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卫生室医保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卫生室医保管理制度范文1
自____9年我县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在政府主导下,着力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建立起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推进了公立医院的改革。通过6年来的改革,医保、医药、医疗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得到了重新调整,广大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些缓解,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得到了切实履行,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特别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医改工作健康、有序、稳步推进。
(一)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县级层面整合初步完成。去年12月份,按照省、市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成立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两个单位均在短时间内整合到位,实现了合署办公,完成了职责调整,做到了人员融合、责任融合、平台融合,在整合的形式和内容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公立医院改革攻坚克难,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县自____3年12月31日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两处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实施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内部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今年6月1日进行了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以来,各级财政投入有所增加,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公益性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全力推进新华医疗与县中医院合作,新中医院迁建项目目前已基本完工,具备验收条件,到位三期出资1.87亿元,在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县公立医院改革为全国基层医药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
(三)信息化建设抢抓机遇,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力支撑。县人民医院电子病历通过国家卫计委6级评审,达国家目前评级最高水平,开通了“玫城网医”。在此基础上,联合市中心医院申报了市科技局重大民生科技专项,获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在前期各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县级医疗服务机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互联互通,建立市、县、乡三级联网,联教、联科、联研、联医的“三级四联”信息化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四)医疗服务实现新提升,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县中医院新院迁建项目进展顺利,孔村精神卫生中心7000平米综合楼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二是加强医联体建设。省千佛山医院、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别与县医院、中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6处镇卫生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加强中医药管理。继续开展了五级师承和薪火传承工作,东阿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了五级师承省级考核工作,孔村国医堂投入使用。我县被列为山东省中药资源普查和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项目试点县。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县医院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孝直卫生院入选国家卫计委首批“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申报医院。老年乡村医生摸底调查和生活补助发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五是着力打造平安医院。将医疗纠纷纳入全县__8调解体系,建立起警医、司法、联动,相互协作、信息互通、快速反应的对接机制;实行“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全市率先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实现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
近几年来,虽然医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受经济利益和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医疗服务模式等多重影响,加之医改又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深层次的机制体制矛盾、复杂的利益调整等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深化医改中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
(一)医疗方面
一是县乡医疗机构定位不明晰,存在县内竞争问题,造成医疗资源重复、浪费。上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群众到上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原因就是这几年医改强基层力度不大,基层医疗机构担当不起应有的职责,一味追求医疗实施“高大上”,而人才、技术等方面却不相匹配,服务能力没有明显提升,而上级医院干了基层该干的事。
二是县乡村医疗设备更新购置问题。由于经费保障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老化,难以满足当前群众的就医需求,导致一些病人不得不到上级医疗机构看病住院。同时,基层医疗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有些医务人员年龄偏高,存在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问题。
三是县级医疗机构债务问题。医改前,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进行了一些基本建设和设备投资,目前普遍有债务问题。医改后,由于执行药品零差率,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减少,直接导致了债务化解能力的弱化。
四是基层卫生机构保障问题。一方面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偏低、待遇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心理不平衡,极大挫伤了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村医办公经费无保障,比如,水电暖、网络、笔墨纸张、租赁费等日常开支,只能在个人收入中垫付,有的村医把看病救人当做第二职业,业余时间从事驾驶、开商店等职业,心思和精力不能全部投入卫生事业。
五是村医后继乏人问题。全县共
575名村医,其中,35岁以下68名;35至60岁359名;60岁以上148名,8月底,到达退休年龄128人。由于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高度重视,门槛相对较高,明确了大学生必须取得从业资格,才能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加之村居医疗办公环境较差、福利待遇保障少、风险高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了村医人才队伍匮乏,呈逐年减少趋势。(二)医药方面
一是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问题。部分药价虚高,加重了群众就医负担。特别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许多低价、高效的药物未列入基药,导致乡镇卫生院无药可用,病人只好往上输送。
二是药物定价机制问题。医保政策调整后,实行了“限额、起付线、签约”等政策,很多病人对医保政策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不少群众直接到药店看病买药,导致医疗机构病号明显减少,营业收入随之减少。
三是药品配送问题。部分药品配送不全、不及时,尤其是采购量少的药品或者价格低廉的药品,不能及时配送到位,影响了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一次采购后多家、多次配送,配送方式不一,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负担。
四是药品储藏、分送、损耗费用问题。药品具有其特殊性和高质量性特点,科学地储存和保管药品,才能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如不按规定储存和保管,即使在有效期内药品效能也会逐渐下降,疗效逐渐丧失,甚至会产生毒性,因此,只有科学分类管理,才能保证安全,而这也需要一定的费用。
(三)医保方面
一是新农合、居民医保整合需要消化。由于机构合并,基层计生办与卫生院存在脱钩现象。医疗患者期望值过高造成盲目消费,由于缺乏医学知识,治疗心切,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医疗需求,认为越大型的检查越准确越放心、越贵的药疗效越好,造成医疗费用的增长与浪费。
二是医保药品目录和基药目录衔接不够,使惠民政策打了折扣。医保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控制采用了定额包干的办法。医院主观上不可能作亏本生意,结果这笔帐需转到医保对象身上。
三是医保政策调整频繁,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平稳运行。由于近几年医保政策调整变动频繁,相应的医保政策宣传也不到位,群众对此不是很了解,影响了医疗机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深化医改工作,总的思路是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强化顶层设计,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和发挥市场作用,采取更加有力的手段,积极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能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路子,把医改不断推向深入。
(一)找准定位,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把强基层放在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原则,除了重大疑难疾病之外,常见病、普通疾病应该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治疗,这方面的业务量要占90%以上。一是做强龙头。县级医院要大力发展龙头科室和特色专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二是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三级医疗服务网的中心。要在按照建设标准填平补齐的基础上,提高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治疗等综合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以及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开展一般普外和妇科手术,做到“中病不出镇”。三是打好基础。把村(居)卫生室全面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价格和收费,医疗费纳入医保报销。对由乡村医生举办的卫生站由政府提供一定补助。其它卫生站由政府举办,纳入卫生院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执业。四是扩大补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依法举办民营医疗机构,适应市场需求,锁定债务,避免新债,积极化解债务积压问题。同时,加强医院经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基层医疗网络建设,提高业务操作水平。
(二)提升内功,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按规定严格核实人员身份编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的人员支持,按照实际需求适当按程序增加医疗人员,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时,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二是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落实精细绩效管理,按业务量给予适当补贴,把对每一个科室、每一项工作的要求都体现在绩效中,避免“大锅饭”,坚决禁止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的做法。三是加强医院道德和文化建设,强化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提供真诚、优质、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关心。四是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养,选派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鼓励个人自学,提升业务水平,调动医务卫生工作人员钻研技术、增长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释放潜能,争取事业不断发展。五是保障待遇。依法保障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对困难基层医疗单位给予适当补助或倾斜,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基层医疗单位健康发展。探索建立村医合理报酬补偿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解决村医后顾之忧,同时为建设发展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创造条件。
(三)统筹推进,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一是合理配置乡村医生。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建立,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中、高职医学生培养,县级医疗机构适当下派帮扶。二是加强继续教育。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和培养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村医进入中、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对其学费予以适当补助。同时,联合职教中心委托培养村医。三是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在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优先聘用、招录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
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同时,对已退休的优秀医务人员进行返聘。四是切实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方式设立专项资金,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四)形成合力,建立科学沟通协商机制
改革制约医院发展、制约医院提高服务能力的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卫计、财政、人社、发改、物价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监管和指导,发挥职能,积极推进医改。一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加快推进“三医联动”步伐,医保、医药、医疗互为条件,密切相关,应做到同步建立、综合互动,才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目的,降低因其它两项改革不到位给医保基金带来的过重负担和风险,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除了组织、人事部门要支持医院建立全员聘用、能上能下的机制外,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要加大委托高等医学院校代培的力度,加快全科医生、专科医师的培养,尽快出台本科院校毕业生到三级医院进修后返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全科医生、专科医师培养的政策。三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控制药占比,现在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特别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未能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和劳动价值,或多或少引发“大处方”、“过度检查”等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调整理顺医药价格,注重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四是建立医疗帮扶机制。利用“大手拉小手”工程,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具体的帮扶工作计划,将完成情况列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细则,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五)大力宣传,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明确参保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积极探讨个人医保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让全体参保人员了解医保政策和就医的各项规定,积极支持医保,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让参保患者了解“基本医疗”的含义,树立合理医疗消费的保障意识和费用意识,摒除参保患者医疗旧观念。三是加大对违规就医行为查处力度。凡有不当就医造成医保基金损失或恶意骗取医保基金的违规行为,经查实后,按规定从严查处,促使参保人员规范就医行为。四是探索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凡是国家批准的合格药物都可以进入市场竞争,借助电子商务等手段进行运作。并允许地方和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探索,解决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院与药品商店价格相差悬殊的问题,使更多的药品加入医保报销范围。五是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环境。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卫计系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弘扬正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良好氛围。
卫生室医保管理制度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农牧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为宗旨,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提出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依法规范”的原则,按照“依托‘新农合’体系,倡导主渠道配送,推进城乡连锁经营,促进医药共同发展”的思路,整体推进州直“两网”建设健康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根据坚持政府引导、运行高效,县乡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建立以行政监督为主体,以社会监督为补充,以技术监督为支撑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立主体清晰、渠道规范、保证质量、满足需求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力争2009年底,州直“两网”建设覆盖率达100%,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规范化药房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80%。2010年,州直各县市“两网”建设达到国家制定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标准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细则》要求,并通过自治区验收。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两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两网”建设是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保障广大农牧民群众用药安全、方便、经济、有效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州直“两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思想认识有偏差、推动力度不够大及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州直“两网”建设的深入开展。各县市、各口岸要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两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两网”建设宣传力度,大力推进“两网”建设,提升“两网”建设质量,切实保障广大农牧民群众用药安全方便有效。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和完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责任体系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精神,各县市要切实加强领导,将“两网”建设作为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主管领导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两网”建设工作格局;要明确乡镇药品安全协管办公室职责,充分发挥其作用。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主动牵头,做好“两网”建设组织实施工作,作为“新农合”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农村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药品经营、使用违法行为。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购进、储存和使用的管理,全面推进医疗机构药房、药库规范化建设,并将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规范管理工作列入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年度考核内容;同时,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药品管理,规范药品使用行为,督促医疗机构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提升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查处力度,杜绝非法广告。监察部门要督查各责任部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负责查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违纪违规行为。其他相关部门要按各自职责主动协助开展“两网”建设工作。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作为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自律意识,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自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市场。
(三)注重结合,服务发展,确保药品“两网”建设与农村发展同步
一是“两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农村医疗机构药房建设是“两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要将农村医疗机构药房建设与新农村阵地建设相结合,围绕“减少流通环节、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方便农民购药”的目标,将农村医疗机构药房建设纳入构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框架内进行部署,按照标准,与乡卫生院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整体规划,统一建设。二是“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结合。要按照“支持、配合、服务、促进”的思路,积极将管理规范、质量优、品种齐、信誉好的药品零售企业,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药品零售企业,纳入“新农合”定点报销范围,逐步在广大农村形成一个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主体,药品零售企业为补充,城乡同质同价覆盖广泛、效用稳定、满足需求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使新农村合作医疗发挥最大效应。
(四)深化整治,严格监管,培育和发展农村药品供应主渠道
一是注重本地大型批发企业的培育发展。要通过政府引导、集中配送、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等措施,促使本地药品批发企业做大做强,培育药品供应主渠道。积极支持**九州通药业公司、农四师医药药材公司、**同德药业公司等本地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配送药品。发展药品连锁企业,从源头上确保药品质量。鼓励**康之源、花城、大众等六家药品连锁零售企业在乡镇村开设药品零售门店。二是规范药品进货渠道。通过药品招标、跟标监督、对外埠企业开展信用评定、医药代表资格审查等措施,淘汰规模小、失信、质量无保证、配送不及时的企业退出药品市场,保证每个乡镇卫生院有2-3家药品供应企业为其供药,确保药品质量供应安全。三是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控制。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对农村卫生医疗药品购进渠道、入库验收、保管养护以及特殊药品的管理等环节进行重点检查,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农村药品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从制度职责、人员培训、设施设备、购进验收、贮存保管等方面进行指导、规范。通过扶持优势企业、鼓励集中配送、促进连锁经营,形成一个有序、连贯的药品供应网络,使农村药品流通由分散转变为集中,保证供应到农村的药品安全、有效、及时。
(五)加强协调,齐抓共管,深入推进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
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既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药品“两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建设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切实提高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水平;要结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机构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等要求,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并逐级对医疗机构药房进行达标验收;同时,要将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作为医疗机构开办、参加医保定点及评定达标的条件;医疗机构是药房规范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创建规范化药房作为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抓紧制定本单位的药房规范化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设施,努力为药房规范化建设创造条件。卫生、药监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相互沟通,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
(六)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确保“两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各县市要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两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两网”建设的组织与领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明确分管领导,成立“药品工作(协管)站”。要选配适应工作任务要求的专(兼)职药品协管员,负责“两网”建设的具体工作;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明确一名药品信息员,收集“两网”建设信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利用“公安治安网”、“计生宣传网”、“防疫保健网”及“工商稽查网”等,充实药品责任网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协同监管”。要建立完善药品协管员、信息员聘用制度、培训制度、联系制度、目标责任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