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急救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急救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急救教育

小学生急救教育范文1

关键词:学生视角 音乐教学

音乐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个人素养,而且还会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忽视音乐本身给学生带来情操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悦。全面发展的教学总目标,要求我们对于音乐教学不能再静默,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理念也渗透到了每个教师的内心。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贯彻素质教育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音乐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和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音乐教学上,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共鸣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觉得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来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常说,兴趣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到成功,显然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就显得尤其重要。

比如在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我爱我的家乡》一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祖国大好河山和自己生活周围美丽景色的视频来引起学生对于祖国、家乡景色的专注,进而产生热爱之情。基于这样的情感之下,教学《我爱我的家乡》一课,学生就会迅速地进入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学习课程内容,学生更容易体验到音乐所表达出来的美感,然后再让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进行练唱,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审美为教学核心,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开拓,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课堂,尊重学生创新意识

音乐带给人的创造力往往是无穷的,音乐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创作,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仅能够使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而且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条件,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应该确立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与之心通,与之一起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中。

例如在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七色光之歌》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上课之初便可以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运用精妙的课堂导入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彩虹么?那么彩虹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会说它像桥,有很多的颜色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描述中,展示彩虹的图片,在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唱《七色光之歌》。教师还可以通过身体律动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情感体会,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即兴表演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这样的个体的创作活动中,学生们敞开心扉,不断地进步,逐渐实现精神的融合和音乐意境上的美好感悟。随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唱得更好。教师和学生共同推选出学生评委,和自己一起构成评委组,对比赛进行评价,这样师生都在快乐而又积极的课堂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音乐感受。

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情感上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用心体会音乐的美和所表达出的情感。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的“要我学”,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领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过渡到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实现高效的音乐课堂。

三、提倡兼收并蓄,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音乐有着一定的包容性,不管是古典音乐、外国音乐,还是民间音乐亦或是街头的流行音乐都是音乐作品,都有着各自的可取之处。很多的作品都可以对小学生的思想品格的养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流行音乐没有古典音乐那样内容含蓄,没有外国音乐那样气势磅礴,没有民间音乐那样历史悠久,但是它却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近。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易懂、曲调简单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小学生都具有追逐流行音乐的心理。既然如此,我们教师完全可以顺应他们的心理要求,对于流行音乐中的精华部分采取接纳态度,这也是实现音乐课的德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途径,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品格的人。

例如在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习浓厚的爱国情感。而在流行音乐中,也同样有这样的歌曲值得我们去借鉴,例如周杰伦的《发如雪》中将前世柜、尘埃是非、铜镜等古典意象融合在音乐中,带给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赞叹和对中国元素音乐的超凡欣赏力。还有就是《我最闪亮》这首歌曲中的歌词“灯光和花火一起闪亮,也亮不过我的梦想”、“被淋湿的翅膀才拥有穿越过那暴风雨的力量”等等,对于小学生坚持不懈精神品质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都是流行音乐中值得教师去推崇、欣赏的音乐。

小学生急救教育范文2

关键字:生活化 小学数学 教育改革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活动的做法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改变了应试教育背景下课堂与生活相脱节的问题。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并没有合理把握教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小学数学教育走进误区,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研究,为小学数学课程发展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为了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育改革工作,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将生活情境融入其中,这一创新举措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不少教师也开始积极投身于“教学生活化”相关教学科研工作中,丰富的理论成果为课程改革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在课程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缺失

基于生活情境的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寻找数学规律,再将学习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数学的应用性,与此同时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任然有不在少数的老师依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还是将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生活化只是浮于表面的教学形式,没能正真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还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动手获取知识的引导,使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无法亲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趣味性,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2.数学与生活相脱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应当要体现社会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认知特点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逻辑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老师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过多的关注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生活化的推进工作中只停留在了最粗浅的层次,未能正真把握“生活化”的本质,主要呈现出两类问题:一是重数学,轻生活。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不少教师将“教学生活化”看成是教学创新中的“作秀”,在知识传授方面任然沿用理论记忆的方式,获取标准答案是他们教导学生的唯一目标,让学生沦为做数学题的机器。枯燥单调的数字和数学符号让天性活泼的小学生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遇到难题时缺乏探索精神,制约了他们数学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边远城市等教育较落后地区,生活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任然与当地实际生活不相符,无法达到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另一种是重生活、轻数学。有的教师刻意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忽视了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这最重要的东西,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述小数加减法时让学生模拟商场买东西开展课堂游戏,虽然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生活化,但游戏环节却显得十分多余,脱离了数学学习的本质。

3.教学内容中生活元素不足

教学内容生活化改革的初衷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认知水平有限,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用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生活素材教会他们数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产生对数学的认同感。但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内容生活化元素依然不足,存在形式化的问题:一是教学素材与数学概念脱节,有的教师简单的认为将生活原型引入课堂便是实现了生活化,却没有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却要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和升华,与数学概念不相适应的生活原型必然违背了数学的本质,无法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二是教学素材远离生活实际,有的教师引入教学内容的生活素材与小学生生活实际相背离,成人化现象严重,这导致认知水平较低的小学生任然无法分析和理解教学素材中反映的最本质的数学知识。三是过多的非数学元素干扰,有些老师为了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用大篇幅的生活情境粉饰数学问题,过多的非数学元素吸引了天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的注意力,而真正蕴含其中的数学元素则被其忽视,让教学内容失去了数学的味道,偏离了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目标。四是生活经验代替数学思考,还有的老师在教材内容难度设置上欠缺考虑,有些数学问题学生可以依靠生活经验就可以解决,无需运用到数学原理,这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得到锻炼。

4.教学手段不当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形式单一任然是教学生活化改革中的一个难题,很多教师只是通过简单的口头举例、静态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很多时候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问题,缺乏直观的视觉、听觉感受,对问题的分析只能停留在表面。有的教师努力创新教学形式,将游戏环节加入教学实践,但又使生活化与教学本末倒置,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成功的首要前提是教育工作者及管理部门必须树立正确教育观,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将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学校必须树立生活化的教育观、教学观,要将生活融入数学教学实践,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数学,进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自主学习。

2.充分挖掘生活素材

生活素材是知识的重要来源,要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要求老师必须积极挖掘生活素材。因此,老师必须充分挖掘与学生相关性较强的素材,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小学生年龄、性格特点出发选取他们感兴趣的素材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选取的教学素材还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多的选取积极的、正面的素材,帮助小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科学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要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知数学知识,但是老师在对教学生活化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数学教学这一本质内容,避免本末倒置。因此,课堂教学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紧紧围绕数学学习内容,对收集到的生活素材进行科学的筛选和加工,既要保证教学内容容易理解,也要确保非数学素材内容适度,避免对小学生数学学习造成干扰,一些与数学概念不相符的生活素材要进行必要的数学加工,使其更有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4.创新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要让数学教学更加的贴近生活,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来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通过播放视音频、使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用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应当增加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自己动手测量、计算,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直观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魅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急救教育范文3

关键词:职业学校 日语教学 职校学生 语言基础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38-0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推进,中国与世界合作领域日益扩大,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与我国相邻的日本,他们越来越多的企业驻进了我国,因此作为输送各类人才的职业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日语课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把学习英语的惧怕心理带到了学习日语中,同时由于学习日语时间短,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有限且片面,加上没有语言练习环境慢慢降低了日语学习的热情,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日语有抵触情绪,上课睡觉、做小动作,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因此如何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提高日语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就业打好语言基础成为众多职业学校日语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中之重和全面挑战。笔者从事日语教学多年,针对以上情况作了一些探究,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 认清就业形势,激发学习活力

日语是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新外语必修课,学生都是第一次系统性地学习日语,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笔者为了消除学生惧怕学习日语的心理,认清学好日语对就业上的帮助,在上第一堂课时就告诉学生,大家学习日语都是零起点,不像英语从小学就开始学起,基础上有高低。而且大家都学习了英语,在以后的的就业竞争中没有明显优势。如果我们学好了日语可以帮助其展现所长,而且在我们苏州日企众多、旅游业发达,如果能会一些简单的日常和商务日语,毕业后想进入日企或旅游行业工作会更容易些。另外,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学习日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日语中的很多汉字意思与汉语相近,汉字的音读也有规律,大多数汉字的音读只有一个,所以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看到新的汉字组词,就可以顺口读出,所以如果我们也从小学开始学习日语的话,恐怕你的日语早已经佩啦佩啦(ぺらぺら叽哩瓜拉)的

啦……学生听着这些实实在在的话语,学习日语的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都想跃跃欲试。

2 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语言的学习和教学都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这样不仅整个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职校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中,那么整个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比如实物演示情景。即以实物为中心,设置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例:在教授日语中事物指示代词“これ、それ、あれ”时,预先布置任务,请学生准备下节课文中提到的实物。如:字典、杂志、报纸、名片等。通过实物展示,直观地学习了这些新单词。然后借助实物导入“これそれ”、“あれあれ”。以“これそれ”为例:

教が自分の手元にあるものを指して、

T「これは本です。という。次に、一人学者に立ってもらい、

T「徐さん、それは?とし、

S「これは辞です。と答えさせ、位置を正しくつかませる。

这种教学模式给与学生直观演示,使他们轻松地掌握了新单词和“これ、それ、あれ”的位置关系并能区分使用,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3 开展鼓励评价,营造温馨氛围

职校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大部分因为学习基础差,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要让学生重拾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如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肩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氛围,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等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用激励性的语言:“よくできました”、“これからがんばってください”等等;二是发“小红花”,即凡是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独立发表见解,除了在语言上给予表扬,还会奖励“小红花”,学生将“小红花”贴到自己课本所学的那一页上。这样既重视了课堂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始终处于“我能行”的积极状态中,又能在期末时对学生学习状态给予科学的评价,始终让学生处于愉悦的竞争状态中。

4 组织语言活动,提升口语能力

日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交流。如果要想职校生在短短几年内说上一口流利的日语,毕业后轻松进入旅游行业或日企工作,仅仅依靠45分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我们日语教师除了平时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将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单词听写组、背诵组等,在课后去消化所学知识。另外,可以定期举办日语角、日语演讲比赛、制作日语手抄报、唱日语歌、观看日语电影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请日企工作人员、日语导游等来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直接了解到日企文化和最新信息,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总之,职业学校的日语教育是让学生学会日语的使用,当学生走出校园就能游刃有余运用所学知识投身于工作中。因此,职业学校的日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文化知识,转变教育思想,改变语言学习的枯燥学习状态,探索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交流能力,使所学语言真正发挥交际作用,从而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生急救教育范文4

关键字:中等职业教育;辽西地区;法制教育;中职学生

一、加强辽西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四大战略布局之一,由此可见依法治国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法制教育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是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推进法制化国家建设过程中,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二)有利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目前我国新型劳动力市场的生力军。而这些技工型人才大多出自于职业技术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其构成形式之一。以辽西地区为例,辽西地区中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使其意识到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二、辽西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辽西地区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调查

为准确把握辽西地区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开展调查研究。为保证样本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选取了葫芦岛市商务中等职业学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开展调查,以来自不同专业的300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的学生包括文科与理工科。为最大程度地保证问卷设计的科学性,问卷设置的问题主要包括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和基础法律知识两部分。本次调查共计收回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100%。调查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在问及对开设的法律相关课程是否感兴趣时,51%的学生表示没兴趣,13%的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表示一般,仅有36%的学生表示对法律相关课程感兴趣;关于在遇到权益被侵害的调查,60%的学生选择找人调解,30%的学生选择忍让,仅有10%的学生认为应该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辽西地区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发展现状

2002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全面重新定位,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根据教育部2014年的《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和本人的此次调查,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培养的主要方式是以课本教育为主、实践活动为辅,中职学生基本能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并对基本的法律现象作出正确判断。与此同时,一方面,随着高中教育逐年扩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临着生源匮乏的尴尬局面,大多中职院校是无门槛入学。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主要在14-17岁,在法律上属于未成年人。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主要原因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未能考上高中继续就读,又不想回到中学复读,因此作为权宜之计,选择了中职学校[1]。

(三)辽西地区中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职院校法律教师整体法律素质不高中职院校法律教师大多是由德育教师或辅导员兼任,由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法律知识无法讲透,法律要点不够精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往往是照本宣科,学生根本无法深入理解法律知识。即使学生产生了法律方面的相关疑问,大多数教师也无法给学生满意的答复。因此,学生不信任教师,产生了抵触心理。并且往往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死记硬背,这与法制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2]。2.中职院校学生对法制教育缺乏热情由于从小接受的是主科(数学、语文、英语)至上的教学理念,因此,对法制教育这一“副科”存在偏见。在大多数学生眼里副课只是用来打发时间、凑学分的配菜,甚至有些人选择在副课上干私活、补睡眠。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3.法制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一方面,按照以往的教学体系模式,教师大都是将授课知识讲给学生听,不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只是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全部讲完为止。在这种僵化、死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被动学习知识,几乎没有积极参与思考和自主分析问题的机会,教学形式单一[3],学生只知有法,不知用法。另一方面,辽西地区中职院校的法制课大多只是象征性地开设一学期,法制教育缺少连续性与时效性。

三、加强辽西地区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途径

(一)提升辽西地区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观念

(1)要从意识上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可以在校园内定期开展普法活动,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法制教育的宣传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2)学校要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设立主管法制教育的副校长,聘请法律顾问、长期从事政法工作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担任法制教育辅导员,成立校园法律咨询中心等方式开展法制教育。

(二)培养辽西地区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兴趣

(1)由校方组织开展法律学园活动。分批次、分专业组织学生开展旁听庭审和模拟法庭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并循序渐进地接受法制教育。(2)开展法律进课堂活动。针对中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中职院校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制教育中。可根据当下社会热点事件,先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将实用的法条融入案例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增强其时效性的功效。

(三)调整辽西地区中职院校法制课程设置

(1)可将法制课程划归到通识课程中,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学期,而是分阶段、分学期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能够不断巩固所学。(2)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设置不同的法律专业课,针对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可开设广告法、合同法、经济法、商法等实用性强的部门法。在学习相关部门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职学生在日后步入社会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提高辽西地区中职院校教师的法律素质

(1)中职学校应不断加强对教师法律素质的培养。从细节抓起,不断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由于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的模仿性较强,因此,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中职学校应在提高教师本身法律素质方面加大力度。定期安排教师到法学院进修,使讲授法律基础的教师能够紧跟当前形势、掌握第一手材料,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不掉队,勇于创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鼓励从事法律教育的教师继续深造,不断更新与扩展其法律知识。(2)中职院校的领导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只有校领导重视法律知识,认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才能使其认识到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把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相关课程落到实处。只有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

四、结束语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我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担负着重要责任,其中辽西地区中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辽宁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辽西地区中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采取措施,切实加强辽西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法制教育。在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辽西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一定会朝着健康、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出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入新动力,从而为进一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玉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2]王晓慧.困境与出路——法治模式下高校法制教育的再认识仁[J].当代教育论坛,2009,(5):82-84.

小学生急救教育范文5

【摘要】对本次真情服务社区义诊活动进行总结,召开一次总结交流会,让积极参加本次活动的志愿者畅谈感想收获,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思想认识;总结本次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就如何开展好下一次志愿活动听取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实施夏季学期及暑期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

随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施夏季学期及暑期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计划,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我院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推进本项工作,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医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实施夏季学期及暑期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为进一步鼓励和促进研究生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培养研究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搭建研究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平台,每年暑期集中开展若干项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研究生暑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内容可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专业服务等方面,并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活动和居民生活。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和实际,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形式创新的社会公益活动。要立足长效,着力建设一批长期合作的研究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基地。

本活动由专人负责组织管理,事前做足准备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好详细的工作方案及具体分工安排,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争取青协和社区的支持,多方筹集活动经费,准备必备的义诊器械,印制相关的宣传资料,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认真做好医疗队队员的动员,分组和培训工作,提高队员的思想认识,增强队员的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使他们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

组织我校研究生志愿者开展义诊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使广大青年志愿者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诚心诚意为人民免费提供各项义诊服务,从而使青年志愿者在为群众提供义诊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意识。一方面,通过开展巡回医疗,向广大居民提供免费义诊,有效缓解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就医难问题,开展健康教育、防病治病宣传活动,使居民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个人保健和自然科学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效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另一方面,在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所有参与义诊活动志愿者们的努力,体现我校学生良好的医疗服务素质,宣传我校学生的医疗业务范围和医疗服务精神,提高中山大学在本地的知名度,扩大其在本区的影响。通过为居民义诊,强化对我们学生的医疗知识的培训,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机会以便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学生更好的熟悉掌握医疗知识技能,提高技术水平。医院领导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及我院医学研究生社会公益活动,拟在活动通过后即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金保证、制度落实等方面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指导思想: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贯彻落实《中山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中大办〔2009〕8 号)和《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粤教高〔2009〕76 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我校研究生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培养研究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为方便珠海市非城区广大人民群众就医,普及医疗健康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深入社区,服务人民,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为广大群众送医送药送知识,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营造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

组织协调机构:由中山大学研究生院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科教科、团委承办,面向全校研究生开展,采取志愿者形式,在珠海市非城区社区或农村开展社区卫生慈善义诊活动。

活动具体内容安排:围绕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水平,按照不同社区,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紧紧围绕“关注居民健康,共建和谐社区”这一主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我院各专业研究生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入社区内开展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内容为一体的义诊、咨询、健康教育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1、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向社区周边人民群众发放卫生健康知识手册、宣传单以及现场宣传讲解等方式宣传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关系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对公共卫生、传染病预防、医疗保健等知识进行宣传,重点做好常见疾病及一般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2、开展现场义诊活动。组织以研究生医护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义诊队伍进入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义诊内容包括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视力、按摩,贴耳穴,拔火罐,针灸等,对居民的可疑病症进行免费初诊。 3、现场医疗卫生知识,健康知识咨询。开设医疗咨询小组,主要由医护人员及研究生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义诊的同时给予健康知识建议及回答居民基本的医疗知识,健康知识咨询。

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医疗队进入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和宣传活动,现场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各项义诊服务,接受群众的咨询,开展健康教育、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等内容的宣传。

对本次真情服务社区义诊活动进行总结,召开一次总结交流会,让积极参加本次活动的志愿者畅谈感想收获,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思想认识;总结本次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就如何开展好下一次志愿活动听取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实施夏季学期及暑期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战军.基于省级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

[2]袁珂.志愿者价值解析.中国研究生,2010(5)

小学生急救教育范文6

一、教学技能概述

(一)教学设计能力

第一,课程授课计划的制订。掌握具体要求:(l)清楚了解本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之间相互联系;(2)能够清楚正确的认识自己所教的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范围内的地位与作用;(3)依据本专业教学计划能够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和进度。第二,撰写课堂教授教案。掌握具体要求:(1)熟悉教材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结构休系,以便能够深入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点与难点;(2)掌握具体撰写的基本方式方法和主要步骤;(3)根据教学实际效果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兴趣,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加工;(5)能够制作清晰简洁的PPT课程教学电子演示稿,方便直观传授。第三,熟练使用教学媒体。[1]掌握具体要求:(1)熟练使用传统常规的教学媒体并了解及其教学特点;(2)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并了解及其教学特点;第四,深入了解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掌握具体要求:(1)学会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2)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思想政治表现;(3)强化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征,以便因材施教。

(二)课堂教学实践要求

第一,组织和导入教授新课。掌握具体要求:(1)建立形成正规的授课秩序;(2)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营造和谐的教学传授交流环境;(3)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来导入新课的教授形式。第二,正确规范的使用教学语言。掌握具体要求:(1)按照国家教学要求,普通话要达到国家二级测试水平,课上授课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2)授课语言简明扼要且动形象,富有较强的逻辑性;(3)授课时的语速、语调等生动优美,便于学生快速理解;(4)口述语言和形体语言互相配合。第三,设置疑难问题来相互交流。掌握具体要求:(1)问题的针对性强,还拥有较强的启发性;(2)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设置疑问;(3)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来逐级递进;(4)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指导。第四,板书写作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具体要求:(l)书写字迹端正清晰;(2)板书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逻辑性强;(3)板书的布局要有层次感,便于理解;(4)板书的书写要规范合理,同时配合语言讲解,并保证书写速度。第五,专业讲授。掌握具体要求:(1)讲授其内容要讲求科学性,符合基本常识性和教育性的规律;(2)讲授方法与讲授内容相互配合;(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了解其内部规律,以及发散思维。第六,善于总结教授课程内容。掌握具体要求:(1)归纳主题清晰明确,突出重点,语言清晰明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2)归纳总结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还要有拓展性和延伸性;(3)引导学生自学,积极复习。[1]

(三)课后辅导以及检查作业技能

第一,作业布置。掌握具体要求:(l)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据教学内容来安排作业,要求具有启发作用;(2)能够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方式;(3)作业要求恰当合理,同时予以指导。第二,作业批改。掌握具体要求:(l)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作业恰当的批改方法;(2)详细准确的总结作业中存在的问题;(3)对作业批改与评价要及时做出反馈,同时指导学生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作业辅导。掌握具体要求:(l)对于学生的各种质疑要灵活主动地回答解决;(2)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评价能力

第一,根据教学内容命题。掌握具体要求:(1)依照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2)编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适中,要控制在基本的教学范围以内,同时控制好题量和答题时间;(3)按照一般原则编制试题。第二,评卷及分析试卷的技能。掌握具体要求:(1)依据评卷的程序和方法,制定合理严谨的评分标准,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分析题目质量的科学性以及考试的公平合理性;(3)考试完成后客观分析试题内容,总结经验并撰写靠后总结分析报告。

(五)教学技能研究

第一,了解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具体要求:(l)熟练掌握教育学理论研究及其科研方法和规律;(2)选择合适的教育学科研课题,依照原则制定教学科研计划;(3)掌握教学经验总结,实践调查,问卷发放,资料研究分析,统计,归纳,类比分析,教育实验研究以及应用分析等方法;(4)拥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第二,掌握教学专业学科发展动态渗透科研成果。掌握具体要求:(1)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科研动态及成果,了解前沿科研信息(2)根据掌握了解到的相关的科研成果,进行具体实施应用;(3)根据实际情况,吸收最先进的教学理论科研成果,提升教学理念,注入新的血液和灵魂。第三,教学技能信息检索。掌握具体要求:(1)了解掌握学科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种类;(2)学会熟练使用网络资料搜集的方法,提高检索信息的效率;(3)学会掌握图书馆信息资料的的收集能力。综合以上教学技能内容的分析,可知教学技能有其一定的普遍规律性,然而教学技能渗透到体育教学领域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方面涉及到的书面文字教学较少,操作性比较强[2]。

二、困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发展趋向

首先,专业教材的选用缺少与时俱进精神。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信息交流异常快捷,从而导致信息知识的泛滥,使得在校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人格品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扭曲。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使用的教材传统守旧,缺乏创新,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例如九十年代的武汉体院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执教甚至可以留校,现如今本科大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再加上当今教育体系趋向心理个性化,表面夸张化,反而忽视了教材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保守冒进。

其次,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与现实情况相背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教学技能学习时趋向于专业化,学生学到的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理论化程度较高,缺乏亲身的实践经验,所以在步入工作岗位时显得有力使不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接地气,脱离实际需要,进而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使学生掌握教学技能的最简洁的方法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不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技能。当前由于学校教学环境的限制因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接触实际教学课堂机会较少,只是形式上的安排一段时间的实习活动,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起不到多大作用,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技能学习都是以教学专业理论化、教学观念理想化为主要形式,学生对现实教学条件、对象、环境差异等都缺乏感性认识,跟谈不上教学的组织与规划能力[3]。

第三,对学生教学技能考核手段比较宽泛单一。在现行的教育体系制度的影响下,长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体制即主要以基础理论和技能展示评分为主要方式手段。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像田径项目教学的考核标准是要求学生达到规定的时间、高度、远度、重量、距离等,在大部分体育项目中多以单一展示技术技能为主要考核手段,像体操、武术、体育舞蹈等项目没有对具体的教学技能进行明确考核,大多数通过评价老师的主观意识来判断水平高低,因而受到较多非专业因素的影响[4]。诸多宽泛单一的考核方式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积极性、自信心以及成就感,更严重的使学生丧失了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主观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理念。

三、突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优化路径

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准确选择。把简化教学内容作为首要的指导手段,引导其在教学时要言简意赅,讲述教材内容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开始不过分追求的动作技术细节和具体规则的要求,先是将复杂的课程简单化整体化综合化地讲授给学生,像体育舞蹈课程,开始不要求动作技术的表现力量与速度,而是主要以整体的舞姿动作节奏为主,那么基本技术的训练以身体素质的柔韧性为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以各种体育项目的运动本质的理解掌握和熟练程度为主要培养方式,其目的就是帮助其把握有效组织和规划教学内容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拓展教学方式方法,优化创新实践技能。当前高校体教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方向不是专业的运动员而是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所以在培养教学技能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爱好为重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区别个体差异,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娱乐游戏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核手段,优化教学标准。依据实际情况及个体差异从多个角度选择考核方式和适时评价方法,灵活运用与掌握教学技能技巧。在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现状,以此来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考核方式方法,如此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例如在武术科目教学中,在鼓励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套路的同时可以发散思维创编考核套路及评价方法,通过一定的时间限定来较大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发展自我创新意识。还有比如在田径各项目教学中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然后进行团体组别竞赛考核,每组恰当的人数,使之在相同时间地点等条件下顺利完成跑、跳、投、掷等多种体育教学项目,以最后完成的质量和使用的比赛时间为考核标准,如此大大的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娱乐性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培养训练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教学实践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