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抗震检测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房屋抗震检测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房屋抗震检测报告

房屋抗震检测报告范文1

关键词:砖混宿舍楼;加固设计;抗震

某公寓宿舍楼,由于使用年限过长,导致墙体材料强度不满足规范要求,且原设计的构造要求也不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要求,故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在加固设计中,首先需明确该房屋的结构体系,按照现行国家规范要求进行计算,确定加固位置,满足相应的构造措施,并进行加固改造。

1工程概况

该公寓宿舍楼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始建于1984年,单体总建筑面积1455m2,为一栋三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楼板采用预制板。建成至今首层作为车库,二层和三层作为集体宿舍使用,使用用途一直未改变。由于使用年限过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等情况,随即业主方请检测中心对该房屋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根据鉴定报告:该公寓楼宿舍的整体安全性等级为CSU级,安全性不符合本标准对ASU级的要求,影响整体承载能力,应采取措施,对抗震承载力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墙体进行加固处理。考虑当时抗震设防要求,经过设计验算插入值分析,根据采取构造措施的实际情况,结合现状检测结果,综合评估约为6度抗震。

2加固目标

考虑到本栋建筑位于市中心,其利用价值较高,通过与业主的充分沟通,本栋建筑后续使用年限按50年考虑,即按B类建筑进行抗震验算以及满足B类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

3房屋加固受力分析

3.1原结构体系分析首层只有一道纵墙,车库出入口两侧设构造柱,无纵墙,二层和三层作为集体宿舍,两侧外纵墙均为开洞门窗。从结构体系分析,该建筑结构体系混乱,传力不明确。在计算分析之前,确定该建筑作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进行受力分析。3.2计算模型由于该房屋年代久远且设计资料的缺失,我们根据现场踏勘所得的构件尺寸及检测报告所检测的材料强度和构件尺寸作为主要依据建立结构受力模型。选用pkpm鉴定加固模块进行受力分析。3.3计算结果分析经验算有如下几项不满足规范要求:(1)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抗规7.1.8)。在纵墙方向,底层与第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值为0.81,小于1.0;在横墙方向,底层与第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值为2.32,大于2.0。(2)首层框架柱截面为240mm×240mm,钢筋托墙梁宽240mm,均不满足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构件最小截面的构造要求。(3)二层纵墙开洞面积过大过多,不满足抗震计算要求。(4)同时,根据鉴定报告内容确定,底层和二层的墙块和砂浆强度均以不满足规范最低要求。

4房屋加固设计

4.1结构体系的加固

由于原来的结构体系混乱,传力途径不明确,我们将其修正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并进行相应的结构验算。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原框架柱采用增大截面法来进行加固,将框架柱的截面尺寸由原来的240mm×240mm增大为400mm×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砌块和砂浆强度等级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墙体两侧各增加80mm厚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通过上述加固方式,明确结构形式,传力途径简单可靠,对原有构件强度不满足的地方,通过上述加固方法,使之满足规范要求。

4.2局部构件的加固

原房屋底层的钢筋托墙梁不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增大截面和外粘贴钢板进行加固,增强托梁的刚度和承载力,并满足规范要求。

4.3抗震构件的加固

由于二层纵墙开洞面积过大,导致部分墙体抗震计算不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在纵横墙交界处采取增加构造柱的加固方法,使新增构造柱和原有圈梁连成整体,提高抗震能力,并满足规范要求。

4.4加固后结构验算

加固后的结构验算是一项非常最重要的内容,重新建立计算模型,将加固之后的相关数据输入到计算模型中进行验算,可以得到加固之后的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结构的关键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满足了该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要求,同时也满足甲方的使用功能要求。

5结束语

文章结合实际工程,简单的介绍砖混加固的流程和方法。在加固设计时,应通过检测报告并结合现场踏勘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了解甲方需求,明确加固目标。之后首先要从结构体系出发,分析结构的整体性及结构布置是否合理,传力是否明确,其次考虑抗震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作者:李发福 郭云飞 单位:云南中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GB50702-2011.

[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GB50367-2006.

[3]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JGJ116-2009.

房屋抗震检测报告范文2

关键词:倾斜;基础纠偏;注浆加固法

Abstract:A school teaching building structure inspection report as the basis,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building deviation rectifying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of analysis, design and detailed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 words:TiltBasic deviationGrouting reinforc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鄞州区洞桥镇中心学校教学楼建于1993年,为四层砖混结构,房屋平面呈矩形组合,由鄞县建筑设计院于1993年设计,每层设4个教室及办公室,教室没开间宽度均为3米,进深为6.5米,房屋东西向总长度49.8米,南北向总宽度为19.2米,房屋底层至四层层高均为3.4米,房屋建筑面积约为245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承重墙体采用标准砖石灰砂浆砌筑,多孔板楼、屋盖。房屋平面图如下:

二、结构评定、加固改造设计依据

1、结构评定依据

(1)现场踏勘、检测数据;

(2)《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200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

2、加固改造设计依据

(1)《房屋质量检测报告》(沪房鉴(001)证字第2009-2193号);(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

(4)《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三、结构安全检测评定结论

上海房屋质量检测站出具的结构安全检测评定结论为:

1、经现场检测,被检测房屋主要损坏情况为:预制板拼接缝、墙面粉刷开裂、教室通道板端接缝、底层廊檐地坪明显下沉开裂等,混凝土楼(屋)面梁未发现有开裂现象,房屋主体结构未发现明显的结构裂缝。

2、经现场检测,被检测房屋混凝土构件强度推定值为18.2Mpa;砌筑砖强度等级综合评定为MU10,砌筑砂浆强度介于1.5-2.2Mpa。

3、经现场检测,被检测的教学楼房屋外墙棱线均有向南、向西倾斜现象,向西倾斜率局部率大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允许值4‰,向南倾斜率均大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允许值4‰,局部率大于《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99 2004版)规定的限值10‰

4、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被检测房屋底层至四层墙体竖向承压承载力及高厚比均能满足要求。

5、综上可知,由于被检测房屋向南倾斜率偏大,建议对房屋进行基础纠偏加固,纠偏加固设计应按现行加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应请有资质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和加固专业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四、基础纠偏加固方案设计、施工

1、倾斜原因及纠偏可行性分析

(1)本教学楼的向南、西侧倾,不是因地基土体下卧层太软弱,不均匀沉陷所致,而是因东北侧教学实验楼建设时打沉管灌注桩,震动、挤土原因造成了基础西南、东北两边基底土扰动,导致沉陷差异过大。

(2)根据上海房屋质量检测站出具的报告显示,教学楼底层至四层混凝土梁、柱、板、及节点等主体结构基本完好,楼面梁、柱与纵墙连接基本完好,表明房屋自身刚度好。

2、确定纠偏方案

地质资料表明, 基地土质为粘性土,地层分布均匀,无地下水流动。在尽量不破坏基础结构的前提下,宜选择采用注浆加固法对地基进行加固,以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及控制地层沉降等。

所谓的注浆加固是指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具有流动性、填充性、胶凝性的一种或几种浆液材料,按一定的配和比注入房屋的地基土中,通过浆液的充填、渗透和挤压等作用把土粒间的水分和空气挤走,然后浆液就与原来已经松散的土粒粘结成非常坚固的整体,从而使原来土体的强度提高,使其的承载力加强。

根据以上分析, 选用以水泥为主剂的混合浆液作为注浆液。注浆管由普通建筑脚手架即38mm有缝管材料加工而成,根据需注浆深度取管长为3米,施工时用半机械式重锤直接将花管打入至设计深度。注浆点的间距确定为1.0~2.0m,并能使被加固土体在平面和深度范围内连成一个整体。浆液的初凝时间为2h。注浆量和注浆有效范围应通过现场注浆试验确定,在本教学楼粘性土地基中,浆液注入率为15%~20%。对本次注浆压力加0.2~0.3MPa的压力。

3、整体纠偏施工

预先清理施工场地,将掏挖坑中的杂土及垃圾清理干净并沿注浆位置开挖沟槽和集水坑。采用带压力记录仪的注浆机提升注浆管,自下向上对地层注入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液,水采用市政自来水,其PH值能满足水泥浆所需要的要求。确定本次浆液的水灰比为1.0,注浆的流量取7~10L/min。浆液在泵送前应经过筛网过滤,水温不超过30℃~35℃。

施工注意事项:

(1)停止纠偏后,先让建筑物自然沉降一段时间,待建筑物沉降速率明显降低后,进行注浆。注浆顺序应按跳孔间隔注浆方式进行,并宜采用先后内部的注浆施工方法。注浆分多次进行,将浆液流入孔内,待液限下降后,进行第二次注浆,直至水泥浆不再下降,空隙被完全填满后,方可停止注浆。

(2)为保证建筑物在纠偏期间的安全,应随时掌握和控制纠偏速率,对三维方向中变动的建筑物进行动态测量,要求做到沉降观测、垂直观测和内部1-4层中间表面及门、窗启闭方便程度观测“三到位”;观测仪器设备、观测人员和观测点“三固定”;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在四角点南、北各设三个点依次按分钟、小时、天、周、半月观测沉降变化值。

房屋抗震检测报告范文3

原建筑竣工于1984年,按7度(0.15g)抗震设防,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4.0.3条规定,改造后的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鉴于医院实际需求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1.0.6条规定,该病房楼进行改造设计前需对原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并确定其后续使用年限为40a。

2建筑现状调查

抗震鉴定前应进行建筑现状调查,包括搜集勘察、施工及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实测。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

2.1原始资料调查

该住院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竣工图纸、竣工验收资料等原始资料均较齐全。

2.2外观质量检查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检查结构构件的裂缝及劣化程度等。经检查个别框架柱及剪力墙表面存在蜂窝、麻面现象;少数框架梁存在梁底钢筋锈蚀现象;个别屋面板板底存在碱蚀、露筋现象。结构构件未发现明显开裂、较大变形等严重结构性损坏现象。

2.3材料性能检测

建筑结构的材料性能是结构安全的基本保证。本工程混凝土强度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现场取样检测,检测混凝土强度摘录如表1所示。现场采用钢筋探测仪对部分梁、板、柱、剪力墙的钢筋配置、分布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原图纸设计要求。

3抗震鉴定

3.1抗震鉴定原则

本工程属于B类建筑,应进行两级鉴定。

(1)第一级鉴定对现有房屋的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

(2)第二级鉴定:对现有房屋进行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1)和(2)同时满足的建筑评定为满足抗震要求,可不进行加固处理;(1)满足而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低于规定的95%、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低于规定的90%,可不进行加固处理;(1)不满足而抗震承载力较高时,可通过构造影响系数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1)和(2)均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3.2抗震等级确定

本工程使用功能为病房楼,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4.0.3条,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重点设防类(乙类)。依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2条规定,本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依据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3.1条规定,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改造工程的抗震设防目标及抗震设防水准,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要求,结合其后续使用年限40年相协调,确定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3.3场地、地基和基础

查阅原地勘报告,本楼建造于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场地类别为II类,其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4.1条、4.2条规定,可不进行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定,同时也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3.4抗震措施鉴定(第一级鉴定)

3.4.1结构高度

本工程结构总高26.90m,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1.1条,7度框架-抗震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为120m的要求。

3.4.2房屋的结构体系

本工程为双向多跨框架-抗震墙结构,结构布置及框架梁、柱、剪力墙截面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3.2条房屋结构体系要求。本工程建筑平面形状为矩形,平面没有局部突出,立面没有局部缩进,均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2.1条房屋结构体系要求。楼层刚度大于其相邻上层刚度的70%,且连续3层总的刚度降低小于50%,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2.1条房屋结构体系要求。首层个别框架柱轴压比为0.98,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2.1条框架-抗震墙柱(抗震等级三级)轴压比≤0.95的要求。

3.4.3混凝土强度等级

本工程混凝土强度实测结果,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3.3条梁、柱、墙实际达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要求。

3.4.4框架梁的配筋及构造

本工程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大于2.5%;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配筋量的比值不小于0.3;梁端箍筋实际加密区的长度大于梁截面高度的1.5倍,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满足要求。

3.4.5框架柱的配筋及构造

本工程框架柱实际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框架中柱、边柱和角柱均大于1.0%,满足要求。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为100mm,箍筋直径为φ8mm和φ10mm,满足要求。柱加密区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且每隔1根纵向钢筋在2个方向均有箍筋约束,满足要求。

3.4.6框架节点核心区构造

本工程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最大间距为100mm,最小直径为φ12mm,柱体积配箍率为1.6%~2.1%,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3.6条要求。

3.4.7抗震墙的配筋及构造

本工程抗震墙墙板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约为0.628%,均大于0.25%,最大间距为150mm,最小直径φ12mm,满足要求。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配筋,纵向钢筋配筋率为1.2%~2.0%,箍筋直径均为φ10mm,间距均为100mm,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3.7条要求。

3.4.8填充墙

本工程砌体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布置均匀对称,满足要求。砌体填充墙沿框架柱每隔500mm有2根φ6mm拉筋,拉筋伸入填充墙内长度700mm,满足三四级框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的要求。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部与梁设有拉结措施,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3.9条要求。

3.5抗震承载力验算(第二级鉴定)

第二级鉴定是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可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方法进行抗震计算分析。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混凝土结构鉴定加固》软件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在建立计算模型和选择计算方法时采取了如下处理。

1)在PKPM软件计算中,依据原设计施工图、本次改造建筑图,并结合现场调查结果,确定结构布置及荷载分布,建立计算空间计算模型

2)抗震计算的有关参数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值:0.30s;建筑场地类别:II类;地面粗糙类别:C类;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

3)梁柱节点重合部分,梁端简化为刚域。

4)考虑填充墙对于结构总体刚度的影响,计算时取周期折减系数为0.75。

5)根据第一级鉴定结果,体系影响系数取0.95。经计算首层个别框架柱抗剪不满足要求,首层、2层部分框架梁、板承载力不满足要求,3层、5层改造为设备机房位置楼板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3.6抗震鉴定结论

1)个别框架柱轴压比不满足要求;

2)个别框架柱抗剪不满足要求;

3)部分框架梁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4)部分楼板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4抗震加固设计

4.1框架柱加固

轴压比不足的框架柱采用加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处理。该方法是在框架柱构件表面凿毛和清洁处理后用钢筋混凝土围套,围套内的纵向受力钢筋由计算确定,并与原框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共同工作。采用加大截面法不仅提高框架柱的承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的刚度。加大截面的尺寸一般在100mm左右,采用混凝土加大截面,浇筑时很难振捣密实,加固质量难以保证。本工程采用高强灌浆料代替混凝土,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抗剪承载力不足的框架柱采用横向粘贴碳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框架柱粘贴环向碳纤维箍,缠绕3圈且搭接长度应超过200mm。碳纤维箍外侧抹厚度不小于25mm的高强度水泥砂浆,以满足防火及防护要求。框架柱顶部及底部设置4mm厚钢板封闭箍进行附加锚固。

4.2混凝土梁加固

混凝土梁采用型钢加固法。此方法适用于不允许增大构件截面尺寸,而又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承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型钢加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四周包以型钢,型钢与被加固梁之间用聚合物砂浆或结构胶等方法黏结。型钢表面抹厚度不小于25mm的高强度水泥砂浆(应加钢丝网防裂)作防护层,具体做法

4.3楼板加固

楼板采用粘贴碳纤维加固法。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混凝土结构,主要是利用纤维抗拉的高强度、高弹性模量、高应变性能及利用改性环氧树脂类胶结材料,使碳纤维与混凝土结构产生良好的黏结性,加固补强原结构受拉纵向钢筋和受剪、抗扭箍筋的不足,从而提高结构抗弯、抗剪、抗扭承载力。该方法用高性能黏结剂将碳纤维布黏贴在楼板表面(纤维粘贴方向应平行于构件的主受力方向),使两者共同工作,提高楼板的抗弯承载力。为提高碳纤维布黏结加固耐久性,碳纤维表面采用压结钢片加射钉进行附加锚固,压结钢片长度宜为碳纤维布宽+60mm,射钉应不打穿碳纤维布。

5结语

1)抗震鉴定应根据结构形式、后续使用年限等因素,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采用逐级鉴定的方法,进行抗震性能分析。

房屋抗震检测报告范文4

关键词:结构鉴定;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

Abstract: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 suzhou area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uilding safety and aseismatic appraisal work,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testing, classification and the test it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with a preliminary analysis, the author expounded in safety and some opinions of aseismatic appraisal.

Keywords: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Safety appraisal; Aseismatic appraisal

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己建造了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由于城区规划、经济利益等原因,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项目呈日趋增长的趋势,故而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及抗震鉴定亦逐渐被重视起来。作为建筑物结构鉴定工作者将本人在鉴定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并提出作者之见解,希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二、建筑结构可靠性及抗震鉴定的基本程序

对于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及抗震鉴定程序应根据承接单位资质不同采用不同的鉴定程序,以下列出两类程序可基本代表不同资质情况下的鉴定程序:

委托单位

委托有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 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鉴定单位接受委托 检测单位接受委托

搜集原始资料,调查建筑现状,确定鉴定目的、范围及内容 确定检测内容,详细检测出具检测报告

根据设计年代及使用功能采用相应的鉴定方法进行抗震能力鉴定

鉴定报告

(程序1:鉴定单位不具备检测资质的鉴定程序)

(程序2:鉴定单位具备检测资质的鉴定程序)

三、既有建筑的可靠性及抗震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1、根据委托方要求确定鉴定目的、范围及内容。

2、搜集建筑的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

3、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了解建筑物结构体系、建造年代、使用功能、设计变更及施工验收情况。

4、对于建造年代较长,设计图纸等相关技术原始资料缺失的建筑物,应先对建筑物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其结构体系,必要时采用技术手段对重要信息进行补充。

5、现场检测

5.1、地基基础

5.1.1、查看设计资料,了解其基础形式,开挖基础对基础外观,基础尺寸、埋深进行抽样检查检测。如果地基基础资料缺失,必须采用补勘的措施对其土层资料进行了解。

5.1.2、采用钻芯法对基础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样检测。

5.1.3、检查基础是否存在腐蚀、酥碱、松散、剥落和开裂现象。

5.1.4、对建筑物四角进行倾斜测量,分析基础是否产生不均匀沉降。

5.2、上部结构

5.2.1外观质量与缺陷:检查柱、梁、板、墙的外观质量,观察其是否存在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风化及裂缝等外观缺陷。

5.2.2尺寸与偏差:采用钢卷尺和深度尺对柱、梁、墙、板的相关尺寸进行抽样检测。

5.2.3变形与损伤:采用经纬仪、三维定向仪、吊线及钢尺等对柱、梁、墙、板的垂直度或挠度进行抽样检测。检查节点部位是否存在变形与损伤。

5.2.4材料强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柱、梁、板、墙的材料强度进行抽样检测。

5.2.5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检测: 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对梁、板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间距等进行抽样检测,采用破损法检测其钢筋配置情况,并检查钢筋锈蚀情况。

5.3、围护结构:分别检测检查围护结构构件局部尺寸、工作状态、支撑长度和连接状况;屋面工程的防水层是否受损,变形缝处的防水措施是否受损,有无排水不畅现象,排水沟节点有无老化现象。

6、检测成果分析、验算

6.1、根据现场检测、检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建筑现状,为结构验算提高数据依据。

6.2、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结构验算,判定该建筑物是否满足要求。

6.3.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建造年代等因素,依据鉴定规范选用相应的鉴定方法。

6.4.对既有建筑整体可靠性及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四、在鉴定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

1、 既有建筑的可靠性鉴定,应根据下列情况区别对待:

1.1、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其检查的重点、项目内容和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

1.2、对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应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

注: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性能的关键部位。

1.3、对建筑物整体影响的构件和仅有局部影响的构件,在可靠性分析时应分别对待。

2、现有建筑可靠性鉴定宏观控制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2.1、对使用预制楼板的砌体结构(包括底框结构)宜进行检查,凡无可靠连接措施的直接列入加固改造计划。对装配式楼梯须进行连接加固。

2.2、当建筑的平、立面,质量、刚度分布和墙体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明显不对称时,应进行地震扭转效应不利影响的分析;当结构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或刚度沿高度分布突变时,应找出薄弱部位并按相应的要求鉴定。

2.3、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2.3.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作用传递途径。

2.3.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或抗震能力。

2.3.3、应具备必要的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抗震承载力和良好的变形能力。

2.3.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承载能力。

2.4、检查结构体系时,应找出其破坏会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能力的部件或构件;当砌体房屋有错层或不同类型结构体系相连时及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部分无窗间墙砌体房屋,应进行相应的可行性抗震加固。当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单向框架或单向布剪力墙时应加固改造,高层单跨框架结构宜进行加固改造。对于严重不规则结构应进行加固改造。

2.6、 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2.6.1、 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

房屋抗震检测报告范文5

本文对重要的国家级法规进行解读。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安排》4月1日的生效,诉讼当事人经一地法院判决确定的权利将在另一地得到实现。《安排》主要适用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民商事案件,包括内地的劳动争议案件,澳门的劳动民事案件的判决,以及刑事案件中有关民事损害赔偿的判决、裁定相互认可和执行。《安排》主要规定了受理认可和执行申请的管辖法院、在两地同时申请执行及其协调问题;请求认可和执行的申请书的内容、所附相关证明文件;认可判决的程序、拒绝认可的情形、当事人的救济途径;受理认可和执行请求期间的财产保全、另行诉讼问题;公共机构文书的免除认证、诉讼费用及其减免问题;《安排》生效前案件的处理问题;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协作问题等。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提出,城市规划必须保证公众利益,中心城区规划要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办法》强调,在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当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改变了过去规划已经制订通过之后才公示宣传的做法。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月1日起,出入境飞机、船舶上的食品的安全卫生将更有保障。《规定》指出,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在出入境口岸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为出入境交通工具提供食品、饮用水服务的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卫生许可管理;对在出入境口岸内以及出入境交通工具上的食品、饮用水从业人员实行健康许可管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口岸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前,应当向其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机构对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实行风险分析和分级管理。向出入境交通工具供应食品、饮用水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供应食品、饮用水前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经检验检疫机构对供货产品登记记录、相关批次的检疫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以及其他必要的有关资料等审核无误后,方可供应食品和饮用水。

为鼓励创新,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等要求,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条件的国家高技术项目,经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的,可给予最高2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中国人民专业技术人才奖励规定》对现有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奖项进行规范,提高了奖励金额,缩短了评选周期,将聘用的专业技术文职人员纳入奖励范围中,还增设了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4月1日起,个人装修如果破坏房屋的抗震设施的最高可处1000元罚款,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指出,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问题都有权检举和投诉。产权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规定指出,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等抗震设施的,将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最高罚3万。

为规范完善实验室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对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指出,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以及为社会公益活动、为经济或者贸易关系人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机构应当通过资质认定。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出具虚假结论或者出具的结论严重失实,情节严重的,将被撤销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布。建设部《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明确,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的并受聘于一个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单位的人员,应当通过聘用单位向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注册申请,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发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后方能以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名义执业。未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印章的人员,不得以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名义从事工程监理等相关业务活动。

房屋抗震检测报告范文6

关键词:砖砌体;结构加固;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存在砖砌体的安全问题

1.1 建筑材料及施工的质量问题

许多砖砌体房屋,由于无严格的监管制度,且为了追求价格上的便宜,经常采用一些无生产许可证的私人小厂生产的砖及水泥,聘请一些无上岗证班组施工。多次的实际砌体结构加固工程调查中发现,检测报告显示的砖及水泥砂浆的强度,甚至不到规范规定的最低要求(即砖MU10,砂浆M2.5)。建筑材料及施工低质量,且不说无法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在长年风吹日晒后更是发生开裂,松动等现象,可以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此类房屋在抗震安全上的先天不足。

1.2 房屋结构受力问题

许多砖砌体房屋,无正规设计;一味的追求层高,层数,大空间,长悬挑。这样就造成了许多房屋的受力构件,如墙体、柱子、悬挑梁等,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就已经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发生局部破坏;更有甚者,由于依照相邻建筑物的施工经验,没依据自身的实际地质情况,将5、6 层的房屋,采用浅基础建造于无任何地基处理的淤泥地上。在房子建好没多久,已经发生了肉眼可见的严重倾斜及下沉。试想一座已经发生了局部受力破坏和倾斜下沉的房屋,在地震中有何安全可言?

1.3 抗震构造上的问题

圈梁和构造柱是砌体房屋在地震中最有效的构造措施。其能够加强砖砌体机构的整体性,保证协同变形,然而我国许多砖砌体房屋,不是有圈梁无构造柱,就是圈梁构造柱都没有,就算有圈梁有构造柱的房屋,其设置位置及数量也远远无法满足规范要求。还有就是众所周知的预制板的大量应用,且在施工中预知板的搁置长度,严重不满足规范要求,且与圈梁无有效可靠的连接。抗震构造措施上的不足,也是造成砌体房屋抗震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措施

针对存在以上三个主要问题的砖砌体房屋,如何进行加固才能使其既能满足当地的抗震设防标准,又能做到因地制宜,节约造价,最低限度的影响建筑使用空间与功能呢?有一个清晰的加固设计思路:合理严谨的计算及加固方法的优选是很重要的。根据多年的砌体结构加固设计的经验,步骤和方法可简单的分为:寻找问题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整理资料,根据资料解决问题三个步骤。

2.1 设计人员的现场踏勘与房屋的检测鉴定及地质钻探(即寻找问题收集资料)

作为后续抗震加固设计的前提,设计人员的现场踏勘与房屋的检测鉴定及地质钻探是非常重要的。现场踏勘使得设计人员对房屋实际存在的问题有更感性的认识,而且能更清楚的了解什么部位适合加固,什么部位加固施工不方便或加固后会影响房屋使用功能等具体情况,避免了闭门造车;检测鉴定,能准确真实的反映出房屋建材质量,退化情况,倾斜率等,还能为无正规图纸的房屋测绘出实际房屋及构件尺寸及位置,为后续加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地质钻探能明确该房屋地基承载力,及地下水位和地基土液化情况等,为后续的地基基础加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2.2 设计人员的计算分析(即发现问题整理资料)

经过现场踏勘并已有检测资料后,设计人员将房屋实际构件尺寸,建材的强度,该地区实际的地质情况,抗震设防烈度,实际使用荷载等参数,输入电算。电算结果就能显示出该房屋地基基础承载力、墙体、柱子抗压抗剪承载力,挑梁抗倾覆力,梁下砌体局部抗压承载力等不足的部位。分析出承载力不足的程度如何,以便区分开来,选择不同的加固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3 根据计算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抗震加固(即根据资料解决问题)

在计算结果分析整理后,设计人员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提高该房屋的抗震承载力。砖砌体结构的加固方法大致分为三个内容:地基基础的加固,竖向受力构件(即墙、柱)加固,水平受力构件(即梁、板)加固。

(1)地基基础的加固:砖砌体房屋的基础形式大多数均为墙下条形基础(分为无筋毛石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有时也会采用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对于墙下条形基础,一般情况下采用截面加大的方法增大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承载力。

如果为软弱地基,有限的截面加大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且无法阻止基础不均匀沉降时,通常条形基础可以考虑采用换填垫层法,打木桩法,或水泥搅拌桩法,等浅层地基处理方法。提升房屋范围位置处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对于片筏基础通常可在下沉的一侧,打若干锚杆静压桩,这样既能提高承载力防止继续下沉,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

(2)竖向受力构件(即墙、柱)的加固:墙柱的加固,应先从结构体系上考虑其合理性,是否横墙间距太大,是否有按抗震等级在规定位置设置构造柱。在结构体系合理的前提下,对局部受力不满足的构件进行补强加固。加固方法主要有:

①钢筋网外喷射混凝土墙体加固法或钢筋丝外粉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该两种加固法都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但后者提高承载力的效果不如前者,相对的造价也较低,更多应用于构造上修复原受损墙体恢复其原先承载能力使用。该两种方法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墙体的抗压及抗剪承载力。在墙体厚度不足,墙体承载力不足严重时,还应采用钢筋网外喷射混凝土加固法。但应注意,抗压不足时纵向钢筋应计算确定二水平钢筋可按构造设置;抗剪不足纵向钢筋可按构造设置水平钢筋,应计算确定。墙体两侧的钢筋网,应通过拉结钢筋穿过原墙体灰缝,按一定的间距梅花型布置,使得两侧钢筋网与原墙体可靠连接。

该两种方法(即俗称夹板墙法)的优点是,加固后无建筑布局无明显变化,在提高墙体承载力的同时,不太影响原来的建筑使用。

②增设钢筋混凝土组合砖砌体壁柱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在应设置构造柱的位置增设构造柱,提高梁底墙体局部抗压承载力,提高结构整体抗侧力。然而该方法使得墙体在很多部位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的正常使用,尤其是在走廊两侧将较大的影响走廊的宽度。

③局部墙体置换混凝土构造柱法:凿除需增设混凝土构造柱位置的旧墙体,将其置换为混凝土构造柱,此做法相较于增设钢筋混凝土组合砖砌体壁柱法改造后基本不改变原本墙体厚度,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但是施工比较麻烦,而且应做好可靠支撑,避免墙体拆除时发生危险。

(3)水平受力构件(即梁、板)的加固:梁板的加固一般分为在梁板结构受力上的加固和抗震构造上的加固。

①梁板结构受力上的加固:梁板结构受力上的加固一般可采用截面加大的方法或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加固。截面加大部分应依据实际受力情况增设钢筋。并应与原结构可靠连接(遇混凝土柱采用植筋方法;遇砖墙砖柱应凿除局部砖砌体搁置)。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应注意钢板与碳纤维布与原梁板的粘结质量,在粘贴前应充分做好梁板粉刷层的清楚,结构面的平整,避免出现空鼓。且应注意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②抗震构造上的加固:抗震构造上的加固一般有:增设构造上需要的圈梁、增加预制楼板的搁置长度,加强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等。增设圈梁及增加预制板的搁置长度一般采用墙体或梁两侧增设角钢且对穿锁紧的方法来实现,角钢既能充当圈梁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又能使得预制楼板的支托长度更长。

加强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可,采用挂钢丝网或钢绞线粉刷聚合物砂浆的方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