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班级量化考核细则

大学生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操行评定 构建

中图分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50-01

操行考核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客观评价学生在某一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和思想品质的一种方式,操行评定可以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人才的选择、培养和使用的依据,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方便对其子女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更可以帮助大学生改正自身错误,发扬自身优点,促使其不断上进。

一、大学生日常操行评价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操行(德育)评价方法大约有:整体印象评价法、标准评分法、加减分法、积分测评法、加权综合测评法、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分评等评语测评法、考试考核测评法、写实测评法和工作实践考查法等10余种。行业普遍认为,现行的大学生操行(德育)评价体系存在较多不足,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阻碍了大学生评价激励导向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在:操行(德育)考核本身较多主观性,定性评价多;考核人员对考核对象缺乏认识,不够重视;部分学生过分追求操行(德育)考核的分值;学生知行不一。

二、黑龙江工业学院学生日常操行量化考核系统的构建

根据原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1995年),德育考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各高等学校应以德育目标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依据,建立和完善德育考评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按照思想、政治、品德的分项内容及其标准进行考评。德育考评应坚持实事求是,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全面考评与重点考评相结合,阶段性考评与总结性考评相结合,教师考评与学生考评相结合。……并把考评结果与执行有关奖惩制度挂钩。

基于以上,黑龙江工业学院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考核指标体系、网络系统以及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在促使操行(德育)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首先学校建立校、系、班级三级德育考核小组。学校层面由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学生处、团委相关人员组成,系级由系书记任、辅导员为成员,班级考核小组由班委或选举产生;制定了《学生日常操行量化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根据现有规章制度制定了日常操行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由思想素质、学习情况、日常考勤、校纪校规、公寓管理、文明举止、集体活动、比赛获奖、学生干部工作等10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组成,基本涵盖了学生日常管理的全面。

具体操作上,由班级德育考核小组,对学生德育考核采用量化打分,在基础分上,由考核小组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及表现加分或者减分,每月公布一次,学生每学期末最终的累计成绩为该生的学期德育成绩,进入学生档案。考核成绩为学生以后参与评优、奖助贷、入党、参加就业推荐等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学校还自主研发建设了一个学生日常操行考核网络平台。网络平台采用B/S结构的网络化环境设计,各类操作用户可随时通过互联网登录系统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可随时对学生的操行考核情况进行查看、筛选和统计,系统记录学生的在校成长历程,自动生成学生操行评语。

三、取得成果

大学生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范文2

关键词:“基础”课;模块化教学;德育学分;教学改革

2013版“基础”课教材包含七章内容,理论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使学生“知行统一”,真正达到思想政治课育人的目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的实践研究,有利于使“基础”课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以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从2011年来,我院对“基础”课进行了改革,实行“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取得了一些成绩。每个学期由德育学分核算小组(由系书记、辅导员老师、学生干部和“基础”课教师组成)核算学生的德育学分,对于每学期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学生要求其进行重修,及至完成规定的义工学时才能重新获得相应的德育学分。到第5学期末,德育学分总分不足300分的学生,由公共基础教研部统一组织进行德育答辩。但在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课老师没有积极地参与,对学生实训项目缺乏指导和监督,仅仅依托学院和系里的学生教育和学生活动获奖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学分的考核,实践性教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德育学分”制是根据我国对大学生的德育要求和大学生活的实际特点,把学生应具备的德育素质与日常表现有机地结合成一体,通过“集体评议”,并且以学分评价为手段贯穿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高校德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基本制度。笔者所指的德育学分依据的是我院学生教育管理部出台的《学生德育学分的实施和操作办法》,此办法明确规定了德育学分分为基础分和奖励分,并且在基础分、奖励分扣分的每个方面制定了若干细则,以便于日常考核操作。其中基础分是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给定,及格分为60分,由个人记录、班级考评打分;奖励分是根据本人参加的活动和大赛的申请,由学生工作人员德育学分核算小组核实认定。德育学分中明确规定扣分细则,从上课表现到日常卫生和寝室管理,涉及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每一方面。每学期的德育学分=基础分+奖励分-扣分。德育学分考核贯穿高职学生在校的5个学期,是一种全程教育和全方位考核,德育学分合格者会被认定为获得“基础”课实践课程的相应学分。德育学分把学生日常行为的表现通过学分制的形式进行考核并与“基础”课相挂钩,把学生隐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日常行为通过量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高职院校“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的教学改革意义主要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该教学改革不仅对高职学生道德素质和道德表现有量化的评价,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出勤率明显增加,同时,学生也都为争取奖励学分积极参加各项学生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活动的参与率,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实现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势互补。通过该教学改革把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表现通过量化的形式以学分的方式展现在“基础”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面前,既使“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也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抓手。“基础”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项目和参与学生活动的指导策划考评的过程中,更能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工作人员通过德育学分的量化考评,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容易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3)有利于拓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达到育人全程化。该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模块紧密结合。结合理论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在实践中运用,通过从第1学期到第5学期各专题的实训项目,实践深化理解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提炼,再用知识指导实践,真正达到“基础”课的全程化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范文3

关键词: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基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65-03

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研究构建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相结合的高校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充分发挥两者相结合的“双引擎,立体化”作用,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是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有着青年人共有的特点,如对新鲜事物有旺盛的求知欲、表现欲,反应快但耐心不足,有较强的自尊心但控制情绪能力较弱,工作热情高但不易持久,等等。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群体又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当代中国大规模、持续性的社会转型,使大学生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突出表现为部分群体价值观念急剧物质化。二是网络化。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生活对大学生思维和行为模式产生极大的影响,其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延伸至网络空间,因此带来管理工作的延伸和新的可能。三是个体差异大。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的分化明显,使来自不同地域与家庭的大学生个体差异大,且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承载着社会、家庭的高期望值,成才欲望强,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由经济问题引发的冲突、道德伦理问题日益突出;问题家庭子女、独生子女带来的交际问题日益明显。四是就业压力大。学习和教育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选择,由积累知识转向能力培养,但诸如考试等的诚信危机也日渐加深。此外,当代大学生同样存在成长中的烦恼,如一年级新生离开父母的“断乳期”,二年级学生易出现青春期感情困惑,三年级学生可能会因兴趣分散而影响专业学习,四年级学生则可能面临恋情、就业、考研焦虑,等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正确引导,可能会影响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从而波及班风、学风,影响到高校成人、成才的环境。

二、“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势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辅导员、班主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变化了的教育环境和发展中的教育对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迫切需要充分利用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的合力作用,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育人的目标。

1.辅导员注重思想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方面,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一般为教育学、管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学科毕业的专职学生工作者,他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专业背景优势,可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另一方面,目前高校辅导员多为80后,这一年龄优势能够较好地适应90后大学生日益活跃的思维和行为特征,与大学生群体具有更加密切的关系,更多的共同语言。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分工合作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可以使辅导员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利用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选择座右铭,确立人生目标;或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等活动,锻炼品质,锤炼性格,成为“自立自强之星”。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使教育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心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及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责任意识和社会公德。

2.班主任重专业学习和技能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兼职班主任通常都是某学科的专职教师,有着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他们可以通过日常课堂教学与学生经常保持接触,将自己以前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切身经验拿出来与学生交流,还可以结合目前学科的发展方向,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苗圃工程”等科研活动,在抓学习、抓学风的同时,也引导和影响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思维方法,为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深造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还有一些兼职班主任,在实验技能、操作技能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风建设。如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针灸推拿专业的兼职班主任,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居民社区实习,既方便了群众又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如由有着丰富经验的高级药师担任中药专业的兼职班主任,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上山采药,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的实际经验。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点”“面”结合,形成合力

辅导员主要是“面”上的工作,主要负责一个年级或一个院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事务工作,具体包括开展学生党建、班风建设、指导学生组织社团、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勤工助学、助学贷款事宜,等等,而班主任则主要是“点”上的工作,一般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生活指导、学风建设、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事宜,并同时担任所管班级的教学任务。他们主要通过课间找学生谈心,课后下宿舍等方式抓好班风、学风建设。

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形成合力,有利于形成系部教师人人参与的氛围。以我院为例,目前有26个班级,且单班人数均超过70人,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压力很大。通过设置兼职班主任,2011年有26名专职教师加入到学生管理队伍中,其中近三年引进的年轻博士占80%之多,这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锻炼成长,更有利于形成学生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积极探索发挥合力作用的新机制

1.明确工作职责

专职辅导员的优势在于熟悉学生的各项管理规定,具有较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兼职班主任的优势则在于其亲和力强,易于进行专业引导和思想熏陶。二者同时具有教育和管理的职责,是分工合作的平等关系。凡是班级学生工作,两者都有责任主动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出立的《专职辅导员工作实施细则》和《兼职班主任工作实施细则》,把各自的工作范围予以细化,变成可操作的规定和规则。例如,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通过系列活动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人生导师。而班主任则“重在熏陶、淡化管理”,具体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思想建设,通过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位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都能够有依据,有思路。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和完善考核机制是发挥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合力作用的制度保障。责任与奖惩制度并重。在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以及学院评价,从下班级、下宿舍、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掌握和问题处理等方面,综合量化考察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的工作情况,逐步实现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考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仅促进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及时进行自我总结,而且鼓励、鞭策、督促二者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3.增加研讨交流机会

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有着“教育学生”的共同目标。因此,为了发挥“1+1>2”的效能,学校可以为二者要搭建沟通的平台,创造交流的机会。比如召开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定期生活会、研讨会或者提供共同学习接受培训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互相学习,既达到了交流思想、共享智慧的目的,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统一了认识,最大程度地发挥这支队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N].中国青年报,2006-8.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5.

[3]袁伟菊.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探悉[J].怀化学院学报,2006,(10).

大学生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范文4

关键词:高校;日常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15-02

一、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职位的应负责任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以及在达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可把绩效理解为整个班级在阶段性过程后所得到的成果与行为表现,而绩效管理可理解为对高校班级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

(二)绩效管理对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

1.制定统一有效的管理结构,有利于班级目标战略的形成。班级目标战略形成的基础是合理的班级管理结构。现阶段高校班级日常管理结构由辅导员老师主导,并对班委团进行绩效考核;各班委在一系列具体措施中负责实现班级日常管理量化指耍并对班级学生在智育、德育和文体等方面提升效果绩效指标考核。

2.实施切实可行的纪律约束,有利于班级日常管理的实现。实施切实可行的纪律约束,能够保证每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行为和绩效上获得有效监控,将个人目标寓于集体目标中,以集体绩效评价指标约束个人行为,从而使班级成为统一整体,进而实现班级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3.建立强而有力的激励功能,有利于班级成员能力的拓展。激励是绩效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具有激励功能的绩效管理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集体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全面激发自身能力和价值。既有利于班委锻炼自身组织、管理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当前高校班级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凝聚力和团结力

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思想观念。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都会产生淡漠的心态,认为在大学中做自己的事,管好自己即可,班级集体意识淡薄,对待班级事务漠不关心,致使高校班级缺乏内在凝聚力和团结力。

(二)班级学风不浓,缺乏上进心和积极性

当今大学生受家庭氛围、教育模式等客观环境影响,往往比较懒散,缺乏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这一特征体现为对学业和班级的认可程度不足,缺乏上进心与积极性,这使得班级整体学习风貌和思想状态不够理想。

(三)班级有效沟通不足,缺乏理解力与认同感

当前高校辅导员老师所管专业多、学生多,很难有充足时间与学生沟通,易造成班级事务对接不及时、不准确,无法有效掌控学生个体学习与生活动态;班、团委内部不和谐,处理具体事务的过程中存在观点分歧,这些都会影响到班级建设。

(四)班级目标定位不准,缺乏行动力和自信心

很多高校学生安于现状、迷失方向、缺少行动力,生活与学习目标没有落实到位,再加上由于之前的怠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丧失自信心,以至于影响到未来规划的顺利实现。

三、高校班级日常绩效管理新模式的路径探析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有“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现代教育的主要思想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双向互动的,两者是相融洽且统一的,是共同作用于教学和管理这一工作的。

(一)班级日常绩效管理模式构建

班级的绩效考核目的在于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绩效水平。班、团委主要由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文体宣传委员、组织生活委员和心理科技委员等组成。具体模式为:辅导员直接对班长和团支书进行管理和考评,考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整体建设、班委履行义务程度及班级综合竞争力提升等;班长对学习委员和心理科技委员等,团支书对组织生活委员和文体宣传委员等下行班委进行约束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为其对班级建设的贡献值和自主程度等。在此过程中,应强调《班级考评制度》,整个班集体的管理工作以规章制度为根本,各班委干部能够分工明确,管理活动环环相扣。

(二)班级日常绩效管理模式运行

1.班委的职责划分及考核和评分标准。(1)班长:主要负责班级整体工作,协调安排各班委日常具体工作,同时分管学习委员、心理科技委员的相关工作。其考核标准以本班其他班委考核情况为依据,评分标准通常取其他各班委考核结果的平均值。(2)团支书:主要负责团支部工作,实施团支部各类建设工作。其考核标准以本支部其余团干部工作考核情况为准,其评分标准取文体委员、宣传委员与组织生活委员考核结果的平均值。(3)学习委员:负责班级学风建设,了解班级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并对课堂出勤率以及作业按时上交进行督促,并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考试。其考核标准为班级的课堂出勤情况、绩点排名、过级提升程度、各类有利于成绩提高的举措等,其评分标准为本学期班级平均学分绩点、英语过级提升率、计算机过级提升率、班级各类助学措施等。(4)组织生活委员:负责班级寝室建设、内务监督、引导同学健康合理的作息安排、管理班级经费、协助组织宣传委员开展各项班级活动等。其考核标准主要以班级平均内务分数、优寝等级个数、班级经费账目管理效果以及协助开展班级活动情况等,其评分标准为每学期班级内务平均分数、本班获校优寝室个数、院优寝室个数、协助开展班级活动、班费账目管理等。

2.各班委加分的主要依据。各班班委加分的主要依据是每学期期末每个班委在本学期的工作量化结果,并建立相关文件,这些文件中包含各个班委的日常工作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文件中有文本记录、稿件、照片、表格、相关PPT等原始材料。

(三)班具体考核办法

根据上述表1、表2中的评定方法与班级综合测评的相关细则,进行进一步的考核和奖励。前三名在全班综测中各加2、1.5、1分,并在年级、专业之间进行通报表扬,获得相应班费奖金及五好班级优先评比权;第四名和第五名分别给全班综合测评加0.5分,在年级、专业之间通报表扬。

四、结论

尽管班级绩效管理不能直接解决所有问题,但它为处理好其中大部分管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工具。面对当前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新形势与新变化,在提高班级日常管理成效要求数量和质量的同时,要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相结合,辅导员在整个过程中起一个把控和协调作用,在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该怎么做时,要融入更多的智慧启迪、思路明晰和方向指点。

参考文献:

[1]周文,虞涛.绩效管理[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1):1.

[2]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

A New Model of Dail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College Classes Based on Fairness,Justice and Efficiency

YAO Wei-n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500,China)

大学生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范文5

【关键词】德育;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就是对人的社会改造”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定义,让中职学生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德育对中职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也能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那么,怎样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呢?

一、行有所依——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新生入学伊始,通过开学典礼、讲座、广播和班级等途径,让学生熟悉富有我校特色的《学生手册》,其中包括《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校园十不准》《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仪容仪表文明礼貌规定》、《学生升降旗制度》和《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生奖惩条例》、《值周方案》、《流动红旗评比方案》等,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班主任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早检、午检、班会和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违反学校规定以及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的改正,并且进一步熟悉和牢记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树立个人的良好的形象,以便形成优良的校园文明风气。

二、行靠督促——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宣传上,也不应停留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长期贯彻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都有惰性,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了"学生处学生干部班主任班干部学生"新型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学生处每天巡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值勤学生干部早、中、晚上岗执勤,负责检查学生出勤、仪容仪表、教室卫生情况,课间在教学区巡视,检查学生的违纪现象及课间纪律。检查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决不迁就,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让学生不能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久而久之,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有《学生手册》的约束,检查人员有检查制度的约束,检查的时间、次数、标准、反馈、评价都有具体规定,马虎不得。严格的检查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奖优促差——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我校在学生、班级、班主任方面实行量化管理,每学期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级和优秀班主任等,全面衡量每个学生、每个班级,每个班主任是否具备优秀的资格。这就要求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及表现要非常优秀,因为它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周的纪律、卫生、两操流动红旗的评比,学校各项大型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的参与,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等等,都会有不等的加分,这使学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科学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养成教育也得到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使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点燃他们人生的激情。

四、榜样示范——形成正确的认知环境

大学生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测评;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68-0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的战略任务,也是高校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与综合素质测评

大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强调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修养,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根据《决定》精神在大学校园中全面展开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考核。它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对高等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现实意义。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素质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素质教育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其次,通过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科学、系统地对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规范学校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情况。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测评体系不合理 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某些高校还偏重于传统的学习成绩等易于测评的内容,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测评。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也不符合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更强,对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德育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要求更高的现实。各高校应根据企业及社会的要求,制定出符合专业岗位需求的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另外,某些高校综合素质测评内容虽然涵盖了素质要求的各项内容,但设定的加权比例不合适,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框框。

测评程序简单化 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学生后续的奖、助贷、减补有很大的关系,如程序太简单显得这项工作太草率,不能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还会带来一些矛盾。

评价主体单一化 现在许多高校综合素质评价由辅导员和班长来完成,这样测评出来的结果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注重横向测评,忽视纵向测评 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会根据测评内容进行分数的加权计算,然后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数进行排名,根据分数和一定的比例排出等级,这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让某些基础和能力较弱的学生产生消极的或自暴自弃的想法。

注重结果测评,忽视过程测评 许多高校测评均设基础分,然后设加分项或减分项,三者之和为综合素质的最后得分,加分项和减分项一般为学生获奖或被处分的分数,只重视结果得分,而没有将学生过程参与或改正错误的过程考虑到测评中去,这样,打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某些高校规定只要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综合素质成绩就是不及格,这样的规定没有考虑学生改错的过程,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

注重校内学生素质评价,忽视校外学生素质评价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厂中校”等办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实施,但对学生校外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是空白,多数学校到第三学年就不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了,这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缺失。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有效途径

测评体系合理化 人才素质目标及社会、企业用人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学校要不断调研,构建科学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现提供一种测评体系,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测评程序严格化 为了保证综合素质测评的参与性、公平性、公开化,可以采用如下页表2所示的完整的程序进行。

测评主体多元化 在测评过程中,可采用学生自评(占10%)、班级互评(占30%)、考核小组评定(占30%)、班委成员评定(占10%)、班主任评定(占10%)、辅导员评定(占10%)方式进行,然后将各项测评成绩加权得出综合素质评定分,以减少主观性和片面性。

兼顾横向测评和纵向测评 横向测评各高校均执行得较好,纵向测评建议采用档案袋法,即从每个学生入校起就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不仅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荣誉,更重要的是记录学生发展的历程,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情况可设立单项奖,如学习进步奖、体育之星、实践之星、思想进步奖等。

兼顾结果测评和过程测评 在综合素质测评细则中应加入对学生参与过程的考虑,而不仅仅是对获奖等各种结果的考核,这样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兼顾校内和校外学生测评 各高职院校办学情况不同,可分别制定《校内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条例》和《校外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条例》。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校内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培养,也有利于对校外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培养。校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对学生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兼顾素质测评和素质培养 素质测评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效果的检测手段。各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素质测评的各项内容努力创造和提供各种机会及条件进行学生素质培养。另外,素质测评体系一定要充分体现素质培养的各项内容。

各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探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才能切实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长旺,赵彦,范丽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

[2]杨海斌,徐慧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题及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3]李俊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探索及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4]贺泽群,李方遒,倪东辉.以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新模式[J].高教论坛,2010(3).

[5]刘国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探讨[J].科技创业,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