,零件的形象精确的描述并存在计算机中而不是平面图纸上。设计信息直接从网上传递到世界各地为它加工的地方,依据3维模型编制制造过程、NC程序,传递到NC机床上进行加工。从此彻底的改变了工程设计的方式和设计信息的传递方式。过去的研制过程,必须做出真正的产品样机以后,才能发现设计的错误或不协调,真实的进行负载、空气动力的试验,按照试验结果进行修正,这样的反复,增加了研制周期,大量的物资和实验设备建设的资金消耗。而利用数字化的产品模型,可以进行原来必须靠实物进行的模拟和试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时间的消耗,将精益制造推进到产品设计和减少工程师们自己的脑力浪费的领域。所以说,产品信息的描述和在制造各个环节之间的传递,从模拟的、二维平面的模式向三维的、数字的模式转换,成为人类制造工程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革命。它免除了大量的3D与2D的转换,避免了大量的必须靠实物进行判别、评估和确认的工作。可以预先精确的定义,进行模拟和优化,将可能发生的错误提前解决。将实体世界的事,放在虚拟世界中解决,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生产周期。因此,在乙烯生产管理创新方面,要加强信息化投入,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胥秀琪.乙烯裂解气碱洗废液的处理及生产性试验[J].化工环保.201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