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范文1

为切实加强村组财务管理和监督,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意见》、市两办《关于创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决定组建农村财会服务中心,实行村组财务以镇。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组建张甸镇农村财会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维护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益为出发点,在坚持村、组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改革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村组财务以镇。坚持制度管人、规范管事、科技管账,逐步实现农村会计队伍专业化、理财民主化、管理程序化、核算电算化、档案规范化的要求,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村组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确保保值、增值;

2、坚持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以收定支和量入为出,严格审核审批程序,逐步化解债权债务;

3、坚持镇、村双向监控管理,充分遵重民意,规范财务和集体资金管理,明确双方责、权、利;

4、坚持村组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内部审计,接受群众监督。

三、实施办法

1、建立服务中心。依托镇经管站,组建张甸镇农村财会服务中心,隶属于镇经管站。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由经管站站长兼任)、总会计1名、总出纳1名、联区会计7名。联区会计从村总账会计人员中选聘,经考试、考核、测评后,党委、政府研究确定,所聘人员与机关返聘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各村不再设总账会计,只设1名助理会计,助理会计原则上由村在职干部兼任。未被聘用的原有财务人员,在村兼职助理会计或由村分配其它工作,工资报酬由村考核发放,其中,原有定职干部待遇保留至村“两委”换届选举结束。助理会计职责:除根据要求,按时收集整理好当月原始凭证,报联区会计外,还要协助联区会计做好村组资金收缴、农民负担监管、土地承包管理、民主理财、村务公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及相关资料统计、汇总、上报等工作。

2、服务中心主要职能:一是村组总帐。按月记好村组总账、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装订会计凭证。二是集体资金。村组资金全部实行服务中心代管,服务中心对代管的村组资金,做到分户核算,专户储存,每村设一个银行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村组资金的支出实行中心与村双重监管,服务中心和村负责人盖章后方可动用。村、组支出票据仍由村主要负责人审批。三是各业合同,监督各业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建好合同管理台账。四是会计档案。各村对历年来形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各业承包合同、契约、协议以及二轮土地承包资料等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登记造册,统一移交到服务中心集中管理,今后各村视经济业务量适当保留备用金。

3、经费来源及用途。服务中心经费由镇统筹解决,主要用于服务中心办公经费、设施添修、人员报酬及养老保险等支出。其统筹办法为:2014年按村人口数计算,标准每人1元,不足1000元的村提取1000元,超过4000元的村只提4000元,全年总提7.2万元。以后根据工作需要和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标准。

四、组织领导

组建农村财会服务中心,实行以镇直接管理村组财务,是深化我镇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切实搞好这项工作,镇决定建立服务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薛金林同志任组长,段厚林、胡银虎、王根贞3同志任副组长,成员有杨桂芳、王加兰、夏利群、陆明虎、朱维文、树荣亮、张晓晴等7同志。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范文2

今年的改革任务共有11个方面。任务聚焦聚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拓展到三次产业,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新动力新动能蓄积。

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部署,经过一年的实施,初见成效。今年,我省要关闭落后产能低于9万吨的煤矿179个,推动产能9万吨及以上煤矿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坚持分类指导、因城施策,将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调整到合理水平;以降低企业杠杆率为重点,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投资效益,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制度易成本、中介评估费用、用能成本、物流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抓好重点领域补短板,重点在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服务业发展、抓好精准脱贫等方面狠抓落实。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要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任务是:严守耕地红线,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推进设施农业扩产增效。大力发展经济作物、高效特色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农作物良种选育与推广。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养殖示范场。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权分置”改革、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国有林场和农垦改革。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范文3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我省“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为主线,围绕“稳粮食、促增收、强基础、保民生”的要求,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惠农政策,加快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在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一)以贯彻落实省委《实施意见》为抓手,着力在强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合力上取得新进展。以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努力形成各方合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宣传舆论工具,加强对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精神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从去年12月起由省委组织部、省农办和省委党校一起对全省1200名乡镇党委书记分4批进行集中培训。同时,要抽调人员分赴农村开展宣讲活动,真正把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迅速传送到农民群众手里。二是切实明确职能分工。以最快的速度把《实施意见》逐条分解给省级各个部门,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分工抓紧制订好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实际工作方案。三是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好有关配套政策。省里要重点抓好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宅基地整理开发、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扶持山区经济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等方面的政策调研,并就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单项性政策文件。

(二)以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为抓手,着力在拓展农民增收门路上取得新进展。围绕到2012年全省农民收入要达到1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到有效遏止的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就业增收。一是加大有关政策的研究和扶持力度。充分运用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在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选取一些投资项目,以有效拉动内需、刺激农村消费和增加农民收入。在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方面,今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并积极推动家电下乡(今年中央对农机补贴的专项资金将从去年的4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我省既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同时也要根据实际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农村宅基地整理的力度,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在农民创业就业的服务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的信息、金融、技术等服务,特别是会同人行落实好县域银行存款的70%用于“三农”的规定。在财政投入方面,要围绕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广泛运用财政贴息的办法,来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向“三农”,特别要借鉴工业的做法,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把工商企业贴息政策延伸到农业有关项目。目前考虑至少可覆盖4个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特色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开发项目,包括休闲观光农业在内的农家乐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贷款项目等。二是全面拓展农民创业的领域。把发展现代农业、家庭工业、来料加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村社区服务业作为推动农民创业就业的新领域。当前尤其要把大力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把推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村庄整治带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三是继续推动农民创业方式转变。根据当前农民创业环境的变化,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联合和合作的方式开展创业,鼓励农村能人“二次创业”和“走出去”创业。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四是要全面提升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实施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能和公民素质教育。开展灵活培训,探索项目化培训、网络远程培训等多样化培训,努力提升农民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着力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从我省已全面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大现代农业的建设力度。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落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政策。加紧制定实好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尤其要积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加强对青年农民、生产能手、合作社社长等的培训,为促进土地加快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条件。二是深入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充分利用我省优势自然资源,做大做强有比较优势的10大农业主导产业,再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强村。实施低质低价农产品提升工程,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优质安全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推进农业多功能化作为战略重点来抓,扶持发展一批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着力形成农业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着力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全方位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产品检测资源,促进农科教与产学研相结合,全面实行责任农技员制度,充分发挥责任农技员在农技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抓好“三位一体”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协调推进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成为服务农民的重要平台。四是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水利投资要达到230亿元,5年内将达到1100亿元,到2012年全面完成钱塘江等主要江河309公里干堤建设任务。实施100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中低产田改造、渔业和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以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着力在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上取得新进展。按照城乡“一盘棋”和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要求,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全面推进以中心镇和中心村为载体的农村新社区建设,使全省城乡人口和村庄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编制和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实施。在中心镇规划区建设一批新型农民居住小区;搞好中心村规划布局,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中心村集聚。并结合我省低丘缓坡资源量大面广的特点,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县(市区)探索开展缓坡村落建设的思路。二是积极推进投入机制创新。在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会同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与中央有关项目对接,争取中央有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支持,并要求省级今后几年用于村庄整理和下山搬迁专项资金提前到以后两年增加使用。三是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全面完成4000个待整治村的建设任务,提升1000个已整治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新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农户96万户,垃圾收集处理的行政村覆盖面提高到80%以上,新增卫生厕所58万户,新增村内主干道路6500公里以上,提升全省村庄绿化水平,并探索建立农村道路和村庄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社区延伸,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组织,理顺和健全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服务中心。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范文4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围绕2008年度十个方面实事和改善民生工作要求,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大部分工作指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待遇水平逐步提高。

(一)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2008年我省就业虽然受到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但就业局势总体保持平稳。一是就业总量继续增长,就业结构有所改善。去年三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653.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3%。前11个月,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3.68万人,帮助33.73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49万人,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同时,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季度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已经超过第二产业8个多百分点。二是积极贯彻《就业促进法》。认真研究现行就业政策与《就业促进法》的衔接问题,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59号),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三是完善就业援助制度。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就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开展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成果,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意见(送审稿)》,已报省政府。四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全省已建立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106个,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15个,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7975个。五是职业培训有新的进展。去年前三季度,已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7.3万人,其中新技师1.5万人;完成再就业培训14.37万人,跨省务工农民技能提升培训23.1万人。

(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推进。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抓住《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制度全面推行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二是全力帮助企业解困。针对当前企业经营困难的实际,在确保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职工社保待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缴费负担。三是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省人大修订了《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浙政发〔2008〕36号),对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进行了整体的谋划,对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障作出了制度安排,在制度上实现了我省城乡养老保障全覆盖。全省各统筹地区全部出台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文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运行。出台了《浙江省工伤保险储备金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工伤保险基金抗御重特大突发事故的能力。四是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去年年初按月人均130元标准,顺利完成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已达1310元,位居各省区第一。最近,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的要求,经省政府同意后,确定了我省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已在全省部署调整工作并组织实施。

(三)劳动关系逐步规范。一是全力抓好《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全省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总体平稳,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明显改观,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大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保障维稳力度。开辟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取消了劳动争议案件收费。三是全面构建多层次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工资支付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目前全省共筹集工资支付保证金27亿元,欠薪应急周转金1.5亿元,发放农民工记工考勤卡100万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拖欠工资行为的发生。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采取了5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工资支付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2009年工作目标任务及措施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将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再创浙江科学发展新优势”这一中心,以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把“帮扶企业、保障就业、完善社保、促进和谐”作为工作重点,继续把扩大就业、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和参保城镇居民免费健康体检、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工作列为省政府2009年度十个方面实事内容,加强对企业的扶持、解困和服务,切实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劳动保障工作进一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并举,确保全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1.努力稳定就业岗位。一是切实加强对全社会就业的分析监控。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工作,做好就业失业统计数据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分析就业再就业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掌握企业关闭停产的动向,指导企业稳妥分流安置职工,调控企业规模裁员的数量。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支持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二是加快建立就业相关数据快速调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农民工返乡及外出、企业新的减员和岗位流失、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等方面的数据,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三是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对符合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研究制定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政策措施,通过使用一部分失业保险基金结余,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生产自救等办法减少裁员。

2.积极扩大就业容量。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紧紧抓住省政府增加4000亿投资刺激内需、加强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大型民生工程的机会,完善岗位开发机制,增加就业岗位。二是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空间。在农林水利、国土整治、生态环保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做好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促进就业工作。三是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要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生产业,大力开发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公益性岗位,配合有关部门完善资金支持、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使之成为扩大就业的新支撑。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用好已出台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落实,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五是完善就业援助。省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意见》出台后,我们将抓紧组织实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全省城市50%以上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加强与教育、人事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对家庭困难和进行失业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援助,通过政策扶持、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开展专项就业服务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3.全面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切实落实鼓励创业的场地安排、租金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给创业者予以一次性创业补助,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利用现有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平台,引进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参与项目开发和后续服务工作,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提升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制订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从事个体经营相关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抓住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创造强省的机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一是开展对各类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抓好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开展农村新生劳动力、农民工专项能力培训考核,继续加强对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农民、转产转业渔民的技能培训,逐步实现技能就业、素质就业。二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推进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统筹协调企业、行业和群众组织开展的各类技能竞赛,开展职业技能大比武、技能大练兵活动。三是加强技工院校建设。进一步突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办学特色,改革培养模式,加大实用技能训练的内容,重点培养适应我省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大局。

(三)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以“五费合征”为抓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抓好《关于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临时性下浮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的通知》两个文件的贯彻实施,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竞争创造公平环境。在此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配合地税部门加快推行社会保险费5费合征,确保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持续扩大。

2.组织实施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确保增加的养老金于春节前发放到位。并同步调整精减退职人员、计划外长期临时工、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让他们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3.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一是抓紧研究各类参保人员流动时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畅通省内转移渠道。二是研究制定我省省级统筹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办法、做实个人账户的具体实施意见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办法。三是全面启动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省属、部属、公办、民办高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四是深入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政策衔接,确保参保人员可以随着身份变化参加合适的险种。

4.适时出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我省实施意见的精神,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适时提交省政府。同时,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先保后征”要求,不断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使被征地农民生活长期有保障。

(四)综合运用监察执法、争议处理和手段,稳定劳动关系。

1.坚持正面宣传引导,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宣传解释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把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引导到全面准确理解和正确执行法律的轨道上来。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结合我省实际,从促进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出发,抓紧制定《关于贯彻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的若干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做到执法有度、平稳过渡。发挥各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作用,化解劳资矛盾,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

2.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置重大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充分发挥企业调解、乡镇调解、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网络体系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调解机制,重在案结事了,重在问题解决,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3.强化劳动保障维稳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要求,提早介入、超前化解,对涉及困难企业特别是关停倒闭企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建立快速处理通道。切实加强与公安、工会、维稳、法院、工商、财税、银行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处置措施,防止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畅通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渠道,做好敏感时期劳动保障工作。

4.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一是在元旦春节前后,组织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强化对工资支付不规范企业特别是欠薪企业的日常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隐患,坚决打击企业欠薪逃匿。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快速确认处理机制,保证农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二是全面构建以“两金一卡”为主体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逐步覆盖到租赁场地经营企业,切实提高容易发生欠薪行为的行业企业工资支付自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欠薪应急周转金的应急保障能力,加大对动用欠薪应急周转金垫付的欠薪企业的强制执行和处罚力度,并建立应急周转金的灵活追加机制。三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建设。逐步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在2009年底前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工业发达乡镇的劳动用工监控处理体制,防范和减少欠薪行为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范文5

积极完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制发了《××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大市向旅游名市跨越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坚决杜绝无序开发和违规建设,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确保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创建品牌,增强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

全面启动中国旅游强市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切实加快××国家地质公园、大小兰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被授予为中国生态旅游大市、中国最具原生态旅游大市、中国红叶之乡,××被命名为中国人文奥运最佳人文旅游景区,成为我市又一知名旅游品牌,切实增强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抢注“中国红叶之乡”、“××”等旅游域名商标,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品牌保护力度。

三、狠抓重点工程,奋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2、乡村旅游经济势头良好。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了全市“农家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发展了以铁炉坝村生态观光园、黄金村高效农业示范园为主的“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全市共发展农家乐170户,新发展农家乐20家,新评定星级农家乐5家,实现乡村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120人。我办还围绕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在农家乐发展规模较大的村,鼓励农户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配套开发出了蔬菜、林果、冷水鱼、土鸡土鸭放养等种养殖基地,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旅游富民惠民的目标。

3、旅游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认真抓好了红叶节期间的各项旅游文化工作。一是成功举办了红叶节开幕式广场文艺演出,演出不但展示了我市的地方特色,同时还向广大观众展示了独具异域风情的新疆文化特色。二是赴汉中为我市组织筹办的旅游推介会举办了大型广场文艺演出。组织了《天上的星儿排对排》、《打双麻窝子送给你》情歌对唱,并参加了成都举办的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示演出。三是拟定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案,聘请了专家为我市专家咨询员,并确定了“舀火纸、杂耍、说春”等三项省级申报项目,“舀火纸”项目的拍摄和资料的收集工作已经完成。初步研究了“米仓古道文化空间”项目的申报方案,并筹备成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开始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新建大坝锦绣森林宾馆、和平饭店两家宾馆,并着力改造和提升现有宾馆接待能力,金惠宾馆、枫叶大酒店、××大酒店等星级宾馆接待能力明显增强。同时突出农家特色,体现山珍野味,规范发展“星级农家乐”20家,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接待水平大幅提升。

5、产业培育逐步增强。按照扶优做强的原则,积极培育扶持壮大旅游文化产业,努力增强旅游带动力和支撑力。一是不断壮大国有企业。按照做大市场、做强产业、做优品牌的思路,重点扶持壮大××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米仓山森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鼓励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逐步壮大规模。目前,公司年营业额达200万元以上、年利税达60多万元。二是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小巫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旅行社有限公司、青丫公司、九龙公司、绿野公司等民营企业进入旅游文化产业开发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积极引进外来企业。按照“谁投资谁经营”、“有偿经营”原则,吸引市外资金进入旅游旅游开发,先后引进四川中大、巴中星河实业、××蜀道茶业等企业累计投资500多万元进行旅游开发,促进了××旅游快速发展。四是积极鼓励个体经营。坚持引导、规范、发展的原则,积极鼓励个体经营业主投资旅游业,先后支持80多位个体业主在景区经营宾馆和农家乐,实现户均年收入5万多元,成为了以旅促农、以旅致富、以旅带动发展的典范。

6、商品开发全面升级。在市委、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激励下,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竞相开发的势头。先后成立了四川米仓林业有限公司、四川翡翠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绿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实了产业化、特色化、专业化开发旅游产品举措,共开发了4个大类80多个品种的旅游产品,并新开发了××微章、××风光碟、吉祥物、××春茶、××野生菌等旅游商品,新建旅游商品门市部7个,制作旅游移动货亭10个,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

7、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现红色旅游项目巴山游击队纪念馆招商引资280万元,全面建设宾馆饭店,提高接待能力;实现铁炉坝生态观光农业园引资400余万元,建成了冷水鱼养殖基地、光雾水业等项目。同时挖掘现有宾馆饭店、农家乐的潜力,提高接待水平。2008年将建成××车站宾馆。

8、行业培训逐步加强。采取单位自己培训与全市统一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强人员培训。先后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在市城、桃园、大坝分期举办两次大规模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对各宾馆、酒店、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了烹饪技术和餐厅、客房服务技能培训,对景区讲解人员进行了讲解、礼仪、服务培训。并在红叶节前,及时从外地邀请专业人员对星级宾馆、非星级宾馆,私营餐旅馆、农家乐、旅游企业的服务、管理人员和导游、讲解人员重点进行旅游礼仪、服务技能、讲解技巧、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强势宣传促销,打响××旅游文化产业品牌

以省人民政府名义成功举办2007中国·四川××红叶节,成功召开“××楹联创作笔会”、“魅力××书画笔会”、“旅游文化产业论坛”,成功举办××旅游西安、成都、重庆、汉中推介活动,先后组织参展“西安旅博会”、“成都西博会”、“南充西交会”,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西安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中国旅游报》、《华商报》、《华西都市报》、《西安晚报》、《行游天下》等新闻媒体进行专题、专版宣传和在西汉、绵广、城南高速公路制作××红叶风光喷绘广告,完成了焦家河、铁炉坝、集镇、景区楹联规划,制作安装楹联120余幅;积极挖掘了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文化、达到了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在××旅游信息网、中国旅游网、四川旅游政务网、巴中旅游政务网等专业网站广泛宣传、推介、促销,××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成为西部最具原生态旅游区、中国最大红叶观赏区。

五、建好信息平台,加快旅游文化产业信息化步伐

旅游局出台了《××市关于加强旅游信息工作的意见》。落实旅游系统专(兼)职信息人员;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目标责任制、采编责任制和考评考核制;与省、市、市新闻媒体积极交流合作,与国家、省、市旅游政务网站和××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实现链接;指导××景区、米仓山森林公园、小巫峡景区、××旅行社、秦巴旅行社等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初步构建起全市旅游信息涵盖政务公开、宣传促销、行业管理、项目招商、资讯服务等网络体系。突出宣传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 两个国家级品牌,展示“迷人的翡翠”;挖掘“天人和谐”的生态文化,传承、倡导“崇尚自然、诚实守信”之民风;保护、推介特有动植物资源,宣传“××金银花”、“××翡翠米”、“××山核桃”等国家原产地保护品牌和绿色品牌,实实在在为××经济建设出力。 六、着力营造环境,努力提高旅游文化产业满意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一切为游客着想、一切为游客服务、一切让游客满意”的工作思路,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不断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让游客“吃得舒心、住得安心、游得欢心、购得放心”。分别印发有关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景区综合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整顿规范等系列文件,制定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旅游、卫生、质监、工商、林业等部门先后组织各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农家乐、涉旅企业开展旅游秩序规范、市场整治和诚信创建活动,坚持 “公开政策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责任人,公开办事结果”的“四公开”阳光政务,严格宾馆、饭店、农家乐的服务质量规范,严格旅行社(门市部)的组团经营活动和导游、讲解人员的服务行为监管,努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旅游大环境。着力纠正了行业不正之风,严格宰客、欺生等不规范行为发生,自觉维护景区的良好声誉,牢固树立“景兴我誉、景衰我耻”的理念,形成了“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

回顾过去的旅游文化产业工作,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

市委、政府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成立了××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凯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市旅游文化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同时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对部门和乡镇目标考核,并逗硬奖惩,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部门配合,是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

为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任务按时按质完成,我们按照市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和要求,逐一列出重点,进一步细化了各部门的任务,落实了总责任人、牵头人和具体负责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管理处、林业局等各部门分工不分家,切实做到了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从而大大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强化管理,是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我办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提出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具体措施。撰写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文章4篇,共出简报13期,制定完善了办公室各项制度、职责、管理办法、工作考核等制度。同时,划分了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职责,明确了具体任务,从而使各项工作得以有效推动。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宜业宜居”的总体思路,坚持建管并重,更加注重管理,通过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创新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效能,提高科学化管理服务水平,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依据管理职责,以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中心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制定工作标准,绘制流程图,明确工作程序,优化工作链,完善监督控制,建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反馈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达到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目标。

三、工作内容

(一)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

委属各单位和委机关各科室要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管理权限和服务职能,精心研究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管理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定量性;管理流程要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我委工作职责,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

1、房地产管理:一是制定廉租房安置、廉租房住房补贴、危旧房改造、住房改革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规范保障性住房管理行为。二是制定房地产权属登记(集体土地上房屋登记)、房地产交易、城市房屋拆迁许可、住房贷款担保、房屋维修资金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规范管理行为。三是依据物业管理法规和规范,制定小区物业管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整顿和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四是制定加强房地产开发行业管理、开发企业资质审查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五是制定白蚁防治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加强白蚁防治工作。

2、建筑业管理:一是制定推动建筑业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促进建筑业做大做强;二是制定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监管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加强建筑施工监管。三是制定市政工程、住房等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建设精品工程和高质量住房。四是制定建设施工企业、装饰装修企业、监理企业、中介咨询机构等监管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五是制定解决建设领域“双清欠”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防止“双拖欠”行为的发生。六是制定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杜绝建设工程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而开工建设现象的发生。

3、市政管理:一是依据市政设施养护技术规范,制定城市道路、人行道、侧石、井盖、下水、路灯等市政设施维修养护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保持市政设施完好和处于安全正常的运行状态。二是制定水系维护、泵站管理、防汛排涝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确保城市安全度汛。三是制定城市排水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加强和规范城市排水管理。四是制定市政设施行政审批批后管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加强市政设施管理。

4、园林绿化管理:一是依据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制定园林绿地、园林设施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确保园林绿化出精品、园林设施完好。二是制定园林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保洁做到全天侯、无死角。三是制定园林绿化行业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加强对区、居住区、门前三包的绿化监管,提高绿化行业管理水平。四是制定园林绿化行政审批批后管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加强园林绿化管理。

5、风景区管理:一是依据风景区管理技术规范,制定风景区绿化及设施维护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确保风景区绿化和园林设施完好。二是制定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古建和文物保护、环境卫生、大型活动及接待等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确保风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三是制定风景区景点开发和经营、娱乐项目、经营摊点等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建设文明优美景区。(责任单位:采石风景区管理处)

6、城建监察:一是制定供水、节水、燃气、房地产开发、建筑业(不包括装饰装修和工程质量管理)、城建档案管理行政执法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二是制定爱民热线和监督员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充分发挥热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监督员履行职责、促进工作的重要作用。(责任单位:城建支队)

7、城建档案管理:制定城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责任单位:城建档案馆)

各责任单位要对管理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在重点制定上述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的同时,对职责范围内的其它管理事项也要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委机关各科室要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事项,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同时要做好联系单位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的督促和指导工作。

(二)推行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监督员制度。

为创新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信息采集方式和处置机制,变被动发现问题为主动发现和应对问题,扩大公众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监督管理行为,推行监督员制度。一是成立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监督中心,与城建监察支队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监督中心负责及时收集、分解、协调处理监督员发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组织监督员对各单位管理工作实施监督和评估。二是聘请监督员50名,聘期二年,并颁发聘书,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监督工作,监督员由我市各届人士和市民组成,根据条件自愿报名参选或由我委特邀。三是监督中心依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监督员管理办法》,负责对监督员进行管理和服务。

(三)建立健全公开和承诺制度。

为接受社会监督,要将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向社会公开。管理服务年活动中,要集中搜集、梳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整改目标和整改效果,并公开做出整改承诺,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要以此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考评奖惩机制。

各单位要制定管理工作考核奖惩办法,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巡查制度,改进巡查方法,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并定期对巡查绩效进行考评。监督中心要组织监督员对各单位管理工作作出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和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强化处置力和执行力,杜绝执行不力、处置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四、工作步骤

1、学习动员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管理知识,增强管理意识和能力。组织参观学习先进地区管理经验。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实施意见。召开动员大会,成立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监督中心,聘请监督员。监督员按职责实施监督。

2、标准和流程制定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委属各单位和委机关各科室全面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并制定相关考核办法,由各联系科室审核后,报委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经委主任办公会会议研究决定后编辑成册,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3、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按照制定公布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流程施行。监督员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对管理工作实施考评奖惩。及时分析总结管理服务年活动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查找不足和差距,不断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制度和机制,推动管理工作上新的台阶。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我委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建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身到管理服务年活动中来,为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有效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成立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委其他领导为副组长,各单位行政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委机关各科室长为办公室成员,牵头科室为城建科,协办科室为办公室和法规宣传科。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负责管理服务年活动的领导、组织、协调和具体工作。要根据我委《关于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本单位管理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确保管理服务年活动的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各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体、编发简报、设置网页等形式,及时反映管理服务年管理活动动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我委将定期编发管理服务年活动简报,加大宣传力度,为开展好管理服务年活动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