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文1

一、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也是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发展生态文明的意识是在工业化进程发展较快的过程中才逐步开始出现的,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不过是在近二三十年来才开始有了较迅速的发展,这就说明我国生态文明本身开始引起重视时间是非常短的,而且我国对于生态文明的发展并没有提出较多的要求,这也就使得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也起步较晚;其次,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由于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的广泛因而容易产生较多的问题,因为需要从较多的角度来分析相关问题才能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具体思路也才能取得较好的发展,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出现了这些问题因而起步晚发展滞后;最后,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在新时期的转换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使得生态文明的发展严重的滞后了。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来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在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必须要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的问题。虽然起步晚,但是如果发展快还是可以实现生态文明的高水平发展。

二、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生态文明的进步依赖于生态文明教育的不断开展,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生态文明教育意识不强、观念落后,尤其是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首先,从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上看,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这种误区不仅表现在生态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上还表现在教学计划的不科学教学目标的盲目性等方面。这就严重制约着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和研究。

一方面,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期性和系统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生态文明教育只需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基本知识的了解就行,不需要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生态文明教育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是与我国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等问题相挂钩的,这就使得我国社会各领域中相关问题的发展就会陷入一种难以把握的状态之中,特别是难以解决生态环境发展与人们生存问题之间存在的矛盾,因为要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建立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基础之上。同时我国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并不明确,一方面并不知道发展生态文明教育对于培养生态文明发展人才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发展生态文明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会产生认识上是误区。

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进而使我国高校在实现生态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提高认识,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解。

其次,从具体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角度看,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也存在误区。在有些高校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生态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对专业能力要求极高的理科学科,对于一般人来说,生态学是难以在文科和工科学生中进行比较深入和透彻的讲授的,更难以将其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进行开展,这就使得生态学难以作为公共教学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实施。当然,在实际情况中生态学虽然在理论上比较深奥,往往需要对生态模型、相关公式和系统性的理论进行分析,但由于它是描述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深奥的原理和知识点同样可以用生动合理的例子来进行浅显易懂的表达,对于大部分理工科和文科学生来说都是能够比较容易接受并进行深入学习的。生态学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着教育地位缺失的问题,这与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对于不同领域人员的滥用是有紧密联系的。目前,一些对生态学毫无了解的政府官员都企图打出生态文明的发展招牌以蒙骗群众,动辄就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观”这些术语来作为口号进行宣传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事实上,部分官员在实践中却往往采取反生态反环境保护的行为,使“生态文明发展”仅仅变成一种姿态一种不具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的空洞口号,这无疑是对生态学的科学严肃性和地位的严重削弱,因而导致社会上形成一种伪生态学的怪现象。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根据我国社会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的状况来深入的分析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生态文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十分精干的师资力量,师资力量充足,教学质量优良提高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的教师非常的缺乏,即使是比较优秀的生态文明教育老师也存在着理论修养缺乏和具体的实践操作不完善的问题,这就给我国的生态文明的发展出了一道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具有专业的生态环境知识和较高生态教育能力的师资力量,只有有较强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生态文明教育的顺利开展。我国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等专业虽然已经培养了许多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生态文明发展人才,但仅仅依赖这些缺乏足够实践能力和经验的人才来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显然是不够的,他们远远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对现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高要求。所以制约生态教育广泛深入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素质、生态化的师资队伍的缺乏。

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文2

关键词: 生态课堂;未泯的童真;巧妙的设计;精彩的语言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卢梭曾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展现。

生态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它的目标是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出生态课堂尊重、唤醒、激励生命的理念,如何实现生态课堂有序、有情、有效、有趣的追求,如何突出生态课堂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特点?我们试从几堂名师课的赏析中找到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技巧的精髓。

情到深处始无华――未泯的童真

生态课堂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笔者认为生态课堂始终充满着灵动、生气、高效、曼妙的教学智慧。有不少名家名课可以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教师正是用儿童的视角捕捉语言、用儿童的感受体验情感、用儿童的眼光链接生活。

在江苏省优秀青年语文教师许嫣娜老师执教的《从现在开始》一课中,她那柔柔的、充满童稚的声音牵出了每个人对童年的记忆,一开始她就要孩子们伸出手指头做游戏,“一根手指头呀,变成毛毛虫;两根手指头呀,小兔蹦蹦跳……五根手指头呀,一头大狮子――狮子发令了:召开森林大会,不许迟到,我们赶紧去森林开会吧!”老师就这样看似不经意地将孩子们带入了文本情景中。

满头银发的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授孩子们学写对话时,出示了一段“小猴子”和“猴妈妈”的对话――“一天吃三个桃子够不够?”“不够,不够!”“那三天才吃九个桃子够不够?”“够了,够了,谢谢妈妈!”他让一个孩子上台同他一起分饰角色进行表演,他抓耳挠腮,蹦上蹿下,“小猴子”的顽皮天真逗得台下听众们哈哈大笑,俨然一个“老顽童”啊!

是的,这些大师们就是这样捧着这颗纯真的童心走进孩子的心,对话孩子的心。他们告诉我,在课堂上要时刻警醒自己:我是一个小学生,我就是一个孩子。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可见他对儿童的敬意。我国明代的李贽也称:“夫童心者,真心也。”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不难认识到他们对童真的推崇。那么,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应该怎样去对待我们的儿童呢?时代的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从“以人为本”到今天的“儿童本位”,这就点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管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充满童真、童趣,把“儿童本位”的思想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只要充满童真、童趣,就能让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就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一石激起三层浪――巧妙的设计

课堂设计新颖、巧妙,几乎是名师名家们上课的共性。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在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他是这样启发学生理解文本的:如果把课题变成一个问题,你会提个什么问题?学生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就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找到答案。学生陆陆续续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生机勃勃的园子、五颜六色的园子、自由快乐的园子。接下来把问题还原――为什么说这是个应有尽有的、生机勃勃的、五颜六色的、自由快乐的园子?再读课文,划出句段,找到答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课文。

在课堂总结时,虞老师再问:“为什么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而叫祖父的园子?”学生在老师的循序引导下至此明白作者要借写园子来表达对祖父的怀念,这就是借景抒情。将书读薄,再将书读厚,最后深入其中,深刻领悟,教师分明就是在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至此我也才如醍醐灌顶:大师的精湛技艺就在这看似简单的千回百转中啊!的确,课堂设计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它因学生而定,因课型而变,因年段而定,因契机而变。灵活地设计教学,或许也会让我们的课堂起到“一石激起三层浪”的奇效。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而巧妙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把握目耍进行教学三维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设计呢?经实践,我们认为:第一,要认真研究所定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第二,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第三,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以便挖掘教学潜在的教育意义;第四,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注意在目标中体现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同时重视教学设计三个领域目标的整合。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会“抓重点词句列提纲”的方法,当堂背诵课文;②学会9个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法理解 10个词语的含义;③学习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按“总―分―总”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④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为祖国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一游的美好愿望。

如果我们把目标①设置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就缺少了“方法与过程”的体现。如果把目标②设置成“了解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就缺失了语文的学科个性。因此,诸如“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表述,其实都是某一个学段的目标,而非课时目标。

潜心会文(研究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内容。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未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症结。如何正确解读文本,把握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教材解读应分三步走。第一步:进入文本――“山是山,水是水”。教师在接触教材时,首先要抛开教辅材料,潜心会文,形成自己对教材、对课文独到的认识。第二步:跳出文本――“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在深入理解课文后,教师还要从教材中跳出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第三步: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教材中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更广阔的视野。

有效整合,突出教学中心问题。有效整合即教学设计体现板块结构,整块推进。“教学板块”是指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的具体教学环节,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由若干教学板块组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我们认为一节课的教学板块以三个左右为宜,使之具有根据学情适时变化的灵动的预设柔性。提倡“大道至简”,即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不可承载太多的“使命”,要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设计一个能转化为任务的、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教学任务性和挑战性的中心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中心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由易到难或能分散难度的问题序列。前文中提到的课堂实例虞大明老师的《祖父的园子》就是进行了如此精妙的教学设计。

意味无穷令人醉――精彩的语言

听过大师们的课后,我们都能立即深刻感受到他们的课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能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是与他们的劳动工具――精彩美妙的语言有很大关系的。大师们的语言是那样具有震撼力。

“你的话俨然具有哲学家的味道!”“这么多人,你敢把课文读出来,我欣赏你!”“别紧张,孩子,我听出了你的自信!”“你太有潜力了,如果能微笑着读,这个奶奶会更讨人喜欢!”多么温馨的话语,多么甜蜜的语言,无论是哪个人听到了,都会热血沸腾。其实,人都盼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经常得到赏识的人大多表现非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由此可见,激励性的语言有多么重要,更何况是对我们成长中的孩子呢?

大师们的课堂语言不仅那样温暖人心,还那么耐人寻味,值得积累。安徽省小学高级教师张文花老师在执教《数星星的孩子》中指导“睡”的书写时说:“左边窄来右边宽,两边互相让着点,抱成一团讲团结。”听,这仅仅是在教孩子书写吗?她还在教孩子怎样写诗,更在教孩子怎样做人。

他们的语言或幽默诙谐,或直言不讳,或娓娓道来,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呈现在一堂堂课中。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与象共舞》中描写象的动作时这样巧妙地运用语言:“舞蹈的大象随什么跳舞?音乐的节奏。把节奏两个字圈出来,读这两个字,快读,慢读,重读,响亮地读,迅速地读,轻声读,低下声读……听听你们读的,有节奏就有变化,有长就有短,有快就有慢,有强就有弱,有轻就有重,这样长长短短、快快慢慢、强强弱弱、轻轻重重就是――节奏。大象有哪两个动作正体现了这样的长长短短、快快慢慢?――摇头晃脑、颤动身子。是的,这样的动作极其符合音乐的节奏,也符合舞蹈的节奏,齐读这句,读出节奏韵律感来!让你自己成为一头大象,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翩翩起舞吧!再读这句!此时不鼓掌,更待何时?!”听,多么风趣的语言,多么新奇的文字,妙语连珠,字字珠玑,怎不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大师们的课让我们深感高超的课堂语言艺术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它不仅催人奋进,更能潜移默化孩子的语文素养。“孩子们的语言是海量地听出来的”。如果我们的孩子能经常听到这样优美的语言,他们语言的运用一定不再匮乏、平淡、无华。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言的艺术性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一是要具有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二是体态(无声)语言必须形象、得体、自然;三是采用规范性、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概括地说,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四美”:①音美,要讲普通话;②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③形美,追求修饰美、多用溃虎芮槊溃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文3

在接受记者访谈时他反复强调,生态文明教育在构建生态文明过程中具有基础地位。青年既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重要的推动者。

生态文明教育三个有利于

在姜恩来眼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推动生态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化动员能力,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内涵

提升。

他指出,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一方面是引导人们逐步将生态价值观念凝练为一切行为活动的主要价值目标,从意识、知识、态度与价值观、行为等层面,形成符合生态价值取向的正确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引导人们形成以生态价值为重要价值尺度和准则的行为模式,使生态价值观念成为人们判断生产、生活中各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重要评价标准。

他说,通过努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向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生教育发展,能够有力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化与立体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社会化动员的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教育中的青年角色

姜恩来认为,青年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有双重定位。既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对象,又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推动者。

他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受益者。青年的生态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前景。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生态安全观、生态文明哲学观、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科技观、生态消费观等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同时强调,青年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人的思维理念、生产生活方式都将发生全新的变化,最易接受这些变化的正是青年人。青年本身所具有的开风气之先的特征,恰恰能够适应生态文明教育在社会各领域所倡导的新方式、新变革。青年人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较强。在社会化、立体化、全程化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中,青年能够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

生态文明教育应重视青年

姜恩来说,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应该特别重视发挥青年的作用。一要努力调动广大青年的参与热情,二要重视发挥青年团体的作用,三要适应新媒体时代青年的特点。

他指出,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推广中要发挥青年的作用。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要利用自身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组织沟通能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实践。在科研领域、社会管理领域、文化领域,引导青年以生态、绿色为主线,创新开展实践活动。利用青年对新理念、新知识的探索热情,推广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利用青年对社会问题的参与热情,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实践。

他认为,要发挥青年团体的动员能力,拓展生态文明教育支撑力量。重视共青团、青联等青年群众组织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优势,以其健全的组织结构、灵活的实践机制、多途径的资源整合能力,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机制、政策保障。同时,要重视对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的扶持,动员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在资金、骨干培训方面对其重点支持,通过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的社会化组织动员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的广泛社会基础。

他强调,要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国际化与信息化。在全球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青年人身上体现出了更为开放、主动的行为意识。青年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以青年人为主体的国际交流合作越发广泛而深入。这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青年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适应,也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有利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绿色科技成果的运用。

生态文明教育重在实践

姜恩来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的一些具体做法。他强调,生态文明教育重在实践、重在落实。

据悉,北林大通过长年坚持开展的品牌性活动,搭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途径。自1984年至今坚持开展绿色咨询活动,以大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学生们以绿色课堂的形式,直接向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每年暑假组织“绿色”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科考调研。通过编创具有生态理念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传播绿色文化。

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文4

一、要落实在思想认识上,让学校德育“强”起来

毋庸置疑,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思想认识,而实现思想认识的主要阵地是学校,关键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师。所以,各级各类学校首先要提升教师对加强德育工作的思想认识,尤其要深刻领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的中小学德育总体目标和围绕德育目标提出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五项主要内容”。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深化了,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准则,才能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二、建立德育教学一体管理评价机制

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一直不高的问题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严重脱节。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完善的沟通机制,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无论是德育教师还是班主任无法在学生生活中落实的德育工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应重视创新教学理念与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置,改变以往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应重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根据各个课程的特征,融合教育活动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为德育工作的生动性与实效性提供重要保障,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要落实在过程管理中,让学校德育“实”起来

我们知道,学校德育只有通过多种途径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中,才能见实效。所以,学校要在以下几方面下真功夫:一是立足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立足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三是立足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四是立足实践育人,通过开展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盏仁导?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是立足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四、整合与利用德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