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教育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教育计划

小学生教育计划范文1

【关键词】小学 口语交际 生活化

口语交际表达训练既要以教材为凭证,又不能够拘泥于书本,要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充分利用母语教学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说的实践中练习语言表达,在互动中发展语言交际表达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口语教学的特点,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走进生活,表达交流

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生活在社会之中,人与人打交道的机遇无处不在,所以,生活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创造了无尽的源泉,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将生活与口语交际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大家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在教学交流活动中,如果碰到远离我们老师的生活积累,让我们说不敢兴趣的话题,交流时常常寥寥无几。教师会这样,小学生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口语交际的话题应该是真实的生活中的话题。学生对生活有所体验和感受,而且,小学生对话题感兴趣,需要交流,需要“对话”,自然就会有想说、要说的话,要倾听对方说话。

教师要在课堂上巧抓时机,巧选话题,让学生一吐为快。小学生平均每天在学校生活六七个小时,师生们一起上课,一起活动。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作用。口语交际能力要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的加以训练。课文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谈一谈,文章的启发可以让学生议一议,甚至课上的突发事件也可以即兴发挥让学生说感受。

教师可以让口语交际走进学生的学校活动中去。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和内容。还可以给学生安排适合的家庭活动,让口语交际走进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孩子说话最多,最自由的场所。在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口语交际能力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总之,我们坚持口语交际训练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等这些广阔生动的生活中去,边体验,边进行口语交际实际。我们鼓励学生采取与别人交谈,读课外书报,观看电影、电视,听广播、录音,上网、聊天等方式,通过“文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等渠道,获取信息资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由此可见,交际环境与交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就得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趣味性高的口语交际环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参与的兴趣就会高涨起来。这样,让他们走进交际情境中去作进一步的体验。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生活化的交际情况,使学生尽可能真实、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

比如我们平时在口语交际课上常用的对话式、表演式、辩论式。此外,我们还要把学生从课堂带入现实生活。如“找春天”的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带入春意盎然的校园中、公园里,让学生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感悟,最后用语言去表达,从而感受春天的美好。

我们也要反过来把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际引入课堂。如在说说“旅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让学生当导游,向“游客”介绍各地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在“礼貌待人”的口语交际中,创设“问路”的情境,创设“借东西”的情境,创设“不要乱丢垃圾”的情境……这种模拟活动来源于生活,再现了生活情景,学生如同在生活中实践。在交际的情境中,他们不但想说,还说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激发了口语交际的兴趣。

我们还要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资源。可以是五分钟演讲,即把语文课前设为“五分钟演讲”的时间,形式不拘,内容不限。演讲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等。把它作为锻炼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可以是祝贺感谢活动,对学习进步的同学、过生日的朋友,做了好事被表扬的同学进行祝贺,并要求收到祝贺的同学说几句感谢的话。还可以是排练课本剧活动,对于教材中故事性强、任务个性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排练课本剧。在自导自演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生教育计划范文2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那么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范文(一)一、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的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出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通过持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他们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

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三、学期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家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呼劳动技能。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并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2、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让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

3、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6、重视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对于点点滴滴进步时时给予关注。

教给学生各种学习的方法,如课堂内各种形式的讨论,使学生有机会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在成人指导下,进行多种渠道的资料调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讲故事,用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感染、教育他人。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范文(二)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

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

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第七周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机动)第八周我爱秋天

第九周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我的家

第十三周我是家里的小主人第十四周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过新年

第十八周送给新年的礼物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考试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范文(三)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使他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习方式??他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然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尽快去适应,否则很容易给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惧学等不良情绪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这就要老师有耐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并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那么老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三、教材的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他们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

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四、学期目标:

1、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

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

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法设想:

1、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念、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6、重视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对于点点滴滴进步时时给予关注。

小学生教育计划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措施;研究

1.前言

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化,是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目的。新形势下,考虑国家中小学教学的思想,思想指出:学生的发展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必须改变原有的陈旧学习方式,以适应素质教育。同时,重视小学课堂尤其是数学课程上的教学模式,数学的教学要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国家中小学的教学思想表明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价值,教学课堂生活化已成为目前数学教学的大势所趋。

2.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爱好活动,而数学教学却是以被动的听为主的教学活动,如何让被动的数学教学活动与动的小学生思维有机结合,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难题。为了让小学生觉得数学学有所用,学有所得,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设定特殊情境以便解决这其中的矛盾。要把数学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和经验之上,将生活中的细节引入教学之中,并以学生为主体、向着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在新课改中,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将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就显现出来。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因此会成为未来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得到广大学校与老师的重视。

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措施

3.1课堂上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日常生活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生活中充满了大量数学模型,学生们对这样的“活”教材都是非常熟悉的,只是未能准确的捕获并且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小学数学内容本源于实际生活,而书本上得描述却使得活泼的内容枯燥化,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我们不仅要创造这样思考的环境还要引导他们步入思考的殿堂。让他们设身处地的思考现实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通过动手操作量纸箱的体积来对立方米的认识。

只要教师愿意去发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带着数学去思考生活,定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和思考之间的数学关系。例如对十进制的认识,可以利用学生对人民币的熟知,对十进制的变换进一步认识。选择对钱这一学生非常容易联系到生活的事情,让学生对许多数学问题更加敏感并且认识更深刻。例如夏建平的《买门票的学问》。再例如“一笔画”的故事,当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笔能画出多少个几何图形等数学论题,帮助学生理解了各种几何图形,也让学生知道几何图形不单单存在教科书中,还存在学生的脑中,更存在生活中。

3.2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有人认为数学是数学家们的杰作,其实最终还是产生于生活。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将数学概念、公式等理论内容与学生平常的日常生活能动的结合起来,通过学生与老师互助的资料收集、讨论、总结等过程,老师提出想法,学生共同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正确的结合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好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3教师要做好生活化数学的总结

在成功的课堂之后做好记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记录下课堂中学生的反映,学生对生活中数学实践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同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撰写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来进行思考总结。学生平常生活中发现新问题,无论解决与否都应做好记录并及时交流。学生会在写记录与交流记录期间不断的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学生通过记录日常消费,统计出月总消费,并计算各项消费的比例,根据统计结果结合日常生活需要对下个月进行预测并可以根据每个月不同的情况调整消费支持比例,即起到有规划的利用现有资金,并根据同学们对这些数学数字对开支进行计划,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统计、规划等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加深。一个学生的数学故事,通过分享就是一个班的数学故事,甚至是一个年级的数学故事。通过交流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们迅速得到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所学内容更有实践意义,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数学模型,展现数学尚未被学生开发的魅力,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兴趣。让同学们看到生活中相关东西立刻回想起数学知识。看到三角形会联想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看到单车轮会想到圆形;看到玻璃门会联想到丈量门的尺寸等等。通过实际生活实例并结合课堂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想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之,让枯燥的课堂生活化的方法有千万种,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去应用、创新,真正去培养学生的实用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裴昌洲.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构建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8(7):20—26.

小学生教育计划范文4

关键词:职业学校 日语教学 职校学生 语言基础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38-0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推进,中国与世界合作领域日益扩大,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与我国相邻的日本,他们越来越多的企业驻进了我国,因此作为输送各类人才的职业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日语课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把学习英语的惧怕心理带到了学习日语中,同时由于学习日语时间短,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有限且片面,加上没有语言练习环境慢慢降低了日语学习的热情,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日语有抵触情绪,上课睡觉、做小动作,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因此如何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提高日语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就业打好语言基础成为众多职业学校日语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中之重和全面挑战。笔者从事日语教学多年,针对以上情况作了一些探究,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 认清就业形势,激发学习活力

日语是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新外语必修课,学生都是第一次系统性地学习日语,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笔者为了消除学生惧怕学习日语的心理,认清学好日语对就业上的帮助,在上第一堂课时就告诉学生,大家学习日语都是零起点,不像英语从小学就开始学起,基础上有高低。而且大家都学习了英语,在以后的的就业竞争中没有明显优势。如果我们学好了日语可以帮助其展现所长,而且在我们苏州日企众多、旅游业发达,如果能会一些简单的日常和商务日语,毕业后想进入日企或旅游行业工作会更容易些。另外,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学习日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日语中的很多汉字意思与汉语相近,汉字的音读也有规律,大多数汉字的音读只有一个,所以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看到新的汉字组词,就可以顺口读出,所以如果我们也从小学开始学习日语的话,恐怕你的日语早已经佩啦佩啦(ぺらぺら叽哩瓜拉)的

啦……学生听着这些实实在在的话语,学习日语的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都想跃跃欲试。

2 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语言的学习和教学都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这样不仅整个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职校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中,那么整个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比如实物演示情景。即以实物为中心,设置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例:在教授日语中事物指示代词“これ、それ、あれ”时,预先布置任务,请学生准备下节课文中提到的实物。如:字典、杂志、报纸、名片等。通过实物展示,直观地学习了这些新单词。然后借助实物导入“これそれ”、“あれあれ”。以“これそれ”为例:

教が自分の手元にあるものを指して、

T「これは本です。という。次に、一人学者に立ってもらい、

T「徐さん、それは?とし、

S「これは辞です。と答えさせ、位置を正しくつかませる。

这种教学模式给与学生直观演示,使他们轻松地掌握了新单词和“これ、それ、あれ”的位置关系并能区分使用,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3 开展鼓励评价,营造温馨氛围

职校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大部分因为学习基础差,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要让学生重拾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如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肩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氛围,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等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用激励性的语言:“よくできました”、“これからがんばってください”等等;二是发“小红花”,即凡是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独立发表见解,除了在语言上给予表扬,还会奖励“小红花”,学生将“小红花”贴到自己课本所学的那一页上。这样既重视了课堂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始终处于“我能行”的积极状态中,又能在期末时对学生学习状态给予科学的评价,始终让学生处于愉悦的竞争状态中。

4 组织语言活动,提升口语能力

日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交流。如果要想职校生在短短几年内说上一口流利的日语,毕业后轻松进入旅游行业或日企工作,仅仅依靠45分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我们日语教师除了平时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将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单词听写组、背诵组等,在课后去消化所学知识。另外,可以定期举办日语角、日语演讲比赛、制作日语手抄报、唱日语歌、观看日语电影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请日企工作人员、日语导游等来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直接了解到日企文化和最新信息,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总之,职业学校的日语教育是让学生学会日语的使用,当学生走出校园就能游刃有余运用所学知识投身于工作中。因此,职业学校的日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文化知识,转变教育思想,改变语言学习的枯燥学习状态,探索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交流能力,使所学语言真正发挥交际作用,从而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生教育计划范文5

关键词:在校生;专任教师;预测;教育发展规划

人口发展与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制定普通中学的教育发展规划,首先必须确定普通中学的发展规模,在此基础上再来规划教学仪器设备、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等。而要确定发展规模,则必须确定需要上学的人数和在校生的人数,以及人数的变化对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人口变动及其一系列后果可能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国家或地区在制定教育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时准确地判断发展趋势并做出适宜的决策。本文首先对丰泽区建区以来普通中学在校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利用优化的灰色预测模型对2011-2020年丰泽区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和专任教师需求量进行预测;最后,根据预测得到的具体数据,深入分析在校生数量的变化对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合乎普通中学在校生发展趋势的教育发展战略,为丰泽区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丰泽区建区以来普通中学在校生变化趋势分析

丰泽区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于1997年由国务院批准建区,经过13年的迅速发展,目前有8个街道,74个社区。全区共有普通中学9所,所有公办中学先后通过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二级达标和省、市达标初中校评估验收。丰泽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有部分民间资金进入到教育产业,辖区内民办学校泉州实验中学和北师大泉州附中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开始招生,由于优质资源效应,对丰泽区的普通中学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丰泽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从建区时的7098人,之后逐年上升,于2008年达到最高峰19654人,这段时间内在校学生人数的上升幅度达到177%;在接下来的两年,在校学生人数开始回落,幅度分别为3.2%和4.7%。

(四)专任教师需求量预测

根据表5,2006-2010年丰泽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师生比大约为1∶14,再由表4的2011-2020年丰泽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预测值,我们可得2011-2020年丰泽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需求量的预测值如表6所示。

三、预测数据分析及几点建议

从表1和表4可以看出,丰泽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在2008年达到高峰19654人后,便逐年回落,到2020年减少为16176人,比最高峰时的2008年减少17.7%,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的这种变化趋势应引起教育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表6所列2011-2020年丰泽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需求量是根据在校学生数的变动按1∶14的师生比计算得出的。专任教师需求量的变动趋势与在校学生数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2008年达到最大需求量1374人,而后逐年减少,到2020年减少为1155人,比最高峰时的2008年减少15.9%。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和师资的高水平将是未来教育竞争的两大热点。基于以上对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需求量预测数据的分析,我们提出下列几点政策性建议:

1.应积极稳妥地进行初、高中学校的布局与调整。普通中学教育在校生人数的减少,使一些中学的生源出现不足。根据本地人口和社会经济实际,充分考虑人口波动因素,无疑对提高投资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2.谨防盲目扩大初高中的办学规模。丰泽区普通中学教育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应谨防盲目扩大初高中的办学规模,以防若干年以后出现教育供大于求的局面。此外,为了扭转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的局面,必须扩大高中阶段的入学率,满足居民对高中教育日益增强的需求,先行先试,争取在丰泽区率先实现普及高中教育。

3.切实落实素质教育。随着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减少,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可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抓住提高教师素质的机会。首先,可以狠抓教师的准入资格,实施竞争上岗,并逐步清退不合格教师;其次,可以让教师轮流到师范院校进修,以全面提高普通中学教师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真真,吴要武.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2):84-89.

[2]罗党,刘思峰,党耀国.灰色模型GM(1,1)优化[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2):50-53.

[3]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徐警武.人口发展趋势与教育战略规划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9(11):18-21.

[5]石人炳.2000-2020年我国各级教育需求预测及建议[J].南方人口,2004,20(2):13-20.

小学生教育计划范文6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数学教学;兴趣

陶行知是闻名中外的教育家,以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的教育新路.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而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

如果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数学教学当中便是:在生活里找数学,在生活里生成数学.学生只有将已学的数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交互作用,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才能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越生动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越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从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上下功夫,努力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模拟了一个买卖学习用品的生活片段.首先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部分学习用品的价格,掌握这些价格对应的实际货币的多少和种类,会具体用实际货币表现出来,并对表现好的学生以小奖品鼓励.然后又加大难度,追问:“我有5元钱,能买到哪些文具?如果我想买两样文具最少要多少元?最多要多少元?”这样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二、教学语言生活化,使数学教学富有情趣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在学习过程中,更可以采用情趣化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认识=、”时,我让学生边做手势,边说: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永远朝着大数笑.这样学生很快记住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并理解了它们的意义,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在教学“认识方向”时,我先引导学生边用手指方向边说儿歌: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放学回家后,又让他们以图片的形式画出自己房间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物体.这样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让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让课堂动静结合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时常会玩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有甚者会认为他们患有多动症,传统的教学思想会指使我们对他们加以管制,强迫他们认真听讲,久而久之会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一些有趣的东西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如生活中的游戏,它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创设最佳情境,能最大化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让学生处在兴奋和抑制的变换之中,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于是我在教学中就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数学知识于游戏之中,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可谓“一石多鸟”.

四、教学手段生活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七八岁的孩子,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虽然容易感知,但一些特殊学生对静止不动的画面也难以理解和接受,更不要说抽象概括性的知识了,所以因地制宜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孩子的耳、眼等多种感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图意,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利于教者的教学.例如:我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想想做做”里有一题,题中有两幅图,左边是五个孩子踢足球,右边有三个孩子在跳绳,在理解图意时,有一学生始终认为这题应该是三幅图,一幅是一个孩子在踢球,一幅是四个孩子在跑步,还有一幅是三个孩子跳绳.不管我怎么说,他始终坚持己见,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向他展示了刚在我校举行的“校长杯”足球比赛的片段.之后,他笑着说:原来足球比赛就是很多人追着足球跑.可见,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使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