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仪式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仪式教育范文1
摘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树立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见习实习、教师模范行为等进行礼仪教育;在校园内建立礼仪示范岗、礼仪志愿者队,举办礼仪大赛等活动,让礼仪教育承载着微笑走向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礼仪教育;微笑教育
作者简介:邹燕,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工处处长,讲师,扬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德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53-03
汪国真的一首诗,曾给笔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1]如何让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们微笑着走向生活?这是德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一个问题。由此,笔者试图尝试用礼仪教育来让学生们微笑,找一个可以承载微笑的德育载体。
2010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2]这样的目标正是为学生们微笑着走向生活,为以后的“文明生活”、“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虽然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中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可以参考《纲要》,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礼仪教育。
本文所提出的“礼仪教育”,不是通常意义的“文明礼仪教育”。其理由为,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没有了礼仪,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最默契相处的准则。到了高职阶段的学生,需要更多强调的是礼仪教育,而不是停留在文明教育阶段。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
《纲要》指出,对于高中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渊源和内涵,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合作、参与、交往的能力,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3]
2013年,江苏省文明委出台的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简称为“八礼四仪”的规范)。“八礼”是指,餐饮之礼、游览之礼、观赏之礼、仪表之礼、行走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仪式之礼;“四仪”指的是,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4]“八礼四仪”中对未成年人的礼仪规范非常系统、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也为高职学生提供了礼仪教育的规范参照。
要确定五年制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目标,首先要明确五年制高职学生与高中生相比而言的特点。五年制高职录取的大部分新生,他们的中考成绩大多处在高中录取分数线之下。有些考生成绩相当低,甚至有不少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日常行为等诸多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自卑感强、上进意识差、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习惯比较差、纪律松散,正处于身体上、心理上的成熟期,情绪易激动,性格易冲动,行为易波动,头脑易发热,做事不注意方式方法、不考虑后果,等等。因此,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需要更加具体落实为:树立自信,树立责任,学会微笑,学会合作。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内容
《纲要》指出,高中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个人礼仪。了解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理解礼仪的内涵与实质;理解礼仪与自身素养的关系;掌握不同场合谈吐和仪容仪表的原则与艺术;(2)交往礼仪。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的礼仪要求;掌握各种场合握手的礼仪要求;掌握演讲、辩论的礼仪要求;做到在排队、乘用电梯等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掌握基本涉外礼仪。[5]江苏省的“八礼四仪”中对高中阶段的要求和成人仪式的规范也作了细致的阐述。[6]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兼顾未成年与成年学生的跨越、职业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内容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即基本礼仪常识和专业礼仪常识。
(一)基本礼仪常识
五年制高职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具备了一定的礼貌礼节的基本素质和认识,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礼仪训练。在入学之初,应该通过入学教育和礼仪课程,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个人仪表、形象和行为的审美取向,并让他们懂得高职校的校园礼仪,鼓励新生增强自信、大胆交际、合理交际。
(二)专业礼仪常识
这应该是五年制高职礼仪教育的重点,也是五年制高职礼仪教育的特色内容。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都具有很强的就业针对性,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也是以操作性和职业性为原则。同样,五年制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对自己将来所要就业的特定岗位的礼仪规范了解和熟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工作中去。特别是对于服务性行业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文秘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都是与人打交道,所以职业礼仪修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7]专业礼仪教育要特别强调实践操作性,因此,课堂教学需要和实训操作、见习和实习相结合。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途径
(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礼仪知识
五年制高职学校区别于中小学校,学校应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编写校本教材,开展校本课程礼仪教育。同时,德育课、心理课、语文课、历史课、艺术课、体育课等其他课程,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二)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礼仪意识
每个学校的一日常规管理中无处不透露着文明礼仪的气息,仪表仪容、出勤、上课纪律、好人好事,都体现着着装礼仪、上课礼仪、交往礼仪等,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要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才能体现优良的素质。一日常规的强化,正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为心理学认为,21天以上的重复,可以变成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可以变成稳定的习惯。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礼仪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提高修养是必要的。学校应不断开辟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采取礼仪竞赛、文艺演出、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挂图、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校的团委、学生会、社团组织、业余党校等团体组织的作用。
(四)通过社会实践、见习实习等活动使学生践行礼仪
学校可以利用工学交替、实景教学、教学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专业实践场所践行礼仪。也可以利用社会公益劳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成人仪式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社区、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五)通过教师模范行为引领礼仪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8]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微笑中做人、待人、育人,职业学校教育将出现更为可观的景象。在教育学生时,多一些充满希望、饱含深情的微笑,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六)通过改革礼仪评价方式,健全礼仪评价体系
礼仪教育不是体现在理论上,更多是要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所以,实践检验比笔试要更为重要。最终的评价应是上课实践活动、平时表现、岗位礼仪的综合表现,这样才能达到礼仪教育的育人、教化和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
四、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特色活动与成果
(一)建设“礼仪示范岗,礼仪示范班”——以微笑面对师生
当同学和老师清早踏进校园,迎面而来的是一声问候和一个微笑,这将是美好一天的开始。学校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各系都积极开展礼仪示范岗活动。示范岗的学生身着学校的西装校服,佩戴胸卡,按照学校的发型、仪表要求,每天在不同的岗位上用笑脸和问候迎接着每一位师生。这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选拔“礼仪志愿者团队”——以微笑服务社会
学校礼仪志愿者队是一支在全校选拔的礼仪服务队,队员们都经过了礼仪教师的专业培训。礼仪队员的身影活跃在苏州市的各大政府及非政府的大型活动、会议及颁奖典礼上,“2010苏州十大教育人物颁奖”、“2010上海世博会礼仪服务志愿者”,“2010广州亚运会礼仪接待”,“2011年中国国际旅游服装服饰赛博会”,“2011太湖文化首届论坛”等礼仪服务工作,队员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举办“礼仪大赛——以微笑看待竞争
一年一度的全校礼仪大赛,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到系部之间的较量,礼仪的种子播在了每个学生的心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通用礼仪规范的展示之后,在各显神通,利用团队展示、情景模拟,茶艺礼仪、商务礼仪、银行礼仪,展示着各自专业的特色礼仪。
礼仪教育就是微笑教育。微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面部表情,更是一种亲切而传神的心语交流;微笑,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仪表神态,更是一种博大而高尚的人生境界。人与人的交流离不开微笑,心与心的沟通需要微笑,对于如何教育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更加依赖微笑。用我们的微笑面对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面带微笑走向生活。
参考文献:
[1]安静.也谈汪国真的诗歌鉴赏[J].考试周刊,2009(16):34.
[2]汤建华.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文明礼仪教育[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10):84-85.
[3]王来润.行走在素质教育路上的教师必须具备“五种意识”[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2):83-84.
[4]傅顺康.教而不思则罔——谈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与形式[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24):27-30.
[5]瞿皓.我的“下马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6]苗立安.那将成为现实[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09(5):42-43.
[7]李晓宜.高职礼仪教育模式初探[J].大学时代:学术教育版(下半月),2006(11):137-138.
小学生仪式教育范文2
在现代社会,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大学生作为受高等教育的人,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有责任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精神文明、道德风尚的先行者。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礼仪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生活却往往不那么尽人如意,由于在中小学阶段学校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对道德教育重视程度本身就不足,况且在德育内容上强调政治教育,对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文明礼仪教育反而较少。进入大学阶段以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宽松,同时由于社会上个人主义盛行、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当前大学校园里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不守礼的现象。有的学生对基本的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知之甚少或者不以为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出现礼仪失范现象,如随口说脏话、乱吐乱扔乱、对借阅的书刊不加爱护,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同学或师生间的关系,出现欺侮弱小同学、逃学、校园暴力等现象。这些不文明、不合礼仪现象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也损害了高等学校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
二、开展礼仪教育与提升道德素养的关系
道德是指导人们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基本工具。礼仪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维系正常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因素。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可以说,礼仪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规范。礼仪可以把内在的道德精神与外在的道德形象很好地结合起来,人际交往一般都是通过礼仪来表现一个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对受教育者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将一定的道德目标内化。礼仪本身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通过指导学生掌握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引导着人们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还能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对这种评价的反馈来指导、纠正自己的言行,从而将行为控制在符合礼仪道德要求的范围之内。礼仪教育历来被我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体系中。“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东方国家一贯重视以礼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注重东方传统美德教育,并将仪与礼紧密结合,强调内在道德要求与外在表现形式的一致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礼”重“仪”向来是占有重要地位。周朝时的礼仪教育位于“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之首位,春秋末期的孔子认为“博学于文,约之有礼”;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则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教育比起讲理论的思想品德课来说更易被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紧密联系生活、工作、学习实际,每个学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或将来做哪方面工作,都想塑造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都想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欢迎和尊重。把礼仪教育作为一种形式、一种载体,通过规范仪表和举止来体现道德内涵,通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及相关的实践训练,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纠正违背礼仪规范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高道德水准,培养良好的社会生活行为习惯的道德社会化过程。
三、在实践中开展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及道德水平
1.利用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掌握礼仪知识内涵。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礼仪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师系统讲授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达到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现在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礼仪”、“礼仪与道德修养”等课程,就是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个人形象。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确定实际教学内容。低年级学生的礼仪课程重在个人基本礼仪、学校礼仪、学风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要是教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文明礼仪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高年级学生结合职业指导进行着装礼仪、求职礼仪,帮助他们掌握将来适应职业而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重在塑造个人形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实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礼仪知识的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小学生仪式教育范文3
一、“倒三角”,了解差异
因材施教理念下的分类教育是建立在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的。如果老师对学生了解甚微,不了解学生的差异,根本就谈不上因材施教。但是我们知道老师会同时教很多学生,如果想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差异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平时老师进行备课、批改作业、查阅资料等等会花费很多时间,这种情况下老师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差异呢?笔者认为“倒三角”式的方式可以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快速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我在给学生们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时,先向同学们整体介绍了判定定理的基本知识,我先告V学生们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只要它们满足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中的任意一条则证明两条直线是平行关系。之后我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们出了几道练习题让同学们进行判定。我让学生们回答如何证明下面两条直线平行,学生们回答:“如果∠1+∠4=180°或∠2=∠4或∠2=∠3则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看到学生对判定定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又为学们出了几道比较难辨别的题型,让学生们进行抢答,以巩固他们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在学生的回答中结合他们各自的反应,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说既加深了学生对判定定理的认识和运用,同时也让我了解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倒三角”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了解,还让老师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差异,从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二、“一对一”,对症下药
分类教育强调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学生自身的潜力等,而分类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则是进行“一对一”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一对一”不单单是老师对学生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一对一。通过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短板进行针对性指导,切实做到对症下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在讲解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有一部分学生的理解力较差,对用文字描述的问题理解的不是特别好,于是我就针对这部分学生配备了一些擅长解这种问题的学生,让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并且有时我会根据每组的具体情况为他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一对一”教育,是我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差异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正是这种直接的因材施教方式弥补了许多学生在解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劣势,并且这种方式不仅弥补了他们这项劣势,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益。
“一对一”教学在充分了解学生不足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短板对症下药,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劣势方面进行重点击破,最终让学生在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全方位”,促进发展
老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学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切不可只注重对学生某一方面的提升也不可仅从试卷成绩判断学生的优劣。老师在评价及教育学生时应该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及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人教版九年级课本中的《三视图》这一节内容时,发现有一位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非常的差,让他画四棱柱的三视图时他只能画出最简单的摆放图形如图一,而对于图二这种稍微变换一种方式摆放的棱柱体他就需要思考很长时间才能够画出。但是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都非常优秀,尤其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组时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做题速度非常快,并且在他擅长的领域他也非常乐于帮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对于这种学生,我对他们的评价既不限于他擅长的方面也不限于他们的短板,我会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指导。就像对这位学生一样,我知道他的劣势是三视图,所以我会根据他的特点为他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然后逐渐加大难度,供他在课下补习,从而弥补他的劣势,而对于他擅长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也会经常督促他进行练习。通过对这位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评价和指导,他在三视图这方面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了,另外也提升了他的强势部分。
现代教育已经不是一锤定音的方式了,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朝着多元化全方位方向发展。
小学生仪式教育范文4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中学招生工作的意见》(教规〔〕2号)精神,按照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定施教区,保证市区所有适龄儿童按施教区就近入学。
二、招生办法
1.坚持按施教区就近入学,为每一个适龄儿童提供一个公办学位。
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按施教区(小学、初中施教区另行公布)就近入学,确保为每一个适龄儿童提供一个公办学位。小学招生:根据《义务教育法》关于小学一年级新生法定入学年龄6周岁的规定,今年市区小学一年级所招收的新生必须是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儿童。少数幼儿园大班已读完但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可回原幼儿园继续就读。各小学在8月14日前完成施教区内适龄儿童户口、住址、年龄的调查核实工作,并将核查结果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凡施教区内住户适龄儿童,其法定监护人户籍、住地、房产证三者一致的,为施教区内符合入学条件的儿童。对符合入学条件的儿童,由各小学及时发放《义务教育新生入学通知书》。初中招生:市区各小学在8月6-7日,完成各小学毕业生户口住址的调查核实工作,并组织填写《小学毕业生登记表》,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户口簿或户籍证明、房产证等)。8月7日以小学为单位统一到市教育局办理初中入学报名登记手续。8月8日开始,市教育局组织市区各初中对登记入学的小学毕业生进行户口、住址调查核实。8月18日前各初中公示符合本校入学条件的学生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将公示名单报市教育局。各初中学校要在规定时间内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发放给符合入学条件的新生法定监护人。
2.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分阶段有步骤地做好招生工作。
今年各公办初中、小学招生规模按照各学校办学能力与施教区生源基本匹配的原则执行。小学招生:市区各小学按照施教区内入学资格认定原则,逐一核实,张榜公示,并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施教区内符合入学条件的生源实际招录名单和招生数。市区各小学要保证施教区内每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入学,不得跨施教区招生。初中招生:招生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市区各初中按照施教区内入学资格认定原则,逐一完成施教区内学生户口住址核查工作,并将核实名单张榜公示,向市教育主管部门上报施教区内符合入学条件的生源实际招录名单和招生数,保证施教区内每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入学。第二阶段:鉴于今年处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起始阶段,市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市解放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在完成施教区内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全部入学后,将挖掘潜力,安排800个学位面向施教区外招生,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择优和电脑派位相结合的办法招生。
3.切实做好非市区户口适龄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非市区户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市区各初中、小学要按有关规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提供公办学位。市区户口在外地就读小学的毕业生今年回市区就读初中的“零报生”,在8月6-18日前到市教育局中教处(市教育局大楼702室)携两张同底版照片、小学毕业证书或毕业小学学籍证明(加盖所属教育局学籍验印章)、户口簿原件复印件、房产证原件复印件办理报名手续。
4.重视做好拆迁户子女的升学工作。
根据市政府《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政发〔〕38号)、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城市拆迁中被拆迁人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教财〔〕4号)等文件要求,各学校对施教区范围内符合文件要求的拆迁户就拆迁时间、安置住址、安置人员等给予实事求是的认定,切实做好拆迁户子女的入学工作。要妥善安排好被拆迁学校小学毕业生的升学工作。
5.关于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安置工作。
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入学问题,市区各小学对施教区内听力损失严重和智力有严重障碍的儿童,应动员家长送其到县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进行残疾鉴定。经检测认定为二级聋以上的儿童,由学校提出申请,经都区教育局协调安置到市聋哑学校就读;对中度智障儿童,由学校提出申请,报亭湖区教育局协调安置到市启智学校就读。听力损失和智障程度较轻,能够适应随班就读学习的儿童,应安排在施教区内学校就读,任何学校不得拒收。市区盲童就读工作由市教育局协调解决。对中重度肢残、智残、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等类别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由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市残联协调安置到仁爱小学(市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中心内)就读。
6.坚持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解到初中校,增强普通初中校的吸引力。
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热点公办普通高中50%以上的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提高指标分配比例,进一步放宽普通初中校定向指标生入学分数线,增加普通初中校的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7.市区独立民办学校仍按有关规定实行自主招生。
三、组织领导
小学生仪式教育范文5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博采众长,涵摄百家,这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
二、进行能力训练,丰富学生的问题储备
1、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观察常常不分主次,马马虎虎。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他们懂得观察要有重点。此外,还要注意进行“有次序”、“细致”、“抓住事物的特点”等方面的训练。如:《钓鱼的启示》一文,让学生注意课题中的“鱼”与文中所讲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也曾遇到过无数的‘鱼’。”抓住“鱼”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两处的“鱼”含义有什么不同呢?通过学生的细致观察,很快就会发现,后面的这条鱼是打了引号的,它肯定不是指真正的鱼。然后经过思考,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推敲,弄明白两个“鱼”字的意思截然不同。
2、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
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教材的重点字、词、句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如《司马光》一课,有位教师抓住“慌”字,从字音、字形尤其是从偏旁入手,启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要用竖心旁?”“一起玩的小朋友怎么慌?”“司马光慌不慌?他怎么做?”如此等等。教师循此进行一环紧扣一环的思维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大大加强了。
3、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
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老师,就某篇课文题目或某个词句进行设计问题的训练。如:《金色的鱼钩》中的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将相和》中的“和”是什么意思?《海上日出》一文中“太阳…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往上升。”“慢慢儿”怎么会“一纵一纵的”?不管学生所提问题与教学任务的相关程度如何,教师都给予中肯的鼓励与点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
事实说明,只要学生在个体活动中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此时的问题意识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开动。
三、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成功的基础。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充沛的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空间,情感因素对教与学双方都有重大的影响,我们提倡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语文学科的答案常常不是唯一,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例如词义的解释或课文段落的划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均应视为正确。师生之间应崇尚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本着解决问题的初衷一起分析、讨论、归纳,同时,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可以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各种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应边听边想,迅速判断:学生表述的语音是否准确,语意是否完整,是否围绕中心内容来提问等等。教师要能迅速接受并及时处理来自学生的信息,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启发、引导、纠正,千万不要忘记给学生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可让学生比较、研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创设机会让中下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对语文兴趣不浓的同学发言,哪怕是极细小的进步,甚至只要说清楚都要给予肯定。教师的启发用语要精炼、亲切,灵活多变。“你还知道什么?”“你读明白了吗?”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要持之以恒,“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始终是语文教师进行问题意识培养的一个终极目标。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氛围。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有问题要问而且爱问。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予鲜明生动的视听刺激。
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在介绍完的生平后可先放课文的配乐朗诵,伴随着低沉的乐声,师生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带着强烈的感情进入了文中,接着用幻灯片分别显示人们等待灵车到来的动作、神态,学生观看之后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师抓住重点不放,围绕“作者为什么只写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这几个人物?他们的动作、表情、心情怎样?”再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自己“看”得见、“听”得到,远比老师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2、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和密度。
小学生仪式教育范文6
【关键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时下教育界“素质教育”这一名词很时髦,但有人说那无非是搞搞活动、抓抓音体美劳,而在教学工作中如何体现并不重要,这种避重就轻、主次不分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因为素质主要是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是学生素质的核心,而智育又主要是通过教学渠道来完成的,因此,教学工作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中心,要提高素质教育,就必须因材施教,否则,素质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素质教育的提高又从何而谈呢?下面仅就我在教学工作中是如何就学生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的,浅析一下,以求共鉴。
一、先、后天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必须因材施教
人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他们的心里也各有差异,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因此要取得最大的效果,就必须针对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具体到教学上来就是要个别对待。在教学工作中,我大多担任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智商有明显的高低不同,课堂接受能力有显著的区别,因此,对于智商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我就耐心、细致地给补已学过没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而智商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就在课本的基础上适当低外延,创造条件使其更上一层楼。记得有一次测验中发现,一位同学答卷中有这样两道错题,(1)学校围墙高3千米。(2)小明体重3克。当时弄得我哭笑不得,后来通过调查,该生是个智商极低的学生,我就手把手地给他演示、讲解相关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慢慢地他的学习赶上来了。
二、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形式有机结合
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完全个别指导法,它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的内容、进度不一样,学生之间无法交流经验,集体活动也难以进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样带来了消极影响。而绝对的分组教学法,它能够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水平、特点和需要,开展学习上的共同研究,但它一开始就注定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完全的教育,因此,单纯的分组教学也是不可取的。后来,尝试的全班教学,它有利于对全班学习过程的领导和控制,有利于学习互助的开展和集体意识的形成,但它又难以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可见,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各具千秋。为此,我把三种方法,实行最优的有机结合,对教材的性质、分量及教学条件,特别是考虑学生的基础、个人的兴趣与能力等,以全班教学为主,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为辅,组织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课堂上不懂的问题,课下拿出来单独研究,因此,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最好地完成作业,以致我所教的班级历年及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获得教学上的大面积丰收。
三、针对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班级中学习落后的学生,无论是由于智力因素所致,还是由于非智力因素所致,我一向特别照顾。对于前者,我及时进行辅导、帮助,补好基础,教学时要慢,应多用直观材料,多作言语解释,多给一些练习。如我在教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有个学生连长方形的定义都不清楚,更不用说识别长方形的图形了,鉴于此,我在课上首先给他补上这一知识,再用自制教具解释周长的含义,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白了长方形周长的几种求法,看到他脸上的笑意,我感到了欣慰。对于后者,我着重培养学生必要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困难所在和发生困难的原因,并及时给与帮助,同时创造取得成绩的情境,如减少作业的难度,降低评分的标准等,我遇到过这样一名学生,据了解,他几乎没完成过作业,我接手后,首先找其原因,究竟为何到此地步,后来发现他上课听讲不专心,常常走神,以致老师讲什么他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掌握知识了,完成作业就无从谈起,为此,我每次上课都吸引他的注意力,对他多提问,使他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现在他已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了。对这类学生提出的要求和规定的作业,不是消极地适应或尾随其智力的发展,而是积极地推动智力的发展,树立其学习的信心,随其学习上的进步和智力上的提高,再逐步增加学习的难度和速度,减少具体的帮助。