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奖励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降本增效奖励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降本增效奖励制度

降本增效奖励制度范文1

【关键词】 专业学习; 业务技能; 实践运用; 职业操守

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试制度、会计从业资格制度、总会计师制度、会计人员培训制度、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强化了会计人员的管理,调动了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会计队伍的发展壮大和素质的稳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来源的复杂性,加上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所以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现代化会计人才缺乏,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因此,在大力发展会计学历教育的同时,应组织好大规模的会计在职教育,并不断改进培训渠道、组织形式、教材体系,提高培训工作的适应性和超前性。同时,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机制,以激励会计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业务,提高专业素养。那么,会计人员又该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学习求“深”,打牢业务基础

我是今年四月份刚刚加入财务系统的新人,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甚至是陌生的,我也曾恐慌过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尽快的适应工作,俗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首先,向书本学习,找到财会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例如会计基础、会计程序、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学深学透这些基础的专业知识。其次,向实践学习,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及时找出不足,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总结经验。再次,向他人学习,多向领导和同事请教,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最后,向自己学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从错误中学习,争取少犯错,犯过的错争取不再犯,话虽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有句话说的好“认真做对,用心才能做好”只有真学、真懂、真的下功夫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诚然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的根本,但会计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也给会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胜利油田分公司财务资产管理工作要点别强调要加强新所得税政策应用、新增值税转型、内部控制制度、27号准则等方面的学习。因此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制度及相关知识,才能对企业的会计事项做出真实正确的反映。否则,将直接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对在岗的会计人员不断进行再教育培训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必然需求。要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不但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还要积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的学习。

二、业务技能求“精”,练就过硬本领

ERP系统的上线运行,使业务流、物流、资金流高度集成到子系统信息流中,对规范核算方法、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控制库存调配等方面发生了本质变化,极大地提升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作为一名有限公司会计人员,充分的感受到了ERP系统的运行带来的时效性、集成性和远见性。长期以来财务的作业方式,主要体现在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上,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不论是时效性,还是针对性上,都难以展现它的作用。当企业发生危机时,它又总是首先反映在财务危机上,不是缺少资金,就是缺乏持续经营所需的资本。在引入ERP以前,随着电脑的普及,会计系统的信息处理一般都是应用电脑作业,或是引入其它硬件来提高其自动化水平,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来说已是一大进步。但在业务流程的临近和与其它系统的集成上,则受到技术与功能不足的限制。因此,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上述缺陷,而且依托这一平台,可以进行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网络、各地制造工厂等的各种经营资源、各种信息的集成,从而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实施ERP系统管理,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当企业导入ERP系统,许多资料直接由资料产生处的人员来键入,会计信息会在交易完成后自动入账,同时进入相关分类账,并自动产出报表,且许多资料直接从系统中即时存取。这样,既减少了人为判断造成的差错,又提高了核算准确率。从表面上看,ERP的导入对会计人员来说,确实是一大冲击,或者说是一种“会计人员无事可做”的危机。但从深层次看,ERP的导入,本质上是会计工作内涵的新发展,是会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即从以往对数字的计量与记录,转向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从对信息的加工层面讲,由于导入ERP,不仅是一个硬软件的引进与安装的问题,关键是实施ERP系统所取得的效益。而这效益的取得及其增值,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层次性,所以“再加工――深加工”是会计新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前,管理人员需要从财务报表中获取信息来做经营及绩效上的管理,如今的信息科技已转为可随时提供管理人员有用的信息,如此的转变强调了管理会计的贡献及重要角色。总之,学好用好ERP等新的管理手段,用现代化的管理技能提高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践运用求“融”,切实发挥作用

当然只是一味的学习还是不够的,还要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我们三级财务为例,在“降本增效、精细化管理”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融入生产一线,掌握管理区的基本生产情况,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同实际工作相结合,根据采油厂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借鉴相关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综合考虑各基层站实际情况进行资源配置,建立相应的四级核算成本体系把成本核算细化到四级,细化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职工,从每一个可以降本增效的点入手、从细节入手、抓大不放小,有效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成本控制细化到四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在基层队工作了8年时间,从事过集输工、经管员、材料员的工作,充分感受到能否调动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工监督作用,对“降本增效”取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诚然我们可以通过事前的成本预测控制、中途的成本计划控制和事后的实际发生成本核算与目标成本比较分析控制的办法,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控制在事先预算的成本指标之内,但是对于人为这种不可控的因素应将“降本增效”融入企业文化思想行动中,把“成本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潜移默化之下,使“降本增效”理念深入人心,使职工从思想上意识到其主人翁的作用,发动职工群众都来做企业管理者,共同参与企业管理。对在核算考核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通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奖惩制度体系,搞好与个人绩效挂钩,并根据情况如实通过区务公开平台,定期公布考核执行情况,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有效促进管理区长效管理目标的落实。因此,会计人员应该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岗位,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常识,加强与其他内部控制人员对成本控制工作之间的交流,及时把握成本信息,为企业准确核算成本、加强成本管理、降本增效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料。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详细、有效的会计信息。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单位的成本,单靠“纸上谈兵”是搞不好财务工作的。

四、职业操守求“诚”,树立良好形象

单靠提高业务素质还是不够的。职业道德问题是另外一个基本问题,遵守职业道德非常重要,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会计法》的制定和出台,对于规范会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了重大作用。企业的诚信原则,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做到诚实可信,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但是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法》的学习力度不够,在许多方面做的不到位,一些关于内部控制约束机制没有起到作用,这也影响我们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就要求我们把职业道德提高到一个突出的地位上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依法办事,不做假账,从我做起,真正树立会计人员在公众中应有的良好形象。

对于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我们要遵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针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不能顾此失彼,而要德才兼备。

降本增效奖励制度范文2

 

道路客运企业是民生企业,承担着运送旅客,满足老百姓出行需求的重要职责,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资源需求大,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内许多国有的道路客运企业从省内独家经营到“有路大家走”的客运市场化改革,从享有省内中长途路网优势到更加便捷经济的高速铁路网的冲击,从油价的全面市场化到用工成本的高企,国有道路客运企业早已风光不再,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道路客运企业要保持良性的发展势头,亟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进降本增效为突破口,提高人力资源的运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以人力资源成本管控能力的提升,推进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道路客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的内涵

 

人力资源成本的外延广阔、内涵丰富,对于道路客运企业而言,客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投资于人力资源的每个成本项目,凡是涉及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离职等投入和发生的一切费用都应列入人力资源成本。

 

(一)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这是企业在招募和录取职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有企业人员的聘用费(招聘工作人工费用、资料费、宣传费等)、选拔费用(考试、面试费用、体检等)、录用及安置费,(分配宿舍、录取手续费等)

 

(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要使所招聘人员达到具体工作岗位要求的业务技能水平而支付的培训开发的费用,包括三级教育培训、岗位技能操作培训,(如跟车实习驾驶培训等)

 

(三)人力资源使用成本,这是客运企业在劳动用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职工的薪酬待遇、五险一金企业基金及分摊的管理费用等。

 

(四人力资源离职成本,由于职工离开企业而产生的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和离职后的空职成本。

 

二 道路客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高企的原因

 

(一)一线工序流程繁琐,实现用工成本的降低,精髓在于化繁为简,然而,由于道路客运企业承担着消化社会就业人群的社会责任,以及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客运第一线,比如站务、汽车修理、售票等岗位的作业流程,并没有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相应的简化和革新,流程的繁琐不仅导致工作效率无法有效提升,而且直接增加了人员的无效投入,致使人力资源浪费。

 

(二)岗位职能重叠,和工序流程繁琐并存的,还有岗位职能的重叠,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加之道路客运企业自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容易忽视岗位职责同人员的匹配和优化,并没有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及时对各个岗位职责和人员设置进行实时调整,加重了人工成本开支。

 

(三)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力资源弹性不足,驾驶员是道路客运企业的核心人才,在企业的用工比例中占据了较大份额一很多驾驶员都是外地外省人员,流动性大,由于驾驶员招聘目前呈现买方市场,驾驶员流失,容易出现有车无人开情况,直接造成客运、公交班次减少,影响企业营收,因此,有的企业为了多招驾驶员,多次上浮薪酬标准,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四)员工法律意识增强。离职经济补偿支出增多,近年来,国家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十分重视,根据用工实际,多次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修订完善,劳动者利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增强,近年来,企业在支付劳动者离职经济补偿方面的开支显著增加。

 

三 强化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的思想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管理为王,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道路客运企业要想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破解人力资源成本高企的难题,通过强化管理,优化现有资源运作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而这一切,首先有赖于企业管理层人力资源成本管控意识的提高,企业领导者首先要意识到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做到科学合理的控制管理,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相关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只有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拥有正确的认识观,才能真正实践,企业才能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会有意识地去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本地位得到提高,使得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很多客运企业在关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自身素质,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成效,甚至制约着企业现在与未来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者号称是“管人的人”,只有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真正为企业成本管理奠定人才基础。

 

1.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从高层到基层,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因此,要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必须将企业管理人员都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队伍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工作合力。

 

2.着眼于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实务,强化培训,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支出的主要项目,缺什么就训什么,哪些业务不熟悉,就进行重点培训,比如针对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干部不熟悉《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导致在工作中既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增加了企业成本开支的情况,加大培训力度在聘请专家上门授课派遣人员外出培训的同时,要按照多样性原则,开展多层次培训,改变传统培训说教、照本宣科的形象,增强培训效果。

 

(三)创新工作思路,实现流程再造,精简高效的业务工作流程是实现成本降低的有效举措,业务流程的精简往往意味着劳动力减少投入,有利于人力资源的高效运作,要实现降本增效,要及时对客运企业的一线人员,比如站务员、售票员、检验员等岗位设置、业务作业流程情况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对岗位职能存在交叉,作业时间可以兼顾统筹的岗位进行归并。同时,要加大人员流转效率,对一些可以实现统一轮班倒班的岗位,进行统一排班,笔者所在的客运企业,通过对售票人员进行精简以及优化站务人员作业流程,全年人工成本支出减少190多万元。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评价体系,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和提高人力资源运作效率是一体两翼,要实现降本与增效的“双轮驱动”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评价体系。这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特别是生产经营部门的人员对经营工作各个流程环节有全面而且细致的把控,将道路客运企业经济增长点由人力资源要素的粗放型投入转向精细化成本管理,比如,在道路客运企业中,修理工是重要的岗位工种,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理人员薪酬开支、在很多道路客运企业,修理人员按照各自入职年限和工人技术等级,领取固定等次的岗位工资,这样的薪酬机制,难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建立富有市场激励机制的薪酬评价体系,激发员工活力,对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实行目标考核,按照各个工作项目完成的效率与薪酬挂钩考核,以修理岗位为例,可以按照修理配件的效率,测算出标准工时,按照修理人员工时完成量,计发工资。只有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竞争性的薪酬绩效评价机制,才能在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实现成本控制的效果。

 

(五)稳定员工队伍,减少离职率,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干部职工队伍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稳定现有的优秀员工特别是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的核心员工是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道路客运企业而言,驾驶员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可以通过建立与市场薪酬接轨的薪资待遇、增加员工福利、设立奖励制度等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此外,还应该多与员工交流沟通,谈谈对企业的看法,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如果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高,员工就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努力为企业奋斗,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这样也就减少了企业离职率。对此,企业不但要从自身建设方面,为员工营造一个舒适、安心的工作环境,还要设身处地地为员工实际着想,除此以外,还可以从人才梯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以及福利机制等方面留住企业人才,让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获得企业效益。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要适应新常态,实现道路客运企业的转型发展,必须要持续强化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通过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的集约化投入,不断探索,才能在各种挑战面前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降本增效奖励制度范文3

第一,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抓好班组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才有坚实的基础。否则,企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就难以实现。

第二,加强班组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企业管理思想、发展思路都要具体落实在班组、岗位,班组建设能否搞好,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加强班组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第三,加强班组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班组处在安全生产的最前沿,担负着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高管理质量和维护队伍稳定等方面的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班组的管理职能,加强班组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强化团队意识,构建和谐班组,以班组和谐促进企业和谐。

二、班组建设的表现特征

企业由不同工种构成,班组组织、协调、管理差异虽大但仍有共同之处。因此,班组建设具有以下表现特征:

第一,员工培训“齐步走”。围绕大规模、快节奏生产及员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班组员工培训呈现“齐步走”状态,出现了上级部门要求什么,员工培训就针对什么的局面。除了集中学习、培训外,日常大量的培训教育是根据上级要求而开展,员工自我需求没有完全体现。

第二,制度执行在现场。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核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贯彻和落实毋庸置疑也都在现场,“属地管理”是目前班组运行的主要形式。

第三,典型推动促发展。树立比、学、赶、帮、超的班组先进典型,在典型带动的引导下,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可操作性有目共睹。

三、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推进班组建设的作用

第一,加强领导,合力推进。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工会牵头、相关专业组为成员的班组建设领导机构,合力推进班组建设工作。

第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要认真抓好活动方案的实施,建立健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做到工作有计划、管理有标准、考核有细则,形成有利于加强班组建设、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的长效机制。

第三,建立机制,逐级推优。实行动态管理,健全班组考核奖励制度。要坚持逐月考核,年度评比的原则,对贡献突出,达标创优的班组进行嘉奖,对不能保持先进性的要及时取消荣誉称号,鞭策进步。

第四,营造氛围,推广先进。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有利于加强班组建设的良好氛围。发现、发掘并及时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召开班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设立班组论坛,加强学习交流与宣传,带动班组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五,软硬兼施,扩宽渠道。从资金、场所、设施、管理上满足员工多层次需求,建立班组长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发挥好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统一中心站设计布局,统一配置宣传栏、生产、生活设施等改善工作环境。

第六,主题载体,推动建设。按照上级工会工作要求,组织全体员工开展“节约挖潜 降本增效”、“安康杯”和“巾帼建功”等主题活动,设立班组建设信息沟通平台,促进班组工作信息化建设。

第七,员工培训,提升素质。以职业技能竞赛为主要形式,突出全员参与,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展开员工培训。坚持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全面推广“师徒结对子”活动,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八,文化建设,持续推动。充分发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育人作用,建立完善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宣贯基地,对职工进行优秀石油传统文化教育。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坚持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健康和情操相宜,文化与体育相容的形式,开展各类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形成适合员工心声的特色文化,陶冶职工的情操。

四、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第一,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是班组建设的有力保障。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党政工团达成共识,形成分工明确、有序运转、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班组建设才能真正抓出实效。

第二,发挥工会自身优势,是班组建设工作的有力推动者。工会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把职工之家建设和职工素质提高工程与班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班务公开、劳动竞赛、技术攻关等特色、实效载体,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企业班组建设深入开展。

第三,班组建设的着力点要放在提高员工素质上。班组管理应加强岗位培训、互帮互学、技术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创新管理素质,从而使班组建设更上层楼。

降本增效奖励制度范文4

关键词:经济技术分析;施工管理;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not only technical equipment, personnel quality, time limit quality,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so on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econom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words: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nalysi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技术经济分析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将建筑成本降到最低是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主要目标。但是在实际中,建筑方往往在设计阶段比较重视技术经济分析,而忽略了施工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众所周知,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前期的工作完成之后,就是后期的建设的了。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技术经济分析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是建筑工程的主体阶段,对于质量控制和减少成本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管理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工作,与此同时做好与各个工作方面的工程管理工作。这对于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等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保障。下面通过某工程为案例来探讨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当前施工管理的现状

1.1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

现在有一部分工程没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没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随意性很大,出现了土方调配无序,运进运出;材料的多次倒运;机械设备使用无标准,大马拉小车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系统网络图,造成工序衔接安排严重脱节,出现大量的窝工浪费现象,使工程的费用不断增加,导致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失控,引起了工程结算困难,使工程的经济纠纷不断增加,致使投资效果很差。

1.2流于形式的施工组织设计

正常情况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建设单位要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或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款。但由于施工单位从收到招标文件到送交投标书往往时间很短,使投标书中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比较粗糙,仅侧重于施工现场的规划和布置,而对一些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案,质量控制方法,安全措施,劳动力,物资,技术保证措施等内容未能做出全面的反应。更有甚者则拿其他工程项目照搬套用,结果是驴头不对马嘴,漏洞百出,谈不上经济效益和投资控制。

1.3建设单位只注重低价、轻技术评审

在现有的工程招标投标环节中,建设单位往往比较侧重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实力、工程报价、质量保证及其工程工期保证的承诺。而对于投标书中的具体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不够重视,尤其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以及是否优化组织等问题的分析很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施工组织设计的项目往往会引起工程结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然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和技术经济组织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最后结算时的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技术性文件,而且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

2.建筑施工生产管理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2.1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

工程质量,不仅仅指工程产品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还包括它的适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就是使用价值。只有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品,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1.1质量经济效益的衡量

质量经济效益可表示为质量经济效益与改善产品质量的费用的比值或差值,用公式表示为

质量经济效益=质量效益/质量成本

质量济效益=质量效益—质量成本

2.1.2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质量上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2.1.3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就是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有质量成本/直接生产的工日(工时)分析法、质量成本/利润分析法、质量成本/工程总成本分析法等。

2.1.4质量效益 即工程质量取得的效益。

2.2工程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

工程成本分析是对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的因素所作的技术经济分析。

2.2.1成本分析对象和内容

成本分析对象包括全部工程、单位工程和竣工工程,分析内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施工管理费等各成本项目。

2.2.2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相对数分析法、比较法、因素法等。

2.2.3全寿命成本与质量优化

除了分析工程成本以外,还应分析工程的全寿命成本。全寿命成本是指在寿命周期内所发生的费用,通常由投资费用、经常性费用和残值三部分组成。

通过全寿命成本分析,来研究最佳质量标准,确定质量目标和项目使用年限,在理想的质量目标与全寿命成本费用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佳方案。

2.3工程进度技术经济分析

工程进度的技术经济分析不是去研究如何编制进度计划,而是要分析编制出的进度计划在工程上是否合理。为此,要针对已编制出的进度计划分析其劳动量消耗的均衡性、主要施工机械的利用率、进度与费用之间的关系以及资金需要量的均衡性和筹措资金的可能性。其中尤其以进度和费用的关系分析最为重要。

3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启示

长期以来,业内的技术经济分析仅限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决策上,而忽视了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领域的应用,或者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曾有国外工程技术人员认为,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能力与国际同行相差无儿,但是缺乏经济头脑,很少思考如何降低成本。

随着建筑市场化的发展,人们对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领域的运用逐渐重视,有的大型建筑企业大力推行“科技创效”,通过奖励制度来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方案优化,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是其具体的工作机制与模式没有变化,仍旧是技术人员搞技术人员的,经济人员搞经济人员的,没能从制度上保障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同时也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复合知识型培训,既懂技术、又精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仍然十分缺乏,因而技术经济分析不能充分发抨作用。

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口益激烈,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合理低价的定标方式已基本上被大部分业主方所采纳。在国内,所谓的“合理低价”实质上就是最低价。因此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业务,往往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获得工程项目,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千方白计地创造变更、签证及索赔机会。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出台一系列制度,采取办法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从开源与节流上最大限度地挖掘项目盈利的潜力。但是,构成建筑物实体的成本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地降低下去,因此必须在非工程实体的技术措施费上下功夫,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造就大量的技术经济型人才,让科技创效真正得以实现,使企业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合理低价的定标方式已基本上被大部分业主方所采纳。在国内,所谓的“合理低价”实质上就是最低价。因此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业务,往往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获得工程项目,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创造变更、签证及索赔机会。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出台一系列制度,采取办法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从开源与节流上最大限度地挖掘项目盈利的潜力。但是,构成建筑物实体的成本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地降低下去,因此必须在非工程实体的技术措施费上下功夫,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造就大量的技术经济型人才,让科技创效真正得以实现,使企业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相信随着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一定能够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秉京.混凝土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3).

[2] 王寿华等著.《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降本增效奖励制度范文5

关键词:工程建设;技术经济;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技术经济分析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将建筑成本降到最低是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主要目标。但是在实际中,建筑方往往在设计阶段比较重视技术经济分析,而忽略了施工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众所周知,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前期的工作完成之后,就是后期的建设的了。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技术经济分析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是建筑工程的主体阶段,对于质量控制和减少成本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管理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工作,与此同时做好与各个工作方面的工程管理工作。这对于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等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保障。以下本文将依照相关规范和实践经验,对建设工程的技术经济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

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含义及重要性。

1.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的含义。工程技术经济又称为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各种工程项目、技术措施及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价和选优的科学,它所解决的问题就是工程项目方案是否可选和工程项目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建设企业为了节省并且有效的使用投资,讲究追求经济效益,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要认真的进行可行性研究,且要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在有多种施工方案时,要进行优化选择,这种分析论证的过程被称为工程项目技术经济的评价。

1.2、建设工程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和经济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首先发展经济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经济在某方面来讲是制约着技术的,所以工程建设中,技术、经济缺一不可。

1.3、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性。建设工程通常是一项程序复杂、投资较大且工期较长的过程,因此针对不同的政策、不同的区域,相关部门往往会针对施工环境、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管理规范编制出多种方案,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为了保证最高的经济效益,通常对工程的经济和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的优化投资结构并且能够保证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看来,在工程建设中,对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将决定建设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在项目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

2.1、对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评估报告的分析和评价。项目决策阶段即是相关管理部门或技术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合理的编制工程项目的建议书,并且制定多种实施方案、拟定可行性评估报告。此时,就要对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评估报告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首先对于计划中建设规模及地点选择进行分析与评价,规模既要符合资源的科学利用又要符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地点要选择交通便捷且距离较近的地方,然后依照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进行多方对比,最终选择合理的方案;其次,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评估要根据当时的政府政策以及当地具体经济情况,以科学为依据、以优化方案为前提,对技术、经济以及效益进行可行性评估,从而避免因为决策上的失误而影响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可行性评估在施工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从而在项目决策阶段能够对技术经济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价。

2.2、对工程计量和预结算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建设工程中,任何一项都要通过相关检验及审核,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工程。所以要对施工中的费用标准和单价进行详细的核实,并且审核该工程的基本计量,提高预结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整个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

3、工程建设技术经济的分析。

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实质是在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及程序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从而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之下,选择出最适合的方案及政策。

3.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评论的基本方法由静态分析评价法、动态分析评价法以及投资方案的选择三种共同组成。静态分析评价通常是针对于工程建设的最初方案阶段,进行有效的方案效益费用的计算;动态分析评价法通常用于工程建设决策后期的可行性评估上,进行有效的计算,并且是整个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评价方法;对于投资方案的选择是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的最终目的。

3.2、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步骤。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步骤,首先要对当地市场的销售和经济进行考察,并且根据考察结果确定工程建设的技术开发;其次集合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不同的技术方案并确定此次项目的评价标准;最后分析和评价以上所提出方案的技术性和可行性,同时计算工程的经济效益。另外最重要就是结合各种因素,如环境、技术以及社会等,进行综合而有效的分析,选出最适合的方案。

3.3、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能有效的体验出每个方案的实际状况,多个方案的对比有利于总结出更好的效益策略,因此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必须具有丰富的可比性;第二,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为它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项目的特点来进行分析的,所以它可以预测将来的经济效益;第三,建设工程技术分析要根据项目的开发、工程的建设范围以及其他因素确定分析和评价的范围。

4、工程建设技术经济的评价。

所谓建设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就是将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分开进行,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指标,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与结合,以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最后的优质方案。建设工程的经济效果即是指建设工程过程中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值.其中劳动耗费指劳动占用量,而将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称为经济效益。

目前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评价方法包括维利润评价方法、多指标评价方法和单指标评价方法三种,建设技术经济的经济效果就是在不断创造社会经济的同时,减少在工程建设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突出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维利润评价方法;多指标评价方法即是,通过一系列的时间指标和价值指标等来达到企业的经济效果;如果假设工程的经济效果是按着唯一的价值指标来作为标准,就称为单指标评价方法。而无论是哪种评价方法,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追求工程建设的经济效果,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5、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启示

长期以来,业内的技术经济分析仅限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决策上,而忽视了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领域的应用,或者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曾有国外工程技术人员认为,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能力与国际同行相差无儿,但是缺乏经济头脑,很少思考如何降低成本。

随着建筑市场化的发展,人们对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领域的运用逐渐重视,有的大型建筑企业大力推行“科技创效”,通过奖励制度来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方案优化,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是其具体的工作机制与模式没有变化,仍旧是技术人员搞技术人员的,经济人员搞经济人员的,没能从制度上保障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同时也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复合知识型培训,既懂技术、又精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仍然十分缺乏,因而技术经济分析不能充分发抨作用。

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口益激烈,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合理低价的定标方式已基本上被大部分业主方所采纳。在国内,所谓的“合理低价”实质上就是最低价。因此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业务,往往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获得工程项目,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千方白计地创造变更、签证及索赔机会。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出台一系列制度,采取办法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从开源与节流上最大限度地挖掘项目盈利的潜力。但是,构成建筑物实体的成本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地降低下去,因此必须在非工程实体的技术措施费上下功夫,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造就大量的技术经济型人才,让科技创效真正得以实现,使企业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当前,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合理低价的定标方式已基本上被大部分业主方所采纳。在国内,所谓的“合理低价”实质上就是最低价。因此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业务,往往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获得工程项目,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创造变更、签证及索赔机会。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出台一系列制度,采取办法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从开源与节流上最大限度地挖掘项目盈利的潜力。但是,构成建筑物实体的成本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地降低下去,因此必须在非工程实体的技术措施费上下功夫,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造就大量的技术经济型人才,让科技创效真正得以实现,使企业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总之,工程建设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好的经济效益是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以最低最合理的资源投入换取最高的经济效果,好的经济效果又能促进我国建设业的不断发展,从而营造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工程建设环境。通过本文不难看出,工程建设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在此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所以, 正确的分析评论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经济,能够促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创造出工程建设业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工程经济分析第六章.百度经济学.2010.12.

[2]刘岸浩.工程技术经济分析中应注意到的几个可比性问题.海伦市水务局.2010.06.

[3]工程经济项目分析与评价.百度专业建筑文献.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