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配与激励机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权分配与激励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权分配与激励机制

股权分配与激励机制范文1

【关键词】股权激励 企业业绩 上市公司

一、我国股权激励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股权激励发展历程

股权激励的政策来源于1999年8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对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实行包括期权在内的股权激励——“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为我国企业经营者管理要素和科技人员要素实施期权分配提供了政策理论依据。

(二)上市公司适应期的探索

这一阶段由于政策层面的大力改革,公司法修订,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为推行股权激励体制扫清了基础。分置改革前,大多采用现股和期股激励模式,实施公司数量较少,持股比例普遍偏低,有效性被大打折扣。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流动性显著增强,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企业的积极性,为激励机制的引入、股权并购一系列有力的金融创新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2006年1月试行办法正式出台后,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热情第一次被点燃。

(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

从2007年开始,经过四年的深入了解和不断尝试,股权激励体制逐步走向成熟。

2007年全年只有10家上市公司推出了正式计划,数量上远小于2006年,但是在质量上有了显著提高,得到科学的规范。这一年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股权激励的监督与指导。突出的特点有90%以上公司选择在12月公布,全部采用股票期权的模式,定向增发或二级市场回购作为股票来源首次出现。2008年中国股权激励真正进入井喷期,沪深两市公布计划的共有67家公司,创历来年度数量新高.2009年首次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仅有18家,为近4年来第二低,但方案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的股权激励进入黄金窗口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我国股权激励发展中的问题

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激励方案的制定-审批-实施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存在程序漏洞和监管失职;国有控股公司的实施复杂混乱,缺少经验,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方案类型,激励水平,行业分布层面不够均衡协调,长期稳定性欠缺。在近4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体制存在诸多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股权激励制度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设计本身,也和内外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密切相关。经理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股东的长期利益,除了其内在的利益驱动以外,同时受到各种外在机制的影响,最终是其内在利益驱动和外在影响的平衡结果。它的适用需要有各种机制环境的支持,制度自身的合理性,经理人市场,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制度环境,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因此,要提高股权激励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就应从以下方面为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一)完善股权激励制度设计

首先,严格规定实施股权激励企业的条件,建立企业股权激励申报自动触发体制,通过公众信息对满足条件的企业纳入实施股权激励考察范围,避免企业经营者出于私心择机选择和为避免业绩压力放弃实施股权激励的问题。其次,为有效化解集团公司中非上市公司管理人员与上市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不平衡性,避免资产向上市公司转移以提高上市公司业绩,鼓励或者要求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整体上市。同时打破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额度不一致的现状,建立一致的股权激励额度机制。

(二)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市场选择和价值评价机制

努力建立企业经理人能上能下的快速调节机制。加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对公司价值和经理人业绩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因。为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的过度干预,防范市场操纵,规范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执业行为,推行公司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严肃财务审计纪律。

(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调整公司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企业内部治理的目标。努力通过减持限售股,扩大流通股比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切实落实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头戏。

规范董事会建设,健全董事会制度,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彻底消除董事会产生的随意性、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以及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高度重合的现象,真正建立和完善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

(四)构筑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在股权激励制度中,单一的制度并不能实现对经营者完全有效的激励,多种配套制度共同的影响和彼此协调将使得激励制度朝着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向上进步。上市公司应借鉴西方企业的做法,采用包括基本薪酬、年薪、各种福利和职务消费以及长期激励计划在内的多元化的薪酬激励制度,但要保证得到科学的设计,合理的实施和公平的考核。

(五)规范外部环境

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建设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形式为各项机制的形成和强化提供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改变妨碍各种机制发挥的不合适的政策因素。

三、结论

股权激励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经济潮流的大趋势,这种以多元化激励模式和长期绩效薪酬相互作用的创新型制度也具有它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制度在资本市场的建立凭借着与相关环境因素的彼此影响发挥着有效作用。股权激励制度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息相关。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业绩,而过程可以表述为:努力程度决定业绩,业绩决定股价,股价决定报酬,这种良性的循环作用机制表明了死者之间的相关性越强,激励效果越明显。

参考文献

[1]王君彩,马施.控股权性质、管理层激励与公司业绩——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5).

[2]何江,李世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4).

[3]徐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及其倾向性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3).

股权分配与激励机制范文2

关键词:电力企业;薪酬激励机制;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前言

电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在当今社会生活与生产中占据中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电力企业中传统的劳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不在适应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甚至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通过将薪酬激励机制应用在电力其中,能够给员工带来更加有效、更加直接的激励,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电气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薪酬激励机制的定义及类型

1.薪酬激励机制的定义。薪酬激励机制指的是通过建立公平公正、可续合理的薪酬分配体制,正确的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充分的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在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其他激励机制相比,薪酬激励机制对员工工作动机的诱导和激励作用更大,是现代电力企业常用的激励形式之一。

2.薪酬激励机制的类型。目前,电力企业中的薪酬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其一,股权收益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机制指的是让经营者在一定的时期内掌握企业的股权,同时享受股权的增值效益,该种薪酬激励机制是一种谋求长远利益的薪酬激励机制,按照股权收益和经营者之间的义务关系和权利关系,股权激励机制可以分为齐全激励、期股激励以及现股激励等三种;其二,职位消费激励机制,职位消费指的是一个企业内担任管理职务的工作人员,根据职权的支配能力以及制度的规定,本身享有企业内的各种隐秘或者公开的额外福利或者消费特权,有一定支配能力或者职务的人能够在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的职位消费行为;其三,年薪收益激励机制,年薪指的是企业以一个经营周期为单位,根据经营者的基本报酬以及经营业绩发放的一种间接货币定级薪酬激励制度,年薪激励机制在我国众多企业中受到欢迎,是企业面向社会以及全体职工的以后总激励方式。

三、薪酬激励机制在电力企业中的实践应用

1.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创建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实际状况的薪酬激励机制势在必行。电力企业创建的薪酬激励机制,应该对企业的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衡量标准,并根据员工的不同工种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薪酬分配,最大限度的体现员工的劳动价值。因此,在创建薪酬激励机制时,应该为员工的工作量制定严格、明确的标准,并将员工的工作完成量和工资待遇相挂钩,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员工的现任级别,制定明确的工资等级,然后根据各人的能力评价或者按照“职能工资薪级值计算表”确定相应的薪级。建立专门针对薪级评价的年薪制度,例如根据员工或者干部的个人能力评价,也可以根据现任职务级别的年限进行评价。通过制定和运用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激发管理人员以及职工的总做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相适应的薪酬激励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的制定与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薪酬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尤其是体现在薪酬激励机制的实施形式方面。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电力企业的员工很难接受差别待遇的薪酬激励机制,这需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宣传工作和文化教育,将实行薪酬激励机制的原因以及好处普及到员工中,得到员工的认可,并真正的信服按照薪酬激励机制的相关规定进行工作,正确多劳多得,在为电力企业创造利益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此时,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电力企业,才能在良好的文化分为中培养出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而努力工作,这也是电力企业实行薪酬激励机制的最终目标。

3.优化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电力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对创建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至关重要。薪酬激励机制是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对薪酬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的薪酬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不至于电力企业的薪酬管理出现混乱的状况。

4.创建公平、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制定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创建公平、公正以及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至关重要。一个良好、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不仅仅能够为电力企业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工作表现差的员工,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促使员工全心全意、竭尽全力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绩效的薪酬机制应该在调换岗位以及引入新技术等方面带来很大的灵活性,便于员工能够更好的胜任更高要求的工作,其获得相应的薪酬也是顺理成章的。公平、公正以及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电力企业应该精确的测量和评价员工的业绩;其二,电力企业的工资范围应该足够大,便于将员工的工资拉开距离,保证薪酬激励具有足够的激励作用;其三,电力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具有熟练的评价员工业绩的技能,并熟练的操作评价过程;其四,为员工提供足够的业绩改进空间,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5.创建多样的薪酬激励形式。创建多样化的薪酬激励形式,是促进电力企业激励机制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应该合理的配置薪酬结构,创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激励形式相结合的激励形式,对于企业由特殊贡献的员工予以特殊的奖励,例如对社会医疗保险到补充作用的集体人寿保险、子女教育补贴、旅游补贴、住房补贴等,以众多福利的激励方式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便于获得更多的福利。同时重视薪酬的调查工作,保证在调研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薪酬,力求用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计划激励企业的员工,显著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及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薪酬激励机制。此外,还应该根据薪酬激励机制在电力企业中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实施效果,从反馈的信息中寻找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及时的改正,提高薪酬激励机制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欣.供电企业有效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J].学术探讨,2010,15(4):92-93.

[2]司全江.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16):262-263.

股权分配与激励机制范文3

关键词:国企改革;人力资本产权;股权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2

激励机制是实现员工对企业或组织承诺最大化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造成目前国有企业竞争力差、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传统的激励机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激发企业员工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热情,从而提高国企的竞争力。

一、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激励体制滞后

1.物质激励一刀切的原则大大降低了员工的热情。激励不足是目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现行的激励机制以物质激励为主,主要按照“一刀切”的原则进行工资、奖金等的发放。一刀切说明在收入分配上,个人收益没有和工作绩效挂钩,国企内同职位的员工工资基本相同,传统的大锅饭问题依然存在,员工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比例,损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2.过于单一形式的物质激励效果欠佳。现行的物质激励还是按照传统的奖金为主,没有能和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未能引进诸如股权分配等新的物质激励形式。而且单纯的奖金激励也可以丰富形式,对一些重要的经营人员、技术人员可以实行年薪激励的形式,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对企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精神激励运行不畅

1.精神激励考评机制不透明。激励机制的形式包括很多,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文化激励等。但是国企现行的激励机制往往只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作为物质激励的补充,精神激励也十分重要。我国,人们把荣誉等看得比实际的物质奖励更重要。在我国目前的国企激励中,各种荣誉的考评机制不透明,授予面较窄,并且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和“轮流坐庄”的现象,甚至存在“黑箱操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员工积极工作的热情,反而变相激励了员工努力钻营的态度,使得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2.精神激励与企业文化脱钩,形式重于实质。对于精神激励,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在有的企业中所谓的精神激励只是一纸奖状,使得员工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奖励不成比例,尤其在很多国企,员工的地位往往是由职务所决定,知识渊博、技术精湛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因此奖状对员工几乎没有任何激励作用。

(三)激励反馈机制滞后

激励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员工的热情,只有当员工的某一行为之后立刻得到应有的奖励,那么对他所起到的激励作用才是最大的,最有效的。但是大部分国企还是采用年度奖励和季度奖励的办法,这种反馈机制滞后性太强,错过了对行为的最佳激励时间,因此也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四)国有企业用人制度僵化

长期以来,国企一直沿用传统的用人模式,国企经营者通常为上级之间任命,缺乏竞争上岗机制,论资排辈现象尤其严重,而用人机制僵化的直接后果是,经营者缺乏上进心,从混日子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产权理论下的激励机制研究

1.人力资本理论。科斯在企业合约理论中指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殊市场合约。而人力资本具有能动性,只要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意志与“雇佣者”的意志不相协调,机会主义、道德风险的行为就很可能出现,人力资本也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与运用,创造价值的功能就不能顺畅地进行。

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使劳动力资源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之下,每个劳动者都必然会选择一个能最大化地实现自己才干和劳动力收益最大化的的企业和岗位。人力资本产权的确立为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激发了劳动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强化了劳动者的责任感。有利于实现有效的利益激励,提高劳动生产率。

2.国有企业现有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分析。古代孟子有云:“有恒产者有恒心。”即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放在现代企业中,可以理解为,只有人力资本产权得以实现,才能使人力资本得以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企业的创造力。

但由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现有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存在很多缺陷,严重阻碍了异质型人才发挥其人力资本的最大效能。

(1)以物质资本为主导的分配模式阻碍人力资本的发展。国有企业对异质型人才注重的是物质资本的分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依然是以物质资本为核心的产权改革。人力资本没有其产权形式、产权保护和产权实现的途径,从而造成经营者的业绩与其收入基本脱钩,核心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与收入基本脱钩,严重打击了异质型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2)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引起企业内部利益诉求不同。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股东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而经营者追求自身报酬的最大化,这样就使得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因此产生行为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合约存在不完全性。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营者就有可能利用自然控制权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甚至会损害所有者权益。

(3)对剩余价值的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分离,降低经营性人力资本的价值。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存在严重不对称性,并不拥有充分剩余索取权的经营者拥有了充分的剩余控制权,这就造成了对经营者的激励严重不足。企业的经营者丧失了与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的剩余索取权,其结果必然是降低其人力资本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关于激励机制的建议

1.对经营者的股票、期权激励的建议。借鉴世界各国大公司的做法,企业通常采用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机制,更好的激励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主要是让异质型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是对传统薪酬制度的变革,是对异质型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确认。

目前我国企业在选择股权激励模式时应区分不同的行业。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规模相对比较大,一般型人力资本占比较多,因此,应该主要选择管理层持股的模式,对起决策作用的少数管理层人员进行激励;而知识密集型行业规模相对比较小,企业中的员工除了管理层,很多都是技术人员,各自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可以选择员工持股模式,刺激核心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2.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约束的建议。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不仅需要对经营经营者进行激励,同时也要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关于对经营者的约束机制,建议从两方面展开,在企业内部,要做到以下三点:(1)规范董事会强化董事会对经理人的监督约束功能;(2)设立财务总监,强化财务约束;(3)完善外派监事制度强化外派监事的约束。在公司外部,也要做好三点:(1)规范资本市场;(2)加强对经营者业绩的考察和监督;(3)加大法律约束力度。

3.对职工持股的建议。职工持股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实现形式,体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是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要选择。职工持股可以优化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直接结合,职工找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感受,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职工持股会是职工持股制度的核心,目前的职工持股会是依托工会而存在的,这种关系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引入外部的职工持股信托公司是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途径。通过信托法律关系将职工持股会和信托公司联系起来,可以发挥两者各自优势,实现职工股权收益的保值增值;职工持股信托公司也积极参与公司重大事项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等事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丰富了企业民主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一多.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1):263.

[2]郑芬芸.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与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J].企业活力-人力资源开发,2007(9):50-51.

[3]杨小燕,刘国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对国企管理改革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495):301.

[4]俞淑平.发展股权激励机制提升我国企业价值[A]//估值:前沿与挑战――第七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

[5]马海盈.国有企业经理人权力约束制度初探[J].理论月刊,2010(11):160-162.

股权分配与激励机制范文4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比例

近年来,股权激励已成为国内经济学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热门话题。2006年1月1日,经过修改的与中国证监会(试行)同时开始实施,中新增条目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亮点,最为突出的是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三项,即公司可以收购本公司股份,并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这一条就为股票期权的实施创造了制度条件,是在股权激励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也由理论探讨变成了现实。仅2006年前2个月,境内上市公司出台股权激励计划的就有22家国企和10家民企。

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方案五花八门,各要素设计时考虑因素不一,股权激励的额度或比例大小不一,一些上市公司在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后并未达到应有的激励约束效果,我国理论界也有学者怀疑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因此,探索适合于我国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额度是非常必要的。参照新公司法,本文界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一、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理论与现状分析

1.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作用机理。现代委托——理论认为,高级管理人员和股东之间存在委托——关系,高管人员作为经济人,其行为会偏离股东利益。委托人和人各自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前者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后者追求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值和个人收入的最大化,由于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人出现机会主义,也导致对经营风险的态度不同。为了将两者利益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共同的利益取向和行为导向,股权激励应运而生。

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业绩的相关性,大多数学者持肯定意见,关键在于股权激励的形式、比例及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与否。在我国实行股权激励,建立新的企业薪酬决定机制,将有效地推动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进程,有效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长期激励不足问题,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并以较低的成本引进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促使高管人员与所有者的利益目标趋向一致,并可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承担必要的风险。

2.国内外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现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普遍实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制度。从实施范围看,目前,全美已有40%以上的公司实施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在全球前500家大工业企业中,有89%的公司已对其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了股权激励机制。从股权激励比例看,在美国1000家最大的企业中,1991年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有本公司的股权平均为2.7%(Jensen,1993)。如果统计口径扩大到董事会成员,比例则大得多,《财富》杂志1980年公布的371家大公司董事会成员平均股权激励比例达10.6%。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总裁杰克·维尔奇在1998年的总收入高达2.7亿美元以上,其中股权激励所获得的收益占96%以上。在西方发达国家,以股权为主体的薪酬制度已经取代了以“基本工资+年度奖金”为主体的传统薪酬制度。

我国目前尚处在股权激励的探索阶段,在实施中也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实践情况不尽如意。从目前国内国有上市企业的情况看,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激励比例偏低,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平均股权激励1.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014%(吴泽桐、吴奕湖,《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这样的低股权激励比例,根本无法把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说明:

(1)数据来源:2005年5月10日

(2)括号内样本敷的统计截至时问为加o1年l2月31日;

(3)股权激励市值别除了高管持非流通股的样本以及中小企业板块。

二、决定上市公司商管人员股权激励额度或比例的几个假说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一般职工被认为是“依赖性”资源,而企业的核心资源则被称作“唯一性”资源。究竟管理层即经理持有多少股权对于公司资产增值最有效率,理论界存在三种假说。

1.利益趋同假说。随着管理层所有权的上升,偏离价值最大化的成本会下降,管理层拥有剩余索取权会使得股东与管理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也就是说,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有助于降低成本,从而改善企业业绩。

2.掘壕自守假说。如果管理者拥有的所有权增加时,会使他有更大的权力来控制企业,受外界约束的程度减弱,则他会更多地去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偏离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风险回避假说。根据现资组合理论,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管理者已经在企业里投入了人力资本,如果再在企业中投入更多股份的话,势必会承担较大的风险,作为风险回避者,管理者不应持有过多的股份。如果他们必须持有较多股份的话,那么他们将追求回避风险的经营策略。关键是管理者对风险收益的权衡是从自身出发来考虑的,这与企业价值最大化时的风险收益权衡是不一致的。因此,管理者回避风险策略指导下的经营决策会对企业业绩有非正面的影响。Morck.Sideifer和Vislmy(1988)认为,在0%一5%的区间内,利益趋同假说有效,此时随着股权激励的增加,管理层会越发关心企业价值最大化,越来越接近股东的利益;在5%一25%的区间内,掘壕自守假说有效,当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达到一定规模时,他们拥有了更大的权力,使其能够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忽视其他股东的利益;在25%一100%的区间内,利益趋同假说又重新有效,因为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比例很大,他就是大股东,所以利益又结合在一起了。

利益趋同假说和掘壕自守假说反映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应相互结合,没有约束的激励肯定会带来负面效果。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这种激励机制的特殊之处在于:随着激励强度的增加,约束的成本也会进一步增加。风险回避假说揭示当管理者发现他承担的风险已超出其风险收益权衡最优点时的风险,肯定会采取降低自身风险的策略。管理层的回避风险策略意味着回避风险时就回避了收益,这说明股东在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这种激励机制的使用上应考虑激励与风险的权衡。所以,企业和管理层的特征对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能否发挥作用有影响,股权激励的比例或额度对该机制的效用起着关键作用。

三、确定上市公司商管人员股权激励额度应考虑的因素

1.与企业的盈利和绩效相挂钩。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鼓励高管人员为提高公司业绩、增大公司市场价值而努力工作。因此,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比例和数量必须同盈利和绩效相挂钩。实现了盈利,奖励高管人员的股份越多,才能实现股权激励的作用。

2.要区分公司和管理层的特征。股权激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出现的,公司的特征将影响到是否适合使用这种激励方式,因为在某些公司内其他的激励机制可能更有效、更合算;管理者自身的特征也影响着股权激励发挥作用的程度,如管理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因为管理者已经将大量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入了企业,所以风险回避的管理者不会接受再在企业中投入大量的物力资本。管理者个人财富的多少也影响着该机制的作用效果,如果管理者个人财富相对较少,那么该机制的作用就会强些;如果管理者的个人财富相对较多,那么只有较多的股权激励可能发挥激励作用。

3.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比例的确定。应根据实际完成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并考虑高管人员在生产经营中所负责任的轻重及承担风险程度等因素具体确定。具体实施时,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管人员业绩的考核指标体系,可确定以下三类指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即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营运效果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综合管理类考核指标,包括质量管理、产品开况、安全生产和公司管理与改革等。其次,从考核标准看,初步考虑可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以下几个档次:一是完成由董事会确定的年度任务指标;二是年度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本公司最好水平;三是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四是年度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兼顾公平与效率。股权激励旨在使高管人员获得企业现在或未来的部分物质产权,从而承担起对公司经营的风险。股权激励比例过小,会使股权激励流于形式,不足于起到激励的作用。而股权过于集中,会拉大公司内部收入差距,产生新的收入分配不公。

5.把握好股权激励的授予形式与时机。根据新实施的(试行),股权激励的形式包括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主要有三种。(1)股票期权:即是按约定价格和期限,给予激励对象购买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选择权;(2)实股:董事会授予高管人员奖励或用部分现金购买的股份。主要面对经营业绩良好、净资产增值较快的企业,对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做出贡献的高管人员奖励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份。(3)期股:以实股为基数按照配股比例获得的股份。期股奖励是向激励对象奖励一定数量公司股份的受益权,所有权仍属公司,激励对象离任后,其持有的期股由公司收回。从授予时机看,可以在受聘、升职和每年一次的业绩评定的情况下获得股权激励,一般受聘时与升职时获股权激励数量较多。

四、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额度的确定

在一定的限度内,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能够改善企业业绩,但当股权激励水平超过一定范围后,股权激励可能会带来负面作用。而且孤立的股权激励可能是无效的或并不能取得显著的效应,必须具有相应的内外部条件,它才能发挥作用。

1.现有政策对股权激励数量的规定。指高管层群体股权激励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股权激励额度通常没有下限规定,但是往往规定有上限。在香港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授出股权可认购之股份数目不得超过相当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个人参与期权计划,最多不能超过该计划所涉及证券总数的25%。对于受益人来说,也有单独规定最高限额的,比如雅虎公司规定每人每财务年度获赠的认股权不得超过150万股。我国(试行)第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非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笔者以为,在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数额的确定要适合中国国情,既可以按公司总股本乘以一个较低的比率来确定,也可以找一个固定数额确定。数量的确定从政策上应区分不同的企业情况。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中小企业内,高管层群体股权激励的比例应不低于10%一15%;在大型企业,高管层群体股权激励的比例应不低于5%;少数净资产额较大的企业,高管层群体股权激励比例经批准,还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3%;对个别严重亏损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允许高管层持大股,股权激励的比例可增至20%左右。因此,对绝大部分企业而言,高管层股权激励总额的比例应在15%范围内较为合理。具体幅度的确定则视完成考核指标的不同档次、股权激励的形式来确定总额。

股权分配与激励机制范文5

国资委在关闭了大型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MBO)道路之后,却意欲打开管理层股票期权激励之门。

一度热炒的MBO遭遇一片肃杀。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复杂形势下,市场环境的不成熟和相关法规的缺失使得MBO问题格外触目,而实际操作过程中诸如企业原始资产的来源、发展过程中对职工私产的侵占乃至资产评估的合法性等大量问题被媒体和舆论披露后,招致了社会各方面的质疑,直至政策喊停。

另一方面,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资本市场对实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机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记者最近从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分配局了解到,一份由国资委企业分配局薪酬管理处以及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草拟的名为《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征求意见稿》也已经在相关范围内开始征求意见。预计很快就可以进行试点。

无独有偶,记者从中国证监会得到的消息也证实了这一点。证监会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制相关条例,为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浮出水面扫除障碍。随着境外上市公司成为试点突破口,《公司法》中相关条款也面临修订,股权激励制度将有望扩大到所有上市公司。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不久前也公开指出,对于国有企业的股权或期权试点工作,国资委正在积极研究制订专项办法。他进一步指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实施的股权或期权激励试点虽然也使得管理层拥有了部分产权,但这与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不同。股权或期权激励试点,属于国家确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内容,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要求的具体贯彻落实,目的是要在国有企业中推动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他还特别强调,这与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有本质区别,二者“不能混淆”。

股权分配与激励机制范文6

[关键词] 虚拟股票 激励机制 非上市公司 作用

高素质人才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员工为公司努力工作的同时期望得到奖励是很合理的,传统激励机制方案是考核当期绩效,直接用现金支付,但这种方法有个最大缺陷,是只顾眼前利益,员工收益与公司持久发展脱钩。如何提高薪酬激励机制,将薪酬激励机制与公司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显得很重要。股票激励方式是薪酬激励中,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股票激励主要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股票等。对众多的非上市公司,股票激励方式只能采用虚拟股票激励方法,含虚拟股票奖励员工总薪酬收入如下:

A员工薪酬=B基础工资+C基础奖励+D虚拟股票奖励

D虚拟股票奖励=E虚拟股票股数×F虚拟股票价格

一、虚拟股票激励办法在非上市公司发展中的作用

国内大多非上市公司,虚拟股票的实施对公司员工有效果显著的激励作用,员工除正常工资奖金外,通过努力工作,提高公司收益,得到公司分红及公司净利润提高的升值收益,类似于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激励办法,不仅保持公司人才稳定,而且吸引更多人才,促使公司长久发展。

例如:武汉市光谷软件园某IT公司是一家非上市公司,主业是生产芯片,集成电路等相关软件的高新技术公司,面对竟争激烈的同行,在技术力量明显不足,发展前景堪忧的情况下,公司分析了行业内外状态,重新设计分配办法,使用虚拟股票制度对员工进行激励,方案实施后引进了不少人才,公司经营进入健康发展期。

又如:著名的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项目主要是集成电路生产及贸易,员工中半数是电子、机械等专业技术人员。1990年信息传媒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国内外许多生产集成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公司急需相关人才,为增强竞争,许多非上市公司实行虚拟股票激励方法留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对于当时还未上市的贝岭公司,发现公司人才严重不足,现有激励机制已不适应发展需求。面临存亡之际,公司管理层1997年7月果断实行虚拟股票期权分配方案。通过虚拟股票股权激励,深化公司奖励分配,增强了员工在公司的聚合力,员工更关心公司的发展及收益,不仅维持原有团队稳定,还引进对公司产品开发、技术更新、成本降低等各项技术人才,及时占据国内市场,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9月全体员工努力,终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当时上市股价6.53元,公司注册资本仅67万元,经近二十年持续发展,至2016年每股市价16元左右,其间还有分红配股,总股本达6738万股(为全流通股),真正实现了公司与员工收益双盈。为国内国外提供优质集成电路产品,成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重要企业,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实力。是成功实现虚拟股票激励企业之一。

综上所述,受其它股权激励方式限制的非上市公司,可根据经营情况,对员工薪酬奖励部分增加虚拟股票。虚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有其独特的优点:

1.虚拟股票实施以公司实现未来业绩指标为前提,有效避免经营中人为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2.调动员工极积性,公司可自行在净利润中按合理比率提取虚拟股票基金,虚拟股票实行前提是公司要有足够的净利润,员工先要创造足够业绩,保证虚拟股票方案兑现。净利润越多,可分配的虚拟股票总值越大,员工收益越多,这种约束机制可使公司经营良性循环。

3.持有虚拟股票的员工不用付现购买公司奖励的虚拟股票, 虚拟股票由公司分给员工,员工获取虚拟股票,还可因虚拟股票股价升值带来收获。

4.虚拟股票仅有分红权,员工按虚拟股票份额得到公司红利,但不拥有公司股权,不影响公司股本结构。不参与公司经营战略方案制定及实施。

5.虚拟股票价格是内部价,股价根据公司经营状态确定,不同于上市公司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受市场上下波动股票价格忽高忽低,避免市场上人为炒作,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避免股票过度投机,不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限制。如: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最近一年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等不得实行股权激励的约束。

6.持有拟股票员工在权益上不享受公司所有权及表决权,不能出售也不能转让。员工因各种原因离开公司,虚拟股票与员工没关联关系会自动失效,加强了员工与公司聚合力等等,这些优势是上市公司其它股票激励不具有的。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处于发展阶段,能上市的公司不是很多,对众多非上市公司而言,在员工收益分配中增加虚拟股票激励,现实有很好的实施成果,长远有很好的激励效应。

二、提取虚拟股票基金

虚拟股票激励方法实施首先要有虚拟股票基金,虚拟股票基金是在公司净利润中按合适比例提取基金。虚拟股票基金提取应考虑公司过去、现在及将来的经营状况,同行的经营状况,提取比例过高会影响公司经营,提取过少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虚拟股票基金在净利润中提取的最佳量化原则,必须以保障公司正常运转保留经营必要的净利润为前提,以公司持续发展和员工的最大利益为原则。

常用做法之一是,设置虚拟股票提取净利基数,在此基础内为公司经营保底线,确保公司正常经营必须保留的利益,不提取虚拟股票基金。在此基数上按虚拟股票提取比例,提取虚拟股票基金,虚拟股票提取比按销售收入及净利档次递增而递增,因为销售收入及净利润不断提高,工作难度逐步增加,员工付出将更多,将得到更多的相应回报。虚拟股票基金的具体提取计算公式为(假定不考虑其它因素):

G虚拟股票基金=(H实现的净利-Q虚拟股票提取净利基数)×J虚拟股票提取比=(L实际销售收入-M销售收入基数)×N销售净利率×J虚拟股票提取比

Q虚拟股票提取净利基数=M销售收入基数×N销售净利率

例如某报业类非上市公司正常年度销售收入20000万元,销售净利率为20%。净利润4000万元。公司管理层发现还有市场未开发,公司有扩张实力,公司净利会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潜力还可充分调动。决定采用虚拟股票激励,方案设置:虚拟股票提取净利基数4000万元。销售收入基数20000万元,员工适当努力年销售收入超20000万元至30000万元间,虚拟股票按净利润5%提取。很努力年销售收入超30000万元至40000万元之间,虚拟股票按净利润6%提取。经过极致努力年销售收入超40000万元,虚拟股票按净利润7%提取。见表1所示(假定不考虑其它因素)。

1.适当努力年销售收入达25000万元时:

虚拟股票基金=(25000-20000)×20%×5%=50(万元)

2.很努力年销售收入达35000万元时:

虚拟股票基金=(35000-20000)×20%×6%=180(万元)

3.极致努力年销售收入超40000万元达45000万元以上时:

虚拟股票基金=(45000-20000)×20%×7%=350(万元)

公司在提取的虚拟股票基金中,选取适合公司经营的方法,如提取涉及的指标提取比例等,最终按虚拟股票激励方案,分配虚拟股票给每位员工。员工按签定合约中的条件行权。公司利益增长,员工分配虚拟股票增长,员工收入增加,公司价值最大化和员工财富最大化充分结合。

三、虚拟股票股价的量化

公司提取了拟股票基金具有发放虚拟股票资本,按何股价核发,密切关系到公司和员工利益,虚拟股票价格同样需要合理制定,股价过高,公司兑现有风险,股价过低则不利于调动员工极积性。虚拟股票股价核定原则是,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按业绩核定内部价格。主要量化方法有如下3种。

1.历史指标法。即按企业近年来各项经营同期指标,最好及最差绩效指标,本年经营发展状态,确定虚拟股票股价。缺点是只考虑主要历史经营指标,忽略以后发展及同行经营状态, 缺点是不全面,应用较少。

2.预算指标法。即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公司预算,公司将过去现在的经营与未来联系,根据各类相关指标,确定虚拟股票股价,重点是编制预算时与公司未来业绩挂钩,使虚拟股票股价在可实施范围内。缺点是只考虑公司内部。

3.外部标准法。即公司经营产品具有普遍性,与行业上市企业在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为参照数,本公司的业绩在行业中所处水平,结合公司内在指标确定虚拟股票股价。缺点是只考虑公司外部。

公司在虚拟股票股价量化时,应考虑各种因素,将公司过去未来相结合,行业内外相结合,确定合理的量化数值。虚拟股票股价应是动态的,与公司经营利益同向波动, 公司经营业绩波动较大时应根据变化及时修正,保证实施方案的进行。在确定虚拟股票股价时采用上述3种方法综合确定。具体量化方法如下:

虚拟股票股价=历史指标法权重×历史指标法确定的虚拟股票价格+预算指标法权重×预算指标法确定的虚拟股票价格+外部标准法权重×外部标准法确定的虚拟股票价格

其中:历史指标法权重+预算指标法权重+外部标准法权重=1

例如某传媒非上市公司根据历史指标法、预算指标法、外部标准法确定的虚拟股票股价和对应的权重指标见表2所示。(假定不考虑其因素)

则按照虚拟股票股价综合法确定的股价为:

虚拟股票股价=7.8×0.3+10.3×0.4+8.1×0.3 =8.89(元/股)

虚拟股票股价的合理确定,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虚拟股票股价与员工收益相关,员工尽心尽力努力工作.促进公司业绩增长, 虚拟股票股价上涨,员工得到的收益必然增加,公司的发展与员工收益良性呕贰

四、虚拟股票股数分配方案

虚拟股票激励方案中很重要一项是如何分配股票,具体内容是按签定的合约及考核办法执行,还要注意特殊情况的处理。

虚拟股票激励合约:公司可专设虚拟股票绩效考评部门,也可由奖金考核部门担任,设定激励方案,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年度终结,绩效考评部门根据批准的方案,确定参与符合条件的虚拟股票激励人员,并签定合约,主要包含虚拟股票股数,虚拟股价,兑现股票条件,兑现股票份额及时间 。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虚拟股票激励考核方式:必须与公司经营绩效和每位员工工作业绩挂钩,业绩考核标准要求员工通过努力工作达到,而不是很轻松不付出就能达到。因而制定员工业绩考核标准相当重要。业绩考核应制定公平公正方案。业绩考核采取月月考核,年终总考核。业绩考核对象是公司领导层及全体员工。可采取逐层逐级,全员全额全方位考核公司各部门各员工,公司领导层对各部门经理进行考核,各部门经理对部门内员工进行考核,最终绩效考评部门确定具体考核结果,报相关部门批准。业绩考核内容是具体的,全部员工在企业管理决策、技术开发,生产销售、销售管理费用、市场拓展、售后服务、客户投诉率、职业道德等方面达到公司要求的程度。各类考核指标的制定一定要定量化,只有定量指标绩效考核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和可操作。

虚拟股票激励特殊处理:

1.在公司经营发展中工作业绩突出,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员工,开拓新市场,节省成本,研发新产品等可另行多奖励虚拟股票。

2.高管及核心人员在公司内部因岗位调动,经董事会通过,未行权部分可作调整。

3.因工伤不能工作员工,已得到的虚拟股票不作调整。

4.不符合考核要求、触犯法律法规、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等行为,导致的职务降低或解除聘用合同的可减少或取消虚拟股票。

五、虚拟股票激励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

虚拟股票激励方案执行中,遇到问题是正常的,一定要用科学态度解决,合理保障虚拟股票激励方案顺利实施。在考核及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办,准备相应应对机制及时处理突发事项。具体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1.虚拟股票从公司净利润中提取以现金分配给员工,公司净利减少股东权益也减少;实际支付时可能要大量现金,对于现金流紧张的公司有一定压力。因此在订实施方案时合理提取虚拟股票基金,增强现金流动性。

2.防止为多提虚拟股票基金,虚增销售及利润。做好公司业绩评价及内部监督, 规范履行相应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原则,使监督管理落到实处。

3.做好虚拟股票风险防范工作,分析因实行虚拟股票方案相关经营偏离常态原因,如销售增加净利却大幅下降,市场占有逐步减少,客户投诉增多等,解决考核中新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调整。

4.增加非财务指标考核,如: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与客户沟通能力,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反馈,市场信息的收集,新产品研制,新市场的开拓等,将公司经营与员工个人收益密切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在公司经营中的参与度。

结 语

虚拟股票激励方案要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制定,当销售市场、公司内部等内外环境变化时,虚拟股票激励要相应更新,同时相应的标准也要变更。公司要以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制定虚拟股票激励方案, 通过虚拟股票激励机制建立起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挂钩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全体员工努力工作最终公司及员工利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周群:《关于现代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的成本研究》,《经营管理者》2013年第12期

[2]陈旭:《股权激励机制在创业板公司的实施问题研究》,《中外企业家》2014年第1期

[3]谢朝阳:《基于企业增长周期的EVA虚拟股权激励研究》,《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1期

[4]李春福:《股权激励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企业技术开发》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