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专题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专题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专题计划

个人专题计划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宏民(1968-),男,河南偃师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副教授;杜雅琴(1971-),女,河南南阳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45-01

在电力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职业体系是一个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动态系统,集控运行人员必须具有发展的应变能力才能适应需求。另外,在火电厂集控运行技术中技术发展的综合化特征体现得比较突出。集控运行专业的技术人员既要有动力设备、电气设备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还要有运行质量的控制能力。比如机组在长期运行中出现故障,如何及时、正确地处理对于整个电厂的安全可靠运行是非常重要的。运行人员处理这些问题前必须首先判断故障点,了解出现故障的具体原因、严重程度及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同时还应认识到违反操作规程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提出正确的处理步骤及事故预防措施。因此集控专业课程多、新知识多,学生不但必须学习掌握足够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调整动手能力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目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被列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也是学校的重点专业,为了满足企业和现场的要求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增加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生实训教学环节及教学时数,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但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并不大,对设备控制调节水平提高有限,和现场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是一个技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运行操作能力。因此,该专业毕业生除有很强的现场操作技能和素质外,还要掌握相应层次的专业技术理论,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不能降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要求学生在熟悉设备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强调机组的集控运行调节能力,而调节能力主要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及应用水平,以往的教学并没有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要求,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学会操作过程,因此学校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方向,解决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作为独立课程分开教学等问题,突出实训为理论服务、理论为实际生产服务的思想,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及高职教育新理念,把以往实践教学模块课程根据课程特点逐渐和理论模块课程相互融合,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为现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具有明显的发电行业特点,我校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大框架下,结合本专业特点采用先机、炉、电、辅机分专业学习,最后进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过程,归纳出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分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

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开发及内容改革,参与教学过程及考核,共建实训基地。

(1)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的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根据火力发电新技术发展变化和企业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教材编写工作。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其中企业专家重点承担实践性强、与现场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部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2)由企业、学校联合调整、选定课程内容,根据企业需求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

(3)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进行改革,每门课程以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实训项目为内容,把必须掌握的知识融入课程中,以实训项目需求驱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相应的实训过程考核机制。对已确定的实训项目安排专人在教学中实际应用,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与教训,对实训项目进行完善。

(4)校企合作共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拥有教学、实训楼,有较为完善的汽机、锅炉、电气、热控等专业实际训练设施,为学生基本技能、专项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学习提供了优良的软、硬件支持。同时也满足了职业技能竞赛、教师工程实践和科研开发的要求。校企双方人员根据实施效果不断完善实习计划和相关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实践教学共同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水平。

(5)在课程教学评价和考核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吸纳

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专家参与考核评价。引入电力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工)认证培养,即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除获得毕业证外,还应考取其中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2.理实一体

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及高职教育新理念,把以前的理论和实践课充分融合,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再分开,逐步取消单独实训课程,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通过改革使教学中电厂设备结构布置、电厂运行原理及调整操作等学习难点得到解决。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练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现场感、真实感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理实一体化教学降低了学习理论的难度,以前两课时解决的内容在理实一体化的环境中可能一课时就解决了,而且效果更好。因此一体化教学不仅没有减少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这样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时,适应了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课程多、课时多及新知识多的特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

3.分层递进

(1)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安排三年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遵循能力成长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规律,按照能力递进培养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其课程组成包括公共基础领域课程、专业知识领域课程、综合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

(2)专业知识领域核心课程按照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课程特点,先汽轮机、锅炉、发电机、辅机、控制仪表等单专业学习,再综合学习训练。单专业对应课程有汽轮机设备及运行、锅炉设备及运行、电气设备及运行、泵与风机、热工控制及仪表、发电厂电气设备等,综合学习课程有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热力发电厂、火电机组运行仿真实训等,符合由单一到复杂、层层递进的学习规律,即先机、炉、电、辅机分专业学习,最后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三、专业知识领域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

1.融合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

原有的单独实训课程有制图CAD、锅炉阀门管道系统安装检修实训、水泵安装检修实训、汽轮机本体安装检修实训、电气运行实训、电站锅炉运行实训、电站汽轮机运行实训、专业实训及仿真实训。本次改革的重点是逐步取消以上单独实训课程,把实训和相应理论课程融合,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融合后课程如表1所示:

2.制订课程标准

融合后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思想制订课程标准,要求专业知识领域课程4节连上或全天上课形式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转换及时,解决了以往学生学习理论枯燥、参加实践目的不明确的困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室及实训室建设

为满足专业知识领域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的需要,学校加强了理实一体化教室及实训室建设。

(1)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改建一体化教室,根据不同学习领域课程有目的地建设不同理实一体化教室,把原有的电厂设备、工程挂图、设备模型转移到实训室,每次授课均配现场照片、模型及图纸,努力实现实物教学。这样课堂上以前很难讲明白的设备结构布置问题学生就一目了然了,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设备的运行原理上,这样更符合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职业特点,更接近实用。

(2)创造真实与仿真实训环境,火电厂仿真运行是仿真性训练教学,与在电厂集控室操作相同,可以实现机、炉、电、辅机的系统运行及事故处理,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做的实训就是其第一任职岗位所做的工作,使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最大限度地缩短,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3)校企合作共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保障了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个人专题计划范文2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教学;财经类专业;体系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03-02

《经济法》是本科院校经济、金融、财政、会计、工商管理、税务等财经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懂经济、通法律、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但目前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与实现这一目标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考核等方面都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一、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

1.课程内容多,涉及面非常宽泛。在财经类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中,其“经济法”不同于法学专业所讲的“规范和保障国家干预经济之法”,而采用的是大经济法的概念,泛指“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者说泛指“与经济有关的法律规范”,所以在经济法教材中至少包括了合同法、企业法、证券法、破产法、票据法、竞争法、银行法、财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从部门法角度讲,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横跨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等部门法,其学习内容的宽泛由此可见一斑。

2.教学时间少,任务重。虽然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内容非常庞杂,但课时很少,一般为32学时,少数专业是48个学时。在很短时间内,既要让学生掌握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中与经济有关的主要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范,又要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任务很重,困难也很大。

3.教学对象的法学基础知识薄弱。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经济法之前,法学课程仅学习过《法学通论》(或《法律基础与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法学通论》的教材安排虽然包括了法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只能是有选择性地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讲授,而与经济法课程相关的一些前提性法律知识,学生掌握得并不牢靠,甚至根本没有学习过。比如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的学习都要以民事法律基本知识为基础,但学生对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义务、民事行为、物权、债权等知识掌握得很有限,而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责任等知识是学习理解产品质量监管、金融监管与调控、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基础,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们甚至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

二、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虽然很多学校对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懂经济、通法律、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但在观念上,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经济法课程是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没有意识到经济法课程教学是财经类专业学生“通法律”的重要途径。因而,在经济法课程教学目标上存在或多或少的模糊认识,尤其是有意无意地把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与法学专业经济法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混同起来,以为是在培养法学人才,结果导致课程教学中主要沿习了法学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从而不能适应培养财经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其次,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经济法课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一些重要的经济法律制度,如合同法律制度、企业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等,与财经类不同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紧密联系,都应该学习。再者,教学方法比较陈旧。长期以来,经济法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听记背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解释概念,注释条文,归纳原理,这一方法原本所适用的教学对象是系统学习过法学基本理论的法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学基本理论课程的财经类专业学生而言未必合适。最后,考核设计不够科学。经济法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试,从鼓励和强制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经济法律知识角度而言,考试是必要的,但在设计考试题目时,教师往往忘记了考核对象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而是没有系统掌握基本法学理论知识的财经类专业学生,从而过多设计了解释题、论述题、法条阐释题。这种题目重理论轻技能,对非法学专业学生而言是不合适的,也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目标乃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三、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体系化改革措施

1.重视《经济法》课程教学,明确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经济法课程为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教学人员来自于法学专业教师,在经济学、管理学类众多课程中,经济法是“外来户”,在法学专业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中,经济法又是针对非专业对象的。这就会导致两头不重视,学生认为经济法是非核心课程,通过考试就“万岁”;对教师来讲,为非法学专业学生讲授经济法律基本知识,也不必太过用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经济法课程的不受重视也就可想而知。为此,教师从思想上高度认同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是必要和必须的。这种重要性的认同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乃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是联系在一起的。目前,“懂经济、通法律、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很多学校已经得到明确确立,所谓“通法律”,仅靠《法学通论》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经济法课程是其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且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人们普遍认识到“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背景下,要求财经类专业学生懂法律已经是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具体而言,经济法课程教学目标应从以下方面定位:首先,掌握基本的经济法律知识,培养经济法律意识。通过经济法的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法律知识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真正对法律具有尊崇信仰之感。

2.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材。法学教师集体编写一本经济法教材,在知识水平上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要舍得花时间花功夫去精心准备。此外,教材编写还要注意几个技术问题:第一,“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不能把相关法律制度全部纳入教材中,只能选取一些重要的、基本的、与财经类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而其他的一些内容最好痛下决心割舍掉。否则,一本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的教材,不仅重点不突出,而且也会让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无所适从。第二,教材编写风格要统一。由于经济法教材一般是多位教师共同编写,不同的人写作风格不一样,有的喜爱简明,有的喜好繁琐,这就要求做好组织工作,风格要大致一样,在内容上要前后一致。第三,在平衡理论分析与制度介绍的关系时,不要过分追求一些纯理论问题,特别是法学专业经济法学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没有必要在这里加以详细介绍,而要将大量篇幅留给对基本制度的分析和介绍,要突出应用性。

3.教学内容安排要统一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经济法课程包括的内容多,涉及的范围广,即使为学生提供一本风格简明的教材,仍然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把教材都讲完,因此,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定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学生自学的内容。一般来说,合同法律制度、企业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等是市场经济活动最基础的法律制度,与财经类不同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紧密联系,可以统一起来,确定为必讲的部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灵活掌握要重点讲授的内容,比如金融专业可以增加证券法、保险法、银行法,财税专业可以补充票据法、会计法和审计法,但鉴于专业核心课中已经有《中国税制》这样一门课程,在经济法课程中就可以不再重复讲授税法的内容。

4.课堂教学要生动,重点是要掌握好案例教学法。由于财经类专业学生没有系统学习相关法学课程,法律基础知识比较缺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些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就会受到限制,通过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不能很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安排好案例教学,既让学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相关知识要点,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选案例。案例的收集和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一个好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或者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选择这类案例,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更多的思考。此外,要尽量选择本地的案例,选择新近发生的案例。一般来说,人们普遍在心理上认为,本地发生的事情与自己联系更紧密,新近发生的事情会更有新鲜感,会引起学生们更高程度的关注。还有,在具体操作中,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当。案例太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过于复杂,脱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实际,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会降低兴趣。第二,案例运用与知识讲授要配合恰当。案例教学是为解释、理解和运用法学理论、法律知识服务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案例的导入方式。第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归纳总结。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逐步采用设问、提问、反问、暗示、悬念、提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及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节奏,掌握主动权。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都要做一些点评,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对隐藏在案例背后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予以总结阐释,以引导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达到深入理解并能实际运用相关知识的目的。

5.考核内容的设计要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目前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来讲,提交论文、考查、口试都不太合适,考试这种方式本身是比较合理的。问题是,在设计考试题目时,教师往往忘记了考核对象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而是没有系统掌握基本法学理论知识的财经类专业学生,从而设计了论述题、法条阐释题这类明显偏重理论的题目。其实,这种沿袭法学专业做法的考核题目设计,也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目标乃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因此,教师在设计考核内容时,要重基础知识,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金冶.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9).

个人专题计划范文3

一、学习目的

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要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把思想教育、党性分析、整改落实、立规执纪结合起来,教育引导领导班子成员强党性、守纪律、树正气、干实事,认真查摆和解决“不严不实”问题,自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增强敢于担当、履职尽责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为保持镇“全县率先、全市领先、全省争先”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对象范围

镇领导班子成员

三、学习内容

第一专题学习研讨时间(6月上旬—7月底)

学习内容:重点围绕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开展。重点研读规定内容,同时研读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1.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自学;

2.举行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一次交流研讨;

3.七一前,结合纪念建党94周年和日常工作安排,利用党性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资源,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等党性教育活动,并进行第二次交流研讨;

4.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列出自身“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边学边查边改。

第二专题学习研讨时间(8月初—9月底)

学习内容:重点围绕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研读规定内容,重点研读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

1.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自学;

2.8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三次交流研讨;

3.9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四次交流研讨;

4.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进一步修改“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边学边查边改。

第三专题学习研讨时间(10月初—11月底)

学习内容:重点围绕严以用权、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做人开展。重点研读规定内容,同时研读关于四个全面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

1.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自学;

2.10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五次交流研讨;

3.11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六次交流研讨;

4.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完善个人“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边学边查边改。

四、学习形式

1.召开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精读指定学习内容,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

2.举办专题党课。镇党委书记莫成明同志围绕“三严三实”主题、学习弘扬精神和弘扬向上文化,带头讲党课;组织观看《的“严”与“实”》、《心灯》等党性教育专题片;结合建党94周年,围绕党性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厉行节约、坚持廉洁从政、坚决反对等组织开展专题报告会。

3.开展专题研讨。结合专题教育,重点围绕开展向伟人,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杨善洲、沈浩等先进典型事迹,从本地区本部门出现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突出交流互动,撰写心得体会,每个专题安排2-3次互动式交流研讨,每次安排部分班子成员作交流发言,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实际思想和工作摆进去,做到踊跃发言、相互讨论启发、形成思想共识。要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每个专题都要相应列出自身“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切实做到边学边查边改。

五、学习要求

1.高度重视。镇领导班子成员要统筹做好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办负责做好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的安排,确保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四落实”。

个人专题计划范文4

一、专题合作研究群创建的背景分析

(一)幼儿园自由游戏的现状

在《标准》实施后,幼儿园自由游戏呈现出以下令人担忧的现状:其一,材料提供或随意性大或禁锢性强。有些教师认为材料能极大激发孩子们的自由游戏热情,应该尽可能多提供活动材料;有些教师则认为材料过多会干扰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所以在提供时必须有目的,无游戏目的的材料尽量不提供。其二,环境空间创设或过满或过空。有些幼儿园预设环境满满登登不留空隙,有些幼儿园则将大量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自由表达。其三,教师或高控式介入或放任不管。教师观察、分析、评价自由游戏的策略与能力相当缺乏。

(二)幼儿教师研训的现状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社会外在因素和个人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外在因素越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时候,教师的内在机理需要才能更活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教师个体成长的历程,更多应是“自造”,而非“被造”。但是在实际的教师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严重的“被造”现象,教师因为学分要求迫不得已被培训。“被造”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观念与行为脱节,教师讲起理论头头是道,但教育教学行为却依然被经验主义主导,自由游戏的相关学习培训就存在严重“被造”现象。如何在幼儿教师自由游戏指导能力的提升与教师研训方式的创新之间建构有效连接,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自由游戏的特性与现有教师研训方式之间的不匹配性

应用于教师研训中的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建构式学习模式,它突出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对于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知行脱节”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但将这种模式应用于幼儿自由游戏的研究中却存在着缺憾。这是由自由游戏特性所决定的,因为自由游戏涉及多个问题,各问题之间又相互关联与纠缠形成问题链。认知的构建绝不是一个个零散点的拼凑与集合,而是点与点之间内在逻辑的联系与过程系统的整合。其中既有点状的知识获得,也有线性的逻辑思考、非线性的创意想象。因此,如果想有效提高教师自由游戏的指导能力,必须寻找一种更具紧密型的研习方式。于是,我们创生了专题合作研究群。

二、专题合作研究群创建的具体做法

(一)定位专题合作研究群的组织特点

专题合作研究群是在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创生出来的,是若干个学习共同体的组合,每个研究群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但各研究主题之间又存在包含与类包含的关系,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独立。我们将专题合作研究群的组织特点进行了定位,它应该呈现以下特点:1.以“共同困惑”为基础。教师实践中的共同困惑成了专题合作研究群的研究内容,教师们是因困惑走到一起,以解决问题为共同追求。2.以“实践共同体”为载体。专题合作研究群改变了以往“专家讲、教师听”或者“专家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处于从属地位”的局面。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分享经验,共同探讨解决的策略。在群中,所有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地位高低的差别,只有参与角度的不同,是一种真正平等合作的对话关系。3.以“共同愿景”为导向。专题合作研究群因困惑而生,因此,教师们聚集的愿景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容易描述的,且是持续的。4.以“群组互动”为标志。专题合作研究群与学习共同体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群组间研究内容的关联性和群组间研究方式的共通性。5.以“协商文化”为机制。专题合作研究群中教师所有的学习行为都是在实践、反思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合作、相互协商的文化机制保障了群组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

(二)构建专题合作研究群的组织框架

我们基于幼儿自由游戏中常见的问题,组成“幼儿计划研究组”“材料推进研究组”“观察评价研究组”三个专题研究群。三个群的研究内容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对自由游戏的共同困惑提炼而来的,具有相对聚焦性。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必须要有学习宽度与深度的双向要求。除此之外,专题合作研究群还兼具交流合作的特性。1.横向到边——利用名师领办达成研究内容全覆盖。发挥区域内名师的专业能力,每个群组由一位区级名师领办,召集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形成研究群。领办的名师在幼儿自由游戏领域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能带领群内组员进行研究,如对自由游戏的现状进行分析、原因进行剖析、相关理论进行学习等。同时通过三个群组间的交流将教师们的某个困惑点扩展为对整个概念的梳理,从而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2.纵向到底——借助专家力量达成研究内容纵深化。三个研究群针对各自的研究命题在名师领办中进行相对横向的学习与交流,但纵向的深入性学习与研究还是需要领域专家的引领。研究群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与各级相关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得到点拨,极大拓展并深化了成员的研究深度。3.互为融合——利用互动交流达成研究内容共通性。由于三个群组间的研究内容存在内在知识连接点,因此学习的互动交流便尤其重要了。专题合作研究群存在两种互动交融方式:一种是固定时间的大群组活动,一般是一个学期两次;另一种是非固定时间的群组活动,由领办名师发起,可存在于自定的时间、自定的组别之间。从实施情况来看,固定时间的群组交融更关注共性困惑,非固定时间的群组交流则更凸显个性化困惑。

(三)丰富专题合作研究群的研习方式

任何一种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情境将新的信息与教师的原有经验联系起来,使信息对教师产生意义。因此,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磨方式,让教师们在知识与经验的碰撞中不断提升专业思考能力。1.专题式研修。这是专题合作研究群最常用的研习方式,针对研究中的某个主题进行点状、深度学习与思考。专题合作研究群本就是以主题的方式组建,每次专题式研修可以根据大主题或其中的某个小主题或若干个有关联的主题来进行研究。如“观察与评价研究组”便以表单式、图示式、学习故事式三个小主题开展专题式深度研修,从而使教师获得三种观察方式的有效实施路径。2.深化式研讨。存在于研究群中的困惑点往往是零散且充满个性色彩的,但是很多的困惑点却又相互交织、相互套叠。深化式研讨的作用便是将这些相互交织、相互套叠的困惑进行一种纵向梳理,在研讨中也许是一个困惑的深度挖掘,也许是多个困惑的线状串联。如“观察与评价研究组”基于观察路径图开展深化式研讨,通过“何为路径图”“路径图在观察中的作用”“如何绘制路径图”“让路径图助力教师观察评价”等线索进行推进。在研修形式上融理论学习、经验分享、思维碰撞、实际操作为一体,极大提高了教师们对该观察方式的学习实效。3.联动式研习。专题合作研究群是基于幼儿园自由游戏的若干个困惑点而创生的,因此联动式研习是群组之间研究过程与成果互通的一种需要。研究群组之间看似相互独立,但实则为一个整体,研究内容的连接要求研习内容的互通与碰撞,从而理顺各群组之间的线索,达成自由游戏指导能力的提升。如“幼儿计划研究组”研究幼儿游戏计划能力的提升,需要“观察评价研究组”所获得的观察分析评价能力的支持,“材料推进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又为“幼儿计划研究组”提供了前期的物质准备等。联动式研习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浸润中同时适用。4.浸入式研磨。“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去指挥炮火。”只有浸入一线才能获得真实深切的感受。因此,研究群的成员一次次沉浸到孩子们的自由游戏中,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幼儿计划研究组”的成员针对“幼儿游戏计划能力”沉浸了十余次现场,一次次分析幼儿的游戏计划书,解读幼儿游戏计划书背后的思想,观察游戏计划书与幼儿游戏行为之间的关联,提炼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计划形式、教师指导策略等。

(四)关注专题合作研究群研究成果的辐射覆盖

任何一种研训方式都强调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的融合,教师们需在实践中不断试误,在逐步领悟的过程中,把握自由游戏的应然理论。专题合作研究群三个组别50名左右的成员分布在区域内各层面的幼儿园中,每个研究群都针对几个命题进行纵向研究。过程中,群成员将研究成果带入所在的幼儿园,由一个班逐渐扩展到一个幼儿园,再慢慢辐射、覆盖至整个区域内的幼儿园。如此设计的想法有三:其一,便于了解全区范围内的幼儿园在自由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其二,便于了解研究成果在各类幼儿园中的实践成效;其三,便于快速提升全区幼儿教师在自由游戏中的指导水平。

三、专题合作研究群创建的思考

个人专题计划范文5

关键词:采矿工程导论课程;系列专题讲座;翻转课堂

一、课程构建

专业导论课是指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未来发展的向导,对大学新生具有教学、教育的双重功能[1]。采矿专业导论课在帮助学生了解采矿专业基本情况,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可为学生提供了解本专业的平台,拓展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动性,为后续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2-4]。课程构建思路和实施步骤如下。开课前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特点、兴趣方向及对专业的了解。开课之初对专业概貌和课程体系做详细介绍。介绍角度按照理论课和实践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分类进行。阐述对采矿专业学生而言,需要重视力学等基础课学习,也提醒学好英语、计算机等工具类课程。除此之外,可介绍学院本专业的一些特色和优势[5]。根据培养计划、课时和课程开设实际情况,选择若干门采矿核心课程,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让学生对采矿专业的特点和学习方向有大致的了解。专题前沿的科学技术可开拓视野,提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请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个人作业主要谈对专业的理解和对未来大学学习的规划;小组作业主要按照采矿方向选择某一专题进行研究,了解采矿专业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通过个人展示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程度,也能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小组作业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能锻炼文献搜索和整理、沟通能力。调研表明,研讨课不同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6]。总结部分。对专业学习内容、知识能力培养重点、学习方法及训练途径归纳阐述;对课程后续学习和衔接(包括科研竞赛和专业咨询等)提供一些建议;通过优秀学长的视频和现身说法,了解学长对采矿专业的认识并获得学习建议。在课程结束之前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效果,以便后续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二、教学实践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自2015级开始采用上述导论课授课内容和方法,至2018级已有4届(共计204人)顺利完成该门课程教学实践。与之前主讲教师单纯讲授教材采矿概论相比,课程构建后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教材,教师参与人数和授课内容信息量明显增多,学生从文献资料搜集到专题展示文档的整理制作、论文撰写,乃至后期答辩互动,参与感增强,能力提高,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导论课程调研准备

认真研读和领会福州大学教学文件、紫金矿业学院采矿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结合专业认证精神,对该门课程定位。通过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专业选择背景、学习状态、对导论专业的学习期望及今后职业规划等。发放问卷之前提示大家问卷作答要记一次平时成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作答,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采矿专业整体介绍

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授课安排、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要求等内容。按照“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问题逻辑展开和介绍。利用2个课时重点介绍主要专业课程及特点(如提醒学生要学好力学课、数学、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课),学校学习资源和学院教师、实验室及实习基地情况。通过专业整体介绍,一方面,学生初步了解该专业和行业全貌,澄清一些常见错误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介绍该专业学习重点、特色和发展前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核心课程专题系列

结合实际,从学院培养计划设置课程中选择8门核心专业课程,即地采、露采、井巷工程、爆破工程、矿井通风、数字矿山、岩石力学与矿山压力与控制,分别邀请8位教师参与,以开设各课程方向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考虑学时要求(每位教师分配1个课时),对各位教师讲座内容和时间等做了建议,请各位教师按照导论课程的要求精炼介绍内容,以便于由此汇集成为一门课程。比如,请各位教师按照对各自核心课主要内容知识、理论基础、技术前沿和应用等加以介绍,并对学生今后学习规划和准备事项提供建议,之后留一点时间与学生做互动交流,答疑释惑。

(四)运用翻转课堂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设置两次课(4学时)翻转课堂,以形成学生和教师的有效互动。通过提前布置个人作业“我的大学我的梦”,让学生主动了解采矿专业的所学所用,畅谈各自对专业的认识及今后学习规划。通过提前布置小组作业,即在前期核心课程专题讲座介绍和各自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采矿工程专业有关研究方向和领域中选择某一专题(可以是这个方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方法或应用技术)介绍。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作业,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完成,教师发挥点评指导和串联引导作用。学生在查找文献资料、团队分工合作及文本制作和展示等环节均发挥了能动性,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对专业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和拓宽。

(五)总结提升对专业的认识

总结课2学时,完成对导论课的归纳总结。一方面,邀请辅导员、班导师及优秀在校学长参加交流,谈他们对专业或大学学习规划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将之前备课采集的毕业生视频和作业文档资料播出。邀请已经工作1~7年不等的各届毕业生代表(每届1~2位),请他们谈对采矿专业的认识及对学弟学妹的建议。这些资料真实再现了采矿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历程和心理成长过程,有感而发,对在校新生有一定触动,对今后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思考和借鉴。总结课上发放了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还存在的疑惑,以及对课程教学的建议。

个人专题计划范文6

自我成长,在学习中积淀

在自我成长阶段,团队活动的关键词是“自我成长”。我们组织成员进行“自主研修”“专家引领”“外出培训”三个模块的团队学习。

模块一:自主研修 制定课程

核心组成员每年依据工作室“N+1”学习课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然后按照学习进度开展学习。在“N+1”课程中,“N”是指专业技能知识、工作室主题学习篇目、网络研修课程、国培学习内容、“TOEP”技能认证培训课程等多项必学任务;“1”是指依据个人特长,研发一项特色课程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学习。

模块二:专家引领 海纳百川

工作室制定了《专家指导计划》,省市学科专家每年定期、分批参与工作室的研修活动。在双阳第二实验小学的名师工作室、解放大路小学的会议室、长沈路实验校的校园、花园小学的课堂中,每一次与各位专家的思想碰撞、互动交流,都让教师们获益匪浅。

模块三:外出培训 开拓视野

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组成员的培训能力,名师工作室积极搭建平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近三年,工作室有3名核心组成员参加了市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在深圳的培训,有3名核心组成员走进了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的赛场。

团队成长,在互助中提升

“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被培训者”是工作室开展培训工作的核心理念。这一阶段团队活动的关键词是“团队提升”。教师主要结合学科日常教研活动,以主题沙龙的形式进行“谈话式培训”,以网络研修的形式进行“混合式培训”,以教学研讨的形式进行“主题式培训”。“主题式培训”分五个阶段。

阶段一:摸清学习需求。这一阶段,我们以网络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

阶段二:确定培训主题。我们从问题入手,确立“微课在信息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的课题,并依托课题定主题,开展主题式培训活动。

阶段三:研发视频课程。我们根据主题培训需求,组织全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发了小学信息学科所有知识点的视频课程。

阶段四:选取培训方式。我们通过送课下乡、课例研究等形式,在学科教师中进行主题式培训。

阶段五:Y对跟踪指导。在主题培训过程中,我们发挥师徒结对作用,做到课前培训抓设计,课上培训抓落实,课后培训抓反思,通过一次次潜下去、浮上来的跟踪指导,引领农村教师走进了省级研讨课现场。

以上五段式主题培训,从问题入手,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促进了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提升了工作室成员的研究水平和指导能力。

专题培训,在实践中成长

这一阶段团队活动的关键词是“辐射带动”。为做好培训者,发挥工作室辐射作用,我们在培训中突出做到三个结合,即培训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培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培训与国培项目相结合。

1.培训与常规教研相结合

在长春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初期备课活动中,核心组成员做“教材解读”专题培训;在工作室常规教研活动中,核心组成员做“创客教育”专题培训。在常规教研中融入培训,带动学科教师专业发展。

2.培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在“吉林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培训”中,工作室主持人做“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等专题培训;在长春市数字化实验校“智慧校园”培训班上,核心组成员分别承担“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网络空间人人通”等专题培训任务;在全市开展的创客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中,核心组成员介绍了“创客教育”“STEAM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与五校联队参与了机器人、3D打印、4D空间等展示活动,这让参会教师认识到学校的STEAM教育是培养未来创客的有效途径。另外,核心组成员还多次为市、区的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培训,这丰富了教师们的理念,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