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智慧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智慧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智慧教育

小学生智慧教育范文1

一、尝试教学法的精妙所在“先试后导”

课堂教学中单一地靠老师的教与讲,学生是难以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的。老师应胆大一些,对于课文的重点处、难点处、特色处、规律处放手地让学生去探索,去领悟。应大胆吸取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及方法去给学生讲解。例如王素娟老师是这样讲解《我的战友》的,首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 纹丝不动”这个关键词,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自悟:(一)为什么要做到纹丝不动?(二)和战友们是如何做到纹丝不动的?(三)在烈火烧身时又是如何做到纹丝不动的?(四)这反映了什么品质?通过对这个关键处的探索自悟,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突破课文的难点。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到所选课文在语言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的规律揭示。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在文章的特色处、规律处积极探索,独立领悟,而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奉送给学生。所以,我们应该解放思想,相信学生,越是重要的内容,越是关键的所在,越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领悟,只有在学生个体探悟,群体研究后仍不能解决的时候,老师才给予适当的点拨和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体作用,才能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耐挫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紧紧围绕学生进行备课

素质教学下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自由释放。我在课堂教学中全面依靠学生不代劳、不怕学生走弯路,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教师和学习的内容、方法、评价等看成一个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系统,努力建构整体、和谐并符合学生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

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根据教学资源设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选用 恰当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学生备课,让学生在教学中便于发挥主体作用。目标的设计化大为小,聚零为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我采用真正能让学生收获、实现教学目标的实在的方法,不追求形式,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让教学目标在过程中窦现。同时,我经常有目的地重演或再现生活中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打开突破口,用不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是发挥其主体性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 中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首先要创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在学生敢疑的基础上让 学生掌握“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善疑,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点提出来。在教学中对学生敢于质疑作出肯定后,我们可以再通过启发学生分析哪个问题捉得好? 为什么?来使学生逐渐把握住紧扣主题或重难点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从课题、文章关键词句、标点符号处等方面引导学生质疑,我们以《和时间赛跑》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结果是什么?”等问题,从课题人手,层层深入为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可贵的沉默》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 与沉默前 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学生围绕这个句子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教室里 因为什么而热闹?”“沉默前的热闹是怎样的?”“两次热闹有什么不同?”紧接着根据学生的提问相应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哪些自然段在写沉默前的热闹场面? 哪些自然段在写沉默后的热闹场面? 从而使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

三、营造学习氛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想法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采取最佳教法、创设最佳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的教法、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程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可以引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认识活动的.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教育的客体,不能决定教学过程的进程和方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认知的主要因素, 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否则.优秀的教师.完善的教学条件都无济于事教师既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 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语文教学整个过程,都应该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听与说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教学环境,运用多种途径进行听和说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发掘学生闪光点.及时鼓励、评价

对学生正确而良好的表现,自然要赞赏、鼓励;对学生有瑕疵的“互动”,也不应轻易打断。即使学生的答案明显是错误的,甚至是“思想不健康”的,也不阻拦 ,更不言辞呵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并不一定是积极和热烈的,学生的课堂生成也不一定 是有创新的。学生“犯错”多数会打乱教师的预设,有时会让课堂混乱,也许是无理的,甚至是故 意捣乱,但这正是教育文明的标志。教师不应计较这些,首先想到的不是学生的无理,而是找出问题的原因。

小学生智慧教育范文2

关键词:词语;语言;小学语文;词汇量;教学质量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学科教育,语文一直是教育开展的基础学科,是我国的母语学习,是有效教会学生如何表达和写作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尤为重要,是为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内容。

一、通过朗诵理解词语

朗读不单是简单的阅读,而是要融入一些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有感情地进行阅读。学生在朗读中,首先要对内容进行思考,一边阅读一边感受文章的内容,可以通过阅读节奏的快慢来掌握对词语的理解。因此,朗读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望月》这首诗时,首先从诗中了解到月亮是如此的明亮,在诗中对小外甥的活泼、聪明以及可爱的纯真个性进行真实的表达。在理解词语时,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解释、变换或者引导学生多次朗读的方式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在诗中出现的“隐隐约约、绘声绘色”等词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隐隐约约”是在描写东西模糊看不清楚,而“绘声绘色”用来形容事物描写的非常生动。然后学生在了解之后通过多次朗读,感受文章主旨。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表示的意义不同。单纯地运用词典解释词语只是停留在表层含义,在具体的文章内容中,词典并不能给出合理解释。那么,最好的词语理解方法是联系上下文。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鸟岛》时,文章中出现的“解冻”一词,有的学生就不能够理解。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就可以将整个句子连起来读,如果将“解”字去掉,这句话就会变成湖水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湖水冻是哪个季节?那么湖水解冻会在哪个季节?然后学生就豁然开朗,明白“解冻”的意思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词语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其方法多种多样,进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智慧教育范文3

【关键词】就业,招生,职业教育

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招生就业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招生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因为招生宣传工作有一定的时间性,随着招生任务的下达后,领导班子应高度重视,我们专门成立了联合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二)制定详细的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安排

1、认真分析,充分准备。根据前两年我院所辖县区的招生情况,调整招生效果不明显的县区招生人员,继续把有能力、有责任心、能吃苦的人抽调出来,充实到招生宣传一线,同时制定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

2、领导分片,区域负责。为了便于招生宣传的组织管理,联合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又重新分片,每一位领导负责一个区域。各区域负责人身先士卒、分包区域,与教职工奋战在招生一线,出主意、想办法、鼓舞士气、解决问题。

3、教师包县,责任到人。选派精兵强将,每一个县由2名教师负责,明确招生宣传人员的责任和任务,目标到人。这些人有能力、能吃苦、责任心强、效果良好。

4、巩固老基地,开辟新基地。巩固老的生源基地,开辟新的生源基地。下功夫狠抓重点生源基地建设,与生源基地内基地领导和教师建立长久合作关系。

5、选派学生,协助招生。在招生宣传过程中,我们还选派一批优秀生源地学生协助招生宣传。利用这些学生对地理环境熟悉的优势,起到向导的作用,还介绍了部分毕业班的班主任,起到桥梁的作用,并结合自身向毕业生介绍学院的生活、学习等情况,积极地进行招生宣传。

6、及时沟通,把握政策。在整个招生过程中,及时与招生就业处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把握政策的变化。

(三)建议

1、及时召开招生宣传动员大会,为招生宣传工作打好基础。2、加强各院系网站建设,通过电视、广播、广告等媒体大力宣传。

二、就业工作

(一)就业工作。今年上半年,通过了解市场用人需求,征集广大学生就业意愿,先后联系本市、周边省内、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山东、天津等四十余企事业单位供学生选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三方普遍满意。圆满完成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二)做好在校学生实习工作。今年开学初,招生就业办的同志先对学生进行实习意向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意向,招生就业办在分管院长的带领下,在巩固原有就业基地的基础上,先后对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本市及本省等二十多家企业进行考察。先后安排学生赴奇瑞汽车、航盛电子、常熟阿特斯、常州瑞声、新乡源泉、新乡宏盛、杭州天煌等优秀企业实习。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三、2012年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一)招生工作计划

1、根据国家招生方针、政策及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我院的招生制度和实施细则,实现招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招生宣传措施,确定招生联系人员。2、设计并制作招生宣传展板和各种招生宣传资料。5月中旬,根据总院下达的区域招生计划,汇总收集我院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等材料,设计、制作当年的招生简章和展板等招生资料。3、划分招生区域,任务分配到人。对招生区域进行划分,每个院领导负责一个区域,每一个教职员工负责一个县,根据往年的招生情况确定招生任务,责任落实到人。4、6月初,对参加招生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学习招生政策,明确任务,讲解招生宣传注意事项和宣传要点,使每一个招生人员对我院的政策和专业设置烂熟于胸。5、组织招生人员分三次下去招生宣传。第一次,今年12月份参与招生人员先与招生人电话联系,根据联系情况分别带招生资料到各自负责的区域与招生人见面,宣传明年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要点。第二次,从6月初开始,与招生人电话联系,根据联系情况分别带招生资料到各自负责的区域与招生人见面,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第三次,6月底到7月初,在学生报志愿之前积极与招生人和毕业班班主任联系,到招生区域进行招生宣传,最好能与学生见面,进行直接的招生宣传。

6、招生工作结束后,及时写出详细的招生工作总结,并报告学院领导,为下一年度招生作参考。

小学生智慧教育范文4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生成条件;课堂建设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凸显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能否彰显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能否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态度,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成教师教学智慧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前提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教师从三尺讲台走进学生,从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身份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助者和促进者;智慧的教师有能力迅速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日本学者佐藤学指出:“学习不是授受知识技能的个人活动,而是个体参与知识技能所联结的共同体的实践,是文化共同体的开成与个体成长相辅相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原本就是“学习共同体”,需要彼此共同承担促进双方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责任。师生关系平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会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现时演练,这种演练体现出师生间交往互动、共同进步的热情与热诚。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即在这演练过程中,得以不断地展示和积淀。

    教学规律的总结积累——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发生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机地机灵处理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和偶然事件,这种随机行为实际上就是教师展示出来的教学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化解窘镜,能解决意外难题,保证了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面对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课堂中教师教学智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并不说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是随机的、是没有规律可循的。相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记录且细细体会自己所遭遇过的每一次处理不可预知的教学事件的经历,日积月累,教师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的,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平时越注意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积累,越能很好地在课堂中体现教学智慧,比如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规律、教学与发展辩正统一规律的掌握。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离开了智力因素的辅佐,非智力因素就不可能存在,而智力因素的开发,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与发展是相互促进,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同时也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比如,教师预先给学生们布置作业,可以说明其很重视对学生们智力因素如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就某一论点畅所欲言,说明其有意地对学生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鼓励大家从实际出发,大胆设计,勇于创新。

    课堂情境的建构——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平台

    课堂情境是师生从事课堂教学活动时所必需的教学背景,课堂情境的建构是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它可以充分表现为师生间教与学的状态、情感与情绪交流的方式,以便师生达成共识。良好融洽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为师生之间在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互动活跃的课堂情境意味着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合作学习方式,它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顺利进行的场所,也是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智慧的自主发展。

    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展示其教学智慧,同时,课堂教学情境的建构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

    师生共同构筑教学情境,使课堂迭起,师生彼此引领成长。比如,在讲授《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文中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真实地融入于文中情境;接着,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情况和当时的教学状况,倡导大家进行相关的辩论,这说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到有价值的课堂信息,并加之利用,寻找新的顺应课堂教学的契机。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构建教学情境,无疑为自身教学智慧的生成筑就了平台。教师从中体会了成就感,收获了幸福感,会激励教师更加富有热情和激情地进行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充分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有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懂得智慧性地教学,他们会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课堂情境中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才会灵性地进行学习;而教师也会从中收获启发和教育,其教学智慧的价值追求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于课堂实践中。

    综上,充满教师教学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也就是说,智慧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尽可能地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传授知识、指导认识,关注课堂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这都是教师教学智慧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彰显。

参考文献:

.isn.net/

小学生智慧教育范文5

社会课是集中培养社会公民基本素质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社会课于1916年在美国正式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 。在许多国家的中小学课程中,社会课是一门与语文、数学相并列的核心课程。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课程计划将社会课正式列入其中。由于社会课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从总 体上来看,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从事社会课教学的教师,都缺乏对社会课基本性质和功能的认识。由于受传 统的知识教育观的束缚和长期的讲授式教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习惯于遵守教科书中知识点的讲授,对于社会 课教科书所呈现的新的内容结构和所需要的教学活动还不能适应。多数教师不知应当如何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和 展开教学活动,也很少考虑利用“活生生的现实”去充实和完善教科书内容。首次编写的社会课教科书内容在 体现社会课的综合性和现实性方面存在局限性,这些也给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研究和解决 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探讨。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社会课的教学实验研究的目标:站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立场上,依据国家颁布 的社会课教学大纲,确立社会课的教学目标,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其中包括 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改革,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社会问题,发展学生的社会技能,促进学生的社会认 识和社会情感的统一协调发展。

实验的具体操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构建整体性的学生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我们参照教育评价目标分类的方法,将实验教学的目标具体划分为:

(1)情感、态度目标

观察身边社会现象的兴趣和关心社会事物的态度。

尊重各行各业工作价值和劳动的态度。

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热爱祖国国土、文化,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主动探求知识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2)技能、能力目标

初步的判断和思考具体社会事物、现象的能力。

初步的参与、合作、交往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技能。

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

选用适当形式(图画、表、数字、文字、言语等)表现身边社会事物、现象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3)认知目标

掌握初步的社会生活常识、法律常识。

初步认识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工作价值。

初步的环境常识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初步的地理、历史常识。

2.充实具有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征的学习内容

社会课的综合性主要表现为跨学科和以专题构建的单元内容两方面。因此,我们拟通过专题设计的方式, 对现有的内容加以充实和完善,体现和突出综合性的特点。

社会课学习内容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现实性。要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和具体事实出发去理解、认识社会,而 不是脱离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生活,从抽象的理论和观念出发去认识社会。尽管社会课教科书已在贴近学生的生 活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别大,因而教科书在呈现具体和现实性的问题上不可避 免地受到约束,它所呈现的内容也不可能适宜于各个地区的学生。因此,我们在实验中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加以 必要的补充和改造。其中包括收集和利用现有的图书、音像资料;以单元内容为主题,收集和整理区域性人文 、地理、历史等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单元内容。

3.构建以学生体验和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学习过程

构成社会课学习的三种基本学习方式为: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将 着重探讨它们对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1)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对现实社会的体验可以有:公共交通、野营生活、购物、乘车(船)、下乡劳动、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 活动以及人际交流体验,如与老人或幼儿园小朋友交谈,与不同地区或民族的同学交谈等。它们不限于在教室 中进行,而更多的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

“模拟体验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或情境的模拟活动,模拟体验活动可以有:人物模拟活动,如模 仿父母工作或照顾家人生活,模仿售货员、售票员、司机、老师、医生、护士、法官等工作情形;场景模拟活 动,如遇到危险时(失火、煤气、交通事故)、遇到特殊情况时(拾物—失物,救人—被救)等。

体验学习拓宽了学生理解和认识社会的渠道,对于学生来说,其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 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一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 原动力。

(2)探索学习

探索学习是通过具体的探讨,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其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 ,收集信息、资料、数据,处理数据,验证假说等活动。

探索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索,而不是某种固定过程、方式的重复和再现。探索常常伴随着失败,因此从一定 意义上说,探索学习也是体验失败的学习。经受和体验失败本身就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

与探索科学问题不同的是,对社会问题的探索最终可能没有标准的或唯一的答案,但它可以引发学生对于 社会问题的进一步思索。

形成某种技能是探索学习活动的一方面意义,但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给予学生以自由探索、创造的机会 ,使学生可以发挥主动性去思考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是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基础。

(3)解决问题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是从社会事实和问题出发的学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 的过程中,学会综合的、关联的、切合实际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 活的行为方式,同时形成评判社会问题,评判人的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

解决问题学习不是按照某种固有的体系、顺序来接受和记忆知识,而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事实 ,通过提出问题、查寻资料、访问调查、自行探讨解决和解释问题的活动过程进行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的基础是每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多样性即构成了对于问 题分析的角度和所寻求的解决方式的不同。认识和方法的非唯一性是社会学习的固有特征。

为使上述各种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我们将以小组协同、合作学习作为社会课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与班 级讲授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a)小组学习可以给更多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在众人面前怯于表现自己、缺乏自信的学生以相对多的自由表 现和发言的机会。

b)小组学习可以较好地开展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他们学会从多种角度认识和思考 问题,了解多种学习方法和信息渠道,并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情感。

c)小组学习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对自身的学习有一种参与感、责任感。

4.构建有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学指导

教师的指导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关注态度、言语指导和行为指导体现出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 则:

(1)面向全体的原则。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社会课的学习,就要求教师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和表现机会,特别应 当给予那些在众人面前怯于表现自己、缺乏自信的学生,那些学习成绩不佳或内向的学生以相对多的自由表现 机会。给予每一个儿童以同样的关注是使其获得自信、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条件。

(2)尊重个性的原则。

由于社会课学习活动多样性的特点,学生在探索性学习活动中的体验、经历不同,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同, 所获得的认识和感受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应当认识到,学生个体在思考上的不一致 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学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尝试错误,苛求认识一步到位往往使学生陷于对书本 知识的机械记忆,不利于形成真正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的原则

无论是在探讨思路、方法选择或是具体操作中,都尽可能地不提供“标准件”,给予学生以自由选择的权 利,以此改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依赖性和盲从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4)关注过程的原则

在社会课指导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比较关注学习的最终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 度和行为方式所具有的意义。要作到有效指导,就必须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兴趣和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是否 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的等等。

(5)强调多边互动的原则

教室环境是构成教学过程中非言语交流的主要条件,为使学生间的交流能够在一种更自然的条件下进行, 教师要探讨通过改变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来改变交流者之间的接近度和关注度,进而促进学生参与交流、扩大 交流。

5.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社会课追求的是多层次目标要求、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而由此形成的学习成果也必然呈现出多样 性。知识的掌握仅为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它是获得能力、行为发展的一种手段,而思考能力、情感态度等 的发展则为更重要的目标。前者可以直接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称之为有形成果;而后者一般只能通 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有些在短时间内难以展现出来,我们称之为无形成果。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成果都 显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都应当得到恰当的、全面的评价。为此,我们确定以下评价原则:

(1)评价的过程性原则

就学生的发展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体验的成功或失败,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本身,是更 具实质性意义的学习成果。因此,作为社会课学习的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记忆程度如何不是评价的重 点,而学生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了学习,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学习 方法的掌握程度,计划的合理性,学习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合作态度和方式,是否学会了基本的自我约束和管 理方法等等,才是评价的主要内容。这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过程性评价的涵义。

(2)评价的多样性原则

社会课教学的特点在于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授,学习途径是多样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问题 的兴趣和关心不同,探求的角度、方式不同,因而所获得的答案和学习结果也必然具有多样性。对于多样性的 学习结果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去评价,则限定了学习活动和思维发展,显然是不适宜的。同时,学生获 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或技能,而更多的是情感的体验、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具有个性的社会思考能力的形 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这一类属于发展性目标和情意性目标的内容,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评价方法也是不适 宜的。因此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对于有些成果,如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的范围、科学性,运用知识说明解释问题、观点的恰当 性,操作水平等,可以采用相对等级评价的方法来评价。但对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体验,在学习中建立的 自信心,激发的探求欲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意识、水平的提高,查阅、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等,将主要采用 观察、记录、特征描述、教学过程分析等定性评价的方式。

(3)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小学生智慧教育范文6

一、学校图书馆的工作职能,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独特的优势

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是学校图书馆的两个基本职能。在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为这两个职能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含义和内容。以前,作为教学辅助机构的学校图书馆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配合课堂教学开展服务;二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开展服务。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培养的目标和模式都发生较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强调对学生的专业教育,重视课堂教学,转变为包括围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动手技能的培养,重视学以致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因此,图书馆就应该适时调整其工作职能,使学生能够在这里学到“第一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与“第一课堂”形成有力互补的格局,以求实现学校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图书馆为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目标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深化。

二、发挥图书馆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优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条件,培养学生驾驭文献的能力

职业院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聚集地,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信息港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料更加丰富多彩,品种多样,除了珍藏着古今中外的科学文献,还填充了音像、机读文献及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网络信息等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创新思维,为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应该想办法让更多的学生有更长的时间利用图书馆。延长开馆时间,就是解决与学校上课时间之间矛盾的很好办法。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舒畅自由宽松的择书、阅览环境,使学生产生很强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图书馆有吸引力,学生也乐意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培养了学生驾驭文献的能力。

(二)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交往能力,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图书馆具有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良好空间。从学生交往范围来看,图书馆是他们可以改变交往范围的最好场所,它打破了班级、年级、系别空间。图书馆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如:读书会、报告会、演讲比赛、培训班、知识竞赛等,为学生们提供更广泛的交往空间和交往渠道。学生们通过接触不同类别的群体,培养和锻炼了他们参与意识、自主意识,在交往中受教育,学会了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进而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发展。

(三)加强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把读书活动融入素质教育中去。职业院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发展方向和科研项目,全面系统地收藏国内外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同时还要收藏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书刊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书刊。图书馆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和推荐教学参考书、课外阅读书目,举办专门书展,组织读书活动,举办讲座、报告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开展文献检索课,根据学生特点做好图书导读工作,使学生普遍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四)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自治能力、劳动能力

社会实践教育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思想道德教育。图书馆可以面向学生,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有序地开展有益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各项活动。如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的各种公益活动,参与图书馆管理,提供勤工俭学机会等,使学生在服务中锻炼劳动观念和对工作的责任心,以及自治能力、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德。

三、为搞好素质教育,图书馆应该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馆员自身素质,强化服务意识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读者的需求展开。图书馆员应具有专业的知识,博览群书,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温文尔雅的形象、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细致的回答,对合理的要求做出适当的满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借阅,从而提高他们到图书馆的频率,激发阅读兴趣。有高素质的人员才有高质量的工作。

(二)强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首先要针对教学科研、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及学科专业的设置变化情况,采购急需的文献资料,满足读者对文献的各种需求,为学生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职业院校特别重视“一体化教学”,因此,要更好地满足师生技能提升的需要。根据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图书馆在图书购置、声像资料的收集、整理、馆藏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学生能够在教师、实践老师的指导下,在声像模拟操作中,获取和提高技能和技术,这是用人单位最为欢迎的。

(三)营造优美和谐的阅读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