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低碳环保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倡低碳环保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倡低碳环保的建议

提倡低碳环保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低碳;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88-01

一、概况

近年来大行其道的快时尚、高速流通意味着浪费是无法避免的。时尚品牌的销售主要面向大学生,他们大都未形成成熟的消费观念,容易追求时尚,很少关注材质与面料。赶时髦的后果,容易导致换衣频率过快,堆积起大量废旧衣物无从处理。为了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消费模式,同时满足广大消费者快速转换的时尚需求,把“快”时尚变成“绿”时尚,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提倡与实行是十分必要的。

二、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目的:本项目针对大学生废旧衣服的处理方法及对废旧衣物对环境污染的认知等问题做了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实现与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理念。

2 调查过程:本项目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10-12月在绍各大高校投放问卷3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此外还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全部有效问卷共433份。

3、调查结果:通过调查结果发现这方面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但一些潜在的问题已逐渐浮出水面,相对比较典型的问题表现如下:

(1)缺乏政策保障: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工作不仅要提升民众意识,官方的支持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明确政策保障将有利于回收工作的开展。

(2)回收渠道有限:目前我国的回收渠道非常有限,缺乏专业回收机构。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回收渠道则多样化,包括通过各种慈善机构上门回收等,全民普及,使废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形成一种风尚。建立多种回收渠道是开展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基础。

(3)民众观念落后:目前国民大多数观念落后,旧衣物再循环意识较薄弱,导致废旧衣物多半是被扔掉而不是用于回收或捐赠。

三、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实施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与现有条件,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市场上衣服设计的面料,也没有办法阻止快时尚的流通,但是我们可以对低碳的倡导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消费理念。通过项目实践,针对废旧衣物循环再利用方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材料的循环再利用:任何衣物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可认知的面料构成的,衣物被废旧之后,其构成衣物面料的材料本身的性状并没有发生改变。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明确政策保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鼓励并推动企业开展旧衣物回收再利用。

2、功能的循环再设计:功能的循环再设计就是指在发挥服装原有的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它的造型对其进行再设计,发展出多样组合方式的变化,并构成可以适应各种形态的多样化的产品。在大多数废弃服装中,它的口袋、腰头等部分都可以拿来利用。通过将艺术造型方法和创新的思想运用在这些废弃的衣物上,重新定位它们的使用功能,利用拼接、打破、解构等手段赋予它们新的形态,为这些废弃纺织品带来二次生命。

3、道德情感的循环再利用:世界各地尚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员,需要全社会去帮助,与其衣物废弃后直接丢弃或掩埋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如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而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恰好解决了他们的烦恼,既能助人为乐又为环保事业做贡献,两全其美。这里就需要制定针对旧衣物回收再利用评价体系,设立规范的废旧衣物回收机构与回收渠道及健康的运行机制。

四、结语

让淘汰的废旧衣物重新实现利用价值,不仅仅是实践了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更是助人为乐的爱心体现。当然这也需要全社会形成氛围,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才能使这项环保的事业持续开展下去,有效第减少可再生资源的浪费,进一步促进我国走向低碳环保的资源节约型社会道路。

本文为2011年度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于“低碳·快乐·时尚”理念下的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实现与研究)成果。

提倡低碳环保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低碳;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社会实践调研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51-03

引言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股低碳旋风席卷全球,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低碳”概念的关注。发展低碳,不仅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发展低碳生活。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其衣食住行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引导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课题组对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选择,洗涤方式和购置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质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纤类,占所有面料的28%,麻类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访者经常穿着牛仔裤;衣物的洗涤方式中,机洗和手洗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较少,占受访者的3%;在衣物的购置频率上,一个月到半年购置新衣的人数居多,占受访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岁的女性受访者为主,购置新衣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半年以上人数相当,分别占受访者的23.3%和25.2%。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从装修情况来看,64.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环保装修材料,但没有专门去采购,2.4%表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65.3%的受访者表示房屋装修最关心的是价格,30%最关心的是安全健康,4.7%最关心的是豪华程度。在家电使用上,课题组对居民家电的使用时间、次数等调查。54.8%的受访者夏日将空调设定在20~25度;46%的受访者冰箱内存放的食物超过容积的80%。①

(四)中国居民出行情况

在出行方面,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家庭私家车拥有、排量及使用情况,以及出行目的。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87%的受访者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代替出租车及自驾车;拥有私家车的受访者占到了总体的41.4%,其中68.6%的受访者选择1.6L~3.0L的中等排量汽车,24.3%的受访者选择小排量汽车,7.1%受访者选择大排量汽车;对购物地点的选择,超过80%的受访者偶尔或者经常去外地购物。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居民对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涤过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对牛仔面料的衣物购买量很大,而对麻类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购买。

2.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数比例较大。第一,饮食结构以烹饪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的肉食为主;第二,仍存在经常购买反季蔬果的情况,而反季蔬果的种植及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应季蔬果,经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而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国居民对环保装修材料和节能家电的了解度及购买量不足,多数人不能做到基本的节电行为。第一,环保装修材料进入市场已多年,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采购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第二,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例如53.2%的受访者在关闭台式电脑后没有关闭显示屏,63%的人的电脑不使用时没有启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访者不能做到将不用的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16%的受访者不能做到随手关灯这些基本的节电行为。

4.中国居民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较少,私家车购买行为不够理性。从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人数比较来看,几乎没有人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同时,课题组对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中显示,城市中私家车拥有量在不断且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带来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等。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购车时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而在选购第二辆汽车时汽车的等级往往高于第一辆汽车,更多的考虑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车。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不低碳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场、政府和媒体三个方面。

1.居民自身对低碳知识了解不深,自主环保意识较差。调查显示,80.6%的受访者是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词的,但51.3%的受访者表示对“低碳生活”的具体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费。另外,81.6%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机会,72.4%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但是,实际上仅有60.8%的人有过参加环保行动的经历。而受访者中仅有4%是经常开展或参加环保活动的,且所参加的环保行动多为学校,或是工作单位强制要求的,自主环保行为较少。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3.政府媒体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对“低碳”相关概念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词,对于其内涵和好处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体的误导使一部分居民认为“低碳”就是环保,而忽略了“低碳”带来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作用,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环保产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够,调查中多数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卫生,有许多潜在的致病因素,当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过程以及现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销售的现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环保机会较少,没有对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仅课题组走访的四个秦皇岛居民社区中两个就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较慢,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①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提倡低碳环保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楚州中学 低碳 必要性 误区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36-02

一、低碳理念

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会排放二氧化碳,比如学习用的多媒体设备、照明日光灯、电风扇,如果不及时关闭就会浪费电能,而电能的生产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那么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近几年就产生了一个新鲜词“低碳”。“低碳,英文为 low carbon 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我们能从身边小事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就是 “低碳生活”。因此了解和理解低碳理念是引导学生实践低碳生活的关键。

二、校园低碳减排的必要性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本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从中学生了解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些化石能源企业整天整月的向空气中排放一团团黑烟,它们是罪魁祸首吗?有谁想过这些企业最终把生产出来的能量输送到了哪里?谁又是他们的消费者?学校里的空调,电扇,电灯,教室里的电脑,学生老师用的手机.....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量?那些升入空中的二氧化碳,学生“贡献”了多少?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一位学生必需参与的行动。为了倡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绿色低碳生活行动,树立节能低碳环保的意识,学习和寻找节能低碳小窍门,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全校倡导低碳减排,让学生学会低碳生活,为绿色校园的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

三、学生对低碳生活,绿色校园认识的误区分析

学生对低碳校园建设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通过学校“绿之光”低碳生活社团向全校学生发放问卷做了一个详细的了解。社团共发放了100张问卷,回收100张,有效问卷95张。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知道“低碳生活”,对这方面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生活实践上,做得还不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一)认为低碳生活就是环保

实际上环保的概念是十分广泛的,任何直接和间接涉及到保持和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的措施都可以称作是环保。而低碳生活是环保的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身的生活习惯来控制个人的碳排放,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低碳生活”理念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二)认为低碳生活离自己很遥远,现有的条件无法实现低碳生活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曾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气候变化,不仅仅和南极的冰、北极的熊有关,更是你身边的事儿,你怎么出行,怎么吃饭,都有关。”开车、用电、吃肉、装修等都会增加碳排放。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

(三)言行不一是目前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现状

如今学生通过媒体可以快速地了解很多前沿的科学知识和理念,也能够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但真正地把这些科学理念贯穿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并作为良好习惯坚持下来的学生很少。我们知道水、电、衣、食、住、行构成每个人每天的碳足迹,学生也不例外,但在这些方面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行为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四、对校园低碳行动调查建议

低碳生活虽然被广大师生认可,但真正实施的人却不多。这样怎么才能创建绿色校园?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球,校园更是我们学生长期学习生活的场所,我们应该坚持养成一种低碳习惯,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时时刻刻都非常“绿色”并且让人感觉温馨舒适的校园。因此,我们希望广大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以下细节:

(一)倡导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方式

让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逐步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不断提升校园文明程度。节约用电:如光线明亮时不开灯,离开时随手关灯;手机充电器在充电后及时拔掉,手机屏幕亮度调到省电模式;学校所有的教室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扇停,空调开时门窗风扇关闭。节约用水,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现在供水还是需要电力系统的支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节水就是节电。废物和垃圾分类回收,对于有回收价值的用品如旧的报刊,不用的书籍建议集中回收或捐献给图书馆。

(二)爱护花草树木,多多植树种草,少攀折花木

花草树木不仅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出氧气,起到净化环境的效果。还能装饰校园,给我们带来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每年的植树节是植树的绝佳机会,学校可以乘此机会组织师生到郊外种树。或许大多时候学生没有条件去户外植树,但至少我们能够做到少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让身边的花草树木因为我们的爱护而变得更加茁壮成长,从而为低碳贡献一份力。

(三)举办一系列以校园为空间的低碳宣传活动

提倡低碳环保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低碳旅游;消费方式;认知程度;国内游客

低碳旅游是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以获取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发展低碳旅游不仅对旅游规划开发和产业发展提出了规范标准,而且对旅游者消费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其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污染。通过对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国内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程度和消费现状,分析国内游客的低碳旅游消费的不足与缺陷,进而提出如何提高国内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完善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行为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旅游消费模式朝低碳化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为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制定低碳旅游政策、开发低碳旅游产品提供启示和借鉴。此外,以大连市为例来研究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行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低碳旅游消费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与消费行为分析

(一)游客对低碳旅游认知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的来连国内游客非常了解低碳旅游,74%的游客对低碳旅游略知一二,21%的游客没听说过“低碳旅游”这个名词,这说明大连国内游客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大部分游客对低碳旅游不太了解。

(二)游客对低碳旅游影响旅游质量的态度

当被问及“您认为低碳旅游会影响您的正常旅途生活吗?或者说降低您的旅游体验质量吗?”52%的来连国内游客认为,低碳旅游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旅途生活或旅游体验的质量,有37%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不确定”,只有11%的回答的是“会”,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是认可低碳旅游的,可以接受这种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

(三)游客对低碳旅游必要性的态度

在对“您认为目前倡导的低碳旅游是否有必要时”问题的回答中,有8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有必要的,有15%的认为“无所谓”,只有4%的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这也和上述的低碳旅游能否降低旅游质量的问题形成了呼应。由此可见,人们对待低碳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的态度还是能够接受的。

(四)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推荐程度

在被调查的大连市国内游客中,约有52%是很愿意向周围的人推荐低碳旅游的,只有16%的人是不愿意的。由此可见,人们不管有没有进行过低碳旅游,大家对待低碳旅游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在低碳旅游的起步阶段人们可以有这样的认识,这对于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有32%的被调查者持不确定态度,证明低碳旅游的内涵、理念以及相关益处还应广泛传播。

(五)游客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33.4%的被调查者出行会选择火车,其次是公共汽车,约占22.3%,选择飞机和私家车的次之,选择徒步的约占8.9%,选择自行车者占4%。据有关资料显示,自行车和徒步应该是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首选,如果是本地游最好选择这两种。公共汽车和火车是大部分人选择的旅行方式,这相对于私家车和飞机,由于其乘坐的人数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相对是比较小的。

(六)游客入住酒店时对于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态度

关于“在旅游入住酒店时是否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问题的回答,选择“会使用”的游客占64%,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另有13%的人会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由此可见,人们出行入住酒店大多情况下还是会选择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这可能是因为方便,大多数人没有考虑到低碳环保的层次。而有些人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可能是考虑到卫生消毒方面的问题。更少数的人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些人自己不但了解和支持低碳,而且还能够建议酒店服务低碳化,他们对待低碳旅游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七)游客出游最喜欢的烹调方式

众所周知,煎炸烧烤食品都是用食用油制成的,而食用油在加热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排放,污染环境,必然不是低碳的烹调方式,而比较环保低碳的烹调方式就是蒸煮和涮汤类的了,这样既能保证营养,也是支持低碳的一种表现。37%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出游时喜欢蒸煮的烹调方式,选择煎炒和烧烤的人也分别占28%和20%,有15%的被调查者选择涮汤。可见多数游客比较热衷于蒸煮、涮汤一类的烹调方式,这有利于低碳旅游发展。而选择煎炒、烧烤的人所占比例也不小,这可以说是最高碳的一种饮食方式了,是不应该提倡的,尽管这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八)游客旅游购物时购物袋的选择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出行购物时会倾向于选择商家提供的购物袋,这部分人群所占比重是74%,而自备购物袋的人只占26%。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追求方便。但是,众所周知,塑料的原料主要来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塑料袋被使用后,当做垃圾回收是一种非常难以降解的材料,更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利于低碳环保。

二、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与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度不是很高

在被调查的游客中,大多是中青年,而且总体的文化水平不是很低,但在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游客对于低碳旅游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很多游客并不能正确回答低碳旅游的概念。调查结果显示,对低碳旅游“非常了解”的人仅占5%,“略知一二”的人占74%,其中能正确回答低碳旅游概念的国内游客更是寥寥无几,只有13%。由此可见,不管是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或者政府对于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

(二)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态度与行为偏差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对“低碳会不会影响旅游质量”的回答,多数人认为低碳不会降低旅游质量,有些游客甚至会倡导并且向周围人推荐低碳旅游。但是,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看,真正能践行低碳的人仅占少数。在选择交通工具时,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传统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大多不会考虑低碳;在住宿方面,多数人还是会考虑自己的方便而选择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购物时,多数人会选择商家提供的购物袋。

(三)游客比较偏好传统的旅游方式

从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游客虽然很希望发展低碳旅游,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低碳旅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体验的质量,这说明游客还是相当注重旅途过程中的舒适程度,选择自己熟悉并习惯了的旅游方式。比如,多数游客在旅途中喜欢吃烧烤、喜欢开私家车等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高的旅游方式。

三、针对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旅游行政管理层面——宣传鼓励,监督指导

政府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在旅游行业推行循环经济,制定低碳标准,鼓励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倡导低碳消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引导旅游者选择低碳化旅游方式,促使每一个旅者从自身做起,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了解低碳旅游的内涵与意义。例如,每年5月20日是“全球低碳日”,可以组织大型活动开展低碳旅游宣传,通过举办徒步大会、低碳旅游博览会,扩大低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旅游企业层面——科学规划,节能减排

首先,旅游开发商应当加快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品由大尺度线状的传统观光型向小尺度点状的休闲度假型转变,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旅行社应当科学合理地设计旅游线路,在让游客安全达到旅游目的地的前提下,开发碳排放量最低的旅游线路。此外,旅行社还应当把环保节能型酒店作为游客住宿的首选,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景区(点)优先纳入低碳旅游项目和线路中。第三,旅游景区应当严格控制或禁止环保不达标的机动车辆进入景区,提供环保型内部交通工具。同时,景区还应控制好环境承载量,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应当预约和限制客流。第四,旅游酒店应当积极实施绿色饭店行业标准,扭转奢华之风,突出酒店方便、舒适的低碳环保主题。

(三)旅游者层面——理性消费,健康环保

如果旅游目的地较远,旅游者应尽量选择火车、公共汽车、轮船等比较低碳的交通工具,倘若必须选择飞机,尽量选择直达的航班,这样可以减少换乘航班造成的过多气体的排放;如果旅游目的地较近,比如本地游,尽量选择自行车或者徒步这样零排放的交通方式。出游时,旅游者应带好牙刷、拖鞋、毛巾,以减少酒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这不仅能减少碳排放量,而且有助于养成健康卫生的好习惯。同时,在饮食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素食为主,少吃烧烤等。

总之,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载体、介体,构成了旅游业的产业链条,应有机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2]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12-01.

[3]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

提倡低碳环保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低碳;市民;新技术;政策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最近400年来,地球上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现在每年都有1到2万物种灭绝,物种灭绝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环境问题敲响警钟。随着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环境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针对这一现状,大会提出了“低碳”这一概念,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针对这一热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以郑州市民为调查对象,探究人们对“低碳”这一生活方式的看法,总结其特点,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实现“低碳生活”提供参考。

一. 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周六、周日

调查地点:郑州市二七区丹尼斯

调查对象:二七区丹尼斯内部分商家与消费者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

关于“低碳生活”,通过对媒体报道、学术期刊以及现实状况的关注和分析,我们发现:生活细节、出行方式、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低碳生活主体以及新型的环保交通工具“公交自行车”等问题日益成为焦点。因此,我们根据“低碳生活”中较为突出的生活细节等五个方面,编制了“低碳生活”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客流量较多的周六、周日以消费群覆盖郑州市各阶层的二七区丹尼斯商场为例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550份,收回541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有效回收率为96.36%。

本报告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对分析中显示有显著性的数据进行阐述。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设计本次问卷,问题从易到难,从微观到宏观,包括了生活细节、出行方式、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实施效果、新型环保交通工具――公交自行车前景、市民对“低碳社会”的看法等涉及“低碳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生活细节

从表1可以看出,人们在生活细节上,既有值得提倡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被调查对象中有97.17%的人能够做到随手关灯、关开关、拔插头,43.4%的人不乱丢弃废电池;在购买电器时有30.19%的人非常看重节能指标,60.38%的人比较看重节能指标,即高达90.57%的调查对象在购买电器时重视节能指标,反映了公民节能和环保意识的加强;但是仅有12.26%调查对象利用太阳能。同时,在生活用水的重复使用上,能坚持重复用水的仅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7.92%,而从不重复使用生活用水的却占到13.77%,由此可见,在太阳能和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郑州市作为其省会城市,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技术水平等各方面来看,在太阳能利用方面都有潜力做到更好。在此我们作出大胆假设,如果以人口为单位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那么所节省的能源将十分可观。

其中,关于垃圾分类投放的问题,35.85%的调查对象表示能做到将垃圾分类处理,33.96%的被调查者愿意分类但不知如何分类,21.70%的人知道如何分类但没有分类垃圾箱,仅7.55%的人表示从来不会将垃圾分类处理。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群众有意愿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受中小城市公共设施不完善、知识普及推广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垃圾分类投放在实际生活中受到限制。

另外,关于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问题,由表1可知,在政府大力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情况下,依然有50%以上的调查对象选择使用一次性筷子。人们热衷使用一次性筷子大多是为了方便或认为使用方便筷比较卫生,一些餐饮业经营者为迎合顾客需要而免费提供一次性筷子。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市场每年消化一次性筷子450亿双,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应该只停留在呼吁阶段。

(二)出行方式

图 1(多选题)

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我们依次对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出租车、电动车、自行车和其他出行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图1所示。

近两年,电动车备受人们青睐,迅速发展为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如图1所示,除了公共交通工具外,电动车的使用率达到了50%。对于电动车这一交通工具,从近期来看,它不仅价格适中,且节能环保;但从长远来看,电动车虽不排放尾气,但它的废弃电瓶一样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市面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大多是铅酸蓄电池,这种电池腐蚀后溢出的含铅重金属和酸性物质对土壤和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电动车电瓶的使用寿命长的在一年左右,如果是劣质产品三五个月就得更换。而目前还没有一套处置废旧电瓶的管理办法,电动车经销商大多不会投资处理废弃电瓶,基本上都是把回收的废电瓶随便混同生活垃圾丢弃,已经出现瓶患成灾问题,废弃电瓶已成为污染城市城区环境的新的污染源。因此,我们认为电瓶车的潜在隐患问题应引起重视,相关部门应尽早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三)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实施效果调查

据调查结果显示,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实行后,塑料袋使用量明显减少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49.06%,这一数据表明,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明显变化,使用情况有明显改善;但是,仍有一部分的调查对象塑料袋使用量没有变化。

(四)新型环保交通工具――公交自行车

公交自行车即以租代买、随用随取、异地归还的新型自行车消费模式。据调查结果显示,有39.62%的调查对象选择大力支持;有55.66%的调查对象选择看情况定,处于观望状态,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公交自行车这一新型公共交通工具有潜在市场并且具有可行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公交自行车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压力。目前,这一新兴交通工具已在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先行试用。

(五)市民看“低碳社会”

由图2可知,关于“低碳生活”谁是主体的问题,有49%的调查对象认为个人应该是创造低碳生活的主体,26%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政府,25%的被调查者则认为是企业。这些数据说明,人们能够意识到:“低碳社会”的创造需要从个人做起,个人是主体,同时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只有三者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社会”。

三.总结

根据以上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大体总结出郑州市民“低碳生活”的基本状况。从生活细节、塑料袋使用状况等方面来看,一方面人们在随手关灯、不乱废电池、看重电器节能指标这些项目上做的比较好,另一方面在其他的低碳行为细节上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就出行方式而言,虽然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较高,但电动车这种交通工具的迅速兴起,可能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同时,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市民的低碳意识较为强烈,也能够认识到低碳社会的建设是个人、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在态度上是正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实的生活与低碳生活也还存在较大差距,仍需我们继续努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建议

(一)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就个人而言,要树立起积极参与的意识,认识到个人才是低碳生活的主体,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细节中入手,如用积水来冲洗马桶;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定期清洗空调;电视机少待机或不待机;用中火烧水等。除此之外,还要积极配合政府、企业和一些社会组织开展的有关“低碳生活”的活动,为早日实现低碳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低碳成为一种习惯!

(二)企业提供支持

在低碳生活的建设中,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生活”,企业要配合政府积极地投入到低碳经济的建设中来,投资低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同时企业应看到低碳产业做为一种新兴产业,有着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技术含量、高效率、高收益的特点,它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作为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应该抢先占领这个市场。

虽然“低碳”这一概念自哥本哈根大会提出至今不过半年,但“低碳”新技术已初露苗头。例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价格相对低廉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成为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应用的先行者。太阳能光热技术在城市中的规模化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出台了太阳能光热应用的实施意见,配套技术和标准也比较规范。以光热技术为主,光伏和其他节能技术为辅与建筑全方位结合的计划,将对传统建筑行业,特别是建材及建筑构件带来一次彻底的革新和观念的转变。低碳生活离不开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支持。新低碳产品的不断推出,将为低碳消费方式和低碳生活创造条件。

(三)政府统筹规划

低碳经济是新一轮的技术改革和产业改革,需要政府创造环境推动其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行政政策、推动立法进程、宣传推广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从财税政策方面来说,政府要做好预算,增加节能技术投资,并在加大投入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投入的手段。还要改革现行的税收体系,尽快出台资源税,并在适当的时机出台碳税。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例如英国建立碳预算的做法,把发展低碳经济放在国家财政预算范围内。

从宣传推广相关知识方面来说,政府既要从宏观方面进行宣传,更要从公民的日常生活入手。政府也可以通过新闻策划,借用舆论的力量,促使民众树立节能环保观念,营造低碳生活氛围;发放环保手册,普及市民环保知识;制作公益广告,让低碳观念深入人心;用志愿宣传活动、知识竞赛等新颖的方式,吸引群众参与其中;开展“社区低碳之家”评比活动,使人人争做低碳之星。

(四)针对郑州市电瓶车数量过多,公共交通工具不完善的现状,可以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以各种形式进行“低碳生活”宣传,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电瓶车的使用,同时,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数量,确定合理交通路线,加快地铁建设与缓解交通压力,我们期待以正在建设的郑州地铁1号线为代表的郑州地铁系统能够完善郑州市公共交通系统,与郑州公交车体系相配合,真正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以减少电瓶车的使用。

附:问卷的设计方法

问卷秉着“问题具体、表述清楚、重点突出、整体结构好”的设计原则,设计了十道与“低碳生活”有关的题目。形式为封闭式问题,包括两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在问卷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填写的便利性,对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问题的涉及范围紧紧围绕居民的日常生活,避免特殊化,且注重从细节方面入手。对于每一个问题所针对的调查方面与角度,从行为的存在性与实行频率来设计选项。问题的顺序安排是从易到难,从微观到宏观,内容保括了生活细节、出行方式、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实施效果、新型环保交通工具――公交自行车前景、市民对“低碳社会”的看法等涉及“低碳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南方周末》第一千三百六十期 C18版 《低碳经济:刚刚上路,困难重重》

提倡低碳环保的建议范文6

关于低碳环保调查报告篇【一】

以前的龙山河非常清澈,可是现在却污水满河而且河里都是垃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付某去河边进行了调查报告。

调查

我们到了河边,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两个污水排放管道,而且有一些像鱼虫的不明生物。我们又观察了周围的环境,植物生长得很茂密,可水中的死鱼非常多,垃圾也不少。

分析

1.这条河常年清澈见底,鱼死的也很少,又没有那么臭,而且垃圾也不多。因此按一般情况,应该不会那么臭,而且死那么多。而实际上却糟得很!

2.我从调查中发现,小河的一段在公路下面,公路上有很多车辆来往。小河附近有许多做买卖的,这条河离着这他们非常近。

结论

小河非正常受到污染的原因有:

1.有的人随便往河里扔垃圾、吐痰、抖烟抹。小河里的水被弄脏,所以就被污染了。

2.有些工厂因用过的污水没地方排放,就引了一条管道,通到河里。因废水排放,小河就被污染了。

3.由于河里有污水,有的鱼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还有的是吃了被污染的红色不明生物致死。死鱼身上发出的臭气污染了河水。

4.有的小孩在河边玩的时候,想尿尿了,就随地大小便,尿到河里。河水因尿液变得非常臭。

种种迹象表明,小河被污染,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且与污水排放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们吃了被毒死的鱼,后果可想而知。

关于低碳环保调查报告篇【二】

一、调查概况

1. 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院在校学生对低碳的了解情况,对学校各种浪费电能、水以及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做法;调查食堂里浪费粮食的状况,同学们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的看法等。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为以后开展低碳活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做理论上的依据。

2.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只针对xx学院的学生,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向学生调查。问卷调查有两个内容(共20道题),一是你眼中的低碳二是生活中你的做法和看法及建议。

二、正文: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xx学院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状况,对学校浪费水电、粮食等的看法,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做法。此次调查为以后开展低碳活动做数据准备。

2.调查方法

调查一发放问卷为主,配合一询问学生,走访观察各食堂的粮食浪费情况以及教室、自习室、宿舍的用电用水状况。

3.调查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对xx学院各院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涵盖了二、三、四三个年级。

三、调查报告

(一).调查问卷反馈

此次调查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96.7%。无效问卷原因为没有按要求填写或没有填写完整。问卷内容包括同学们对低碳的了解情况以及同学们生活中的做法和看法两个部分。

1.同学们眼中的低碳:

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73.1%的同学听说过低碳这个词,但不了解低碳的具体内容,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5.52%的人对低碳的相关知识从未了解过,另外还有21.38%的同学对低碳非常了解。其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电视、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环保的,认为低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占74.48%,但也有极少同学认为低碳是政府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低碳知识在校园中还需进一步普及,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提高低碳意识,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2.同学们生活中的看法和做法:

(1)关于水电方面。61.38%的同学认为我们学校的电力资源浪费比较严重,17.24%的人甚至认为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在我们对自习室、教室及宿舍的走访观察中发现普遍存在着空教室、自习室开灯、开电扇、空调及多媒体设施等现象;用水方面则表现为过度用水与一次性用水等,特别是不交水电费的宿舍楼此种现象最严重。大力提倡节电节水,迫在眉睫。

(2)对食堂的调查。食堂粮食浪费现象以及被同学视为正常事情,62.07%的同学认为此情况有些严重,但也难免,一小部分人已经养成了浪费粮食的习惯,总是会剩下一些饭菜。64.14%的同学会因情况不同偶然浪费,只有26.9%的同学总不浪费。还有近10%的同学认为浪费粮食没什么关系,全国各地都这样,作为大学生,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步提高,减少粮食的浪费,珍惜每一粒粮食。此外,对于大多食堂所提供的一次性餐具,67%的同学认为有必要时才会使用,主要是赶去上课时或带饭回宿舍吃时,而从不用的同学只有10%左右,其余的同学则因方便而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对于食堂浪费现象不容乐观也不容忽视。

(3)环保方面。据调查,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000亿个塑料袋,其中有不到3%可回收,其污染非常严重。我们的调查显示,有近64%的同学买完东西的塑料袋会选择性的收集起来备用,27.6%的同学会收集起来多次利用,这两种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不但可以环保而且也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但也有近10%的同学在购物后会将塑料袋马上扔掉,下次用时再买;在纸张的使用方面,有一半的同学在平常学习或打印东西时会双面使用纸张,作为学生,这是我们实现低碳环保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还有近10%的人从未对纸张进行过充分利用;此外,对于派发到手中的传单,38%的同学选择把它们收集起来当废品卖,30%的人会收集起来当作草稿纸等使用,其余的人则将传单随手扔掉,这样做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对此,我们建议某些广告信息可以多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进行传播,减少传单的发放,同时,同学们也应学会妥善处理发到手中的传单,最好将其进行二次利用,而不要随手丢弃。而对于其他类的垃圾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分类投入垃圾箱,只有少数人不会那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